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 原子核的自旋

1.2 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的自旋 核磁共振用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为代号。 I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圆体。 核磁共振现象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环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形成磁矩(μ)。 公式中,P是角动量,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动量之间的比值, 当自旋核处于磁场强度为H0的外磁场中时,除自旋外,还会绕H0运动,这种运动情况与陀螺的运动情况十分相象,称为进动,见图8-1。自旋核进动的角速度ω0与外磁场强度H0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磁旋比γ。式中v0是进动频率。 微观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可能有2I+1个取向,每一个取向都可以用一个自旋磁量子数m来表示,m与I之间的关系是: m=I,I-1,I-2…-I 原子核的每一种取向都代表了核在该磁场中的一种能量状态,其能量可以从下式求出: 正向排列的核能量较低,逆向排列的核能量较高。它们之间的能量差为△E。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E的能量。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简称NMR。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1H的核磁共振,13C的核磁共振近年也有较大的发展。1H的核磁共振称为质磁共振(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PMR,也表示为1H-NMR。13C核磁共振(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CMR,也表示为13C-NMR。 1H的核磁共振

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结构

第28卷增刊2004年12月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Vol.28,Supp. Dec.,2004 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结构? 崔兴柱1,2竺礼华1;1)吴晓光1李广生1温书贤1王治民1贺创业1张振龙1,2孟锐1,2马瑞刚1骆鹏3郑勇3霍俊德2M.M.Ndontchueng4 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 2(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长春130023) 3(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 4(Universit′e de Douala,Facult′e de Sciences,B.P.8580Cameroun) 摘要用能量为80MeV的19F束通过反应76Ge(19F,xn)布居了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通过在束测量分析90Nb和91Nb退激射线的符合级联关系,发现了新的属于90Nb和91Nb的跃迁,建立了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通过经验壳模型计算指定了部分能级的组态,并结合实验DCO比值和与相邻核素的系统比较,确认了新能级的自旋和宇称. 关键词高自旋态在束伽马谱学能级纲图原子核壳模型组态 1引言 在幻数核附近,由于能态的角动量由核子的角动量耦合形成,没有转动的贡献,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容易研究.中子数N~50区的大量研究[1—4]表明,该核区的核素大多具有球形核结构,一些以88Sr作为核心的壳模型计算[5—10]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90Nb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41和49,分别临近L–S耦合和j–j耦合的闭壳,接近球形核,而91Nb的质子和中子数分别为41和50,中子为闭壳结构.它们具有明显的壳层结构,高自旋态呈现较强的粒子性.在本工作中分别观察到了属于上述两个核的新的γ跃迁.用经验壳模型计算方法,根据邻近核的低能部分提取两体相互作用,计算出部分能级的能量,通过与实验能级能量的比较,确定了部分能级的组态. 2实验和数据分析 本实验采用76Ge(19F,xn)反应来布居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19F束流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束流能量为80MeV.靶由厚度为2.2mg/cm2的76Ge和10mg/cm2厚的铅衬组成.退激γ射线由15台HPGe-BGO反康谱仪测量(其中5台放置于与束流线为90?的位置,4台放置于44.6?,4台放置于135.4?,其余2台分别放置于54.7?和125.3?)共记录了68×106个二重γ-γ符合事件.通过离线反演生成对称化的Eγ~Eγ两维矩阵.采用Radware软件对该两维矩阵进行γ射线开窗分析,得到各γ射线之间的级联关系,得到的90Nb 和91Nb的部分纲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由于本次实验采用了重离子束和较高的能量,C.A.Fields实验[11]中90Nb低能部分的γ射线未在本实验中观测到. 为了确定新观测到的能级的自旋及宇称,还对实验数据进行了DCO(方向角关联)比值分析.首先建立了一个DCO二维Eγ-Eγ矩阵,即以位于与束流方向成90?的探测器探测到的γ射线能量作为二维Eγ-Eγ矩阵的x轴,将其他角度探测器探测到的γ射线能量作为二维Eγ-Eγ矩阵的y轴.根据得到的DCO矩阵就可以提取各γ射线的DCO比值,经过与已知多级性的γ射线的DCO比值的比较,从而得到各条γ射线的多极性[7].DCO比值的定义为 R DCO= Iγ 1 (θ) εγ 1 (θ)εγ 2 (90?) / Iγ 1 (90?) εγ 1 (90?)εγ 2 (θ) ,(1) 其中Iγ 1 (θ)为在二维Eγ-Eγ矩阵的y轴上用γ2射线开窗得到的γ1的计数,γ1(90?)为在x轴上用γ2射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TG20000774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175090,10105015,10375092)资助1)E-mail:zhulh@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11657398.html, 27—30

