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学知识点概要(0037)

美学知识点概要(0037)

美学知识点概要(0037)
美学知识点概要(0037)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3、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4、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5、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

6、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

7、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8、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10、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

3、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14、1871年,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15、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哀尔〉(老妓),老妇人已转化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力量的艺术美了。

16、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7、美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

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1)

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1844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

造了美”。(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

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

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

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

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

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

造。”(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

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

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

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

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

于中。”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身

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

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4)艺术本质

的理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

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1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

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

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

动”,即劳动。

20、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是西文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它将

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

21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

指出,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

形线最美。 22、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

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

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

上”的美学,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

式。

23、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在西方

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

图,他认为任何东西是因为“分享了”美

的理念才美的。

24、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

一些讲法,但从根本上改变了理念的性质,

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5、黑格尔论自我实现:例如一个小男孩

把石头掷进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

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

作品中他看出自己活动的结果。

26、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

成美的本质,认为“美在关系”。.

27、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的命

题。

28、英国的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

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心理距

离”说: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

生美感。

27、德国美学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一书中提出“时间距离”说,认为由于我

们同当代的文艺作品之间缺乏时间距离,

利害的联系太密切了,因此,我们很难作

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28、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观点:

(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

太为代表。

(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

(3)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

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4)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

潜为代表。

(5)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以李泽厚为代表。

29、奥地利美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

其美学研究的后期美论中认为:从日常生

活语言哲学出发,否定美有统一的本质,

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

用”,“美和艺术”都有“家族相似性”。

30、马克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

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

自然,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

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句话揭示

了人类审美感觉的来源,只能来源于人类

的全部历史。

31、人生相与创造相:(了解)

" 共同点:都是指人思考美的问题的立足

点或方位。

" 人生相是思考美的问题的第一相,是人

思考美的问题的人生立足点,是指人从人

生的相位出发提示美与人生之间的本质关

系。人生相有三个要点:一是人生的意识;

二是人生的反思与反悔;三是人生的价值。

" 创造相:是思考美的问题的第二相,是

人思考美的问题的创造性立足点,是指从

人生境遇出发,寻求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

展开。创造作为人生的真理性事件,本身

蕴含着地传统的顺应,又蕴含地传统和现

实人生的否定和批判,从而使人生在价值

关系上与现实和传统保持内在的张力,使

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实现处于不断地创造之

中。

31、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为整个人生服

务。

32、关于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人是世界的美:鲁迅:并非人为美而

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莎士比亚:

宇宙的精华,世界的美)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

的观点

(3).美是自由的形象。高尔太的观点

(4).美的自由创造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

程。“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关

于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人是‘世界的

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

自由的形象,美在创造中

33、星空的美,不仅涉及到了物质存在的

星球群,而且也涉及到了审美主体的具体

处境和精神状态。

34、卡尔"波普尔认为,“美的创造,是指

在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因素相互联系,

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然后从量变发展到

质变所产生出来的质的变化”,因此认为

“认为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

35、美感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

36、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的本能,

却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

37、以模仿动物为美,是原始人美感的第

一个特点,而他们又有着“反感祖先形象

的本能”。

38、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39、18世纪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

40、1871年,费希纳开始创立实验美学,倡导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即实验、观察、内省和核对等方法,以区别于柏拉图、康德、黑格尔以来思辨的、逻辑的、自下而上的研究。

41、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42、美感是以情感为主,包容着理智与意志的心理功能。

43、美感的直觉性的特点:直接性、突然性、专注性、透明性

44、完形作用(阿恩海姆):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就是“整体在先”,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把握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选择作用:人的视觉有种主动选择性。意向作用:人的态度和人的心境与意向都有关系。

45、联想是想象的基本形式,旧的知觉与新的知觉表象,相互重叠组合,在记忆中经由新的、类似或相关的对象的触发,产生联想。

联想的范围非常广阔,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

(1)接近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接近。例“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

(2)相似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

(3)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1)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46、通感: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变化。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简单说,就是指不同感觉之间的汇通。例“红杏枝头意闹”闹字(视觉,听觉兼有)体现多种感官的通感作用。

47、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生情,形诸舞咏。”也是从心物感应、情景相生的角度,说明感受与情感的关系

48、意大利的克罗齐主张“直觉说”。

49、庄周所说的“心斋”、“坐忘”,荀况所说的“虚壹而静”,有点类似我们所说的主体注意的集中性。

50、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51、美感的心理特征。这些矛盾主要是:第一,不同心理功能之间的矛盾。人的心理功能主要分成知、意、情三个方面。第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第三,历史与现

实的矛盾。

52钱钟书说“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

存,无痕有味。”

苏东坡说他写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

无定质,但常行与所当行,常止与不可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

53、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主张在审美时,

人与对象应该保持适度的、非功利的、非

时用的心理距离。

54、马克思曾说,珠宝商人只看到珠宝的

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珠宝的美

55、西方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毕达哥拉斯。

56、正是提出崇高这一范畴是古罗马时代

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在《论崇高》

中,朗吉诺思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

包括五个方面内涵:即庄严伟大的思想、

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

辞和尊严的结构。他还说:“崇高是伟大

心灵的回生。”

