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问答

1、简述联合国的原则、宗旨、机构及其功能

原则:(1)会员国主权平等(2)各会员国应该忠实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3)各会员国应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和正义(4)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5)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联合国对任何国家正在采取防止或执行行动时,各会员国对该国不得给予协助(6)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保证非会员国遵行上述原则(7)不干涉内政。

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机构及其功能:(1)大会——主要审议机构,重要议案需2/3多数通过。(2)安理会——对维护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在联合国内处于首要的政治地位。(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就发展、世界贸易、工业化、自然资源、人权、妇女地位、人口、社会福利、科学技术、防止犯罪以及许多其他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4)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对11处托管领土的行政管理,促进它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

(5)国际法院——设于海牙,由15名“独立法官”组成,不代表任何国家,依《国际法院规约》而工作。

(6)秘书处——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它们的计划和政策。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构、产生原因和影响产生原因

(背景):为了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经济,稳定各国汇率,平衡国际收支,促进非歧视性贸易的发展,在战争后期美国和各盟国都希望能在战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利用其自身资金和组织来的私人资本为各国生产项目提供贷款,也希望缔结统一的关税贸易协定,以消除国际贸易的障碍。

结构:(1)世界银行: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和组织长期贷款;为私人银行向各成员国的长期贷款提供担保,以促进资金流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商讨和促进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中、短期资金解决会员国国际收支中出现的暂时不平衡,消除各国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以便利国际贸易的发展。

影响:结束了战后金融汇率混乱的局面,维持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扩大了国际贸易,在一定时期内,对世界经济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和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通过这一举动,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美国也在战后的世界金融中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名词解释

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这是一种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以伊斯兰教教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在阿拉伯世界有广泛的影响。兴起于二战期间的叙利亚,1947年在大马士革阿拉伯复兴党召开一大,系统阐述了他们的理念,后来被概括为“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后来复兴党

与阿拉伯社会党合并成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支部遍及阿拉伯诸国。

苏加诺主义:苏加诺是印尼国民党创始人之一,他主张民族主义、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三种力量的团结与合作,曾提出“建国五原则”,后发展为“社会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信仰神道”,最终归于“互助合作”,这一思想一直是印尼独立和建国中的指导思想。

尼赫鲁主义:印度的一中民族主义思想。尼赫鲁是印度国大党主席,自诩为甘地继承人。但在他的思想中已与甘地相去甚远,他把印度的完全独立作为最终目标,但他的思想中又带有一种大国扩张主义的危险因素,此外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得的他的理论中又加了民主社会主义的色彩。

第二章问答

1、简论杜鲁门主义

背景:二战后,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统治地位。英国照会美国,希望其代替英国对土耳其和希腊进行援助。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一篇国情咨文,内容涉及敌对社会主义国家,后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助土希两国的法案。后来这篇国情咨文的发表就被作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内容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评价:这是美国建立在其强大的综合实力的前提下争霸世界的开始,一般而言,把杜鲁门主义的问世看做是冷战的开始,美国以此为起点,在经济上推行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建立了北约。美国以其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威势,干涉别国内政,开始了对共产主义阵营的宣战。从一定程度上看,杜鲁门主义的诞生是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必然结果。

2、简评苏联安全带政策

战后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执行的外交政策总体上可概括为“安全带”政策。这种外交方略存在两面性。

积极方面:(1)苏联战后的目标是巩固胜利果实,争取一个相对宽松、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借以恢复国民经济,医治战争创伤,为确保国家的长期安全创造有利条件。(2)不断巩固和加强东欧这块社会主义前哨阵地,严防帝国主义的插手干预。(3)苏联竭力防止德日重新武装、东山再起,再度成为战争策源地。

消极方面:苏联过分考虑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犯有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错误。

评价:苏联的所谓“安全带”政策,有力的维持了战后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防止了资本主义相东欧的渗透,使得苏联国民经济在历经战后洗礼后能够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并与美国分庭抗礼,为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提供里有力的保障。但是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安全,粗暴干涉别国党和别国的内政,稍有不从,惩罚立至。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本身的威信,造成了严重后果。 3、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欧洲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美国提出了旨在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由美国提供贷款,帮助欧洲资本主义诸国渡过战后的动荡局面。

马歇尔计划是在杜鲁门主义思想的主导下美国的一次大动作,由于英法诸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该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战后欧洲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稳定了各国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在执行这一计划的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对欧政策的核心,所以,马歇尔计划的推广,客观上使得西欧各国之间的壁垒开始消融,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也为后来欧洲联合打下了基础。此外,随着美国的资金援助,美国的经济触角延伸到了西欧诸国及其殖民地中,在遏制共产主义的同时也大获其利,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名词解释

纽伦堡审判:1945年11月20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开庭,开始了对21明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讯和判决,次年10月1日审结闭庭。这是一次公正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给予发动侵略战争的幕后黑手以应得的惩罚,反应了世界人民的心声。这也是战后同盟国的一次重要国际行动。

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该演说,其中提及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片讲话是对西方国家发出的联合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开号召,一般认为这是冷战的第一枪。美国借丘吉尔之口表明了自己政策的转变,开启了美苏对抗的时代。布鲁塞尔条约组织:1948年3月17日,英法比荷卢5国在布鲁塞尔签订条约,该组织随之问世。这是一项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条约。虽然条约表面上指向德国,实质上表现的却是西欧诸国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担忧,条约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苏联的攻守同盟。

