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打造制度建设的流水线(原创-吴晓岚)

如何打造制度建设的流水线(原创-吴晓岚)

如何打造制度建设的流水线(原创-吴晓岚)
如何打造制度建设的流水线(原创-吴晓岚)

如何打造制度建设的“流水线”?(原创)

概要:

●制度设计体系化:通过职能分析,能够提前对制度文件进行系统化设计。

●编写操作规范化:制度的命名、编号、版本号、格式、审核、修订、发布等全方位提前制定

规范。

●内容组织结构化:弄懂管理对象的本质,抽取制度的共性,文件内容分析批处理。

正文:

一个规范化的公司需要大量的管理制度,大量的管理制度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编写和维护,而这些大量的文件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员来参与,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让很多公司在规范化道路上望而却步,结果阻碍了企业规模化发展。

有没有办法让制度建设具有批量生产的能力?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搭建起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制度体系?

让我们借鉴传统制造业的一些方法来建一条“制度建设流水线”吧。

在建这条流水线之前,希望你已经看过了我前面的文章,特别是关于“分类技术”和“职能分类”两节。因为职能就是我们要“加工”的对象,职能的划分就仿佛是制造业中对不同原材料的分类,钢材、木材还是石材决定了我们加工的方法。

一、制度设计体系化

为了打造“流水线”首先要做结构设计。我们根据职能体系的层级设计制度体系的层级,从宏观到微观逐级细化,形成“金字塔”结构:

?刚要:描述一级职能的纲领性文件。

?制度:描述二级职能的框架性文件,是刚要的细化文件。

?规定:描述三级职能的原则性文件,是制度的细化文件。

?细则:描述业务活动的操作性文件,是规定的细化文件。

上面以HR制度体系为例,你就可以看出不同层级的职能和不同层级的制度文件之间的呼应关系。

在细则的层面,还包括我们经常提及的规范和标准。

?标准:重描述数据化指标细则文件,例如《出差住宿标准》、《工作午餐标准》、《办公物资配置标准》、《办公电脑配置标准》等。

?规范:着重描述行为规则的细则文件,例如《电子邮件规范》、《工作日报规范》、《图纸编号规范》等。

还有一类重要的文件叫流程。流程是描述跨部门、跨岗位的业务活动步骤的专项文件,例如《招聘工作流程》、《访客接待流程》、《文件发布流程》等;

工作流程怎么建立,二维归位法:

我们看纵向是岗位,横向是职能。比如说职能一是培训工作,岗位甲去收集培训需求,岗位乙做培训方案,岗位丙实施培训,岗位丁做培训考核。在培训环节上面,把所有人做的所有事情列出来“∑”一下,就形成了一个流程。看横向这个岗位甲在职能一培训上做什么,职能二招聘上做什么,职能三考核上做什么,横向的“∑”就变为岗位甲的职能描述。如果只是我自己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我先拿出笔然后取出纸,随后记录一些东西,我们把它叫流程,一般叫规范或者细则文件。

除了上述核心文件,为提高管理文件易用性,根据核心文件或在核心文件基础上编制的文件。

●流程图:采用图标、图示等符号直观描述某项管理流程中各要素运转的过程。例如《核

心管理文件审批流程》。

●手册:按使用者的角度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方便使用者查询的指导性文件。例如《员

工手册》、《前台工作指导手册》、《销售手册》等。

●模板:具有规范格式的用于数据采集的工作界面。例如《季度工作计划模板》、《行

政费用月度统计模板》等。

●工作记录:使用者将模板文件填写了内容形成的文件。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看一下制度体系是如何构建出来的。

二、编写操作规范化

为了打造“流水线”,除了结构设计,“生产”制度所需要的所有操作过程,都要学习制造业,尽量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制度名称规范:唯一的名称,体现出职能和制度的层级;

●编号规范:唯一的编号,并且从编号中能够分辨出职能的归属;

●版本规范:用于分辨不同阶段、各个版本的文件,也能记录文件升级的过程;

