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小儿热性惊厥

1小儿热性惊厥

1小儿热性惊厥
1小儿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定义为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目前认为对单纯FC患儿可不诊断为癫痫。

热性惊厥不是“发热”和“惊厥”的简单相加,1981年Nelson及Ellenberg提出的定义,热性惊厥指的是:婴幼儿时期起病,经常为3个月至5岁之间,伴有发热但非颅内感染所引起,惊厥无其他明确原因,如发作前曾有无热惊厥发作,则此次发作不考虑为热性惊厥。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左启华主编)一书中提出的定义:初次发作在1个月到5~6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发生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后,方可诊断为热性惊厥。

小儿热性惊厥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抽搐,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见于感冒等疾病初期,体温骤然上升时,又称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不包括脑炎、脑膜炎发热时并存的抽搐。

(二)发病机制

在惊厥性放电时,脑组织有大量的神经元发生快速、反复的脂除极化,需较多的能量维持钠-钾泵的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也增加,细胞代谢过程加快,而且惊厥时体温升高,肌肉抽搐也使全身代谢增加,高热可使动物脑代谢增加25%,这些活动所需能量比正常高出2~4倍。脑的异常放电活动即惊厥放电本身对能量的需要也明显增加,这也是引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惊厥给脑造成了最大的代谢负担。

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预后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很低,这是因为一般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征,因此惊厥发作时对大脑的影响较少。但是其中有少数患者可以引起智力低下,目前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严重的热性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这是指惊厥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复发次数越多,出现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即使不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即认为热性惊厥病儿的神

经系统症状并非惊厥本身所致,而是存在于热性惊厥起病之前,热性惊厥与智力低下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共同原因所决定的。

另外惊厥引起脑损伤和年龄也有密切关系。小儿惊厥持续30min以上就可以产生神经元缺血性改变,而成人惊厥超过6h才发生这种改变。这是因为婴幼儿时期脑组织代谢活跃,神经细胞处于生长、分化旺盛时期,正在发育的脑组织最易受损害,所以惊厥发病年龄越早,其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可能会越高。

总之热性惊厥之前如已有神经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将来的智力低下,严重的持续性惊厥本身也能引起脑损伤而影响智力。

小儿热性惊厥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后12h内。多数为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为强直性发作或失张力发作,15%为一侧性或限局性发作。多数发作历时短暂,一次热程中仅有1次发作。1/3的患儿以后有复发性FC。惊厥时间超过20min(24%),24h内有惊厥复发(约1/4)或有限局性发作者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中仅2.4%以后转为癫痫。下列高危因素与以后转为癫痫有关:6个月以内或6岁以后起病、有癫痫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异常、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后有神经系统异常如Todd麻痹、热退1周后有癫痫样脑电图异常。据报道,有上述1个高危因素时有6.8%转为癫痫,2个为17%~22%,3个高危因素时高达50%。小儿颞叶癫痫中1/3有FC病史,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有争论。

1.单纯性热性惊厥诊断标准如下:

(1)最低标准:

①首次发病年龄在4个月~3岁,最后复发不超过6~7岁。

②发热在38℃以上,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生于发热24h内。

③惊厥为全身性抽搐,伴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

④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

⑤可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

(2)辅助标准:

①惊厥发作2周后脑电图正常。

②脑脊液检查正常。

③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

④有遗传倾向。

2.复杂性热性惊厥又称非典型性热性惊厥。除符合单纯性热性惊厥的诊断条件外,凡有以下某一种情况者即应考虑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1)发作持续l5min以上。

(2)在24h内惊厥1次以上。

(3)发作形式呈部分性发作或发作后有阳性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复杂性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可小于6个月或6岁以上,体温不太高时即出现惊厥,而且复发次数较多。

小儿热性惊厥应该做哪些检查?