自旋电子学简介

自旋电子学简介 今天,我们一起去听了王博士关于《自旋电子学简介》的讲座,通过这次的讲座,我对自旋电子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传统的微电子学中,一般是利用电子的荷电性由电场来控制电子的输运过程的,而对电子的自旋状态是不予考虑的.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存储密度,就必须对电子的自旋加以利用,由此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自旋电子学。 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 or spin electronics),亦称磁电子学(Magneto—electronics),是一门结合磁学与微电子学的交叉学科。它是利用电子的自旋属性进行工作的电子学。早在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之后,人们就知道电子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每一个电子都携带一定的电量,即基本电荷(e=1.60219x10-19库仑)。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量子力学诞生又告诉人们,电子除携带电荷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属性,就是自旋。电子的自旋角动量有两个数值,即±h/2。其中正负号分别表示“自旋朝上”和“自旋朝下”,h是量子物理中经常要遇到的基本物理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 通过对电子电荷和电子自旋性质的研究,最近在电子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明显的进展。这个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诞生了自旋电子学。在传统的电子学中,数据处理集成电路所用的是半导体中电子的电荷,但并不是说电子的自旋自由度以前从没有用过,例如传统的数据存储介质,如磁盘,用的就是磁性材料中电子的自旋。 事实上,半导体中有很多类型的自旋极化现象,如载流子的自旋,半导体材料中引入的磁性原子的自旋和组成晶体的原子的核自旋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有的技术如以巨磁电阻(GMR)为基础的存储器和自旋阀都是自旋起作用的自旋电子学最基本的应用。但是,其中自旋的作用是被动的,它们的工作由局域磁场来控制。这里所指的自旋电子学则要走出被动自旋器件的范畴,成为基于自旋动力学的主动控制的应用。因为自旋动力学的主动控制预计可以导致新的量子力学器件,如自旋晶体管、自旋过滤器和调制器、新的存储器件、量子信息处理器和量子计算。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旋电子学是在电子材料,如半导体中,主动控制载流子自旋动力学和自旋输运的一个新兴领域。已经证明,通过注入、输运和控制这些自旋态,可以执行新的功能。这就是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新领域所包含的内容,它涉及自旋态在半导体中的利用。 对于目前的自旋电子学,令人感兴趣的两个重要的物理学原理是:自旋作为一个动力学变数,它有量子力学固有的量子特性,这些特性将导致新的自旋电子学量子器件而不是传统的以电子电荷为基础的电子学。另一个是与自旋态有关的长驰豫时间或相干时间。在磁性半导体中,自旋朝上的载流子浓度往往多于自旋朝下的载流子,这些载流子运动会产生所谓自旋极化电流。自旋极化电流的大小、存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界面、外场及温度等等。事实上,半导体中的载流子自旋可以通过局域磁场,或通器件的栅极改变外加电场,甚至通过偏振光地进行操作。这一事实,是开发自旋电子学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基础。 半导体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目的之一是利电子自旋和核自旋很长的相干时间,并基于半导体器件来执行量子信息处理。用半导体实现量子计算机有很多优点,不仅仅因为它是固体材料,可适合于大规模集成,而且通过量子约束可以自由控制其维度,并允许用外场,如光、电或磁场改变其特性。本节将简介利用半导体中的自旋如何构造固体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半导体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作为半导体物理发展的新分支,目前主要在两个方面着重展开研究:半导体磁电子学和半导体量子自旋电子学。前者希望在最近的将来会有实际的结果,后者则已成为21世纪的重要研究论题。半导体自旋电子学作为信息处理