●文件格式规范:字体、字号、段落、页眉页脚、表格等全方位的规定,体现一个公司的

形象,也方便查看。

●审批规范:提前设计审批权限标准,规定好审批流程,保证制度审批的合法高效。

●制度发布规范:文件统一发布渠道,向发布范围准确发布,并保证接收人有效接受。

●制度存档规范:所有文件分类存档,方便查询。

●制度修订的规范:规范的修订流程帮助不断改进制度。

……

以上的规范和标准制定起来并不难,一旦制定出来,就要在公司内容进行培训,并监督严格执行,保证大家的行为都符合规范,这样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

三、内容组织结构化

制度最核心的部分是内容。这种“软件”产品是传统制造业从没有涉及到的,因为需要通过人脑的加工,每个产品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那么如何能实现“流水线”呢?我们需要从制度所要描述的管理对象着手,来剥开现象看本质。

我们举个编写“财务章盖章流程”的例子看一下如何找到这些独一无二的“产品”的共性。

常见的编写过程如下:

◆首先“客户”提需求:盖财务章的流程比较乱

◆编写人了解现有的做法,并和相关部门和领导沟通,确定流程。

◆编写人把确定的流程转化成如下的文字:

1.盖财务章由需要对文件进行盖章的人提出申请。

2.申请人填写《财务章盖章申请表》。

3.申请人主管上级和总经理签字。

4.将经审批的《财务章盖章申请表》原件提交财务管理部。

5.财务管理部对文件进行盖章。

6.盖章后的文件复印在财务部留底。

这样写出的流程很容易出现下面的问题:

●如果新增一个“合同章”没有流程怎么办?

●如果财务章需要外带怎么办?

●如果新增的“合同章”授权给项目经理审批怎么办?印章不是由财务部来保管怎么

办?

●如果盖章文件已经经过了其他方式的审批,可否不用再填写《盖章申请表》?

●如果盖章文件有底联不用复印留底怎么办?

●……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重写

为了减少将“产品”报废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我们对“财务章”这一管理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我们可以把“印章”作为我们编写制度的“管理对象”,全面分析其可能遇到的业务和流程,所以我们按如下思路来思考问题:

◆管理对象是什么?——印章管理的对象(可以分成A、B、C三类)

◆业务活动是什么?——印章的刻制、保管、盖章、外带、销毁……

◆业务流程怎样?——分别详细规定上述每种业务活动的流程。

◆管理角色都有哪些?——申请人、审批人、保管人、监督人……

◆控制方法的方法是什么?——例如A类章锁在保险柜中,两人监督使用,保留复印

件;B类章部门保管,登记使用等等。

◆哪些信息需要管理?——刻章申请表、盖章申请表、盖章登记表……

想清楚上面的问题,使用文字、图标等表达出来就完成了一个文件内容的编写。

尽管我们处理的管理对象每次都是不同的,我们都可以通过上述的六个步骤来思考,同时解决所有类似的问题,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摘要: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重要保证。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力、时效性滞后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进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需要增强制度建设的自觉性,保证制度的科学性,提高制度的实用性,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制度建设的时效性,确保制度建设的先进性。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家发改委小企业司的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为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产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本文拟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与准则。企业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中个人和组织机构的行为规范,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着企业中人与组织间的关系,规范和决定着基本工作过程和程序,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状况与管理水平。企业通过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有利于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过分依赖个人,也可以避免人际关系对管理的影响,使管理行为更加客观规范。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浅谈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 按照制度的刚性程度和作用范围,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制度简单分为5种,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及工作条例。以我集团图书发行工作所涉及的制度为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廉洁从政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等属于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新华发行集团财务管理办法》、《新华发行集团业务管理办法》等属于管理办法,《企政务公开实施细则》等

