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龙粳31不同插秧行距对比试验

龙粳31不同插秧行距对比试验

科学试验Ke xu e s h iya n

以龙粳31为试验品种,对其不同插秧行距进行田间栽培对比,研究不同行距下插秧对龙粳31的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经过综合考虑不同行距处理的成熟期﹑丰产性状等因素,推荐龙粳31的栽培方法为插秧行距26-28cm,插8-9株/穴。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前茬作物水稻。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基本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34.3g/kg,碱解氮191.5mg/kg,有效磷24.6mg/kg,速效钾125.0mg/kg,pH5.6。

1.2试验设计

采用简单对比法进行试验,共设4个不同插秧行距试验处理,每处理行长36.3m,面积333m2。所有管理措施和栽培条件保持一致。

处理1:插秧行距为24cm,穴距为12cm;

处理2:插秧行距为26cm,穴距为12cm;

处理3:插秧行距为28cm,穴距为12cm;

处理4(ck):插秧行距为30cm,穴距为12cm。

1.3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措施

采用大棚育秧,4月8日播种,4月18日出苗,5月13日移栽,叶龄3.1-3.5,插秧8-9株/穴。

4月5日放水泡田,4月10日耙地,5月5日第一次封闭灭草,每亩用丙炔噁草酮8g+丙草胺30ml+吡嘧磺隆20g,6月1日第二次封闭灭草,每亩用苯·苄·西80g+莎稗磷40ml。

耙最后一遍地前将底肥全部施入,每亩施肥量为30.0kg,其中基肥为尿素5.0kg、磷酸二铵8.0kg、硫酸钾7.0kg;分蘖肥为尿素4.0kg;穗肥为尿素2.0kg、钾肥4.0kg。

防稻瘟病三次:6月28日,第一次在水稻9.1-9.5叶期,亩用75%三环唑30g;7月11日,第二次在孕穗-破口期,亩用40%咪鲜胺酮盐·氟环唑25g;7月23日,第三次在齐穗期,亩用39%春雷霉素·三环唑30g,兑水5L弥雾机茎叶喷雾。

6月15日防治水稻负泥虫、潜叶蝇,药剂配方为阿维毒死蜱,亩用量35ml,兑水20L茎叶喷雾。

整个生育期采用浅湿交替的灌溉方式。插秧后及时放水扶苗,水深为苗高的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早返青。水稻返青后,进行浅水灌溉,保持水层3-5cm,分蘖末期,在有效分蘖达到标准时晒田控蘖,晾田后采用间歇灌溉。出穗后保持浅水层3-5cm,齐穗后转入间歇灌溉,进入腊熟末期再停灌,在黄熟期将水排干。

2调查项目和方法

2.1水稻生育期调查

调查记录水稻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返青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2.2水稻分蘖数调查

分蘖末期调查田间茎数。

2.3产量测定

去掉行头2m,选有代表性的穴株数平均的位置,定点1平方米,3次重复。测定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穴穗数,取最接近平均穴穗数的3穴,测量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计算亩产量。

3结果与分析

3.1气象条件

2015年终霜5月9日,初霜9月30日,无霜期143天。4-9月份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15.8℃,总降雨量503.1mm,日照时数1085.1h,≥10℃活动积温2608.8℃。

3.2水稻生育期调查记录

从调查结果看,各处理从播种到返青期没有差异。处理1的始穗期、抽穗期均比其它3个处理晚1天,4个处理齐穗期和成熟期一致,都能安全成熟。

3.3水稻分蘖数调查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插秧行距增大,水稻分蘖数增加,单穴茎数增多。处理3比处理1每穴茎数增多4株,处理2比处理1每穴茎数增多3株,处理3比处理2每穴茎数增多1株;当插秧行距增大到28-30厘米时,增大行距对增加单穴茎数的作用减小,处理4(CK)比处理3每穴茎数减少0.4株。

3.4产量性状调查

处理1的株高相对较高,100.5厘米,其它3个处理株高接近,在97.0厘米左右;处理2平方米有效穗数最高,其次是处理1,平方米有效穗数最少的是处理4;处理3穗粒数最多,平均每穗94.2粒,其它3个处理穗粒数相差不大,平均每穗在91.0粒左右;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结实率接近且最高,都在82.7%以上,处理1结实率相对较低,为78.1%;4个处理千粒重相差不大,无显著区别。

从产量上看,产量最高的是处理2,亩产560.0kg,较处理4(CK)增产13.6%;其次是处理3,亩产559.3kg,增产率与处理1相近;处理1亩产520.8kg,仅比处理4(CK)增产5.7%;产量最低的是处理4(CK),亩产492.9kg。

4结论

4.1不同插秧行距对水稻生育进程影响不大。

4.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插秧行距增大,水稻分蘖数增加,单穴茎数增多。行距26、28、30cm都比行距24cm单穴茎数多;但当插秧行距增大到28-30厘米时,增大行距对增加单穴茎数的作用减小。

4.3与插秧行距30cm相比,缩小两行间距离为28cm或26cm,单位面积内有效收获穗数增加,产量提高;但当继续缩小到24cm时,单位面积有效收获穗数不再继续增多,并且穗粒数减少、空瘪率上升,产量开始降低。

4.4对品种龙粳31在不同行距下插秧的成熟期、丰产性状等因素综合考虑,推荐栽培方法为插秧行距为26-28cm,插8-9株/穴。

(作者单位:156331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

龙粳31不同插秧行距对比试验

王志飞李鹏绯

郑育幸

154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