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设计

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设计

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设计

华欣,杨宇萩,罗言云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 以四川省简阳市鳌山公园的生态型山地公园规划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地形现状、植被现状,具体分析了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对现状植被进行评价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保留现状乡土植物的基础上,为再造鳌山生态林带,优化鳌山公园绿化景观而进行植物规划与生态廊道设计。植物造景规划在讲究适地适树和生态前提下,采用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种不同的植物带分区,规则式主要分布在文化体验区,采用植物的对植、群植等形式规则种植;自然式则横贯公园南北,以四季的季相变化为主题,体现自然的亲和力;混合式主要分布在休闲度假区,以水为线串联各个孤立的景点。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原则,注重于山脉廊道体系和道路、河流型生态廊道的建设。选取并介绍了几种造林推荐树种,以利于植被恢复和边坡绿化。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型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山地公园;植物规划;鳌山公园

中图分类号 TU 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1)13-07875-03

P l ant Pla nning of Eco -park i n M ountai nous Regio n s

HUA X i n et al (K ey Laborat ory o f Biolog i cal Resources and E co l og ica lEnv i ron m ent o f the M i nistry o fEducati on ,Coll ege of L ife Sc i ence ,S i chuan U ni versi ty ,Chengdu ,Si chuan 610064)Abstract By study i ng the pl anni ng ofA oshan Park in Ji anyang C it y ,a typ i cal eco -park i n mount a i nous reg i ons ,t he aut hors anal yzed its to -pog raphy and vege t ati ons ,s pecifica ll y vege t ati on t ypes and pl ant spec i es ,and poi nted out proble ms o f its present veget a ti ons based on the e -va l ua tion .By ma i nt a i ni ng ex i sti ng i ndi genous plant s pecies ,plant p l ann i ng and ecolog i cal corri dor desi gn w ere carried out t o rebuild the eco -forest belt ofM .t A oshan and optm i ize l andscapes i n A os han P ark .P lant landscapi ng ofA os han P ark ,by follo w ing t he pr i nc i pl es of /ecolog-i ca l 0and /ri ght trees for ri ght l and 0,has 3different styles :na t ura,l regul ar andm i xed .R egul ar st y le i sm ai nly l ocated i n t he cultural exper-i ence area by appl y i ng regular pl anti ng t ypes ,s uch as coupl ed planti ng and mass planti ng ;natural st y le runs through the park fro m north to south ,and takes seasona l changes of landscapes as the t he me to sho w t he attracti on of na t ure ;m i xed style i sm ai n l y applied i n recreati ona l and vacati on area ,connecti ng all i ndependent scen i c s pots by w ater .The desi gn of eco l og i cal corridor shoul d follo w t he pri nci ple of /i ntegra ted ,protecti ve and d i versified 0,attach more m i portance to t he constructi on of mounta i n corri dor syste m,and eco l og i cal road and ri ver corri dors .Several s pecies were recom m ended f or vegetation recovery and slope greeni ng i n the study area .A nd correspondi ng suggesti onsw ere g i ven for the pl anni ng and desi gn of eco -park i n mountai nous regions .K ey words Park i n mounta i nous reg i ons ;P l ant pl anni ng ;A os han Park

作者简介 华欣(1986-),女,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

林设计与工程,E-m ai:l huaxi n028@g m ai.l co m 。*通讯作者,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风景园林研究,E-m ai:l l uoy -anyun3966@163.co m 。

收稿日期 2011-01-20

山地是一个地理学概念,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1]

。山地一般应具备2方面的地理学特征:1有一定的绝对高度;o有一定的相对高度

[2]

。山地公园(M ou tai nous

R e g i on Park)指建立在山地上的,利用山地特征和现有植被而营造的,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的公园。1 鳌山公园前期分析

1.1 山地现状分析 鳌山位于简阳市新城东区,其间广布/馒头0状浅丘,相对高差40~50m,最高处可达到468m,最低处为400m 。附近有包括简阳市政府、简阳中学等在内的居住区;站在鳌山上,可以眺望沱江西岸的老城区,同时也可以眺望新城的高大建筑群,可视度良好。

在山地公园的地形分析阶段,地理信息系统(G I S)起到了重要的作用。G I S 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为植物的后期规划设计提供了较强的辅助功能。鳌山公园的规划范围内,最低海拔约为396m,最高为470m,高差74m 。整个片区高差并不大,并且没有特别高的山头,从城市方向看,山脉线为缓丘状。由于光照、温度、雨量、风速、土壤质地等因子的综合作用,坡向能够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从而使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发生变化。1.2 山地植被现状分析

1.2.1 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基地主要植被类型及植物种

类如表1所示。

表1 基地植被基本情况Tabl e 1 Vegeta tio n s urvey o f the bas e

主要植被类型M aj or veget ati on types 分布位置Locati on 植物种类P l an t species

栽培农作物山势平缓处

小麦、油菜、蚕豆、玉米等田间杂木灌草丛

分布于田间、

山林

主要有柏类、桑树、枇杷、芦苇、竹,以及草等灌木草本类植物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分布于池塘、河

塘等处以柳树、空心莲子草、芦苇等为主的湿生植物群落

河堤植物群落

沱江沿江地带

已经人工化的植物群落,主要有大叶栀子、狭叶十大功劳、红枫、紫叶李、银杏、桂花等景观植物市政绿化带

主要分布在道路及政府办公楼前的广场

以园林绿化树种大叶榕、樱桃、臭椿、苏铁、虞美人、栀子等为主的人工植物群落

1.2.2 现状植被评价。基地天然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不高,乔木较少,多旱地荒地;部分山体边坡裸露,采石场区域植被破坏严重。

1.2.3 存在的问题。1原生乡土植物未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零星分布于基地;o植物群落结构简单,主要体现在乔木种类少,缺乏小乔木及灌木层,草本植物种类较多且杂乱;?群落景观价值低;?缺乏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外来种的侵入不容忽视。

2 植物规划与生态廊道设计

在保留现状乡土植物的基础上,以再造鳌山生态林带为目的,以生态建设为前提,优化鳌山公园绿化景观。植物规划遵循总体规划以及控规要求,整个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主

安徽农业科学,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i 2011,39(13):7875-7877,7893责任编辑 朱淼 责任校对 马君叶