日美安保条约:随着亚洲形势的转变,美国重新估量了日本的战略地位,于1951年与日本签订《日美安保条约》,美军得以无限制的驻留日本。从此,美国把日本作为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基地和桥头堡。而这一条约使得日本名义上独立,实际是半独立半被占领的国家。共产党情报局:针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进逼,在苏联倡导下多个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成立的一个机构,1947年9月苏联等9国共产党在波兰举行会议而成立,到1956年4月结束,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苏联借此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压制“异端”,为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埋下伏笔。总的说来,情报局过大于功。

联邦德国基本法: 1948年9月,德国西部占领区一些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制定的根本法。为了表示德国最后要统一,把筹建中的国家说成是“过渡”性质的,故未采用“宪法”这一正式名称,而称之为“基本法”。1949年5月8日协商议会通过,同月23日生效。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尤其是1956年的“防务法”和1968年的“紧急状态法”所作的两次修改为最主要的修改。

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1月,旨在协调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合作问题。成立初期,对于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禁运起到了巨大作用,极大的帮助了东欧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但苏联实行不平等贸易也时有存在,后由于长期脱离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竞争,经互会反而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阻碍。

第三章问答

1、如何评价赫鲁晓夫三和路线

赫鲁晓夫上台,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外交理念。主张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进行和平竞赛,这些观点适应了大战后世界的主流,有助于维持战后各大国之间的和平,为苏联的发展赢得了空间。同时又强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这是美苏争霸时期苏联的对外方针,为苏联的外交战略目标服务,最终达成美苏共主世界的局面。“三和路线”的提出是苏联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它结合了苏联的实际和当时世界的形势,成为了苏联争霸的重要利器。 2、简述50年代苏南关系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开始调整外交关系,1953年6月,苏南外交关系恢复。1955年5月,赫鲁晓夫访苏,表示出重修旧好之意。经过谈判,6月2日发表了《贝尔格莱德宣言》,8月,两国又缔结了一个长期贸易协定,南斯拉夫得到了苏联的大笔贷款。次年6月,铁托访苏,双方发表了两国政府《联合公报》与两党关系的《莫斯科宣言》,自此,苏南的邦交恢复正常化。虽然如此,但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内外政策上依旧存在着分歧。1958年4月,南共联盟“七大”通过了新的纲领,苏联又开展了对南共纲领的批判,,从而又开始了苏南

第二次大争论。

名词解释

哥穆尔卡:波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1947年9月他反对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因而违抗了苏联意志,遭受打击。波兰爆发波兹南事件后,重新出任第一书记,开始了改革,然而他的改革不彻底,不敢实行大胆的经济改革,因而他的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巨大成效,由此他开始失去人民的信任。后在1970年辞去第一书记职务,由盖莱克接任。

1957年莫斯科宣言:在国际共运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为求统一认识、消除分歧的产物。1957年全世界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签署了该宣言,内容涉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争取和平反对战争问题、各国各兄弟党关系等问题。实际上这是各种观点妥协与调和的产物。

匈牙利事件:1956年10月,布达佩斯爆发了群众的游行示威活动,并发生流血冲突,以此为始,后苏联曾两次出兵干预,史称“匈牙利事件”。主要原因有领导集团的重大错误、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破坏与进攻、国际帝国主义的挑拨等。匈牙利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匈牙利人民和国际共运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奠边府战役:越南抗法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954年3月13日,越南军队在中国顾问团的帮助下向北压缩在奠边府的法军发动进攻,经57昼夜激战,歼敌1.6万余人,活捉法军司令官。这一大捷,改变了整个印支战争的形势,对正在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四章问答

1、战后日本政治民主化改革

(1)非军事化改革:这是占领当局对日本改革的最基本的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要摧毁军国主义的控制。(2)五大改革:赋予妇女参政权、保障工人团结权、教育制度自由主义化、废除专制政治、促进经济民主化。(3)制定新宪法:新宪法符合资产阶级利益,受到国民拥戴,其颁布标志着日本已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

2、简述艾哈德改革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

艾哈德改革:首先从货币体系入手,从美国运进新钞后实行全面兑换的货币改革,在此基础上取消配给,放开价格,推动西占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同时,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以减税为内容的税收改革,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1952年,联邦德国的经济的主要指标已超过战前水平,此后一直保持的高速的增长态势。高速发展的工业,促进外贸连年顺差,极大地改善了国际收支地位,黄金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同时消费物价水平上涨率和失业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此联邦德国的政治与社会呈长期比较安定的状态,经济处于平稳的高速增长之中。

3、杜鲁门公平施政的内容、影响

于1945年初见其形,1949年1月5日正式提出,综合过去的各种建议,内容包括:制定就业法案;继续冻结物价和房租,控制通货膨胀,建造廉价公共住宅;实行国民健康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等。这之中就业问题是关键。“公平施政”的提出帮助杜鲁门在1948年的大选中获胜,然而这一政策本身的成就却十分有限。在美国这样一个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人人获得“公平的一份”是不可能实现的,许多的相关立法都因保守派的竭力反对而夭折。实际上“公平施政”雷声大雨点小,到1950年,由于杜鲁门政府忙于侵朝战争和应付国内的所谓“颠覆”活动,公平施政偃旗息鼓,宣

告失败。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评价形成因素:首先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二是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最后是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的作用,把国家垄断资本推向体系化和成熟。

主要内容:(1)国家垄断资本的企业体系:其核心是国有化企业、国有森林和矿山等(2)国家垄断资本的财政体系:国家财政收支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年升高,是国家垄断资本高度发展的结果(3)国家垄断货币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和国有化银行、国家信贷机构、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三方面(4)国家垄断社会管理和调节体系:主要是指国家制定政策计划、协调地区发展、进行经济部门结构调整等社会管理和调节职能。

