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

起止时间:1945年8月——1949年9月

阶段划分:①1945.8——1946.6 争取和平时期

②1946.6——1949.9 全面内战时期

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主要任务: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

第1课大战前夜的较量

背景

国内:①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国民党坚持独裁政治,阴谋发动内战。

③中共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争取和平和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国际:美国向全球扩张,力图控制中国,扶蒋反共。

目的

国民党: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也为了欺骗人民;嫁祸共产党。

重庆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主要)戳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

谈判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

(焦点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①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结果: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②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

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意义:中共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团结和教育了人民,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国民党陷于政治上的被动。

全面时间:1946年6月

内战标志: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爆发性质:美帝出钱出枪、蒋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第2课转入战略进攻

和谈

1945.8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1

中共背景:①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②蒋介石实行“双矛攻势”,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中央时间: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陕北结果: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意义:稳定了陕北战局,对陕北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孟良崮之战:华东解放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全歼号称国民党“王牌师”的整编七十四师。

(意义: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华东战局。)

背景:蒋介石正在陕北、山东战场全力进攻解放区。

千里经过: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伫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跃进结果: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并迅速完成了在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

大别山意义:①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②解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③对扭转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3课战略大决战

一、辽沈战役(1948年9月到11月)

1.指挥者:林彪、罗荣桓2.主力:东北野战军3.战术:关门打狗(锦州)

4.作用: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改变了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二、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2.主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3.战术:中间突破

战略4.作用: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

大决战的基础。

三、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31日)

1.指挥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2.主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

3.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瓮中捉鳖)

4.作用: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共同意义:共消灭敌人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背景:蒋介石“和谈”阴谋被揭穿后,为了尽快摧毁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渡目的:解放南京。

江经过:1949年4月21日,在总前委邓小平等统一指挥下,在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的500多千战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役结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影响: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目的:渡江战役胜利后,大批溃逃的国民党军败走大西南,为追歼国民党军残余力量解放全国。 战略:大迂回、大包围。

向全国 结果:1949年9月底,解放了除西南河中南部分地区以外的全国大陆上大部分地区。

进军 1950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宣告结束。

意义: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

定的和平环境。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⑴共产党: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指挥是快速取胜的关键(中共的领导)——最主要

③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重要条件 ④人民群众的支持——有力保障

⑵国民党: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中国现代史(1949.10-至今)

1949.10-1958年底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7-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1978 两年徘徊时期

1978年底-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间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两次的历史性巨变。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背景:国民党政权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召开:1949年,在北平召开。

中心议题:筹建新中国 内容:①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 平,北平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

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

③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作用: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筹备工作。

第一届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确定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③确定政体: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④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①决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

针。②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标志: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

意义:⑴国内:①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③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⑵国外:①壮大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②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类争取解放的斗争。

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统一全中国 标志:1951年5月,双方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军事:追歼残敌、西藏和平解放 政治:抗美援朝

第6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 经济:土地改革

国防:新兵种的组建

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

背景:①朝鲜内战爆发。②美国入侵朝鲜,威胁新中国安全,美国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公然干

涉中国内政,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经过:1950年10月,在彭德怀率领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堵住枪口;邱少云严守纪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 志愿军战士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①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②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④沉重的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目的:建设强大的国防,保卫祖国。

成立:1949年4月23日海军成立,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相继建立了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

中国

西藏

和平

解放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政治)

的组

建 新兵种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辉煌战绩。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①直接目的: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根本目的:解决农村生产力

含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实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经过: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农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在全国农村展开。 (经济) 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地区出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①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开辟道路。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自治制度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就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表现: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背景:①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②为即将展开的有计划的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提出:①1953年12月,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②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准则。 内容: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②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美苏两大阵营对立,二战后,亚非国家赢得民族独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敌视中国。 特点: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开幕: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主要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有力地推动了亚非会议取得成功。 万隆精神: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协作的精神

意义:①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土地

改革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关系) 外交 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③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新旧中国外交的境遇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①民族独立是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前提。②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是基础。③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是关键。 ④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一套不同于以前政府的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这是保障。

⑤二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也是主要因素。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外政策。

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 一五计划

起止时间:1949年——1956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矛盾 三大改造

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建立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巩固人民政权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背景:政权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提出:1953年 内容: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特点:①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②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背景:国民经济得到基本好转,但工业水平较低。

