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弘扬大师风范,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大师风范,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大师风范,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编者按:在教育部社科司和科技司大力支持下,由中国老教授协会组织撰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师风范”丛书日前正式出版发行。9月6日,“弘扬大师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在京隆重举行,彭珮云、陈至立同志出席。与会者一致表示,“大师风范”丛书是学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图书,也是对青年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本报刊登座谈会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弘扬大师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李卫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党组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本次座谈会以“弘扬大师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大师精神是宝贵的优秀文化资源,弘扬大师风范,对引导教师和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大师一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意义重大。中国老教授协会将其汇聚成书,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编写好“大师风范”丛书,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精心做好“发行好、使用好”丛书的工作。建立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教育青年学生学习大师精神,掌握科学思想和方法,养成恪守诚信的良好品德,提升精神境界,打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

一是开展大师风范宣讲活动。组织部分作者进校园开展巡讲活动,在教育部网培中心举办大师精神系列讲座,在有条件的高校进行网络直播,并将视频上传公开网站供免费下载。会同中国科协等部门,组织各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宣讲大师精神,并将其作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重要内容。

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出版社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推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做好丛书宣传发行工作。组织在媒体发表书评和宣传推介文章;借助网络媒体发布出版信息,作为频道主推图书,最大限度扩大宣传推介效果。

三是融大师精神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大师先进事迹、高尚风范融入课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使大师精神植根于头脑。把大师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开展大师风范主题教育活动,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把大师精神融入实践教育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大师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作者系教育部副部长)

大师风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周远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大师风范”丛书(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及技术科学类)遴选了参加新中国建设、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66位大师,集中描写了大师们兼具人格和学识的双重魅力,表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献身精神和高尚师德,构建成值得大力继承和发扬的大师风范。为编好这部丛书,中国老教授协会动员组织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一些部委、科研院所等30多个单位的81位专家、学者、青年知识分子参加撰写工作,他们之中不少人是大师的弟子或亲属,亲耳聆听过大师的教诲、亲身感受过大师的人格魅力。由各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审定。

我们深深感到,“大师风范”丛书中所描写的大师们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楷模和表率,大师风范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资源,是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精神武器。他们热爱祖国、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追求真理、刚正不阿的坚贞品格,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融汇中西、学贯古今的研究道路,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教书育人、勤奋敬业的高尚师德令人震撼和感动。大师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大师风范”丛书是学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好榜样,是对青年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借助“大师风范”丛书出版的大好时机,在各类学校、科研机构的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生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宣传大师精神,学习大师高尚品德,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者系“大师风范”丛书编委会主任)

自力更生,敢为人先

梁思礼

我想从两个动词讲起,第一个是“逼”,第二个是“敢”。

第一个“逼”,实际上是“被逼”。我1941年到美国留学,那是珍珠港事件前的两个礼拜。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中断了我与在天津的母亲的一切联系,经济来源也断了。那时我只有17岁,开始被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五院搞导弹研制,苏联曾经答应帮助我们,但很快停止了,很多仪器设备、资料给了一半,后面就没有了。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洲际导弹,有“两弹一星”,有“嫦娥奔月”,这些都是在“美国封锁、苏联断援”的情况下逼着我们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实际上“被逼”有好处,逼得我们想办法,发挥自身潜力。

第二个是“敢”,要敢为人先。我曾经担任过中国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副总设计师。在制定方案时,我提出要走平台计算机道路,计算机要小型化,要上弹。要知道那是1965年,刚有集成电路。我们提出这种方案是很大胆的,也是很困难的事

情。后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把原来的会加减乘除运算的“全量级”改为只会加减运算的“增量级”计算机,大大减少集成电路的使用量,在中国科学院的通力合作和支持下,在1971年就基本实验成功了。正是因为我们敢于做这种选择和决策,我们国家的洲际导弹从开始研制起就达到很高水平。

最后我想用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这句话也是我的人生格言。(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怀念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林洙

梁思成走了42年了。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寻找我国仅存的一些古建筑,对它们进行调查测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是老一辈古建筑学者艰苦创业的时代。

他身上有股顽强、内在的精神力量。实事求是,这是他一生坚守的原则。

1942年,他开始动手撰写《中国建筑史》及《营造法式注释》。他所以成为《中国建筑史》的第一撰稿人,是因为他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学贯中西博览古今的才学,再加上他个人的智慧。

1947年他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时很多美国大学都聘请他长期留下来讲学,很多朋友都劝他说:“共产党来了,你还回去干嘛?”他说:“共产党也是中国人,我还是回去为祖国盖房子吧!”