要从2条线出发:1以场地为点,以道路为线,以人工植物造景为主的人造植物景观;o以生态恢复、生态保育为主的生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2.1植物造景规划人工场地植物景观,即以场地为点、道路为线展开的人造景观。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生态为前提,人工场地的植物设计采用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种不同的种植带分区:规则式主要分布在文化体验区,采用植物的对植、群植等形式规则种植;自然式则横贯公园南北,以四季的季相变化为主题,体现自然的亲和力;混合式主要分布在休闲度假区,以水为线,将各个孤立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1.1规则式植物景观。规则式植物景观设计主要分成入口迎宾区、/节节高升0、/锦上添花0、/登峰造极04个部分,寓意一帆风顺,源于对简洲八景/应第莲池0、/龙门锦浪0的解读,将简阳市的传统文化贯穿其中,规则中又不乏文化深意。

入口迎宾区以阶梯形式布局,两旁种植高大遮阴的香樟,间植成丛的紫薇,灌木为杜鹃、栀子等观花常绿植物;/节节高升0主要以民俗文化街展开,以慈竹、凤尾竹等对植造景,植物本身有节节高升的寓意,随山势而行的地形也有深刻的寓意;/锦上添花0则是以台地园为主,以栾树、榆树对称排列,下植五彩花径,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山地风情带;/登峰造极0则以法国梧桐、银杏等高大笔直的乔木造景,烘托魁星阁之高。

2.1.2自然式植物景观。自然式植物景观横贯公园南北向,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结合场地和山地实际情况,形成自然的山地植物景观。

以乡土植物为主,间植一些外来树种,植物搭配主要是乔、灌、草的复合形式,尽量与生态绿地自然衔接,且不影响山地的生态。景观以/四季歌0形成一种跳动的韵律,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享受,更在精神上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放松的环境,回归自然、漫步林间、农家体验、山地游乐体验都给繁忙的都市人提供了一种低碳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

2.1.3混合式植物景观。混合式植物景观设计主要针对休闲度假区,根据简欧风格建筑配置植物,结合传统的植物配置方式,自然式与规则式并存,以水体的不同位置、形式、功能,结合亲水平台、花架等园林小品,配置滨水植物,提升整个地区的景观品质。该景观可分为/动之水0、/静之水0和建筑区3部分。

2.1.

3.1/动之水0。动态水体以自然河流、溪涧、喷泉、跌水为主,分布在/双星拱月0、/河倾月落0、/雕风镂月0、/停云落月04个不同位置。1人工水景。/双星拱月0与/停云落月0作为水景的起点和终点,以喷泉、跌水为主,植物配置以杨树、桉树、法国梧桐为主,灌木以南天竹、杜鹃等为主,底层为生长茂盛的草地。o自然水景。沿城市规划道路设置自然河流,即/河倾月落0和/雕风镂月0,随地势变化,植物配置以垂柳为主,临水种植迎春、肾蕨、八角金盘、鸭脚木等,烘托自然灵动的水景。

2.1.

3.2/静之水0。静态水体以水池、湖泊为主,分布在入口迎宾区、/花好月圆0、心月湖和/星月交辉04个休闲度假区的不同位置。1人工水景。休闲度假区的次入口有一以山体为背景的水池,植物以石山植迎春、罗汉松,打造典雅的入口水景。另一处在飞虹广场,在静水中设置雕塑,周围植以金叶女贞、月季等。o自然水景。以心月湖和/星月交辉0为代表,在自然湖泊中配置芦苇、菖蒲、睡莲、旱伞竹、马蹄莲等水生植物,岸边种植棕榈、蒲葵,营造异域风情。

2.1.

3.3建筑区。休闲度假区的建筑主要分布在谷地,部分在山腰,根据各自分布的地理位置以及风水理论分别命名为:逍遥谷、凤凰谷、卧虎谷和藏龙谷。

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不同。北边的逍遥谷,名出庄子的5逍遥游6/北冥有鱼0,/北冥0即为玄武,植物以柏树、香樟、苏铁、红叶李等为主,灌木以海桐、小叶女贞为主;南边的凤凰谷以红色系植物为主,如红枫、复羽叶栾树、红花羊蹄甲等乔木,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紫薇等灌木;西边的卧虎谷位于户外活动区,植物以白色系为主,包括银桦、李树、银木、广玉兰等,灌木有丝兰、栀子、含笑、金边六月雪等;东边的藏龙谷以绿色系植物为主,乔木有棕榈、桂花、法国梧桐、罗汉松、刺槐、紫薇等,灌木有山茶、小叶女贞、月季等,草被有葱兰、扁竹根、吉祥草、混播草坪等。

2.2生态廊道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同时,又被廊道所联结,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说明了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作用[3]。生态廊道通常具有栖息地、过滤或隔离、通道、源、汇五大功能[4]。正因为生态廊道具有以上五大功能,所以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深远的意义。

2.2.1规划原则。

2.2.1.1整体性原则。生态廊道的整体性主要考虑景观的完整性、连接性、异质性等方面[5]。人为建设的破坏使生态斑块破碎,生物多样性降低。增加廊道的连通性是增强景观整体性的主要内容。

2.2.1.2保护性原则。生态廊道的规划必须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5],对建设过程中遭人为破坏的自然景观进行保育林恢复和重建;对荒芜的边坡进行绿化,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2.2.1.3多元化原则。城市快速拓展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而生态廊道的建设可兼顾多种功能[6],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户外运动空间的营建等,针对不同情况,这种多元化的规划方法将自然的保护与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为自然很好地融入城市提供了条件。

2.2.2规划设计。

2.2.2.1山脉型生态廊道。山脉廊道对于城市来说,是很好的生态屏障,对于动植物来说,也是重要的生态源地。相依相连的山脉廊道不但有利于各种生物的栖息与繁殖,提高生物多样性,而且能调节城市的气候。

山脉廊道是公园规划中严格控制的非建设用地,应加以保护,禁止挖山、采石、滥砍滥伐等破坏行为,对已破坏的地区进行生态恢复,提高山体植被的覆盖率,建设连续的山脉廊道体系[5]。