自旋和角动量

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 一、填空 1. ______实验是发现电子具有自旋的最早的实验之一.为了解释该实验,____和____提出了电子具有自旋角动量的说法. 2. 在),?(x 2σσ 的共同表象中,算符z y x σσσ、、对应的矩阵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 1. 电子自旋 2. 泡利矩阵 3. 无耦合表象,耦合表象 4. 塞曼效应,正常塞曼效应和反常塞曼效应 三、计算 1. 求自旋角动量算符在(cos α, cos β, cos γ)方向的投影S n =S x cos α+S y cos β+S z cos γ的本征值和相应的本征矢. 在其两个本征态上,求S z 的取值概率及平均值. 2. 求下列状态中算符)S L J (J ,J z 2 +=的本征值: {} {}). ,()Y (S (4)),()Y (S ),()Y (S 231/ (3)),()Y (S ),()Y (S 231/ (2)) ,()Y (S (1)1- 1z 1/2- 41- 1z 1/2 10z 1/2- 311z 1/2- 10z 1/2211z 1/21?θχ=ψ?θχ+?θχ=ψ?θχ+?θχ=ψ?θχ=ψ 3. 对自旋态.)S ()S ( ,01)(S 2y 2x 21/2?????? ? ??=χ求 4. 一个由两个自旋为1/2的非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 已知粒子1处在S 1z =1/2的本征态,粒子2处在S 2x =1/2的本征态,取?=1,求体系

总自旋S 2的可能值及相应的概率,并求体系处于单态的概率. 5. 考虑三个自旋为1/2的非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 体系的哈密顿量是 , S )S S B(S S A H 32121 ?++?=A 、B 为实常数,试找出体系的守恒量,并确定体系的能级和简并度(取?=1为单位). 6. 设氢原子处于状态 ,)/2,((r)Y R 3-)/2,((r)Y R )r (10211121??? ? ???θ?θ=ψ 求轨道角动量z 分量 和自旋z 分量的平均值,进而求出总磁矩c /S e -c /2L -e μμ=μ 的z 分量的平均值. 7. 设总角动量算符为J ? ,记算符J 2与J z 的共同本征函数为|jm>,当j=1时: (1) 写出J 2、J x 的矩阵表示,并求出其共同本征矢|1m x >x ; (2) 若体系处于状态 ,2]/1-111[+=ψ求同时测J 2与J x 的取值概率; (3) 在|ψ>状态上,测量J z 得?时,体系处于什么状态上;在|ψ>状态上,计算J y 的平均值. 8. 在激发的氦原子中,若两个电子分别处于p 态和s 态,求出其总轨道角动量的可能取值. 9. 用柱坐标系,取磁场方向沿z 轴方向,矢势A φ=B ρ/2,A ρ=A z =0,求均匀磁场中带电粒子的本征能量. 10. 自旋为1/2的粒子,在均匀磁场中运动,磁场的绝对值不变,但各个分量随时间变化,满足B x =Bsin θcos ωt ,B y =Bsin θsin ωt ,B z =Bcos θ.设t=0时自旋在磁场方向上的分量等于1/2,求在时刻t 粒子跃迁到自旋在磁场方向上的分量等于-1/2的态中的概率. 11. 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和三维谐振子势场U(r)=m e ω02r 2/2中运动,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原子核物理基础 概论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体。研究这个中心体的性质、特征、结构和变化等问题的一门学科称为原子核物理学。 一、原子核物理的发展简史 1.1886年 Bequenel发现天然放射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放射性衰变具有统计性质;放射性元素经过衰变(α,β, );一种元素会变成另一种元素,从而突破了人们头脑中元素不可改变的观点。 2.1911年 Rutherford α粒子散射实验,由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1919年α粒子实验首次观察到人工核反应(人工核蜕变)。使人们意识到用原子核轰击另外的原子核可以实现核反应,就象化学反应一样。 4.1932年查德威克中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荷,易进入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在这件大事中,实际上有我国物理学家的贡献。根据杨振宁先生的一篇文章介绍,我国物理学家赵忠尧在1931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预言了中子的存在,但查德威克看了之后未引用,故失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5.20世纪40年代核物理进入大发展阶段(引用科学史材料): (1)1939年Hahn发现核裂变现象; (2)1942年Fermi建立第一座链式反应堆,这是人类利用原子能的开端; (3)加速器的发展,为核物理理论和核技术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粒子流,便于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 (4)射线探测器技术的提高和核电子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获取实验数据的能力; (5)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方面进一步改进了人们获取数据,处理核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提供了在理论上模拟各种核物理过程的工具。