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目的:为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成就:⑴东北重工业:①鞍钢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⑵交通运输业:①武汉长江大桥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结果:1957年底,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作用: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改观,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主要 任务

过渡

时期

渡时

期总

路线

五计

划 中

①坚持人民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

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③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真

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时间:1953年——1956年

实质:解决所有制问题 私有制 公有制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过程:⑴对农业 原因: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生产向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途径:走集体化道路,建立农业生产社。

⑵对手工业 途径: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途径:加工订货 企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公有制形式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按劳分配

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逐渐确立。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④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存在问题:要求过急、工作过于粗糙。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年——1976年) ——特点:既有凯歌频奏的时期,也有过曲折和挫折的年代。 第10课 建设之路的探索 (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背景:①政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②经济:“一五”计划取得一定成就。 目的:为了讨论和确定新形势下全党的根本任务。 时间:1956年9月 特点:在全国执政以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内容:⑴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⑵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①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

三大

改造

中共八大

错误实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

2.“大跃进”

特点:①高速度 ②高指标 ③高估产

表现:①农业“以粮为纲”——严重浮夸 ②工业“以钢为纲”——大炼钢铁 错误实质: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 3.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错误实质:超前变革革命关系 4.左倾错误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危害:①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②使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④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6.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①左倾错误。②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③对于国情没有正确认识。④急于求成。

⑤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7.教训与启示: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②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背景:中共中央发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1963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第11课 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

一、石油战线上的“铁人”——王进喜。

1.1959年,我国科研勘探人员在东北松辽盆地找到了工业性油流。

2.王进喜事迹:①1960年4月,王进喜带领的钻井队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

②用身体搅拌水泥,制服井喷。

3.“铁人”精神:忘我劳动、克服困难、勇于奉献、艰苦创业

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焦裕禄事迹:①摸清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的准确情况。

②提倡在兰考种植泡桐,锁住黄沙。(焦桐)

2.精神:襟怀坦荡,淡泊名利,忘我工作,恪尽职守。

三、雷锋之歌。

1.雷锋一生时时想着做好事。

2.3月5日为学雷锋日。

3.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大跃

进’

和人

民公

社化

运动

国民经济

的调整

第12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5—1976.10) 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②具体原因:毛泽东对党、国家和国际形势作出错误判断。

③当时存在个人崇拜现象。④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

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目的:巩固无产阶级政权,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全面发动标志:

①1966年5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简称“五一六通知”。成为把阶级斗争错误地扩大到党的最高领导层甚至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的重要根据。) ②1966年8月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刘少奇)

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并改组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

全面内乱:①红卫兵运动、全面内乱、全面夺权、迫害老干部。

②刘少奇含冤病逝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最大的一起冤案,说明了文革中以宪法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民

主法制受到了严重摧残。

(认识: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个人生命才能得到保障,国家和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温格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73、1975年经济出现好转,曲折中前进。

(原因:周恩来、邓小平努力纠正“左”倾错误。

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竭力抵制。)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危害:①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②科技、教育、文化遭受严重摧残。 ③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削弱。 教训:①经济是立国之本,国家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安定团结至关重要。 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曲折的。 第13课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一、国防技术

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两弹一星”精神:学习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学习老一代科学家齐心协力、刻苦攻关的坚韧意志和爱国情操。

成就:①1964年10月,在西北罗布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③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试爆成功。

④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正式组建,周恩来为其命名为“第二炮兵”。

意义:①这是我国国国防科技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象征。

②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空间技术

成就: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意义: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三、农业技术

成就;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意义:①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 ②在国际农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四、启示:①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求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②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第14课 登上国际舞台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登上了国际外交大舞台。

突出标志:①中国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背景:①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③亚非拉国家的有力支持。 过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两阿提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①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

②打破了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有利于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

背景: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经济发展趋缓,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要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过程:①1971年初“乒乓外交”,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效果,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上海),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美国方面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③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④1979年1月1日起,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意义: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

①1972年9月,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②中国同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走向

建交

第四单元 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第15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①文革结束,社会秩序稳定。 ②国民经济初步恢复。

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出基本指导思想。

(是开辟新道路、开创新理论的宣言书)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思想路线(前提):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核心):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③组织路线(保证):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④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原因:人民公社化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进程:小岗村开始 安徽、四川 全国推行 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②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③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1956年) 人民公社(1958年-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 启示(原则):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长期的封闭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根本目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原则:平等互利。 步骤: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1984年5月,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作用: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的启示: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②捉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快发展。

