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女性学的感受

学习女性学的感受

学习女性学的感受
学习女性学的感受

学会从女性学视角看社会现象

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刚进大学就听老师、学长们给我们讲起女性学这门课。因此抱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杨老师的课堂当初选这门课完全是出于好奇但却一直不知道这门课具体讲得是什么。在我的想象中这门课应该是讲女性心理的,或是一个全面剖析女性的学问,有利于一个男性更好的了解异性。上了第一节课后终于明白,女性学是在社会学层面上讲述男女平等问题、女性的社会地位、性别规制对女性的约束等,我们的杨雪云老师在课上博古论今侃侃而谈,多是联系不同时代的社会的女性现实,采用举例模型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来启迪我们的思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四大美女的举例剖析,内容通俗易懂而其背后却蕴藏着老师对于这些特殊时代背景下女性生存特点的概括及总结。这样的教育方式,很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因此,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到收获了许多。

从杨老师的讲课中我知道了学女性学就像学社会学概论那样,要不断的联系实际,通过一起起具体的案例来剖析深层次的原理,不断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的精髓与内涵。同时,通过对女性学的学习我学会使用一些独特的视角来看待现在社会上发生的

一些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

大学这座象牙塔,远离社会的现实与纷争。可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现实。但是,当前我们唯一能了解社会现实的途径就是是通过网络。通过网络,我们看到,最近

风传了一些引人深思的人和事。在许多网站上,都经常出现一些女性的“雷人贴”,她们言辞暴露,为了炒作自己甚至不惜一切手段。很久以前那个号称要在北大演讲的芙蓉姐姐,她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不断的爆出自己的雷人举动。然后又出现了李宇春、曾轶可等带与传统女性价值观有很大冲突的“焦点人物”,她们短时间地红遍网络,还被网民戏称为春哥和曾哥,而且春哥这个称呼甚至经久不衰,网络上到处流传着备好成为经典的经典的话:“信春哥,得永生”。再看最近的兽兽门和非诚勿扰的女嘉宾闫凤娇的艳照事件,当然也少不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凤姐在网络中活跃。我突然发现这些网络红人基本上都是女性,很少有男性,偶尔出现个犀利哥便很快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网络红人都是在以超乎常人能接受的方式展示自己,感觉他们是非主流之列,要么一个很丑的人偏说自己漂亮,要么一个很肤浅的人说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非清华北大男不要,很让人喷饭从而印象深刻,要么就是自己愿意被人们炒作,比如说李宇春,在网络恶搞中越来越红,更有甚者被怀疑故意放出自己裸照或不雅视频吸引别人眼球从而迅速走红。他们在出卖了自己以后博得了人们的眼球尤其是男性的眼球,随着关注度的增长,经济利益也就随之产生,做活动参加节目和做代言为他们以及他们幕后的炒作团队获利颇丰。获利是当然的,然而面对他们的人却都是一个个秉持着所谓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看客,他们看待这些女性就像杨老师在一篇论文中说的那样,人们对待他们就像对红灯区的看法:玩味着、娱乐着和鄙视着。主流社会只会把这些人当作供人们茶余饭后在网上娱乐的对象,心里却一直是歧视

的,因为他们在社会文化中不是好女人,不是传统社会文化所能接受的,他们在家里不是好母亲、好妻子,在社会上可能也不会被人们从心里认可,尤其是那些拍艳照的,会被某些人所唾弃,认为他们是伤风败俗,他们自己也清楚这样不会被主流认可,所以他们通常会装出很无辜的样子,否定是自己故意让其流出。像凤姐那样则是打着征婚的幌子被炒作团队当作工具,她语不惊人死不休,目的就是引起大家对她的普遍关注。

他们的炒作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在主流社会文化中,他们总是很被人看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违背了社会定义的规则,女人就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他们似乎总是不能像男人那样无多少限制,这正是我们女性学所要探讨的问题。

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学习心得

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学习心得 在选修公选课时,看到演讲与口才这题目时,心中就有一丝想选的的冲动,因为自己的口才一直都不好,也从没做过所谓的公众演讲,在这方面吃过很多苦头,也因此失去很多机会,一直想好好练习,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还是没有选这门课。 今年的选修课,室友选了这门课,我便问他,这课肯定要上台演讲,你不怕演讲吗?其实这也正是我所顾虑的,室友的话让我很振奋,“正是由于怕才去选它,如果一点挑战性都没,每次就去听了讲然后考试那样的课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有理再想想自己,于是我选了这课,并打算在这课上好好练练自己,口才倒不重要,要想练好口才决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所以我初步目标是能锻炼在大家面前讲的勇气,确实如何迈出这第一步是很难的。 上了这课才发现其实自己先前的顾虑还是多余的,不过第一次上台做自我介绍确实鼓足了好大勇气,一直拖到最后才上台,上台后心情又是久久不能平静,还是没做好介绍,毕竟以前都未有类似经历,所以十分紧张。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有了勇气迈上讲台,后面的上台次数虽然不多,但是相对来说也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了,但是或许是由于没有准备充分的缘故,上去演讲差不多成了读演讲稿了,现在想来,很是惭愧啊,就算不是自己写的稿子,