7876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

鳌山公园的山体主要是浅丘,山脉较连续,可形成较完整的生态圈,部分间断处通过生态架桥进行连接。生态架桥主要通过种植绿化带的形式进行,保证两大片区的生物连通性。全园有4个比较大且完整的森林岛屿,主要种植乡土植物以进行生态恢复;在坡度大且遭到破坏的地方进行边坡绿化;公园的边缘与城市相接,对内有防护作用,对外有生态渗透作用,这就是生态绿地的边缘效应。

2.2.2.2道路型、河流型生态廊道。道路系统实行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花草地被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增强绿带的抗风能力和行车安全。与机动车道分离的林阴休闲道是各景点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在设计形式上从游憩功能出发,乔、灌、草结合,注重植物的色相和季相,可形成视线通透、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鳌山公园由于受市政道路的阻隔,在区间架桥,以达到生态连接的作用。

公园中的河流水系由小溪汇入江河,形成树枝状的景观格局,这种分布广泛而又相互连接的空间特征为河流廊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天然依托。鳌山公园主要从沱江引水,在园内设置自然和人工水景,有生态廊道的作用,同时为园内的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

2.3植被恢复与边坡绿化鳌山地形复杂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发育不连续,土层较浅薄,再加上靠简阳市一边的大部分山体已被开发,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很大,边坡绿化对于鳌山的植被恢复建设尤为重要。

造林树种的选择要考虑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根系发达、易成活、生长迅速、更新能力强的树种[7]。推荐树种如表2所示。

表2造林推荐树种

Ta ble2R eco mm ended s peci es for the park la ndscapi ng

植物类型Veget ati on type 植物名称

P l an t

拉丁名

Lati n n a m e

科属

G e nus,Fa m il y

生长习性

Gro w t h hab i ts

针叶树种柏木Cupressu s funebris End.l柏科柏木属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深厚肥沃的钙质土壤;耐

干旱瘠薄,也耐水湿;抗有害气体能力强

侧柏P lat ycl a du s orie n t a lis(L i nn.)

Franco 柏科侧柏属中等喜光树种,能耐侧方遮阴,幼树耐阴,能耐-35e的绝对低温,适应干冷气候,也能在暖湿气候中生长

柳杉C rypto m eri a fortu n ei H oo i brenk

ex O tt o et D i etr.杉科柳杉属稍耐阴,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酸性土壤、肥厚而排水良好的山地生长较快

阔叶树种毛白杨P o pu l us to mentosa C arr杨柳科杨属强阳性树种,喜凉爽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深厚肥沃沙壤土,不

耐过度干旱瘠薄,稍耐碱,深根性

女贞L i g ust ru m luci du m A i.t木犀科女贞属耐寒性好,耐水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阴。深根性树种,须根发达,

生长快,但不耐瘠薄;对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泡桐P a u l ow i n i a fort unei(See m.)

H e m s.l 玄参科泡桐属喜光的速生树种,但不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质至粘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也耐土壤贫瘠和盐碱

刺槐R obi n i a p se udoa c aci a Li nn.豆科刺槐属具有速生、抗旱、耐瘠薄、耐烟、耐盐碱、繁殖力强等特点

喜树C a mp t othec a ac u m inata Dec n e.蓝果树科喜

树属暖地速生树种,喜光,不耐严寒干燥;需土层深厚、湿润而肥沃的土壤,深根性,萌芽率高;较耐水湿,在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

经济树种杜仲Eu c omm ia u l m oi des O li ver杜仲科杜仲属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

花椒Z a n t hoxy l u m bungea nu m

M axi m.芸香科花椒属喜光,适宜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不耐涝

香椿Toon a sine n sis(A.Juss.)Roe m.楝科香椿属喜温,抗寒能力随苗树龄的增加而提高;喜光,较耐湿,适宜生长于肥沃

湿润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为好

桃Amygda l u s persica L i nn.蔷薇科李属喜光、耐旱、耐寒力强

灌木刺梨R osa ro xbunghii蔷薇科蔷薇属对环境要求比较低,分布于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

藤本金银花L onicera ja ponica Thun b.忍冬科忍冬属喜温和湿润气候,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耐涝,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

30e,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

3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建议

根据鳌山公园的规划设计得知,生态型山地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生态原则,以宏观大局为重、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以多元化为目的,根据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规划,不可大面积破坏原有地形和植被,造成不可恢复的环境破坏。

(2)重视前期分析,运用G I S等技术手段对山地地形进行全面分析,把握高程、坡度、坡向等,与植物的生长特性相结合,为植物群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遵循美学原理,在林冠线的处理上灵活多变,使山地公园具有多角度的观赏性。

(3)乡土植物的调查和运用。生态型山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大多采用本地植物,以增加成活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同时,可少量引进外来植物,并避免生物入侵。在群落组成上,生态型山地公园主要由乔木、灌木、地被配置而成,接近自然群落,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8]。

(4)生态廊道的建设。山脉、道路、河流等多种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生态恢复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从而营造良好的山地景观。

(5)在养护和管理上应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和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进行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自我维持,减少水、能量、杀虫剂和化肥的应用,降低养护成本,形成自然循环的生态系统[9]。

4结语

基于对简阳市鳌山公园的植物规划设计,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分析生态型山地公园的原则和要点,以期对西部地区的山地公园规划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对园林城市的创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转第7893页)

7877

39卷13期华欣等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设计

据地形地貌及沿线的植物分布特征又可划分为3个小的景观段落,包括当地摩哈维族高原景观、约书亚树林景观段及迪克斯景观段。

5.2.3 景观美学设计元素。景观美学元素决定了改善公路走廊带的视觉意向和功能目的,它包含很多不同的组成成分,包括变化强烈的软质景观、构筑物和硬质景观、标志牌、休息区域的设施,以及许多其他影响走廊带视觉质量的

元素。

I -15公路走廊带软质景观元素规划强调使用当地的草

种和植物材料,根据不同景观处理方式选择不同的植物,包括地面软景观、本土植物软景观、适应地区的软景观、地区装饰性软景观(图3)。硬质景观类型包括标准构筑物硬质景观、被强调的构筑物硬质景观、焦点构筑物硬质景观及地标构筑物硬质景观(图4)

图3 软质景观元素F i g .3

E l e m ents o f s o ft l ands

cape

图4 硬质景观元素

F ig .4 Ele m e nts of hard la ndsca pe

6 结语

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公路对自然的破坏,注重公路与沿线景观环境的协调,使公路更好的融入周

围环境。公路景观设计应注重公路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与地域景观环境的协调和融合。景观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尽量使公路贴近自然,减少人工痕迹,创造地域景观特色,通过各种软硬质景观元素来显现地域特征。在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地段,公路景观设计强调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并配备完善的景观保护措施,使公路建设对于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参考文献

[1]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8.

