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笔记之三:电影理论常识(下)(转自西祠胡同)

学习笔记之三:电影理论常识(下)(转自西祠胡同)

学习笔记之三:电影理论常识(下)(转自西祠胡同)网站地图
首页
电影
电视
人物
视频
图片
博客
日志
相册
Ta的电影
好友
专辑
收藏
群组
游戏
电影院
邮箱地址:
登录密码:找回密码
保存邮箱关闭自动登出

关闭×登录或注册登出|帮助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2744124.html,|浏览展开百宝箱展开
捕风者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2744124.html,/2592096/
时光网 我的时光 福耳猫斯的博客个人资料 | 日志 | 相册 | 好友 | 群组 | 收藏 你现在的位置: 时光网>> 博客>>
福耳猫斯的博客>>日志>>学习笔记之三:电影理论常识(下)(转自西祠胡同)日志 写日志 | 管理日志 编辑 | 删除
学习笔记之三:电影理论常识(下)(转自西祠胡同)
捕风捉影 发布于: 2010-07-15 09:22
当代电影理论部分

当代电影理论发展图解:

结构主义电影叙事学

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符号学(第二符号学)
意识形态理论 结构主义符号学 意识形态批评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 女权(女性)主义电影批评

后结构主义理论

1.当代电影理论更主要的是一种电影文化学,它的终极目标不是研究电影本身,而是通过电影研究其后的社会文化现象。
2.1964年,法国理论家麦茨发表《电影:纯语言还是泛语言》(又译:《电影:语言还是言语》)标志着现代电影理论的诞生,也标志着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问世。
3.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代表人物:(法)麦茨、(意大利)艾柯、(英)彼得.沃伦。
4.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主要基本概念:能指、所指、外延、内涵、符码、分节、聚类关系、组合关系、历时态、共时态等。(具体解释可以参见《电影艺术词典》“电影学”部分)
5.1977年,法国理论家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标志着第二符号学(精神分析符号学)的诞生。
6.影响现代电影理论的主要学说:
a. 索绪尔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
b.拉康的“镜像”学说;
c. 弗洛伊德的“俄狄蒲斯情结”
d.阿尔杜塞的意识形态理论(1969.《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7.1970年,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发表了《约翰.福特的〈青年林肯〉》一文,成为用意识形态批评方法分析电影的经典性文献。(《青年林肯》的导演是约翰.福特)

*【名词解释:电影符号学】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勃兴,于六十年代中叶诞生的一门应用符号学理论研究电影艺术的一门符号学新分支。它运用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方法论
。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电影:语

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问世。
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其代表理论家及理论著作有法国麦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意大利艾柯的《电影符码的分节》以及意大利帕索里尼的《诗的电影》等。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西方电影理论进入现代电影理论时期。不过,电影符号学从诞生起就受到诸如“学术神秘主义”等激烈的批评,而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70年代初期,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表述结果转向表述过程,从静态系统转向动态系统。随后,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其标志是1977年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一书。

*【名词解释:电影第一符号学】电影符号学是…。电影第一符号学以麦茨1964年发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为开端,以结构注意语言学为模式,有较强的科学倾向,但对用符号学研究电影的复杂性估计不足。而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70年代随着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第一阶段的电影符号学有三大研究范畴:①.确定电影符号学的性质;②.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③.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本文)的叙事结构,即电影语言的系统研究。它的基本电影观念是:电影是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它的创作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而电影语言虽不等同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本质相似;研究电影的科学工具是语言学,其研究重点则应当是外延与叙事。就方法论而言,不同的电影符号学家建立了不同的分析系统,比如麦茨的八大组合段、艾柯的影像三层分节说等。

