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桂枝新加汤类似证验案1则

桂枝新加汤类似证验案1则

桂枝新加汤类似证验案1则

(15)十香止痛丸 Pilulae pro Regurgistionis in 10Medicorum (剂型名+味数+主治)

(17)七十珍珠丸 Pilulae M argarita in 70

Medicanum (剂型名+味数+药名)

(34)小儿清胃丸 Pilulae pro Follis per Inf antiae (剂型

名+功能+适应范围)

(35)九一散 Pulvis 9:1(剂型名+药物比例)

(52)万氏牛黄清心丸 Bolus Calculus “W anshi ”pro Cordis (剂型名+药名+主治+拼音)

(60)川芎茶调丸 Pilulae Chuanxiong pro thea (剂型名+药名+服用方法)

(65)小儿百寿丸 Bolus pro Tussis per Inf antiae (剂型名+转换功能名+适应范围)

(73)小儿清热片 Tabellae pro Febrif ugiae per Inf antiae (剂型名+功能+适应范围)

(80)小建中合剂 Mistura pro S plenici et Oxyrygrmiae (剂型名+转换功能名)

(115)牛黄抱龙丸 Pilulae Calculus Bovis pro Pitutiosi per Inf antiae (剂型名+转换主治名+适应范围)

3(136)石淋通片 Tabellae Desmodii styracif oli (剂型名+单味药名)

3(143)北豆根片 Tabellae Menispermi (剂型名+单味药名)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中医处方写”汤头”和中成药是可以用拉丁文进行的。

当然,这项工作决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除了要解决若干技术问题外,行政手段的干预不得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希望多方面协调,把中医处方书写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向深入。

(收稿日期:2000209217)

2001年6月第24卷第2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J un.2001,Vol.24,No.2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桂枝新加汤类似证验案1则

熊伟

((成都卫生学校锦江校区,四川成都 610017)

关 键 词: 风湿性关节炎;痹证;桂枝新加汤;验案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1)022*******

1 病案

李某某,女,60岁,1989211203初诊。

主诉:身痛反复发作1年余,腓肠肌拘急半月。

患者1年多前开始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感肌肉绵绵疼痛。曾先后在本市某市级医院及某地段医院中、西医门诊就诊,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痹证”,曾服用“扑炎痛”、“芬必得”,以及中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防风等祛风散寒除湿之剂等,并进行过针灸治疗。经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但停药后很快又复发,治疗时有中断。追述既往病史,患者曾患慢性胃炎数十年,体质欠佳,平时家务操劳较多。就诊时患者感四肢关节疼痛,肌肉绵绵作痛,下肢为甚,痛剧则辗转反侧,莫可名状。四肢疼痛与气候变化无明显关系,且痛处不畏寒怕风。精神欠佳,面容憔悴,面色(白光)白,时感头昏,倦怠疲乏,胃纳一般,口干,饮水不多,睡眠欠佳,大便2日1行,不干燥,舌稍红,中有裂纹,苔薄白,脉沉迟而弱。

辨证:营卫不和,气血亏损,寒湿阻络。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养血,除湿通络。处方:桂枝新加汤化裁:桂枝、川芎、秦艽各12g ,白芍、党参、木瓜、苡仁、鸡血藤、丝瓜络各30g ,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6g 。3剂。

1989211214二诊:服用上主后,患者感上肢疼痛减半,双下肢痉挛拘急明显减轻,现仍感下肢有紧绷感,头昏疲乏也有所减轻,现微咳,吐白色泡沫痰,量不多,舌脉如前。方已投病,乃守方并稍作加减:去党参、鸡血藤,加泡参30g ,炙麻黄绒9g ,杏仁12g 。3剂。

1989211225三诊:患者一身疼痛大减,下肢拘急消失,偶有微咳,头昏、疲乏尚存。以第一方去生姜、丝瓜络、苡仁,加当归12g ,嘱患者常年服用。2 体会

本案患者年愈六旬,多年操劳,加之多年胃病,正气已亏。四肢

为诸阳之本,有赖于全身营血以濡养。患者因阳气不足以温煦,营阴不足以濡润,故筋脉失养,加之寒湿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故见一身疼痛,下肢拘急;气血虚不能上荣,故见头昏、面白;正气虚则感疲乏;以前常用辛温祛风药物多损伤阴液,阴津不能上承,故见口干,舌中有裂纹;脉沉迟而弱为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伤寒论》第62条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此方是仲景为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营卫气血而设。本案虽无明确的太阳伤寒发汗太过的病史,但患者屡服祛风散寒之剂,营卫气血已遭耗伤,故病机与62条基本相符,即营阴亏耗,筋脉失养。另外,本案患者四肢疼痛与气候变化无明显关系,痛处不怕风畏寒,并且还伴有肌肉绵绵作痛,此显然与一般的风寒湿痹有所不同。此以营气阴血不足为主,寒湿阻滞为次,故以仲景桂枝新加汤加减进行治疗而取效。总之,当今临床对于经方的使用,不必拘泥于原方的脉证完全相符,只要病机相同,就可加减运用。

对于久病患者,应谨守病机,审其邪正力量之对比,或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该病案就是根据患者营卫阴血亏损为主,风寒湿邪阻滞经络为次,故在治疗时以温经通脉,调和营卫,缓急止痛为主。以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重用党参、甘草甘温益气补虚,以当归、川芎、鸡血藤配合白芍养营补血,加淮牛膝强筋健骨,木瓜、苡仁、丝瓜络、秦艽除湿通络。且白芍、木瓜味酸,与甘草配合能够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方药对证后,二诊中针对新出现的外感咳嗽,为防止党参、鸡血藤有补益壅塞而有恋邪之弊,故去此两味而加用益气之力稍弱的泡参,以及宣肺降气止咳的炙麻黄绒、杏仁。三诊时患者身痛、肌肉痉挛已经消除,故去第一方中的丝瓜络、苡仁等除湿通络之品,加当归以活血养血,强筋健骨而收功。

(收稿日期:2001205211)

?

