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3 考点4

专题3 考点4

专题3 考点4
专题3 考点4

第一部分专题三考点四

考点四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含语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石砌的史书——阿斯哈图

张抗抗

“阿斯哈图”是什么意思?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山峰”。阿斯哈图在哪里?阿斯哈图在天边。去阿斯哈图怎样走?从赤峰启程至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然后再往北行三小时。若是夏季,那将是一次绿色的旅程。把绿色走到尽头,耸立的大山阻断了去路。大山拔地而起,如同草原剽悍的巨人卫队。换车上山,峰回路转,扬起一路烟尘。山脚是一层层茂密的白桦原始次森林,沿途可见灌木草坡交替,已是一派高原风光。抬头仰望,山顶嶙峋的巨石轮廓,似乎遥不可及。

是什么原因让你走那么远的路,去阿斯哈图?是因为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独一无二的“冰川石林”。

世上有很多冰川遗址和怪石奇林呵,为什么非要去阿斯哈图呢?我喜欢它那种宏伟的霸气、磅礴的气势和气度,那种不可一世的傲慢、遗世独立的尊严。在我曾经走过的地方,那些秀美的石林都太精致太诡谲了。

阿斯哈图的山峰终于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穿着什么颜色的袍子?我无法辨别它的颜色,因为它始终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灿灿斜阳直射之下,它是暖金色;背阴处却是中性的灰褐;远远的剪影是冷冷的黑;走到近前细细观摩,越发觉得它的调性难以确定,色块互相渗透融合,一抹赭红、一层青灰、一团麻黄、一片蓝绿;当它们混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斑驳沉着的杂色,似一座巨大的露天矿藏。

阿斯哈图的岩石究竟是什么形状,能让人如此震撼?我无法描绘它的形状,因为每一座山岩的姿态,从每一个不同的角度望去,都会变成另一种样子。通常,它们会被牵强地解释成各种世俗的物体,被赋予某些象征性的意义,比如塔、鹰或是情侣。但在我看来,阿斯哈

图是一座史前古城堡的遗址,高几十米的城墙巍然矗立,陡峭的烽火台依然坚硬,石砌的通道在荒草中依稀可辨,奇巧牢固的防守工事潜藏在拐角的暗处……那是一个消失了的巨人王国,山峦间每一道高不可及的断垣残壁上,都遗留着当年的巨人营造城堡的痕迹。若是从这一座砖墙走向另一座石壁,要经过开阔辽远的山梁与谷地。在夕阳下眺望周边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四处散落的城堡废墟,我确信巨人王国是曾经存在过的。唯因其巨,而不堪其重。

那么你见到阿斯哈图石林城堡中的巨人脚印了吗?我见到山坡上以完整的巨石铺就的巨人卧榻。我看到山谷中岩石上烙刻的巨人手纹。在荒凉的城堡石壁下,开满金红浅紫的野花,每一片战栗在风中的花瓣,都残留着远古的气息。但我最终被阿斯哈图慑服,仍是因为阿斯哈图山巅上那些神奇的花岗石,每一块或方或扁,就像用锋利的刀斧削凿后打磨而成。岁月流逝风雨剥蚀,它们被挤压成棱角浑圆的石块石板,边缘清晰、线条流畅、厚薄均匀,然后一层一层地重叠,整整齐齐地码放,犹如一页页巨型厚纸,最后被装订成了一本本重量级的大书,随意地摞在山峦的高地上。我第一眼仰视它们的那个瞬间,有一种打开翻阅的冲动。我想这石头的书页里定是藏有文字的,每一页都有葱郁的白桦树林、烂漫的山花作为插图,这是一座用石头史书垒砌的城堡,深邃的岩缝里刻录着历史的沧桑。阿斯哈图,原来是一部巨人的史书。史书未著一字而尽得风流。

你走不出阿斯哈图了,这一座巨大的地质博物馆,真解不开你的种种迷思吗?回望阿斯哈图,我看见巨石峰尖上的冰山漂砾插入云层,将绚丽的晚霞温柔地撕裂。想象着远古时期冰封雪盖的阿斯哈图,怎样在微弱的暖意中渐渐苏醒;高原隆升,顶开了巨大的冰盖,雪层崩塌;冰川融水,刨蚀浸蚀拔蚀冲蚀,终至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克什克腾的阿斯哈图石林,是冰川馈赠给人类的珍贵遗产。如此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大手笔,超越了人类已有的文字记录。

