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求人作序的郑板桥

不求人作序的郑板桥

不求人作序的郑板桥
不求人作序的郑板桥

郑板桥出书,不喜欢求人作序,其自述原因有二。一,如果求王公大人,他担心自己会被人耻笑,想沾王公贵人的光。二,如果求湖海名流,他又担心自己文章会被湖海名流讥嘲讪笑。那样,即使自己心中有老大的不服气,也会碍于情面,没有办法发作。

从郑板桥不喜欢求人作序可以看出,在当时那个年代出书,作者往往都是会求人代为作序的;这是个由来已久的传统。书若无序,在形式上便不能算完整,是先天的残疾(至于书的序与书的内容有没有联系,无关紧要)。所以,就算是郑板桥的十六通家书因了上述原因没有求人作序,他还是以小引自题的形式,就这一问题进行说明,算是自己给书作了序。

还可以看出的是,那个时候的作者如果求人作序,求的必定不是一般的人,对象很有讲究,要么是贵人,要么是名人。其心理大概是,求贵人、名人给自己的书作序,好处至少也有二:一是可以显示自己跟他们之间不寻常的关系,可以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二是可以借助贵人名人的声望,使自己的书的知晓面扩大,从而能够让自己也得到尽快地出名。如此这般的心理,呵呵,真是古今一也!

郑板桥一方面不想求人作序,另一方面自己还是作了序。这两件事看起来似乎很矛盾,可仔细寻究,里头透露出了一种内在的必然。郑板桥,他本来就是一个有趣而复杂的怪人!

其怪之一:积极入世却罢官。早年的郑板桥跟当时的许多读书人一样,都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达则兼济天下,有一番大作为。他也的确是有过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辉煌经历的。然而进入官场后,他发现官场的潜规则和实用主义盛行带来的无理想状态与卑鄙污俗的生存环境,他对之实在是深恶而痛绝,但又无可奈何。在他看来,王公贵人是自己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对立面。这就必然导致了郑板桥与王公贵人的不屑接触,必然导致了郑板桥在世俗生活中的与既富且贵绝缘。出路何在?陶令在先。郑板桥于是在当了一阵的县令小官之后,毅然决然挂印归去,操他的老本行,卖文卖画去了。

其怪之二:人有大才不容俗。郑板桥不想让自己的书被讥讪,是因为他实在看不起那些代表了正统的所谓湖海名流。如书法,当时时兴的且为统治者所极力倡导的是馆阁体,郑就很不喜欢。他不想一成不变,他不愿受制于人。他要师从自然造化,他要杂取众家之长。他创出的六分半书,就很明显地打破了陈规旧制。如绘画,郑板桥在转益多师之后,作品全凭个人性情的蕴藉而作。他曾经自负地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其画自成一体,极具先锋性和开创性。如写文,郑板桥极力反对当时流行的温柔敦厚的格调说,不屑与风花雪月的士大夫为伍。他主张向杜甫学习,既抒发个人胸中的块垒,也为民众的不平而鸣。文章或沉着痛快,明白晓畅,或泼辣尖锐,嬉笑怒骂,或也歌也哭,慷慨苍凉,俨然是和谐世界的不谐之音。

其怪之三:出书不想为出名。无论古代还是现在,文界总不乏有这样的沽名钓誉之徒,他们以出书为荣耀,将其作为敲门砖、扩音器,最终谋取个人的声名与利益。如前所述,郑板桥的出书,很大部分原因是跟他的卖画一样,为了过生活。这看起来很穷酸,却让人不得

不敬佩。一是因为他对个人操守的坚持,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在独善其身的同时,还不忘小利众生,与人方便。他在十六通家书的自题小引中说,如果书里的文章有好处,大家就随便看看吧。如果没有好处,也可以拿去糊窗糊壁;毕竟那纸还是有用的,浪费了,多可惜。当然,郑板桥的出书,其他原因也是有的,我揣测他还可能想履行自己做一个文人的本分,将其作为是自己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文如其人。----虽然这样的出书,在现实层面或许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的益处。