94

?

桂枝汤类方探讨------陈瑞春

桂枝汤类方探讨 陈瑞春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类方,仅只有19味药,而演变为20余方,可见仲景组方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通过桂枝汤类方的讨论,可以进一步体现“辨证施治”的特点。现就桂枝汤类方的若干问题,作一粗略的归纳和探讨。 一、方意 桂枝汤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论其味性,桂枝性温味辛甘,芍药性微寒味苦酸,甘草炙用性微温味甘,生姜性温味辛,大枣性温味甘,诸药合用具有辛甘苦酸四味,是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的良方。论其组成,桂枝汤是由两对药所组成,桂枝配甘草入生姜,辛甘温养阳气,亦即辛甘化阳之意;芍药伍甘草入大枣,酸甘滋养阴血,亦即酸甘化阴之义。柯韵伯说:“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还有的医家说,桂枝汤是“无汗能发,有汗能收”之剂,这样估价桂枝汤的作用是很确切的。因为桂枝汤方的组成,“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攻中有补,发中有收”,所以说, 桂枝汤方的组成包含了“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方中既有阴阳的对立,又有动静的结合,既相反而又相成,药味之间互相是对立的,但又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以达到相对的统一。这就是桂枝汤称为“群方之冠”的理由所在。 有人认为,桂枝汤的作用,是培养汗源,取正汗以祛邪汗。如果说从桂枝汤的主治功用来看,笔者是赞同这一说法的。因为桂枝汤确有培补中焦,兴奋胃气之功。谷气旺盛,汗源则充沛。所以说服桂枝汤后所取之汗是正汗,正汗出而营卫不和的邪汗自止,这是符合病机的,同时,结合方后“……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的服法来看,培养汗源,取正汗的用意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前人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这是指桂枝汤全方而言,非指桂枝单味药。如果说桂枝单味药,也能下咽而毙,那就又当别论。还必须指出,仲景提出“酒客”不可用桂枝汤,这是因为桂枝汤方具有辛温助阳,攻中有补的作用,所以凡是湿热蕴中,阳热内盛者,无疑是不能用桂枝汤,这是有临床意义的。 二、本证 桂枝汤证的本证,即是太阳表虚证。《伤寒论》说:“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又说:“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再结合“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等原文综合来看,桂枝汤证必须具备头痛、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脉浮缓、舌苔薄白等主症。因为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之邪客于肌表,在表之卫气不固,内外合因,邪正交争于体表,营卫不和,脏无他病。所以,发热自汗出,恶风,脉浮缓是桂枝汤证的辨证要点,也是区别于表实证的鉴别之处。 三、兼证 桂枝汤证的兼证,内容繁多,牵涉面广,在《伤寒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兹分述于后。 (一)兼项强证 太阳的经腧部位为寒邪所束,经气不舒,表现为“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用桂枝汤解肌,加葛根以散经腧之邪。此即论中“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的意思。这与表实无汗之“项背强几几”比较,‘一者有汗,—者无汗,有表虚与表实之别。临床用本方治“落枕”,疗效甚捷,亦有经年颈项不适者用之亦验。近年用本方加生黄芪、姜黄、秦艽之类,治疗颈椎增生症,亦能改善症状,获得疗效。 (二)兼喘证 凡宿喘之人,多有肺气不足,新感风寒,可以用桂枝加朴杏汤主治,《伤寒论》说:“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但应明确,本方用于喘家,应有表虚证悉具,如系表实兼喘似无效益。若与小青龙汤比较,彼则重在寒水射肺,有饮邪可征;此则以喘为著,且有表虚诸症。至于论中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桂枝汤现代研究具有汗腺分泌、体温、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又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本文通过临床应用体会,验证桂枝汤疗效甚佳。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临床疗效颇著。全篇共113方,其中桂枝汤类19方[1]桂枝汤乃《伤寒论》治病太阳中风证的主方,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效。此方沿用近二千余年。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不仅能固护卫阳,且能燮理营阴,温通心阳,养阴护液,健脾益气,安中和胃,疏通经脉,缓急止痛。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 1桂枝汤的组方