我还是应该在课余时间好好读熟,这样讲的时候才能脱口而出,但每次都一忙的借口没去实现了。 我们的世界里,最常见、普通的也不过于讲吧。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讲话、不需要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 我们要私底下可以口若悬河,但我们一但在讲台上、在公共场所上讲话时,有的人就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脸红耳赤,说话断断续续、结巴、语无轮次。这次的大学生演讲与口才课在胡引生老师的传授下,我对于演讲与口才有了一个新且较全面的认知。演讲、演讲,并不只单单是讲,同时也要会演。 在我们周围的很大一部分人,不会说话、不敢说话,主要是羞怯,怕人笑。 我们身边的部分人,没开口便怕人笑,若与陌生人在一起更是闭口无言,造成这种不敢说话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怕人讥笑,也有可能是因其他许多原因:一、可能是因为从小缺乏集体生活,孤独惯了,对人不太了解,也不作努力去了解;二、可能是因炒在某个场合说话产生了不好的效果,便吸取“经验教训”、因噎废食,酷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三、可能是自己觉得口才较笨,各自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中的,因而产生了少说为佳或者干脆不开口的想法。

选修课的感想

选修课的感想 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高年级学生须在某一专门组或选修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国外高等学校往往规定学生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选修若干学分的课程。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修习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占一定比例。但也不应过多,以免影响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少量选修课。 老实说,一听到“选修课” 这个词我就有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因为我认为选修课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的课,这样,我们就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门课。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不管是任何事、任何工作,只要我们能够用时间去学习它、去研究它、去推敲它,我们就能够有做好这些事或是胜任这个工作的基础条件。 在人生的大道上,一路走来,不仅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会时而不时地遇上安全事故。由于自己所掌握的安全知识甚少,所以,每当面对这种境况时,往往都束手无措!于是,自己就在本学期开学之初,报选了《大学生安全文化》这门选修课。 但是,现今有许多大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他们往往忽视其的重要性。有些人是被动的,他们选择上选修课不是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是为了学点知识,而是根据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和地点,看哪个更方便自己?这才做出定夺;还有一些人,虽然选了课,但他们却不来上课,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于是,他们要么在上课之前签个到就走人,要么找个朋友代替一下,等等。另外,有少部分人,虽然来上课,但却做其他方面的事,比如说,看小说,听音乐,吃东西,睡觉......总之,他们这种态度,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是不尊师重教的表现,终究不利于自身的长远进步与发展。 下面就来谈谈《大学生安全文化》这门课吧: 安全是生命之源,幸福之本。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安全文化,不仅能够使自己终生受益,而且能为社会消除不安全隐患和减少事故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田兆君老师对我们说:“大千世界,各种文化千奇百态,不胜枚举。不过,请你们记住,你们可以没有其他文化,但你们不能没有安全文化,因为它是人类生存本能需要的文化。” 通过近十周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真的获益匪浅!首先要感田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门课程,在他精辟地讲解下,我从中学到不少。再次得感我自己,因为自己选了这门课。自己虽然没有将每一堂课的容全部吸收,但其实掌握了不少精华。 总体而言,这门课程涵盖了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其中包括安全文化概论、校园期间的安全、心理与生理安全、就业必备的职业安全知识、抵御危机的安全等容。 首先,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什么是安全文化?所谓安全文化,