57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它与优

美并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

范畴,还是博克。1757年,他出版了《论

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

一书。

58、康德继承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崇高观,

并从理性的角度对崇高进行了探讨。康德

还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力学上的崇高,主要指威力而言。

59、黑格尔把崇高看成是绝对精神运动和

历史进程的阶段。“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

无限的企图,而在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

个恰好能表达无限的对象”

60、崇高的象征艺术本质,在于有限的感

性形式容纳不了无限的理念内容,造成感

性形象的变形和歪曲,从而在有限的形式

中显示了理念的无限的力量,于是引起崇

高感。简言之,理念压倒形式,理念是崇

高的本质。即理念否定了自己的形象。

62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

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63、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

雅美等。

64、刘勰将文章风格美分为八体:典雅、

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

奇、轻靡。其中典雅美即优美。

65、司空图将诗的风格概括为二十四品,

其中的典雅、含蓄、飘逸等等。

66、清代姚鼐将文章风格概括为阳刚与阴

柔两类。

67、优美的基本特征:和谐。

68、悲,或者悲剧性,成了悲剧主要的审

美特征。

69、悲剧的起源:悲剧在古希腊文中意为

“山羊之歌”,本是希腊人在祭祀酒神狄

奥尼索斯时,以独唱与合唱对答的形式,

来歌唱狄奥尼索斯在尘世间所受到的痛

苦,以赞美他的再生。由他的死而引起的

悲痛,被他的复活而引起的欢乐和喜悦所

代替,用来庆祝丰收,这便是悲剧的由来

70、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

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

矛盾。肉体虽然被摧残了毁灭了,精神却

在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不断飞跃,要把悲剧

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

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

看待净化心灵、提升观赏者的作用。净化

作用

71、鲁迅语: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

毁灭给人看。

72、鲁迅语: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

看。

73、以笑标志喜剧性,在西方学术史上,

最早谈到喜剧问题的是苏格拉底

74、黑格尔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

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

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

是作为喜剧出现。

75、马克思把喜剧放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大

背景中看待,认为“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

一个阶段就是喜剧。”

76、喜剧的笑不但是生理性的反映,并且

更是一种心理反映,从中体现了一定的社

会意义

77、喜剧性从本质上说,是以笑为手段,

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

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

至社会历史事件。

78、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或“鄙夷

说”。这是由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

在《人类本性》中提出来得

79、喜剧性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发

现别人的欠缺,对别人缺点的鄙夷,一是

发现自己的优越,所以有一种荣耀感。

80、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一般是指

打破现有的秩序或规律,让人的紧张的期

望突然消失。斯宾塞曾在此基础上,将乖

讹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

讹”。例如跳鞍马,要跳过去。结果大多

数人都跳过去了,其中有一个却骑在了鞍

马上,这就是“下降的乖讹”。倘若其中

有一个能同时跳过两匹鞍马,则是“上升

的乖讹”,结果就让人惊奇

81、法国柏格森1900年出版了《笑关于滑

稽含义的一篇论文》*“心理能量消耗的节

省说”这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满足的方式

有三种,一是巧智,二是想象,三是感情

消耗的节省,是幽默。

鲁迅说:”

82、丑的美学意义在于,首先,就在于它

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其次,

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再次,审丑

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83、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

序》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

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

光明与黑暗相共”

84、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

康德提出的,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

加以完善的

85、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

出,荣格发展了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无

意识”理念,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

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

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

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

神。

86、模仿说古希腊时人们界定艺术的普遍

观点,大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

87、表现说,西方18、19世纪浪漫主义思

潮,标榜“自我表现”,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柏格森说:“诗意是表现心灵状态的。”意大利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更是干脆宣称艺术即直觉,即“抒情的表现”。在中国,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表现说

88、有意味的形式说。本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89、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

90、载道说(或教化说):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而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则加以完善

91、娱乐说: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

92、古希腊诗人缪色奥也说:“令人怡悦,莫如歌咏”,都是说的音乐的娱人特性。亚里士多德更明确地说:音乐“总是世间最大的怡悦”。

93、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则将艺术品分为四个层次: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

94、艺术意象之所以集中体现艺术品的审美特质,是由它的基本特征决定的,这些特征主要是:虚拟性、感性、想象性和情感性。

95、隐秀说,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的,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状溢目前”曰秀,“情在词外”曰隐,秀为外在感性物象,隐为内在意蕴。可见,隐秀即意象的有机交融,也即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审美意象的创造追求。

96、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97、意境一词最早由唐代诗人王昌龄与物境、情景并列提出来的三境之一;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意境这一范畴具体化。宋代严羽则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的意境,清末民初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此“范畴”发展为“境界”。

98、意境有两种艺术类型,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由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例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乃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为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而“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在艺术品中,“有我”与“无我”,以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

99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100、艾迪生把天才分为生就的天才―――――“自然天才”和造就的天

才。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演表现为艺

术敏感(感受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技

巧和灵感等方面

101、艺术的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感受生

活,孕育意象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幻

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的程度。

102、意象的主要类型:1)仿象:注重外

形仿真。2)兴象:是以客观现象的物象为

引导,启动自内在的想象和情感、联想而

产生的,是心中之想。3)喻象:是比喻性

的,往往要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某种观

念和某种情感,特点是带有明显的人工痕

迹。4)抽象:是艺术意象的一种类型,指

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

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

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103、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意象

