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

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精蛋白合成人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在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值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为(63.32±

2.12)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为(62.89±2.09)岁。所有患者都服用降糖药物1年以上,空腹血糖>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精蛋白合成人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使用精蛋白合成人胰岛素N睡前皮下注射治疗,在三餐前给予每次0.5mg~2.0mg瑞格列泰,3次/d。

1.2.2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使用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在三餐前给予每次0.5mg~2.0mg瑞格列泰,3次/d[2]。

1.3效果项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血糖、餐后血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用均数(x±s)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在空腹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第三十四章影响血糖的药物 糖尿病分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只能依赖于外源性给予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致,可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根据作用机制分四类: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酰脲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非磺酰脲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盐酸吡格列酮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第一节胰岛素类药物 胰岛素是由胰脏β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起调节血糖等作用,还能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一、胰岛素结构特点 1.由A、B两个肽链组成。 2.人的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6种30个氨基酸,合计由17种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四个半胱氨酸(Cys)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 3.结晶由六个胰岛素分子组成三个二聚体,二聚体与两个锌原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二、性质 1.有典型的蛋白质性质,两性,等电点在pH5.35~5.45。 2.易被强酸、强碱破坏,热不稳定。微酸性下稳定。 3.在室温情况下保存不易被降解,但冷冻下会有一定程度的变性。 4.溶液中不稳定,产生脱氨、水解和交联反应。 5.贮存:注射液在室温下保存不易发生降解,未开瓶的应在2~8℃条件下冷藏保存。已开瓶使用的注射液可在室温(最高25℃)保存最长4~6周。粉末应该避光贮存在密封容器中,温度为-10℃~-25℃。 三、胰岛素类代表药物记忆第一考点的内容:分类及代表药名称。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六种:(7个代表药如下) (一)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二)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 (三)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四)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 (五)超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六)双时相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一)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1.门冬胰岛素(新):是将人胰岛素B链28位的脯氨酸用门冬氨酸代替,可迅速解离为单体。故皮下注射后,能够快速入血,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一般须紧邻餐前注射,用药10min内须进食含糖类的食物。 2.赖脯胰岛素(新):是将人胰岛素的B链28位和29位的脯氨酸和赖氨酸的位置互换,更易于分解成单体而迅速起效。 (二)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 普通胰岛素:又名短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来源包括动物和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人胰岛素高,剂量需要也较大。人胰岛素是惟一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只有在急症(如糖尿病性昏迷)时才用。 (三)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

一、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必要性 2 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是由于 2 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发展而决定的。而现在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还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 如上图所示,如果病人刚诊断为糖尿病,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当仅有胰岛素抵抗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酮类的药物,可能会使病人的血糖达到的预期的目标。 当随着病程的逐渐发展,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没有太多的变化,而主要发生变化的是患者β细胞功能的下降,随着β细胞功能的下降,病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甚至逐渐衰竭,这

