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20篇

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20篇

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20篇
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20篇

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20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

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

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选自《庄子·说剑》)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好.之不厌好:喜欢,爱好

B.诸侯谋.之谋:图谋

C.赐.之千金赐:赏赐,赠予

D.周善.为剑善:好处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A.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B.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C.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D.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喜好剑术的赵文王面前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三千余人,而他从不满足。

B.太子悝十分担忧国力日益衰退的赵国,于是以“赐之千金”招募说服赵文王的人。

C.庄子不接受太子悝的千金厚礼,是因为还没有达到庄子希望的数目。

D.太子认为,庄子穿着剑士的服装去见赵文王,一定会适得其反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①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②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注释】①行李:使臣。④肆:延展,扩大。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师.必退师:军队

B.然郑亡.亡:灭亡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益:增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舍:舍弃,放弃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烛之武开始推辞不去,主要是因为年轻时就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就更不行了。

B.烛之武答应郑文公的关键是国难当头时,能够捐弃个人私怨,以国家为重。

C.烛之武列以晋文公“朝济而夕设版焉”证明秦晋间的利害冲突,是为了吓唬秦君。

D.从整个游说过程来看,可以看出烛之武足智多谋,信口雌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①?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②,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③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注释】①业:使之做官从而成就功业。②环瑱(tiàn):耳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③於(wū)陵:地名,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书.未发书:信

B.使者不说.说:说话

C.恤.孤独恤:顾怜,赈济

D.一女不朝.朝:上朝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A.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B.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C.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D.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使者不高兴主要在于,赵威后没有先问齐王状况却打听收成和百姓,是先卑后尊。

B.赵威后不看齐王的书信,而向齐使者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实际上就是“舍末问本”。

C.赵威后分别从隐士锺离子、叶阳子、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的情况着手问使者相关问题。

D.从赵威后的问答可以看出,她爱国爱民,有君贵民轻的进步思想,重视贤达人才。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于人,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变也。?左右顾无人,岩①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如??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

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赐单牛酒②。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穀③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

..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

(选自《史记》)【注释】①岩:台阶。②牛酒:这里指酒宴。③收榖(gǔ):收养。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襄王恶.之恶:厌恶

B.恐.后之变也恐:恐怖

C.王曰:“善.”善:好

D.闻大夫之相与

..语者相与:一起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A.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B.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C.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D.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田单给渡淄水的受冻老人赠送皮袍这件事,是想要收拢人心,伺机取代襄王。

B.田单给渡淄水的受冻老人赠送皮袍这件事,是齐襄王授意代他照顾百姓的。

C.田单给渡淄水的受冻老人赠送皮袍这件事,让齐襄王误认为田单想取而代之

D.田单爱护百姓是受到齐襄王的指示,才这么做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①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选自《左传·申胥谏许越成》)

【注释】①虺(huǐ):泛指蛇类。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无拂.吾虑拂:违背

B.夫越王好信.以爱民信:信用

C.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辞:辞别

D.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临:降临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A.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B.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C.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D.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吴王之所以答应越国的求和,是因为认为越国衰弱,起了恻隐之心。

B.越国之所以向吴国求和,是因为他们害怕吴王的威严。

C.通读全文可知尽管吴王刚愎自用,却有像申胥一样有谋略有见识的臣子。

D.文末说“荒成不盟”,可由此得知吴王并未答应越过的求和。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应元起椽史①,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②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③旁邑,丞薄选愞④怖急,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鞬⑤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值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⑥一贼。贼边毙者三,气慑,扬帆去。巡抚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⑦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⑧,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

(选自邵长蘅《阎典史传》)

【注释】①椽(chuán)史:官职名字。②湖阑:涨潮。③摄篆(zhuàn):代理政事。④愞(nuò):同?懦?。懦弱;⑤鞬(jiàn):为马上盛弓箭的器具。⑥殪(yì):射死。⑦都司:官职名字;掌徼:执掌。⑧纛(dào):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会:适逢,恰巧遇上