是艺术存在的核心。在艺术的“创造→艺

术品→接受”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核

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

成。

104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

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

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亢奋、注意集中、情

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

的境界。

105、郑板桥《题画》:“江馆清秋,晨起

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

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

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

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106、神思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

107、中国古代魏时期的谢赫的“六法”是

绘画艺术的基本准则,它提出画一要气韵

生动,二要骨法用笔。

108、意象的重建是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

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实质是艺术意象的

重建。

109、、鲁迅谈《红楼梦》的解读:经学家

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

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

事"""""""

110、中国书法理论的三个因素:笔锋、笔

势、笔力。

111、期待视界:由德国理论家姚斯提出,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艺术接受者在接触艺术

之前的主体境况,包括其自身的敏感度、

想象能力、文化基础、艺术修养、审美趣

味以及传统影响、现实社会变化的影响因

素等等,造成了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

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即“期待视界”。

112、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提

供给接受者一个“图式化”结构框架,其

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

113、观、品、悟:为艺术鉴赏(艺术接受)

的三个层次。“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

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重建意

象。“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

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

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

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

“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悟”是主

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

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114、美育(审美教育):既是教育活动的

一种,是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一种

教育方式,同时又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是

同审美创造、审美欣赏有密切关系的审美

活动。

115、净化:把一个躁动不安、利欲熏心的

心灵净化为宁静的、淡泊的心灵。亚里士

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能有

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

116、美育的特点:是感性的,潜移默化的、

愉快的、不可抗拒的、愉悦的、陶冶性。

美感可以超脱生活中的功利,但却不能超

脱心灵和道德上的功利。

117、“寓教于乐”:指把道德教育寄寓到

审美欣赏之中,让人在审美中不知不觉地

接受道德教育。类似中国古代的“诗教”。

这是古罗马贺拉斯提出的著名学说,这种

“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

教育统一的结果,同时又要符合文艺的规

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

118、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又

名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审

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

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一部系

统的美育著作

119、美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

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120、布莱克的诗句“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

界”,说明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121、美感的非功利性,应以万物的功利性

为基础。叔本华说,国王与乞儿从窗口看

夕阳,都没有功利性,都可以感到夕阳的

美,其实不然。国王没有衣食之虑,迫害

之苦,他看夕阳,可以感受到美,但乞儿

不同,他缺衣少食,忧心忡忡,他哪能有

心思去欣赏夕阳之美?因此必须先有了基

本的功利性的保证,然后才有非功利性的

美感。

美学期末论文.

美与生活 --------自然之美 作者:李梦杰 1引言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现在,对美学的研究对象还有争论。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1]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应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帮助人们了解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学学科本身,并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外,针对当今社会,它尤其还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亦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 关于美学,它几乎是没有界限的,所有事物有其丑陋的一面,也有其美的一面,正如易经的道理所言,万事万物有其阴阳,正反。在大自然中,天地有时会发出它的怒吼,地震,台风,暴风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基础,我们能从它那里得到食物,水和空气,但除了这些,还有自然对我们的心灵的美化,自然无处不在,它滋养着我们,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美,我在这篇文章中所论述的,便是自然的美。 关键词:美学;发现;自然 2材料与方法 本文于2016年在云南农业大学的图书馆,自习室,自主学习中心撰写,资料于图书馆,网络查找。各种研讨与自习室进行。 3正文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们一直都伴随在我身边。比如:明媚的阳光、绿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

美学知识点总结(DOC)

1.格式塔(中文译为::格式塔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① ②基本特征:(1)但不等于成分之和, (2)格式塔各组成部分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 ③ 知觉中对简洁完美格式塔 使无 19C后半叶德国 与此相关的学派:同情派,内摹仿派 内摹仿派:与立普斯相对立:人在内心里对

3.直觉说 A.意大利克罗齐:直觉即 感觉,理性和实践活动认识世界 B. C. 4.存在主义:德国世纪20年代创立 A.思想来源:克尔凯郭尔和胡塞尔的哲学思想 B. C.特征: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荒诞和人生痛苦 D.海德格尔:悲观主义人道主义萨特:乐观主义人道主义(人的本 E.代表作:萨特《恶心》存在主义奠基之作加缪《局外人》 戏剧:萨特《苍蝇》加缪《正义者》 A.主张研究“共时态”

历时语言学:语言的变迁 6.语言和言语:索绪尔(把语言当做一个整体研究) A.语言: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社会成员共有,是社会心理现象 C.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相互联系,互为前提 ① ②语言在言语实践中形成发展 D.语言和言语的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个人的语言行为 索绪尔提出 A. B.两者的关系:① ②