“暖男”形象分析与探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 “暖男”形象分析与探究 王聪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0) 摘要:网络语言“暖男”一词近年来迅速走红,所谓“暖男”需要具备细致体贴、温暖阳光这些性格特质,颠覆了大众刻板印象中传统的男性形象。这一新的男性形象符号的出现,既源于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熏陶,又伴随着大众对社会性别的新期待。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大众媒介对社会性别的重新建构,整个社会对男性的气质诉求开始有了全新的定义。“暖男”形象受追捧也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男女两性性别气质绝对化的二元对立,对推进女性主义崇尚的男女平等观念具 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社会性别;暖男;女性主义;网络语言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5)13-0122-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性别分工的多元化,男女两性社会地位日渐平等,整个社会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规范有了新的要求,在女性择偶时对男性性别气质的要求在“阳刚”“坚毅”的基础上加入了“体贴”“温暖”等需求。对于这样性情温和、善解人意的男性群体,统一归为网络词汇“暖男”。“暖男”这一男性符号,发源于现代社会,备受关注和讨论,也获得各界普遍好评,反映出大众对社会性别的新期待,是社会进步和性别角色意识变迁下的产物。 一、社会性别与“暖男”的符号意义 社会性别理论是美国女性主义学者在对妇女性别角色(sexrole)分析批判中发展起来的,是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石和核心概念。该理论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明确地划分开来,并认为造成男性与女性不平等的因素不是两性之间在生理上的差异,而是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1]。传统思想认为人们的性别气质应该和生理性别相吻合。然后社会性别不只是由生理这一单一因素决定,还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同辈群体等影响。沃尔特·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了“刻板印象”(刻板成见)这一概念。他认为“刻板印象”是专门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

女性行为学

女性行为学纲要
什么样的女人最容易获得成功 一、关于成功概念的理解 成功就是自我价值实现; 就是人生追逐的目标; 成功就是出类拔萃,胜人一筹; 就是出人头地,超凡脱俗; 就是功名、权力、财富、满足; 成功是一个个“满足”编织而成的花环; 成功=物质外衣+心灵满足;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词典》; 成功是多元的,因人而异; 成功是相对的,不是一个点,而是无数个点 组成的完整的生命历程。 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既定目标 。
成功定义: 重要的是两点 其一:自身的心灵感受 ——你自己感觉你是否是成功的,你是否感 受到了成功的满足和喜悦; 其二:社会的普遍认可 ——社会或公众认为你是否是成功的,是否 对你给予了成功者的尊重和赞誉。 亦即: 想要的东西——得到了; 想办的事情——办好了; 追求的目标——达到了; 梦寐的理想——实现了。 二、“双性化”人格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一位叫桑德拉·贝母(Sandra
Bem)的女专家在对人类的性别角色进行研究 时,编制了一套性别角色调查表和个人特征 问卷。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她提出了 一个理论——关于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个体 差异的“双性化”概念及“双性化理论模 型”。 这一理论模型注重人的行为特质,打破人的 外在性别界限,把男人女人所共同具有的、 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或人格特质划分为男性 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两大类型,然后编制出 “性别角色量表”,通过测试打分,测量出 每一个体的“性别度”,即“男性度”、 “女性度”,而不论这一个体在外形上是男 性的还是女性的。 性别度 男性度 : 自立的 坚强的 刚烈的 女性度: 依赖的 柔弱的 温和的
冒险的 男人味
谨慎的 女人味
这一理论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眼界—— 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每个人身上共有的, 其相对稳定又程度不同地同时存在于每一个 体的个性特质之中。而依据每一个体的“性 别度”——即“男性度”和“女性度”,我 们可以把人的性别特征分为四类: 1.男性化 2.女性化 3.双性化 4.未 分化 的男人,可能往往更热爱女人。如果要选择 情侣,他们可能更适合双性化的女人;而男 性化的男人可能更喜欢女性化 一般说来,“双性化”的女人;女性化的男 人可能会较喜欢男性化的女人。而在总体 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更加偏爱双性化 的异性,并期望使其成为维持时间更久的伴 侣或情人。 “双性化”人格的魅力在于——其有很好的 融合性和适应性: 男性——既刚强,有雄心,大度、果敢、很
男人,同时又很懂得体贴照顾他人,做事周 到、细心

天文学概论选修课感想

天文学选修课感想 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的天文学概论选修课就要结课了,久久不能忘怀老师在课堂上的生动解说,久久不能忘记老师的耐心讲解。天文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名词,小时后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在星空下呆呆地望着,看着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眼睛,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在外婆背上看着天上的弯月,听着月亮走我也走的歌谣。如今,我来到了天文学概论的选修课堂上,去了解去解开宇宙的奥妙,我感到无尽的乐趣。 从古至今,天空都总是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与繁杂的思索。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夸父逐日;从太阳神阿波罗到月神阿尔忒弥斯;从天圆地方到地心说。古代人对天象都有极大的兴趣。他们或观今夜天象,已知天下大事,或以星座占卜。人类都把自己的构想和希望寄托给力天空。后来,天文学孕育而生,人类开始系统而又科学地研究天上的星星们,天文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与对为来的无限希望。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就亲身经历了一次天文事件:日全食。我当时是在江西南部,只能看到日偏食,但是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记得那一天早上,同学们就开始热情洋溢地讨论着马上就要来到了日偏食,学校也停课统一组织我们观看中央一台播放的日全食介绍与直播,当日偏食出现的时候,所有同学都蜂拥出外面进行观看,其中的观看手段各种各样,有用墨镜的,有用玻璃片的,还有端一盆水借助反射的,物理老师也向我们传授观看的方法。全校沉浸在日偏食所带来的欢乐中。这是我第一次“观测天象”,这也引发了我极大