*【名词解释:电影第二符号学】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产生的电影理论。1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一书标志着第二电影符号学的诞生。电影第二符号学以精神分析为模式,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第一电影符号学着重电影的“陈述结果”,研究作品内部的符号和符号系统,而第二电影符号学力求突破上述局限,借助精神分析学研究电影作品的陈述过程和符号的产生与感知过程。前者以语言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以精神分析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从前者狭隘的符号分析过渡到“符号-心理分析”,从静态的外延考察转入动态的内涵考察

。在第二电影符号学中,影片本文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而复杂的符号结构,而是一个可变的概念。第二电影符号学更着重研究电影的一般机制。

*【名词解释:想象的能指】麦茨把电影称为半梦状态的幻像、想象的状态、想象的能指。能指本身就是想象的,不然它就不能成为能指。对于电影能指来说,不仅编码是想象的,解码也是想象的。而且,想象的基本构成原则就是隐喻和换喻同时发挥作用的原则。

*【名词解释: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运用精神分析学原理解释电影现象的现代西方电影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学在电影研究领域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20年代中期的法国先锋派电影中少有涉及,比如杜拉克、布努艾尔的影片等。1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发表的《想象的能指》一书以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和模式为依据,结合电影符号学,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是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核心是研究无意识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重要概念如“自我认同”、“自恋情结”等。70年代以来,将意识形态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意识形态学电影理论、将女权主义、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女权主义电影理论都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新形态。

二.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史

*【名词解释:电影锣鼓】1956年,在党的“双百”方针鼓舞下,上海《文汇报》专栏讨论国产影片为什么这样少,并提出批评性建议。当时的党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钟惦棐以评论员身份发表《电影的锣鼓》一文,综合性的总结了文汇报的内容,并提出症结所在。其目的是推动电影健康积极的发展,但结果却被作为反党信号。钟惦棐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名词解释:“创新独白”事件】瞿白音于1962年第3期《电影艺术》上发表了《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一文,针对当时电影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等现象进行了尖锐抨击。他强调了一种艺术家的首创精神。1966年,《文汇报》、《解放日报》等称之为“黑帮的反革命纲领”;瞿白音因此而蒙冤10年。1982年出版的《创新独白与瞿白音》一书对这个事件进行了历史总结。




三.电影本体论

(一)关于电影的基本概念

1.电影是什么

【名词解释:电影】
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名词解释:电影艺术】
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名词解释:电影特性】
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
1. 综合性:时空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综合、集体创作,全新的声画结合的视听艺术。
2. 视象性:以画面塑造形象、表现对象是可见的物质现实、创作人员的空间视象艺术,银幕的视觉效果主要包括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摄影机造型。
3. 逼真性:逼真的呈现拍摄对象。
4. 运动性:表现对象的运动、摄影机运动、蒙太奇运动,通过运动塑造人物形象。
5. 技术性:科技的发展与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6. 蒙太奇:电影的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
7. 群众性:直观、通俗、大众化。

【问答题:电影的假定性和电影的真实性之间的辨证关系】
(答题要点)
1. 电影的逼真性手段具有假定性,银幕画面最终不过是现实的影像而不是现实本身。
2. 蒙太奇在时空、运动、涵义等方面的作用。
3. 摄影角度、景别、运动、速度、焦距、光线、色彩等的主观性。
4. 声画结合的主观性:主观音响、无声源音乐、声画对位等。
5. 表演:模拟、非连续性。
6. 服装、化装、道具、布景等:伪造现实,服务于戏剧性内容。
7. 剧作的主观性:人物、结构、感情、意境,作者的风格、个性化。

电影的基本表现手段:造型、音响、表演、蒙太奇。
电影的四大片种:故事片、新闻纪录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

2.电影学分支

电影学:
关于电影的科学。包括: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批评。

电影学的分支:
电影美学、电影诗学、电影哲学、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符号学、电影社会心理学等。

