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串讲资料(考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串讲资料(考点总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部分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内涵、特征、品质、产生和发展)?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1、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标志:19世纪初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

纺织工人起义)

二、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论)》

2、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除上述理论外,19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进化

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也有较大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诞生标志:1847年7月《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恩创立并由后继者发展,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1、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

①狭义上仅指马、恩共同创立的理论学说体系;

②广义上包括后继者的发展,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特理论体系;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在立场、观点、方法上等本质上相一致;

④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哲学——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①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批判性+阶级性)

②科学性:科学性的三大表现(实事求是、深刻性、与时俱进)

③实践性: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1、与时俱进的含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需要;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理想分类: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①

注:①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社会风貌的期望和追求,是全部理想的核心。2、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分类:

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3、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学习目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主要由唯物论和辩证法两部分内容构成,唯物论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12345:

一个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两大特征:联系、发展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①

四条原理: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特殊性、内因/外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五个范畴: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现实性/可能性、形式/内容、现象/本质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1)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

注②由于革命导师表达习惯的不同,出现了同一哲学概念多个名称的现象,这里不去细究这些概念的差别,可以简单地认为:物质=存在,意识=思维=认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第一性问题(本体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同一性问题(认识论)----(可知论、不可知论即怀疑论)

注①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谁决定谁。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就叫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

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世界可否认识。凡是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可

以认识就是可知论,反之叫不可知论。

2、一元论与二元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1)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源,二元论则认为有物质和意识两个本源。

(2)一元论又可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两种基本形式。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认为世界统一于意识,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注①这里的原子是虚构的,是设想中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原子是建立在科学发现基础之上的。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四大局限:机械性(用力学解释一切)、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看问题)、直观性(脱离实践)、不彻底性(历史观上唯心)。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3)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将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局限性

(二)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物质定义: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内涵的意义(“三个划清”):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新

—旧唯物主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三)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割裂运动和静止两者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绝对主义认为静止就是绝对地不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四)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1、本质(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基本特点:客观实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①

注①实践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形式,还有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多种非基本形式。

4、实践的作用:

(1)导致自然界的二重化:自在自然——人化自然

(2)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

1.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3.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发展◆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消亡的事物。

2、新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既克服了旧事物的消极因素,又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因素;(3)新事物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群众的支持。

(三)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和方法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源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规律内容: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

变化发展。

B对立统一规律的地位——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宇宙根本规律?◆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单选)

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单选)

对立统一规律狭义上指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广义上还应包括内外因辩证

关系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不平衡性原理三个方面,以上统称矛盾四大原理。以下是四大原理的具体内容。

1、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原理内容: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不等于斗争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方法论要求:斗争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斗争

(3)例证: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或中美关系),既要看到双方在意识

形态、国家利益等领域根本对立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双方在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相

互影响、和平共处的一面。

2、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矛盾的两个层次◆

(1)原理内容: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

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既要重视内因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的影响。

(3)例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也要

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地引起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3、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注:①普遍性又叫共性,特殊性又叫个性。

(1)原理内容:◆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要求: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3)例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要

注意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内容: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多个矛盾存在,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它处于服从地位的叫次要矛盾。

同时在矛盾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属于矛盾次要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②。

注:②均衡论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均衡用力;一点论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例证:

A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已是次要矛盾。

B就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言,公有制是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二)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③

注:③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开始的,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1、规律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④。◆

注:④这种渗透主要表现在,有时总的量变过程中也会包含阶段性或局部性质变。

2、方法论要求:既要注意量的积累,又要注意质的提高。反对激辩论和庸俗进化论⑤。注:⑤割裂质量变两者关系,在哲学上容易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两种错误倾向。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政治上表现为冒险主义;而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政治上表现为改良主义。

3、例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脚踏实,注意量的积累,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实

现跨越式发展,促进质变的发生。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①

注: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其外在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规律内容:◆

①事物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两次否定,跨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才能臻于成熟完善。

②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对自身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

2、方法论要求: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和特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批判继承)。

3、例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

1、因果联系

(1)定义:时间上先后相继、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对立统一②

注:②哲学上在表达两个概念的关系时,经常用到对立统一这一表述,所谓对立就是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一般答定义即可;所谓统一就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表达模式一般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必然性和偶然性

(1)定义: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不确定的趋势。(2)关系:对立统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由事物内部矛盾或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偶然性由外部矛盾或次要矛盾次要方面决定。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到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内容和形式

(1)定义: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合,形式是表现内容的方式。(选择)

(2)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形式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

(3)应用:反对过分强调突出形式的形式主义和完全抹煞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

5、本质和现象

(1)定义: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

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2)关系:对立统一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真相正面表现本质,假象反面表现本质。

(3)方法论要求: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

1、定义: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

3、规律的分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1)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2)决定人类思想动机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有规律的;

(3)人们的自觉活动受客观物质条件制约,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起源

(1)意识发展的阶段: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

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

A劳动使猿脑变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B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

2、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3)是社会的产物(选择)

3、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

(4)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4、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本章属于认识论范畴,重点掌握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运动的规律、特点,真理的属性等知识点。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简答、选择)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认识工具 C.实践能够推动认识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主体——具备认知能力的人

(1)认识主体的性质:自然性、社会历史性、能动性(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2)认识主体的结构: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

2、认识客体——人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②

注:②认识的客体不是整个外部世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人的认识活动能够达到的世界。(1)认识客体的性质:客观实在性和对象性

(2)认识客体的结构: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

(1)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实践关系是主客体之间首要的基本关系。

(2)认识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主体把客体转化为思想观念,使客体主体化;另一方面,主体又把实践中得来的关于客体的思想观念通过实践转化为新的客体,使主体客体化。

4、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③

注: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承认先有客体(外部物质世界),后才有主体对它的反映(意识/认识),即从物到感觉,因而同唯心论(意识先于物质)划清了界限;同时又认为客体可以为主体反映(即外部世界可知),因而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它主张能动反映(创造性的反映),而非被动的照镜子似的机械的反映(所见即所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本质的论断意义在于可以划清以下三大界限:

(1)唯物论的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唯心论的认识论(从感觉到物):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可知论——不可知论