因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本症,所以一般外周血象检查正常;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显著增高。

FC患儿在发热期脑电图可见慢波活动增多或轻度不对称,枕区明显,可持续数天。这种非特异性异常对评价预后没有意义。一般应在热退1周后行脑电图检查,部分患儿可见清醒时θ节律、光敏性反应或浅睡期偶发棘波。有明显棘、尖波发放者,以后转为癫痫的危险性增加。

小儿热性惊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与颅内感染性疾病相鉴别,根据本病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惊厥发作后意识很快恢复正常等易于鉴别。与癫痫鉴别,本症首发年龄在4个月至3岁,在发热早期发生等临床特点易于鉴别。

小儿热性惊厥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一般无并发症,但突然惊厥可致外伤,严重持续惊厥可致脑缺氧、脑损伤。

小儿热性惊厥应该如何预防?

对有复发危险的病儿,可用药预防复发,方法有二:

1.平时不服药,在发热初起,体温达38℃以上时,急用安定灌肠,用量一次5mg或每天0.5mg/kg。口服效果不明显。

2.长期服用药物预防,不论平时是否发热,持续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每天3~5mg/kg。也可用丙戊酸钠,每天15~30mg/kg。

目前有人采用的间歇服药方法,即初次发作以后,每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家长容易接受,但若采用苯巴比妥,则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剂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h才能达到血中浓度高峰,所以不能采用此种方法防止复发。

小儿热性惊厥应该如何治疗?

(一)治疗

热性惊厥一般发作短暂。多不需用药。如果正在发作中,可针刺人中或合谷穴位,也可静脉推注地西泮(安定),每次按0.3~0.5mg/kg给药,最大剂量10mg,静脉推注速度1~2mg/min。

对所有高热惊厥患儿来说,在应用地西泮(安定)同时必须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求快速降温,并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如上感的对症治疗,选用抗生素等。

(二)预后

1.复发热性惊厥常有复发,在初次惊厥以后25%~40%(平均33%)的病儿在以后的热性病时出现惊厥复发。在热性惊厥小儿中,1/3有第2次惊厥,9%的热性惊厥小儿复发3次或更多。

初次发作在1岁以内的复发率最高,约占一半病例。如家族中有癫痫或热性惊厥者,复发机会也高。复发的时间多见于初次发作后2年以内。

2.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关系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发生率,在以往的报道中相差十分悬殊,2%~57%,可能与观察时间及病例来源不同有关。根据近年来一些较大数量的病例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生率在2%~7%(表1)。

无论是单纯型还是复杂型热性惊厥,在热性惊厥发生前如已有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癫痫的危险增高。

3.热性惊厥与智力低下的关系热性惊厥小儿发生癫痫及智力低下的原因,一种认为严重的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既可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 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曲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制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意识障碍.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和特点 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病因: (1)颅内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 肿.常表现为反复而严重的惊厥发作,大多出现在疾病初起阿或极期.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2)颅外感染:如热性惊厥,其他部位感染(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引 起的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破伤风等.常于原发性的极期出现反复惊厥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非感染性病因 1)颅内疾病:如产伤脑外伤原发癫痫先天脑发育异常颅内占 位性疾病等.产伤与出血引起者表现为伤后立即起病反复惊厥 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颅外疾病: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各内代谢性疾病(水电解质 紊乱肝肾衰竭中毒)等.缺氧缺血引起者表现为窒息后立即起 病,反复惊厥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代谢性疾病引起者 患儿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疾病基础.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患儿多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起,当体温骤然升至38.5﹣40℃(大多39℃)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性两种: 1.单纯型(典型)热性惊厥的特点 1)多呈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十分钟,可伴有发作 后短暂嗜睡. 2)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 征. 3)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 4)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2.复杂性热性惊厥特点 1)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 2)在24小时内发作≥2次 3)惊厥形式成局限性或不对称性 4)惊厥发作5次以上 多数热性惊厥的患儿随年龄增长而停止发作,部分患儿转换为癫痫,危险因素: 1)有癫痫家族史;2)复杂性热性惊厥;3)首次热性惊厥前已由神经系 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具有2-3个危险因素者,7岁时癫痫的发