3.电影样式和电影观念

【名词解释:商业电影】
西方电影中以赢利为目的的影片的通称,与艺术电影相对而言。这种电影以好莱坞许多产品为其主要代表,其特点是一味追求缺乏内容的娱乐性,在许多情况下,回避真正的社会冲突,把实际存在的尖锐矛盾磨平,把资产阶级准则和理想定式化,是这类影片的惯用手法。(注意区别电影的商品性和商业电影,卖座片与商业电影,情节剧与商业片等)。

【名词解释:艺术电影/作者电影】
“艺术电影运动”——先锋派——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赢利为唯一目标的影片——作者电影(5、60年代):不屈从于制片公司老板的意图而鲜明表达影片作者(导演)个人艺术追求的影片。

关于“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
传统电影指3、40年代以戏剧电影为主体的

电影,遵循传统的电影章法,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结构电影,运用蒙太奇原理,人物善恶分明,作者代替观众思考。
现代电影指二战后,5、60年代以来在电影观念方面较诸传统电影有所进展的电影。其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40年代中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二是1941年的《公民凯恩》;三是前苏联电影界的说法,即以《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和《士兵之歌》为分界线。特点:真实性,观众的思考,本性,元素。

关于“戏剧电影、诗电影、散文电影、绘画电影和小说电影”
戏剧电影是3、4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导源于对电影戏剧本性的理解。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中心事件,情节平行发展。
诗电影导源于对电影抒情诗本性的理解。法国先锋派、苏联的爱森斯坦、杜甫仁科、塔尔科夫斯基、阿布拉泽等。作品。
散文电影导源于对电影叙事本性的理解,采取艺术散文结构原则的电影样式。苏联的早期看法。《公民凯恩》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5、60年代以来,以艺术散文结构为主,更接近于生活原有的形态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电影,构成了现代电影的基本面貌。特点。中国传统。代表影片。
绘画电影导源于对电影的绘画本性的理解。德国先锋派、英国记录电影学派和苏联的塔拉乌别尔格。
小说电影是在传统戏剧式结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艺术散文因素,从而使戏剧性与叙事性获得较好结合的电影样式。

思想电影(思考电影)
出现于50年代苏联电影中的一种创作主张。它于20年代流行的“理性电影”有一定联系,但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倡导者罗姆、格布里罗维奇、尤特凯维奇。主张。特点。作品。

关于“作者论和类型电影论”
作者论是西方从文艺评论移植过来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什么是作者。争论。《电影手册》。两派。
类型电影论是西方电影中一种专门研究类型电影产生背景、分类依据、类型特征、演变因由并对其美学功能和社会机制加以探讨的理论。在美国最典型。类型电影的特点。

【名词解释:摄影机自来水笔】一种倡导“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理论。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导演阿斯特吕克1948年在《法国银幕》上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他认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像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制作者(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创作。这一观点表明,40年代末,西方导演已经有了自主进行创作以表达个人意念的理性要求。这一理论也为50年代《电影手册》杂志提出作者论奠定了基础。

【名词解释:作者论】西方从文艺评论移植过来

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导演如果在其一系列的影片中表现出题材和风格上的一贯特征,就可以算其为自己的作者。1954年,法国特吕弗在《电影手册》杂志上首倡作者论,提出影片作者应该是导演而非编剧。电影中的作者论强调,“作者电影”应该有内在的含义,这是后天形成的而非先天存在的。真正的作者应该是对影片制作进行全面控制的人,编导合一。其实质是强调作为电影主要创作者和最终定稿人的导演的作者地位,其依据就是控制能力。作者论的重要贡献是,除了将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欧洲导演视为作者外,还将好莱坞的希区柯克、霍华德.霍克斯等视为作者。作者论对个性的强调迎合了50、60年代某些西方导演个人化的创作需要,成为法国“新浪潮”和西方现代派电影兴起的理论依据。与其对应的是类型电影论。

(二)专业实践理论
1.电影剧作
◇电影剧作的产生早于电影剧本,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了;而电影剧本最早出现与20年代的德国。中国1925年,洪深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第一个电影剧本《申屠氏》。
注意:电影文学的概念、电影剧作的概念和电影文学剧本的概念的区别。
◇剧作元素:素材、题材、主题、人物、结构、情节。
◇电影改编——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差别。