后记:

阿斯哈图纠正了我们以往对草原的肤浅认识。其实,没有巨人也没有巨人王国,只有地壳运动所留下的那部石砌史书,从此将被人们一次次用目光抚摸,然后,记住。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段巧妙设置三个问题,答案诗意浪漫,使读者在困惑和迷茫中揭开阿斯哈图的神秘面纱。

B.草原深处的阿斯哈图呈现出了令人感到惊异的地貌特征,冰川石林在平坦的草原地带显得格外突出。

C.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阿斯哈图巨石蔚然高耸的形象特征。

D.阿斯哈图,原来是一部巨人的史书,作者从中读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读出了石林的执着悲壮。

【答案】B

【解析】A.不是“困惑和迷茫”,而是“好奇和憧憬”。C.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读出了石林的执着悲壮”是夸大其词,文中没有具体体现。

2.作品在写法上有哪些明显特点?分别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阿斯哈图为线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好处是线索分明、逻辑清晰。②以对话形式展开,一问一答,好处是主题集中,连贯晓畅。③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好处是由表及里,既得其形,亦得其神。

【解析】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散文。首先,找到作品的写作对象和线索。本文以阿斯哈图为中心,写了其命名、地理位置、特征、人文内涵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在表现形式上主要采用了问答对话的方式,这也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手法,可从第1~7段开头第一句均是问句看出。最后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本文主要是以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

3.从内容上看,删去尾段后记部分,作品更显简洁,作者为什么还要增加尾段后记部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艺术结构上,以“石砌史书”照应标题,同时总结全文,使结构严谨。②情感表现上,强调“抚摸,然后,记住”,再次强调阿斯哈图给人的震撼,升华情感。③思想内容上,纠正“对草原的肤浅认识”,深化了阿斯哈图的人文内涵,凸显作品主题。(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回答本题,可从作品艺术结构、情感表现、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文本内容概括。需要注意的是:探究此类题目,答案需要言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音乐

赵丽宏

①深夜。无月,无风。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一颗暗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上,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珠,冷峻而肃穆。

②静。静得使人想到死亡。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难熬的寂静。

③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 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这过程是那么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其中的韵律,声音已经在夜空里消失。世界复又静寂。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委婉沉着地回荡着,回荡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优美中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拉一把金黄色的小提琴,曲子是即兴的,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先是绕着少女打转,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

④渐渐地,我也在这旋风的笼罩之中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旋律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箫和琵琶,娓娓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

⑤终于,一切都消失了,万籁俱寂,只剩下我坐在木窗下发呆。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一层亮晶晶的银边。月亮已经悄悄升起……

⑥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多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被拉动时,门臼常常发出尖厉的摩擦声,从远处听起来,这尖厉的声音便显得悠扬而奇妙,使我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门臼的转动和美妙的音乐,两者毫不相干,把它们联系在一

起,似乎很荒唐,然而却又是那么自然。

⑦我曾经请一位作曲家对音乐下一个定义,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什么是真正的音乐?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他的回答使我沉思了很久。这回答当然不错,可是用这样的定义来解释其他艺术,譬如绘画和舞蹈,似乎也未尝不可。但音乐毕竟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它们抚摸、叩动、撞击甚至撕扯着你的灵魂,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音乐对听者毫无要求,它们只是在空间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成翅膀,安插到你自己的心头,然后展翅翱翔,飞向你所向往的境界……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有什么记忆能比对音乐的记忆更为深刻,更为顽强,更为恒久呢?