(3)辨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反映+创造,如ps)——旧唯物论的机械反映论(反映,如照镜子)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特点:直接性和丰富性

2、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基础;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3)两者之间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4.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二是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

a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检验和发展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简答)

1、反复性: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主客体的局限决定

(1)从认识客体方面看:事物本身是复杂的;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社会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

(2)从认识主体方面看:认识受主体立场、观点、方法和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的影响。

2、有限性: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个体和群体认识有限

3、无限性: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有限和无限是辩证统一的。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

4、认识运动发展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属性

1、真理和谬误

(1)真理的含义:正确的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2)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对立:真理和谬误在可以相互排斥、相互否定。

统一: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真理的属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1)真理客观性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真理内容客观,人类认识能力无限,这两点都是绝对的(3)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某一层次的认识,真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限

(4)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1)用伟人、圣人之言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2)实用主义提出有用即真理

2、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1)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可以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对照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选择)

3、实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确定性: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可以对一切认识做出检验

(2)不确定性:实践是具体的,有局限的,可能一时无法检验真理;实践检验真理具有反复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对立: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价值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

2、统一: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真理具有价值属性,真理的价值属性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真理有四大功能:指导实践、再认识、教育和激励)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一、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

理想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就是改造世界的过程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为什么?)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第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统一

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学习群众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内容讲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是社会形态更替规律)和动力系统(四大动力)。

经济动力(基本动力):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政治动力(直接动力):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革命和改革);

文化动力: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文化;

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合,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选择)

(1)地理环境:人类目前唯一生存场所,对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作用。反对地理环境

决定论。

(2)人口因素:物质生产的前提,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反对人口决定论。

(3)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简答、选择)

生产方式是人类和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1)社会意识的类型

社会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2)社会意识的特点——相对独立性◆(简答、选择)

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非完全同步;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延续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或称能动性。(选择)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选择)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

注:①这种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

注:②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为什么?)

首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其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标准;再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力

1、生产力的含义:人类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的四类要素: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渗透性要素(自然科学)、准备性要素(教育),后三者为虚体性要素

(1)劳动者: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生产工具是其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3)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的东西。

可以分为两大类,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即原料。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三层含义:

1、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系统各要素之中,与之结合;

2、现代生产过程表现为:科学—技术——生产,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二)生产关系

1、定义: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

其中,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原因:(1)它是生产进行的前提(2)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3)决定人们的地位(4)决定分配方式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转化:a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b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两者之间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化。

四、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更替、发展

(一)社会形态的划分

1、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按生产关系)选择

(1)五分法(根据生产关系的性质划分):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2)三分法:

A、根据人的发展状况: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B、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形式划分: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3)五分法和三分法的关系:

人的依赖性社会=自然经济社会=原始+奴隶+封建;

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产品经济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2、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按生产力水平)

(1)石器时代=渔猎社会(2)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农业社会

(3)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工业社会(4)电子时代=信息社会

(二)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任何人都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各种历史合力的结果,这种合力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包括社会形态在内的社会意识的发展也必然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四)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是指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共性特征。纵向上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横

向上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下不同国家民族发展历史具有共同性。

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同一形态的不同国家各有其特点;2、各个国家在

不同形态中典型意义不同;3、社会形态过度形式各有特点;4、各国发展可能跨越一个

或几个社会形态。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两对基本矛盾的关系: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原因:决定和制约着其它各种社会矛盾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2、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阶级的本质就是私有制条件下产生的各种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能够占据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革命;

2、还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改革、改良。

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革命的实质——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

(2)革命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

(3)革命的三种类型——地主反对奴隶主/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先进阶级斗争落后阶级),奴隶起义/农民起义(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者)

(4)革命基本形式——暴力◆

(5)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2、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

(1)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2)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革命阶级在革命中锻炼成长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改革的实质: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进行的变革。

2、革命与改革的区别◆

性质——质变与量变(或部分质变);

路径——统治阶级自上而下与被统治阶级自下而上;

手段——暴力与和平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发展并巩固现社会制度;

(2)为新制度的诞生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3)可以带来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

4、社会主义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区别

(1)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主动的、自觉地,阶级社会改革是被动的,自发的

(2)立场:社会主义改革为人民,阶级社会改革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3)结果:社会主义改革可以在制度范围内解决自身矛盾,阶级社会改革只能缓和矛盾,无法在制度范围内解决矛盾

五、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广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精神文化

2、根本特性:创造性、自由性、兼容性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信息,塑造人,促进社会发展,认识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的本质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人性和人的本质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人的本质由社会属性决定:

1、人与动物相区别——人的本质是劳动,◆

2、人与人相区别——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一致,

2、人的活动导致社会发展变化,

3、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

4、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①是

历史的创造者;而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坚持英雄史观,认为注: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合。它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还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选择)

一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三是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

注: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个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杰出人物促进历史发展,反面人物阻碍历史发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主要是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1)定义: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3)商品经济的类型: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

品经济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定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自然属性)(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社会属性)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4、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

(1)构成:生产资料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

(2)物化劳动=具体劳动:以生产品形式存在的已经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

(3)活劳动=抽象劳动: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新消耗的抽象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反比)

简单劳动:不需要专门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文化技术的劳动者从事的劳动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表现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①、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①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大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顾客用十元钱购买了五斤苹果,表明货币是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保存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只能是真金白银。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世界货币: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世界货币一般为贵金属(金

银),少数信誉好的纸币如美元、英磅等可以在较大范围里流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从根本上说是以其黄金储备为基础的。

二、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形成的条件: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2、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的表现

(1)商品不符合社会需求,无法销售,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

(2)商品部分符合社会需求,或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生产者的命运,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a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波动的原因:受供求关系影响)

3、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引起生产者的分化◆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产生的前提:一是自由劳动者,二是作为资本的货币

(2)产生的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资本积累的实质:用暴力掠夺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并迫使劳动者沦为雇佣工人。

资本积累的途径:一是暴力掠夺土地(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二是海外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契约劳工、鸦片贸易等)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选择)

(2)工业革命彻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选择)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1、货币转化为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进而实现价值增值;而普通

货币在交换中不会发生价值增值。

2、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来源,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

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工资)由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主要包括:劳动者自身生存的费用;养育后代的费用;教育培训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劳动不仅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同时也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二、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增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时间可区分为必

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2、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1)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下的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

的剥削关系。

(2)资本的分类:不变资本c(constant capital)和可变资本v(Variablecapital)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值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值

区分意义:一是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二是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增强劳动强度获取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获取的剩余价值。

(3)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4)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联系: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范畴,因为它也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区别:(1)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产阶级都能获得。(2)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而一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资产阶级将长期稳定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3)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不需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4、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整个过程;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

三、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

(1)资本主义生产的类型——简单再生产①;扩大再生产②

①简单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②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资本积累的定义: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4)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积累,扩大再生产规模,

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5)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内在动力——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外在压力——竞争

2、资本积累的后果

(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3)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3、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夺者被剥夺!)