2.电影导演
蒙太奇。场面调度。电影声音。镜头。景别。轴线。间离效应。

3.电影表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四.精选论述题与填空题

精选论述题

*1.比较经典电影理论和现代电影理论的异同。
答:(1)经典电影理论一般是指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兴起之前的以研究电影本体为核心的电影理论,包括电影美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等诸多形态;现代电影理论一般是指以6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一系列新的电影理论思潮和流派,发轫于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还包括后来的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意识形态学电影理论等。(一般认为经典理论止于米特里,而现代理论始于麦茨。)两者是连续性和断裂性的统一。他们统一于深层主题的连续性,即那些反复出现的论题,如电影的本性、电影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则是电影与现实、或者说电影与真实的关系问题。经典理论研究的是电影作品和世界以及和作品自身的关系,而现代理论研究是电影作品和观众的关系。经典理论回答电影与现实关系是通过对感知的解释,而现代理论是通过分析影像与观众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确定为一种想象关系,即想象关系如何形成的叙事策略和由此造成的意识形态快感。观众取

代现实成为基本的参照点。现代理论甚至认为,电影再现的现实就是自我。博德里的“电影机器意识形态”和巴赞的“完整电影的神话”的对立恰为明证。这个从经典理论到现代理论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单纯对客观世界的探究进入对主客观世界关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演变同时也意味着电影理论研究对象的根本转变,也是是由对电影本身的研究转变为对电影性或电影关系的研究,由对电影艺术的研究转变为对电影文化的研究,由本体研究、生产美学、产品美学转变为接受美学、观众心理学。而整个现代电影理论则是“观影者与影像关系”这一核心命题的构成、变形、消解的历史。
(2)现代电影理论是一种独立于影片制作的电影文化学,不同与一般的艺术哲学或美学。和经典理论不同,它重视的不是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而是其背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它的起点并非电影是否是一门艺术,而是电影是否是一门语言,在晚近时期则是电影是否像一场梦。现代理论著作采用的方法不是美学,而是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叙事学研究。经典时期由美学提供的统一方法已经解体,被分解成多种方法;只有多种主导表述,没有单一的主导表述。现代理论尤其是符号学屏弃了以作者经验、印象和感觉为依托的传统批评,主张精细化的科学主义的批评,建立电影批评理论的“元理论”。现代理论最终使电影与电影创作、电影理论与电影评论分开。同样,现代理论对影片的关注不再是本文艺术的、美的一面,而是力图找出本文中断裂、沟壑的一面,从中发现它所暴露的社会文化问题。
(3)经典理论时期,无论蒙太奇学派、现实主义学派还是电影心理学派,彼此间都缺乏密切的、递进的发展关系,而显示出分散的、自说自话的特点。而现代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某种内在的连贯性(具体阐释)。而整个现代电影理论的出发点则是结构主义。
(4)正如前所言,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之间虽然存在明显的断裂和破格,但在某些根本性问题上却有着深层次联系。比如经典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电影特性——就以一种明显的连续性重现出现在麦茨的“电影语言”概念中。麦茨的理论就是要辨别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符码及一般文化符码而专属于电影的符码和次符码。但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物,而是作为一个根本性的方法问题。就此而言,经典电影理论与第一符号学之间确有一种真正的连续性。

2.谈谈对蒙太奇理论的理解。
(1)蒙太奇理论主要指早期电影中以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通称