郑板桥阅读答案

郑板桥阅读答案问题: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个性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答案】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个性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郑板桥原文】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之后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个性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相关阅读】 郑板桥读后感

“郑板桥”阅读训练及答案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阅读后问题: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参考答案】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郑板桥集_板桥善诵》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 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 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 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 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 ①殊:根本。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5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主人日再食.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5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郑板桥爱子之道》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选段】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郑板桥简介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 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翻译】我五十二岁才有个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使他时刻记着对人应该忠厚,做事要稳妥,不能急躁。我不在家,儿子就归你管教。要紧的是必须培养他的忠诚厚道的感情,消除残酷冷漠的性情,不能认为他不是你的儿子,无法像亲生儿子一样管教而暂且纵容姑息。家中仆人的子女,总也和我们一样是生活于天地间的人,应该同样爱护,不能让我的儿子欺负虐待他们。凡是给孩子们鱼肉果点等,应该平均发放,使孩子们欢喜蹦跳。假如让我的儿子坐着独吞好吃的,而叫仆人的子女远远地站着观望,想吃而不能够吃上一丁点,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必然会可怜自己的孩子,但又拿不出什么办法,只得把孩子叫走,这样做岂不叫人像割心挖肉一样难受吗?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 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让、使 (2)适合 (3)吃 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意思符合即可) 3.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简评】清代大文学家郑板桥到五十二岁始得一子,他自然十分疼爱这个儿子。但是他主张,“爱子必以其道”,就是要讲究爱子的分寸、方式和方法。郑板桥去山东潍坊当知县,把儿子托其弟弟带着。儿子不在身边,但他还是时时刻刻挂念着儿子的教育。他在给弟弟的信中明确指出要教育儿子立志,“明理做个好人”,而把“中举、中进士、做官”看成是“小事”。为此,郑板桥给自己的儿子立下三条规矩:一是要为人“忠厚”,“驱其残忍之性”。他主张要从平时培养起来,就是在与别人嬉戏玩耍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忠厚之情”。二是要在学习上防止一般“富贵子弟”的浮夸作风,要向那些虽然家道贫寒但学业有成的“佳子弟”学习。三是要学会平等待人,就是对家里佣人的孩子,也“要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郑板桥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优良道德品质,这的确是一条正确的爱子之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如果教育不当,会给子女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假爱。郑板桥对待子女是严中见爱,爱中有严。他“爱之必以其道”。应该说,他的爱子之道,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后人借鉴的。今天一切爱子者和一切爱高材生的师长,也当从郑氏“爱之必以其道”中汲取教益。如果忽视德育,说不定还会造就出“不肖子孙”来。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郑板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郑板桥》练习题 及答案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

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doc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及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 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选自《板桥全集》) [注释]①知:掌管。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④监生:此指儒生。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这是骂人的话。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⑦摔(zu6):揪住。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⑨无算:无数。 [文化常识] 城与池。城与池是古代都市的防御工事。为了防止入侵者,都市的四周要筑起高高的城墙。明清以前,城墙大多仅用泥土夯实,成下宽上窄的梯形状。明朝起,外墙砌砖。城头上盖有小楼,可瞭望亦可射击。筑城要用大量泥土,于是城墙下成了宽阔的天然护城河,这叫“池”。池上有浮桥。入侵者想攻入市内,首先要越过“池”,这是不容易的事;过了池再想爬上几丈高的城墙,则更难。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赈②复③邑④讼⑤谒⑥瞋目 ⑦陈⑧乞 2.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A)依靠;(B)懒惰;(C)因此;(D)幸而。 3.翻译:①值岁连歉;②一时豪富咸惮之 4.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 参考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 1.①救济②又③县④诉讼、告状⑤拜见⑥瞪大眼睛⑦述说⑧请求2.(A)3.①正逢连年欠收;②一时间豪强富贵人都怕郑板桥。4.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 返回查字典首页