20世纪60年代 读者进行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 ② B. ③艺术生产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艺术具有 艺术接受:接受主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理想,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等对 9.自然的人化(人化自然):马克思提出 定义:人类通过自然被人控制,利用,改造,人的目的在自然中实现。 A. B.自然的人化与自然美的关系:自然美是 物,离开人和人化就没有自然美 ①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对于1997-2010年既获国内外奖又获得好票房的七部泰国商业 艺术片的美学特征研究方法以电影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为核心,运用人际或大众传播及后现代艺术概念,附加符号学、心理学及社会文化方面理论,对既具备艺术性,又不失商业性的七部影片进行分析及探索,发现创作者与大众美学的相似点在于影片反映社会文化的“思想性”,和影片各种类型美学的“娱乐性”,而影片该结合娱乐与思想性在当代大众审美中寻求的平衡点为:运用对社会状况与爱有关的适合普遍观众情感的主题,创作出充满本土文化的故事细节。基于普遍观众一致性理解或同意的冲突,如表现家庭观念与性别问题冲突的同性恋与青春成长片《暹罗之恋》,表现政治冲突影响的传统音乐比赛传记片《最后的木琴师》,表现全球化与通讯技术冲突影响的爱情歌唱与嘲讽社会片《走佬唱情歌》等。影片通过好莱坞的情节模式,让观众猜测的好和坏的灰色主角而为了爱、自尊、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愿意冒险并不顾自己的生理与安全,随着普遍观众对宗教教义、本土文化与社会美德赞颂的共同精确度的情节进展解决冲突。开拓新大众审美现实主义戏剧化的导演叙事风格适当混合叙事类型,如用让观众自感的现实画面讲述少年沉重成长经历的恐怖片的《鬼宿舍》,用现实戏剧冲突明显讲述神话传说爱情片的《鬼妻》或讲述黑帮传纪片的《喋血青春》等。在顺序并插入过去的时空,影片通过日常生活的物体,插入民俗的信仰、虚构与情感的特征符号,表现含义、预兆及气氛。影片运用后现代艺术概念的色情与暴力为故事的内在机制,

推动故事的发展与解放观众的潜意识,及运用怀旧的环境造型让观众能享受到回忆中过去与现实文化结合的美好,如主角经常从美好的现代广播剧想象泰国六十年代古典电视剧的《午夜之爱》等。这七部影片都以不同的形式和本土文化浓厚的内容表现出商业与艺术的成功结合,并代表泰国电影走入国际视野,因为它们的创作都是来源于当地人民在某种环境下的生活或状态,朴素与喜爱乐趣的个性,带有日常生活方式的观念与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的印记,于是其电影美学都深刻反映了泰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所以观看各个国家的电影就等于观看各个国家的独特文化。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 科技电影和电影中的高科技技术 作为高科技产物代表的电脑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影产业中体现得日益明显。如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电脑特技技术,就是运用电脑高科技手段对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很难或无法达到的图象目标,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弥补,从而达到与实景拍摄同样或近乎于实景拍摄效果的一种新兴技术。如在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电脑特技便成功地“造”出了亿年前的恐龙,并与现代人类“同台演出”。正是由于电脑特技技术出色的运用,使本片成为银色经典。 在很大程度上人依赖于这类高科技技术的电影可以被叫做“科技电影”,俗曰科幻片。科幻片是电影的一大类型,历史悠久。最早一部科幻片是法国导演梅里埃于1902年拍成的《月亮旅行记》,1968年,英国导演库布里克拍了一部杰出的科幻片《2001年:太空漫游记》,对人类命运和生存环境作了深刻的思考。卢卡斯1977年的《星球大战》以新颖的特技和逼真的效果在全球掀起了“星战”热,票房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后来的《帝国反击战》和《武士的归来》,也引起轰动。这套三部曲引发了一场电影技术革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特技广泛运用,许多想象中的东西可通过虚拟绘像和合成而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科幻片的题材范围也在扩大,从现代追溯至远古,从地球延伸至太空,恐龙、UFO、异形、外星人等都登上了银幕,科幻片方兴未艾。像《侏罗纪公园》及其续集《迷失的世界》和描写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独立日》,以及在未来世界锄暴安良的《黑衣人》、《第五元素》,还有以怪兽为主角的系列片《哥斯拉》等都引人注目。科幻片大量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从而带动了电影特技的迅速发展。 科幻片并不是从头至尾充满了高科技技术,但是它们都在电影制作中大量运用高科技对影片进行完善和补充。从《星球大战》到《星球大战前传》,从《谍中谍》到《谍中谍Ⅱ》,还有诸如《异形》、《独立日》等成功的影片,不难掂量出高科技手段在整个片子中所占的分量。显然,它们应属于“科技电影”。就是《角斗士》等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科幻片也无一例外都散发着一股强烈的“科技味”。 还有一部《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又名《黑客帝国》)的影片,看过以后才叫人为片中各种惊心动魄又奇妙无穷的镜头叫好。试问:如果没有电脑特技的帮助,观众会有这样的眼福? 现在,观众看电影有一半是看技术,《黑客帝国》、《X战警》、《泰坦尼克号》这种好莱坞视觉系影片自不待言,连《小鸡快跑》胶泥动画也变成电脑特效的天下。号称史上最宏大的韩国片,拍了四个月,动用8000演员的“韩国红楼梦”——《春香传》(Chun hyang),里面墓地鬼火飞舞的镜头也是电脑特效做出来的。法国导演比托夫曾经说:我们要闹革命对抗好莱坞,手段就是:电影以后不用胶片改成DV。看来,至少在数字影像使用问题上,全世界导演已经有了共同的确信。 《剑鱼行动》里有个比较酷的镜头:一个人体炸弹爆炸的场面,爆炸火光迸射、人在冲击波中倒飞20米开外、警车连连翻滚、玻璃爆裂……,一切细节尽收眼底。在港片里,通常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火球升空,可是在导演多米尼克·西纳手里,历经三个月时间筹备,动用了135台摄像机同步拍摄。 至于《古墓丽影》,劳拉绑着弹索勇斗匪徒那场戏,实在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卧虎藏龙》里的飞檐走壁。但凡第二个以后的吃螃蟹者,无论再怎样努力大嚼也不会被封作真的勇士。起初想看《剑鱼行动》只是很单纯地受骗,听说里面创造出一套真人可以进入现实网络拿钱