第三节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单个资本的循环: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阶段)◆

产业资本的循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1、购买阶段,资本采取了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G—W(G代表货币资本,W代表生产资本)

2、生产阶段,资本采取了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

W—W′(W′代表商品资本)

3、售卖阶段,资本采取了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W′—G ′(G ′>G)

二、资本周转

1、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两个关键因素: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生产资本的构成

(2)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特点:多次转移、多次收回)

流动资本:劳动对象(各种原材料)、劳动力(特点:一次投入、一次收回)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平均利润: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必然导致各部门利润率的变化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国体+政体)——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1、国体:资产阶级专政

2、政体:

(1)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

二元君主制(沙特、约旦)

(2)民主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内阁制(印度、德国、意大利)

总统共和制(美国、俄罗斯、巴西)

半总统制(法国)

委员会制(瑞士)

(3)专制独裁制:法西斯制

(二)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1、一党制(部分发展中国家)

2、两党制(美国、英国)

3、多党制(法国、意大利)

(四)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实质——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工◆

1、议会行驶立法权。议会有两院制和一院制之分,其主要职权一般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

2、政府行驶行政权。其职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a对内:专政人民+管理社会;b对外:保卫本国安全+开展对外交往。

3、法院检察院行驶司法权。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本质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的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又可分为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二战后私人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

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垄断的形成

(1)垄断代替竞争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其最初表现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环节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自由竟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产生垄断

3、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上半期: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混合联合企业

二战后,垄断组织加强的主要表现:◆

第一,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

第二,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第三,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第四,垄断组织向国际化发展,跨国公司增加

4、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

(1)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相结合

(2)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垄断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3)战后银行资本新发展的表现: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分支机构增长迅速

(4)战后垄断财团的新发展:实力壮大,经营多样化,经营国际化

5、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1)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第一,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

第二,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2)垄断阶段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目的、手段、激烈程度及后果、范围

第一,垄断时期竞争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第二,垄断时期竞争的手段日益多样化;

第三,垄断时期竞争的激烈程度及破坏性远远大于自由竞争时期;

第四,垄断阶段竞争范围扩大到全世界范围。

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本国人民,非垄断企业,国外人民,再分配◆

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

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人。

(2)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2)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不愿投资公共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项目;无法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越显重要。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第一,国家直接掌控的垄断资本,如国企

第二,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如相互持股、共同投资

第三,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如财政金融等政策调节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第二,调控总任务:促进供需平衡

调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收支平衡

第三,调节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第四,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利率调节+货币流通量调节)、计划管理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手段

2、垄断组织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1)资本输出:

输出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

必要性:资本过剩

可能性:输入国自然经济瓦解,劳动力丰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影响:获取海外利润;控制输入国;扩大商品出口;强化了金融资本的全球统治地位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同步出现

(2)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国际卡特尔;当代——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实用参考]动画概论复习资料(最新).doc

动画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动画源流 第一节动画是什么。 动画(Animating)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手段,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的形象活动起来,它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之外,还有在电影特技制作的动画、科学教育动画、介绍产品形象的广告动画、电子游戏动画、远程教育动画、网页动画等。 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的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影像 传统动画每秒24帧,也就是说每一秒钟的动画需要绘制24个画面。 动画片: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形态而成的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动画片与常规电影的不同点是:拍摄对象本身不是生命体而是用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即美术范畴的形象,萨杜尔对动画片的解释是“以画平面上的图画或者立体的偶以及物品作为拍摄对象的电影”(摘自世界电影史)。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他有叙事、审美双成功能。动画片作为描述事件的手段利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强大的综合艺术基础上的技能。 动画是艺术同时也是技术,它是一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漫画家、插图画家、画家、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导演等艺术家的综合技能,这种综合技能构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家——动画家。 动画技术和艺术的关系:动画是艺术和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它”赋予事物生命与灵魂”。动画艺术家们赋予他们的创作以生命和灵魂。动画决不是通过技术而制作的机械呆板的动作。它要艺术家将自己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意图纳入物体的运动中去。也就是说静止的物体可以有意义的移动,是因为在“移动”的背后有艺术家的艺术灵感。 技术对于动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动画发展的早期,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伴随着动画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帮助艺术家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 技术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动画生产的效率和简化工作流程。把更多的人从繁重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投入到动画的创造性劳动环节中去。 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同时,艺术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艺术是动画的灵魂和内涵。没有艺术的作品是不能感染观众的,也不可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因此,我们说艺术与技术是动画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好的艺术思想要通过高的技术水平才可以最好的实现。而技术水平要以好的艺术思想和内涵为依托。这样才可以创作出伟大的动画作品 动画与美术的关系:美术是一种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通过视觉来欣赏的造型艺术,动画是借用了美术的造型方式和元素来实现自己,通过视觉和听觉在有限事件内欣赏的艺术。 动画与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动画对美术某种程度上是有依赖性的,动画的视觉元素来自各种不同样式的美术元素。美术性是动画最突出的特点,是动画风格流派的重要区分因素。 美术画面也能表现运动的瞬间,但美术画面是静止的,动画是和时间有关的艺术,时间能够描述变化的过程及其意义。如诺曼.麦克拉伦所言:“动画不是活动的画的艺术,而是创造运动的艺术,因此画与画的关系比每一幅画更重要。虽然每一幅也很重要,但就重要的程度来讲,画与画的关系更重要。 动画片的风格形成主要依赖于:a、导演的风格 b美术的风格 c、叙事的风格 d、音乐的风格在所有的风格中,导演的风格对动画风格影响最大 动画片与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它具有更大的假定性 第二章动画史 第一节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一、原始意向动画 动画作为一门单独学科——何时起源?以前有一种说法是在电影产生之后4,但后来被否