⑧我想起了最近欣赏的一场交响音乐会。指挥这场音乐会的是一位个子矮小、性格文静的中年人,当他站到庞大的乐队前面,不慌不忙地举起指挥棒时,就像一个骄傲而威严的大将军面对着他的千军万马……

⑨乐队演奏的是瓦格纳的歌剧《唐豪赛》序曲。小小指挥棒挑出了惊天动地的声音。然而我的眼前既未走来朝圣的信徒,也没有舞出妩媚妖娆的仙姑,那位在盛宴上放歌豪饮的英雄更是无影无踪。我似乎又走到了二十年前我常常走的一道高耸的江堤上。灰色的浓云低低地压在我的头顶,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巨大的浪头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巨浪一个接一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飘扬到空中,飞溅到我的身上。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闷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化成了白色的鸥鸟,振抖着翅膀翔舞在水天之间。浓重的铅云开裂了,露出了隙缝,一道阳光从隙缝中射进来,射在起伏的水面,波浪又把阳光反映到空中。我是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回忆和音乐有关的经历,思考音乐独特的价值,描写和议论结合,想象与联想并用,诗意地渲染出音乐的魅力。

B.住在荒僻乡野的作者听见了附近人家的开门声,误以为是小提琴的声响,进而产生一系列关于音乐的美好幻想,这也算是美丽的错误。

C.第③段“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运用通感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表现了音乐的灵动和飘逸之美。

D.文章从二十年前的感受写起,最后又联想起二十年前漫步的江堤,前后呼应,由虚到实,表现出音乐给人的强烈而深刻的震撼。

【答案】C

【解析】A.除了描写和议论,还有抒情。B.“误以为是小提琴的声响”不妥,从原文可知作者知道这是开门声。D.“由虚到实”不当,二者都有虚有实。

2.文章开头两段有关深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写出了作者所处环境的荒僻,营造出寂静沉闷的环境氛围,突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苦闷。②为后文出现的细微声音及关于音乐的联想做铺垫,前后对比,表现了音乐的美好和对人心灵的抚慰。

【解析】回答本题,主要应考虑散文中描写的作用。散文中开头运用环境描写,可以渲染和烘托气氛,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还可以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产生愉悦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具体回答时应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3.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音乐能通过无形的音符表现人类复杂的情感和体验。②音乐能通过声响撞击人的灵魂,抚慰人的心灵。③音乐无所不在,听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展开自由的想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与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找到答题区间,即文章的第⑦段,“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成翅膀,安插到你自己的心头,然后展翅翱翔,飞向你所向往的境界”,然后分层筛选概括即可。

(2)文中第⑤段画线处写道:“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一层亮晶晶的银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升起后合欢树的美丽画面,更具意境美。

②呼应开头,并借景象的变化,表现作者在想象音乐后,由孤寂苦闷变得宁静平和的心理状

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进入文本,采用瞻前顾后法。具体回答时首先应明确句子采用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其含意及作用。

浙江高考数学复习专题四解析几何第3讲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学案

第3讲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 高考定位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与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是高考必考的问题之一,主要以解答题形式考查,往往作为试卷的压轴题之一,一般以椭圆或抛物线为背景,试题难度较大,对考生的代数恒等变形能力、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真 题 感 悟 (2018·北京卷)已知抛物线C :y 2 =2px 经过点P (1,2).过点Q (0,1)的直线l 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B ,且直线PA 交y 轴于M ,直线PB 交y 轴于N . (1)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2)设O 为原点,QM →=λQO →,QN →=μQO → ,求证:1λ+1μ 为定值. 解 (1)因为抛物线y 2 =2px 过点(1,2), 所以2p =4,即p =2. 故抛物线C 的方程为y 2 =4x . 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k ≠0). 由? ????y 2 =4x ,y =kx +1得k 2x 2+(2k -4)x +1=0. 依题意Δ=(2k -4)2-4×k 2 ×1>0, 解得k <0或0

人教版政治选修三:专题3(第4课时)《美国的利益集团》作业设计及答案

第4课时美国的利益集团 美国的医改方案艰难出台,据悉,从肯尼迪开始,历届美国总统不断尝试医疗改革,但都因为无法战胜强大的利益集团而作罢。没有意外地,奥巴马在竞选时提出的“扩大公共医疗制度”方案遭到相关利益集团的坚决反对。最终,还是奥巴马让步,放弃了扩大公共医疗制度的思路,采取市场处罚的、强行推进目前覆盖1.5亿就业人口的商业保险制度,也就是常说的“官督商办”。 思考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美国利益集团的作用? 一、名目繁多的利益集团 1.产生原因:美国____________的产物。 2.含义:拥有____________的人或组织组成的团体。 二、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1.影响政府的途径:________、人数和知识。其中________永远是利益集团影响政治人物的重要手段。 2.合法手段:游说、游行示威、______________和承担法庭诉讼等。 三、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1.积极作用 (1)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起着充当________与________间桥梁的作用。 (2)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________________。 2.利益集团的虚伪性及其在美国政治中的消极作用 (1)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______________产生决定性作用。______________利益集团、____________利益集团与政府决策者关系密切,具有比其他利益集团更大的影响。 (2)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________。 (3)利益集团为____________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利益集团的实质:美国利益集团机制,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是____________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