[2]国外道路最新技术与标准规范译丛.国外公路景观与环境设计指南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李树华,李苓苓.公路的环境美学与景观[J].交通环保,2001(6):20-23.

[4]张阳.公路景观学[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5]汤振兴,杜丽.景观生态学在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山东林

业科技,2005(5):75-77.

[6]汤振兴,陈群阳.与自然协调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J].安

徽农业科学,2010(5):75-77.

[7]王大龄.高速公路系统景观的特点与美学特征[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5(1):13-15.

[8]何跃,吕蓓.公路景观地域性特色实例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5(4):80-83.

[9]钟宁.公路景观设计应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C]//中国公路学会公路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2004年会专刊.成都:中国公路学会,2004:145-148.

[10]Nevada Depart m ent of Transport ation .Landscape and aestheti cs corri dor

plans[EB /OL].(2010-12-08)h tt p ://www .n dot h i gh w ays .org /-i 15.h t m .l (上接第7877页)参考文献

[1]郭焕成,郑健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 ].北京:中

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23.

[2]郝美彬,陈东田,周君.从古典园林到山地公园规划设计[J].中国农学

通报,2009,25(23):331-334.

[3]F OR MA N R T T .Corri dors i n l ands ca pe :t heir ecol ogical struct ure and

f uncti on[J].Ekologi a(CSS R),1983,2:375-378.[4]FOR MAN R T T .Lan dscapeM osai cs[M].Ne w Yor k :C a m bri dgeUn i vers-i

ty P ress ,1995.

[5]刘玥伟,秦华.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探讨[J].南方农业,2010(3):87-88.[6]闫水玉,赵柯,邢忠.美国、欧洲、中国都市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比较研

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92-93.

[7]刘宇,邵波,王海洋.山地公园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以重庆洪恩寺

公园为例[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25(3):279-280.

[8]邓毅.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及其概念之探讨[J ].中国园林,2003(12):

51-53.

[9]丁新权.城市生态公园特征及其规划布局[J].中国园林,2009(8):35-38.

7893

39卷13期 汤振兴 与沿线景观协调的公路景观设计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深圳市宝安区求雨岭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项目定位 一、现状概述 1.1地理位置 求雨岭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东面隔清平路与东莞市凤岗镇相望,西面为规划建设中的观澜版画基地和观澜高尔夫球场,南面为牛湖社区,含牛湖与鳌湖新村、老村,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燃气基地和规划建设的3号路,公园园区用地面积约19.437公顷。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 观澜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总特征可概括为夏长冬短,春秋相连,降水丰富,风清宜人。年均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属降水非常丰沛的地区。降水集中在五至九月,十至四月降水偏少,但因气温较低,故不显得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规划区域年平均温度为22.4℃,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2000毫米。 1.2.2地貌 求雨岭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主峰位于公园山体中部,海拔119.68米,东、西次峰海拔均超过80米,区域内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山体坡度多超过30°,少平坦区域。 1.2.3地质土壤 山地地质构成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部分凝灰岩、变质岩。土壤多含石英沙粒,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类型。 1.2.4自然植被 求雨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现存多为人工种植的次生体大叶相思、桉树、荔枝等树木以及灌丛矮草和杂木丛。耐阴性地被,在一些沟谷地段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竹林。人工次生林结构主要是: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林+桉树+木荷+红乌桕,其它可见植物有: 乔木树种有:黧蒴Castanopsis fissa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红豆 Ormosia spp 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黄牛木 Cratoxylum cochinchenense (Lour.) Bl. 冬青 Ilex spp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灌木树种有: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粗叶榕Ficus hirta 牛耳枫 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华南省藤Calamus rhabdocladus 银柴Aporosa chinensis等; 主要藤本: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 花椒簕Zanthoxylum scandens 罗浮买麻藤Gnetum lofuense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主要草本: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草豆蔻 Semen Alpiniae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土麦冬Liriope spicata 1.3社会条件及发展概况 牛湖社区居委地处深圳市区东北面,周边相邻有东边君子布村,南靠新田村,西连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北接东莞塘厦、凤岗,全村总体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万人,其中常住户口占1704人,属客家人之乡。 二、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区位:规划用地所在的观澜求雨岭地区,为深圳和东莞市域交界区域,是未来观澜版画基地的外围区域,是城市生态风景廊道重点建设地区。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 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目录 一、背景与分析 2 1.项目背景 2 2.区位分析 2 3.上位规划分析 2 4.现状分析 2 5.文脉分析 2 5-1.竹文化 2 5-2.禅文化 2 5.3.红色文化 3 6.设计依据 3 7.设计原则 3 8.案例分析 4 二、设计理念 4 1.项目定位分析4 4 1-1. 在宜丰县绿地系统中的定位 4 1-2.在城市风水体系中的位置 4 1-3. 在宜丰县的定位 4 2.设计策略 5 3.设计目标 5 4.总体设计理念 5 三、总体设计 5 1.公园规划总平面图+现场地形分析图 5 2.总体鸟瞰景观效果图 5 3.景观结构分析图+功能分区平面图 5 4.空间结构分析图 5 5.景观视线分析图 5 6.功能分区图 5 7.景区分区图 6 8.景点分布图 6 9.竖向设计图+土方平衡图 6 10.交通体系图 6 11.游览路线规划图 6 12.景观夜景照明设计 6 13.基础设施布置图 7

14.无障碍设计 7 四、分区设计 8 1.分区平面图 8 2.节点介绍及效果 8 3.节点及效果图 8 4.园区道路交通图 10 5.竖向设计 10 6.主要节点剖面图 10 五、专项设计 10 1.车行桥设计 10 2.景观建筑设计 10 2-1. 公园入口大门设计 10 2-2. 崇文塔修缮 10 2-3. 服务建筑设计 10 3.公共艺术规划 10 4.植物专项设计 10 4-1. 绿化设计手法 10 4-2. 绿化设计原则 10 4-3. 特色之物选择 11 4-5. 林相季相 11 4-6. 分区植物配置 11 5.驳岸设计 13 6.防灾及预警系统规划 13 7.旅游安全保障系统级设施规划设计 13 六、指标与估算 13 宜丰县公园大桥及南屏公园改造规划设计说明 一、背景与分析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山体公园