B.跃马大呼于市.市:集市,街市

C.从.我杀贼护家室从:由,自

D.人假.一竿假:抓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A.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B.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C.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D.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调任江阴,任职当椽史,最高做过京仓大使。

B.阎应元一到任,便遇到了强盗,他就坐镇指挥大家与强盗决战。

C.阎应元巧计将聚集起来的上千人排在江岸,他们像一堵人墙一样手持毛竹,而“往来驰射”。

D.巡抚用皇帝名义让阎应元执掌都司的官衔,参同巡回检查的县尉职权。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

..许元博德溥不肯雉 发,刺臂誓死。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王②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③,不成寐。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妻又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曰:?非妇人所知.也。?妻曰:?子毋以我妇人也而忽之,子弟④语.我,我能为子筹之。?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诚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然。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⑤,愿代以行。?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历数千里,抵徙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

(选自《虞初新志》)【注释】①雉:是?剃?的异体字。③王:王义士,名字已经没有记载了,是泰州如皋县差役。④欷歔:即?唏嘘?,唉声叹气。④弟:尽管;只管。⑤义:义举。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同邑布衣

..许元博德溥不肯雉发布衣:平民

B.非妇人所知.也知:认识,识别

C.子弟语.我语:告诉,对……说

D.王语之故.故:缘故,原因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虚

A.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虚

B.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虚

C.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虚

D.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虚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德溥不愿剃去头发,刺破手臂誓死明志,是因为王义士的缘故。

B.公府以许德溥抗拒国家法令的罪名将他杀头弃市,许德溥的妻子也要被流放。

C.王义士一整夜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主要在于他被许德溥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

D.王义士的妻子要替许德溥的妻子流放,也是同情许德溥家的变故。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兄弟葬父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②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④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

‘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选自《公孟》)【注释】①昆弟:兄弟。②四弟:是指他的四个弟弟。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思虑.徇通虑:考虑

B.欲使随而学.学:学习

C.长子嗜.酒而不葬嗜:爱好

D.今子为义.义:坚持正义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

A.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

B.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

C.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

D.吾/末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墨子要教“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当官,这是墨子的最终出发点。

B.“游于子墨子之门者”一年后向墨子要官职,墨子没答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C.四个弟弟以给大哥买酒喝的条件让他埋葬死去的父亲,之后实现了诺言。

D.四个弟弟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骗着哥哥跟他们一起埋葬死去的父亲。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武技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①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异②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颉颃(xié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②异(yú):抬。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李初不言.言:话语

B.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

C.固.请再角固:顽固,固执

D.尼笑谢.曰谢:认错,道歉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A.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B.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C.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D.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场边的李超手痒了,女尼已甘拜下风,他还几次要求比试。

B.面对李超的反复要求和围观者极力怂恿,女尼终于同意跟李超比试一下了。

C.李超并非要一心想打败女尼,以得一时名声,他的比试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

D.文段写出了女尼年轻气盛,不自量力。而李超则是比较内秀,含而不露。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艾子在齐,居孟尝君门下者三年,孟尝礼.为上客。既而自齐反.乎鲁,与季孙氏遇。季孙曰:?先生久于齐,齐之贤者为谁??艾子曰:?无如孟尝君。?季孙曰:?何德而谓贤??艾子曰:?食客三千,衣廪无倦色.,不贤而能之乎??季孙曰:?嘻先生欺予哉三千客予家亦有之岂独田文??艾子不觉敛容而起,谢曰:?公亦鲁之贤者也,翌日敢造门下,求观三千客。?季孙曰:?诺。?明旦,艾子衣冠斋洁而往。入其门,寂然也;升其堂,则无人焉。艾子疑之,意其必在别馆也。良久,季孙出见.。诘之曰:?客安在??季孙怅然曰:?先生来何暮?三千客各自归家吃饭去矣!艾子胡卢而退①。?