属于实施细则,《请假制度》、《会议制度》等属于工作条例。目前来看,以上各项制度都在良好运行当中。从反腐廉政方面看,着力解决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想”腐败的问题,逐步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从企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通过组织行为改进原有规程或建立新规程,以追求一种更高的效益,其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制定公共规则,二是保证规则执行,三是坚持公平原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集团正在执行的制度有数几十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日常办公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干部纪律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其它工作制度。如何做好制度的系统化与有机整合呢? 一、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大推进工作制度化的力度。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和

约束行为,由于行为主体存在人性弱点、行为能力差异以及行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规范和约束的功能指向往往侧重于消解人性弱点、增强行为能力和克服客观环境不利因素。制度经济学中常常引用“分粥”的案例来说明制度的功能:在一个僧多粥少的庙里,人们发现掌勺和尚分粥有多有少,因人而异,很不公平,于是掌勺和尚改由大家推选。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方法也行不通,因为谁都有私心,大家推选的掌勺和尚其实也亲疏有别,难以公平。经商量,决定轮流掌勺,一人分一顿,情况虽一时有所好转,但时间一长,发现问题更多,因为个别和尚不仅分亲疏贵贱,轮到自己时还又吃又藏。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在轮流掌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规矩:分粥者必须最后拿剩下的那一份。这样,问题最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制度的功能和力量重视不够,更多地强调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

加强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建设的思考

萍乡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加强中小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建设 的思考 姓名: 学号: 专业: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目录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1) 二、制度化管理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1) (一)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 (1) (二)企业做强做大后体现出来的越来越高的矛盾现状。 (2) (三)管理者在管理中显现出自我意识和随意性特点 (2) (四)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元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2) 三、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之现状研究 (2) 四、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 (3) (一)来之于制度本身 (3) (二)没有明确‘‘立法”.‘‘执法”主体. (3) (三)来之于企业领导人. (3) (四)来之于企业管理层. (4) (五)来之于企业的培训. (4) 五、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建设的建议 (4) 参考文献: (6)

加强中小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建设 的思考 【摘要】: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是由粗放型“家长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然选择,是由“人治”向“法治”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建设建议 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是由粗放型“家长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然选择,是由“人治”向“法治”的必然趋势。有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和进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也有许多企业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制度化建设也只是保留在口头阶段.那么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的因素是什么,企业该如何进行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呢?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其作用是提供人类在其相互影响中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这意味着对国家来说,制度旨在规范人类的行为,从而创造一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企业来说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规章条例等法律关系,同时结合人的心理因素,构建一种企业制度化管理氛围,以此推动企业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制度化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以企业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法规,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使工作流程化、标准化、透明化,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制度化管理是中小型企业迈向大中型企业、集团化公司的必经过程,是企业实现“法治”化的具体表现。

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体现出来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 按照制度的刚性程度和作用范围,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制度简单分为5种,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及工作条例。以我集团图书发行工作所涉及的制度为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廉洁从政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等属于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新华发行集团财务管理办法、新华发行集团业务管理办法等属于管理办法,企政务公开实施细则等属于实施细则,请假制度、会议制度等属于工作条例。目前来看,以上各项制度都在良好运行当中。从反腐廉政方面看,着力解决干部“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问题,逐步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从企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通过组织行为改进原有规程或建立新规程,以追求一种更高的效益,其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制定公共规则,二是保证规则执行,三是坚持公平原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集团正在执行的制度有数几十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日常办公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干部纪律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以