的兴趣,我深深的被天文学的奇妙所打动。 所以,对于天文学概论选修课,我抱有极大的兴趣。在老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看到了美丽星夜,而美丽的星座和动人传神的希腊神话更是给人别样的感受。学完这节课,我知道了十二星座的由来,还知道了辨别春夏秋冬四季的星空,更知道了现如今黄道的第十三星座,了解了许多梦幻的希腊神话故事。我顿时被天文学的博大精深所打动,我发现自己已经对其充满了兴趣。后来老师又分别向我们讲述了日象、八大行星、各种天体和恒星的演化过程,更讲述了神秘的黑洞和奇妙的暗物质与暗能量,拓宽了我视野,引发了我对宇宙对生命的思考。 虽然天文学选修概论已经结课了,但我对天文学的热情不减,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必然会广泛的阅读天文学领域的科普书籍,了解天文知识,我也有兴趣去参加一些天文观测活动。其实,我最期待的是在以后的天文选修课中,老师能带领着我们进行实地观测,这是我梦想着的最好的天文课,虽然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但我仍然希望有一天,他能在我的学弟学妹们身上实现。很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知识盛宴,给我们在天文知识上指引了方向。最后,我想说:老师,您辛苦了。

大学《红楼梦》选修课的收获和感受

大学《红楼梦》选修课的收获和感受 郭平恩 上了十节《红楼梦》选修课,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红楼梦》的不同版本,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风格,有电视剧的,有电影的,有舞台剧的,有歌剧的,还有黄梅戏和越剧的,可以说每一种版本都是独具风格,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有许多成功和不足的地方,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那一个,那么我就针对自己喜欢的87版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次看87版的红楼梦是在高中的时候,看的是电视剧,我想最初吸引我的是因为黛玉进贾府时的惊艳,或者可以说我当初一眼就被陈晓旭的美貌和脱俗吸引住了,当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林黛玉原来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完美的女子,可以说,因为陈晓旭,我才萌生了看红楼的兴趣,开始关注红楼梦,随后深深的喜欢上了87版的红楼梦,喜欢87版红楼梦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这个版本的红楼梦我最欣赏的是演员,这样说来或许感觉有点浅薄,但是就是这样,因为喜欢上了陈晓旭,所以开始认真的看87红楼,接着,喜欢上了欧阳奋强的宝玉,喜欢上了邓婕的王熙凤,喜欢上了张丽的薛宝钗,喜欢上了牟一的迎春,喜欢上了东方闻樱的探春,喜欢上了那个因为红楼梦而改名的姬玉的妙玉以及晴雯,还有袭人,紫鹃,高亮的贾琏,柳湘莲,蒋玉菡,平儿,刘姥姥,每一个人都各具特色,以至于,虽然西方人说中国人长的都是模糊地脸蛋儿,虽然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那么多,但是我从一开始看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混淆,每一个人在我看来就是那样,那样的无可取代,那样的恰到好处,黛玉就是那样的啊,美艳脱俗到让你觉得她不属于这个肮脏的尘世,她就是天上的仙子,这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我始终认为晓旭就是为黛玉而生的,每一个版本的黛玉都足够的漂亮,但是在我看来只有陈晓旭真实的表达出了黛玉身上特有的那种病病仄仄,那种孤高自许,那种弱柳扶风的美艳,美的不是惊心动魄,但是却让我们的心灵深深地震撼,还有就是欧阳的宝玉,也是我喜欢到极致的人物,圆圆的娃娃脸,并不是很高挑的身材,但这就是宝玉,不像《黛玉传》里的马天宇饰演的宝玉,因为个头比较高,所以每当看到他站在比自己低好多的袭人面前嗲嗲的说好姐姐的时候,总觉得好不配啊,这样看来我们87版的红楼梦真的是无论从各个方面,都是考虑的很到位,不仅给人视觉盛宴,更让人看着舒服,自然,而不觉得哪里不对。。。。包括刘姥姥在内,虽然长的让人觉得丑,但是却很可爱,充分的展现了乡下人的那种朴实以及无知。上课期间,看了其他版本的刘姥姥,我依然坚信87版是经典,无可超越,有时候觉得这样有点盲目和偏激,但是当你真正的喜欢上了一件东西时,你永远都会觉得那就是最好的,你甚至不容许有任何一个人对它哪怕是一点点的诟病。 二,喜欢87版红楼,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这部电视剧对《红楼梦》这部经典的独到的再现。电视剧每次一开始的那个镜头,由远到近,让你感觉你在站在一个遥远的地方,那块石头上的秘密在一步步的离你走近,等待你的解读。情节的安排和设置无一不是亮点,它不同于10版的新红楼梦那样,每一句台词都是书中的原话,无一差错,它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改编和合理的发挥运用。更加让人觉得这是生活,是真实的故事,而不是看起来就感觉是在看一本书,只是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喜欢的当初黛玉葬花那段,我认为在看