(选自《艾子后语》)【注释】①胡卢:喉间发出的笑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孟尝礼.为上客礼:礼貌

B.既而自齐反.乎鲁反:通“返”,返回

C.衣廪无倦色.色:脸色

D.季孙出见.见:接见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嘻先生欺予哉三千客予家亦有之岂独田文

A.嘻先/生欺予哉/三千客予家亦有之/岂独田文

B.嘻/先生欺予哉/三千客予家亦有之/岂独田文

C.嘻先生/欺予哉/三千客予家/亦有之岂独田文

D.嘻/先生欺予哉/三千客予家亦有之岂/独田文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艾子旅居在齐国的时候,居住在孟尝君家门下有三年,孟尝君曾经以礼相待他为高等客人。

B.艾子认为,孟尝君是齐国德才最高的人的理由是家有三千食客,食客们吃穿好的而他

一点也不烦。

C.“艾子不觉敛容而起”是因为季孙看不起艾子。

D.季孙所说的三千食客实际存在,就是不想给艾子看罢了。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旦,艾子衣冠斋洁而往。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①之下少海之上其日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

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②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壶酱甀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③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东周·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注释】①晖台:和后文?少海??叶庭?都是地名。②弊邑:谦称自家君主。③漓然:飞快的样子。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必不出.出:出来

B.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致:得到

C.昔周之伐.殷伐:攻打,讨伐

D.疾.定所从出疾:疾病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A.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B.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C.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D.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君再次变得忧心忡忡,主要是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兑现自己的诺言。

B.齐国为索回九鼎,已经准备了九九八十一万人来搬运九鼎。

C.文中的颜率前往齐国去,他是运用运用谋略和口舌来轻松取胜的。

D.文中颜率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除了信任,没有人会主动地帮助弱者。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着,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①。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②??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注释】①逡巡引退:起身告退。②阿谁为失:是谁不对。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阴:暗地里,私下

B.所过辄克.克:战胜

C.先主寻.悔寻:过一些日子

D.向.者之论向:刚才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A.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B.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C.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D.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时,庞统献策刘备擒住刘璋,不用打仗就能拿下汉中。

B.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时,庞统总共敬献了三次计策,都没采用。

C.刘备没有趁会面机会,擒住刘璋,是为了说明他希望通过打仗来得到益州。

D.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提供三条计策给刘备,让他选择。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①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②,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注释】①皦(jiǎo):保持清白。②孝廉:官职名。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即解.出亲解:解开

B.请.托无所容请:请求

C.后举.政子为孝廉举:举行,实行

D.遂皆不应.应:答应,理睬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A.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B.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C.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D.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十一岁的乐恢因为父亲要被县令处斩,常在家里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感动了县令。

B.长大后,喜好经学的乐恢跟随焦永学习,到了其官府,闭门精心诵读,立志成为名儒。

C.“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表现出乐恢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D.由于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因此他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将杨政的儿子拒之门外。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也,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馀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 ,随张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②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③,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於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七十列传·田叔列传》)【注释】①髡钳(kūn qián):髡,古代刑罚的一种,指剃掉头顶的头发。②冒顿(mò dú):单于的名字。③罢敝:疲劳困敝。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臣何足.以知之足:能够

B.公,长者也,宜.知之宜:应该

C.故.云中守孟舒故:原因

D.先帝置.孟舒云中十馀年矣置:安置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A.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B.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C.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D.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3.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舒对赵王忠心耿耿,自己带了刑具跟随张敖去赴刑。

B.孟舒由于赵王谋反失败,才打算为这件事而死的。

C.孟舒被罢免是因为无故使士卒战死了几百人。

D.通过田叔的劝谏,让汉文帝认为长者只有孟舒一人。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罗伦,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②,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丧后一周年(即第十三个月)举行的祭礼叫?小祥?;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举行的祭礼,叫?大祥?。②殣(jìn):饿死。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及.为诸生及:等到

B.尝.曰:举业非能坏人尝:曾经

C.逾.大祥逾:超过

D.或.遗之衣或:有时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A.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B.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C.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D.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罗伦家境贫寒,曾经一边砍柴放牧,一边刻苦读书。