及其它工作制度。如何做好制度的系统化与有机整合呢? 一、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大推进工作制度化的力度。 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由于行为主体存在人性弱点、行为能力差异以及行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规范和约束的功能指向往往侧重于消解人性弱点、增强行为能力和克服客观环境不利因素。制度经济学中常常引用“分粥”的案例来说明制度的功能:在一个僧多粥少的庙里,人们发现掌勺和尚分粥有多有少,因人而异,很不公平,于是掌勺和尚改由大家推选。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方法也行不通,因为谁都有私心,大家推选的掌勺和尚其实也亲疏有别,难以公平。经商量,决定轮流掌勺,一人分一顿,情况虽一时有所好转,但时间一长,发现问题更多,因为个别和尚不仅分亲疏贵贱,轮到自己时还又吃又藏。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在轮流掌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规矩:分粥者必须最后拿剩下的那一份。这样,问题最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制度的功能和力量重视不够,更多地强调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这是对制度及制度功能的深层次把握和运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应当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实现制度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徐少农纪检组长在"学习《廉政规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上的讲话 (2010年6月23日) 受汪局长的委托,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廉政规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以及纪念建党89周年,我就"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这一主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所谓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工作制度、税收制度等;同时,还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国税廉政文化等。可见,制度一词说起来很抽象,但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时时处处离不开它。不仅人类社会活动需要制度、规则,强调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是一种制度,现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一种制度。试想,如果我们离开了制度,社会将会怎样?自然界又将会怎样?而制度建设是一个制订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因此,制度建设对于国家、社会,包括我们国税部门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工作风险,坚持勤政廉政,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度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制度如渠,行为如水。渠道怎么设,水就怎么流。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梳理好制度建设这道渠,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有一则"分粥"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有七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且能力大体相当。他们想通过制定一项"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试用了几种方法都不灵,后来选择了这样一个"制度":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值日的那个人要最后取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因为主持分粥的人都意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一样多,他确定无疑将享受那份最少的。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第一,制度建设体现了时代变化的新要求。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形势的最新需要都会在制度建设上最先体现出来。历史上王朝的更替,新王朝取代旧王朝,就是新王朝提出的政治主张、革新思想、社会制度等,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旧的社会制度。制度建设不仅如此,还体现在要符合当地的实情。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自己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正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以后,正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才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当前,我们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制度建设层面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二,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建总布局的核心。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非常重视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的第三代、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这种制度建设思想,尤其是在反腐败工作中提出要进一步"法制化"。2000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反腐倡廉工作要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2010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30多次提到"制度"一词,其中"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力"等概念都反复被提及。可见,作

对强化制度落实工作的思考

对强化制度落实工作的思考 摘要:本文简明阐述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宣贯工作,着力构建“不能为”的保障机制、“不愿为”的预防机制、“不敢为”的惩治机制,推进制度落实,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执行力制度建设奖惩 国有企业历来重视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推进制度标准化、信息化改造,塑造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基础管理比较好。但一些企业也存在制度宣贯不够、执行不力等问题。笔者就此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完善制度体系,构筑“不能为”的保障机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机制体制的不断变革,经营规模的不断拓展,以及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制度体系必须不断修订完善,建立规范化、科学化、文本化的制度管理体系。 增强针对性适用性。制度建设必须管用可行。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组织或团体的发展而不断修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对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管理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地进行修订,将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规定予以废止,重新制定、完善适合管理需要的、统一的制度。修订完善制度要做到上下结合,贴近实际、贴近要求,说到能做到。特别是现在队伍“走出去”步伐加快,如何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完善机制体制,需要尽快探索。

增强严谨性操作性。制度要针对不同岗位,明确不同的要求,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应该尽可能全面,组织中每一业务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节以及利益可能波及到细小方面都要有制度的身影,也就是说制度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入到各个环节角落。制度建设应当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制度建设所追求的不是某一项制度的创新,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强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对功能进行整合,形成良性机制。如果制度与制度之间矛盾交叉,更会导致有关部分无法执行,该制度效力的减弱,进而导致整个组织制度效用的减弱。 增强约束性强制性。责任明确到位,执行才能到位。要对落实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对违反制度,明确奖罚分明,增强不敢为、不能为的意识。比如《职工奖惩暂行办法》,要明确职工奖惩的具体规定,符合哪些条件可以奖励,违反哪些规定予以处罚和处分,都有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特别是在处分规定上,权限不能逾越,程序不能打乱,让全体职工知晓和熟悉,做到警钟长鸣。通过上下结合,总结实践探索,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建立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从而构筑“不能为”的保障机制。 二、强化制度宣贯,构筑“不愿为”的预防机制 做好制度宣传教育和学习,让岗位人员理解并掌握,是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现在有些制度落实不够,一个很大原因就

