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朱光潜对艺术传达及文艺与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文艺心理学》

论朱光潜对艺术传达及文艺与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文艺心理学》

书评

论朱光潜对艺术传达及文艺与道德问题的思考

——以《文艺心理学》为例分析

李春赢?宁夏大学

摘要: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既借鉴了克罗齐美学思想的长处,又克服了其中的缺陷,从而对艺术传达、文艺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朱光潜对克罗齐否认艺术传达为艺术创作过程的观点的偏颇之处进行了分析,并且全面细致地梳理了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从而克服了克罗齐美学思想的一些缺陷,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传达;文艺;道德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一书既借鉴了克罗齐美学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独特而有见地的思考。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态度,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第十一章中有明确的表态——“我们把美感经验解释为‘形象的直觉’,否认美感只是快感,排斥狭义的‘为道德而文艺’的主张,肯定美不在物亦不在心而在表现都是跟着克罗齐走。同时,我们否定艺术的活动可以挤入美感经验的窄狭范围里去,承认艺术与知觉联想仍有相当的关系,反对把‘美感的人’和‘伦理的人’与‘科学的人’分隔开来,主张艺术的‘独立自主’是有限制的,这都是与克罗齐背道而驰的。”[1]由此可见,对于克罗齐美学,朱光潜既取其优长,又避其偏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一、关于艺术传达问题的不同观点

克罗齐认为艺术活动在想象阶段就已完成。他认为艺术的活动完全是心里的活动,内心直觉到一个形象,就是创作,就是表现,而这形象本身便是艺术作品。而将内心的形象和情趣转化为有形的文字、声音、图画等,则只是一种“物理的事实”,或防止自己遗忘,或留作他人欣赏,显然是一种功利的行为。克罗齐是主张艺术非功利的,因此,他视传达为一种功利的活动而否认它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对于克罗齐否定传达为艺术创作过程的观点,朱光潜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从而指出了克罗齐这一观点的偏颇之处。一方面,朱光潜指出创作主体的想象必然不能离开他所凭借的媒介和符号。因为,传达的媒介和符号会直接限制和影响创作主体的直觉与想象,借用不同的媒介和符号,主体的想象也是不同的。并且,能将直觉准确而妥帖地传达出来是一种非常艰难的活动,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诗句都显示出对传达的重视,也表现出传达之难。可见,传达也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环,是艺术过程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如果艺术活动只是创作主体内心的活动,传达与否无关紧要的话,那么读者便无可欣赏,艺术活动也便成为了创作主体的一种孤芳自赏行为。不仅如此,艺术创作优劣的评价标准也便无从谈起,艺术的发展更无从谈起。因为,艺术的成熟与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作品上,艺术成就的取得也只能凭借作品。克罗齐之所以认为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否认传达是艺术活动过程,是因为他孤立且片面地理解了艺术的非功利性。克罗齐将艺术单纯地局限于审美领域进行考察,因此强调艺术的无功利性。在美感经验中,这一观点显然是正确的,但是,超出美感经验,进入作品的创作与接受层面,克罗齐的这一观点便失之于绝对与偏颇。因为,我们不能因为传达能够产生功利的结果,就否认传达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其中,作品是作者创作出的有意义的文本,是联系作者与读者的桥梁;读者是文学活动的接受者,也是创作活动的目的和归宿。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包含着文学活动中的体验、创作和接受三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据此,克罗齐否认传达则是割裂了作者与读者的联系。毫无疑问,失去了接受对象的读者和失去了接受者的“艺术品”,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审美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和符号将内心的情趣与意象传达出来,即将形象的直觉翻译为有形的作品,使之能够被其他人所欣赏,这一过程虽然并不完全是非功利的,却是艺术创作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对于艺术的非功利性应该辩证地加以看待而不应该简单排斥——对于艺术创作过程来讲,创作者必须心无旁骛,摆脱俗世的物质羁绊,专注于精神和情感;而对于艺术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社会效应和利益获得则应持理解的态度。因为,艺术所产生的功利满足,其实现是以作家的精神劳动与技巧的提升为基础,是无功利之功利。

二、对“文艺无关道德”的批判与发展

在克罗齐看来,道德的活动出于意志,而艺术是直觉,不涉意志,所以艺术无关道德。这一观点既不认为艺术是道德的,也不认为艺术是不道德的,而是强调艺术无

23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