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存在其自身的问题:国家财政开支过度膨胀、通货膨胀政策难以驾驭、国有企业生产的政策性亏损日趋严重。虽然存在问题,但是也不可能倒退到自由发展的时代,可以肯定的是国家的干预和调节是保持经济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对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言,其政策观念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才是其能否继续存在甚至发挥效用的关键。

名词解释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5月,驻阿尔及利亚法军发动兵变,并波及至国内。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岌岌可危。最终由声望最高的戴高乐出面接管政府收拾残局,颁布新宪法,年底戴高乐就任总统。由此进入第五共和国时期。在经济和殖民地问题上新的共和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第五共和国的局势得以稳定。

麦卡锡主义:麦卡锡是美国共和党人,在二战后,以他为首在美国境内掀起了法西斯式的反共迫害,极端的攻击涉及到了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大量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受到迫害。这股狂潮随着麦卡锡被解职而休止。虽然如此,麦卡锡主义仍作为美国政治生活中极端反共反民族的潮流而载入美国史册。

三环外交: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这是一个大国衰微后的无奈之举。

第五章名词解释

埃及七月革命:1952 年7月23日由埃及自由军官组织执行委员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埃及人民要求废除英埃同盟条约,谋求民族独立,终于爆发七月革命。新政府迫使埃及国王退位,并于次年正式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颁布宪法,从此埃及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蒙巴顿方案:二战后,英国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压力,由驻印总督蒙巴顿提出的“印巴分治”方案。主要内容是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正是这个方案,为今天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埋下了伏笔。

摩萨台改革:指二战后在伊朗爆发的石油国有化运动,领导人为首相摩萨台。石油国有化运动严重损害了英美等大国的利益,英美等国用尽各种手段不成,遂与伊朗国王勾结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摩萨台内阁,重新控制了伊朗的石油。伊朗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直到1973年才实现石油国有化的目标。

印尼八月革命: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印尼受到共产党和其他爱国政治组织宣传影响的广大群众当即开始对国家独立的争取,17日,他们说服苏加诺等人签署《独立宣言》,印尼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这个“千岛之国”的独立,对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六章问答

1、亚非会议及其评价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研究有关民族主权、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问题等。各国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各抒己见,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这是会议取得的最大一项成就。

亚非会议室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标志着帝国主义任意摆布亚非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会议始终高举民族独立的旗帜,其胜利举行和圆满闭幕对各国民族民主运动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也是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沉重打击。通过这次会议亚非国家增加了相互的了解,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更加团结,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万隆精神”,如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外交准则,足见万隆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2、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及其评价

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有:(1)改善与苏联的关系,承认民主德国与波兰以奥得—尼斯河为边界线;(2)改善两个德国的关系,实现了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1973年两国同时加入联合国;(3)改善与东欧其他国家的关系,先后与波兰、捷克斯洛代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70年代的联邦德国在经济上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经济大国,但在政治上依旧无所作为,有鉴于此,新东方政策应运而生。新东方政策虽立足西方,却自主的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3、简述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1)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努力摆脱美国的核保护伞,为独立自主政策提供可靠

的势力保障。

(2)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争取在国际事务中

保持独立的发言权。

(3)积极发展“法德联盟”,以此为基础巩固和加强欧洲经济共同体,坚决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从而防止美国利用英国控制欧洲。

(4)发展独立的对苏关系,用“缓和、谅解、合作”的外交政策替代冷战与对抗,增强

在美苏对抗夹缝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名词解释

不结盟运动:随着美苏争霸局面的日益明朗,一些新兴的民族主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斗争,开始奉行不结盟政策。1961年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在贝尔格莱德集会,成立了不结盟运动这一松散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肯尼迪和平战略:针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全球争霸策略,肯尼迪提出了所谓的“和平战略”。一方面与苏联进行和平竞赛,从而达到从根本上削弱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东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分离东欧国家与苏联的关系,从而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和平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新内容,和平演变的战略由此进入了具体实施的阶段。

布拉格之春:1968年1月开始,在捷克斯洛伐克开始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称为“布拉格之春”,捷共于4月推出行动纲领,希望借此可以摆脱苏联的影响,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然而改革并没有坚持很久,当年8月一度蓬勃发展的改革运动夭折于苏联及华约成员国的武装入侵。

第七章问答

新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1)产业结构的非物质化趋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

中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2)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趋势: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智能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

越突出,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企业。

(3)科技革命带来了各国经济布局的变化:新兴的工业区不再趋向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转而重视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

(4)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由于发达国家着眼于发展“朝阳工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开始大量出现。国际合作增多,经济进一步国际化。

第八章问答

1、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及其评价

政策内容:主要是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如减税、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提工资标准,对房屋建设和消除贫民窟提供经费和重新开发萧条地区,联邦援助教育和农场主,消除种族歧视,抑止经济衰退,发展空间技术等。此外,1963年肯尼迪政府提出了第一个比较彻底的取消种族隔离的民权立法,虽未通过,却为后来者打下了基础。

评价: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政府面临不再是繁荣景象,而是持续的经济恶化。新边疆政策正是为了转变这一不利的国内形势而生。应该说这一政策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的特别是在通过减税以刺激消费和企业投资方面。但是更多的改革方案因国会保守派的阻挠而搁置,随着肯尼迪遇刺身亡,改革遗留下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一次尝试为后来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及其评价

计划内容:(1)继续肯尼迪未竟的事业,在1964年大选前,约翰逊促使肯尼迪遗留的52项立法提案的大部分(45项)在国会获得通过,其中最重要的是赤字减税计划。(2)“向贫困宣战”是“伟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儿童与青年教育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法案。(3)保障黑人平等权利方面,除了通过了肯尼迪遗留的有关禁止在公众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法案外,还先后出台了选举权法和开放住房法。