药物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本方为汉代剂量)。方中桂枝温通卫阳,解肌发表,为君药,配以生姜之辛,以解卫分之风邪,具有降逆止呕之功。芍药味微苦能敛阴和营,用以臣药,配大枣之甘,可滋养营阴之弱。桂枝配芍药以和阴阳为佐药。甘草和中扶虚调和诸药为使。以上五药,内含辛、酸、甘等味,辛甘化阳以助卫,酸甘化阴以和营。故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2]。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而它的退热降温作用是通过其皮部所含有的挥发油刺激汗腺来产生[3]。桂枝皮薄、枝细、还要去表皮,那么桂枝的发汗解肌作用就非常有限。所以伍以生姜助其发表。至于芍药,重在泄营。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解痉止痛、降压镇静、抗菌和抗惊厥等作用[4],与《伤寒论》成书年代相近的《别录》、《本经》所载和营泄邪,通顺血脉,消肿退热,缓急止痛和通利小便等功能亦相近似。且芍药的挥发油也有解热功能闭。生姜助桂枝走表通阳,芍药协桂枝入里泄营,一表一里,形成开合调节。可见生姜在桂枝汤中具有与芍药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一君二臣的主要药物之一。 2桂枝汤现代药效学研究 2.1双向调节作用 2.1.1对汗腺分泌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对汗腺分泌有双向的调节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解析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 析 方药| 桂枝汤方 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校(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折折(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酩、臭恶四等物。方义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和营。两药配伍有调和营卫之功。姜辛散止呕,且助桂枝;大枣味甘益阴和营,以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为辛温解表轻剂。服用桂枝汤取汗,尤须啜粥、温覆以助药力,既益汗源,又防伤正,值得重视。【原文】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释义 本条句首指出太阳中风,故当与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条“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互相参看。证见阳浮(脉浮)、翕翕发热,为外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阴弱(脉缓)、汗自出,为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对浮盛之卫而言相对不足,可称营弱。汗出营弱,脉应之缓。恶风寒,与脉浮、发热同见,为风寒外束肌表。原文中恶寒、恶风并列,提示两证有轻重之别,但可并见,似不可误为或见之证。肺合皮毛,肺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气不利,则见鼻塞。外邪干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诸证反映营卫不调,卫强营弱,肺气不利,外邪干胃的病理,仲景提要为“阳浮而阴弱” 吕震名说:“卫强故阳脉浮,营弱故阴脉弱,卫本行脉外,又得风邪相互,则其气愈外浮,阳主气,风为阳邪,阳盛则气易蒸,故阳浮者,热自发也。 营本行脉内,更与卫气不谐,则其气更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液易泄,故阴弱者,汗自出也。啬啬恶寒,内气虚也,淅淅恶风,外体疏也;恶寒未有不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二者相同,所以经又互言之。翕翕发热,乃就皮毛上之形容;鼻鸣,阳邪壅也;干呕,阳气逆也。太阳中风证状之和此谛实,此证宜用此方,凡欲用仲景方先须辨证也。”【原文】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方剂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桂枝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甚佳,现回顾如下; 1.内服治疗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用桂枝汤合八珍汤治疗10例,疗效颇佳。以桂枝为主,配灸甘草、白芍,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呃逆数例,疗效显著。运用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治嗳气、水肿肋痛亦有特效。对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衰、内分泌失调所致水肿,用桂枝于方中,疗效倍增。桂枝15克,灸甘草10克,生龙骨、牡蛎各20克,黄芪30克,升麻、柴胡、桔梗各6克,柏子仁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疗效显著。用桂枝为主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多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方药:桂枝15克,茯苓20克,川芎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用桂枝10克为主药,同时伍用灸甘草、砂仁、佛手、赤芍各5克,苍术6克,茯苓10克,阿胶6克,治疗脾虚型贫血26例,效果显著。用玉屏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红斑狼疮发热疗效显著。用桂枝20克、麻黄5克、葛根30克、鸡血藤3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炮山甲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均获治愈。 2.外用治疗 用桂枝10克、葱须6个煮水洗烫,治疗小儿手足冻裂数例,皆见功效,且不复发。用桂枝12克、炒白芍12克、蛇床子15克、地龙12克,水煎服,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10余例,疗效颇佳。用桂枝内服外敷,治疗截瘫、偏瘫疗效显著。治疗方法:除重用桂枝内服外,另用桂枝50-100克,水煎两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钟,合并两次桂枝药液,温擦于病区域或截瘫处,每次温擦是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桂枝有消肿散结、杀菌止痒的作用,用于皮肤病治疗效果满意。治疗神经性皮炎,用桂枝30克、金银花30克、枳壳15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煎),去渣,待药液微温,洗患处。治疗足癣,用桂枝30克、防风30克、枳壳1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约10分钟,熏洗。 综上所述,桂枝的用途十分广泛,临床巧妙运用有非常满意的疗效,仅把桂枝用于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是不够的。临床桂枝应用量为5-30克,量小能温阳、通脉、和营,量大则有下气、行瘀、补中之效。一般在临床见有表证、寒证以及气滞、痰阻、血瘀等病,或见四末不温、畏寒喜暖、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皆可用之。若症见热象,则宜与寒凉之品配伍应用,以免桂枝助阳化热。对阴虚火旺、大汗伤阴、产后失血、女子崩漏等病,应慎用或禁用,以免桂枝辛温走窜,耗液伤阴。因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下气等作用,故孕妇慎用或禁用。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发表时间:2015-08-05T09:29:51.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作者:范海涛[导读]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范海涛 (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验证以桂枝汤为主辅以不同药材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结果:治愈34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34%。结论:桂枝汤加味治疗不同表征荨麻疹患者效果较为理想。【关键词】桂枝汤;加味;荨麻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307-01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反复发作并连续2个月以上者称为顽固性荨麻疹,难于治疗。荨麻疹病因复杂,针对不同表现特征的患者,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桂枝汤是由桂枝、芍 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组成,具有和表解里、通达营卫、发汗祛邪等作用。笔者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用桂枝汤治疗加味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并进行了效果观察。 1.患者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56岁,平均38岁;病程均为3个月以上,可视作顽固性荨麻疹。根据患者患病的原因和表征,可将荨麻疹患者分为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筋脉拘急类及虚寒类。 2.治疗方法 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味,水煎煮,日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针对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附子组方水煎服。桂枝汤的作用为调和营卫,附子用来加强体表的固气能力,用于止汗,两者结合能够达到调节营卫、补阳止汗,治疗荨麻疹的作用[1] 。 针对筋脉拘急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葛根组方水煎服。桂枝汤可以祛除体内风邪,调节营卫,葛根能够调节体内经气舒畅,促进津液运转,有助于缓解体表正气过郁。两者结合效用明显[2] 。 针对虚寒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的基础上芍药加倍,再加入饴糖,黄芪60克形成组方,水煎服。芍药、饴糖能加强机体对桂枝汤药效的吸收,黄芪加强了药方益气固表的功效,可主治阴阳虚寒、阳虚偏重,效果明显[3] 。3.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复发。显效:风团或皮疹消退70%,瘙痒消失,无复发。有效: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或风团消退不足30%。 4.治疗效果 治愈34例,占56.67%;显效18例,占30%;有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未愈4例,无效率占6.66%。 5.具体例证 黄某,男,42岁,2014年4月28初诊。2个月前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四肢出现淡红色风团,自服抗过敏药物,3天后风团基本消失,后遇风寒时,症状多次出现,服用抗过敏药物,但效果不佳,病情反复。5天前症状再次复发,服药无效。诊断时出现四肢皮疹、风团,淡红,瘙痒明显,多汗,舌红苔薄黄,脉浮缓。中医诊断为虚寒类荨麻疹。辨证为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治拟调和营卫,补阳止汗。用桂枝汤加味,黄芪6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附子5克。共5剂,服药后风团明显减少,四肢仍有少量淡红色皮损,继服3剂后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后无复发情况。 6.讨论 荨麻疹为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增多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疾病,中医上属于“瘾疹”的范畴。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发作时间及发作部位不可预测,时隐时现,瘙痒难耐,退去时无声无息。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药物组成为桂枝、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大枣(擘)。桂枝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具有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之功;芍药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两药和用共奏调和营卫之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既助桂枝解肌散邪,又能暖胃止呕;大枣性甘平,可以助芍药益阴和营。炙甘草甘温和中,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助营。现代药学研究证实,桂枝汤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抑制IgE所致之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而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尚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双向调节作用,更彰显其在本病治疗之疗效[2]。笔者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的患者,以桂枝汤为主进行组方,从荨麻疹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用量进行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勋, 韩延华.浅析《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类方[J].河南中医,2010,30(07): 631-632. [2] 张志涤,马小龙.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J].河北中医,1991,13(5):28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 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1/3量。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酸甘相调,营卫相调。调和脾胃,营卫。“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主症:发热、汗出、恶风。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风寒,阴邪,脉管紧张。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