例如模拟反应堆中中子的减速、慢化过程等物理过程。 二、核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核物理学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理论方面是对原子核的结构、核力及核反应等问题的研究。同其它基础研究一样,是为了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为更好地改造自然而开辟道路的。另一方面是原子能和各种核技术的应用,包括民用与军用。这两方面的研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向前发展。 三、学习中的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计算方法,学习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四、读物 [日]片山泰久,量子力学的世界,科学出版社,1983。 [美]I.阿西莫夫,原子能的故事,科学出版社,1980。 冯端,冯步云,熵,科学出版社,1992。 阅读科普读物掌握一点常识。

自旋电子学与自旋电子器件简述

自旋电子学与自旋电子器件简述 陈闽江,邱彩玉,孙连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器件研究室 北京 100190) 一、引言 200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1988年分别独立发现纳米多层膜中巨磁电阻效应的法国Albert Fert 教授和德国Peter Grunberg 教授。其随后的应用不啻为革命性的,因为它使得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从几十兆、几百兆,一跃而提高了几百倍,达到几十G 乃至上百G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个工作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意识到这个工作方向的重要意义。 1988年在磁性多层膜中发现巨磁电阻效应(Giant Magnetoresistance ,GMR),1993年和1994年在钙钛矿锰氧化物中发现庞磁电阻效应(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CMR),特别是1995年在铁磁性隧道结材料中发现了室温高隧穿磁电阻效应(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 ,TMR)以及后续形成的稀磁半导体等研究热潮,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合成磁性材料的成功制备和深入研究,不仅迅速推动了近20年凝聚态物理新兴学科——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与自旋极化电子输运相关的磁电阻材料和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研制和应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朱涛研究员表示:“Albert Fert 和Peter Grunberg 种下了一粒种子,随着20世纪90年代应用的突破,这粒种子长成了一棵小苗——自旋电子学,这是一个成长很快、前景广阔的磁学分支。” 二、电子自旋与自旋电子学 要阐明自旋电子学,就不得不先简述一下电子自旋这一概念。电子自旋不是电子的机械自转,电子自旋及磁矩是电子本身的内禀属性,所以也被称为内禀角动量和内禀磁矩。它们的存在标志电子还有一个新的内禀自由度。所以电子状态的完全描述不但包括空间三个自由度的坐标(r ),还必须考虑其自旋状态。更确切地说,要考虑自旋在某给定方向(例如z 轴方向)的投影的两个可能取值的波幅,即波函数中还应该包含自旋投影这个变量(习惯上取为Z S ),从而记为(,)Z r s ψ。与连续变量r 不同,Z S 只能取2±h 两个离散值。 接下来,认识电的和磁的相互作用在强度上的差异和不同的特点,可以了解自旋电子学的潜力。电荷周围存在电场,通过静电力和其他电荷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强的和长程的。在常见的半导体中,两个相距5A o 的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可达0.2eV ,它正比于距离的倒数1r 。1V 的电压可使载流子改变1eV 的能量。然而距离为5A o 的一对电子自旋之间的磁偶极耦合能却只有约710-eV 量

物理《原子核》知识点归纳

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 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P3~5) 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P6) 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 核力半径>电荷半径 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 434ππ== 4、核力的特点。(P14) 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 3.核力具有饱和性; 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 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P8) 结合能:),()1,0()()1,1(),(),(2 A Z Z Z A Z c A Z m A Z 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 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P17) 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2.若靶核电荷数为Z ,入射粒子相对于靶核 的势能为:r Ze r V 2 0241 )(πε= ,在r =R 处,势垒最高,称为库仑势垒高度。