企业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企业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上海海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冯思佳 企业制度是企业运作过程中赖以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促使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处于协调、稳定、和谐的状态,还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课题,现在的企业虽然明白制度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难题。制度建设工作之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到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制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制订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的可操作性差。一是对制度的执行没有规定相应的保障条款。比如在公司管理条例中列明禁止事项,但是对于出现禁止行为后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制度表述不够明确。比如“表现优秀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违反规定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等条文,没有明确具体是怎样的奖励或者处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落实。三是对制度的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约束。比如规定对在施工场所不配戴安全帽者,发现一次罚款5元。如果管理者发现员工不戴安全帽却不进行处罚,就会导致这条规定形同虚设。然而规定并没有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会很大程度地削弱制度的实际操作性。 2、制度的制订者过于单一。企业制度的制订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管理者在制订制度时容易过于强调机构的利益,希望员工规范言行,服从指挥,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立场和个体利益,这样的制度很难被大多数员工认同和接受。 3、制度更新速度过慢。制度建设的速度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许多制度存在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但制度却依然照旧,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企业制度需要配合企业的发展不断修订,只有符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制度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制度长期没有得到更新,很多制度早已不实行了却依然存在,这些过期的制度会影响到企业制度整体的权威,从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起到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制度的制订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进行定期修订,才能始发挥长期作用。 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本身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制度的实施行为是主观能动的,制度难以执行除了客观的因素外,也有其人为的主观原因。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管理 ——对管理工作的心得与展望 到公司工作已将近三个月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学习与思考,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管理工作难点在于内容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对各种技术、知识的掌握都有要求,但是如果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理顺工作思路,那么做好管理工作也是水到渠成的。 管理是管理者运用其拥有和支配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对管理对象进行一系列有组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工作。 管理本身不能产生效益,管理是保持企业顺畅的运营程序,同时也是优化资源的工具,管理就是简化手续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减少消耗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管理的本质,只有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不仅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社会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说企业管理是企业的基石,企业管理在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 2、可以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3、可以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4、可以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 5、可以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 6、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加强企业管理是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通过管理来提高效率,没有

管理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企业就无法生存下来。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它包含了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种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 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 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创造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在正确的管理制度下,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和竞争能力。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 制定制度的前提是一定要认清企业发展的阶段,制度本身要适应企业发展的现阶段需求,在制定制度时要避免照搬所谓其它公司制度的条条框框,避免把不切实际的东西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否则制度制定出来既不实用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要使制度既简约明晰、方便理解、利于执行又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可执行性:任何条文都必须是可以执行的,不能执行的条文应当立即废

浅谈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浅谈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随着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制度建设的成效不断显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更要透过问题抓根本抓关键;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既要重他律,更要重自律。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我认为是: 一、根本在于增强原动力。 为政之要,重在执行,贵在自觉如果广大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思想根基不牢固,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是摆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从源头抓起。制度是党的意志的体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执行制度自觉与否,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对党的事业忠诚度。因此,需要深入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引导大家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制度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强烈的责任感是执行力的前提,也是执行力的内在动力;而责任感源于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事业观。对党员干部来说,贯彻执行党的制度既是政治纪律,也是组织纪律,必须从讲政治守纪律的高度来认识执行党的制度,

重视搞好党纪法规学习教育,增强制度意识,真正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二、关键在于增强示范力 领导干部的示范力具有鲜明的引领、导向作用,必须坚持从领导机关抓起,从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主管严起。制度中蕴含着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体现了立党为公、以人为本和依法行政、依法治军等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内在规律。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制度,切实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自觉做制度规定的“明白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领导干部应带头执行制度,在执行制度上率先垂范,行动先于群众,标准高于群众,要求严于群众,模范带动和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执行力离不开能力素质作支撑,能力素质高低决定制度执行质量好坏。领导干部要带头提高依法决策和指导的能力,提高创造性贯彻落实的能力,提高协调化解矛盾的能力,尤其要提高解决复杂棘手问题的能力,确保各方力量协调一致贯彻落实好制度规定。良好的作风是制度执行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作风,尤其要坚持言行一致、说做合一;坚持首尾一致,不能虎头蛇尾;坚持雷厉风行,防止推诿扯皮;坚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扎实的作风推动制度有效落实。