B.罗伦重孝道,父母去世后,仍然恪守礼法,过了一年才吃盐酪。

C.罗伦在金牛山建了一座书房,是由于这里的人很多,方便罗伦传授知识。

D.罗伦看见有人饿死,立马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遂寘①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②,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③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注释】①寘(zhì):?置?的通用字。放置,放逐。②封人:镇守边疆的地方官吏。③繄(yī):语气词,作用与?惟?相近。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食.舍肉食:吃

B.尔有母遗.遗:遗留

C.君何患.焉患:忧患

D.孝子不匮.匮:尽,竭尽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B.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C.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郑伯见到母亲后跟她就和好如初,证明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隔夜仇。

B.颍考叔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C.郑伯非常孝顺母亲,尝遍了颍考叔给她的食物。

D.郑伯是为了想给母亲肉吃,才挖地道见母亲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武行德辨盐

武行德之守洛京也国家方设盐法有能捉获一斤以上者必加厚赏。时不逞之徒①,往往以私盐中

尝.有村童,负菜入城。途中,值.一尼自河阳来,与之偕行。去.城近,尼辄先入。

获盐数斤,遂系之以诣府。行德取其盐视之,裹以白绡帕子,而龙麝之气袭人,惊曰:?吾视村童,弊衣百结,褴褛之甚者也。岂有薰香帕子?必是奸人为之耳。?因问曰:?汝离家以来,与何人同途??村童以实对。行德闻之,喜曰:吾知之矣。此必天女寺尼与门司冀幸以求赏也,?遂.问其状,命亲信捕之,即日而获。其事果连门司,而村童获免。自是官吏畏服而不敢欺,京师肃然。

【注释】①不逞之徒:指为非作歹的人。②中:陷害。③门司:守门的吏卒。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尝.有村童尝:曾经

B.值.一尼自河阳来值:遇,遇到

C.去.城近去:距离

D.遂.问其状遂:终于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武行德之守洛京也国家方设盐法有能捉获一斤以上者必加厚赏

A.武行德之守洛京/也国家方设盐法/有能捉获一斤以上者/必加厚赏

B.武行德之守洛京/也国家方设盐法/有能捉获一斤以上/者必加厚赏

C.武行德之守洛京也/国家方设盐法/有能捉获一斤以上者/必加厚赏

D.武行德之守洛京也/国家方设盐法/有能捉获一斤以上者必/加厚赏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女尼是为了侥幸获得赏赐才陷害村童的。

B.武行德心细如发,明察秋毫,抽丝剥茧。

C.武行德帮助村童找回了公道,因为他知道村童的为人。

D.因为这件事,从此官吏们不敢欺瞒武行德,全国肃然。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门司搜阅于菜篮中,获盐数斤,遂系之以诣府。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余,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俯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明帝以凉州绝.远绝:极,非常

B.值.诸葛亮出祁山值:当值

C.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辄:就

D.先告.部帅告:报告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A.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B.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C.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D.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邈刚到凉州就遇到诸葛亮出祁山,并且打败了他。

B.徐邈在做凉州刺史期间,百姓的粮食主要靠从敌人那里收藏。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因为徐邈把赏赐东西都给别人,所以大家都敬畏他。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支度州界军用之余,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匈奴侵上郡,上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者数十骑从,见匈奴三人,与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山,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广令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骑曰:?虏多如是,解鞍,即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解鞍以示不去,用坚其意。?有白马将出护兵。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百骑中,解鞍,纵马卧。时会.暮,胡兵终怪之,弗.敢击。夜半,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傍欲夜取之,即引去。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上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使:派遣

B.上山陈.陈:摆开

C.时会.暮会:会和

D.弗.敢击弗:不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A.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B.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C.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D.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贵人射死了两个射雕手,抓住了一个射雕手。

B.李广凭借百名骑兵打败了匈奴几千军队。

C.李广之所以不逃,是因为他知道,他跟部下跑不过几千人的追踪。

D.李广在卸下马鞍后又杀死了一个骑白马的将军。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傍欲夜取之,即引去。