女性学课程建设的难题及措施

女性学课程建设的难题及措施作者:杨雪云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一、女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女性学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现已成为西方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学科。中国的女性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女性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多学科、多视角、综合性、包容性等特质,充满着对传统思维的质疑、批判与颠覆,往往能够促发与引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与发现,正因如此,女性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已经逐步进入我国高等学校现有的人文、社会甚至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之中,并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产生着积极影响。1995年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此为契机,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教育部确定“女性学”为高校新增专业,2009年,女性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01—201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首次提到“在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体现社会性别意识,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专业”等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中国内地已有六十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各类女性学课程,在这些学校中,本科层次设置120多门课程,研究生层次有40多门,博士生层次课程约3门。至此,女性学不仅纳入我国高校主流教育视域而且呈多层次、多形态存在与发展态势,既有本科通选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有硕博研究生学位课程,女性学在中国高校的影响正日益扩大。 二、女性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女性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与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理念存有着密切关联,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快速变迁要求女性学必须对社会变迁过程中凸显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做出探究与回应,并对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与性别意识有关的困惑与难题作出澄清与解答,为此,女性学课程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课程建设是指围绕教学目标,整合师资队伍,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充分运用,更为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具体而言,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目前高校女性学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材及教学内容较为陈旧,限制了女性学学科价值的发挥。这里所说的教材陈旧并非指其出版年份久远,而是指教材编写理念、框架结构、具体内容安排缺乏变化。尽管目前出版的女性学教材有多种,但大多框架结构相似,内容重复雷同,不能很好体现与发挥女性学学科视角的优势与价值。现有的女性学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大多运用模块式模式,也就是先将女性的社会生活划分成不同领域,然后再根据女性在不同社会领域的处境讨论女性问题,女性学内容结构的这样一种安排固然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领域女性的问题所在,然而,社会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总有一些与女性密切相关乃至极为重要的问题很难清晰地划分它所分属的领域,由此所造成的内容疏漏不能不说是女性学教学的一大憾事。女性学学科价值在于它的多元化多学科视角所带来的独特与敏锐的洞察力,女性学考察女性社会处境,解读女性问题,但它对女