十一

届三

中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

背景:①“文革”破坏了民主法制。②“文革”结束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成果:1.1982年12月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还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一、恢复高考 原因:1977年,国家恢复了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十多年之久的高考。 意义:①调动了广大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②对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推动。 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5年5月提出在全国有步骤的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步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三、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校大幅度扩招。 “863计划”:1986年实施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涉及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 最高科技奖:目的:鼓励科技创新 时间:2000年 首届获得者:袁隆平、吴文俊 第17课 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①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成为新中国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 ②改革开放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保证。 代表文学作品:《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和《红岩》等。 文学创作方面: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中国专业艺术最高奖:文华奖 电影界:金鸡奖、百花奖 戏剧界:梅花奖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五个一工程”奖

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主与

法制

建设

教育的春天

追踪高科技

双百方针

文学艺术的成就

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五连冠。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夏季奥运会比赛中,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 (许海峰获得的金牌是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的第一枚金牌。)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它称为中国国力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五单元 昂首迈入新世纪 第19课 春潮再起 背景:①国际: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②国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心存疑虑。 时间、行程: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南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留下了他的足迹。 ①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 (判断改革成败的三个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坚持两手抓,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的手段,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 意义:①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 ②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③改革开放的高潮在中国的大地上再次涌起。 背景:①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神,为中共十四大做了准备。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国企改革: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先进典型:邯郸钢铁总厂 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首次提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历史性理论成果。 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意义:①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②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的光辉旗帜。 在中共历史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怎样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其共同点是什么?

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零的

突破

国有企业改革

主要内容 时代的旗帜

都是农村包围城市等。

第20课 变革中的社会 背景:①改革开放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低工资、高就业”、“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不适应新的形势。 过程:①1980年,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

②劳动合同制逐步实行。③1997年,我国出台了以个人择业为主,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新的就业方针。

意义:①拓宽了就业渠道,劳动力市场初具规模。②市场机制逐渐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 背景: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日益发挥作用,企业和劳动者既有机遇,又有风险。 内容: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内容。 到1995年,我国开始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商和生育保险等。 意义: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②维护全体社会成员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的公平,有利于实践社会稳定。 前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与人的沟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第21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背景:①历史给中国留下了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 ②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③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争取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有利条件。 提出过程: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提出9条方针政策。 ③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把上述方针明确概括为“一国两制”。 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①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 ②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条件。 ③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途径。 历程: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葡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就

业制度的

迁 健

会保

障制

信息技术

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回归原因:①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根本原因)②“一国两制”的构想指明方向。 ③外交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④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推动。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八项主张称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基础和前提:一个中国的原则

两岸关系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2008年实现两岸三通。

第22课 中国走向世界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

成就:⑴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地位: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意义:APEC 上海会议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时间: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意义:①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②有利于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作用: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间:2002年 内容: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我国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①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原因)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启示:①综合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②应走和平发展之路。

两岸

的交

往 卓

有成

效的

外交

中共十六大

期中期末考前复习必备:历史八下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期中期末考前必备:历史八下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国的成立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54门礼炮齐鸣28响。(54代表当时全国54个民族,28代表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取得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意义: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 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 的斗争。 (三)和平解放1951年 1概况: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一一1953年7月)