高考不等式专题的三大考点

不等式专题的几个常考点 考点一 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类型及方法 一、几个重要的均值不等式 ①,、)(2 22 22 2 R b a b a ab ab b a ∈+≤?≥+当且仅当a = b 时,“=”号成立; ②, 、)(222 + ∈?? ? ??+≤?≥+R b a b a ab ab b a 当且仅当a = b 时,“=”号成立; ③,、、)(3 33 333 3 3 +∈++≤?≥++R c b a c b a abc abc c b a 当且仅当a = b = c 时,“=”号成立; ④)(333 3+ ∈?? ? ??++≤?≥++R c b a c b a abc abc c b a 、、 ,当且仅当a = b = c 时,“=”号成立. 注:① 注意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等”; ② 熟悉一个重要的不等式链:b a 112 +2a b +≤≤ 2 2 2b a +。 二、函数()(0)b f x ax a b x =+ >、图象及性质 (1)函数()0)(>+ =b a x b ax x f 、图象如图: (2)函数()0)(>+ =b a x b ax x f 、性质: ①值域:),2[]2,(+∞--∞ab ab ; ②单调递增区间:(,-∞ ,)+∞ ;单调递减区间:(0, ,[0). 三、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常见类型 类型Ⅰ:求几个正数和的最小值。 例1、求函数2 1 (1)2(1) y x x x =+ >-的最小值。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几个正数和的最小值时,关键在于构造条件,使其积为常数。通常要通过添加常数、拆项(常常是拆底次的式子)等方式进行构造。 类型Ⅱ:求几个正数积的最大值。 例2、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

专题四第2讲

第2讲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 高考定位 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主要有:(1)导数的运算是导数应用的基础,要求是B 级,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常用导数公式,一般不单独设置试题,是解决导数应用的第一步;(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是导数的核心内容,要求是B 级,对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要达到相等的高度. 真 题 感 悟 1.(2017·江苏卷)已知函数f (x )=x 3-2x +e x -1 e x ,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若 f (a -1)+f (2a 2)≤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f ′(x )=3x 2-2+e x +1 e x ≥3x 2-2+2e x ·1e x =3x 2 ≥0且f ′(x )不恒为0,所以f (x )为单调递增函数. 又f (-x )=-x 3+2x +e -x -e x =-(x 3-2x +e x -1 e x )=- f (x ), 故f (x )为奇函数, 由f (a -1)+f (2a 2)≤0,得f (2a 2)≤f (1-a ), ∴2a 2≤1-a ,解之得-1≤a ≤1 2,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12. 答案 ??? ? ??-1,12 2.(2017·江苏卷)已知函数f (x )=x 3+ax 2+bx +1(a >0,b ∈R )有极值,且导函数f ′(x )的极值点是f (x )的零点.(极值点是指函数取极值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1)求b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2)证明:b 2>3a ;

(3)若f (x ),f ′(x )这两个函数的所有极值之和不小于-7 2,求a 的取值范围. (1)解 由f (x )=x 3+ax 2+bx +1, 得f ′(x )=3x 2 +2ax +b =3? ?? ??x +a 32 +b -a 23. 当x =-a 3时,f ′(x )有极小值b -a 2 3. 因为f ′(x )的极值点是f (x )的零点, 所以f ? ?? ?? -a 3=-a 327+a 39-ab 3+1=0, 又a >0,故b =2a 29+3 a . 因为f (x )有极值,故f ′(x )=0有实根, 从而b -a 23=1 9a (27-a 3)≤0,即a ≥3. 当a =3时,f ′(x )>0(x ≠-1), 故f (x )在R 上是增函数,f (x )没有极值; 当a >3时,f ′(x )=0有两个相异的实根 x 1=-a -a 2-3b 3,x 2=-a +a 2-3b 3. 列表如下: X (-∞,x 1) x 1 (x 1,x 2) x 2 (x 2,+∞) f ′(x ) + 0 - 0 + f (x ) 极大值 极小值 故f (x )的极值点是x 1,x 2.从而a >3. 因此b =2a 29+3 a ,定义域为(3,+∞). (2)证明 由(1)知, b a =2a a 9+3a a . 设g (t )=2t 9+3t ,则g ′(t )=29-3t 2=2t 2-27 9t 2. 当t ∈? ?? ??362,+∞时,g ′(t )>0,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二编 专题三 数列 第3讲 数列的综合问题练习 理