评价:“伟大社会”是美国统治阶级所推行的自“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在立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成效是显著的。然而在该计划的背后隐藏的是服务于垄断阶级的根本动因,目的在于缓和阶级矛盾以转移民权斗争的主要方向,同时使穷人变成纳税人,提高其购买力。由此可见,该计划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财富分配关系。在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之后,伟大社会的美梦最终化为泡影。

3、里根革命的内容及其影响

里根上台后实行“新保守主义”,宣扬建国时期尤其是体现在宪法中的传统的自由主义。里根于1981年向国会提出“经济复兴计划”,有四方面主要内容:即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通货流量。尽管里根革命为企业家自由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美国经济也走出了“滞涨”困境,实现了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但其隐患同样不可忽视,美国由此陷入了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内外债务高和美元比值降低的“三高一低”局面。其继任者布什对该政策继续执行导致了美国经济的持续衰退。直至1992年高呼“改革”口号的克林顿当选总统,美国的保守主义政策才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4、 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1)战争对日本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战后的民主改革既改革了社会经济结构,也对

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这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以及由此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日美垄断资本的结合,为战后日本

摆脱经济困境、迅速恢复经济并实现高速增长的起步提供了关键的推动力。

(3)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这是日本战后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主要措施。

(4)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革新和改造,重视和推动生产技术、经营管

理方式和职工文化知识三方面的革新和改造同步进行,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可靠技术保障。

(5)确定“贸易立国”思想,积极有效的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名词解释

欧洲共产主义: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反映了战后欧洲历史发展的现实,也是对苏联东欧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逆反,虽然它坚信马克思主义,但提出的许多主张都与苏联式社会主义不同。虽然它尚未在实践中取得政权,但是其影响颇大,至今它仍是欧洲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

第九章问答

1、赫鲁晓夫农业政策及其评价

首先是扩大垦荒和玉米的种植,但是由于苏联许多地区不适宜种玉米,“玉米运动”很快便失败了。从1958年起,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新措施,包括:(1)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即改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各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2)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技术修理站,把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3)在加速发展国营农场、扩大集体农庄规模和收缩个人副业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农业小组承包制。赫鲁晓夫的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农业落后问题。这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垦荒等粗放经营的方式扩大生产,劳动生产率仍很低,而且受气候影响产量波动很大。此外,由于改革本身缺乏科学性、一贯性,使得前期效果还比较明显,到了后期逐渐乏力。

2、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及其评价

内容:第一阶段:(1)恢复集中领导的部门管理制,并兼顾地区管理的原则。(2)在坚持集中计划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某些自主权。(3)以利润留成设置企业经济刺激基金。(4)利用价格、信贷、奖金等经济杠杆刺激企业改善管理。

第二阶段:进一步改组工业管理机构,成立各种联合公司,开始推行以集约化经营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阶段:就第一阶段工业管理体系改革中的若干方面又提出一些新措施。评价:新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这方面而言,是有益于苏联经济发展的。但是在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中,仍坚持国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得改革成为了这一体制下的修补匠,并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改革最终也只是成为了治标之策、一时之政。

3、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及其评价

南斯拉夫通过了工人自治、社会自治和劳动联合自治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包含以下内容的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1)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替代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所有制。(2)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3)在国家政体方面,建立起民主化、而非苏式集中化的国家政权体系。(4)在社会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代表团制原则。联邦、共和国、自治省三级议会实行代表团制,议会代表由选民选举、监督和罢免。(5)在外交上,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评价: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历经三十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使国家发展成了一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工业——农业国。但自铁托逝世后,其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由于过分强调“非中央集权化”,导致宏观经济生活失控,地方分散主义和民族主义事件时有发生,联邦各共和国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这为后来南斯拉夫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4、匈牙利模式及其评价

主要内容:(1)改革计划管理体制。除国防等重点工业部门外国家计划只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主要比例,取消下达企业的指令性指标;将国家投资预算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但规定信贷总限额。(2)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实行三种价格,即固定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强调物价改革与工资、补贴和税收改革同步进行,并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实行部分工资浮动。

评价:匈牙利在1968-1973年间的新经济体制改革十分顺利,效果也十分显著,被称为“匈牙利模式”。不过,多重价格体制也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大型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比产业工人提高更快,国内外一些人对改革有所指责。特别是1973年底开始国际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开始猛涨,农产品和工业成品价格则呈现下跌之势,匈牙利的经济因之深受打击,导致70年代中期经济停滞。名词解释

盖莱克:波兰杰出的政治家,波兰统一工人党成员。1970年“十二月事件”后接替哥穆尔卡担任党中央第一书记。上台后开始执行高速发展战略,并在前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后由于国际形势突变,波兰局势陷于动荡,政府无能为力。1980年9月,盖莱克被解职下台。团结工会:波兰的一个政党组织。1980年波兰爆发战后最大规模的罢工,团结工会在这次风潮中成立并迅速壮大,成为公开的政治反对派。后在大选中获胜上台,波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剧烈变化,通过所谓的“电休克疗法”使波兰过渡成资本主义国家。

第十章问答

伊朗白色革命及其评价

自从伊朗50年代的石油国有化运动失败后,国内政局一直不稳,国王巴列维从1962年起开始着手改革,因为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故称“白色革命”或“国王与人民的革命”。主要的改革内容有:(1)实行土地改革,从地主手中赎买土地再出售给无地农户;(2)实行森林、牧场、水力、石油、矿产资源国有化;(3)大力开采石油、天然气,从西方财团手中收回石油资源主权和阿巴丹炼油厂的管理权,实现国有化,同时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多种工业;(4)出售国营企业股票,劳资分享企业利润;(5)修改选举法,实行普选,妇女享有选举权;(6)兴办教育,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土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其石油工业为伊朗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由于经济建设波及面太广,问题也很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重工轻农,失业队伍不断扩大,国家财富虽不断增多但贫富悬殊。这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最终在国王的专制统治中,反对派联合起来,爆发了伊斯兰革命。