对纪检监察机关规章制度建设地实践与思考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纪检监察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 林甸县纪委监察局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扎实开展的基础和保证。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深刻阐述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强调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既是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下纪检监察机关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几年来,林甸县纪委监察局以规范运作、注重实效为目标,坚持积极借鉴与联系实际相结合,力求高起点、高质量地推进制度建设,一批基础性的制度相继建立,先后制定了与工作职责、工作规程、自身建设等相关的20多项制度,基本形成了一套内容较为全面的制度框架体系,并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机关自身建设全过程,真正形成了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有力推进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从而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纪检监察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 一、以民主集中制为指导,以监督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建设一个与时俱进、廉洁高效的好班子。 林甸县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纪委

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把它作为队伍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近几年来,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各项具体措施和制度。 一是健全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着力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林甸县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理论和业务学习,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学习制度,突出学习重点,保证学习时间,取得学习成效。保证中心组每个月集中学习一次,每次学习有中心议题,重点学习研究一两个问题。平时加强理论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并要求每个班子成员结合工作,每年撰写1篇~2篇理论文章,年底对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对理论文章进行评比。一年来,纪委书记带头做学习笔记20余万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理论文章2篇,为构建“学习型”机关作出了良好的表率。 二是健全和完善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着力打造“民主和谐型”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是我党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不仅对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搞好班子内部监督,增强班子团结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领导班子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林甸县纪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前,广泛征求本委各室主任及其他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书面报告常委;会中,每名常委要对意见建议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作出整改方案。每次民主生活会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气氛热烈,从不泛泛而谈。

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思考分析-制度建设论文-管理论文

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思考分析-制度建设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对于任何组织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强化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企业科学管理、规范运行,保障企业经营运转规范化、有序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管理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实际情况是,虽然每个企业都有规章制度建设活动,但是完成和重视程度却存在很大差异,这反映了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笔者从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入手,简要阐述了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思路和意见。 关键词:规章制度;企业战略;企业 一、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背景