九座山体公园妆扮生态之城 不出远门享受生态之旅,这对巢城居民来说不再遥远。记者从巢湖市规划局了解到,该局正引入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对巢城九做山体进行“包装”,形成“山—水—城”共融、共生的生态格局。届时,山体公园将密布城区东西南北中,巢城居民不用出远门,就可以享受美丽山色带来的清新。 山体公园“芙蓉出水” 巢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城中及周边密布卧牛山、龟山、凤凰山、鼓山、旗山、岠嶂山等,山体跌宕起伏,景色秀丽,生态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这些山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甚至遭到破坏。 卧牛山位于巢城中心,登高远眺,可以观浩渺巢湖,看远处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也可“牛山晚眺”,俯瞰巢城的山水亭台、城门桥庵,尽赏“屋内行舟”、“板桥落日”等景致。但是近年来,卧牛山毁坏严重,“牛尾巴”已被割除,山体裸露,巢湖十大景致之一的“牛山晚眺”也被围墙和破旧建筑“遮了眼”,往日胜景早已不在。

像卧牛山一样,巢城龟山、凤凰山等山体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恢复山体植被,重振雄风,是巢城人多年的梦想。 区划调整后,巢湖市被定位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高地、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 巢城再次吹起绿色之风,山体公园建设也“芙蓉出水”。 根据新定位,巢湖市计划用两年时间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实现巢湖“两年大变样”,山体公园建设列入了“十大工程”。山体公园建设包括卧牛山、凤凰山、岠嶂山、旗山、鼓山、龟山、蛇山、银屏山、汤山九个山体公园。计划通过山体公园建设,划定公园控制线和各山体之间的联系绿道,梳理出山体保护控制范围内建筑,对山体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游玩场所。同时,串联山体公园生态绿地、滨水绿地、城市绿廊、道路绿廊,形成“山—水—城”共融共生的生态格局。 国内外“高手”联合“包装” 山是城市之魄。巢湖市山体公园实行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竭力彰显城市之魄。在组织编制各个山体公园概念性规划书时,巢湖市规划局要求设计单位用“跳出巢湖看巢湖”“跳出中国看巢湖”的视野对城市山体公园进行规划编制。

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一)概念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1、政治文化方面 2、游乐休憩方面 3、科普教育方面 (三)综合性公园的类型 1、市级公园 2、区级公园 (四)面积和位置的确定 1、面积 面积不少于10hm2,10-50m2/人。 游人容量为服务范围的15%-2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容纳10%的游人。 结合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因素来考虑。 2、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考虑。

方便居民使用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形 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 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 有历史遗址和名胜古迹的地方 公园规划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留有发展用地) (五)公园的游人容量 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公园游人容量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通过游人数量的控制,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人均占地面积(㎡/人)。 (六)项目与活动内容 1、活动内容 观赏游览、安静休息、文化娱乐、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 2、设置因素 当地人们的习惯爱好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该设计方案均在天津市规划院中完成并属于实际实践项目)项目名称: “绿野沽城”塘沽郊野公园设计 项目区位分析: 该规划区域为东至京山铁路,西至塘汉路,南至北环铁路,北至杨北公路,总面积为25.9平方公里。起步区用地面积:8.2平方公里 郊野公园一期建设: 一期依托现状芦苇和森林资源,集中打造森林公园和核心生态区域,配套修建荷花淀和观鸟亭等设施;结合现状土路修筑官港湖北路和森林公园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同时新植树林30公顷。一期初步形成954公顷的郊野公园。一期新增建设用地60公顷。一期集中在现状树林北侧新植树林30公顷,扩大原有种植规模,并将林地引向水岸。 郊野公园二期建设: 二期结合旅游配套和地产开发,集中打造南湖千米堤区域。新植树林80公顷。结合一期道路修筑南湖环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在一期的基础上扩充222公顷,二期形成1176公顷的郊野公园。二期新增建设用地37公顷。 郊野公园三期建设: 三期搬迁外围厂房,同时新植大面积树林240公顷,三期增加建

设用地43公顷。三期完成后形成1600公顷的郊野公园。 植栽统计: 片林: 491公顷,乔木54万株林网: 312公顷,乔木11万株补植: 685公顷,乔木15万株种植乔木80万株 乔木:河南桧、北京桧、桧柏、龙柏、蜀桧等、毛白杨、白蜡、刺槐、国槐、火炬树、栾树、香花槐、合欢、竹柳、垂柳、绦柳、馒头柳、臭椿、千头椿、红叶椿、美国白蜡、构树、青桐、泡桐、柿树、苹果树、枣树、山杏、山楂、金叶槐、金叶榆、金枝槐、红花洋槐、速生法桐、法桐、五角枫、杜梨、紫玉兰、白玉兰、丝绵木、杜仲等;花灌木:山桃、金银木、红碧桃、白碧桃、樱花、白丁香、紫丁香、花石榴、紫叶矮樱、紫叶李、黄刺玫、木槿、紫薇、连翘、棣棠、红瑞木、猥实、珍珠梅、平枝栒子、紫穗槐、红王子锦带、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绣线菊、紫荆、天目琼花、柽柳、毛樱桃、太平花、胡枝子等; 地被:金叶莸、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品种月季、丰花月季、地被月季、黄花美人蕉、红花美人蕉、宿根天人菊、波斯菊、金光菊、黑心菊、大花金鸡菊、八宝景天、矮景天、费菜、千叶蓍、大花秋葵、美国紫苑、射干、鸢尾、虞美人、蜀葵、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酢酱草、二月兰、马蔺、松果菊、大滨菊、鼠尾草、玉带草狼尾草、大麦草、白晶菊、砂地柏、铺地柏等; 水生植物:水葱、香蒲、黄菖蒲、千屈菜、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菖蒲、红廖、水蓼、红毛稗子、凤眼莲、睡莲、芦苇、荻、荷花等;