089841504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房屋建筑工程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89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根据我国现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普通房屋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是(B ) A.25年B.50年C.70年D.100年 2.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的最低保修期限是( A )A.5年B.3年C.2年D.10年 3.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 B ) A.1.9m B.2.0m C.2.2m D.2.5m 4.建筑平面组合的形式有多种,常用于体育馆、影剧院等建筑的组合方式是( C ) A.套间式组合B.走廊式组合C.大厅式组合D.单元式组合 5.单层厂房柱网尺寸主要包括( D ) A.跨度、柱距、高度B.柱距、纵横轴线 C.高度、柱距D.跨度、柱距 6.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 A ) A.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B.由室内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C.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垫层底面的距离 D.由室内设计地面到基础垫层底面的距离 7.在墙体的承重方案中,具有楼板跨度小、房屋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但建筑空间组合划分不够灵活特 点的承重方案是( D ) A.半框架承重方案B.纵墙承重方案 C.纵横墙承重方案D.横墙承重方案 8.以下属于整体面层的是( A ) A.水泥砂浆面层B.实铺木地面C.大理石地面D.缸砖地面 9.单层厂房结构按其主要承重结构形式分,有( C ) A.混合结构和框架结构B.排架结构和框架结构 C.排架结构和刚架结构D.混合结构和排架结构 10.单层厂房的基础类型主要取决于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和性质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等,一般情况采用(D )A.刚性基础B.箱形基础 C.片筏基础D.独立杯形基础 11.建筑材料有关的标准及其代号中,JGJ表示( B ) A.国家标准B.建设部行业标准 C.建筑工程国家标准D.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12.要求早期强度较高的工程中,适用的水泥是( C ) A.矿渣硅酸盐水泥B.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C.硅酸盐水泥D.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13。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A ) A.水泥强度和水灰比B.养护温度和湿度 C.混凝土的龄期D.集料自身的强度 14.表示砂浆的保水性指标的是( A ) A.分层度B.坍落度C.维勃稠度D.沉入度 15.按成桩方法不同划分的桩类型有( B )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和中国动画之最

动画概论知识总结 1.动画的本体特征:技术特性、工艺特性、审美特性、多元性、时尚性、假定性。 3.埃米尔.雷诺于1877年改进了走马盘,制造了用几面镜子拼成圆鼓形的活动视镜。因此, 在电影史上埃米尔.雷诺一般被认为是动画创始人。 4.温瑟.麦凯不是发明动画技术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人。代表作:1914 年的《恐龙葛蒂》.《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手段表现的纪录片。)5.马克斯.佛莱雪发明了转描机,用它可以将真人电影中的场景和动作通过透镜反射到摄影 机台面上,然后转描在赛璐珞片上或纸上。 7. 动画产业的形成:美国的迪斯尼动画王国,1928年推出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动画片《蒸船 威力》是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1932年推出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影片。1937年的《白雪公主》是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8. 场景设计:场景设计包括色彩气氛图,平面坐标图,立体鸟瞰图,景物结构分解图等。 场景设计的主要功能是给导演提供场景调度,画面构图,景物透视关系,光影变化以及角色动作调度等空间想象的依据,同时是镜头画面设计稿和背景制作者的视觉参考和空间定向约束,除了统一整体美术风格外,也是保证叙事合理性和情景动作准确性的影像空间思维依据。 9. 制片常识:制片常识包括一部动画片或一个系列动画片集从头到尾的制片管理与分工常 识,其中包括创作分工、技术管理分工以及制作技术分工。 10. 导演阐述(名词解释):是动画片导演向投资人或者监督机构提供的创作意向书。它的 主要内容应该是导演对未来影片的创作意图以及艺术效果的设想。包括剧本的主题立意、故事核心、实施手段与方法等。 11. 设计稿(名词解释):设计稿也叫镜头画面设计,是换面分镜头剧本上每个小画面的放 大描绘。用彩色铅笔描绘出不同背景层次和动作提示。涉及高就是未来影片的影响构成基础,也是一部动画片竟如正式加工的第一环节。 12. 故事版(名词解释):即画面分镜头剧本,有画面与文字组成。画面代表视点变化的景 象。文字内容包括时间、动作描述,对白。声音即镜头转换方式等。这个脚本图板可以让后面的工作者明白整个故事的情形。故事版要领:故事版同时能够显现出来未来影片的形态——时间分配及节奏感 13. 原画(名词解释):设计中的角色部分由原画根据构图上所示的人物动作、表情、位置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2017最新《动画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动画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注意:本总结为全教材复习要点,凡列出均是重点,蓝色为重重点,红色为重重重点。 判断题没有标重点程度。 单选、多选、填空、判断 1.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是《白雪公主》。 2. 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是1928年推出的《威利号汽船》。 3. 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是《铁扇公主》。 4.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小蝌蚪找妈妈》。 5. 1966年,手冢治虫推出日本第一部彩色电视动画系列片《森林大帝》。 6. 1963年,手冢治虫创立的第一套日本长篇电视动画是《铁臂阿童木》。 7. 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有:小说式、戏剧式、纪实式和抽象式。 8. 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三个和尚》,它的成功在于内容和形式上的民族化、 大众化与叙事结构、节奏的现代化的统一。 9. 从1950年的第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 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它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巅峰之作。 10. 1947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 11. 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12. 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13. 1960年,拍摄了第一部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 14. 亚历山大?佩特洛的《老人与海》开创了动画片意识上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对当代动画具 有深远的影响。 15. 动画按题材设定分类可分为:艺术动画、科教动画、广告动画。 16. 中国的走马灯、皮影应该是动画的雏形。 17. 被公认为世界动画创始人的是埃米尔?雷诺。 18. 捷克动画的代表人物有:兹德内克.米莱尔、杰利.川卡。 19. 动画是主动地表现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可编辑性。 20. 英国人约翰.哈里斯曾指出:“运动是动画的本质”。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各章比例:第一章65%,第二章5%,第三章10%,第四章10%,第五章10%; 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分析、简答、计算或论述题。题型不少于5种。每套题有30个左右的小题。 难度分布:2:3:3:2(难度较大、较难、中等、较易) 本课程考核知识点: 1.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类建筑结构体系的应用范围、结构布置、受力特点、计算原理、设计原则。这些结构主要包括混合结构、单层刚架、桁架结构、拱式结构、网架结构、薄壁空间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钢砼楼盖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等。 2.基本概念:对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理论中的设计方法,各种结构体系特点,结构的设计原则的不同要求等有清晰理解。 3.基本计算:能运用建筑结构设计原理熟练解决工程设计计算的简单问题。 提醒:1. 以下题目非考试范围,但可以看出考试形式,切忌以为做好这些题目,就一定能过关。 2. 请大家以我们课堂讲授的内容作为主要复习内容,并根据各章比重,侧重复习。 3.由于课程性质的原因,请不要死记硬背(除了个别概念),最好能理解记忆,有助于你考试时随机应变。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门式刚架中的两铰刚架是() A稳定结构B超稳定结构C静定结构D超静定结构 2.钢砼刚架的跨度一般在()以下 A 30m B 35m C 40m D 45m 3.刚架的截面形式和大小,随内力大小变化时合理的,在梁柱相交处截面应()A减小 B 加大C 不变D 不能确定 4.对于屋架结构,当荷载作用在节点上时,所有杆件均只有() A剪力 B 轴向力 C 弯矩 D 剪力和弯矩 5.网架的高度主要取决于() A矢高 B 高度 C 长度 D 跨度 6.薄壳结构多采用() A木结构 B 预制钢砼 C 钢结构 D 现浇钢砼 7.薄壁空间结构属于空间受力结构,主要承受曲面内的() A轴向压力 B 轴向拉力 C 剪力 D 弯矩 8.悬索结构的索是()构件,既无弯矩又无剪力。 A偏心受拉B偏心受压 C 中心受压 D 中心受拉 9.为了便于施工,梁的截面尺寸应满足()的模数要求。 A 30mm B 50mm C 80mm D 100mm 10.吊车纵向水平荷载是指()启动或制动时所引起的水平力。 A小车+吊物 B 大车+吊物 C 小车+大车 D 小车+大车+吊物 11.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宜采用() A混合砂浆 B 水泥砂浆 C 非水泥砂浆 D 专用砂浆 12.实腹式刚架的横梁高度一般可取跨度的() A1/12~1/10 B 1/18~1/12 C 1/20~1/12 D 1/20~1/15 13. 刚架的截面形式和大小,随内力大小相应变化是合理的,铰接处附近截面应()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