企业管理离不开规章建制工作的保驾护航,这项工作对于企业管理框架的构建具有极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系,也是企业员工在工作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一准则既为员工行为模式设定了框架和规范,也保证了员工权利和行为安全。一是规章制度应当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内容,牵涉范围较广,管理层级交错,关系复杂,存在一定的沟通协调难度。二是规章制度的稳定性与时效性冲突。企业经营管理是灵活的、适时调整的,但是规章制度为了保持严肃性,同时修改具有程序性和谨慎性,决定了规章制度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样就可能出现规章制度与企业经营活动存在脱节问题,时效性保持难度较大。三是规章制度内容受起草制定职能部门的主观认识形态以及企业专业技术部门的职能分工影响,因此可能存在职能规范交叉或者相互冲突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健全企业管控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开展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但是也是管理的难点。其难度在于:第一、规章制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非常分散,涉及企业职能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易管理;第二、规章制度所涉及的管理关系复杂,存在执行的难度。规章制度往往要涉及组织内部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在目前大部分以科层制为主要形式的组织结构下,企业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横向配合、纵向指挥都存在很大问题,制约了制度的执行;第三、规章制度建设受组织文化影响。大部分规章制度都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互相矛盾的情况在制度中屡见不鲜。企业长期形成的习惯也会影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第四、规章制度具有时效性,存在制度创新的内在要求。规章制度在一定时间段内是有效的,但是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的不断发展,规章制度有时候会滞后,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规章制度进行及时修订或更新。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面临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以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挑战。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应着力于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 规章制度虽然是以一个个文件单体的形式存在,但是,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规章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基本可以划分为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其中,规章制度内容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本体系统,规章制度管 理体系是制度建设的保障系统。所以,规章制度建设要首先从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体系。 1.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规章制度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从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基本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管理。对规章制度的管理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一个系统可以由外部环境、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组成。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等是规章制度的外部大环境;而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管控模式和组织职能则构成了规章制度的外部小环境。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公司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在宏观层面要做好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是公司层面的涉及全局性的一项工作,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规。而规划工作则要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有系统的规划,推动企业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 职能部门则在规章制度的中观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个职能部门为行使职能管理,往往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若干存在各种关联关系的规章制度集合。这些部门需要定期对本职能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其管理职能。因此,在中观管理层面,需要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能动性。 在制度的微观管理层面,涉及到对具体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管理。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要经历申请立项、需求分析、起草、审核、颁布、实施、监督、评估、修订等阶段。制度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或延续。 2.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 制度内容体系与管理体系相对应同样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层面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对于内容体系的宏观层面,主要考虑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如何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配。不同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是不一样的,必然会体现在不同的管理职能上,并最终落实的规章制度里面。例如:对于战略管理型的管控模式,集团公司管理的重点是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投资等方面,制度建设必须要与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于内容体系的中观层面,主要考虑构建支持企业各项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并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某一项职能,需要建立若干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制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制度集合,即制度树。因此,中观层面的制度内容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职能管理的制度树体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10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篇 虽然制度建设对公司的改革、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制度缺陷与体制、机制背景相缠绕。 1、制度“缺位”。 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方面管理制度“缺位”。例如,对于“采购管理”,作为集团公司级管理制度仅有两项:《供方管理程序》、《物资采购管理程序》,显然,对于物资采购种种复杂的环节,这两个制度是不能完全涵盖或是十分粗放的。尤其是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的管理上,与各单位在职权的划分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定额管理、计划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程序等管理环节上,均没有公司级公开的、透明的和硬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只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即便是这些制度,也年代很早,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也增加了职务犯罪和不作为的风险。 二是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岗位职责”及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缺位”。这主要表现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标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这是武钢这么多年来对领导干部管理的“软肋”。对各级领导只有任命书,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描述和权限、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绩效成长目标的规定。没有“明责”,就无所谓“负责”;没有绩效成长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形不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配套管理机制,这在一个“法治”企业里,是不能允许的,因为,出现“官司”,企业准输。公司长期

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是一些干部责任心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 2、制度“失修”。 这主要是指许多管理制度年代久远,跟不上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发展的步伐,跟不上公司体制改革的步伐,跟不上管理及技术进步的步伐。据统计,公司98年以前颁布(含无年号)的管理制度有289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42.19%,而95年及其以前制定的管理制度有135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19.85%。这些管理制度可能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依据与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不对应,表明管理制度政策法规依据“缺失”;二是管理机构名称与现行组织机构名称不对应,表明实施管理制度的主体“缺失”;三是业务流程与现行职能职责划分不对应,表明开展工作的有效程序“缺失”。 近半数的管理制度“失修”,必然造成企业管理大面积的“有法难依”。其结果是:维持符合法律政策精神的企业管理,维持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要么是靠多年积累起来的管理惯性、传统和“约定俗成”的办法,要么就是依靠人来强行推进,所以,公司会议多,“纪要”多,协调多,牵扯领导精力多,必然增加了的管理成本。 管理制度存在的这些缺陷与管理体制、机制上某些缺陷混淆在一起,往往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正因为如此,管理制度的缺陷容易掩盖体制和机制的上原因,实际上,管理制度的缺陷是管理机制缺陷的一种表现,例如,备品备件的计划管理几乎是零,就是如此:公司局部存在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制度第二,领导第一”的管理机制以及轻视“细节”、“过程”以及方法和手段创新的习惯,

浅谈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应牢固树立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构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应急办协调、各部门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我认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制度建设 侧重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程序。构建覆盖政府各方面的预案体系,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明确专项预案的操作规程,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预案修订、备案、评审、升级与更新制度。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二、机制建设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