原子核的自旋

核磁共振用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为代号。 I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圆体。 核磁共振现象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环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形成磁矩(μ)。 公式中,P是角动量,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动量之间的比值, 当自旋核处于磁场强度为H0的外磁场中时,除自旋外,还会绕H0运动,这种运动情况与陀螺的运动情况十分相象,称为进动,见图8-1。自旋核进动的角速度ω0与外磁场强度H0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磁旋比γ。式中v0是进动频率。 微观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可能有2I+1个取向,每一个取向都可以用一个自旋磁量子数m来表示,m与I之间的关系是:m=I,I-1,I-2…-I 原子核的每一种取向都代表了核在该磁场中的一种能量状态,其能量可以从下式求出:正向排列的核能量较低,逆向排列的核能量较高。它们之间的能量差为△E。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E的能量。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简称NMR。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1H的核磁共振,13C的核磁共振近年也有较大的发展。1H的核磁共振称为质磁共振(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PMR,也表示为1H-NMR。13C核磁共振(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CMR,也表示为13C-NMR。 1H的核磁共振 1H的自旋量子数是I=1/2,所以自旋磁量子数m=±1/2,即氢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应有两种取向。见图8-2。1H的两种取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能级, 因此1H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必须使电磁波的辐射频率等于1H的进动频率,即符合下式。 核吸收的辐射能大 式(8-6)说明,要使v射=v0,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磁场强度H0,逐渐改变电磁波的辐射频率v射,进行扫描,当v射与H0匹配时,发生核磁共振。另一种方法是固定辐射波的辐射频率v射,然后从低场到高场,逐渐改变磁场强度H0,当H0与v射匹配时,也会发生核磁共振。这种方法称为扫场。一般仪器都采用扫场的方法。

第4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解析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玻尔理论考虑了原子主要的相互作用即核与电子的静电作用,较为有效地解释了氢光谱。不过人们随后发现光谱线还有精细结构,这说明还需考虑其它相互作用即考虑引起能量变化的原因。本章在量子力学基础上讨论原子的精细结构。 本章先介绍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引起的磁矩,然后介绍原子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内部的磁场引起的相互作用。说明空间量子化的存在,且说明仅靠电子的轨道运动不能解释精细结构,还须引入电子自旋的假设,由电子自旋引起的磁相互作用才是产生精细结构的主要因素。 §4-1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1.经典表示式 在经典电磁学中载流线圈的磁矩为。(若不取国 际单位制,则(为电流所围的面积,是垂直于该积的单位矢量。这里假定电子轨道为圆形,可证明,对于任意形状的闭合轨道,其结果不变。) 电子绕核的运动必定有一个磁矩,设电子旋转频率为,则原子中电子绕核旋转的磁矩为: 定义旋磁比:,则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为 上式是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与电子轨道角动量之间的关系式。磁矩与轨道角动 量反向,这是因为磁矩的方向是根据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定义的,而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反向之故。 从电磁学知道,磁矩在均匀外磁场中不受力,但受到一个力矩作用,力矩为 力矩的存在将引起角动量的变化,即

由以上关系可得,可改写为 拉莫尔进动的角速度公式:,表明:在均匀外磁场中高速旋转的磁矩不向靠拢,而是以一定的绕作进动。的方向与一致。进动角频率(or拉莫尔频率)为: 2.量子化条件 此前的两个量子数中,主量子数n决定体系的能量,角动量量子数决定轨道形状。 轨道平面方向的确定:当有一个磁场存在时,磁场的方向即为参考方向,轨道平面的方向也才有意义。 轨道角动量垂直于轨道平面,它相对于磁场方向(定义为z的角度决定了轨道平面的方向,如右图示。 此前得到角动量量子化条件为: 鉴于量子力学的本质,将此条件作一原则性改动,取由量子力学计算所得的结果 , 由此引入第三个量子化条件: 显然,对于一固定的,有(个m值。 3.角动量取向量子化