时仅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不能控制血糖,需要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病程发展到最后,可能需要应用外源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所以对于所有糖尿病人,单一的用药常常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 (一) 2 型糖尿病治疗的经验 UKPDS 研究(英国对 2 型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可以看到无论对于肥胖的病人还是非肥胖的病人,其β细胞功能都是在逐渐下降的,无论是饮食控制还是用磺脲类的药物来控制血糖,其细胞功能都是下降的。 UKPDS 研究是从刚刚诊断的 2 型糖尿病人研究开始观察,用磺脲类、二甲双胍来治疗。在第 1 年治疗效果是最好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最显著,以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会逐年升高,到第 6 年又回到治疗前的水平。 (二) UKPDS:2 型糖尿病单一药物疗效 对 UKPDS 研究观察单药治疗的疗效,仅用 8% 来作为目标,三年内如果用磺脲或胰岛素或二甲双胍单一的治疗,仅有一半的人糖化血红蛋白能控制在 8% 以内。到 6 年时 1/3 的左右病人能在 8% 以内,到第 9 年在 8% 的以内的人不足 1% 。随着 2 型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并且逐年减退。所以进行早期的药物联合治疗,成为 2 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的必然的选择。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发表时间:2016-04-11T16:45:18.8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李辉 [导读]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中医院口服降糖药联合预混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能够对2型糖尿病情进行及时控制,需要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较少,应该值得在临川中推广与应用。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中医院 1562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口服降糖药联合预混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实践。方法:通过在本院选取我院中2011年6月-2013年6月8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组患者为4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并对这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中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低血糖现象,在进食后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口服降糖药联合预混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能够对2型糖尿病情进行及时控制,需要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较少,应该值得在临川中推广与应用。关键词: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疾病,当前在我国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胰岛素与非胰岛素类型的药物、而本文重点对口服降糖药联合预混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并提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为25-65岁,并随机将这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各位40例。 1.2方法 在实际的治疗阶段中,主要对试验组采用普通的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最开始将药物使用量控制在10mlu/ml,并随着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对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保证患者每2天服用一次,每次用量为10mlu/ml,日后逐渐增加或减少。同时,这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对饮食进行控制,护理人员还需要采取相关调节血脂的干预护理措施。 1.3入院指标 程≥10年,空腹血糖≥6.7 mmol/L,7.5%≤糖化血红蛋白 ≤9.5%。排除指标:黄疽,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妇女,活动性肝病,并发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判定指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h的血糖水水平、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以及血糖的达标情况、注射胰岛素的剂量等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的幅度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咦岛素的用量相比,试验组用量为(16.4士1.41),对照组为(23.1士1.84),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有轻度低血糖出现的情况,进食后可以得到缓解,对照组有4例((8.89%)出现低血糖,试验组有3例((6.67%)出现低血糖,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3.讨论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生物降低而引起的,这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健康话题,根据相关调查报告表明,这种疾病大多发生在中年和老年群体中。当前相关的医学学者在对2型糖尿病病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2型糖尿病的根本发病原因是与基因易感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再加之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容易引发2型糖尿病,甚至在病情眼中时,还会诱发其他并发症,眼中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才能对病情进行良好的控制,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 2型糖尿病的发病的机制主要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氧化应激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相互促进,胰岛素抵抗可以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当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共同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高血糖和高FFA共同导致ROS大量生成和氧化应激,加重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肥胖、年龄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治疗的关键在于血糖控制要达标,血糖控制不达标多见于病程长或者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说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

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014年1~6月195例对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服用北京红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格列吡嗪控释片5mg*14及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片0.25g*48,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前后空腹的血糖、餐后2h以后的血糖、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h C肽、血脂及体重。结果服用该药后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所改善,好转人数155例。结论对单用效果不好的糖尿病患者,联合服用格列吡嗪控釋片及盐酸二甲双胍片后治疗效果显著。 标签:联合口服降糖药;糖尿病;疗效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成为当今中老年人高发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有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血糖较高,脂肪、蛋白质代谢不正常等,糖尿病还引起许多并发症,临床用药上易造成多项器官的损害,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作者通过将降糖药格列吡嗪控释片及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联合使用,针对单用降糖药效果欠佳的糖尿病患者,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要对象,通过3个月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5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07例,女性88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9年,平均4.1年;体重指数19.9~28.7kg/m2。所有患者都曾经服用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糖药物,其中包括磺脲类、双胍类等。所用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控制较好,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均达到7.9mmol/L以上,餐后2h后血糖含量达到1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大于9.4%,以上参与治疗的全部患者心肺肝肾功能良好,无交叉感染、合并感染、酮症、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疾病[1]。 1.2方法治疗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采血测定空腹的血糖、餐后2h 以后的血糖、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h C肽等指标,还要对患者的体重、身高进行测定统计,对其肝肾肺等器官功能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病程来控制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及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具体指标为空腹血糖含量小于6.0mmol/L、餐后2h血糖含量小于8.0mmol/L。所有患者保持饮食控制良好,按照统一饮食安排,每日进行等量的适度运动[2]。开始服用药物后每3d进行一次复诊,当血糖调整稳定后每周进行一次复诊,复诊主要项目为空腹血糖含量及餐后2h后血糖含量。治疗3个月后抽血复查空腹的血糖、餐后2h 以后的血糖、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h C肽、血脂及体重等重要指标,比较各项指标前后的变化情况[3]。 1.3统计学方法观察结果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t进行服药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的检验,当P小于0.05时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最新整理降糖药分类说明知识讲解

降糖药分类说明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按作用的机理共分为八种,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脲酰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GLP-1受体激动剂、DDP-4酶抑制剂和中成药九大类多个品种。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类、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及类似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和DDP-4酶抑制剂等。 化学降糖药种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