和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管理联系工作机制,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 三、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认真研究和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总结、完善和推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新经验,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并落实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应对能力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构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互通互联,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加快制订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各种载体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工作,完善基层信息员,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认真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三是加强应急处置工作能力。依托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应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10)(1)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10)(1)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篇 虽然制度建设对公司的改革、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制度缺陷与体制、机制背景相缠绕。 1、制度“缺位”。 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方面管理制度“缺位”。例如,对于“采购管理”,作为集团公司级管理制度仅有两项:《供方管理程序》、《物资采购管理程序》,显然,对于物资采购种种复杂的环节,这两个制度是不能完全涵盖或是十分粗放的。尤其是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的管理上,与各单位在职权的划分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定额管理、计划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程序等管理环节上,均没有公司级公开的、透明的和硬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只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即便是这些制度,也年代很早,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也增加了职务犯罪和不作为的风险。 二是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岗位职责”及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缺位”。这主要表现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

标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这是武钢这么多年来对领导干部管理的“软肋”。对各级领导只有任命书,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描述和权限、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绩效成长目标的规定。没有“明责”,就无所谓“负责”;没有绩效成长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形不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配套管理机制,这在一个“法治”企业里,是不能允许的,因为,出现“官司”,企业准输。公司长期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是一些干部责任心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 2、制度“失修”。 这主要是指许多管理制度年代久远,跟不上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发展的步伐,跟不上公司体制改革的步伐,跟不上管理及技术进步的步伐。据统计,公司98年以前颁布(含无年号)的管理制度有289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42.19%,而95年及其以前制定的管理制度有135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19.85%。这些管理制度可能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依据与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不对应,表明管理制度政策法规依据“缺失”;二是管理机构名称与现行组织机构名称不对应,表明实施管理制度的主体“缺失”;三是业务流程与现行职能职责划分不对应,表明开展工作的有效程序“缺失”。 近半数的管理制度“失修”,必然造成企业管理大面积的“有法难依”。其结果是:维持符合法律政策精神的企业管理,维持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要么是靠多年积累起来的管理惯性、传统和“约定俗成”的办法,要么就是依靠人来强行推进,所以,公司会议多,“纪要”多,协调多,牵扯领导精力多,必然增加了的管理成本。

企业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企业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冯思佳上海海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制度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基企业制度是企业运作过程中赖以遵循的行为准则, 和谐稳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促使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处于协调、础管理能力。 如何加强企业制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的状态, 现在的企业虽然明白制度建设对于企度建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课题, 制度建设工作之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难题。业的重要性, 一是制度制订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到两个层面,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制订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的可操作性差。一是对制度的执行没有规定相应的保障条款。比如1 但是对于出现禁止行为后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在公司管理条例中列明禁止事项, 的规定。二是制度表述不够明确。比如“表现优秀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违反规 没有明确具体是等条文,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定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是对制度的执行者缺乏必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落实。怎样的奖励或者处罚, 5发现一次罚款比如规定对在施工场所不配戴安全帽者,要的约束。如果管元。 然而规定就会导致这条规定形同虚设。理者发现员工不戴安全帽却不进行处罚, 并没有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会很大程度地削弱制度的实际操作性。 、制度的制订者过于单一。企业制度的制订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2 服从指挥,希望员工规范言行,的管理者在制订制度时容易过于强调机构的利益, 这样的制度很难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立场和个体利益,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 被大多数员工认同和接受。 、制度更新速度过慢。制度建设的速度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许多制度3 企业制度需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制度却依然照旧,存在的条件已经不存在, 要配合企业的发展不断修订,只有符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制度才能切实提高企 很多制度早已不实行了却依然如果企业制度长期没有得到更新,业的工作效率。从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起这些过期的制度会影响到企业制度整体的权威,存在, 还需要进行定期修制度的制订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到产生负面作用。 订,才能始发挥长期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