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20-04-13T14:43:44.430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24期作者:华晨阳[导读] 随着城市的扩张,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摘要:随着城市的扩张,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健康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人们也期望自己的生活空间,绿化环境能得到提高,这样能够缓解自己的压力。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实现了人们这一愿望。笔者针对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展开研究,通过本文的论述,明确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与原则,并以印山公园项目为例,分析该公园 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 1.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1.1民俗文化发展需要 民间是民俗文化起源的地方,并且民俗的传承也依赖民间,这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祈求平安、向往幸福生活的精神文化现象,与经历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因素不同,民俗是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城市由不同的社区组合而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社区周围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公园,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等场地。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场所,因此,在山地公园的设计过程中,会融入民俗文化,一方面是为了增添山地公园的文化气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让城市居民能够在民俗文化浓郁的氛围中休闲娱乐。 1.2公共休闲需求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多数时间精神处于紧绷的状态,因此,希望在工作之余能有一个休闲的场所。在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并在其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山地公园景观。采用合适的色彩及线条搭配,给人们提供一个放松、愉悦的空间。山地公园景观不仅有丰富的山体资源、绿色生态环境、繁茂的植被群落,还有能够休息的公共场所,同时配备了专业的运动设施与场地,为人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提供了空间。 1.3全民健身需求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无形当中身体健康被透支,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身体素质综合评估中,合格率在逐年下降,国民体质呈现下滑的趋势。因此,为了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推动全民发展,全民健身的计划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作为主题公园的一种类型,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人们健身提供了场所,同时也大力宣传了体育精神。 1.4城市对生态绿化的需求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周边绿地逐渐被吞噬,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当中,自然景观严重匮乏,人们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当中,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人们对于绿色景观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作为自然绿色生态景观密集形场所,不仅有山体自然景观,还有公园绿色景观。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的出现,对城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设计原则 2.1整体协调原则 通常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占地面积都比较大,但是在最开始建设过程中,整体开发的理念并不完善,公园的入口以及城市道路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公园的通达性也不强。这对山地公园的建设来说是极大的阻力。因此,整体协调原则是综合型山地公园设计的首要原则,这就需要重视公园如何与周边的环境完美结合,就城市规划学的角度来看,将公园与周边的道路设施相结合,不仅增加了公园的使用面积,同时也让山地公园的交通更加便利,也增加了山地公园的可达性,结合公园景观的分布设置园路,能够让山地公园的游览更加顺畅。印山公园总面积约324270.2m2(约386.38亩),净用地面积约297126m2(445.69亩),基地周边主要是住宅用地、科教研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医疗用地为主,未来人流主要来自周边以及老城区,因此,对于道路交通的要求非常严格,山地公园规划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整体协调的原则。 2.2多种运动组合主题 综合型山地公园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将运动项目做好规划,可以通过调研的形式,向公园周边居住的居民发放问卷,结合大众对运动项目的需求以及选择,在公园内设计以多种运动组合为主题的场所,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养生运动、休闲运动、娱乐运动等项目,以此来丰富公园的运动类型,扩大运动可选范围,从而突出公园多种运动组合的主题。 在印山公园的运动场地中,除了向人们提供一些常规的运动项目外,还增加了五禽戏景墙、晨练广场、拓展运动营地、极限运动场所、智慧运动场等不同的运动场地,为居民提供了诸如五禽戏、广场舞、山地自行车等多种运动类型,突出了印山公园多种运动组合的主题。 2.3民俗文化元素 印山公园地处四川简阳市,简阳市面积2213.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共853个村(社区),人口总计148.6万,是四川省第三大人口大县(市),简阳素有“天府雄州”的美誉,是四川天府新区国际旅游文化功能的核心区,依托四川这一文化大省,在印山公园的设计中,蕴含有及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状元文化、山水印象、巴蜀文化、雄州民俗环绕着印山公园,在内部景观规划设计中,有专门的文化展示空间,一方面为了增加印山公园的文化气息,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 2.4保护生态环境 在山地空间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构建人类景观空间就是综合型山地公园的设计,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环境要尤其重视,充分尊重山地公园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切记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此外,在规划过程中,要将山地公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为山地公园的设计增添色彩。 印山公园的总体格局呈现为两山夹水,临江眺城,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遵循山水相融、绿色环保、美观实用、特色鲜明的原则,构建出山水环境当中的景观高地。 3.印山公园景观设计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奥林匹克公园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 刘晓路、丘荣,《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2-18 ——浅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摘要: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的景观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在城市园林中大型人工山体或荒山绿化的景观设计中,如何来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关键词:人工山体;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自然山林;维护管理 人工山体指在景观设计中完全由人工堆砌形成的山体,一般高度大于5米,平均坡度大于9度,小于此数值的地形我们一般称为园林微地形。人工山体由于体量大,坡度陡,缺乏植被覆盖,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与普通园林微地形塑造不同的处理,以解决这些问题。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位于北京市城市中轴线的北端,为一完全由人工堆砌的山体,其面阔680米,与主湖的相对高度48米,基底面积约43.3公顷。前山平均坡度10.2度,后山平均坡度19.3度,为一典型的人工山体。为保证主山山体的稳固性,岩土工程采用了分层碾压的施工方式,施工后土壤密实度为0.92,山体表面有1米厚疏松种植土。如此大型的人工山体,是在以往的设计中是极为少见的,其超大的尺度,多变的坡度坡向,复杂的土壤地质情况,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许多难题。 1.人工山体易出现的生态问题 1.1水土流失的问题 人工山体由于初期没有植被覆盖,坡长坡度大,表层土光滑疏松易被侵蚀,下层土壤密实度大不利于雨水渗透等因素,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

1.2种植设计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人工山体与普通园林的微地形塑造相比,具有尺度大,坡度坡向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在公园建成后维护管理的困难,故在种植设计中应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建成具有一定自我维护及调节能力的植物群落景观,提高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减少公园后期维护管理成本。 2.水土保持设计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工山体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设计。 2.1山体排洪措施 山体径流的合理疏排能有效的防止雨水径流对山体土壤的大面积冲蚀,减少山体的水土流失。 首先,围绕山体设置排水横沟,在雨水径流对土壤形成大的侵蚀前对其进行截留。根据山体土壤的类型,可得出其最大不冲流速,再根据山体坡度等数据可算出其最大径流深度,最后便可算出截洪横沟的最大间距,根据计算,奥运森林