小儿热性惊厥全解析

小儿热性惊厥全解析 什么是小儿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也是高热惊厥,是发生在给,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惊厥史者。小儿热惊厥在0----14 岁儿童中的患病率为 4.4%,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诊疾病。发作后约有1/3的患儿以后会出现复发性惊厥。单纯的惊厥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但却常常把父母被吓得鸿飞魄散。这短短几分钟的紧急处理,极为考验父母的反应与应对能力。 如何发现热性惊厥 患儿起病年龄为6个月----6岁,患病高峰为2----3岁。一般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孩子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提示或患有热性惊厥。 1、口角或眼角抽动,一侧或两侧肢体痉挛或不停的抽动。 2、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或振颤,凝视或斜视。 3、面色苍白或青紫,面肌或四肢鸡肉强直。 热惊厥的发病特点 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有多见于婴幼儿,单纯性热惊厥特点如下: 1、好发年龄为6个月----6岁。 2、惊厥时体温>38.5摄氏度。 3、持续时间<15分钟。 4、于发热后24小时内发生。 5、依次热病程(从发热至完全退热)当中,惊厥仅发生1次。

6、神经系统检查正常,2周之后脑电图正常。 7、一般有惊厥家族史。 热性惊厥的紧急处理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父母恨不得抱着孩子立刻飞到医院,但实际情况是,即使再快,也要1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医院,而通常赶到医院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反倒容易让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父母应该了解一下处理常识。 1、送医时机的选择 如果是发作,不知道孩子发作的轻重,可立即拨打120紧急电话,在等待急救车到来之前,先在家中做好必备护理;如果是复发,父母应适当参考以前的发作情况及医生的指导做处理,可以等孩子发作结束后再去医院。 一般情况下,小二热性惊厥持续3---5分钟就可以缓解,但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将其送往医院,或做特别处理。 5----10分钟过后

小儿高热惊厥诊疗常规

小儿高热惊厥诊疗常规 【概述】 发热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属发生于小儿时期的特殊癫痫综合征之一。多在6个月至5岁发病。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 【临床表现】 1.非首次发作者既往有热惊厥病史。 2.近半数患儿家族其他成员有高热惊厥史或癫痈史。 3.简单型 (l)多见于6个月至6岁小儿,6岁以后少见。患儿平素体质较好。 (2)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大于39℃时。 (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最常见。 (4)惊厥呈全身性发作,次数少,绝大部分在一次发热过程中仅出现一次惊厥,时间短,持续数秒至10分钟。 (5)意识恢复快,多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6)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 (7)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 (8)简单型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多无影响。 4.复杂型有以下特点之一时称为复杂型高热惊厥。 (1)发病年龄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 (2)低热也发生惊厥。 (3)发作持续时间长,超过10分钟。 (4)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反复惊厥多次。 (5)表现为局限性惊厥。 (6)热退一周后脑电图可有棘、尖波。 5.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高,可见核左移,胞浆中可有中毒颗粒。 6.C反应蛋白细菌感染时多增高;病毒感染时正常或稍高。 7.其他根据发热的可能病因选择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 1.惊厥发作时有发热。 2.意识恢复快,缺乏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3,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 【治疗】 1.控制惊厥发作 (1)首选地西浮: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10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2)咪达哇仑:每次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 (3)苯巴比妥钠:常用于多次发作者或伴高热的惊厥持续状态。肌内注射吸收较慢,不宜用于急救,故应选择静脉制剂。负荷量10mg/比,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无效可于20一30分钟后再给10mg/kg。12小时后使用维持量,5mg/(kg?d),Q12h。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及时有效降温见“发热”诊疗常规。 4.抗感染治疗尽早明确导致高热惊厥的病因,酌情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处置】 1.所有高热惊厥患儿均应在急诊观察室留观治疗。 2,简单型高热惊厥患儿热退后若一般情况较好可带药回家。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小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旦突然高烧上了 39 ℃,就容易出现双眼上翻、紧咬牙关、全身痉挛甚至丧失意识的 症状,这有个医学名词叫 “ 小儿高热惊厥 ” 。家长往往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瞬间飞到医院。 可行动再迅速,从家里到医院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分钟,有些等 120 来急救的,时间可能花得更多。在这么漫长 的等待里,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护理,从而稳定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呢? 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第一步: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 立即使患儿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 儿喂药 ( 防窒息 ) 。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 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步:控制惊厥。 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 要的刺激。 第四步:降温。 冷敷 ——— 在患儿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 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温水擦浴 ——— 用温水毛巾反复轻轻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使之皮肤发红,以 利散热。 温水浴 ——— 水温 32~36 ℃,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 5~10 分钟为宜,要 多擦洗皮肤,帮助汗腺分泌。 药物降温