四年级郑板桥爱子答案

四年级郑板桥爱子答案 【篇一:四年级语文阅读试卷】 语文学科四年级竞赛试卷 一、课内阅读 (一)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很乖。它会找个 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与不过问。可是,它决 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 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 让你给它抓痒,或者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 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得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 高兴。她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是藏起来。可是他又那么凶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 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用 2、“屏息凝视”的含义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3、《猫》的作者是著名作家(),他笔下的猫性格有些(),表 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既(),又();二是既()又();三是既()又()。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之情。 (二)爬山虎的脚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 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 地方,反面伸出技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 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它紧 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 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参考答案】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注释】 长:擅长。室:家。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值:遇,遇到。或:有人。 谴:谴责。任:负责。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 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 【译文】 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

最新刘禹锡《陋室铭》郑板桥《三间茅屋》比较阅读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郑板桥《三间茅屋》比较阅读及答案【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①,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铭:茶的通称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⑤仄:同“侧”,旁边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 (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4)良朋辄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4分)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3.“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里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2分) 答案 1.(2分)(1)博学的人;(2)使……感到混乱;(3)空闲,闲暇;(4)总是,就 2.(4分) (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3.(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2分)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陋室”,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或在文中都表达了高洁的志趣,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只谈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9年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欢迎参考! △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答: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选文文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答: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是因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 “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概括文中写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第二件: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选文用“△”把文章分成了四段。请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虽五十二始得一子,然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要,务令忠厚,带为刻急也。尝语其弟曰:“我不在家,儿子归女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仆僮儿女儿女,总是天地间一留牍,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之。”公曾任范县令时,爱民亦如子。室无贿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并曰“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刻急:劳薄急躁。②犹子:兄弟之子。 1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语.其弟曰___________(2)或.阻之___________ (3)我任.之___________(4)活.万余人___________ 113.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1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11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用法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其爱之必以.其道(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往之女.家(儿子归女.管束) C.曾.益其所不能(公曾.任范县令时)

D.已而之.细柳军(父老沿途送之.) 116.请结合选文,说说郑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12.(1)告诉(2)有的人(3)承担(4)使……活 113.此何时 /若辗转申报/ 民岂得活乎 114.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115.B 116.郑板桥是一个有才。平易近人、清正廉明、体恤百姓、勤政爱民的好官。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郑板桥知潍县 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选自《板桥全集》) [注释]①知:掌管。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④监生:此指儒生。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这是骂人的话。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⑦摔(zu6):揪住。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⑨无算:无数。 [文化常识]城与池。城与池是古代都市的防御工事。为了防止入侵者,都市的四周要筑起高高的城墙。明清以前,城墙大多仅用泥土夯实,成下宽上窄的梯形状。明朝起,外墙砌砖。城头上盖有小楼,可瞭望亦可射击。筑城要用大量泥土,于是城墙下成了宽阔的天然护城河,这叫“池”。池上有浮桥。入侵者想攻入市内,首先要越过“池”,这是不容易的事;过了池再想爬上几丈高的城墙,则更难。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赈②复③邑④讼⑤谒⑥瞋目 ⑦陈⑧乞 2.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A)依靠;(B)懒惰;(C)因此;(D)幸而。 3.翻译:①值岁连歉;②一时豪富咸惮之4.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 【参考译文】 55、郑板桥知潍县 郑板桥,乾隆年间担任山东潍县知县。正逢连年受灾歉收,郑板桥开展积极的抗灾救灾,招募远近受灾的饥民,修整受损房屋开凿河道,以饥民工作代替对他们的救赈,又劝说城里的富裕人家,打开粮仓煮粥救济饥民,使饥民轮流得以饮食。对囤积居奇的粮商全部查封,责令他们平价出售粮食,遇有诉讼的事件,则维护穷弱的利益而抑制富商。用钱捐的监生以事求见,则立即坐在衙门大堂,召他们进来,睁着愤怒的眼晴大骂着说:“驮着钱的骡子有什么要说的?”或者命令衙役摘掉他们的冠帽,踩在脚下,或者敲打他们头部刺击他们面部,然后赶出云。一时间豪绅富人都很害怕,而贫苦人民得以存活下去的很多。 【参考答案】 55.郑板桥知潍县 1.①救济②又③县④诉讼、告状⑤拜见⑥瞪大眼睛⑦述说⑧请求2.(A)3.①正逢连年欠收;②一时间豪强富贵人都怕郑板桥。4.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题有答案郑板桥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题有答案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o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练一练 1、在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中了进士中(zhònɡzhōnɡ) 散发散(sàn sǎn) 号称号(háo hǎo)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桥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章分为4段,在文中用“∥’’表示。 5、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1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Zhong san hao 2.(1)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2)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 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3.答:因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寿,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所以他特别喜 欢画兰、竹、石。 4.全文共7节,第1节为第1段;第2、3、4节为第2段;第5、6节为第3段;最后1 节为第4段。 5.第1件:他当淮县县令时,当地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因而被罢官。 第2件:他后来卖画为生,卖字画所得的银钱,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