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药理学练习题37胰岛素与降糖药

药理学练习题:第三十七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选择题 A型题 1、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是: A.正规胰岛素 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C.珠蛋白锌胰岛素 D.精蛋白锌胰岛素 E.以上都不是 2、用下列哪种氨基酸代替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丙氨酸可获得人胰岛素? A.精氨酸 B.氨酸 C.谷氨酸 D.甘氨酸 E.赖氨酸 3、胰岛素受体是: A.糖蛋白 B.碱性蛋白 C.酸性蛋白 D.组蛋白 E.精蛋白 4、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病人应选用:

A.氯磺丙脲 B.格列本脲 C.格列吡嗪 D.正规胰岛素 E.精蛋白锌胰岛素 5、糖尿病病人大手术时宜选用正规胰岛素治疗的理由是: A.改善糖代 B.改善脂肪代 C.改善蛋白质代 D.避免胰岛素耐受性 E.防止和纠正代紊乱恶化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宜选用: A.精蛋白锌胰岛素 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C.珠蛋白锌胰岛素 D.氯磺丙脲 E.大剂量胰岛素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宜选用大剂量胰岛素的原因是: A.慢性耐受性 B.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C.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D.胰岛素受体数量减 E.血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8、糖尿病病人合并重度感染宜用大剂量胰岛素的理由是: A.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 B.血量游离脂肪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C.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D.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E.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9、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格列吡嗪 B.格列本脲 C.甲苯磺丁脲 D.氯磺丙脲 E.格列齐特 10、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 A.保松 B.水酸钠 C.氯丙嗪 D.青霉素 E.双香豆素 11、可使磺酰脲类游离药物浓度升高的药物是: A.氯丙嗪 B.糖皮质激素 C.噻嗪类利尿药 D.口服避孕药

胰岛素分类

巧记胰岛素的名称和分类 胰岛素分子为晶体状,由6个胰岛素分子和2个Zn离子形成含锌胰岛素的六聚体,这是胰岛素在B细胞中的储存形式,但真正要被人体吸收它是以单聚体的形式,也就是说胰岛素要发挥作用必须从六聚体经过裂解变成单聚体,才能发挥降糖作用,弄明白这些,就很容易理解不同时效胰岛素的作用了。 目前胰岛素主要分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其中动物胰岛素由于剂型较单一,品种不全,且容易发生免疫原性,临床上较少用。 (1)超短效胰岛素 主要有赖辅胰岛素(商品名:优泌乐)和门冬胰岛素(商品名:诺和锐)。 这两个都是人胰岛素类似物,是通过将人胰岛素的肽链上的氨基酸进行移位、替代、重组等进行新的排列,来改变胰岛素作用时间。赖辅胰岛素是在人胰岛素B28位脯氨酸由带负电荷的赖氨酸取代而形成;而门冬胰岛素则是由人胰岛素B28位脯氨酸由天门冬氨酸代替形成。之所以它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挥降糖作用就是因为这些结构的改变使电荷排斥,阻隔了胰岛素单体间的自我聚合。在溶液中胰岛素主要以单体和双体的混合物形式存在,而单体就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构,所以其作用时间就快了。 提醒:这类胰岛素注射后可以马上进食哦 (2)短效胰岛素(R) 又叫做普通胰岛素或中性胰岛素注射液(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如甘舒霖R、诺和灵R、优泌林R),“R”代表短效即Regular的意思。 普通可溶性人胰岛素的基本结构为六聚体,皮下注射后解离成二聚体和单聚体才能被吸收吗,发挥作用。由于这个解离过程延长了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所以,需在餐前30分钟注射。 提醒:凡看到胰岛素后面带“R”字的标志的,记得注射后30分钟才能进食哦! (3)中效胰岛素(NPH) 主要包括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胰岛素锌混悬液,市场上常用的有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N);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诺和灵N);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N)等。 中效胰岛素的结构是通过鱼精蛋白将几个六聚体聚集在一起,从而解离为单体的时间需要更长,这样就能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 提醒:这类胰岛素需每天定时分一次或二次注射哦! (4)长效胰岛素 主要有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得时)和地特胰岛素(商品名:诺和平)。