第3讲 数列的综合问题 「考情研析」 1.从具体内容上,数列的综合问题,主要考查:①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结合,探求数列中的最值或证明不等式.②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背景,利用函数观点探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2.从高考特点上,常在选填题型的最后两题及解答题第17题中出现,分值一般为5~8分. 核心知识回顾 数列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以数列知识为纽带,在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的交汇处命题,主要考查利用函数观点、不等式的方法解决数列问题,往往涉及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证明、参数的范围等. (2)以数列知识为背景的新概念、创新型问题,除了需要用到数列知识外,还要运用函数、不等式等相关知识和方法,特别是题目条件中的“新知识”是解题的钥匙,此类问题体现了即时学习,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热点考向探究 考向1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 例 1 (2019·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已知函数f (x )=x 2 +ax +b (a ,b ∈R ),且不等式|f (x )|≤2019|2x -x 2 |对任意的x ∈[0,10]都成立,数列{a n }是以7+a 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n ∈N * ). (1)当x ∈[0,10]时,写出方程2x -x 2 =0的解,并写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不必证明); (2)若b n =a n ·? ?? ??13an (n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对任意的n ∈N * ,都有S n

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四数列推-理科与证明第3讲数列的综合问题专题突破讲义-文科

第3讲 数列的综合问题 1.数列的综合问题,往往将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结合,探求数列中的最值或证明不等式. 2.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背景,利用函数观点探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3.将数列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考查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能力. 热点一 利用S n ,a n 的关系式求a n 1.数列{a n }中,a n 与S n 的关系 a n =????? S 1,n =1,S n -S n -1,n ≥2. 2.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利用等差(比)数列求通项公式. (2)在已知数列{a n }中,满足a n +1-a n =f (n ),且f (1)+f (2)+…+f (n )可求,则可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a n . (3)在已知数列{a n }中,满足 a n +1a n =f (n ),且f (1)·f (2)·…·f (n )可求,则可用累乘法求数列的通项a n . (4)将递推关系进行变换,转化为常见数列(等差、等比数列). 例1 (2017·运城模拟)正项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a 2n +3a n =6S n +4.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2n 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由a 2n +3a n =6S n +4, ① 知a 2n +1+3a n +1=6S n +1+4, ② 由②-①,得 a 2 n +1-a 2n +3a n +1-3a n =6S n +1-6S n =6a n +1, 即(a n +1+a n )(a n +1-a n -3)=0, ∵a n >0,∴a n +1+a n >0, ∴a n +1-a n -3=0,即a n +1-a n =3. 又a 2 1+3a 1=6S 1+4=6a 1+4, 即a 21-3a 1-4=(a 1-4)(a 1+1)=0,∵a n >0,∴a 1=4, ∴{a n }是以4为首项,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2011年广东佛山市模拟)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 是()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强,周边空气湿度增大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海陆间循环B.跨流域调水 C.水库D.地下水补给湖水 解析:建水库后,库区下渗量增大,必然导致周边地下水位升高;库区蒸发量增大,周边空气湿度增大;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下游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幅度减小;库区形成小型“海陆风”,冬季库区降温慢,相对周边地区是热源,故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增温慢,相对周边地区是冷源,故降水减少。海陆间循环可以使陆地的淡水资源得到更新,这与海水淡化的作用类似。 答案:1.C 2.A 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下图为“在某河流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水位过程线(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曲线表示水位历时曲线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4.若该河流水位高于58米时可通航,则通航时间大约有() A.210天B.240天 C.300天D.366天 解析:第3题,根据历时的含义可知,水位高,历时时间短,水位低,历时时间长,所以甲表示水位历时曲线。第4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水位高于58米的时段为1~10月,所以通航时间大约有300天。 答案:3.A 4.C 5.读下图,若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甲地的河水和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的是()