戏剧有关知识

一、戏剧文学的特征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没有舞台,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 一出戏的演出,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和效果;有的要音乐伴奏;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蹈因素,等等。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综合性,是戏剧的显著特征。戏剧和其他艺术样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它通过演员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开展故事情节,以揭示既定的主题。因此,演员在舞台上所塑造的戏剧形象是直接形象。这和文学作品必须通过阅读和想象才能获得的形象——间接形象,是有显著区别的。戏剧形象的直接性,使观众具体地看到了逼真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音容笑貌,听到人物的声音,甚至直接感受到人物情绪的细微变化。因而,戏剧艺术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比较直接和强烈。形象的直接性,是戏剧的又一个特征。弄清了戏剧的特征之后,我们再研究戏剧文学(即供演出的“脚本”,或称“剧本”)的特点。剧本,是戏剧得以演出之“本”,但并不等于戏剧,它只是构成戏剧艺术的基本因素之一。剧本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可供阅读的文学价值。一般说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戏剧文学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求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剧本不仅供人们阅读,主要是为了在舞台上演出而创作的。因此,剧作者要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即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一定的场景,展开复杂的矛盾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以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情节像翻腾的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凑地向前发展,迅速地展示人物性格。也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有“戏”,才能动人心弦,吸引观众。剧本集中表现矛盾冲突,要求剧情的集中性,要求开门见山地揭示矛盾,紧凑地发展矛盾,迅速地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戏剧矛盾必须是激烈的,在演出时应能始终紧紧地抓住观众和听众,以郭沫若的五幕历史剧《屈原》为例。屈原一生有着曲折复杂的遭遇,有着漫长的悲剧历史,怎样写进剧本里,再现于舞台呢?郭沫若为此考虑再三。起初,郭沫若想写上、下两部,但是,写作的结果,原计划完全被打破了。郭沫若自己说:“本打算写屈原一世的,结果只写了屈原的一天——由清早到夜半过后。但这一天似乎已把屈原的一世概括了。”《写完五幕剧〈屈原〉之后》,《郭沫若谈创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6页。郭沫若怎样以一天来概括屈原的一生

美学知识点总结67875

美学知识点总结67875 一、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他写了一本名为《Aesthetics》的专著。我国理论界把它翻译为“美学”。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第三,艺术问题。第四,审美关系。第五,审美活动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哲学思辨法(自上而下)、自古希腊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从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通过理论思辩和逻辑推演的形式,在客观上把握美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象的表层结构把握对象的深层本质。九世纪德国的费希纳(1801-1887)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来代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美学”。所谓“上”,是指哲学体系与基本命题而言,所谓“下”是指具体的审美经验。自此以后,西方美学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1、侧重于对审美经验作各种心理学、生理学的解释。美学对心理学的依赖加重了。著名的格式塔(完型)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美学的结合。 2、强调美学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艺术批评与鉴赏的具体运用,反感传统美学的诸如“美的本质的抽象思变。 3、派别纷呈,符号美学、现象学美学、精神分析美学、完型心理美学、自然主义美学等。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层中与主体内眦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外在的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所以也可称之为科学美学。 现代西方美学分析日益细密深入,但同时又远离美学基础理论而是综合的力量削弱。早期英国经验派开始的从审美对象研究向审美意识的转移,至此已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美学技术化、实证化了,相当多的现代西方美学研究实质上已降格为艺术学,甚至成为艺术鉴赏学。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西方传统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和谐毕达哥拉斯对整体进行了区分,即把整体分为和谐的和不和谐的。和谐在于比例和平衡。和谐的比例的审美本质在于,它说明了部分和整体以及统一的整体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只有比例适度,才能构成恰当的数量关系,组成整体的和谐之美,如黄金分割定律在人身体上的应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电影与建筑美学论文

电影与建筑美学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之乔家大院 建筑从最初的人类生存的功能性需求随社会的发展,建筑的艺术性逐渐的增强,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到今天我们可以说建筑和电影同是文化艺术的表现方法,无论是建筑还是电影都必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同时建筑作为电影的主要表现元素,对电影主题的彰显、故事情节的深化、人物内心的描述和整部电影的感染力、震撼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筑也同时在电影中获得了自身发展的灵感。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建筑已成为电影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角色”,建筑是电影中不可忽视的“语言”, 无论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经典的“大片”,还是普通的“小片”,电影导演都会在建筑背景的选择上费尽心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首先给观众交代出了电影将要叙述故事发生的地域、年代,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电影中的建筑用视觉上的表现向观众表达了信息。这种无声的语言已成为电影的一种经典技术手法,同时给观众更加丰富的感觉。同一建筑在导演的调配下,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色调,不同的光线,不同的音乐的烘托下,可表现出导演欲在电影中表达的喜怒哀乐,为电影的情节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有时会产生比直接的人物对白来得更加艺术、更具有空间感和想象、更强烈的感染力。 几乎所有的故事影片(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建筑,即使是《鲁滨逊漂流记》中也需要搭个遮风避雨的棚子。很多导演在自

