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必修一材料题集

高三必修一材料题集

高三必修一材料题集
高三必修一材料题集

高三必修一材料题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相成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国史大纲》

材料二: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者也。

——《宋书·恩幸传》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材料四: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日知录·语文格式》请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②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③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

2、“以铜为境,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请回答:上面两句话是谁说的?你作何评价?

3、“妹妹我思之,___________。”

清末某次科举考试,其试题为“昧昧我思之”(语出《尚书·秦誓》,乃深潜静思之意。)某考生不解题意,做成一篇“妹妹我思之”的情书文章。考官阅卷时,不禁哑然失笑,即提笔在卷上批了五个字,两句话联起来,恰好成为一副滑稽可笑的对联。请你想一想,考官会批哪五个字?

4、“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吕留良)

“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徐述夔)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咏黑牡丹)

试从上述诗句中体会清朝文字狱的起由。如何评价文字狱?

5、“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题衡阳湘西草堂联)

“清风”、“明月”隐指什么?该联体现了王夫之的何种思想?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以天下广之、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至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材料四: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阘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及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之已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语材料五:关于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当代学者有这样的看法: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个关键时代。宋代宰相不仅失去了兵权和财权,而且连用人之权也被剥夺了。故宋代的中央集权已可谓是集于帝王之一身。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见,宋太宗确是有意要削掉宰相的用人与司法之权。从这种发展的趋势看,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废相之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之至材料四,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何区别?又无本质区别?结合史实说明。

②材料四对明朝废除丞相追溯到宋朝,你同意吗?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配情况表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足,唯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在如何日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钱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可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就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观点是:

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则┅┅

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

3、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4、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北京朝廷。”

——均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1分)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1分)你对此有何评论?(2分)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1分)

(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2分)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5分)

9、(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如下表述:①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②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满洲经济发展,中国人的大量涌入。③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④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该教科书“编撰会”几乎网罗了包括日本在中国经商的右翼财团的大力捐助,它们是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圆。

材料三:小泉首相上任以来四次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在军事上,近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二的军事开支,并与美国制定防卫法案,企图介入台湾军事冲突;在外交上,扬言至2006年中断对中国的资金贷款援助;在道义上,近日东京法庭无耻地驳回了中国当年的苦力劳工和慰安妇追索道歉和索赔的权利……

●任选下列一小题作答:

第1小题:请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的真相,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让他们明辩事实真相(15分)。

第2小题:根据材料二、三,请你给中央政府写一封建议信,表明中学生鲜明的立场态度并提出当前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上可行的积极建议。(15分)

10、(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次中国之问题,当以何者为基础而成和议乎?大率不外三策: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日变更其皇统,三日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于今日。”

材料二“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醒,渐有‘中国是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无人材,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材料三故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实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黄祸”者,可以烟消灰尽矣。

──以上材料都摘自于赫德《中国实测论》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实质?(4分)

(2)从材料看,赫德认为“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列强认识到什么?(2分)

(4)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分)

11、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1:“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

材料2:“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

————《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3:“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共同团结奋斗。”

————孙中山致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电

材料4:“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持。”————孙中山1924年国民党“一大”中的讲话

回答:

(1)材料1所说的“革命”是什么活动?孙中山的让步收到了成效吗?为什么?4分

(2)材料2中说中华民国有“被淹死的危险”,试列举两例说明(2分)

(3)材料3中的“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指的是什么?“中俄两党团结奋斗”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4)从材料1到4,孙中山对列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1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2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3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4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使命今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

(1)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月-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2分)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3分)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在上引材中有何依据?(4分)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中有什么证据?

13、材料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

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对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三的评价是否矛盾?(2分)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分)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的条件?(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2年8月9日《中英南京条约》:“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害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需物料,今大皇帝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既嗣后世袭王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860年10月24日《中英北京条约》:“将粤东九龙司一区(按: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付予大英君主并历后嗣,并归属香港界内。”

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英国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00多个小岛屿(即“新界”,约占香港地区总面积的91%),租借期99年。

材料二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开始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期。1942年10月中英谈判中,国民政府要求终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收回新界,遭英方拒绝。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丘吉尔公开反对在亚洲及中国实行大西洋宪章,并声称要让英国国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他说:“我们也有我们的传统,只要我在白厅一天,人就要坚持这些传统和维护大英帝国。”

材料三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仅不是一个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香港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⑵材料二反映出什么问题?丘吉尔所谓的“传统”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⑶材料三反映出邓小平的原则立场是什么?此后中英两国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⑷从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不同结果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或结论?