阳明中风证在临床上少见。 (八)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脾气由虚转充实),为欲愈。(274)-参见前柴胡桂枝汤。非太阴里虚,顶多用桂枝人参汤。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九)身痛。霍乱证:霍乱止而身痛不休者,用桂枝汤小和之。(387) 三桂枝汤的使用禁忌(共五点) (一)典型单纯太阳伤寒表实证不能用桂枝汤(16)所谓单纯,指不合并1.前述表证兼里实热,先解表,可用桂枝汤。2.前述表证兼里虚,先补里后解表,可用桂枝汤。应用纯辛温开表发汗,不可用桂枝汤,芍药酸收。 (二)酒客病。(17)酒客,后世2种理解:1.长期大量饮酒之人得中风,湿热内盛。因辛甘温,甘助湿,温生热。可去甘味+芳香化湿,解酒醒脾之品,如葛花,枳椇子,佩兰等。2.饮酒过度造成湿热内盛,阻滞营卫气血,气血失和-见周身酸懒不适头痛,发(烘)热汗出,怕风。症似太阳中风(中风类症)。区别桂枝汤证:a.饮酒史b.舌红苔黄厚腻(桂枝汤证见淡红舌薄白苔)c.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脉滑数,大便粘腻不爽。 (三)吐脓血(有内痈,毒热内结,腐破血络者)。(19)见: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洪某,男,37岁。慢性咽炎4年,近来咽干甚,常求凉饮冀润,咽喉疼痛引及枕部、两肩,头昏脑沉,尿色浓黄。检查见咽峡中等充血,咽后壁小血管扩张,双扁桃体Ⅰ度肿大,表面粗糙。舌苔薄白,脉实。证属肺胃蕴热,熏灼津液,咽喉失于濡养。治宜清肺泻胃,养阴生津:熟地黄、知母、麦冬、金银花各10g,生石膏、芦根各30g,牛膝、桔梗各6g,甘草3g。上方连服30剂而愈。(张泽民,《江苏中医杂志》1992;4:3-5) (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病机从肺胃蕴热,津液受损,咽喉失养认识。方中生石膏、知母清泄肺胃热邪;熟地黄、麦冬滋补肺肾之阴;金银花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牛膝引热下行并利咽;桔梗、甘草为清利咽喉之要药。 何宗德验案 (1)病历摘要:张某,男,33岁。咽喉干涩不适3年,常有刺痛,多粘痰,时有干呕恶心,张口刷牙时明显,脘腹胀闷,纳可眠欠,二便正常。检查见患者为痰湿之体,咽后壁滤泡增生,色红少津,咽反射增强,张口则呕恶,脉软,苔黄腻。证属痰热互结,胃气不顺。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柿蒂、竹茹、半夏、玄参、莱菔子、生地黄、陈皮、茯苓、