的蒙太奇理论并不能囊括所有对蒙太奇问题的看法。西方的格里菲斯、卓别林、雷纳.克莱尔、费里尼、爱因汉姆、米特里等,苏联的杜甫仁科、瓦西里耶夫兄弟、柯静采夫、尤特凯维奇、罗姆、格拉西莫夫等,都曾对蒙太奇的问题作出各自的解释。但苏联学派对蒙太奇的看法有一定的继承性,即便早期阶段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
苏联电影理论界比
较普遍的看法是: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联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的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
(2)苏联早期的蒙太奇学派对蒙太奇的看法是:蒙太奇是对拍摄下来的时空进行主观处理,选择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以表现剧情。蒙太奇不是复制现实,而是通过把不同的因素当作相同的因素加以综合而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电影时间是经过剪裁和综合的时间,取决于观察的速度;电影空间是经过压缩和重组的空间。
(3)以下分别简介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主要观点。

3.比较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蒙太奇观念。
(1)爱森斯坦强调蒙太奇表现斗争和冲突,通过冲突表现新的概念,一种完全不同于这两个镜头本身的新的质,也就是1+1>2。他的早期的“杂耍蒙太奇”和后来的“理性蒙太奇”都强调一种隐喻,希望通过镜头组接产生概念代替艺术形象,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在他的蒙太奇观念中,蒙太奇不仅是产生效果的手段,而且首先是阐明思想的手段,即通过某种电影语言及其表现形式阐明思想的手段。蒙太奇的思维是与整个思维的一般思想基础分不开的。他把蒙太奇提到一个思想方法的高度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蒙太奇理论体系。在爱森斯坦看来,美国电影中的平行关系在苏联的体系中是矛盾的,这是意识形态的差异。艺术家则责任是引导观众去体会和读解隐藏在作品中的艺术家对所叙述的故事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是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注意哲学观的混合的产物。
(2)普多夫金在对蒙太奇作为意识形态修辞的问题上、在电影的哲学观上以及在蒙太奇的使用方法上有根本不同。普多夫金强调蒙太奇连接镜头的作用,强调连贯性。他同样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他从一般意义上为蒙太奇所下的定义是: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辨证思维的过程。它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意图而组织电影动作的手段之一。蒙太奇的运用则显示出导演观察生活、分析观察结果并对之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这种思考

,普多夫金创立了“联想蒙太奇”,具有很浓的诗意和抒情因素。“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这种手法一般只能在影片的局部使用,而不能用它来统一全部镜头。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
,从而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30、40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的情节剧模式,因此被20年代先锋主义艺术家们看作是格里菲斯电影叙事结构的继续,甚至被爱森斯坦认为是把蒙太奇这一新的电影造型手段纳入到传统的再现美学范畴,是现代主义美学道路上的倒退。
(3)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蒙太奇观念还有一些相同之处,他们都强调蒙太奇的辨证思维方法,也都强调一种诗意和抒情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蒙太奇在镜头连接中的两种方式:爱森斯坦强调通过冲突表达观念和情感,而普多夫金强调通过连接叙事。另外,爱森斯坦强调蒙太奇的外在形式,并把这种形式看成是社会意识的反映,而普多夫金则强调心理因素。

*4.比较爱因汉姆与巴赞的电影美学观点的不同。
答:(1)爱因汉姆作为电影形象本性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代表论著《电影作为艺术》中,以艺术应追求表现媒介特有潜力为基本出发点,认为艺术作品不单纯是模拟现实或有选择的复制现实,而应是一种现实的对等物;所以用机械手段重现现实的电影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正是来自于它与现实的差异。也就是说源于电影不能完美的重现现实的那些特性。这显然是从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的“心理的结构能力说”出发得出的结论;爱因汉姆由此提出了“局部幻想论”。他将电影的独特性以及电影艺术产生与它与现实的差异称作一个美学命题,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感知方式与电影影像之间的本质性比较论证电影是一门艺术。“局部幻想论”解释了一个三维的、有声有色的和连续的世界是如何被再现在二维的矩形照相平面上的,影像是对真实世界的经过选择的某些方面的一次受限定的再现。爱因汉姆所谈的电影的独特性包括以间接的表现法为基础的诗的叙事电影和注重并研究胶片及摄影机的形式特性的实验电影,也就是说他既强调电影影像与现实的关系,又强调电影影像之间的关系即电影的表达。总之,爱因汉姆电影美学的核心观点就是电影艺术与现实的差异性。
(2)巴赞的电影美学观点则恰好相反。作为电影照相本性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代表作《电影是什么》中的核心观点之一