动画概论知识总结 1.动画的本体特征: 技术特性、工艺特性、审美特性、多元性、时尚性、假定性。 2.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 主要叙事形式动画作品备注 小说式叙事风格(注重情节积累与 细节刻画) 戏剧性叙事方式(按照传统戏剧结 构讲故事的方式—强调冲突律)《梦幻街少女》 《岁月的童话》 《xx》 《xxxx》 《xx》 《谁陷害了兔子 xx》 纪实性叙事形式(强调逼真性) 抽象性叙事方式(强调诗意境界、 运动趣味和视觉变化过程的形式 感)《萤火虫之墓》 《种树的人》 《幻想2000》

《线与色的即兴 诗》围绕主人公的生活线索生发出友情、爱情、烦恼、愉快、幻想回忆、追求等等生活细节枝叶特点: 夸张的动作刻画、个性突出的音乐主题曲和煽情的歌曲。设计经典情节的原因和目的: 故事的设计完全是为了使观众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影片得到最好的效果和最大的利益。 相对概念,称其“纪实”是它在内容上是有具体的时代背景,以真实事件为依据。 动画电影成为未来派画家,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画家发挥才干的平台。 3.埃米尔.雷诺于1877年改进了走马盘,制造了用几面镜子拼成圆鼓形的活动视镜。因此,在电影史上埃米尔.雷诺一般被认为是动画创始人。 4.温瑟.麦凯不是发明动画技术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人。代表作:1914年的《恐龙葛蒂》.《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手段表现的纪录片。) 5.马克斯.佛莱雪发明了转描机,用它可以将真人电影中的场景和动作通过透镜反射到摄影机台面上,然后转描在赛璐珞片上或纸上。 7.动画产业的形成: 美国的迪斯尼动画王国,1928年推出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动画片《蒸船威力》是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1932年推出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影片。1937年的《白雪公主》是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8.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包括色彩气氛图,平面坐标图,立体鸟瞰图,景物结构分解图等。

(完整版)动画概论总复习题目(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第一部万氏兄弟的动画片是( ) A.《铁扇公主》 B.《白蛇传》 C.《纸人捣乱记》 D.《大闲天官》 2.动画与真人合成的影片是( ) A.《狮子王》 B.《埃及王子》 C.《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D. 《泰山》 3.动画的创始人被叫做“动画之母”的人是( ) A.埃米尔·雷诺 B.保罗·罗盖 C.华特·迪斯尼 D.约瑟夫·高原 4.世界上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蒸汽船威利》创作于( ) A.1927年 B.1928年 C.1937年 D.1947年 5.“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创造运动的艺术”,说这句话的人是( ) A.沃尔特·迪士尼 B.埃米尔.雷诺 C.诺曼·麦克拉伦 D.汉纳巴贝拉 6.国际动画电影协会的英文缩写是( ) A.ANIMO B.ASIFA C.OIAF D.FIFA 7.造型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A.抽象 B.审美 C.意境 D.造型 8.世界上最早放映动画片的人是( ) A.约翰拉斯特 B.彼得罗杰 C.埃米尔·雷诺 D.沃尔特迪斯尼 9.最早提出人眼有“视觉暂留”特点的人是( ) A.彼得·罗杰 B.诺曼麦克拉伦 C.约翰拉斯特 D.奥诺雷杜米埃 10.布莱克顿利用逐格技术拍摄的动画片是( ) A.《闹鬼的旅馆》 B.《恐龙葛蒂》 C.《墨水瓶人》 D.《幻影集》 11.画面分镜头剧本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 A.文字与声音 B.动作描述 C.画面与文字 D.镜头转换 12.动画的部分属性是() A.电视剧 B.电影 C.舞台剧 D.木偶剧 13.表达悲剧故事主题的影片是( ) A.《白雪公主》 B.《一只娶了母鹅的猫头鹰》 C.《幻想曲》 D.《种树的人》 14.下面属于立体动面影像的动画片是( ) A.《柯尔基斯战役》 B.《圣诞夜惊魂》 C.《花木兰》 D.《牧笛》 15.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式叙事形式的动画作品是( ) A.《埃及王子》 B.《泰山》 C.《梦幻街少女》 D.《萤火虫之墓》 16.动画的产品形式分为动画片、动画与真人合成和( ) A.产业动画 B.动画特技效果制作 C.广告动画. D.实验动画 17.动画作品的声音构成是声效、音乐和( ) A.对白 B.特效 C.影像 D.配乐 18.《星期一闭馆》是属于哪一种动画片的形式? ( ) A.产业动画 B.广告动画 C.科教动画 D.实验动画 19.1915年发明转描机的人是( ) A.温瑟·麦凯 B.埃米尔·雷诺 C.马克斯·佛莱雪 D,布菜克顿