天花粉各9g,土牛膝根12g,甘草3g。7剂。二诊:痰咳腹胀消失,干呕恶心大减,滤泡未减,但色转淡黄。处方:上方加夏枯草12g,7剂。三诊:干呕恶心已解,咽觉干涩,滤泡如前。改用益气固表,化痰散结法:生黄芪30g,夏枯草15g,白术、防风、杏仁、贝母、玄参、生地黄、沙参各9g,生姜皮、生甘草各3g。每周复诊一次,基本守三诊方,前后共六诊,症状全平,滤泡消退。(何宗德,《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2:20)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痰热互结,胃气不顺认识。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方中陈皮、茯苓、半夏、甘草为二陈汤,燥湿化痰;柿蒂、竹茹、莱菔子理气和胃降逆;玄参、生地黄、天花粉养阴生津;土牛膝根利咽止痛;夏枯草化痰散结以消滤泡之增生。三诊方中,生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夏枯草除痰散结;杏仁、贝母化痰;玄参、生地黄、沙参养阴润肺利咽喉;生姜皮利湿化痰;生甘草利咽,调和诸药。 魏湘铭验案 (1)病历摘要:陈某,女,42岁。咽喉感觉不爽,如物梗塞感半年,西医治疗未效。查见咽部粘膜暗红,扁桃体不大,咽侧索及淋巴滤泡增生。大便较干燥,舌红,苔薄黄,脉稍数有力。此属肺气不利。治以清热利肺:桑白皮15g,地骨皮12g,甘草5g,枳壳、杏仁、桔梗各6g,麦冬、瓜蒌壳、

黄元御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黄元御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标签:桂枝汤;伤寒论;黄元御;金匮要略 桂枝汤原是仲景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因其能调和营卫,解肌表之邪,其辨证加减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且疗效明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本方及其加减方反复出现,其变方之多是其他方无法比拟的,故被历代医家广为推崇。清代医家黄元御对其应用更颇具特色,笔者临证多以黄氏桂枝汤组方思路治疗内伤杂病,屡试屡验。兹就临床应用与体会介绍如下,冀以扩展桂枝汤临证运用思路。 1 关于黄氏桂枝汤系列方 1.1 来源 黄氏桂枝汤既有源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方,如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瓜蒌桂枝汤、桂枝茯苓汤等,也有根据仲景桂枝汤化裁而成者,如桂枝苓胶汤、姜苓桂枝汤等。 1.2 分类 黄氏桂枝汤系列方大致可分为桂枝汤的加方及桂枝汤的变方两类。桂枝汤的加方有桂枝加桂汤、瓜蒌桂枝汤、桂枝瓜蒌首乌汤、桂枝苓胶汤、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等;其余大部分为桂枝汤的变方,如乌肝汤、玉池汤、归地芍药汤、宁波汤、苓桂半夏汤、苓桂柴胡汤、金鼎汤、茯苓石脂汤、姜苓桂枝汤、姜桂苓砂汤、桂枝人参黄芪汤、桂枝丹皮紫苏汤、桂枝丹皮地黄汤、桂枝丹皮桃仁汤、桂枝地黄汤、桂枝地黄阿胶汤、桂枝苁蓉汤、桂枝苓泽汤、桂枝姜附阿胶汤等。 1.3 功用 1.3.1 调和营卫调和营卫是桂枝汤主要功能之一。黄氏对营卫理论有所创新,常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功能治疗太阳中风以外诸病,其代表方出现在《四圣心源·痈疽根原》。黄氏认为,“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又“痈成为热,而根原于外寒,故痈疽初起,当温经而散寒,行营而宣卫”。故黄氏以桂枝丹皮紫苏汤(桂枝、白芍、甘草、牡丹皮、紫苏叶、生姜)主治痈疽初起属热证者,以桂枝人参黄芪汤(人参、炙黄芪、桂枝、炙甘草、当归、白芍、茯苓、牡丹皮)主治脓泄热退、营卫双虚之痈疽。 1.3.2 解肌肉痉挛痉证是桂枝汤加味方的方证中出现较频繁的症状之一,该类病证以肌肉收缩痉挛、屈伸不利为特征。桂枝汤方证本无肌肉痉挛症,但因方中桂枝能温经通络,白芍配甘草能养血滋阴、舒筋缓急,故黄氏加入生津舒筋活络之品后,可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多种肌肉痉挛症。如瓜蒌桂枝汤、桂枝瓜蒌首乌汤(桂枝、白芍、瓜蒌根、何首乌、生姜、大枣、甘草),主治风伤卫气、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药方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药方 1.急性咽炎中药方1 【药方】草河车、玄参各10克,桔梗、牛蒡子各6克,甘草5克,薄荷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2.急性咽炎中药方2 【药方】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崩大碗、灯笼草、野菊花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3.急性咽炎奇效中药方3 【药方】青黛、硼砂、石膏各90克,冰片30克,雄黄15克,麝香1.5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混匀。外喷于患处。 4.慢性咽炎中药方1 【药方】大青叶15克,生地黄、玄参、沙参各12克,麦门冬、山茱萸肉、牡丹皮、茯苓、炒僵蚕各9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5.慢性咽炎中药方2 【药方】茯苓12克,牛蒡子12克,白术、陈皮、半夏、香附、喜小茴香、乌药、桔梗、射干、山豆根、知母各10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 咽干严重者改小茴香为佛手15克,去木香加天花粉12克;失眠加夜交藤30克;舌质红去小茴香、乌药,加牡丹皮15克;胃脘痛者加延胡索12克;当咽部异物感消失后,用乌梅肉,每日10克煎汁,加白糖适量当茶冲服,可根治此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6.慢性咽炎奇效中药方3 【药方】薄荷9克,麦门冬、桔梗各6克 【用法】上药作茶叶冲开水,频频少量含咽,日一剂,冲淡为止。 食疗方 中医认为,咽喉为肺之门户,肺肾之阴上滋于咽,方能言,肺腑功能失调,津液不足,虚火上冲,熏蒸咽喉所致慢性咽炎,其症为口干舌燥、咽痒、肿痛、咳嗽多痰或干咳无痰。 柚子鸡 【主料】雄鸡1000克。鸡性温,味甘,功能温中益气,补精填髓。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维生素等,对病后有良好的滋补作用,能补虚强身,提高免疫能力。 柚子1000克。柚子性寒、味甘、酸。功能下气消痰、健胃消食、消肿止痛、利咽消炎。研究表明柚子中含有胰岛素成分,能减低血糖,保护心血管。 【配料】葱段、姜片、精盐、味精、黄酒各适量。 【步骤】(1)将宰杀好的去毛去内脏雄鸡洗净,柚子去皮洗净,放进鸡腹中。