原因:①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全; ②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邱少云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第3课土地改革(1950 —1952年)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强烈要求获得土地。 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容:1950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至U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②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2 一五计划的成就 ①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 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 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业的成就: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期中试卷一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期中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每题1 分,共25 分) 1.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 b.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开国大典 2.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解放军攻占南京 c.开国大典 d.土地革命 3.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这三大(改为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反革命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4.历史兴趣小组开设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可能包括 a.彭德怀 b.黄继光 c.叶挺 d. 邱少云 5.小强是一个年满18岁的公民,他不能直接参加选举哪一级的人民代表 a.村 b.乡 c.县 d.省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会议 c.国务院 d.最高法院 7.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b.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c.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8.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动的原因是 a.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判断 b.党内存在资产阶级司令部 c.林彪反革命集团夺取了中央领导权 d.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 9.老李在读中学时,学校停课闹革命,他参加了红卫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四五运动时 10.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受害者是 a.邓小平 b.林彪 c.周恩来 d.刘少奇 11.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二月逆流 d.五四运动 12.1978年我国农村搞包产到户首先发生在 a安徽凤阳 b.河南兰考 c.广东深圳 d.福建厦门 13.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谁提出来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复习资料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完整版)2019年部审八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课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累的历史上,他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你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第二课 1.材料研读 1.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派出飞机轰炸我过东北边境城市,威胁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2.课后活动 (1)A (2)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宏伟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并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三课 材料研读 (1)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开放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开放剥削土地制度依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开放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2.课后活动 (1) (2)想一想: 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变化?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粮食产量增长了,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第四课 1材料研读 (1)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过还是一个落伍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单薄,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危机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中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知识巩固题。答:第4页两段(分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 第二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第8页课中题。答:1.对中国来说,唇亡齿寒,侵略者的战火蔓延到中国大地上,新生的人民政权将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有可能重新回到屈辱和痛苦的昨天。2.对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来说,朝鲜如果被颠覆,社会主义力量将受到严重损伤。 二.第10页课中题。答:1.过去清政府等反动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不敢面对强敌;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政权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毫不妥协,敢于斗争。2.旧中国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弱,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 ●三.畅想天地题。答:1.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4.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胜利的精神。 第三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一.第13页课中题。答:1.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土地改革中,依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可减少阻力,从而确保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2.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封建剥削状况都不一样,因而土地改革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3.新解放区各地的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认识、态度、要求等也不一样,这同样要求在土地改革时,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4.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情况不一样。 ▲二.温故知新题。答:1. 第13页第二段。2.顺利完成原因:①国家政权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②党中央好人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中正确决策。③《土改法》提出的目标明确,政策科学,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④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工作深入细致,方法得当。⑤土改符合广大农民的要求,得到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 ●三.畅想天地题。答:第1问答案略。●2.重要性:①土地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源。 ②对土地的占有、开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③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是否得当,既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安定、国家和政权的巩固。④土地问题的解决,事关国家工业的发展(因为农民的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 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一.第21页课中题。答:1.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农、轻、重、商协调发展。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第23页课中题。答:1.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史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后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几部宪法。2.世界:《汉谟拉比法典》、《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法国《1791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等等。 ▲三.畅想天地题。答:1.中共的正确领导,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决策。2.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和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三大改造的完成,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4.工人阶级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5.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努力。6.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工业建设。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8.广大群众立志快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热情和创造力。9.苏联的大力援助。 第六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第28页课中题。答:1.看法: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而发动的。它试图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不顾国情国力,违背经济规律,造成了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极大破坏和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引起了浮夸风和生产的瞎指挥风,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2.教训: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 ★二.畅想天地题。答:1.不能。2.因为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破坏。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

金华市 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八咏老街夜景图片来源:住建部 一、城市概况 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南扼括苍,西控赣湘,北唇严杭,东屏杭绍。”为浙江之心,两浙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历名东阳、婺州,或设郡、州、路、府,或设道、区、专区和地区。金华市现辖金东、婺城2区,兰溪、东阳、义乌、永康4市和武义、浦江、磐安3县。 2007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准列金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保宁门广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全景图片来源:住建部 二、历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分吴越地置会稽郡领县二十四,而乌伤隶焉(乌伤因颜孝子而名)。西汉兴封刘濞王吴地,(乌伤县)在封內。濞诛,(乌伤县)仍隶会稽郡。新莽时,改乌伤曰乌孝。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分乌伤县西南置长山县(以县东北长山为名)。设西部都尉治所。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始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而长山为附郭之县。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为金华郡(郡以山名),郡治长山。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东阳郡,又分吴州置婺州。唐天宝元年(742年)复曰东阳郡,领金华、义乌、兰溪、武成六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东阳郡为婺州。五代、吴越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婺州为武胜军。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改武胜军为保宁军。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宁越府,设江南行中书省分省与此。至正二十二年又改宁越为金华府领县七。明成化七年(1471年),又割县西南界白沙乡五都之地属于汤溪,金华府

辖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清沿明制。1912年废府。1914年置金华道,辖区扩及原衢州、严州府。1927年废道,各县仍直属于省。 1949年5月7日,金华解放,设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区。10月,改名金华专区。1955年3月,衢州专区撤销并入。1968年4月,改为金华地区。1985年5月,撤销金华地区,原金华、衢州两县级市分别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并于金华城区设立婺城区,郊区设立金华县。原金华地区的龙游、开化、常山、江山县划归衢州市管辖。2000年12月31日,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 历史建筑-老火车站图片来源:住建部 三、历史文化价值 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8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浙江地区)