第三十三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教程文件

第三十三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一、名词解释: 1. 胰岛素耐受性 二、填空题 1.胰岛素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短效类有,中效类有,长效类有。 2.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临床可用于、、,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应立即服或注射。 3.口服降血糖药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和。 4.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有、、、。 三、是非题 1. 所有胰岛素制剂都必须注射给药,因其易被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 2. 正规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都可静脉注射用于急救。 3. 胰岛素应用过量可出现低血糖反应,常用葡萄糖缓解。 四、选择题: A型题 1. 关于胰岛素降血糖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利于组织利用糖 B. 促进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C. 促进糖原的合成 D. 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E. 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宜选用 A. 普通胰岛素 B. 甲苯磺丁脲 C. 苯乙福明 D. 珠蛋白锌胰岛素 E. 精蛋白锌胰岛素 3. 甲苯磺丁脲降血糖机制主要是 A.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B. 抑制糖原异生 C. 促进葡萄糖无氧酵解 D. 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E. 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4. 甲苯磺丁脲适用于 A. 幼年型糖尿病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糖尿病性昏迷 D. 1型糖尿病 E. 2型糖尿病

5. 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时间是 A. 饭前1小时 B. 饭前半小时 C. 饭时 D. 饭后半小时 E. 饭后1小时 6. 成年性肥胖型轻型糖尿病宜选用 A. 普通胰岛素 B. 精蛋白锌胰岛素 C. 珠蛋白锌胰岛素 D. 甲苯磺丁脲 E. 甲福明 7. 下列哪一种糖尿病不宜首选胰岛素 A. 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 B. 合并高热的糖尿病 C. 轻、中型糖尿病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 幼年型重型糖尿病 8. 下列关于阿卡波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降低餐后血糖 B. 可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1-02T15:37:14.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作者:游宋美[导读] 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1]。 游宋美 (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353100)【摘要】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联用几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满意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的变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FBG、2h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低血糖反应发生 少。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性高。【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54-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1]。糖尿病是胰岛 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不足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血管的损伤、功能缺陷,甚至衰竭[2]。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很多患者联用多种口服降糖药仍血糖控制不满意。在此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控制。获得2006年美国糖尿[3],也获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推荐。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治疗,取得满意控制。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58~84岁,平均(73.25±8.1)岁,病程5年~20年,平均(8.65±4.71)年。在控制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口服2种或以上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等,或其不同组合)治疗,各项指标仍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FBG)≥8.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BG)≥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排除口服降糖药的禁忌症:⑴1型糖尿病,⑵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⑶合并严重肝脏、肾脏功能不全、⑷严重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⑸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选取同批患者自身作为对照组,选取加用甘精胰岛素注射前后FBG、2hBG、HbA1C指标进行对照,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食谱不变,活动量大体不变,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300U/支,商品名:来得时,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每晚22:00左右皮下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8U,每2~3天根据血糖值调整用量,FBG≥10mmol/l,增加甘精胰岛素4U,并监测血糖谱,时间为早中晚餐前半小时及餐后2小时、22:00、次日3:00共8次,并制表、记录;直到血糖达到目标值。目标值 3.9mmol/l

药理学讲稿之第三十二章-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第三十二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一降低血糖水平一治疗糖尿病一胰岛素不能口服 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代谢内分泌疾病,其病因病机目前尚不清楚。从临床上一般分为两种类型:1、I型(胰岛素依赖型)一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一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口服 降糖药无效;2、II型(非胰岛素依赖型)一胰岛素受体减少,相 对不足所致一口服降糖药有效。 第一节胰岛素 一、来源: 天然:胰腺胰岛的B细胞分泌的,分子量较小,约为56KD,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质,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脏中提取制备一口服无效,必须注射给药。 人工合成:1965年首先由我国的科学家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2年美国采用生物工程 方法半合成人胰岛素一猪胰岛素B链上第30位丙氨酸用苏氨酸代替。 二、作用: 1、降低血糖:正常血糖:80-120mg% (1)加速葡萄糖的利用 A、提高肌肉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组织用糖增加。 B、增加葡萄糖激酶的活性并诱导此酶生成,加速葡萄糖的酵解与氧化。 葡萄糖激酶(肝内)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己糖激酶(肝外) C、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 (2)抑制葡萄糖的生成 A、减少糖元的异生:拮抗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对糖元糖生的作用。 B、抑制糖元分解为葡萄糖。 2、脂肪:抑制脂肪的分解,促进脂仿的合成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障碍,能量供应不足,动用脂肪氧化供能,酮体增加(乙酰乙酸、B羟 基丁酸、丙酮等),产生酮症。胰岛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并促进糖的利用,从而纠正酮症(可有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循环和肾功能衰竭、昏迷等)。 3、蛋白质: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降低血钾: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运。 三、作用机制: 通过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而起作用。 胰岛素受体:一种糖蛋白,由a、B两种亚基构成。a亚基由71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25000,裸露于细胞膜外,可识别和结合胰岛素。B亚基由6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9000,是一跨膜蛋白,内含酪氨酸蛋白激酶。胰岛素+ a亚基一B亚基激活磷酯化一酪氨酸蛋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考试试题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考试试题 一、X型题(本大题8小题.每题1.0分,共8.0分。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A、 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题 关于格列吡嗪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B 作用强度类似格列本脲 C 主要用于重度糖尿患者 D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 E 对其他口服降糖药无效者仍部分有效 【正确答案】:B,D,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关于苯乙双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促进机体组织摄取葡萄糖及糖原异生 B 乳酸血症的发生率较低 C 是口服降血糖药之一 D 可促进胰岛β田胞分泌胰岛素 E 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 【正确答案】:A,B,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下列哪些疾病状态应增加胰岛素用量: A 糖尿病并发感染 B 糖尿病患者手术