伤寒论经方临床应用笔记整理

柴胡类方 主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主脉:弦细。 病位:半表半里。 病机:1、上焦火郁 2、中焦胃虚→关键→病理基础:胃气虚 3、下焦饮逆 4、正邪交争于半表里 病性:寒热错杂,以热为主;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治法:解表清热,补胃化饮,疏利三焦。 主方: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人参三两 炙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1两=6g 1升=48g 一枚=2g 煎服法:六碗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小火煮,熬成三碗,去滓再煎至一碗半,每次服半碗,每日三次。 →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 汤、半夏、甘草、生姜泻心汤 柴胡法 ·邪在半表里——往来寒热——柴胡 ·上焦火郁——口苦、咽干、心烦——柴胡 黄芩 ·中焦胃虚津亏——咽干、默默不欲饮食——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下焦饮逆——目眩、胸胁苦满、喜呕——半夏 生姜 黄芩汤 外感热病理法: ·寒热病势分阴阳 ·虚实表里分大小 小阴旦汤:黄芩汤+生姜二两 大阴旦汤:小柴胡汤+芍药四两 小阳旦汤:桂枝汤 大阳旦汤:黄芪建中汤+人参三两 正阳旦汤:桂枝汤+饴糖一升 ·阳旦法则:外感——温热: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阴旦法则:外感——风寒: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方机:阳明里热,伤津耗血 主方: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用量理法:一两——清无形之热邪→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二两——入血分,凉血开闭,清已着血之热邪→当归散,奔豚汤 三两——清已郁结之热邪→小柴胡汤 清已伤津之热邪→黄芩汤 结饮之热邪(入水分)→生姜泻心汤 动血之热邪(入血分)→黄土汤 小阴旦汤 大阴旦汤 小阳旦汤 小阳旦汤 实 虚 寒 热

张仲景用方解析:桂枝汤类方

张仲景用方解析:桂枝汤类方 一、桂枝汤方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温服,服药少后,进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棉被床上而卧,使身体微似有汗出,不要让出大汗。服一剂汗出病解,则不再服药。若不见汗出,可依照前法再服,如不见汗,可照服三四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歌诀: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 桂芍姜草枣饮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有降冲逆作用,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而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尤其药后

少进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而是胃气不振,津血有所伤所致之热。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在《内经》有类似的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说:“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燥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桂枝汤证虽不完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常用于“天行病发热(传染病、瘟疫)”,其证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仲景论述解析】

成功治愈慢性咽炎经验谈(附低成本药物推荐)

成功治愈慢性咽炎经验谈 个人咽炎历史:2016年发作,2019年成功治愈(现可以随意喝酒、吃火锅,但不能抽烟) 以前生活习惯:抽烟、喝酒、辛辣 从事行业:销售 症状:咽喉异物感、咽喉充血、淋巴滤泡、干涩、胸痛(生活、工作都差点失去的希望) 检查类别:喉镜、CT/胸片 医治级别: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道专家、耳鼻喉科专家 治疗项目:各种润喉糖辅助治疗、各种中药、偏方、西药(抗生素、抗过敏)、雾化治疗、喉贴、咽喉喷雾剂(进口),就差激光手术(不建议),所有大家尝试的方法,基本试过! 治疗费用:不少于6万人民币 治疗效果:全部尊医嘱,但是只有缓解效果,且不明显,西药副作用大,会产生耐药性,免疫力下降! 个人最终总结经验: 按以下三部分方法治疗,1个月缓解,2月恢复,3月治愈,治疗费1000元左右! 一、生活习惯(每一条都是禁区) 1、禁烟酒(远离身边的抽烟人) 2、禁辛辣(生姜、辣椒等刺激食物) 3、常喝温水,禁喝冰冻刺激性饮料(可乐、雪碧等)、

4、禁喝热汤、吃烫食(刚出锅的) 5、禁吃腌肉、腊肉、牛肉干, 6、保持房间通风,雾霾天戴口罩(少出门),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 7、厨房油烟等烟尘重地尽量不进入 8、房间开空调或暖气,睡觉时同步开加湿器 9、偶尔锻炼加强身体素质 10、说话时声音尽量压低 11、做培训、销售、老师等高频说话人士建议休假2-3个月(尽可能少说话) 二、辅助治疗 1、温开水, 2、秘制梨膏糖(干涩疼痛时来一颗) 三、药物治疗 1、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每日三次(疗程40天以上) 坚持以上方法3月,基本可以治愈! 备注:治愈后不可抽烟、少吃或禁吃生姜(泡)、腌肉、腊肉,说话累了注意休息缓解,否则容易复发!