名词解释

东盟:东南亚国家在战后为克服独立后所面临的经济困难、谋求相互间的合作而建立的组织。1967年印尼、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5国签署《曼谷宣言》,东盟正式成立。经过长期的努力,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的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为东南亚诸国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宽广、自由的发展平台。伊朗伊斯兰革命:在伊朗爆发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革命运动。由国王巴列维发动的改革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以神职人员霍梅尼领导的反对派于1977年12月发动圣战,国王出逃,伊朗的君主制宣告结束,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阿根廷庇隆主义:又称正义主义,由阿根廷正义党领袖庇隆所倡导。庇隆认为,他的学说是介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包括“政治主权,经济独立和社会正义”三大纲领性口号,庇隆在其执政的10年里(1946—1955)以他的学说为指导,实行了一系列政治与经济改革,对阿根廷民族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的调整起了推动作用。

阿连德:智利伟大的政治家、社会主义者、智利社会党领导人,1970-1973年间任智利总统,任内阿连德始终推行被称为“智利社会主义之路”的规划,坚持着自己的政治理想。这引起了美国等国家的极度恐慌,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智利国内的反对党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阿连德本人也在政变中身亡。

第十一章问答

1、独立后新加坡经济发展历程

1959-1967年事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和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进口替代”工业。为此,新加坡先后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颁布了《新兴工业法令》《土地扩展法》(1959)《经济扩展奖励法》(1967)等法令,不断增建开发区。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金融、外贸等事业。

1968-1979年为第二发展阶段。实行由进口替代转向适应外部需求为主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至此,失业问题已不复存在,反而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1979年进入第三阶段。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增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1985年以后转向发展国际通讯、金融和咨询等服务业。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上世纪90年代后新加坡进入稳定成长阶段,使其成为东南亚科技、通信、金融、运输、设计和服务中心,拥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2、尼克松主义内容及其评价

尼克松总统在职期间制定的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首先在亚洲范围内,美国鼓励其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对其盟国面临的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则以集体安全为目标,这称为“关岛主义”。后尼克松又将其不断延伸,推广到全球,其中心内容是美国不再承担保卫自由世界的全部责任。1970年尼克松曾把他的思想概括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新和平战略”,这三点成为了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在尼克松总统任内,这个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策略的指导思想,美军退出越南,改善了中美关系,战略重点转向苏联。这是美国战后外交政策方面一次巨大的转变,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结束,适应了世界局势的新变化,缓解了国内的多种危机,对外也改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美苏争霸中美国所处的不利地位。由此,尼克松主义成为了之后几届政府政策的出发点。

名词解释

南南合作: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本身经济发展、增强团结斗争的力量,开始谋求相互间的多领域合作。因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南部,所以称为南南合作。通过各国的不懈努力,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不仅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助推力,对世界经济的进步也有巨大的影响。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这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斗争,触及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自上世纪60年代而始,斗争合作相交织,一个长期、激烈、艰苦的过程。因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习称“南方”,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习称“北方”,故名。