就是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并由此构筑了他电影影像本体论的基石。巴赞认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摄影影像就本体而言不同于各种传统的艺术再现;因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他的理论一般称之为纪实美学。他呼唤电影现实主义,而这种现实主义首先存在于照相本性的纪实,即表现对象的真实。为此,就必须展现事物原貌的“透明性”,而摒弃镜头分切、蒙太奇等分析和重构现实的手段,因为它们给事物原貌蒙上了主观色彩并将单一的意义强加给观众,而现实存在永远是含义暧昧的。为了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他提出了长镜头理论。总之,巴赞在电影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与爱因汉姆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强调影像与现实的同一性并由此推演出了他的影像本体论、电影起源心理学和长镜头理论。
(3)在对待声音的问题上,爱因汉姆和巴赞也针锋相对。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是无声电影理论,他认为音响工艺革命将破坏电影艺术,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是两种美学上相异的、无法共存的媒介,因此他反对声音,推崇黑白无声片。这显然是他的电影艺术在于它与现实的差异以及格式塔心理学的美学观念作用下得出的结论。而巴赞则欢迎声音的加入,因为声音使得电影更加真实,更加接近现实世界;他认为声音技术的革命是电影语言演进的必然,它代表了再现一个更加完整的世界形象的机会。这种观点则显然是根源于他的电影影像本体论和电影语言进化论。可见,在对“完整”表现的渴望上,两人是截然相反的。总之,爱因汉姆和巴赞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他们如何看待电影与现实的关系,并由此在诸如电影拍摄手段、声音等许多问题上产生了针锋相对的美学主张。
(4)无论爱因汉姆还是巴赞,他们在对待电影与现实关系上的观点显然缺乏辨证性。后来的经典理论和当代电影理论对他们的美学观点的诘难正表明了电影在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螺旋式进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比较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理论。
(1)简介两人的理论著作和主要观点。并说明共性:a.强调电影对现实的记录功能。b.两者的出现都是二战后一种新的对传统单义解释的影像传统产生质疑的理论,有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2)克拉考尔最先从回顾照相的历史入手,推断出某些适合电影和照相的内容与技术属性,并把这些属性用作衡量影片的标准,看它是靠近还是背离他所标榜的理想。也就是说,克拉考尔的体系是一个演绎的体系,目的是评估和提倡一类影片。从这

个意义上说,克拉考尔是一个理论家。而巴赞的理论是一个批评的、历史的体系。他首先是一个批评家。他的理论著作文集《电影是什么?》实际上是他的评论集。他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是通过一系列影评来展现的。他的电影影像本体论、电影起源心理学以及电影语言进化观的主要观点来自对电影的思考和对各种电影流派、电影现象尤其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及其它若干导演诸如雷诺阿、奥逊.威尔斯、布莱松等的作品的关注中总结出来的,体现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完整电影的神话》、《杰作:〈温别尔托.D〉》等文章中。
(3)克拉考尔的理论研究出发点比较单纯,就是电影和摄影(照相)的近亲性,并由此推断出什么样的题材才是适合电影表现的。他缺乏电影发展的历史意识。在应用批评标准时几乎无视类型的差别,只看影片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他的理想。从许多方面看,他的观念是缺乏发展的和重复的。巴赞则不然。他的出发点比较复杂。他也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他的著作作为一个整体主要倾向与批评方面和史学方面。他的理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他是通过电影史、电影语言的演进来阐明他的电影美学观念,而没有半点简单化。
(4)克拉考尔的理论对后来的创作时间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巴赞的理论对后来的实践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称为法国“新浪潮”之父,他的美学主张被贯彻到《电影手册》派的创作中。他对世界各国艺术家都产生了影响,在中国的80年代初也曾掀起过巴赞的理论研究热潮,并一度影响了第四代导演的创作,使之形成纪实美学的风格。
(5)克拉考尔的另一本重要电影社会学理论著作《从卡里加里博士到希特勒》与《电影的本性》在理论上自相矛盾。前者体现了一种“介入现实”的主张,而后者又鼓吹捕捉歧义的现实的原始状态。而巴赞尽管由散落的影评文章组成了自己的著作《电影是什么?》,理论体系和观点却统一而鲜明,电影影像本体论、电影起源心理学和电影语言进化观一脉相承。