六年级语文阅读及标准答案

中国魂 ①精卫填海,何等的【执著】;愚公移山,何等的【坚毅】;后羿射日,何等的【勇敢】;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睿智】!中华民族的这些远古神话比古希腊的神话更充满着创业的悲壮和人间的真情,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哲理。 ②一代又一代,有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有黄河冲不垮的丰功伟绩。不必惊讶屈原那“虽九死犹未悔”的忠贞与坚忍,不必钦佩(陆游)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的胸怀与悲怆,不必喟叹(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与洒脱。这处处表现出中国人的灵魂。 ③自古以来,中国人有天下为公的理想,有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风亮节;中国人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处世哲学;中国人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中国人更有重整江山再造日月的雄心。 ④这一切,在中华民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就说过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是的,中国人的脊梁虽然表现得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朴实,但却不乏精神的充实、思想的崇高。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说明了奋发图强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国脊梁的光彩! ⑤这就是我们的国魂,这就是我们不屈的国魂,我们千年不衰的国魂! 1、在第②节的括号里填相应的人名,在横线上补充相应的诗句。 2、把下列词语分别填在短文第①节的【】里。 执著勇敢坚毅睿智 2、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3、为短文第④节画横线的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4、,“,,,,······。”4、补全短文第③节的名言,这是孟子(人名)的名句,说的正是中国人的“骨气”。5、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人和爱国名诗?(本文内容除外) (1)爱国名人:屈原岳飞_________ (2)这些诗句都是英雄们留下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省略号中省略了什么呢?请你再写出两个。 世博会的隆重举办,让世界叹为观止;国庆阅兵的雄壮武风,向世界展示了强国气势 7、读了这篇短文,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最想说些什么?用几句通顺连贯的话来表达你阅读后的心声。 中国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而那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和不可磨灭的中国魂,让我们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郑板桥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o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练一练

1、在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中了进士中(zhnɡzhōnɡ) 散发散(sn sǎn) 号称号(ho hǎo)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桥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把文章分为4段,在文中用∥表示。 5、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1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第2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醉翁亭记》《郑板桥开仓济民》中考阅读题及答案(2017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7.【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 食值:遇到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以画竹、兰为长 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二年级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

二年级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熊开店 小熊开了一个食品店,他请兔子当采购员。兔子想:“什么东西最受欢迎呢?对,一定是萝卜。”于是,食品店里堆满了各种萝卜。这样到店里买东西的顾客全是兔子。小熊很不满意,辞退了兔子。 小熊又请松鼠当采购员。松鼠想:“什么东西最受欢迎呢?对,一定是松子。”于是,它到处采购松子。来买东西的顾客,除了松鼠,都摇摇头走了。其他顾客纷纷给小熊提意见,小熊只好又辞退了松鼠。 后来,聪明的猴子当上了采购员。不久,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1)读一读,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其余——________ 夸赞——________ (2)小熊先后辞退了兔子和松鼠,原因是() A. 他们只采购自己喜欢的东西 B. 他们很懒惰 (3)想一想,猴子的聪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找出相关句子。 【答案】(1)其他;称赞 (2)A (3)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解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玩的太阳娃娃 天上的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玩儿。 瞧,她把嘴巴鼓得(圆圆园园)的,朝______(zhāo cháo)着身边的云吹呀,吹呀,吹出了一对长______(chánɡzhǎnɡ)耳朵,一条短尾巴,一个胖肚子,一个圆脑(nǎo)瓜。哈,她把那朵白云改(ɡǎi)成一只小白兔啦! 太阳娃娃一边在天上跑,一边吹,把这朵白云吹成荷(hé)花,把那朵白云吹成白雪公主……她越吹越开心,一不小心把一朵白云吹进海里去了,自己也一起滚(ɡǔn)进大海中。 啊,她在海里把______(那哪)朵白云吹成了一朵漂亮的白浪花。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或读音,横线画出来。 (2)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3)“漂亮”的近义词是________ ,反义词是________。 (4)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玩,文章中说她把白云吹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cháo;chánɡ;那