女人的角色 论文

女人的角色 摘要: 女人从古代的社会分工决定了几千年女人的地位,然而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形态的转变让女人加入到工作中。女人的地位随之改变,由此引发出女人的事业与家庭之间的问题和角色的争议。和谐是最终目标。 关键词:角色分工;职业女性;角色冲突;协调。 前言: 女人,是社会中一种特殊的高等动物。首先,她们是一个弱势群体,相对男人来说,整体身体较柔弱,能力不及男人强大,具有同情心,性格更温柔。男人比女人更具攻击性,性格更刚烈。他们不同的性格在原始就进行了恰当的分工。有这样一句谚语:男人是锄头,女人是耙子。意思是男人会赚钱养家,而聪明善良的绝大多数女人们更会积累钱财而持家安排生活。女人以其含蓄、柔美、温良、母爱的性格特征表达出其特有的生命内涵。而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女人的职业不再是传统的相夫教子,在家里专心做一个勤劳的家庭主妇。女人在家庭与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颇具争议。女人,是应该依旧做传统的“耙子”,还是应该成为女强人做个“锄头”?还是……? 正文: 人类社会由女人和男人共同组成,其有记载的历史本应同时呈现男人和女人的社会活动和精神世界,但翻开那些按“正统”视角和方法编纂的史书,无论中外都以男性社会活动与思想为主调,反映的主体多为男性精英——王侯将相们治国平天下的历程,讲述着也多为男性。居统治者地位的正史是,男性以男性的视角讲述男性政治精英的政治历史;女性要么消失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要么以男权卫道士的面目出现,女性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的历史被遗忘。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中,作为人类的另一半——女性,由于被剥夺了参与公领域活动的基本权利,悄然消失在只有男性精英才“有权”参与的宏大历史叙事之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定“合法”地取消了女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富家女孩读书识字也是以未来相夫教子为目的,不在于发展其心智和参与社会。于是,在盛行千年的科举制度下,无数“田舍郎”一夜登上了“天子堂”,但其中却无法寻觅到女性的踪迹。因此,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了性别分工。 性别角色分工是以性别为界限对两性进行不同的角色安排,受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对性别角色的不同功能划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男性为中心的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在传统劳动性别分工中逐渐形成了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由于社会的成见和历史发展的局限,男性因其“有力”成为社会的主导,是家庭的顶梁柱。而女性的“柔弱”只可以是依赖者,做辅助性的工作。当“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社会性别分工成为社会共识时,女性便被划进家庭、生育,服务性、照顾性的劳动活动领域。社会期望“女人”做一个仅仅局限于家庭生活、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要求女人恪守妇道,并制定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女性行为规范。在这种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文化积淀和社会期望与规范之中,传统的女性角色就被社会塑造出来了。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国女性学,是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妇女理论研究深入的结果。在女性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建设中,如何认识女性学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中国女性学的理论根基和方法论指南。这既是由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也是中国女性学与西方女性理论的区别所在。 一、中国女性学的起步和发展:从问题到“人” 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从世界范围看,女性学(Women’s Studies)是十分年轻的,它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女权运动的产物。当时美国的女权运动视野较开阔,其目标没有锁定在女性参政和男女法律平等等问题上,而是进一步思考如何解放在工业机器文明中被异化了的“人”—— —“女人”。1969年,在一次全美妇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魏国英康沛竹 (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中图分类号:D44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3) 04-0040-08 WEI Guo-ying & KANG Pei-zhu (peking Uniuersity Chinese and Foreign Women’s Studies Center,Beijing100871,China) Marxist outlook on women; women’ s studies Marxist outlook on women has provided the basic concept for the buildup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wom-en’s studies, which reveal women’s nature, characteristics, existence and law of development. Chinese women’s studies must make innovations in the 2lst century; adhere to dialectics and the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and explore, on the theoretical plane, the new problems confronting presentday Chinese women’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absorb and draw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women’s studies, especially the Marxist feminist theories of the West. 作者简介:1.魏国英(1946—),女,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校刊主编,编审;2.康沛竹(1964—),女,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 July.2003 No.4 Ser.No.53 2003年7月 第4期总第53期 妇女研究论丛 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 !"#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女性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8 (二)课程英文名称:Female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 (四)课程性质: 女性心理学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运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女性心理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其前导课时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女性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与具体方法,能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描述、分析和解释女性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女性心理特征、女性心理状态、女性个性心理、女性群体心理、女性发展心理、女性心理健康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批判性,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八)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教学要点: 1.了解女性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本质; 2.掌握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3.了解女性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熟悉女性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学者及其主张。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女性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2.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3.女性心理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考核要求: 1. 女性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学者及其主张(识记) 2.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掌握) 3.举例说明两性平等的重要性。(运用) 第二章女性心理特征 教学要点: 1.了解社会性别结构、女性心理特征及其作用; 2.理解女性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性别的文化表征 2.性别形成的理论 3.女性认知过程 4.女性情绪、情感过程 5.女性意志过程 考核要求: 1.社会性别结构的含义(识记) 2.女性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理解) 3.认识女性心理特征的作用(运用)

外交学培养方案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外交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 专业代码:030403专业名称:外交学学制: 3—7年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二、专业介绍和特点 该专业主要讲述国际事务、国际政治和外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教授学生有关对外交往中的交际与谈判能力,培养学生对外交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交往中的矛盾与问题的认识。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 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强烈爱国心,对国际事务和外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有交际和谈判能力,能在外交和其他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 1.德育方面: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认识当今的国际事务和外交;具有热爱和献身祖国外交事业的坚强信念和宏大志向;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外交学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掌握进行国际政治、当代外交基本思想和方法,熟悉其基本过程和步骤;了解外交学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具有从事外交学实际工作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3.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一项专项技能,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四、专业主干课程 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导论、外交学、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中国政治制度、世界经济概论、中国外交史、第三世界概论、专业英语等课程。 五、专业特色课程

全球化研究、大国关系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当代中国外交、中日关系、外交思想史、欧美国家概况等课程。 六、课程结构及总学分和总学时构成表 社会发展学院外交学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构成表 说明:每生须修满165学分,其中必修课118学分;限制性选修课33学分。每生需根据自己的意愿修读限制性选修课的一个方向,且需从该方向修读带*课程不少于20个学分。任意选修课16个学分(含社会实践1学分),该部分学分可修读专业任选课或河南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也可修读限制性选修课。学生毕业时,所修读学分不能少于165学分,但也不能超过168学分,否则超出部分需另交学费。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3、了解媒介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全媒体的知识; 4、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 (二)能力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综合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 1、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掌握广播电视传播的方法,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评论、现场报道与主持、节目策划等专业能力,熟悉广播电视节目采制技术,熟悉新媒体传播业务,在此基础上具备全媒体内容的生产、发布能力; 2、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镜前表现能力、声画组合等方面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4、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2、学习和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4、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新闻学、传播学 (二)核心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采访、新闻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新闻影像采集、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融合报道四、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一)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二)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毕业总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有关课程及环节,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程41学分,通识选修课程8学分,专业基础课程3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28学分,毕业实习5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创新学分2学分,劳动1学分。 (二)毕业条件: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且不违反学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七、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选修课感想