C 低血糖症 D 酮症酸中毒 E 患糖尿病妊娠妇女 【正确答案】:A,B,C,E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二甲双胍的应用价值在于: A 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 B 降低食物的吸收 C 对胰岛功能无依赖性 D 抑制糖原异生 E 一般不引起乳酸血症 【正确答案】:A,B,C,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二甲双胍降血糖的作用机理与不良反应。双胍类药物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为乳酸血症,尤其以苯乙双胍的发生率高,与苯乙双胍相比,二甲双胍一般不引起乳酸血症,应用较广,所以极易误选E,这是因为忽视了二甲双胍也属双胍类药,应具有乳酸血症的不良反应,只是与苯乙双胍相比发生率低,但是与其他降血糖药如胰岛素、磺酰脲类相比,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故一般不引起乳酸血症的说法是错误的,临床应用此药时,应给予足够的警惕。 第5题 下列药物的临床应用,正确的是: A 格列本脲用于胰岛功能丧失的糖尿病 B 胰岛素用于重症糖尿病 C 氯磺丙脲适用于肾功能不良的糖尿病 D 甲苯磺丁脲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E 苯乙双胍治疗轻度糖尿病伴肥胖者 【正确答案】:B,E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第三十四章影响血糖的药物 糖尿病分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只能依赖于外源性给予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致,可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根据作用机制分四类: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酰脲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非磺酰脲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盐酸吡格列酮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第一节胰岛素类药物 胰岛素是由胰脏β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起调节血糖等作用,还能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一、胰岛素结构特点 1.由A、B两个肽链组成。 2.人的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6种30个氨基酸,合计由17种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四个半胱氨酸(Cys)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 3.结晶由六个胰岛素分子组成三个二聚体,二聚体和两个锌原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二、性质 1.有典型的蛋白质性质,两性,等电点在pH5.35~5.45。 2.易被强酸、强碱破坏,热不稳定。微酸性下稳定。 3.在室温情况下保存不易被降解,但冷冻下会有一定程度的变性。 4.溶液中不稳定,产生脱氨、水解和交联反应。 5.贮存:注射液在室温下保存不易发生降解,未开瓶的应在2~8℃条件下冷藏保存。已开瓶使用的注射液可在室温(最高25℃)保存最长4~6周。粉末应该避光贮存在密封容器中,温度为-10℃~-25℃。 三、胰岛素类代表药物记忆第一考点的内容:分类及代表药名称。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六种:(7个代表药如下) (一)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二)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 (三)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四)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 (五)超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六)双时相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一)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1.门冬胰岛素(新):是将人胰岛素B链28位的脯氨酸用门冬氨酸代替,可迅速解离为单体。故皮下注射后,能够快速入血,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一般须紧邻餐前注射,用药10min内须进食含糖类的食物。 2.赖脯胰岛素(新):是将人胰岛素的B链28位和29位的脯氨酸和赖氨酸的位置互换,更易于分解成单体而迅速起效。 (二)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 普通胰岛素:又名短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来源包括动物和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人胰岛素高,剂量需要也较大。人胰岛素是惟一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只有在急症(如糖尿病性昏迷)时才用。 (三)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新):由胰岛素和适量鱼精蛋白、氯化锌相结合而制成,皮下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形成沉淀,此时溶解度最低,缓慢溶解吸收,作用时间延长。加入微量锌使其稳定。适合于血糖波动较大,不易控制的患者。 (四)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 精蛋白锌胰岛素(新):是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基础上加大鱼精蛋白的比例,使溶解度更低,释放更加缓慢,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作用维持24-36h。(五)超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疗效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12822934.html, 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杜琳艾隽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28期 【摘要】目的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 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 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预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动态血糖监测 预混胰岛素因同时提供基础及餐时胰岛素,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固定的配比及需餐前注射,使部分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不佳、低血糖发生率高、饮食生活受限[1]。本文选择已经使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转换前后血糖情况进行科学评价,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于本院住院的32例每日已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加或不加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5~70岁,入院时FPG 7.9~14.3 mmol/L,HbAlc 7%~10% 。男17例,女15例,病程5~10年,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和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女性无妊娠状态等。 1.2 方法所有入选对象均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于入院第2天开始动态血糖监测72 h,静脉血查HbA1c 后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一至两种口服药物。根据入院时HbAlc 水平决定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HbAlc≤8%者,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原预混胰岛素总量 ×0.8×0.7;HbA1c>8%者,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原预混胰岛素总量×0.8。然后每3 d增加可依据“2-4-6-8”剂量调整方案直至FPG≤7.0 mmol/L。同时根据患者转换过程中胰岛素用量、2 h-PG 水平分别选用二甲双胍或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或两种联合使用至2 h-PG≤10.0 mmol/L。3个月后比较转换前后动态血糖及HbA1c、低血糖情况、BMI的变化。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 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分解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该类药物可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应同时予以补充钙剂。因有水肿、贫血、肝毒性等不良反应,故伴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水钠潴留、肝损害者禁用该类药物。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考情分析 1.胰岛素及其类似 物 药理作用、类别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练掌 握 2.口服降血糖药 (1)磺酰脲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2)双胍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 作用 (5)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特点 (6)其它降糖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熟练掌 握 熟练掌 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绝对缺乏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 一、胰岛素 【药理作用】 >>降血糖 >>促进K+进入细胞内 【降糖机制】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见下图:

【临床应用】 1.糖尿病 ①对1型糖尿病是惟一有效的药物——首选; ②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效; ③糖尿病的危、重、急症或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血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 ④糖尿病有合并症——如: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分娩及大手术等。 2.高钾血症 给药方法: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 作用机制:胰岛素及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变为糖原时,可将K+带入细胞内。 3.纠正细胞内缺钾 方法:合用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GIK极化液) 静脉滴注 机制:促进K+进入细胞 应用:用于心肌梗死早期,可防治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 【不良反应】 低血糖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耐受性:胰岛素抵抗 变态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极个别可见过敏性休克; 注射局部:有红肿、硬结、脂肪萎缩 低血糖反应的防治 发生原因: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者。 临床表现: 短效制剂——饥饿感、心跳加快、出汗、焦虑、震颤等,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 长效胰岛素——以头痛和精神、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 预防措施:应教会病人熟知反应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和进餐,或饮用糖水等。 抢救措施:严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

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在胰岛素基础上给予口服罗格列酮,观察组则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那格列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水平更低,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标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糖尿病;临床疗效;安全性 糖尿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或手段,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对于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者,可在此基础上加用胰岛素,为探寻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的效果,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文将两种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应用于临床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3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17例,年龄在65~79岁之间,所有患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不佳,未见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或其他严重疾病,未见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患者血糖病史在4~13年之间,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39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实验,且该实验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7.9±2.7)岁,病程在6~13年之间,平均病程(7.5±0.7)年,合并后高血压者8例,高血脂者5例,空腹血糖水平为(9.72±0.31)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12.52±1.56)mmol/L。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68.3±2.2)岁,病程在4~10年之间,平均病程(7.2±0.9)年,合并后高血压者6例,高血脂者4例,空腹血糖水平为(9.64±0.29)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12.57±1.43)mmol/L,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劑量依据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动态调整[1],对照组注射胰岛素基础上口服吡格列酮片,单次口服剂量为15 mg,2次/d,观察组则口服那格列奈片,单次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