15、“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什么?

⑵中国政府的这一构想先后在哪两个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⑶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的基本政策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⑷当前严重阻碍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⑸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你认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日报》登载《告台湾同胞书》

亲爱的台湾同胞:

今天是1979年元旦。我们代表祖国大陆的各族人民,向诸位同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祝贺。昔人有言:“每逢佳节倍思亲”。-----

由于长期隔绝,大陆和台湾的同胞互不了解,对于双方造成各种不便。远居海外的许多侨胞都能回国观光,与家人团聚。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认为,这种藩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

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这些年来,经济联系不幸中断。现在,祖国的建设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希望台湾的经济日趋繁荣。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

亲爱的台湾同胞:

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既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统一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早一天完成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创造我国空前未有的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与各先进强国并驾齐驱,共谋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一光荣目标共同奋斗!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一九八二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四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问题:①《告台湾同胞书》是何时、何机构发表的?其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特别行政区拥有哪些权力?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形式规定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什么制度?

④香港于何时正式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有何意义?

⑤分析上述材料对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有何影响和意义?

17、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简要说明在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强占台湾和台湾回归祖国的过程。

(3)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18、阅读下列材料:(6分)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狄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上述材料,简单叙述一下1954年宪法的内容。

(2)据上述材料,分析1954年宪法的特点。

19.阅读下列材料: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江泽民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那一次会议上?

(3)你认为把依法治国作为方略写进宪法有什么重大意义?

20、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

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由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长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形成各族杂居的现象,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的时间,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目的。

21、阅读下列材料:(9分)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共进。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1)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和则两利,离则两伤”的最有力证据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神圣的职责”?

22、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应三国签署(后苏联加入)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三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四(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五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会使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4分)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美国所持的态度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有何明显的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重大发展之处?(3分)

(4)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3分)

(5)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五中这个法?(4分)

(6)我国争取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是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的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

——摘自《走向历史的深层》材料三:(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变中国,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

①新中国建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②新中国实行该政策时,处理中国与他国关系的原则。

③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云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3年3月)材料二: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佚……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国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差异?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基辛格说)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不要告诉任何可能会泄密的人。我认为,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造成接纳赤色中国人的抨击。

材料二(当尼克松通过特使赴华同周恩来转达上述构想时,毛泽东、周恩来表示)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双重代表权提案。中国不是联合国会员国的时间很长了,中国还可以再等。

材料三(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坚持美方对台必须断交、撤军、废约三条件作为中美恢复正常关系的前提,但尼克松不想走得太远。经协商《中美联合公报》作了如下的表述)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尼克松构想的特点及原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台政策的一致性及其变化。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立场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6、阅读江泽民《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对外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得到改善和发展。我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请回答:

(1)文中“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文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哪里?

(3)文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何时首次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了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2)试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摘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1)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2)“求同存异”方针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什么?

(3)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摘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

(2)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2)

(3)材料二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2)

30、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它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回答:

(1)过演说词分析,雅典公民在城邦政治中占有何种地位?

(2)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

(3)在雅典,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什么关系?

(4)你是否赞成伯里克利演说的内容?请简要阐述理由。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权利,人民就有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议员之选举人所需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哪些思想主张?

(2)材料一的发表有何意义?材料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何进步意义?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其矛盾之处?这一矛盾说明了什么问题?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俾斯麦)“他是有名的1848年革命的死敌,他憎恨任何民主运动和人民运动。……恩格斯有一次称俾斯麦为‘非本心的革命者’”

——维纳·洛赫《德国史》材料二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但是,谁要想根据这点证明社会主义者应该帮助俾斯麦,那这个马克思主义者“真是太好了”。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恩格斯称俾斯麦为“非本心的革命者“的原因。

(2)根据材料2,说明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指什么?并说明德意志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采取什么原则?