建筑概论复习题

1、建筑是什么? 建筑是空间 建筑是一种工程技术 建筑是一种艺术 建筑是人类历史的记录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表象 建筑是人居环境 2、建筑的目的 3、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 建筑式样层面的联系 生活方式层次的联系 思想意识层面的联系 3、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 4、建筑的基本构成因素 5、《建筑十书》作者、主要内容 古罗马维特鲁威著,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论述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马建筑的经验。 6、建筑结构,柱、梁板结构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7、常见的建筑结构还有? 8、构成建筑形象的基本手段?运用这些基本手段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9、对称与均衡 10、建筑空间包括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 11、建筑设计的本质是空间设计 12、建造建筑物的根本目的是取得合乎使用的空间。 13、建筑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 14、空间的组织框架:1.集中式框架;2.长轴式框架;3.辐射式框架;4.单元式框架;5.混合式框架 15、空间组合的处理手法:1.分隔与联系 2.对比与变化 3.重复与节奏 4.引导与暗示 5.渗透与层次 6.序列与秩序 16、基本空间关系:1.包容关系;2.相交关系;3.接触关系;4.分离关系 17、空间的限定要素 18、“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老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19、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20、绿化的分类:树木、草地和花坛 21、场地: 广义的场地:用来指基地内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

动画概论知识点梳理

一、动画的定义:按时间的顺序播放有规律的不同画面所产生的视觉 假象。 二、动画的特点:①是一门绘画艺术②是一门电脑技术③随意性和灵 活性④夸张(包括动作、语言、表情、场景、角色夸张和多重夸张)⑤动画风格的多样性⑥娱乐性⑦商业性。 三、动画的应用范围: 游戏、广告(包括网络广告在内)、影视(电影,电视)、房地产、医学研究(动态捕捉)。 四、美国人爱德华〃穆布里奇在动作方面最有成就,其作品是《运动 中的动物》,《运动中的人体》。 五、法国电影史将1877年8月30日定为动画的生日,那是法国光学 家兼画家艾米尔〃雷诺发明“光学实用镜”的日子。雷诺可以说是动画的鼻祖。 六,负面拍摄动画的技法上,法国的艾米尔〃柯尔《幻影集》(采用定格技术拍摄),美国布莱克顿《滑稽脸的幽默像》皆被称为是第一部手绘动画柯尔也是第一个利用“遮罩摄影”结合动画和真人动作的先驱,因而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七,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公开放映的电影《火车进站》是第一部影。 1914年温瑟〃麦凯的《恐龙葛蒂》结合了真人表演与动画角色。 是第一部注重动作的“拟真”与“夸张”的动画片,可是说自此开创了美式动画的时代。 1929年,迪士尼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号》;1937年迪

士尼推出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使美国动画步入商业动画的道路。迪士尼被称为“商业动画之父”。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迪士尼的繁盛时期。二战后创造了世界动画风潮的包括前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和东欧的木偶动画。东欧的木偶动画以捷克为代表,捷克木偶动画的代表人物是杰利〃川卡。 八、1958年东映推出《白蛇传》这是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日 本的动画与漫画的发展密不可分。其中影响做大的是手冢治虫。 其作品包括《铁臂阿童木》(这是他的第一部电视动画片)《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等。20世纪80年代是宫崎骏,高火田勋(吉卜力工作室)的时代。宫崎骏的作品《风之谷》《天空之城》《千与千寻》(2001柏林影展金熊奖)等。大友克洋的作品《阿基拉》《老人Z》《回忆》《蒸汽男孩》;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 九、万氏三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20世纪60年代的《大 闹天空》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局面。1999年的《宝莲灯》是中国动画走向商业运作的第一步。2005年北影推出《小兵张嘎》这是一部极富民族特色和情感的影院动画片,并获中国电影最高奖项“华表奖”,看成是动画中的“红色经典”。