——— 口服退烧药,或将宝宝退热栓塞到肛门。 第五步: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 3-5 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 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抱往医院,而是应该等孩子恢复意识后前往医院。经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 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但患儿持续抽搐 5-10 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重,必须急 送医院。就医途中,将患儿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切勿将患儿包裹太紧,以免患儿口鼻受堵,造成呼吸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 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

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对比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淡漠、嗜睡等意识改变。脑脊液检查及颅压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2)急性传染病初期急性传染病初期,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在疾病初期发生惊厥,但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常有循环衰竭和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惊厥也较严重,可反复发作。及时取粪便化验可鉴别。 (3)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代谢紊乱,如: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等也是引起婴儿惊厥的常见原因,相应检查可鉴别。先天性代谢异常也常在婴儿期开始有惊厥发作。某些药物及重金属等中毒也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将病人移至床上,如来不及可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及窒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锻炼身体,提

论儿童热性惊厥的诊治进展

论儿童热性惊厥的诊治进展 发表时间:2016-03-17T14:50:48.9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作者:黄攀 [导读]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人民医院云南玉溪 653300 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家长对热性惊厥的临床症状的认识不足,从而预后不理想,甚至会复发。近年来,国内国外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过很多的研究,从这些治疗经验、研究证据及临床分析等,可以了解到目前对儿童热性惊厥的治疗进展。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人民医院云南玉溪 653300) 摘要】小儿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它是指婴儿时期发生的而且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小儿热性惊厥有比较复杂的发病因素,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家长对热性惊厥的临床症状的认识不足,从而预后不理想,甚至会复发。近年来,国内国外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过很多的研究,从这些治疗经验、研究证据及临床分析等,可以了解到目前对儿童热性惊厥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儿童热性惊厥;诊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002-02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最常见的急性惊厥,又叫高热惊厥。它的发作比较频繁,如果发作则就会造成严重发作,甚至会出现惊厥持续状态。热性惊厥常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1],多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虽然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但仍有少数的患儿会反复发作,甚至引起小儿的智力低下,给患儿的家庭带来很多困难,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领域的进步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重视及研究,使得临床医师能对这些疾病的诊治进展有更好的了解。 1.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1.1 热性惊厥的病因复杂,包括颅内外感染、颅内疾病及全身疾病等。颅内感染常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变现,有时会出现意识障碍,脑脊液的检查对此有很大的意义。颅外感染主要是感染中毒性脑病[2]。颅内疾病主要为颅脑损伤与出血、先天发育畸形等。全身性疾病中缺氧缺血性脑病及代谢性疾病为主要。 1.2 海拔 较高的海拔,空气比较稀薄,小儿容易缺氧,使得惊厥的阈值降低,更容易发生惊厥。惊厥的同时又会加重患儿缺氧,而且海拔较高的地区,小儿容易患这些都呼吸道感染。这些都会使得在海拔高的小儿比海拔低的小儿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的原因。 1.3 遗传因素 小儿高热惊厥具有家族遗传性,微卫星技术家系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 S7 可能定位于19p13.3。 1.4 免疫因素 热性惊厥与免疫因素之间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关。相关数据表明,IgG、IgA下降、CD4+/CD8+降低、血清中IL-2受体增高等,小儿的热性惊厥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1.5 血清离子因素 缺氧导致体内能量缺乏,造成钠泵功能失调,Na+通过细胞膜内移,降低了血清钠。而且缺氧刺激压力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人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肾脏保钠保水,造成细胞去极化,从而引起惊厥。血中钙离子对神经元有保护性抑制作用,血清中Ca2+浓度如果降低,会引起惊厥,原因可能是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神经肌肉的持续幸福也会造成细胞缺氧,从而引起钠水潴留。当小儿发生热性惊厥时,应当检查患儿血清中Ca+、Na+的浓度,并及时纠正,防止惊厥复发。 2.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 多数呈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可有其他发作形式(失神、肌阵挛等)。惊厥时间超过20min,24h内有惊厥复发(约1/4)或有限局性发作者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的惊厥发作,如面部、肢体局部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表现突发瞪眼、流涎、呼吸暂停等不显性发作。