1947年他回到清华。回国后他决心办一个世界第一流的建筑系。他没有照搬美国的教学大纲,而是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从对建筑科学研究对象的全面认识及建筑科学发展方向的把握,对传统建筑教育的课程做了全面的取舍、增设。这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成功之处,也使他的学术思想明显超越于大多数同辈建筑学家。他对北京市的规划、对古建筑保护乃至对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们称他是古建筑专家、建筑教育家、城市规划学家。我认为他还是一个美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

梁思成曾经说:“我所唯一可以奉献给祖国的只有我的知识。”他做到了。他把毕生精力、才华、智慧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作者系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的夫人)

细微之处见真情

郭应禄

我个人在参加编写“大师风范”丛书过程中再一次深受教育和感动。我是吴阶平老师的研究生,毕业前邀请论文评审专家时,有好心人建议别请某教授,说此人

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当我把意见反映给吴老师时,他认真地对我讲:“‘鸡蛋里挑骨头’对我们是好事,真正的科学态度就是要认真,这位专家必须请。”几句简单的语言,反映了吴老师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

吴老师非常关心爱护学生。我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有关精囊肿瘤疾病的论文,在署名时我把吴阶平老师和沈绍基老师放在我的名字前面。当我把论文送给吴老师审查时,他认真地逐句修改,最后却把他自己的名字删掉了。接着他又亲自送给沈老师修改,并说明这是学生第一篇论文,他就不署名了,沈老师看完后也删去自己的署名,文章作者最后只有我一人。老师这种无私教诲、全力扶持学生的为师之道,多少年来一直成为我对待学生和年轻一代的准则。

还有一年我脸部受伤,临时到住在城东南的孩子家中休养。突然一天中午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是吴老师,我深感意外,没想到已年过八十、身居高位的老师会从北京西北的家穿越北京城来看我。老师的秘书告诉我这已经是第二次敲门了,第一次叫门没有回应,老师以为我还在午休,就在门外站了40分钟。我听后不由得热泪盈眶。如果我们都能像老师一样关心爱护下属、学生,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办成呢!

上面回忆的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却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必将为实现“两个百年”计划,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加正能量。(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切怀念“教了一辈子书”的陈岱孙先生

晏智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重要讲话中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岱老的一生正是高度认同和不断践行这种价值观的一生,在他非凡业绩中所渗透和体现的那种精神追求,正是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

作为我国老一辈顶尖经济学家和卓越教育家,陈岱孙先生在工作70年的漫长岁月中,对高等教育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岱老却自谦地说,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他年逾八旬还坚持上讲台,年过九旬还亲自带研究生;岱老渊博的学识,一流的学术水准,高超的教学艺术,严谨求实的风范,更令一代又一代学子所称道并引为楷模。岱老自己则说,看到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从学校走向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他深感欣慰,体会到古人所说:得天下英才以教之,乃人生之一乐也。

陈岱孙先生热爱祖国,期待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并愿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理念和追求深深地根植于岱老内心,支配了他的一生。

岱老在教学和研究中一直倡导和坚持的科学精神,一贯强调教学研究要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一贯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不图虚名。岱老一辈子为国家、为教育、为青年做了那么多好事,贡献巨大,然而他只求奉献,不求回报,更不张扬。我自己作为岱老的学生,多年来深得岱老厚爱、提携和帮助,这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我以为,在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中,陈岱孙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值得永远纪念的丰碑!(作者系北京大学

教授)

让大师风范和清华精神代代相传

邓卫

大师们承载着学校的传统和文化,他们的风范是大学精神最鲜活的写照。在“大师风范”丛书中收录的66位大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清华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为广大师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在老一辈大师们精神的感召下,清华校园中又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名师大家。他们影响和带动全校教职员工,为清华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而不懈努力。

当前,清华大学正在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等综合改革,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倾心育人、潜心治学,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学术攻关,努力让今天的青年才俊成为明日的大师,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同时,让大师风范和清华精神代代相传。(作者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学习大师风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郑萼

“大师风范”丛书,记载了大师们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说明了他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令人敬仰。北京市委最近刚刚出台了北京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在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中,我们将做到广宣传、全过程、育文化、全参与和真践行,“大师风范”就是一套活生生的育人教材。让我们的教师通过学习、体会这些大师的精神,提高师德水平,让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通过了解这些大师的事迹,真正去践行,向他们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在全社会弘扬、践行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将在北京市高校师生中开展学习、宣传和一系列的相关活动,真正使用好、利用好这本教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者系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

科技工作者应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任福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也是规范社会行为、评判是非曲直的重要价值标准。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是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的直接载体,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理应走在前面、做出表率。

大师是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青少年乃至全社会尊崇的榜样。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的崇高精神,以德立学、以德立业、以德立人、德行一致的高尚品行,平等待人、严谨治学、团结协作、淡泊

名利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带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中国科协把动员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义不容辞的任务。两天前,中国科协代表科技界向全社会发布了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

我们相信,通过社会各界开展系列活动,特别是“大师风范”丛书的出版发行,将带领我们穿越遥远时空、追慕大师风采,引导广大青少年、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追随大师们的脚步,扬起理想与信念的风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奋力拼搏,不断做出新贡献。(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与宣传部部长)

学习大师精神,培养科研领军人才

陈如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不久前,他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再次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大师风范”是一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大师们为人治学的感人事迹、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事例、生动体现和深刻阐释。大师们的这些宝贵品质、成功经验,必将指引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前进。

当前,从数量上看,我国已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我们能够开辟新领域新方向的领军人才严重不足;我国人才流失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此外,近年来学术界浮躁、功利现象比较明显,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对科研风气和科研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抓紧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科技人才工作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

这套丛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大师们的成长道路、治学方法、精神品格,为当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领军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借鉴和范例。希望广大科技人员能在这套丛书中,感受我国近现代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学界大师们的不朽魅力,从他们身上吸收丰富经验智慧,站在大师们的肩膀上把我国科技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为我国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作者系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