《土木工程概论》复习题库

工程管理之《土木工程概论》(06393)复习题库 一、单选题 1、目前世界最高的大厦在 C:阿联酋 2、十八层的房屋建筑属于D:高层建筑 3、建筑工程设计程序正确的是 A: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4、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楼板通常是属于哪种基本构件A:受弯构件 5、下面哪个级别的建筑物的耐久性和重要程度最高A:一级建筑物 6、桥梁的下部结构由组成A:桥墩、桥台、基础 7、上海杨浦大桥属于D:斜拉桥 8、某大厦建成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不得不爆破拆除,这说明工程项目具有D:不可逆转性的特征 9、也称片石,是采石场由爆破直接获得的形状不规则的石块 B:毛石 10、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D: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 11、将建筑物从屋顶、墙面、楼层、基础等构件全部断开,即使建筑物的相邻部位也互不牵制,从而避免建筑物开裂的是 B:沉降缝 12、作为跑道和土质地面之间过渡用,主要用来减少飞机一旦冲出或偏离跑道时有损坏的危险C:跑道道肩 13、在地形图上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走向,并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过程是C:铁路定线 14、跨越码头与人工岛之间的连接通道被称为C:栈桥 15、在正常条件下,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通过的车辆数,称为道路 C:通行能力 16、下列关于高速铁路模式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C:德国ICE模式:全部修建新线,旅客列车专用 17、下面港口堆场的分类是正确的D:按货物种类及使用特点分类:散货堆场、件杂货堆场、集装箱堆场 18、主干路的设计年限为C:20年 19、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 A:土木工程 20、是关于事物的基本原理和事实的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B:科学 21、美国金门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单跨超过千米的大桥、它属于D:悬索桥 22、桥梁按受力特点和结构体系主要分为C:梁式桥、拱桥、悬索桥、刚架桥、斜拉桥、组合体系桥 23、桥墩的作用是 B:支承在其左右两跨上部结构通过支座传来的竖直力和水平力 24、下列建筑中采用成束筒结构的是D:美国西尔斯塔楼 25、当建筑物建造在土层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可在房屋适当的位置设置垂直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面、楼层、基础等构件全部断开,划分为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从而避免建筑物开裂的构造是 B:沉降缝 26、工程项目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是工程项目的A:实施阶段 27、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属于D:高耸结构建筑 28、是一种带状的、三维空间的人工构造物,它常和桥梁、涵洞、隧道等构成统一的工程实体,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 B:道路 29、是利用不适合种田的山泥,废土,砂等,加入少量水泥或石灰作固结剂及微量外加剂和适量水混合搅拌压制成型,自然养护或蒸养一定时间制成的 B:非烧结粘土砖 30、用于门窗等洞口上部用以承受洞口上部荷载的梁是 C:过梁 31、在港口中,对于汽车和装卸流动机械共同行驶的道路宽度一般不应小于C:10~12m 32、在路堤的路肩边缘以下、路堑路基面两侧的侧沟外,因填挖而形成的斜坡面,称为C:路基边坡 33、是由人工或机械开采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A:料石 34、地下铁道的施工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A:明挖法、暗挖法 35、高速公路定线的原则包括 B:路线与城市应有一定距离 36、道路的设计标高高于整个自然地面,需全部填土形成路基的是 A:路堤 37、轨道间宽度1435mm的轨道是 A:标准轨 38、下面哪个组成属于港口水域 D:港池、锚地、进港航道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

Chapter1 动画概论 1、动画的定义:动画片是一种以“逐格拍摄”为基础的基本摄制方法,并以一定的美术形式作为其内容载体的影片样式。 2、动画的本质:(1)创造性的塑造各种造型并赋予各种形象及符号以生命力;(2)创造性的应用“动的语言”,(3)用各种千变万化的动作来表述一切事物;创造性的表达人们可能持有的任何思维。 视觉暂留原理: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3、动画的特征:(1)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2)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艺术;(3)动画是假定性艺术;(4)电影语言是决定动画片质量的关键;(5)动画的幽默;(6)夸张变形是动画的法宝;(7)拟人化的手法 4、动画的假定性:(1)画面表现形象的假定性;(2)画面表现动作的假定性;(3)画面表现环境的假定性;(4)画面表现摄影的假定性;(5)画面表现形式的假定性。 5、动画的夸张性:(1)创作上的夸张:情节的夸张、构思的夸张、造型的夸张、形态的夸张。(2)制作上的夸:张动作的夸张;物理性夸张;速度夸张;变形。 6、动画的分类: 按传媒类型:影院动画、电视动画、网络动画 按工艺类型:手绘动画、定格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 7、影院动画的特点 (1)选题:有自编也有改编,多取材于经典文学作品。 (2)结构:①与戏剧相似: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②冲突多为正与邪的二元对立 (3)人物:具有典型性、层次性 (4)音乐:具有感染力的主题曲 (5)画面:大多采用数字技术 Chapter 2 动画及其艺术形式 1、动画的镜头特点:(1)利用分层来表达纵深感(2)多采用散点透视 2、动画的光效特点:(1)多采用柔和的光效(2)戏剧化的光效(2)分明暗 3、动画的表演特点:(1)采用仿真表演(2)程式化的表演(戏曲、歌舞剧)(3)偶类片中仿真与艺术的结合。 4、单线平涂:通过勾勒线条,然后在线条围成的区域内填色的绘制工艺。 5、动画题材的特点:(1)具有地域特色(2)题材走向两个极端:纯取艺术,放弃叙事;在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1大小鼠年龄、体重、寿命的比较数据? 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 小鼠大鼠 成年日龄(天)65-90 85-110 成年体重(克)20-28 200-280 平均寿命(年)1-2 2-3 2动物实验的对照类型? (一)空白对照: 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动物自发变化的规律。家兔白细胞数每天上下午有周期性的生物钟变化。 (二)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如给药实验中的溶媒(Nacl),手术,注射以及观察时的抚摩等都可以对动物发生影响。有人报告,针刺犬的人中穴对休克、心脏血液动力学有改变,但采用空白对照(不针刺)不够,应该设有针刺其它部位或穴部的实验对照。 (三)有效(标准)对照: 常用于药物研究。对一新药疗效可用一已知有效药或能引起标准反应药物做对照,可考核实验方法可靠性,又可通过比较,了解新药疗效和特点(普鲁卡因---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用纳塞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快、持久)。(四)配对对照: 同一个体不同眼睛比较对照期和实验期差异(左眼试验,右眼对照);同一种动物后代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照和实验以比较差异,此法可大大减少抽样误差。实验中可用同卵双胎或同窝动物。 (五)组间对照: 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或几组比较其差异。这种对照个体差异和抽样误差比较大,可用交叉对照方法以减少误差。观察某药物疗效可用两组犬先分别做一次实验和对照,再相互交换,以原实验组做对照组,原对照组做实验组重复第一次实验,观察疗效或影响,切记检查指标和条件要等同。 (六)历史对照与正常值对照: 此种对照要慎重,similar background ---条件、背景、指标和技术方法相同才进行对比,否则得出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结论。 3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备过程? 转基因动物: 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确定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导入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使其获得人类需要新功能。 技术程序:

00174自考建筑工程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中外建筑学科与建筑技术发展概况 1、建筑: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是人们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提供场所的建筑,如住宅、医院、学校、办公楼、厂房等; 构筑物是人们不在其中活动的建筑,如水塔、烟囱、堤坝、井架等2、建筑按照建筑使用性质分类: ①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公共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影剧院等 ②工业建筑;包含各种生产和生产辅助用房,如生产车间、更衣室、仓库、动力设施等③农业建筑;用于农业的用房,包括饲养牲畜、贮存农具和农产品的用房,以 及农业机械用房等 4、建筑按照承重结构材料分类: ①木结构 ②砖混结构;也称混合结构。以砖墙(柱)、钢筋砼楼板及屋面板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属于墙承重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居住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中大量采用。 ③钢筋砼结构;④钢与砼组合结构⑤钢结构 5、建筑按照建筑结构形式分类: ①墙承重体系②骨架承重体系③内骨架承重体系④空间结构承重体系 6、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 7、xx古代建筑的建造特色:

①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中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千差万别,为了适应环境,各地区建筑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等条件建造;中国各民族聚居地区环境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也不同,所以建筑的风格各异) ②木质结构承重。中国古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由木柱、木梁搭建来承托层面屋顶。而内外墙不承重,只起着分割空间和遮风挡雨的作用 ③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④优美的大屋顶造型 ⑤色彩装饰的“雕梁画栋” ⑥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8、xx建筑的特点: 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产生视觉冲击,使人感到或雍容华贵,或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①古希腊建筑②古罗马建筑③罗曼建筑 ④哥特式建筑,特点:石拱券、飞扶壁、尖拱门、穹窿顶及大面积的彩色玻 璃窗 ⑤文艺复兴建筑 ⑥巴洛克建筑,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使用富丽的装饰、雕刻和 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 气氛 9、xx建筑的特色: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动画概论复习资料

动画概论复习资料选择和填空 1. 。《白雪公主》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是 ------------------------ 2. 。《威利号汽船》 年推岀的 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是 1928 ------------------------------------- 3.中国 第一部大型动画片是《铁扇公主》 。 ------------------------- 4.。中国第一部水墨动 画片是《小蝌蚪找妈妈》 5.在全美上映世界上的第一部全电脑制作 的动画长片,并创下 20世纪90年代末期影片票 。房收入新高的是 《玩具总动员》 ________________ 6. 。年,手冢治虫推岀日本第一部彩色电视动画系列片 《森林大帝》 1966 ________________ 7.。 《铁臂阿童木》1963年,手冢治虫创立的第一套日本长篇电 视动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01年宫崎骏的 《千与千寻》上映后拿下了总票房第一, 超过300亿日元的票房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日本历史上的票房冠军。 9. 日本动画的真正崛起,是从 1956年10月成立的由 大川博 领导的 东 映动画株式会社 开始的。在大川博的领导下,东映于 1958年推岀了第一部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的彩色动画长片 《白蛇传》 -- ----------------- 10. ------------------------------------------------------------------------------------------- 。抽象式和纪实式、戏剧式、小说式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有: -------------------------------------- ----- 11. 。动画片与电影的最 大区别就在于它具有更大的 假定性 ----------- 什么是黑的》 1955年,钱家骏等人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13. 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了 《三个和尚》 ,它的成功在于内容和形式上的 民族化、大众化与叙事结构、节奏的现代化的统一。 14.从1950年的第 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能制作岀十多部动画,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 1961?1964 年制作的 《大闹天宫》,它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巅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15. 1947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 16. 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片 17. 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 19.被称为人类思想的自我救赎之战,通过对发生在大地上仅存的生命之间的故事进行描 。9号》绘,继而对科技本身进行反思的动画影片是 《机器人 -------------------- 20.亚 历山大?佩特洛 的 《老人与海》 开创了动画片意识上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对当代 ------------------------------------------- 动画具有深远的影响。 21. 《龙猫》 是宫崎骏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纯粹化的体现。 ------------ 22. 迪士尼在发展早期就意识到了图画本身所具有的音乐性,在 《幻想曲》 中,他对动画 ---------------- 所具有的这种能力进行了实验,并很好的将图案化的形式与音乐进行了匹配。 23. 2010年6月18日上映的 《玩具总动员 3》一开始就按照立体电影的要求制作,代表 ----------------------- 着当今电脑动画最先进的水平。 24. 1937年制作的《白雪公主》,它的岀现不仅给生产制作这部电影的迪斯尼公司带来 12.。《乌鸦为 《皇帝梦》 《猪八戒吃西瓜》 《小蝌蚪找妈妈》 18. 1960年,拍摄了第一部折纸动画

建筑概论复习材料-名词解释

建筑概论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建筑: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的、有组织的空间 环境。 2.建筑物:建筑物是供人们进行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3.构筑物:构筑物是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活和生产 活动的建筑。 4.耐火极限:任意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灾作用起到 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5.大量性建筑:量大面广 6.大型性建筑:规模大,数量少 7.房屋建筑图:用正投影方法,详细准确地画出的图样 8.施工图:用以知道施工的一套图纸 9.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 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10.基本模数:我国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用M表示 11.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12.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13.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14.层高: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15.净高: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16.建筑构造:建筑构造是一门专门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 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7.内墙:凡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成为内墙 18.外墙:凡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成为外墙 19.山墙:位于建筑物两端的外墙称为山墙 20.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 21.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 22.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 23.非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24.隔墙:不承受外来荷载,且自身重量由梁或楼板承受,并仅起分隔房间作用的墙称为隔 墙 25.墙脚:通常指基础以上,室内地面以下的那部分墙身 26.勒脚: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那部分墙体 27.散水:为了防止雨水对墙基的侵蚀,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这一坡面 称散水 28.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 29.过梁:过梁是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砖砌体和楼板层荷载的构件 30.圈梁:圈梁是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的连续而封闭的梁 31.附加圈梁: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切断而不能交圈时,应在洞口上部砌体中设置一道截面不 小于圈梁的附加圈梁 32.基础: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 33.地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称为地基 34.基础的埋置深度: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