多年慢性咽炎,只用了一个经验配方,7天断根了,治一个好一个

多年慢性咽炎,只用了一个经验配方,7天断根了,治一个 好一个 我的一位朋友是高中老师,由于高中学业繁重,除了每天必要的课之外,另外还会时不时给同学们补课,而且他上课的时候很大声,晚上又加班批改试卷、备课等,所以熬夜是常有的事情。为了提神,常年抽烟,患上慢性咽炎多年半夜工作,人的精神状态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所以他渐渐养成了抽烟的习惯。有时候上完课觉得嗓子不舒服,咽喉又疼又痒的,里面像有痰液堵着,但咳不上来又咽不下去。劳累的时候,说话声音会变得非常沙哑,甚至出现短暂失声,快说不出话来一样。为了缓解喉咙的症状,他经常用些喉片、喉宝,但用久了,效果就不明显了。所以他这个慢性咽炎的老毛病一拖就是十几年。 慢性咽炎是老师、记者、歌手、播音员等以讲话为职业的人群常患疾病,也是常年抽烟的人的专属疾病。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多由肺、肾阴虚所致。中医认为:咽喉与肺、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若是长期大声说话、过度劳累,很容易会导致肺阴耗损,长期熬夜加班、吸烟导致肾阴不足。肾阴不足,虚火循经脉上炎于咽喉,肺阴虚亦导致虚热内生,烧灼咽喉,就会导致此病的发生。可见,治疗慢性咽炎需润肺、养肾、利咽喉,单纯服用抗生素无法起到治疗效果,甚

至引起身体副作用。慢性疾病还需用中医疗法,如治疗慢性咽炎,老中医用得最多的一个配方就是橘红润嗓茶。虽然配方中的食材都十分常见,但是搭配起来使用后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橘红润嗓茶配方:取橘红5克、栀子5克、甘草5克、罗汉果3克、胖大海3克,然后将药材捣碎(材料为烘干碾碎的最佳),放入砂锅中熬煮30-40分钟左右,去渣代茶饮,每日两剂。嫌煎煮麻烦的,可用配好的袋泡茶直接开水冲泡喝,连续喝5、6天即可改善在症状。配方的作用原理:①《本经逢原》: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有消痰、利气、宽中和散结的药效。②栀子清热去火、消肿止痛。③甘草具有抗消化性溃疡、抗炎、解毒、镇咳祛痰的作用。④罗汉果有止咳祛痰、涫下、保肝等药理作用。⑤胖大海具有清肺热、利咽喉、解毒、润肠通便之功效。由此可见橘红润嗓茶在以上五种材料的作用下,功效能更好的发挥,故现在常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热结便秘以及用嗓过度等引发的声音嘶哑等症。

桂枝汤验案

桂枝汤 一、营卫不和 渡舟医案:某某,女, 53 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 发热治疗,服药二 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 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 9 克,白 芍 9 克,生 9 克,炙甘草 6 克,大枣 12 枚,2 剂。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按语: 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营卫, 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 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 阴阳相 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用桂枝汤 二、高热 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 枝汤 3 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 1989 :64)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 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 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三、自汗 少轩医案: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 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 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 结核,经 x 光透视,心肺正常。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 眼可见。汗出虽多但口不渴, 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 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治宜微发其汗而调营卫,处方:桂枝梢 9 克,杭白芍 9 克,炙甘草 3 克,大枣 7 校,生 9 克,水一碗煎六分。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 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仍照原方加黄芪 15 克, 服法如前,但不吸粥,连进 2 剂,竞获全功。其后体渐健壮,七年未发。 (中医药 19 64;(5):35)按语:病起于腠理疏松之时,水湿直浸营卫之间,卫与营分,欲 “司开合”而不能, 致毛孔洞开不收,故自汗不止。然病延既久,当察有无证变,所幸“汗虽多但口不渴 ”、“脉仍浮缓” 可知 脏气末伤”,病仍在太阳营卫之间,此所谓 病常自汗音,…… 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合故尔。故治仍室桂枝汤 “复发其汗”,今卫与营和则愈。 四、 汗出偏沮 渡舟医案:某,男, 39 岁。患病为左半身经常出汗,而右半身则反无汗,界限分明,余无 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此左右阴阳气血不相协和,此应调和阴阳,令气血和则愈,宜桂 枝场:桂枝 9 克,白芍 9 克,生 9 克,大枣 l2 枚,炙甘草 6 克, 3 剂。服药后暇热粥,得微汗 而愈。 (《经方临证指南》 1993 :2)按语:《京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 营卫阴阳于周身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本案汗出偏沮,乃营卫不 和,阴阳失调之例证。如不及时 治疗则营卫相悖,阴阳不维,就可能导致半身不遂之 “偏枯”证。《素问 ?生气通天论》所谓 “汗出偏 沮,使人偏枯”,即为此意。本病往往由外感风邪引起,用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顺复阴 阳,不失为正治之法,方证相对,故三投而愈。 五、 无汗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百善医案:侣某男, 9 岁, 1985 年 7 月 5 曰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自幼未有汗出,每至暑 月则全身皮肤发红,干燥,瘙痒,经常抓破皮肤结血痂,痛苦难忍,曾多次到当地医院求治,诊 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用谷维素等药不效。刻诊:全身皮肤发红、干燥,四肢、胸腹部见有条 状血痂及出血痕迹,呼吸气粗,时烦躁,口鼻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患儿呈现一派 热象,然审证求因,此非有实热,乃营卫不调,汗液不得宣泄之故。治以调和营卫,开发 处以桂枝汤:桂枝 5 克,白芍 5 克,甘草 5 克,生 3 片,大枣 5 枚。水煎 5 剂。服药后,唯腋 下略有汗 液泌出,肌肤较前感舒服柔和。因患者服用汤药困难,改用桂枝、白芍、甘草各等分, 共研极细末,装入空心胶囊,每曰两次,每次 10 克,用生、大枣煎汁送下,服用二 — 曰,患儿 遍身菜汗出,诸症皆除,如同常人,随访三个月未有发。 (中医杂志 1989 ;(5): 45) 按语:本案 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 “先其时发汗则愈 ”。 岳美中医案:某某,女, 15 岁。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 40 C,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 2 理,