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标准化的研究

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标准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5-03T11:42:18.700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中旬供稿作者:胡俊峰 [导读] 许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开设尚处于试验与探索阶段。 胡俊峰南通大学商学院 【摘要】许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开设尚处于试验与探索阶段。由于师资缺乏、教学方法僵化等原因,导致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社会用人单位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地方高校建立创新的标准化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涵盖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各教学环节,并使各个教学环节能有机衔接。该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英语能力、基本技能为目标,在短期内,可迅速提高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教学质量,并为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标准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002-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外界的经贸、技术、文化等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于能熟练运用外语且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激增。为此,教育部也多次发文,要求高校使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进行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所开设的双语课程要与国际接轨。而工商管理类课程以其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特性,成为许多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首选。双语课程的开设将提高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应用外语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国际接轨,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地方高校也在尝试开设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但由于优秀师资缺乏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切实提高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应该从地方高校的现状出发,从规范双语课程的标准化体系入手,逐步提升工商管理类双语教学的教学水平。 二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商务谈判》双语课程为例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同时使用母语与英语进行思维,能根据实际对象与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切换。双语教学强调在学习非语言学科类知识的同时习得外语,强调师生之间在课堂上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与互动;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语言文化的联系与对比,来促进英语教学实施,提升学生英语实践能力,而汉语作为辅助手段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进行商业沟通技能,达到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中具备扎实的商务谈判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谈判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各项商业活动,提供辨证的思维方法和决策工具。因此,《商务谈判》双语课程是具有实践性强、英语运用广泛、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实现双语课程标准化的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和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能力。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商务谈判》双语课程教学的经验,将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概括为以下特点:(1)以小组案例讨论或情景模拟为主的教学互动模式替代传统的讲授为主模式;(2)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是根本目标;(3)运用英语进行师生互动是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手段;(4)以中英文讲解重点、难点内容,其他以英文表述为主的教学流程;(5)基本技能衡量与基础知识考试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考核环节。 三地方高校在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双语教学考核评估体系缺位等原因,导致双语类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影响了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1.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导致教学模式僵化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都在尝试开设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师资主要由“海归”青年教师担当。他们虽然英语水平较高,但教学经验缺乏,对课程教学的难点、重点把握不够,课堂教学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满堂灌,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都未获得提升,达不到双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中,教师中英文运用的方式方法、切换时机、运用比率不当 按照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使用英文的比例不低于50%;但实际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往往达不到要求;而且,在中英文教学分配比例方面,未能突出重点,对于学生应知应会的专业词汇和基本知识点,往往忽略用英文解释,导致双语教学的英语教学重点不突出,使双语课程达不到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中英文切换方式不正确,导致学生英语思维的不连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3.未能发挥班级教学的特点,实现学生间的互动,促进共同提高 在一个教学班级中,学生英语水平有高有低是正常现象,而班级教学的优势在于同学之间比较熟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那些英语基础好,能跟上教师节奏的学生,从而导致部分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边缘化,使他们进一步产生畏难情绪,逐渐丧失对双语课程的兴趣。 4.缺乏对学生课程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明确指导,导致课程教学综合效率较低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缺乏对课程预习的重视,预习内容布置不明确,这导致学生在双语课程课堂教学中对专业词汇反应迟钝,影响学生对当堂课程知识要点的掌握;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词汇与知识准备,导致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课后复习阶段,教师以布置含知识点的客观型作业为主,缺乏安排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小组课程作业,使得课后复习环节的综合效果不明显。 5.教学手段单一,尚未能将公共英语教学方法移植到双语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目前双语课程教学主要采用PPT多媒体教学为主,但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不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匹配不同教学方法。例如公共英语中的情景式教学、反馈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如果将其与双语课程具体内容相融合,会使学生感到不陌生,并能够迅速进入英语环境状态去习得专业知识。 6.课程考核仍采用试卷考核的传统方式,不能真实反映教与学的效果 双语课程的考核仍采用试卷考试为主的方式。以笔者所在的南通大学为例,双语课程的试卷考试占70%,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30%,而试卷内容主要以客观题为主。这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能、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而从《商务谈判》课程本身而言,学生谈判基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试卷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L K dt d l d E φ ,式中K E 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A) 闭合曲线L 上K E 处处相等。 (B) 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 (C) 感应电场的电力线不是闭合曲线。 (D) 在感应电场中不能像对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的概念。 2.一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振动周期是 (A) 2.62s (B) 2.40s (C) 2.20s (D) 2.00s 3.横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时刻 的波形如图,则该时刻 (A) A 点振动速度大于零, (B) B 点静止不动 (C) C 点向下运动 (D) D 点振动速度小于零. 4.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 播,坐标原点O 的振动规律为)cos(0φω+=t A y , 则B 点的振动方程为 (A) []0)/(cos φω+-=u x t A y (B) [])/(cos u x t A y +=ω (C) })]/([cos{0φω+-=u x t A y (D) })]/([cos{0φω++=u x t A y 5. 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 1.20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m 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0mm ,则入射光波长约为 (A )100000A (B )40000A (C )50000A (D )60000 A 6.若星光的波长按55000A 计算,孔镜为127cm 的大型望远镜所能分辨的两颗星2 4 1

2019-2020年初三历史阶段性复习试卷(5)世界现代史材料题专题

2019-2020年初三历史阶段性复习试卷(5)世界现代史材 料题专题 1.残酷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曾经促使人们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空前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特勒是通过许诺解决失业问题、砸碎《凡尔赛和约》的枷锁……赢得支持的;……大萧条为他赢得了狂热的听众……因为他为他们的不幸找到了替罪羊。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1986年共同体的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6万亿美元,……共同体代表西欧已成为西方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凡尔赛和约》”是哪一国际会议签订的?这一会议的操纵国中有哪两个欧洲国家?“大萧条”指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东西两大势力范围”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主要因素。(3分) (3)对比材料一、二,二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有何不同?(2分) (4)材料三中的“共同体”指的是哪一组织?据材料三,列举共同体的经济发展状况。(3分) (5)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的不同影响。(1分) 2.大国关系的演变对世界局势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苏关系的变化及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2分)材料二建国后中美关系发展轨迹 (2)请将年代尺上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依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发展的轨迹。(4分)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试卷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 A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 B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3.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 D ) A、宣传自然、科学的思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帮助中国建立政治制度 C、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 D、为帝国主义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6.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D )。 A、失业的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工人阶级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C )。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8.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9.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 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 10.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 D ) A、《天津条约》 B、《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近代中国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D ) A、鸿章 B、源 C、观应 D、林则徐 13.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D ) A、林则徐 B、源 C、康有为 D、 1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15.鸦片战争爆发前,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优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含义是( B )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姓名: 班级: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共5个 3.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 i=;刚性双原子分子5 i=;刚性多原子分子6 i= 4.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 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2 k i kT ε=

南通大学国际商务谈判判断期末考试

南通大学卖书买书换书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ntu-ershou 二手书交易中心传递旧书分享知识资源有限服务无限 一: T】Negotiation depends on communication. T】In a good negotiation, everybody wins something. T】Both sides should try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point of view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 F】There is such case as "take it or leave i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In the bidding stage each is negotiating towards the best advantage. F】The stages of the negotiation always follow one another in sequence. T】When negotiating, representatives or negotiators represent their own but often others’ interest. F】Being close or friendly with the other side may bring about the best outcome. T】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often require the use of translators to attain this goal. T】When counterparts are speaking, negotiators should look at them but not the translators. 二: F】(1) The assumptions are true pictures of the world, they needn’t to be verified. T】(2) A good listener will hear out the other person before passing judgment and framing rebuttals. F】(3) When you didn’t hear something clearly, you couldn’t interrupt and ask the speaker to repeat, because this would make him or her angry. T】(4) The end of a talk is important because people remember best. F】(5) Most people speak in too low a pitch, especially when they get excited.