选修课总结 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高年级学生须在某一专门组或选修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国外高等学校往往规定学生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选修若干学分的课程。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修习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占一定比例。但也不应过多,以免影响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少量选修课。 老实说,一听到“选修课” 这个词我就有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因为我认为选修课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的课,这样,我们就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门课。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不管是任何事、任何工作,只要我们能够用时间去学习它、去研究它、去推敲它,我们就能够有做好这些事或是胜任这个工作的基础条件。 自从我上选修课以来,我就有着这么一种感受,认为选修课学的知识不必公共课少,甚至我还认为,选修课学的知识要比公共课学的知识多。对于我的这种认为,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是,我可以坚定的说,对于我个人来说,选修课学的知识确实要比公共课学的知识多的多。经过同学们的反映和自己的观察,我发现,对于那些大学必修的公共课,绝大部分都不是同学们的兴

趣点所在,也就是说,同学们是因为公共课是大学必修的课程而去学,而不是因为同学们自己的兴趣或是爱好去学的课程。在这样的条件下,同学们是抱着消极的态度去学习公共课的,而对于选修课来说,这正好与公共课相反,选修课最起码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或是兴趣点才选的这门课,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选修课的,从而等到一个学期下来,真真学到知识的是选修课,而不是公共课。 当然,我不敢否认,公共课我们就完全没有学到知识。对于公共课来说,至少在我目前了解的信息中,绝大部分同学在平时的时候,就没有怎么上过课,就没有怎么听过课,即使上课的同学,也可能没有集中精力的去学习、去听课,而是八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怎么度过这节课的问题上。平时没有好好的上课,但是又不能挂科,所以,就只能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开始打开书本,对于部分同学来说,这时或许是他第一次打开书本开始来看书,如果现在再不看书,那就会挂科,对于大学生来说,挂科的后果是什么彼此心里最清楚、明白不过了。总之,同学们对于公共课是采用“突击考试的、平时消极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学期下来不挂科。 然而对于选修课来说,可以说是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的课,也就是说,在选修课上,至少有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那么,学生就不是抱着消极的态度,反而是积极向上的态度;那么,在平时的时候,同学们上课也就不会找事来打发上选修课的那一个多小时,就不会觉得选修课的那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像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研究

浅谈中国女性社会地位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到今,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其他国家的女性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过程。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影响 一、从古到今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 1、母系社会------“女主”地位 母系氏族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产经验不足,所拥有的主要是以石器为主的极其粗糙、简陋的生产工具。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大自然变幻无常,野兽出没,人类时常面临着生命的威胁,一个人根本无法独立生存。因此人们只有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在简单而合理的社会分工中共同抵御自然的侵袭,保证自身的生存。在这样的简单的社会分工中,男子主要从事狩猎、打鱼、防御野兽,妇女主要采集食物、生儿育女、缝衣做饭$狩猎!打鱼由于技术设备的限制,收获很少,而防御更使男子损失较多。女子从事的采集等工作安全系数要高得多,并且当时人口稀少,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使女子采集的收获颇丰,所以,女子在经济方面有很高的地位。女性牢牢地抓住了经济大权,从而也奠定了女性处于氏族群体核心的社会地位。母系氏族时代早期处于人类的婴儿期,人们的意识尚处于低级阶段,不知道两性生活与生育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女性的生育现象。人们看到大地可以生长植物,女性可以生出孩子,对其原因却一无所知,于是认为女性和大地一样有着生长万物的神秘力量,于是就把女性当作神来崇拜。这一时期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并且以其生殖能力和所掌握的部落经济权利而取得崇高的地位,女性受到人们“神’一般的敬仰。 2、父权社会-----“女奴”地位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的形成,交换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个人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思想和认识也得到很大提高。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文明的进一步巩固,从根本上稳固了男性的地位,也进一步将女性从事的采集等行业边缘化,决定了女性地位被贬低的命运。直至社会发展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女性社会地位边缘化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女性的光辉时代一去不复返,男性逐步占据了社会的主导,甚至是全部,女性变为男性的附属。父权社会成为女性的“女奴’时代。 3、新民主主义时期--------打碎封建枷锁 五四运动是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状况的一座界石,它翻开了中国女性发展新的一页。自五四运动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社会状况得到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开女禁,兴女学,女性的潜力展现,社会地位与发展状况也得到相当的改善。新中国建立后,广大中国妇女终于获得了解放,形式上的解放。建国后,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发展状况得到了一个质的变化。首先,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女性首次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拥有了参政的权利。《婚姻法》的颁布,从根本上使广大女性得到了婚姻自由。《妇女权益保障法》给女性提供了一个正当维权的途径。其次,妇女与男子共同接受教育和参与生产,给了女性自身发展与独立的机会,女性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情形堪虞。 4、社会主义时期--------男女平等 改革开放后,女性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宪法和其他法律进一步规定妇女有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并切实保护妇女政治权利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妇女与男子享