自旋电子学的综述

自旋电子学及其在半导体中的应用 摘要:自旋电子学主要研究电子自旋在固体物理中的作用,是一门结合磁学与微电子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电子的自旋极化、自旋相关散射、自旋弛豫以及与此相关的性质及其应用等。本文简单介绍了自旋电子学的概念及其内容综述了自旋电子学目前的研究,尤其是半导体自旋电子学,集中讨论了使电子的自旋特性在半导体中获得应用,在半导体器件中实现自旋极化、注入、传送、操作和检测,最后对自旋电子器件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旋电子学自旋阀磁隧道结半导体自旋电子学 一.名词解释 1.自旋电子学[1](spintronics) 也称为磁电子学,是一门磁学和微电子学相交叉的新兴的学科,它研究具有某一自旋状态(自旋向上或自旋向下)的电子的输运特性,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的热点领域之一。众所周知,电子除了带有电荷的特性外,还具有自旋的内禀特性,对于普通金属和半导体,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电子在数量上是一样的,所以传统的金属电子论往往忽略电子的自旋自由度。 2.半导体自旋电子学[2] 电子同时具有电荷和自旋两种属性,电子的电荷属性在半导体材料中获得极大的应用,推动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的自旋特性在半导体中获得应用,在半导体器件中实现自旋极化、注入、传送、操作和检测,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最初人们企图用铁磁金属与半导体材料直接欧姆接触,把极化自旋流注入到半导体材料中去,但是由于肖特基势垒太高,注入效率极低。为了克服肖特基势垒,只有两个办法:寻找磁性半导体材料或利用隧道效应。 二.自旋电子学的起源 1857年Thomson发现了在多晶结构的Fe中,具有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3](anisotropy magnetore.sistance,AMR),而传统的微电子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金属和半导体,所以在研究电子的输运过程中,往往忽略电子的自旋。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研究超导体时,将电子的自旋引入,认为参与超导输运的准粒

自旋多重度的定义及常用软件设置方法

dmol中设置磁构型有如下几种方法: 1)可以更改自旋多重度,根据体系的未配对电子数来更改多重度,S=n+1,比如说体系的未配对电子数是2个,那么自旋多重度只能取1,3,5,7......,算完后,比较能量 2)在modify里更改高低自旋的搭配来实现不同磁构型,不过只能是共线型的,dmol不能考虑非共线磁结构。 Enck: make p1后设置指定的反铁磁排布,然后再寻找回对称性,但在寻找对称性之前要在options里把formalspin 勾上。接着把Use formal spin as initial前打√,然后再算 Stou: 在优化自旋的时候,初值一定要取的合适,不然得到的自旋结果很可能是不正确的。原子少的体系可能还不要紧,但是多原子体系的话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Enck: 在bulid-symmetry-find symmetry里,就会看到options。这时候,Use formal spin as initial前打√是必须的,作用是启用前面的那些预设自旋 encke,非常感谢你的帮助,另外额外想问你一个问题,对于自旋的设置,我一直都搞不太明白。比如对于我研究的氧化铁体系,我在structure中导入结构,make P1 后,在modify/electronic configuration中设置了每一层原子不同的自旋方向,我的问题是:当我打开electronic configuration对话框,里面不是有个formal charge吗?那个值显示的是3,是不是就是氧化铁中的铁的化合价?然后如果点automatic,就自动变成2了,相应的low spin 和high spin也相应的发生变化,2代表什么?究竟应不应该在automatic前打上√呢?对于spin state中改选high还是low我也搞不清楚,我通常都是分别计算这两种情况下的能量看哪个能量低就选哪个,我不知道这样做可行不可行? 期待你的答复,万分感激! Enck: 如果不是要求非常非常高,也就是正常情况下,计算软件本身就会对元素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你选择自动加载电荷即可。而对于自旋,你的做法是对的,理论上就应该做不同的设置找出最小值。自旋中的high和low只不过是磁性元素在不同的体系中的磁矩大小,其实high和low本身没什么严格界限。设置时,你可以手动设定磁性原子的最大可能的自旋(其实high就对应着最大自旋),即孤立原子时的自旋,比如Fe,价电子为3d6 4s2,其最大自旋为10-6=4uB(如果不知道为什么的话再问)。而实际上,在化合物中,磁性原子自旋往往低于该值,在磁性材料中Fe一般为2.2uB,所以也可以设置接近实验值的数值,也就是3uB。当然,不管设置什么(1-4),你可能会发现,他们都收敛于相同的基态,其能量变化不会太大,并且最终的磁矩也不会有太大差异。那么,既然都能收敛到相同的基态,设定初始为0是否也可以呢,貌似设定为0时的情况不太一样,不会收敛到相同的基态。这个时候,谁能量最低就取谁。其实,对于一个未知体系,要获得确定的基态,还应该设定(不同的)铁磁、反铁磁等状态来计算,而这几种状态是一定要比较的,即在铁磁、反铁磁、亚铁磁以及顺磁态下比较能量高低。当然了,如果结合实验,你可以很容易通过实验判断或者排除某些磁性状态。 至于电荷的设定,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处理,看起来很繁杂,事实上往往可以确定某些参数使问题变得简单。本质上,电荷在一个原子周围的大小分布,都没有一个绝对的值,说电荷密度,说轨道杂化,说处于成键态,都是一回事,因此也就没有了绝对意义上的离子键、共价键或金属键,都是相对成分大小。 记得有个重点讨论贴专门讨论铁磁的设置吧,可以翻出来看看 有spin不为0的磁性原子,且这些原子spin方向相同,这个是铁磁。 有spin不为0的磁性原子,且这些原如果总的spin近似是0,这个是反铁磁。 如果总的spin不为0,那么就是亚铁磁。 【分享】自旋多重度的定义及常用软件设置方法 作者: zzgyb (站内联系TA) 发布: 2008-01-01 定义: 自旋多重度(spin multiplicity)=2S+1, S=n*1/2,n为单电子数。所以,关键是单电子的数目是多少。 当有偶数个电子时,例如O2,共有16个电子,那么单电子数目可能是0,即8个alpha和8个beta 电子配对,对应单重态,但是也可能是有9个α电子和7个β电子,那么能成对的是7对,还剩2个α没有配对,于是n=2,对应的是多重度3。同理还可以有多重度5,7,9,...一般而言,是多重度低