*6.怎样理解克拉考尔所说电影不适合表现悲剧?
(1)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中提出电影不适合于表现悲剧,是因为悲剧与舞台化故事有近亲性。悲剧只关心人的相互影响,排斥意外的东西,缺乏形象化的表现,这些都是和克拉考尔的理论主张相左的。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按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外延,因而也和照相一样和我们周围的世界具有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当影片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时,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影片。因此,克拉考尔抛开了传统的艺术观念,而用物质现实复原来概

括他的电影观。他只允许电影发挥“纪录”和“揭示”两种功能,而排斥一切艺术家设计的、有明确思想意图的、在故事结构上有头有尾的影片。他认为,电影引起幻觉,而用幻觉来表现生命难以承受的严肃是不合适的。但同时,克拉考尔又认为悲剧性成分可以插入。
(2)悲剧的主导情调是严峻(重大以为和普遍性)、阴暗的与悲哀的。悲剧的真正目的在于唤起一种与崇高的庄严气概有连接的畏惧情绪。从这个标准上来讲,在电影中,除了从戏剧改编过来的影片外,真正属于悲剧样式的影片没有多少。然而电影中缺少标准的悲剧样式可能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比如中国的“十七年”时期,就不可能产生现实题材的悲剧;相反,却可以产生历史题材的悲剧,如《甲午风云》、《风暴》、《林则徐》等。

*7.美国学者汉德逊提出,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美学主张认为部分之和大于整体,而以巴赞为代表的理论主张认为部分之和等于整体。但他们都只是所谓段落理论,还停留在语句水平。只有到了麦茨,才开始了本文理论的研究,并真正达到了话语水平。怎样理解?
(1)简述爱森斯坦和巴赞的理论主张核心,并比较之。抓住“1+1>2”和“1+1=2”。
(2)麦茨开始以电影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把影片作为本文、作为单元处理,开始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也开始了现代电影理论的历史。和经典理论不同的是,现代理论现代理论尤其是符号学摒弃了以作者经验、印象和感觉为依托的传统批评,它重视的不是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而是其背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它的起点并非电影是否是一门艺术,而是电影是否是一门语言,在晚近时期则是电影是否像一场梦。现代理论著作采用的方法不是美学,而是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叙事学研究。正如美国学者波德维尔所言,现代电影研究是从60年代中期的现代电影理论出现算起的。
(3)简述麦茨为代表的符号学理论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科学性。


*9.比较第一电影符号学和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异同。
答:(1)第一电影符号学运用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作品的结构形式,关注的只是能指的组织结构,而把所指排除在外。但事实上,电影语言从根本上是社会文化编码,任何语言语法的规则都由社会文化的语境决定。所以到了70年代后期,第一电影符号学在强调本文分析的同时,把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结合起来,对电影画面结构和心理结构进行类比,企图建立多层面、开放式的体系,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研究表述结果转为研究表述过程,从静态系统转向