二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南霁云者,魏州顿丘人。少微贱,为人操舟。禄山反,钜野尉张沼起兵讨贼,拔以为将。尚衡击汴州贼李廷望,以为先锋,遣至睢阳与张巡计事.。退谓人曰:?张公开心待人,真吾所事也。?遂.留巡所。巡固

劝归,不去。衡赍①金帛迎,霁云谢不受,乃事巡,巡厚加礼。

御史大夫贺兰进明代巨节度,屯临淮,许叔冀、尚衡次彭城,皆观望莫肯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②,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③!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七》,有删改)【注释】①衡赍(jī):把东西送给别人。②浮图:佛塔。③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1. 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与张巡计事.事:商议

B. 遂.留巡所遂:终于

C. 云虽欲.独食欲:想要

D. 此矢所以志.也志:记号

2. 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A.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B.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C.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D.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3.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衡赍金帛迎,霁云谢不受,乃事巡,巡厚加礼。

4. 南霁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3分)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分)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①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②邪侈③,无不为己。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④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①恒产:可以赖以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如土地、田园、林木、牧畜等。②辟:同?僻?,与?邪?的意思相近,均指歪门邪道。③侈:放纵挥霍。?放辟邪侈?指放纵邪欲,违法乱纪。④罔:同?网?,有?陷害?的意思。

1. 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然后驱.而之善驱:督促

B. 故民之从.之也轻从:听从

C. 奚暇治.礼义哉治:讲求

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衣服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B.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C. 必使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D.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4.联系实际,说说孟子提出行仁政的具体措施的现实意义。(3分)

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分)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诿,讵①论僚吏哉??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②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③,不能遽④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⑤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⑥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改)【注释】①讵(jù):怎能。②忤(wǔ):不顺从、触犯。③丰硕:肥胖。④遽(jù):急。⑤田舍子:即乡巴佬。⑥逮:及。

1. 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师德素.丰硕素:向来

B. 复.在何人复:又

C. 数.挤令外使数:几,几个

D. 诚.知人矣诚:确实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B. 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C. 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D. 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3.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初中语文重点文言文+字词

詠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所,什么;似,像。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 ,差不多;可拟,相比未若:比不上,不及。因:凭借。即:就是。】 陳太丘與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中:过了正午。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乃:才。引:拉顾:回头看。信:诚信,讲信用。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惭:感到惭愧。则:就是。引:拉。】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聪明,聪慧,机智,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认为……是聪明的”。雨:yù,下雨。名词用作动词。坏:毁坏。筑:修补。富:富有。亦云:也这样说。果:果然。亡:丢失。父:fǔ,古时候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及,深不可测也。 【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遽,就。居:过了。好:爱好。堕:掉下来。髀[bì]:大腿骨。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十九:十分之九以:由于。故:缘故。 .归:回来了。舍:经过。保:保全。】

人教版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 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 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A (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D项,第一个“今”:这次。第二个“今”:如今、现在。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启示在于,遇到逆境,要迎难而上,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A ⑵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⑶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专项练习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 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20.解释加点词语 (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 【答案】 20.(1)治理,管理(2)案件 21.A 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 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先主为平①于乡里合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共至夏口。孙权遣兵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一).doc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一) 导读:本文 2018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一),仅供参考, 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为您整理“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一 ) ”,欢迎 阅读参考,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2018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一)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 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 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 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 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 ( 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 (周朝诸侯 王的母亲也称“太后” ) ,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 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 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 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 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 “童子何来? ”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 ?曾属对否? ”庄曰: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 ”将军曰:“能对几字 ? ”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 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 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 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 ⑤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 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 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 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2017·吉林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砖(节选) 凡埏泥①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②水滋土,人逐数牛错③趾④,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⑤平其面,而成坯形。 (选自《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shān)泥:揉合粘土。②汲: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取水。③错:交错,错杂。④趾:脚。⑤戛:刮平,削平。 1.“人逐数牛错趾”句中“逐”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上好的粘土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长春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③,必过④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⑤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 (节选自《宋史》卷三三六) 【注释】①凛然:严肃的样子。②指:意图,意思。③展墓:扫墓。④过:拜访,探望。⑤化:教化,感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奉.之如严父 ____________ (2)吾无过.人者 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司马光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6·长春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2020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2020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辞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今为州学舍舍: 于楹间以揭之揭:以勉其学者邪勉: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教授 ..邪..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B. 以勉其学者 C. 以精力 ..乎..自致辞者 D. 而因以及 其迹邪 3.与“而又尝自休于此”一句中“于”意义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苛政猛于.虎也 D.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译: ○2夫人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译: 5.简要概括曾巩写作此记的目的。(2分) 无锡市中考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 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专项练习10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 ⑤之余,留心笔札,数⑥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 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 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 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 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听政:指帝 王听取臣子奏议,处理朝政。⑥数:shuò, 多次。⑦遽:匆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著每以为未善: (2)恐帝不复用意: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又以问著,对如初。 4.王著为什么对太宗的书法总是“以为未善”?你认为王著是个怎样的人?