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

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张雷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又名“小阳旦汤”。由桂枝(去皮)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生姜(15g)三两大枣(切)十二枚(5枚)甘草二两,炙(10g)五味药组成,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方中桂枝性味辛温,有温通卫阳、解肌祛风的作用;芍药性苦酸,微寒,能益阴和营;生姜性辛温,和桂枝共同辛甘化阳;枣味甘,益脾和胃,助芍药益阴以和营;甘草味甘性温,补益中气,调和诸药之功;(与桂枝、姜化阳,与芍药、枣化阴)。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和脾胃之功能。 一.桂枝汤原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医案:金某某,女,46岁。初诊日期:2011 年3月24日。 主诉:阵发性发热、汗出失眠3个月。 现病史:患者睡眠欠佳多年,时轻时重,可自行调理好转。3月前感冒后引发失眠加重,伴阵发性发热、汗出,在锦州某某三甲医院,各种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似更年期综合症”,西医服谷维素等药无效,中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月无效,经介绍求诊于我。刻诊:失眠,自汗出,阵发性发热,以凌晨3-5点最明显,(腋下体温多在37.8-39.2℃之间),微恶风,饮食、二便尚可,月经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软无力。 辩证: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证。

浅议桂枝汤的临床运用

浅议桂枝汤的临床运用 发表时间:2019-05-06T16:59:32.87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作者:刘磊 [导读] 历代医家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实践证明桂枝汤的确运用于许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疾病。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7级四川成都 610000 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青年中医药2018QN016) 提要:历代医家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实践证明桂枝汤的确运用于许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疾病。但某些医家注解《伤寒论》时,将桂枝汤局限于治太阳表虚证,而忽视了其更为重要和里的一面,特别是”桂枝下咽,阳证则毙“晋朝王叔和一提出,很多医家对桂枝的使用就望而生畏。 关键字:桂枝汤;临床运用;伤寒论 桂枝汤是由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组成[1]。桂枝辛甘温,又具有芳香之性,除发汗解肌作用之外,又具有悦脾补脾运脾之功。如《本草疏证》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淤,补中”六大功能[2],补中就是其中之一。另外,桂枝还具有柔肝解郁的作用,用于肝经虚寒,气血凝滞所致的肝郁证。芍药苦酸微寒,滋阴养血柔肝止痛。生姜辛温,散寒解表,温中和胃止呕。大枣甘温,益气健脾,养血和营,缓急止痛。甘草健脾益气,缓急止痛。诸药合用,使桂枝汤的功效范围大,作用显著。以下是笔者对桂枝汤功效的总结,如有错误,望多指正。 1.中风 此处中风乃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疾病,而桂枝汤具有解表祛邪,调和营卫之功,故能治疗中风。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邪。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生姜、大枣为使者也[3]。另桂枝味辛甘,辛则能解肌,甘则能实表,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故用之以治风;然恐其走泄阴气,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生姜、大枣,此发表而兼和里之意[4]。治疗中风,桂枝汤必不可少。 1.1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乃外邪袭表,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所致。治疗当以桂枝汤来卫外解表,解肌祛风。《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5]。此上三条皆能体现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的可行性。 1.2太阴中风 太阴中风乃脾胃虚寒,外感风寒所致。治疗应健运脾胃,散寒解表。《伤寒论》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着,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此也体现出桂枝汤治疗太阴中风的可行性。 1.3阳明中风 阳明中风乃阳明病兼表邪未解所致,治疗当以內解阳明,外解表。《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第1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第190条“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太阳病以有汗无汗分为风 ,寒,缘太阳主表而司开合;阳明病以能食与否分风,寒,缘阳明主里而司受纳。成中风者,多胃阳素旺,又风为阳邪主动,阳能化谷。成中寒者,多胃阳素虚,又寒为阴邪主静,阴不化谷。故此也体现了辩证的重要性,也足以证明桂枝汤可用于阳明中风。 2.汗证 汗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营卫不和是其中之一,而汗证又分多汗,少汗,此大多由营卫不和所致,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故客可用桂枝汤治疗汗证。用桂枝发汗自不至于亡阴,用之止汗,自不至于贻患[6]。 2.1多汗 多汗多由营卫不和,营阴外泄所致。《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2.2汗出偏阻 汗出需要阳气的鼓动,汗液位心之液,阳气摄津,桂枝汤有温阳散寒之功效,故可以治疗汗出偏阻。 3.气逆上冲症 气逆上冲包括呕呃,咳喘,心阳虚所致奔豚等。《伤寒论》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不得与之。”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临床上一般用桂枝汤加半夏橘皮川朴治疗胸闷呕呃;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桂枝加桂汤治疗心阳虚所致的奔豚。此都体现桂枝汤可用于气逆上冲症。 4.营卫不和 《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气),浊者为卫。营(气)在脉中,卫在脉外。”然而《素问逆调论》指出“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与志不相有,曰死”[7]。营卫不和,会出现许多症状疾病,在辨证为营卫不和时,切记勿忘桂枝汤。 4.1低热 低热可以有多种病邪病因所致,正邪相争不下,营卫不和就是其中之一。营卫不和,不能抗邪,或是抗邪无力,低热必不可免,桂枝汤调和营卫,一方面补益正气,另一方面驱邪外出,故桂枝汤可用于治疗低热。 4.2皮肤病 卫虚营弱,营卫失调,抗病能力低下,每遇风冷邪气的侵袭则出现此起彼伏、瘙痒不已的丘疹。方中桂枝、生姜辛温通阳,合黄芪以实卫气;桂枝合防风辛散以祛风;芍药益阴以养营血;白术、大枣、甘草健脾和中以扶正;加地肤子祛邪以止痒。如此应用,卫气壮,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