山体公园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山体公园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盖单位章) 2015年10月16日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工程施工测量 一、测量依据 (一)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坐标点与水准控制原点进行引测。根据设计要求及设计图纸规定的工程坐标点,进行测量放样的坐标计算。 (二)以招标文件及图纸技术规程的要求以及关于测量工程的规范规定作为本工程的测量精度标准。测量控制座标均系延吉市城市独立坐标系统,标高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 二、测量放线 (一)所有仪器使用前必须送标准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使用的各种仪器要相对固定,防止仪器更换造成的误差。 (二)高程控制点的设置参照建筑物部分,但是密度相应增加,地基处理期间使用的高程控制点在地基强夯处理完成后,要重新校核,发现有误差立即纠正,保证下道工序的使用。 (三)碎石垫层施工,根据施工流水段划分,将现场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各施工作业段,在施工现场准备足够的一头带尖的直径为20的钢筋头打入地下,标高引测到钢筋头上作为碎石的铺装标高控制,有坡度的地方是先计算好,然后

拉线控制坡度和水平度。 (四)混凝土垫层施工期间,所有的高程控制需要从高层控制点重新引测,因为经过震动碾压机的碾压地瓜石施工时使用的高程控制点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搞程控制方法是直接用水平仪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需要浇筑垫层混凝土的位置,利用混凝土做高程控制饼,施工混凝土垫层时混凝土表面与灰饼上表面平即可。 (五)面层铺装的标高和坡度至关重要,施工面层花岗岩面层时要严格控制,施工期间将整个广场根据不同功能等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以前的经验是将小木方打入混凝土垫层的施工缝中,数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一般控制在10米以内一个,距离太长拉线不准确,同时中间要用水平仪监测,然后将该点的高程计算好后用水平仪计划将高程引测到木方上,利用红色铅笔标记,拉线控制表面标高和坡度。 (六)面层具体铺装时,先做控制高程的第一块和尾板,利用水平仪校核无误后开始正式铺装面层,面层铺装期间始终安排专人利用水平仪跟踪检查铺装面的标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二节拆除工程 一、本工程的拆除工程主要为山地原石及山体路基石破碎拆除。 二、原则上拆除工作用机械挖掘或人工拆除。工程量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72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72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公园景观设计说明]72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 说明 篇一:72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背景 1.设计背景 根据2009年12月《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所确定的平阳县城南片“一核两轴,两廊四片”的功能结构。本次设计的平塔-龙山公园是城南片规划区中的人文生态廊道和自然生态廊道的交融处,是最具历史人文和自然山水特色的城南片的城市核心和人文景观核心。 平塔、龙山公园是整个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建设的排头 兵,它的设讣将对周边的环境起着指引的作用,因此在设讣前,首先对平塔和龙山公园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提出了平塔、龙山公园共同发展的总体策略,最后确定本案的功能定位,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和规划控制,打造出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公园。并以平塔,龙山公园的建设来提高整个南片区的区位优势和景观环境,并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整个南片区,使之带来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效应。 2.区位 平塔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中部的塔山范围,东临昆鳌快速通 道,西临西塘河,南临平阳一中,北接皇呑路,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2.832公顷。 龙山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北部的龙山山体范圉,西临昆螯快速通道,东临新规划的高档居住区,南临牧坪下路,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15. 4364公顷。

3.自然条件 本地域气候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7. 9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7. 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8.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 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梅雨和台风易造成山洪。地块内龙山地势较高,最高处约 40米,其他地势平坦,高程一般在3. 2-4. 5之间。 4.基地现状 1)用地性质: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是塔山和龙山的自然山体,以及山体周边的工业、仓储用地和办公住宅用地。现状有平阳县大小包装有限公司、平阳县广田集团经编厂、平阳县公安局消防大队、浙江国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平阳县经编厂等。 2)基地特征:从龙山东面视线所及,龙山山体天际线自然完整,植被覆盖率高,山下是良田万亩;但自龙山西面界面所示,山体破坏严重,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山下工厂和仓库杂乱无序,并有一处高耸的工用烟囱。塔山山体保留完整,周边民宅已经开始拆迁。 3)人文古迹:古迹一位于塔山山顶之文明塔,建于清朝光绪 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塔分七层,高35米。古迹二为建于南宋乾道元年的净明禅寺,宋时高僧道隆禅师和光禄禅师曾先后在净明禅寺静修,所以净明禅寺在平阳历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其他保留的特色建筑还有龙山口马殿和塔下村坤灵宫。4)现状交通:基地周边主要交通路线有昆鳌大道、平师路、昆鳌路。基地内现状交通都为工厂办公场所的内部道路,通往龙山的只有一条厂间小路,从龙山西通往龙山白马殿,山间无其他成型的山路。 3)现状绿化:龙山山体植被杂乱无序,山体西面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已无植被 覆盖,基地内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生态植被系统。 第二章设计依据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1、项目背景 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解决市民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需求,迫切需要研究以郊野公园为主的大型游憩空间,以指导下一阶段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8年3月,我局组织编制《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该规划于2019年5月6日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复。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是从全域范围内系统性研究解析郑州都市区生态空间,对以郊野公园为核心的大型生态游憩空间进行体系构建,对郊野公园进行布局和选址规划,明确各郊野公园功能、规模和建设要求,制定建设时序和实施策略。 2、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3、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为复合郊野创新示范公园城市。 规划按照全域城乡一体的绿地建设要求,对接都市区风景游憩体系,综合确定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近期至2020年,结合现有的风景游憩绿地,新增建设郊野公园,构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四类风景游憩空间,规划期末,应全面建成以郊野公园为主导的风景游憩空间,形成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复合郊野系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园都市、公园城市,风景游憩空间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 4、功能定位