己的影片中利用建筑做足了文章,比较经典的中国电影要首推张艺谋的乔家大院,张艺谋导演慧眼独具,看中了山西乔家大院。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说“北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名宅千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南北六个大院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总之,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民俗学的殿堂。步入其间,既会得到美的享受,又会使人增长许多知识。从艺术、科学、文化、趣味每个方面,都会使您感到获益非浅。《大红灯笼高高挂》,于是一个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和反抗挣扎的故事在这个大院中发生,演化。这大宅院虽然设计的十分精美,但在电影气氛的渲染下,大院乔宅场景令人寒颤,院院相套的建筑空间简直像枷锁一样令人窒息。电影里面的颜色冷热基调反差尤其大:窒息的大红色、恐怖的灰黑色、凄凉的惨白色,圈住了女人们的生活环境,使故事情感显得格外紧张。影片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红色,火红的大灯笼本是节日的象征,但在女人眼里却是显得那么的刺眼。我认为,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就像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黑暗封建势力操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一、世界戏剧历史 1、西方戏剧诞生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狄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2、中国戏剧诞生 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台湾的戏剧研究学者曾永义提出一套说法,认为在讨论中国戏剧起源时,应该要区分“大戏”与“小戏”,大戏是成熟的戏曲,而小戏则是戏剧的雏型。大戏是在到了金元杂剧之后才发展完成,而之前的宋杂剧、唐代的代面、踏摇娘、钵头、参军戏、樊哙排君难等,都可列入小戏的行列,而中国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戏。 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的戏剧为一种有剧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的综合艺术形式,也就是戏曲曲艺。 3、中国戏曲发展 先秦时期→汉魏时期→唐宋金时期→元朝→元末明清时期→近代 元代兴盛 元杂剧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曲词2宾白3科范4宫调 1曲词:配曲的唱词。 2宾白:指古代戏曲中的道白。 3科范:指戏曲程式动作。 4宫调:乐曲曲调。 中国戏剧在元代兴盛,形成了一个艺术上的高峰。原因何在呢? 首先,从宋杂剧到金院本,再到元杂剧的诞生,遵循了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为特征的戏剧表演形式。其中,散曲对杂剧结构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就音乐而言,元杂剧每一宫调中选用的曲牌比之诸宫调要丰富得多,可以充分地表演一段情节,符合戏剧冲突从形成到发展、到高潮、再到解决的结构。

美学串讲知识点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3、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4、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5、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 6、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 7、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8、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10、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 3、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14、1871年,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15、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环肥燕瘦”的审美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电影美学欣赏论文

好莱坞歌舞片的发展及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诞生,打破了32年以来电影的“沉默不语”,以其部分有声影像震惊了世界,宣告电影有声时代的到来;1929年,米高梅公司推出首部“百分之百对白,百分之百歌唱”的《百老汇的旋律》,宣告“歌舞片”时代开始,并在之后40年间长足发展。 30年代是好莱坞歌舞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30年代早期的歌舞片中,“后台次情节”是常见的叙事模式。歌舞表演的走势和情绪以后台情节为框架,叙事和主题主要还是为前台表演作陪衬的。1933年华纳公司拍摄的《1933年的淘金女郎》和《第42街》对静态拍摄模式的突破以及对后台故事的强化,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标志着歌舞片开始走向成熟。《1933年的淘金女郎》的成功“得益于巴斯比·伯克利的编舞才华和对宏大舞蹈场面的调控能力”。作为华纳兄弟公司最著名的歌舞编导之一,巴斯比·伯克利开创了歌舞片“鸿篇巨制”的呈现模式,并实现了镜头的自由运动。获得第二十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和最佳音乐原著配乐金像奖的《绿野仙踪》(1939),在歌舞表演中杂糅进魔幻的成分,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追寻真善美的故事,开辟了歌舞片的新思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0年代好莱坞经历了歌舞片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有人称40年代是歌舞片的“米高梅时代”,因为这一时期米高梅公司以大量杰出的作品主宰了市场,这期间的歌舞片开始展现比之前“后台歌舞片”更为复杂的电影与叙事手法,将歌舞直接与情节冲突联系起来。“‘生活就是音乐’的处理方法很大程度上把音乐片从禁锢的前台和后台的环境中解放了出来,主要人物可以不受拘束地在任何情境里放声歌唱而观众不会感到突然,歌声就象话语一样直接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形式的解放使得歌舞片能够更绚丽地打造好莱坞式乌托邦的蓝图,更自如地展现美国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不论是歌舞片中朝气蓬勃的情绪,还是歌舞升平的愉快表演,都显示了二战胜利后美国公众对美好前景的欢欣鼓舞以及对‘美国梦’的坚定信心”。40年代,尤其是战后的佳作迭出,使得好莱坞歌舞片在艺术和文化的表现上达到巅峰。 50到60年代,这一时期电视的出现迅速抢占了家庭市场,打破了电影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威胁着好莱坞歌舞片的地位,在为歌舞片的发展形成压力的同时,也刺激了歌舞片力图完善、精益求精。歌舞片的集大成之作《雨中曲》诞生于1952年,这部影片以电影史上有声片诞生的历史为叙事载体,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情节主线,汇集了以往歌舞片各种风格和类型的舞蹈,又成功地加入了喜剧片的元素,代表了好莱坞歌舞片一个时代的最高成就。影片中金?凯利在雨中的独舞,成为美国歌舞片最经典的场景。好莱坞还重金打造了《西区故事》(1961年)、《窈窕淑女》(1964年)、《音乐之声》(1965年)等一系列豪华巨片。这些影片不仅在外在风格上华丽精致,制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也有所突破。这些极为成功的电影,使得20世纪60年代成为好莱坞歌舞片的丰收年,十年内有四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荣誉。 从60年代末开始歌舞片开始进入低迷期。直到90年代,歌舞片一直没能重现辉煌时代的胜景,尽管在这漫长的时期里仍然有许多歌舞片的尝试。70年代歌舞片引进现代主义的叙述方式,探索新的类型片的可能。这期间的代表作有阿尔特曼的《纳西维尔》、马丁·斯库塞斯的《纽约.纽约》(1977),以及福西的《所有的爵士乐》(1979)。80年代在歌舞厅文化风潮的影响下诞生的几部影片,越发显得歌舞片日渐式微。90年代仅有一部《贝隆夫人》因为《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和麦当娜的出演赢得了一些奖项和观众,但和同时代的其他好莱坞大片相比起来显得十分羸弱。