单纯性热性惊厥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如下图: 单纯性热性惊厥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 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 惊厥的发作表现一般为对称、全身性可为一侧性、局限性 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 抽搐的出现时间发热24h内发热任何时间内 发病率 80% 20% 发作时的体温病初体温骤升至38.5度以上低热也可发生 神经疾病无可有如外伤、窒息 脑电图热退1—2周消退热退1—2周仍异常 3.热性惊厥的临床相关检查 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脑电图,观察脑电图的波形,了解发作类型。检查患儿血清,查看血清中相关血清离子的变化等等。使用影像学如CT、MRT等检查原发病,及早发现原发病,能有效的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4.热性惊厥的常见治疗 如果患儿正在发作,可给予地西泮静脉推注,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10mg,推注速度1~2mg/min。如果是高热患儿,则需加用退烧药或使用物理降温。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患儿要给予抗感染治疗,颅内占位病变要给予脱水治疗等。加强对家属的宣传,引起家属的重视,同时又不带来不必要的紧张与不安。 5.热性惊厥的预防 用药可以预防复发的危险,平时不发作时不用药,当体温上升至38℃时,用安定灌肠。也可长时期规律使用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不用等到患儿发热与否,都可服药预防。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 编码】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 3 个月至 6 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 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 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 3 个因素有关: 1. 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 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 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 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 6 个月至3 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 4 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 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 1 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 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 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 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 5 次。 (2) 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 2 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 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 5 次。 (3) 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

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分析

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热性惊厥临床表现特征与脑电图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97例热性惊厥患儿,回顾性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检测结果。结果:首发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30.23%明显低于复发患儿的59.23%。同时体温38℃-38.5℃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18.18%,体温38.5℃-40℃为40.35%,体温>40℃为72.41%;且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26.98%低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79.41%,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检测结果存在一定规律性,为早期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关键词】儿童;热性惊厥;特征;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68-02 本文将97例热性惊厥确诊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脑电图检测结果之间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97例热性惊厥患儿,男女比例34:28,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1.56±0.35)岁,体温38℃-38.5℃11(11.34%)例,体温38.5℃-40℃57(58.76%)例,体温>40℃29(29.89%)例,首次发作患儿43(44.32%)例,发作次数≥2次54(55.67%)例,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63(64.94%)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 34(35.05%)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全部符合小儿热性惊厥临床诊断标准;②病症发作体温>38℃;③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1]。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小儿热性惊厥诊断标准;②神经系统感染及脑发育不良者。 1.3实验仪器 脑电图仪采用国际10/20系统,16导联电脑仪(生产于日本光电,EEG4317)。 1.4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统一进行脑电图检查:在患儿热性惊厥发生后24h内检测,依据国际10/20系统方式置入,行单、双极导联对患者进行入睡、觉醒脑电图。未达到理想配合度患儿于入睡或水合氯醛行继以灌肠处理记录相关数据,对达到理想配合效果患儿即在自然状态下记录相关数据,电脑图异常患儿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R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儿童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