郊野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示范之区”和“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之区”。 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路径,形成“都市郊野、融合发展的城乡治理系统”和“山水田园、内涵发展的风貌提升系统”。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促进城郊地区进行风貌提升和城乡治理,最终形成“无序的城乡结合部”到“具有诗意的郊野绿色空间”的转变。 5、大郊野游憩空间体系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大郊野游憩结构。 一河一山大生态:黄河、嵩山为郑州市生态资源本底,规划应整合现状资源,形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新增郊野公园三类风景游憩用地,构建郑州都市区范围内大生态基底。 三带一环大郊野:依托现状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游憩绿地,结合规划新建的郊野公园,共同构建“三带一环”的都市区大郊野游憩空间格局。三带一环包括黄河生态文化游憩带、嵩山-浮戏山历史文化游憩带、大熊山-具茨山生态休闲发展带、环城近郊休闲游憩环。 (2)体系布局 规划最终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包括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3个新增郊野公园。 6、郊野公园体系和布局规划 (1)郊野公园规模控制 郑州市郊野公园按照小型、中型、大型进行控制。其中小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5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0-20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面积为2000公顷以上。 (2)郊野公园规划类型 根据郑州市现有的景观资源,按照景观特色对郊野公园分型分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编者按: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这三个项目县建设局已分别邀请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论证,在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三个项目已上报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及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审议,会议原则同意,同时提出了调整完善意见,并要求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为使这三个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与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现将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刊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9月1日-2日晚6:00-8:30在武康千秋广场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8063441 联系单位:县建设局规划科 城乡规划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12526921.html,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图

烟霞阁效果图 烟霞坞效果图

孟郊故里效果图 山林休息亭效果图 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塔山森林公园规划的范围位于塔山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西北角区块,东至烟霞坞,南至石溪坞,西侧以规划玉屏路为界,北隔舞阳街与德清县城已建成区域相对,规划总面积约为1.46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四片区。 一心:屹立山顶上的视觉中心——烟霞阁。 两带:与城市相接的两条公园边缘地带——自然风光带、公共活动带。 四片区:山坞中不同特征的四个功能区块——烟霞洞天、石溪竹韵、山村农趣、孟郊故里。 三、景点规划 1、烟霞洞天(位于烟霞坞内,是武康古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坞内大树参天、雾气朦朦,进入其中别有洞天) 主要由入口广场、“烟霞洞天”石牌坊、滨水走廊和亲水平台、“梅庄”、“激水亭"、“挂云桥”、“藏春亭”、摩崖石刻、“木鱼岩”、中型度假酒店等组成。 2、石溪竹韵(位于石溪坞的上段,现状竹林茂密) 主干道穿行于竹海之中,途中少有开阔空地。为减少沿路大片竹林景观可能导致的单调感,结合地形设置了三处休憩场所。山坞最深处为林泉小居,一组竹制小屋掩映在竹林之中,竹居四周通过开挖蓄水成塘,形成石溪的源头。中间结合现有山林土屋及房前菜地、茶田规划一处竹海茶苑,尽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沿路而下,利用一片空地布置服务建筑,形成山林驿站。 3、山村农趣(位于石溪坞下段,现状为一自然村) 村内农居散布在竹林之中,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村落空间。规划对农居建筑进行整治,统一村落形象。结合山涧溪流的水系疏通,整理村落空间,强化现有特色,开辟公共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乡野游戏。同时利用村落周边的竹园和林中空地,开展参与性的农业劳

城市山地公园主题特色的营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12526921.html, 城市山地公园主题特色的营造 作者:蒋跃辉 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5期 摘要:指出了城市山地公园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创新设计,可在传统山水理法基础上,挖掘地域文化,营造特色主题,赋予城市山地公园以新的生命力。基于此,以大田县中央苏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城市山地公园主题特色的营造。 关键词:山地公园;主题营造;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5011404 1 引言 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展,越来越多的郊野山地纳入城区范围,风景园林设计师们也将目光投向山地,寻求设计更多的城市绿地空间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活动需求。在寸土寸金的时代,山地公园的开发建设将是城市绿地发展的趋势,但是山地公园一般地形较为复杂、高差大,可供开发的平地少,这一特性也给山地公园开发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 当前,城市山地公园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创新设计,探索多元化发展空间,主题特色的营造将成为设计重点。在传统山水理法基础上,挖掘地域文化,营造特色主题,赋予城市山地公园新的生命力,既凸显山林野趣的自然特色景观,又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不但在辖区上属于这个城市,而且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上更能保持一致。 2 项目概况 大田县位于福建省腹地中心地带,平原较少,“九山半水半分田”就是该县地貌的一个形象写照。作为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县城,城区现有的公园绿地较少,大田县政府决定将城区中北部的赤岩山开发建成为一座满足休闲、健身需求的城市主题公园。 2013年初,笔者参与并负责设计了赤岩山公园,通过对大田县历史文化的综合分析,在传统山地公园设计的基础上,增加红色文化主题。大田的红色历史悠久,但未有相应的公园设计。2013年7月23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原中央苏区范围认定的有关情况》(中史文[2013]51号)确认大田县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大田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设计单位在原赤岩山公园设计基础上继续深化设计,正式定名为大田县中央苏区公园,规划用地约46.0 hm2。 2.1 项目区域现状分析

公园景观设计步骤

一、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 1、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1)甲方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及历史状况。 (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与公园的关系,以及对公园设计上的要求,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为1:5000~1:10000。 (3)公园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 (4)公园周围城市景观。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与周围市政的交通联系,人流集散方向,周围居民的类型与社会结构,如,属于厂矿区,文教区或商业区等的情况。 (5)该地段的能源情况。电源、水源以及排污,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毒有害的厂矿企业,传染病医院等情况。 (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地下水位,年与月降雨量。年最高最低温度的分布时间,年最高最低湿度及其分布时间。年季风风向、最大风力、风速以及冰冻线深度等。重要大型园林建筑规划位置尤其需要地质勘察资料。 (7)植物状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龄,观赏特点等。 (8)建园所需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工情况,如苗木、山石、建材等情况。 (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 2、图纸资料 除了上述要求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以外,还要求甲方提供以下图纸资料: (1)地形图。根据面积大小,提供1:2000,1:1000,1:500园址围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显示以下容:设计围(红线围、坐标数字)。园址围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系、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现状物中,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注明。四周环境情况: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高点数字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 (2)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提供为局部详细设计用。该图纸要满足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系、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 3.1 绿道功能 (3) 3.2 绿道组成 (3)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 4.1 绿道分级 (5) 4.2 绿道分类 (5)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5.1 规划设计原则 (6) 5.2 规划设计成果 (6) 6绿道选线 (9) 6.1 基本要求 (9) 6.2 分类选线 (10)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 7.1 绿道游径系统 (11) 7.2 绿道绿化 (14) 7.3 绿道设施 (15)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