高考历史-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 一.练高考 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现实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 2.(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3.(2015年福建卷文综2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4.(2015年广东卷文综21)有文学家宣传:“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5.(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二.练模拟 1.(2017届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

世界近现代史纯知识点复习资料(一劳永逸)讲解

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考点1:欧美国家巨变与殖民扩张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共和国的诞生于克伦威尔的独裁 1.1640年11月,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 3.1649年一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5月10日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4.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自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2.1668年,“光荣革命”威廉三世当上国王。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2.时间:1689年 3.3.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4.内容: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5.意义:确定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专政在英国建立起来。(注意:《权利法案》的材料) 三、美国的独立:(九上第一主题第3课) (一)、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战争的经过 (1)爆发:1775年4月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①时间:1776年7月4日 ②制定机构和起草人:大陆会议杰斐逊起草 ③内容:《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④历史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1781年英军在司令康华利的带领下向大陆军投降。 (6)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3.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4.性质和作用: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5.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6.华盛顿: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被誉为“美国国父”。 四.攻占巴士底狱。 1、革命的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法王路易十六为摆脱财政危机召开的三级会议。 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五《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 1.《人权宣言》的发表: (1)时间:1789年8月 (2)制定机构:制宪会议。 (3)《人权宣言》内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历史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国际商务谈判问答题

商务谈判问答题南通大学石峰 1.what is about business negotiation?(PPT) Bussiness is an activity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 who confer together in order to reach a satisfying purpose 2.Fundamental Elements of Negotiation(PPT) Negotiator :Those who are engaged in negotiation.On-table/off-table negotiator Negotiating topic :Specific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discussed Topic should be common interest Negotiating: background objective condition of negotiation including Environment/organization/staff background 3.please explain the contents for “soft negotiation”,“hard negotiation”and “principal negotiation”(PPT) (1)soft negotiation considers opponent as friend, emphasis to build mutual good relations ,strengthen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ly consultations (2)hard negotiation considers the opponent as enem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and position rather than interests gain, focus to willpower test so as to impose self position on the other. (3)principal negotiation is value negotiation ,it strengthens fair value and fair principle derived from Harvard negotiation technique 4.what are the main tasks for the 3 stages of negotiation respectively?(13) (1)pre-negotiation The main issue here is to define the problem to be jointly solved for i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re two main task during this stage (2)face to face negotiation ①Introducing team members ②Discussing agenda ③five phase will proceed: A exploration 探索/试探 B bidding 报价/招标

(完整版)大学物理下册期末考试A卷.doc

**大学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下)考试日期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试卷编号_______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或类别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40 10 10 10 10 10 10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部分常数:玻尔兹曼常数 k 1.38 10 23 J / K , 气体普适常数 R = 8.31 J/K.mol, 普朗克常量h = 6.63 10×34 J·s,电子电量e 1.60 10 19 C;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 一理想卡诺机在温度为 27℃和 127℃两个热源之间运转。若得分评卷人 使该机正循环运转,如从高温热源吸收1200J 的热量,则将向低 温热源放出热量 ______J; 2.1mol 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至体积增大一倍为止,即 V22V1则在该过程中熵增S_____________J/k。 3.某理想气体的压强 P=105 Pa,方均根速率为 400m/s,则该气 体的密度 _____________kg/m3。 4.AB 直导体长为 L 以图示的速度运动,则导体中非静电性场强大小 ___________,方向为 __________,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

5 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为 20.0 μ F,两板上的电压变化率为 dU/dt=1.50 × 10V/s ,则电容器两平行板间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A。 6. 长度为 l ,横截面积为 S 的密绕长直螺线管通过的电流为I ,管上单位长度绕有n 匝线圈,则管内的磁能密度w 为 =____________ ,自感系数 L=___________。 7.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的三个顶点上固定的三个点电荷如图所示。以无穷远为零电 势点,则 C 点电势 U C =___________;今将一电量为 +q 的点电荷 从 C点移到无穷远,则电场力对该电荷做功 A=___________。 8.长为 l 的圆柱形电容器,内半径为R1,外半径为R2,现使内极 板带电 Q ,外极板接地。有一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为q ,处在离 轴线为 r 处( R1r R2),则该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大小F_________________;若带电粒子从内极板由静止飞出,则粒子飞到外极板时,它所获得的动能E K________________。 9.闭合半圆型线圈通电流为 I ,半径为 R,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外磁场中,B0的方向垂直于AB,如图所示。则圆弧ACB 所受的磁力大小为 ______________,线圈所受磁力矩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 10.光电效应中,阴极金属的逸出功为2.0eV,入射光的波长为400nm ,则光电流的 遏止电压为 ____________V。金属材料的红限频率υ0 =__________________H Z。11.一个动能为40eV,质量为 9.11 × 10-31 kg的电子,其德布 罗意波长为nm。 12.截面半径为R 的长直载流螺线管中有均匀磁场,已知 dB 。如图所示,一导线 AB长为 R,则 AB导线中感生 C (C 0) dt 电动势大小为 _____________,A 点的感应电场大小为E。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 项练习(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改革政治制度 2、下列活动中,南洋备派筹划讲行的是 (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创立新式学堂④开办民用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4、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 ) A.保国会成立 B.强学会成立 C.万木草堂成立 D.时务学堂成立 5、戊戌变法法令的公布有利于 ( ) ①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⑦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③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请将孙中山先生的以下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①组建兴中会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你应首选 ( ) A.《中外纪闻》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9、李大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文章有 ( ) ①《庶民的胜利》②《敬告青年》③《狂人日记》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反孔复古运动 B.文化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民主运动 11、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两次重大斗争是 ( )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维新变法运动③义和团运动④辛亥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 A.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14、在中国近代,传人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有 ( ) ①火车②轮船③有线电报④照相术⑤《申报》创刊 A.①⑦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 15、下列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照相是极少数人家的奢侈享受 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6、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包括() ①照相②电影③电视④报纸的传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8、首先提出“实业救国”这一口号的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张謇 D、荣氏兄弟 19、在近代中国,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还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的交通工具是( ) A.汽车、轮船 B.马车、火车 C.火车、轮船 D.飞机、自行车 20、下列哪一“变化”不是从辛亥革命后开始的( ) A.剪发辫 B.易服 c.禁止缠足 D.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21.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 A.《三国志》 B.《天演论》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 2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时务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 23.在《新青年》上发表过文章的有() ①陈独秀②鲁迅③郭沫若④李大钊⑤丁玲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24.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是( )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中外纪闻》 25.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 26.以下活动中,发生在洋务运动前期的有(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开办民用工业③兴办新式学堂④筹办新式海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D.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 28.“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谭嗣同等人被杀 B.光绪帝被囚禁 c.顽固派势力的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完整word版)《大学物理》下册复习资料.docx