儿童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165例小儿热性惊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组病例男121例,女44例,年龄在4个月~5岁之间,首次在我院治疗且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首次热性惊厥病例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伴随的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尿路感染、胃肠感染、腮腺炎、幼儿急疹、风疹、小儿腹泻;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4个月~5岁儿童中,其中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高;热性惊厥发热在39℃~39.9℃的患儿居多,占84.9;惊厥时间3分钟以内的115例,3分钟~10分钟的25例,10分钟~30分钟的10例,超过30分钟的5例;有35例家族中存在热性惊厥病史,占21.2%;15例家族中存在癫痫病史,占9.1%;2周以后对165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其中148例脑电图显示正常,15例有轻微的异常,2例脑电图结果为癫痫初期。结论儿童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引发发热的感染,与发热温度、惊厥持续时间、遗传史、年龄有关。 关键词:儿童热性惊厥;病理机制;生理机制 热性惊厥是小儿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我国小儿热性惊厥发病率达到5%~6%,该病多发于4月~5岁之间的儿童,复发率较高。大多数热性惊厥儿童在预后效果良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治疗及时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但在热性惊厥发作时没有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也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患儿出现肢体行动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并引发癫痫。对于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资料也较少,对于小儿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可以掌握该病发病的诱发因素,便于治疗和预后。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165例小儿热性惊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对该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165例小儿热性惊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组病例男121例,女44例,年龄在4个月~5岁之间,首次在我院治疗且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首次热性惊厥病例。

高热惊厥抢救过程

患儿,男,9月,9Kg,因发热1天伴抽搐1次,予2015年6月20日16:30抱入我院急诊科。护理查体:神志不清,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抽搐持续3-5分钟后自行缓解,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侧呼吸音粗,稳及痰鸣音。测T:39.2°C,P110次/分,R22次,BP100/65mmhg,SPO29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3×109/L,中性粒细胞0.748(78%),淋巴细胞0.201(20.1%)。诊断:高热惊厥,上呼吸道感染。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2L/min.遵医嘱予鲁米那0.1肌注,安乃近0.1肌注。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或平 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必要时定时吸痰,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减少惊厥的发生。 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迅速控制惊厥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 损伤,首选药物苯巴比妥0.1肌注。 3.吸氧因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及时吸氧可提高患儿的血氧浓 度,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况十分重要。 4.降温及时松懈患儿的衣被,降低环境温度,但避免直接吹对流 风,立即使用退热剂。同时给予物理降温,如额部冷湿敷,头枕冰袋,温水擦拭,使超高热尽快降至惊厥以下,保护脑细胞,使缺氧缺血得以改善。 5.注意安全加强防护抽搐发作时,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四 肢适当约束,抽搐牙关紧闭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开口器,放置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及口唇咬伤。病室内保持安静,室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 7.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8.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因小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家长都极为担 心,应及时向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抢救与治疗。 总结: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根据统计,3%~4%的儿童至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医务人员应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向他们解释惊厥的基本护理知识,如保持安静的重要性等,介绍患儿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

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 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 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目录 一、输液、输血反应 二、误吸 三、突发猝死 四、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 五、小儿惊厥 六、窒息 七、重症哮喘 八、中毒 九、急性喉梗阻 十、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十一、急性呼吸衰竭 十二、高血压危象

一、患儿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发生输血反应时: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改换为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及时上报院感科和血库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儿血样一起送血库。6.患儿及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对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院保管 7.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通知中心血站派人到场 【应急程序】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院感科、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儿血样→送输血科 (二)发生输液反应时: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液体和输液皮条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

5.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记录救治经过6.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备检 7.患儿家长有异议时,立即按输血处理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应急程序】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皮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送检吸氧过程 二、住院患儿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应急程序】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应急预案】 1. 住院患儿因误吸而发生病情变化后,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当患儿处于神志清醒时: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当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可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儿处于俯卧位,医务人员进行拍背。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儿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并请患儿家长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准备好负压吸引药品(负压吸引器、吸痰器、生理盐水、开口器、喉镜等),遵医嘱给误吸患儿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吸入的异物。 3. 患儿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