电影《我不是王毛》 美学特征分析

抗战影片《我不是王毛》的美学特征分析 1.普通话语境中的河南方言 在视听语言中,带有河南口音的人声成了这部影片中的亮点之一。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可以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已开始推广普通话。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在《我不是王毛》这一影片中,所有人物无一不使用河南方言,有着浓厚的河南地域气息和文化气息,对于表达人物情感,传递人物思想,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生活环境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影片开头,王毛误以为回到家的狗剩是偷窥狂而暴打狗剩一顿,干娘会对王毛说“你弄啥咧”对离家十年好久不见的狗剩说“长恁高了”还有影片中出现的其他“瞅瞅”、“中”、“憨瓜”、“信球”和“鳖孙”等。河南方言的运用,不仅不会让观众对《我不是王毛》这一影片产生排斥和反感,相反,让严肃的抗战影片变成了抗战喜剧,河南方言的加入无疑为影片增添了许多笑点,幽默的表达方式和具有新鲜感的方言电影给观众带来惊奇和欣喜,这更受观众欢迎。此外,河南方言具有很强的纪实性,电影镜头也是对准了像狗剩这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反映了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和底层群众的酸甜苦辣。相比于普通话,河南方言在此部影片中让小人物更加生动、亲近、自然、朴实和贴近生活。 从反映中国抗战题材的影片来说,历来表现的抗战英雄都是高大全的共产党员,而在河南方言电影《我不是王毛》中,以全新的视角,以普通百姓的诉说角度,用诙谐有趣的方式将当时普通民众的抗日斗争耳目一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鬼子来了》体现的则是唐山方言。 2.彩色电影时代中的黑白光影 虽然当彩色3D电影时代全面来临以后,黑白2D电影俨然成为了非主流,但是黑白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创作手段,依旧有许多导演对其情有独钟并合理运用。近年来,黑白电影在国内外影坛中再次萌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从《辛德勒的名单》到《鬼子来了》再到《南京!南京!》,这些彩色电影时代的黑白影像散发着独特而强烈的艺术魅力。 在黑白影像中加入彩色元素,可以形成独特的视觉中心和色彩构图,并将事物符号化,给予深刻的寓意。如《我不是王毛》中的小风车。影片大量运用白色调和浅灰色调很好的营造出了轻松惬意的气氛。这也是《我不是王毛》作为黑白电影也能成为喜剧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风车出现的场景都有着大量明快的白色,白色代表纯洁,能营造出纯洁高尚梦幻般的理想意境,给人以最大的联想空间,营造出天堂般的美妙场景。即使狗剩处在“黑色”的战争中,他仍然向往着“白色”的美好生活。恐怖哀伤的黑色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给人感觉昏暗、压抑和阴暗的感觉而对于王大举这样的村民,当听说征兵时,他让作为养子的狗剩而非亲生儿子去当兵,并说了一句"这正是让他报恩的时候"这一画面时则有比较多的灰色,这体现出了人性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特别是在面对自身利益时,