《大学物理》(下)复习资料一、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1. 感应电动势——总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i d m,多匝线圈 dt i d ,N m 。 dt i 方向即感应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内由负极指向正极。由此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一段导体中哪一端的电势高(正极)。 ①对闭合回路, i 方向由楞次定律判断;②对一段导体,可以构建一个假想的回路(使添加的导线部分不产生i) ( 1)动生电动势(B不随t变化,回路或导体L运动) b i v B 一般式:i v B d;直导线: a 动生电动势的方向: v B 方向,即正电荷所受的洛仑兹力方向。(注意)一般取 v B 方向为d方向。如果 v B ,但导线方向与 v B 不在一直线上(如习题十一填空 2.2 题),则上式写成标量式计算时要考虑洛仑兹力与线元方向的夹角。 ( 2)感生电动势(回路或导体L不动,已知 B / t 的值): B ,B与回路平面垂直时 i d s i s t B S t B 磁场的时变在空间激发涡旋电场 E i : E i d s B d s(B增大时 B 同磁场方向,右图)t L t t E i [解题要点 ]对电磁感应中的电动势问题,尽量采用法拉第定律求解——先求出 t 时刻穿过回路的磁通量m B dS ,再用 S d m求电动势,最后指出电动势的方向。(不用法拉弟定律:①直导线切割磁力线;②L不动且已知 B / t 的值) i dt [ 注 ] ①此方法尤其适用动生、感生兼有的情况;②求m时沿 B 相同的方向取dS,积分时t 作为常量;③长直电流 /;④ i 的结果是函数式时,根据“ i >0 即 m 减小,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回路中原磁场同向,而 i 与感应 B r = μI 2πr 电流同向”来表述电动势的方向:i >0 时,沿回路的顺(或逆)时针方向。 2. 自感电动势 i L dI ,阻碍电流的变化.单匝: dt m LI ;多匝线圈NLI ;自感系数L N m I I 互感电动势12M dI 2,21M dI1 。(方向举例:1线圈电动势阻碍2线圈中电流在1线圈中产生的磁通量的变化) dt dt 若dI 2 dI 1 则有1221 ; 1 2MI 2 , 21MI 1,M12M 21 M ;互感系数M12 dt dt I 2I1 3.电磁场与电磁波 位移电流: I D=D dS , j D D(各向同性介质D E )下标C、D分别表示传导电流、位移电流。 t t S 全电流定律:H d I C I D S ( j C D ) d S ;全电流: I s I c I D,j S j C j D L t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意义( 积分形式 ) (1)D dS q(电场中的高斯定理——电荷总伴有电场, 电场为有源场) S i (2)E d B d S(电场与磁场的普遍关系——变化的磁场必伴随电场) S t L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南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南通大学计算机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班级:网工121 姓名:薛翔 学号: 指导老师:王则林 完成日期: 2015.1.11 成绩:

目录 一、前言 (2) 二、需求分析 (3) 2.1建筑群功能及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4) 2.1.1南通大学计算机楼结构详解与信息点数量的分析 (4) 2.1.2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相关标准和规范 (6) 2.1.3 实现此种功能的网络技术及所需的带宽 (7) 2.1.4 此种网络技术需要的介质 (7) 2.1.5 客户的布线规模 (8) 2.1.6 客户的装修工程进度 (8) 2.2设计方案 (8) 2.2.1设计总目标 (8) 2.2.2设计原则 (9) 2.2.3总体设计说明 (10) 三、综合布线系统详细设计 (11) 3.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1) 3.1.1设计原则: (12) 3.1.2设备选择 (12) 3.2配线子系统设计 (13) 3.2.1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13) 3.2.2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14) 3.2.3设计原则 (15) 3.2.4线槽和电缆用料的计算: (15) 3.2.5设备选择 (16) 3.3干线子系统设计 (16) 3.3.1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17) 3.3.2设计原则: (17) 3.3.3设备选择: (17) 3.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7) 3.4.1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如下: (17) 3.4.2设备选择 (18) 3.5进线间子系统设计 (18) 3.5.1进线间的注意事项 (18) 3.6管理间子系统 (19) 3.6.1设计原则: (19) 3.6.2设备的选择 (19) 四、工程总体预算 (19) 五、心得与体会 (20) 一、前言

大学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 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 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 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日: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美英法: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13、.绥靖政策的表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侵占捷克,进攻波兰。 14、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 2、7―194 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6、二战的重要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于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决定,英美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欧陆第二战场,苏军届时发动大规模攻势加以配合。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表示三国将在战争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德国(分区占领、赔款)、波兰、苏联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问题。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首脑会议,着重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并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后,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7、反法西斯联盟(三个阶段) P125 美英联盟的建立:1941年前后,美英事实上结成了反德联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