语法专项突破 专题四 各具特色的句法 第3讲 状语及状语从句 含答案

语法专项突破 专题四各具特色的句法第3讲状语及状语从句

基础训练 一、单句语法填空 1.It was five o'clock ________my father got home. 2.Here is such a heavy stone ________I can't move it. 3.________ difficult the problem may be,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fight back. 4.________ decision he made, I would support him. 5.Hot ________ the night air was, we slept deeply because we were so tired after a hard day's work. 6.We will go hiking ________ it rains tomorrow. 7.I never went through a final exam that was as difficult ________that one. 8.The bus is always so crowded in the morning ________he has to stand on the way to work. 9.________ we work with a strong will, we can overcome any difficulty. 10.Mike needs to go to Japanese classes in the evenings ________he works for a famous Japanese company. 11.He had studied English for six years ________ he went to college. 12.So difficult is the question ________ he can't settle it. 13.He had hardly entered the hotel ________ it began to snow. 14.Only ________you work hard can you reach your goal in the future. 15.We were leaving here ________it suddenly began to rain heavily. 16.I was about to give up ________my father came and encouraged me to keep going. 17.We are busy reviewing our lessons because it won't be long ________we take our final exam. 18.The meaning of the word "nice" changed a few times ________ it finally came to include the sense "pleasant".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专题3 题型突破篇 第4讲 文言文翻译题 解析版

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一、熟知文言文翻译“3大赋分点”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重要实词 所谓重要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重要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实词: 译文: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重要实词: 译文: [答案](1)重要实词:东(名词用作状语)、封(第一个,使动用法)、肆(重要动词)、阙(重要动词)。 译文:(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重要实词:博学(古今异义词)、日(名词用作状语)、参省(重要动词)、知(通假字)。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2)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 (1)重要实词: 译文: (2)重要实词: 译文: [答案](1)重要实词:就(接近,根据语境可译为“跟随”)、奇(意动用法)、妻(名词用作动词)、资贿(财货,这里指“嫁妆”) 译文: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能守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嫁妆非常丰厚。 (2)重要实词:大人(重要名词,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奉承(古今异义词) 译文:我父亲因为您注重修养德行,保持节俭,所以让我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只听从您的命令。 【参考译文】 渤海郡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能守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嫁

2017年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第三章专题三考点二含答案

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 ——聚焦活动舞台,读懂风景意义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是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小说阅读考查的角度主要有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唯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中间情节梗概:镇上有一屠夫,做杀猪生意极其诚信,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位名医,接连几天看他杀猪,并言愿意购买他杀猪用的祖传案桌,双方约好七日后取。)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曰: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曰: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逾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 言罢,大笑而归。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竟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曰: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且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节选自魏继新《定风珠》) 1.小说开头描写了小镇的哪些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第3讲】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含答案)

专题四第三讲 一、选择题 (2018·四川)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700~900km B.600~800km C.500~700km D.400~600km 【答案】 B 【解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坐标图的判读。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运距低于600km 时,高速铁路占绝对优势,变化幅度较小;运距高于800km时,甲交通运输方式占绝对优势,变化幅度较小;运距600~800km范围内,两种运输方式变化幅度最大,选项B正确。 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 C.航空D.水路 【答案】 C 【解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判读。甲运输方式与高速铁路运输相比较,该运输方式在远距离运输方面占绝对优势,因此速度快是其最主要的优势,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选项C正确。 (2018·浙江)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考查了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影响。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铁路运输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①④项正确;我国与中亚地区之间线路长,地形条件较差,修建总成本较高,②项错误;运输便捷,灵活方便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③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 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答案】 B 【解析】考查了区域地理景观。在乌鲁木齐看天山,天山海拔较高,受西风吹来的大西洋的水汽以及北冰洋南下的水汽影响,降水较多,山坡上有植被,山顶部有积雪,选项B 正确。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荒漠到草原的变化,选项A错误;锡尔河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逐渐减少,选项C错误;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纬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下降,选项D错误。 (2018·江苏)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2020年高考数学专题三 第3讲