阅读题《郑板桥爱子》的答案

阅读题《郑板桥爱子》的答案 【原文选段】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郑板桥简介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翻译】我五十二岁才有个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 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使他时刻记着对人应该忠厚,做事要稳妥,不能急躁。我不在家,儿子就归你管教。要紧的是必须培养他的忠诚厚道的感情,消除残酷冷漠的性情,不能认为他不是你的儿子,无法像亲生儿子一样管教而暂且纵容姑息。家中仆人的子女,总也和我们一样是生活于天地间的人,应该同样爱护,不能让我的儿子欺负虐待他们。凡是给孩子们鱼肉果点等,应该平均发放,使孩子们欢喜蹦跳。假如让我的儿子坐着独吞好吃的,而叫仆人的子女远远地站着观望,想吃而

不能够吃上一丁点,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必然会可怜自己的孩子,但又 拿不出什么办法,只得把孩子叫走,这样做岂不叫人像割心挖肉一样 难受吗?【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 (1)务令忠厚(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3)若吾儿坐食好物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成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1)让、使 (2)适合 (3)吃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意思符合即可)3.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简评】清代大文学家郑板桥到五十二岁始得一子,他自然十分疼爱这个儿子。但是他主张,“爱子必以其道”,就是要讲究爱子的分寸、方式和方法。郑板桥去山东潍坊当知县,把儿子托其弟弟带着。儿子不在身边,但他还是时时刻刻挂念着儿子的。他在给弟弟的信中明确指出要教育儿子立志,“明理做个好人”,而把“中举、中进士、做官”看成是“小事”。为此,郑板桥给自己的儿子立下三条规矩:一是要为人“忠厚”,“驱其残忍之性”。他主张要从平时培养起来,就是在与别人嬉戏玩耍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忠厚之情”。二是要在学习上防止一般“富贵子弟”的浮夸作风,要向那些虽然家道贫寒但学业有成的“佳子弟”学习。三是要学会平等待人,就是对家里佣人的孩子,也“要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郑板桥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优良道德品质,这的确是一条正确的爱子之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

郑板桥爱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理解郑板桥爱子

郑板桥爱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理解郑板桥 爱子 《郑板桥爱子》阅读原文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 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 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 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 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 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 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 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 ①刻急:苛刻严峻。 ②上帝:老天。 ③犹子:兄弟之子。 ④家人:仆人。 ⑤飧(sūn):熟食品。

⑥无可:无可奈何。 《郑板桥爱子》阅读译文 我五十二岁才有个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使他时刻记着对人应该忠厚,做事要稳妥,不能急躁。 我不在家,儿子就归你管教。要紧的是必须培养他的忠诚厚道的感情,消除残酷冷漠的性情,不能认为他不是你的儿子,无法像亲生儿子一样管教而暂且纵容姑息。家中仆人的子女,总也和我们一样是生活于天地间的人,应该同样爱护,不能让我的儿子欺负虐待他们。凡是给孩子们鱼肉果点等,应该平均发放,使孩子们欢喜蹦跳。假如让我的儿子坐着独吞好吃的,而叫仆人的子女远远地站着观望,想吃而不能够吃上一丁点,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必然会可怜自己的孩子,但又拿不出什么办法,只得把孩子叫走,这样做岂不叫人像割心挖肉一样难受吗? 《郑板桥爱子》阅读 题目 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呼之使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