浙江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 思考。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八年级历史下册简答题集锦

八年级历史下册简答题集锦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答:○1朝鲜政府的请求;○2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2.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答:○1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3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民族为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4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3.在你学过的中国历史中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哪些?土地问题为何如此重要? 答: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1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时期土地国有制○3封建帝制时期商鞅变法使土地私有○4太平天国运动时土地均田制○5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性质是私有制。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性质是公有制。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其性质依旧是公有制。)土地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是国家和个人的根本,没有了土地个人和国家都无法生存;而且土地的合理化运用可以开辟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4.为什么土地改革可以开辟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答:因为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故能够开辟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5.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答:○1这样做可以减小进行过程中的阻力,以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2中国是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和受封建土地制度剥削的情况都不同○3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6.解放后,政府使国民经济恢复的采取措施有哪些? 答:使国民经济恢复的措施有: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3同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4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5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7.用简明语言归纳“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要点 答:○1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轻工业,重工业,商业协调发展○2“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3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8.除了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上还有那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答:还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十分艰巨,为何能超额完成?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的成立 2、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标志性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目的:为筹建新中国。会议主要内容是: ①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 ③《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④大会确定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首都是北京(把北平改为北京); ⑤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①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司令员率军赴朝作战。 2、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10月25日成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3、意义:国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 国际: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气焰,维护了世界和亚洲的和平。 4、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有:堵枪眼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被烈火烧死的是邱少云。 第3课土地改革 1、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2、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单元解答题: (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年指的是什么时期? 解放战争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指的是什么时期? 开始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这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时期?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2)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3),中共是如何巩固政权的?成果如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方面说明)。 政治上:抗美援朝。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经济上: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军事上: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内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超额完成各项任务。 2、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物质基础 3、毛泽东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长江第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4、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的意义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证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手工业形式: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采用赎买的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意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5)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1956年,中共在北京召开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中央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我国50年代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 ①对国情分析不够;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单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和1994年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38座城市、第三批37座城市及10座增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将109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保护。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这些名城,是我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

八年级历史试题下册(答案)

八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 100分时间:100分钟 1. 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这句话最完整、最本质的理解是( ) A.改革就是第二次民主革命 B.改革就是加快经济建设 C.改革就是加强法制建设 D.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 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解放了生产力 D.促进农村的发展 4. 下图是某一农民家庭在1978-1988年10年间人均收入变化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10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D.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 5. 央视热播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反映了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再创业历程。 该村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改革第一村”是因为他们率先实行() A.土地改革运动B.公私合营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5周年。下列关于周恩来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 ②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③领导南昌起义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7. 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关系 B.美国不再阻挠中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中国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9.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 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汉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 10.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11. “咱们的钢铁炼出来了,咱们的钢铁卫星上天了,咱们到县上报喜去!大家都立功了,……十五年赶上英国,超过美国不在话下……。”这是电影《活着》里牛镇长的经典台 词。此镜头与台词反映的历史场景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三大改造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2.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 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历史八下复习材料

历史背诵材料(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2、开国大典上礼炮齐鸣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3、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二、西藏和平解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除港澳台外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统一和团结。 三、土地改革 1、开始的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土地改革后,土地的所有权归农民所有。 四、1954年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五、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1、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途径:走集体化(合作化)道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一览表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一览表

最新中国历史文化名称名单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 山西: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哈尔滨市 吉林: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沈阳市 江苏: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 浙江: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 福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亳州市、歙县、寿县 山东: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淄博市 河南: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 湖北:武汉市、荆州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 广西:桂林市、柳州市 海南:琼山市 四川: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云南: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 贵州: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同仁县 宁夏:银川市 新疆:喀什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10座增补城市,共计109座 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

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毫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增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增补城市10处(2001-2007): 山海关区(秦皇岛)、凤凰县、濮阳、安庆、泰安、海口、金华、绩溪、吐鲁番、特克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材料练习题 1.(洋务运动) 材料一:“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 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 之学者已数百年。” 材料二: 料材料三: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四: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 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 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梁启超《李鸿章传》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李鸿章主张学习外国的什么? (2)材料一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作为主要涉及哪些领域?(3分)

(3)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分)2.(探索)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 述,绘制了下图。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2分) (2)图中A段B段所代表的时期,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