第3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高考定位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常与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相结合,热点为二面角的求解,均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主要体现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准确计算上. 真题感悟 1.(2017·全国Ⅱ卷)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120°,AB=2,BC=CC1=1,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 2 B. 15 5 C. 10 5 D. 3 3 解析法一以B为原点,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图(1) 图(2) 则B (0,0,0),B 1(0,0,1),C 1(1,0,1). 又在△ABC 中,∠ABC =120°,AB =2,则A (-1,3,0). 所以AB 1→=(1,-3,1),BC 1→ =(1,0,1), 则cos 〈AB 1→,BC 1→ 〉=AB 1→·BC 1→|AB 1→|·|BC 1→| = (1,-3,1)·(1,0,1) 5×2 = 25×2 =10 5, 因此,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 5.

法二 如图(2),设M ,N ,P 分别为AB ,BB 1,B 1C 1中点,则PN ∥BC 1,MN ∥AB 1, ∴AB 1与BC 1所成的角是∠MNP 或其补角. ∵AB =2,BC =CC 1=1, ∴MN =12AB 1=52,NP =12BC 1=2 2. 取BC 的中点Q ,连接PQ ,MQ ,则可知△PQM 为直角三角形,且PQ =1,MQ =1 2AC , 在△ABC 中,AC 2=AB 2+BC 2-2AB ·BC ·cos ∠ABC =4+1-2×2×1× ? ???? -12=7,AC =7, 则MQ =72,则△MQP 中,MP =MQ 2+PQ 2=11 2, 则△PMN 中,cos ∠PNM =MN 2+NP 2-PM 2 2·MN ·NP =? ????522+? ????222-? ????1122 2×52×22 =-105, 又异面直线所成角范围为? ? ???0,π2,则余弦值为105. 答案 C 2.(2018·全国Ⅲ卷)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 上异于C ,D 的点. (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平面MAB 与平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1)证明 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 所以BC ⊥平面CMD ,又DM ?平面CDM ,故BC ⊥DM .

生物选修3专题一知识点(详细)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 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优点: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生物新品种 2、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外源基因在受体内表达的理论基础: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独立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一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原核生物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有特定的切割位点(专一性)。 (3)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3)结果:形成两种末端: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注意:用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从而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 2?“分子缝合针” 一一DNA连接酶 ①作用:恢复磷酸二酯键。 ②种类: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连接黏性末端;

T4DNA连接酶:来源于噬菌体,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3. “分子运输车”--- 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常用的载体:细菌的质粒、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天然质粒不能直接使用)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 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方法: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 基因翻译产物蛋白质等特性。)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适用于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③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适用于目的基因较小,或已知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 3. 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的区别 4.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全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快速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 M制 (4)使用的前提: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5)条件:模板DNA、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6)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C DNA解链为单链,断裂氢键; 第二步:退火,冷却到55?60C,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形成局部双链DNA

专题三胚胎工程知识点总结1

专题三胚胎工程 一、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受精作用 1、精子的发生 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 时间:从性成熟开始,到生殖机能衰退 过程:体细胞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注:精子的变形:细胞核变成精子头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发育成头部的顶体;中心体演变成精子的尾;线粒体集中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细胞内的其他物质浓缩为球状,叫做原生质滴,最后脱落。 2、卵子的发生 场所:卵巢、输卵管 时间:性别分化以后(胎儿时期完成了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从性成熟开始,到生殖机能衰退 过程:(1)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胎儿期就已形成) (2)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卵前后完成)(3)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卵子+第二极体(精子和卵子结合过程中完成) 3、受精 概念: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合子(受精卵)的过程 场所:雌性的输卵管内 过程:(1)受精前的准备阶段1:精子获能:场所: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子宫和输卵管)(2)受精前的准备阶段2:卵子的准备: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受精阶段: a.精子穿越放射冠:顶体反应(顶体酶) b.精子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阻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进入卵黄膜:卵黄膜封闭作用(阻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 d.原核形成(雄原核的体积略大于雌原核) e. 雌雄原核融合 注意:受精的标志与受精完成的标志 a 受精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 b 受精完成的标志:雌雄原核融合 二、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到幼体) 场所:输卵管、子宫 过程:整个胚胎发育可分为胚卵期、胚胎期和胎儿期 卵裂桑葚胚囊胚原肠胚胎儿形成 场所:输卵管子宫