动态系统,从对符号学本身的研究转为对符号学产生过程的研究,从而摆脱了制定一个绝对有效的分析方法的幻想,恢复研究电影的社会作用,把影片放进非电影关系系统中。这样,就诞生了第二电影符号学。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关注主体的作用,而两者之间的兼容性在本质上根源于拉康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符号化。第二电影符号学并没有摒弃语言学模式,而是将语言学模式与精神分析学模式结合起来,并终于使电影理论开始由对电影艺术、电影本体的研究进入对电影文化的研究;也就是说,它使电影成了一种对社会文化心态所作的精神分析。
(2)更具体的说,第一电影符号学着重电影的“陈述结果”,研究作品内部的符号和符号系统,而第二电影符号学力求突破上述局限,借助精神分析学研究电影作品的陈述过程和符号的产生与感知过程。前者以语言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以精神分析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从前者狭隘的符号分析过渡到“符号-心理分析”,从静态的外延考察转入动态的内涵考察。在第二电影符号学中,影片本文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而复杂的符号结构,而是一个可变的概念。第二电影符号学更着重研究电影的一般机制。
10.细节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
11.电影造型和电影叙事的关系。
12.你认为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还是首先是一门艺术?
13.电影艺术的特性是什么?
14.比较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答:(1)现代主义是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称。以反传统和非理性为主要标志,是西方社会危机的产物,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语言是荒诞、寓意、抽象的。表现了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消极、悲观、失望的情绪和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现代主义是对传统艺术的超越,集中体现在真实性原则的嬗变上,转为了追求主观心理的真实。“局外人”、“反英雄”、“流浪者”出现,悲观反社会、反传统的个性主义精神。现代人无法回避的孤独,上帝死了。
(2)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艺术思潮的总称;实际上就是对二战后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时期的现代艺术的总称。如果说现代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超越,那么后现代艺术则是对现代艺术的超越。上帝活了,科学成为了新的上帝。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从本体上说是荒诞无序、毫无意义的。它不仅否定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而且否定社会这种组织形态本身;不仅否定事物的“本质”,而且否定词语的“意义”;不仅否定

上帝和人,而且否定规范的文学艺术本身,其逆反倾向发展到了极端。“后”的含义就是直达目标——反传统,对它不能再消解了。后现代实质上是一次文艺复兴。Post-morden本身已有回归的实质。后现代就是现代之后,或指将来,或指当代。将来还没有来,后现代就是把将来与现在相沟通;当代就是当下,不说当下而说后现代,则意味着把当代与过去相连接。后现代意味着要与过去相沟通。它既是一种当代精神,又是一种古老精神。所以说,后现代注意虽然有与现代主义背道而驰的一面,但本质上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3)“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在某种情况下,这意味着各种被现代主义所屏气不顾的艺术风格的再生。”具体说来,“从极端的自我性转向相对的客观性;作品几乎是徒手制作转为大量生产;从对工业科技的敌视转变为对它产生兴趣并探讨它的各种可能性。”后现代艺术的特点是:①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②从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法;③从强调主观情感到转向客观世界;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⑤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⑥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4)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背景主要包括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说、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而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消解哲学,并促成了当代西方后现代思潮。三大思想体系是形成后现代思潮的思想前提,后现代思想是对三大思想的某种反拨。它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体现在对世界、社会、人和本文研究中,体现在文化艺术创作中便形成了一种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艺术潮流。而后现代精神则是后现代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分 享时光好友邮件地址其他网站复制链接回复 (0) | 收藏 (0) | 394 次阅读 |
下一篇:学习笔记之三:电影理论常识(上)(转自西... >> << 上一篇:对电影《燕尾蝶》的一句话影评
昵称:

你的博客地址:

回复内容:

验证码:
刷新
福耳猫斯 (日照)
男 24岁 巨蟹座查看资料 发送消息 加为好友 日志分类我的所有分类(147)
读书杂谈(3)
学习笔记(26)
韩国电影(1)常见问题 问题报告 站务论坛 |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社区准则
Copyright 2006-201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2744124.htm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动艺时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

CP证05071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65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