女性学试题

一、判断题 1、女性学具有抽象性、多样性、跨学科性、批判性、本土性等学科特点。(×)P15 2、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带来妇女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 3、经济发展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妇女的发展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4、女性地位的演变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而改变的。(√)P32 5、经济独立是女性人格独立的基础。() 6、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是女性参政的两种途径。(×)P147 7、女性进入国家政府机构与立法机构是获得政治权力的最高表现。(×) 8、在具体方式上,女性参政包括民主参与和权力参与两个方面。(√)P147 9、权力参与是女性政治参与的最高层次。(×)P148 10、家务劳动社会化,是缓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 11、家务劳动社会化,是缓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唯一途径。(×) 12、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家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13、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和行为都是由社会文化所建构的,是无法改变的。(×) 14、社会性别主流化认为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P61 15、社会性别主流化认为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是单纯的妇女问题。(×) 16、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条件下,男女平等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是相同的。(×) 17、推动女性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是女性主义思潮。() 18、女性主义思潮是女性学产生的思想基础,西方三次妇女运动浪潮是女性学产生的社会基础。(√)P5-6 19、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就是政府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工作机构,是提高我国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 20、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政府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工作机构,是提高我国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 21、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社会性别的差异是可以改变的。() 22、女性学是在19世纪初兴起于英国的一门新兴学科。(×)P1 23、女性学产生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P1 24、女性学是以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社会性别制度、社会性别关系和社会性别建构的研究。(×)P3 25、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性别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一种社会关系。(√)P3 26、男女两性之间并不存在智力差距。(√)P78 27、男女两性之间存在智力差距。(×)P78 28、性别社会化就是个人关于性别角色及其规范的学习和认同过程。(×) 29、男性一般具有勇敢、坚强、冷静、自信的男子汉品格,而女性则应具有温柔、贤惠、软弱、顺从的特征。(×) 30、男人应以事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31、女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P55 32、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不仅为生产关系所制约,也为生产力所制约;不仅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影响,也受精神文明程度的影响。(√) 33、所谓男女平等就是指男性和女性是一样的,不存在差别,应该像对待男性一样对待女性。(×)P40 34、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正是由于生理差异而导致了两性地位的差别。(×) 35、性别刻板印象是长期以来男权文化的产物。() 36、女性主体意识就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37、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主要表现在染色体、基因、性特征、生理机能、身体形态和性格等方面。(×)P74 38、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开始了男女两性不平等的历史。(×) 39、“四自”精神,是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P20 40、双性化性别气质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更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P7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女性学:() A.是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西方女权之一理论精华,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跨学科地研究女性的本质、生存状态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B.它包含女性自身、男性以及社会性别制度和与女性有关的所有议题。 C.是以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强调的是对社会性别制度、社会性别关系和社会性别建构的研究。 D.是从人类两性的和谐统一的目标出发,用性别视角研究两性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所形成的角色、地位、作用等问题,并借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两性社会问题,如就业、教育、参政、婚姻家庭等问题。 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涵有:(BCD) A.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它必将被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男女平等所代替。 B.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通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C.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D.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3、下列关于社会性别的理解正确的有:(BD) A.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建构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B.是通过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所形成的男女两性在性别角色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别。 C.是后天习得的,无法改变。 D.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动态过程。 4、关于女性参政比例:() A.妇女参政比例主要是指女性在国家立法机关(议会)中所占的比例。妇女参政比例是衡量女性参政水平的重要指标。 B.目前多数西方国家通过配额制来保证妇女的参政比例。 C.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所争取达到的妇女参政比例目标是30%或1/3。 D.在我国,各地方政府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地方人大代表女候选人比例为30%。 5、下列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有:(B) A.是指争取男女平等的理论和社会运动。 B.它关注妇女的社会地位,追求男女地位的平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