专题4-第1讲

第1讲人口、城市与交通 [考纲原文]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得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得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得区别。2、城市得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得差异;城市化得过程与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得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得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与商业网点布局得影响。 高考题组一人口变化 (2014·江苏地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得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就是独生子女得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得政策。图1就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就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得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得影响就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得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图1中显示1980年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经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得过程,所以人口增速经历了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又变慢得过程,故C错;图中显示得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0以上,故人口规模一直在增加,所以A、D错,B正确。第2题,图2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生人口数先增后降,故A错;生育政策不变,则出生人口数量会持续下降,但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规模就不会下降,故B错;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开始有小幅上涨,且在2022年后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少,这说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持续上升,故D错;而放开单独二孩与生育政策不变情况相比,出生人口数有所增加,故可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所以C正确。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得变化。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图所示得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得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得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答案3、A 4、C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专题三阅读理解第四讲主旨大意题01121151

主旨大意题 题型1 概括主旨大意类 [示例] (2017·全国卷Ⅲ,C)After years of heated debate, gray wolves were reintroduced to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Fourteen wolves were caught in Canada and transported to the park. By last year, the Yellowstone wolf population had grown to more than 170 wolves. Gray wolves once were seen here and there in the Yellowstone area and much of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but they were gradually displaced by human development. By the 1920s, wolves had practically disappeared from the Yellowstone area. They went farther north into the deep forests of Canada, where there were fewer humans arou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wolves had many unexpected results. Deer and elk populations —major food sources(来源) for the wolf—grew rapidly. These animals consumed large amounts of vegetation(植被), which reduced plant diversity in the park. In the absence of wolves, coyote populations also grew quickly. The coyotes killed a large percentage of the park’s red foxes, and completely drove away the park’s beavers. As early as 1966, biologists asked the government to consider reintroducing wolves to Yellowstone Park. They hoped that wolves would be able to control the elk and coyote problems. Many farmers opposed the plan because they feared that wolves would kill their farm animals or pets. The government spent nearly 30 years coming up with a plan to reintroduce the wolves. 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carefully monitors and manages the wolf packs in Yellowstone. Today, the debate continues over how well the gray wolf is fitting in at Yellowstone. Elk, deer, and coyote populations are down, while beavers and red foxes have made a comeback. The Yellowstone wolf project has been a valuable experiment to help biologists decide whether to reintroduce wolves to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as well. 8.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A.Wildlife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B.Plant diversity in the Yellowstone area. C.The conflict between farmers and gray wolves. D.The reintroduction of wolves to Yellowstone Park. [解题思路] 第一步速读文章,找出本篇主题句 After__years__of__heated__debate,__gray__wolves__were__reintroduced__to__Yellowstone__

专题一 考点三

. 考点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对应学生用书精练版P5) A组 1.(2017北京一模)[易]在电视剧《陆军一号》中直升机抢救伤员的情景深深感动了观众.假设直升机放下绳索吊起伤员后(如图甲所示),竖直方向的速度图像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 A.绳索中拉力可能倾斜向上 B.伤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在地面上观察到伤员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 D.绳索中拉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 【答案】 D 【解析】由竖直方向的速度—时间图像和水平方向的位移—时间图像可知,伤员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绳索中拉力一定竖直向上,绳索中拉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伤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在地面上观察到伤员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选项D正确. 2.(2017太原二月调考)[易]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向右运动,运动中要穿过一段水平向北的风带ab,经过风带时风会给小球一个向北的水平恒力,其余区域无风力,则小球过风带的轨迹及过后的速度方向正确的是() 【答案】 B 【解析】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v0向右运动,给小球一个向北的水平恒力,根据曲线运动条件,结合运动轨迹偏向加速度的方向,知B正确,A、C、D错误. 3.(2017江西九江一模)[易]如图所示,P、Q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弯管的两端,P、Q间的水平距离为d.直径略小于弯管内径的小球以速度v0从P端水平射入弯管,从Q端射出,在穿过弯管的整个过程中小球与弯管无挤压.若小球从静止开始由P端滑入弯管,经时间t恰好以速度v0从Q端射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那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