自旋电子学研究与进展_詹文山

评述 自旋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3 詹 文 山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0) 摘 要 自旋电子学是最近几年在凝聚态物理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分支,它研究在固体中自旋自由度的有效控制和操纵,在金属和半导体中自旋极化、自旋动力学、自旋极化的输运和自旋电子检测.由于它在信息存储方面的重大应用前景,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文章扼要地介绍了自旋电子学发展的历程和发展中的最重要的发现.最近几年,最奇特的发现和最重要的应用莫过于巨磁电阻,薄膜领域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巨磁电阻的应用变成可能.作为磁记录头它已使硬磁盘的记录密度提高到170Gbit/in 2.动态随机存储器MRAM 的研究已实现16Mbit 的存储密度. 关键词 自旋电子学,巨磁电阻,磁隧道结,自旋阀 Recent progress i n spi n tron i cs ZHAN W en 2Shan (S tate Key L aboratory forM agnetis m ,Institute of Physics,Chinese acade m y of Sciences,B eijing 100080,China ) Abstract Sp intr onics is a new branch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devoted t o studies on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s p in degree of freedo m in solids .It involves sp in polarization,s p in dynam ics,s p in trans port,and the detec 2tion of s p in polarized electr ons in metals and sem iconduct ors .Sp intr onic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r om scien 2tists and manufacturers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app licati on in infor mati on st orage .A brief review of the develop 2ment of s p intr onics and its most i mportant discoveries will be given .The most exciting event in recent years may be the discovery of the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in metallic multilayer fil m s and the successful app lication of this effect to infor mation storage .Based on this effect,the magnetic recording density has been increased to 170Gbit /in 2 .A magnet 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of 16Mbit st orage density has als o been developed .These re 2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i m portance of sp intr onics for infor mati on technology .Keywords Sp intr onics,giant magnet oresistance,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s p in valve 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1CB610600),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9731010)资助项目 2006-04-04收到初稿,2006-06-02修回  Email:wszhan@aphy .i phy .ac .cn 1 自旋电子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电子具有电荷和自旋两种属性是人所共知的. 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由于带有电荷而形成电流.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反过来,在磁场中的通电导体将产生垂直磁场的运动.从而发明电动机和发电机,成就了一个世纪的文明.在半导体中由于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失去电子形成空穴的输运特性,构成P N 结,1947年发明半 导体晶体管,开创半导体电子学,打开了当代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大门,奠定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基于电子具有电荷的属性.电子在完整晶体的周期性势场中运动是不受阻碍的,因而称为透明的.但是由热引起晶格振动或晶体中的各种缺陷,对电子散射而形成了阻碍.电子不受到散射的平均路程称为平均自由程.在低温下,金属的电

自旋电子学功能材料进展 (1)