5、太宗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专题 2018年 【重庆市(A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名之者谁()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觥筹交错() (4)树林阴翳() 10.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注: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古来共.谈共:②夕日欲颓.颓: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请说说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昔周人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王充《仕数不遇》)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用老主亡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3)泣涕.于途者()(4)是以未尝.一遇()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人或.问之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武节始就. D. 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三峡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理由一: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二: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陋室铭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新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9分)? 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④?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 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 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⑤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选自《新序》)? 【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 ④鞔(mán):鞋子。⑤折冲:制敌取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司城子罕止.而觞之止.露尻尾(《狼》)? B.为.鞔者也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C.荆适兴兵.欲攻宋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B.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C.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D.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2.士尹池根据哪两件事认为子罕“仁”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 ? 答案:? (二)(9分)? 9.(2分)B? 10.(2分)D? 11.(2分)(我们)攻打宋国会无功而返,被天下人耻笑。? 12.(3分)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1首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1首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辞》北朝民歌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 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江苏省各地2018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一】(2018中考·江苏扬州卷·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 (3)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为.讲说甚详恳二虫尽为.所吞 C.以.身先之太医以.王命聚之 D.书其.面曰其.真无马邪 3.翻译句子。(6分) (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文言文六大知识整理

2013中考语文文言文六大知识点复习 在中考试题中文言文占据着一点的位置,所以在复习中要总结经验,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规划合理的复习方案,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最终达到想要的效果,小编为即参加2013 中考的同学整理了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供学生参考学习。文档较长,欢迎免费下载复习,预祝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中。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复习:古今异义 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6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7、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2018 东城二模】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钟离:复姓。②业:使之作官而成就功业。用作动词,这里指重用。③叶(shè)阳子:齐国的处士。叶阳为复姓。④北宫:复姓。婴儿子,是其名。⑤彻:通“撤”。环瑱(tiàn):耳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⑥不朝:不上朝,古代女子得到封号才能上朝,这句是说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封号呢?⑦於陵子仲:於(wū乌)陵,地名,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子仲,齐国的隐士。⑧臣:用作动词。臣于王,做王的臣。 11.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登轼而.望之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B.何以.战以.养父母 C.公问其故.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D.苟.无岁苟.富贵 1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小大之狱.狱: (2)何以王.齐国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的意思。(2分)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答: 14.请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找出相同的地方,填写表格。(3分)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汇编

2018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汇编 41.《论语》十二章 (1)《论语》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2.《左传·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3.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富贵不能淫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20中考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一、之 01、作助词用 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 (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①公将鼓之。②久之。③怅恨久之。 02、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例如:①渔为甚异之。 (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3、语法作用。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 (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如:①马之千里者。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二、乎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 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如: 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类似于“于”的用法。 如: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 三、者 1、结构助词 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语气助词 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如: (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2)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 2、作连词 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 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 如: (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3、用作动词 可译作“认为”。 如: (1)皆以美于徐公。 4、特殊用法: 通假字,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 五、而 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承接关系 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3、递进关系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修饰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