试论电影美学鉴赏_文艺美学论文

试论电影美学鉴赏_文艺美学论文 文艺美学论文 摘要:电影自1895年经卢米埃尔兄弟之手问世以来,就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它的广泛传播有力的证明了影像世界的本体魅力。与此同时,它生生不熄的游动,让电影——这一第七艺术形式发挥出了人类在影像存在之前未曾感悟到的,自身无尽的超然之意。它不仅如诗般超越事物的外在迹象的韵味,更是汇聚了天人合一的内视之美。本文将试图从悟觉与回旋,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证电影美学上的新理念,还将试图把现象学的某些理论与美学相结合,共同完成对电影美的探讨。 关键词:悟觉回旋生命党派运动 100多年的轮回让电影自诞生起,就在真实和虚幻之间通过音视频的结合转换,吸引了无数研究学者的注意。这种玄妙的影像在人类的超验意念和现实情感间游走飘浮,联结起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框架和精神束链,让观赏者在电影这个大的架构之下同时得到满足的审美愉悦感,形成了美学上所谓的“影像观”。在人们视野这一有限的活动范围内,给予观众最具象的抽象美意味,让人们最大限度的看到了心中隐匿的“我”和眼前真实的“我”的异构。至此,电影通过人类共存体的桥梁作用,完成并逐渐完成着它在各个学科间游动的复杂过程,并试图建立起一种与各学科具体可言的关联。但电影似乎天生就与美学的渊源极其深厚,即便用纯粹客观的角度来鉴赏电影,我们都不得不提到美学的相关内涵。尤其是电影中渗透的人类对艺术品悟觉的欣赏能力,以及电影内蕴中的回旋意味,都值得我们好好把玩。 悟觉 主体的电影艺术创作需要客体的生活原形,而生活的真切反过来又带给艺术家们直觉的提升。悟觉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神遇”,“是一种心物感应的悟觉思维到典型状态,是主客体之间意义的双向渗透所产生的深层次心理反映。神来之时,喻象叠出。”1其实这是一种返朴归真的感知,也是一种力求获取本真意象的手段。正如同司空图在《诗品·雄浑》中提出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所展现的意境一样,无论是电影艺术的创造者,还是欣赏者,都希望从创作品中得到这股构成天,地,人运转变通的核心力量,按照蒲震元教授的翻译,我们把这它称作道家的灵魂——“道”。有了这个“道”,我们可以在眼前变幻莫测的视听元素中随时把握其间本质的因素和意义,而且这种把握不会有“丝毫的勉强”,“它的呈现”也将“无穷无尽”。2陈凯歌的一部《霸王别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维限,在把万众眼光拓宽到美轮美奂影像框架中的同时,更是引导受众浸入了导演所营造的意识之巅。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主人公嬉笑怒骂,历经变迁,丝毫未察觉身边时间轴的转动。聪明的导演在艺术世界的白纸上洋洋洒洒的把时间,生命,情爱等不可名状的复杂流态具体化,瞬间凝滞,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被感染,在关闭放映框的同时还恋恋不舍,直到咀嚼数日后才逐渐发觉其味道,虽然不可言明,但却回味无穷。电影的独特美学价值就在于它在不经意间传递出万物万象的内核,个体的理解方式不同,造就了电影内核的多重性,这种多方位,多视角的表意功能让电影不再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它及时的融入了主流的意识形态,时刻期待营造出与观赏者的“神遇”,在相遇的时候迸发出作者艺术思维认同或异化的火花,促使新的艺术感悟再次进入主导的影像世界,从而开启新一轮的创作循环。而这种创作的循环对于传者与受者本身的情感要求近乎苛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完成对电影表面活动影像背后神秘世界的探求和体悟。 首先: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和繁荣都必须符合规律,关照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统。 电影初创的起始端是机械技术进步的结晶,而这种无生命的机械运动,却最终通过艺术家们艺术上的震撼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人惊叹的巅峰。其中的功臣,最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不能不说是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时空迁移。当自然首次以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惶恐,惊奇,随后便如痴如醉般疯狂的沉浸在这精妙的视听元素上,也让身心全部融入在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康德对于“美”的定义:美得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独特、自主的运用。 美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某种思想认识的正确理解,即对体验和判断能力的理解。 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的意图在于阐明准则、规律和规则,它们指导着建设者的实践。 维特鲁威、阿尔伯蒂等,为建筑各部分的系统结合和建筑部件的装饰制定了许多规则。 只有当建筑理论具有普遍效果时,才能对美学有所冲击,因为那时他必须以取得建筑美的本质为其目的。 建筑的明显特征:功能性 首先,实用功能。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进行礼拜的地方。在决定某种形式之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求和愿望。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3651645.html,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 作者:张进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 摘要: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体 现出电影艺术的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音乐在抒发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深化影片主题,推动剧情发展,渲染环境气氛,创造节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与表现特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影音乐;美学特征;艺术表现 1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电影音乐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善于表达感情,通过听觉来感受,用时间来展示形象,但是电影音乐又有自身的特性。 1.1 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结合 只有当画面跟声音有机结合在一起时,才能给观众以完整的真实感受。在一部故事片中,电影音乐经常采用的方法,一首主题曲贯穿影片始终,而且可以反复出现,可以烘托人物的思绪来构成某种回忆,表现人物命运,甚至可以起到结构全剧的作用。例如,好莱坞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一路平安》,需要刻画人物情绪、表现人物情感时就会让音乐反复出现。如果这个主题曲本身非常动听,它很快就会流行,而且成为脱离这个影片独立的艺术存在。 1.2 电影音乐在表现电影画面时的间断性 电影音乐通常根据剧情和画面的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影片蒙太奇的制约。 一部电影,其音乐常常中断数次,而人们对此并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一部90分钟的故事片约有六百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只有9秒钟,所以必须跟随不断变化的画面创作不同内容的音乐。过长的音乐如同冗长的对话,影响全片的节奏。就像我们在绘画、设计中一样,需要留有空白,创作美的设计。音乐也如此,需要停顿,因为此处无声胜有声。 1.3 电影音乐具有视觉延展性 电影画框内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听觉具有无限的联想性,所以利用音乐可以延展画面的内容。梅林茂备受好评的大作《霍元甲》,虽然画面没有直接体现,但音乐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画面,成为影片向下发展的重要线索。 2 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