自旋电子学功能材料进展3 都有为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摘 要: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开拓了磁电子学的新学科,20世纪90年代,磁电子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应用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巨大的社会效应,本世纪初,研究的重点已转移到半导体自旋电子学的新方向,并已取得重要的进展。本文将结合我们科研组的研究工作,概述从磁电子学到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材料的发展,重点介绍稀磁半导体材料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磁电阻效应 自旋电子学 磁电子学 半导体自旋电子学 稀磁半导体 Progress in Functional Materials for Spintronics3 D U Youw ei (National Laboratory of Solid State Microstructures&,Jiangsu Provincial Lab.for Nano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 Abstract:A new research field of magnetoelectronics has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discovery of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Magnetoelectronics has developed very rapidly during the90’s of the20th.It has got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 and huge society results in applications.The semiconductor spintronics has become import new research domain and got very important progress in the first decade of new century.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spintronics from magnetoelec2 tronics to semiconductor spintronics has been introduced briefly emphasis on the dilute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also in2 cluded some research works in our group. K ey w ords:magntoresistance,spintronics,magnetoelectronics,semiconductor spintronics,dilute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引言 1988年报道了在(Fe/Cr)多层膜中发现巨磁电阻效应之后,引起了科学界广泛的兴趣与重视,迅速地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磁电子学,磁电子学与传统的电子学或微电子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电子学是用电场控制载流子电荷的运动,而磁电子学是用磁场控制载流子自旋的运动。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为人们获得与控制极化自旋流开拓了现实的可能性。多层膜巨磁电阻效应是源于载流子在输运过程中与自旋相关的散射作用。继多层膜磁电阻效应后,颗粒膜、隧道结磁电阻效应以及锰钙钛矿化合物的庞磁电阻效应相继被发现或取得重大进展,自旋阀的多层膜结构使产生巨磁电阻效应的饱和磁场大为降低,从而开拓了磁电阻器件的新纪元,高密度的磁记录磁头,磁随机存储器,磁传感器,自旋晶体管等相继问世,并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巨大的社会效应。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是微电子工业的崛起,但从物理的观点看来它仅仅是利用了电子具有电荷这一特性,众所周知,电子不仅具有电荷同时又具有自旋,以往这二个自由度分别在电子学与磁学这2个领域中各显身手,而在磁电子学中这2个自由度同时在固体中被用上了,从物理的角度考虑,增加一个自由度意味着可以增添无数新颖的应用,极化自旋与电子电荷在固体内部受控的运动,导致磁与电在固体内部有机结合的新器件的诞生。为了在微电子器件中实现磁控的目的,必须将极化自旋注入到半导体中,近年来在这方面从材料到结构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是从磁电子学向半导体自旋电子学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尽管离实用还相当远,但其应用前景十分诱人,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自旋电子学应当包括磁电子学与半导体自旋电子学二个方面,自旋电子学中所涉及到产生自旋极化的纳米结构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功能材料,这是自旋电子学重要的材料基础。从 第28卷2006年8月  第4期 1-6页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WOR LD SCI2TECH R&D Vol.28 Aug.2006   No.4 pp.1-6 3基金项目:973项目“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G19990645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374044)。

单重态三重态

单重态S0为基态,可以激发为单重激发态或者三重激发态。 分子吸收辐射使电子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能级,同时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在分子能级跃迁的过程中,电子的自旋状态也可能发生改变。应用于分析化学中的荧光和磷光物质几乎都含有π→π*跃迁的吸收过程,它们不含有偶数电子。根据泡里不相容原理,在同一轨道上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要彼此相反,即基态分子的电子是自旋成对的,净自旋为零,这种电子都配对的分子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singlet state),具有抗磁性。 分子处于激发的三重态,即分子中含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用M=2s+1表示,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其数值为0或1.根据pauli不相容原理,分子中同一轨道所占据的两个电子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即自旋配对。假如分子中全部轨道里的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即s=0,分子的多重度M=1,该分子体系便处于单重态,用符号S表示。大多数有机物分子的基态是处于单重态的。电子的跃迁过程中如果还同时伴随了自旋方向的改变,这时分子便具有了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即s=1,分子的多重度M=3,分子处于激发的三重态,用符号T表示。处于分立轨 道上的非成对电子,平行自旋要比成对自旋更稳定些(Hund定则),因此三重态能级总是比相应的单重态略低。 Proposed luminescence mechanism; short-wavelength PF(emission at around 525 nm), long-wavelength PF and TADF(emission at 610?650 nm), and IC (internal conversio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