33、(12分)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 , 另有些人生来注定要统治;……

男人生来就是上等的 , 女人则是下等的 , 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材料二:劳心者治人 , 劳力者治于人。……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思考:东西方这两位思想家 , 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如此相似 ? 你能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吗 ? 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 ?

34.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不断地进行政策的调整,国力蒸蒸日上,其对世界的影响也日益强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共处。它只能以其中的一个制度的胜利而结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365页材料二“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气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用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

——《基辛格回忆录》

材料四苏联解体后,美国国务卿贝克就声称:“苏联的崩溃为美国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推广它的利益和价值观念。”1999年,克林顿在阐述21世纪外交政策时更武断地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而美国是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能力的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美国哪个时期的历史?两种制度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双方斗争的最终结局何在?

(2)材料二中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分别指哪两件大事?这次行动在经济领域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3)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进行材料三中的“令人痛苦的调整”?(3分)同是调整,材料三与材料二在领域上有何不同?(2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美国的什么相同目的?(1分)其中材料四中的“推广它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实质是什么?(1分)

35、14、17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次思想解放潮流,对欧洲和世界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的一个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1995年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人们参加议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摘自约翰?洛克的《政府论》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材料四狄德罗《百科全书》的封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什么?(1分)有利于这部著作产生的因素在哪些?(3分)

(2)洛克在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此外他还提出哪些主张?(2分)这此主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何在?(1分)

(3)概括材料一的核心内容,(1分)并简要分析这一内容的影响。(2分)

(4)围绕着材料三的《百科全书》,法国出现了百科全书派,试问这一派别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怎样?(1分)基本主张为何?(2分)

(5)试分析以上四则材料的共同作用。(2分)

36、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化是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结合在一起的,西方的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过程基本贯穿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要得,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示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不得有其他差别。第十七条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

材料三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材料四 100年前,一位美国伟人签署了《解放宣言》,……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黑人依然没有自由这一可悲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惨地套着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枷锁。……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能够站立起来,实现她信条的真谛:“我们把这些看作是不证自明的真理:一切人生来是平等的。”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讲话(1)材料一的《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些学说?(2分)它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什么影响?(1分)

(2)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人权宣言》的经济原因。(1分)从材料二出发推断《人权宣言》批判的对象。(2分)

(3)从材料三归纳出美国革命在民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2分)

(4)材料二中的“伟人”和“<解放宣言>”分别指什么?(2分)另外材料二集中反映了二战后哪一社会问题?(1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产阶级民主建设的看法。(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材料二:“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话》请回答:

⑴概括材料一所体现的经济现象,并分析日本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现象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材料二: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和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杜鲁门《关于日本问题在国会上的演说》材料三: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

1954年3月,美日签订《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请回答:(1)材料一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2)材料一所说的“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材料二所说的“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覆辙”是什么意思?“俄国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否是杜鲁门给予的“机会”?为什么?

(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恶劣影响何在?(5)材料三所说的“防区”实际上是什么?美国为建立这一“防区”进行了什么战争?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打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二:这是北约1949年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扩张。当时成立北约是为了抗衡前苏联及其东欧盟国。自从“冷战”结束以来,北约的前线不断东移,先是吸收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现在扩大到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黑海岸边,加上波罗的海的三个国家,北边几乎达到芬兰。——《半月谈》

请回答:(1)北约的职能是什么?分析其成立的背景、目的及影响?

(2)今天北约在职能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40、阅读下列材料:

原为超级大国的苏联解体,直接加快了多极化趋势。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衰落,日本、西欧各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也使得多极化趋势变得不可逆转,都具备成为多级中一极的潜力。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⑵成为多极中一极的条件是什么?

⑶多极化发展对世界总的影响是什么?

4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主宰世界达到一个多世纪。西欧国家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进行了多次斗争,而这些斗争的结果也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从一战开始,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

材料二 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三 1951年,法、意、比、荷、卢、西德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建立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了“欧洲联盟”。

材料四 1971年尼克松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史实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和目的。从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西欧国家关系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欧国家在联合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4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请回答

(1)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试从多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高三必修一材料题集答案

1、①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明朝八股取士。变化: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与呆板空洞的八股文为标准。

②两汉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国家选贤,采取从民间直接选拔的方式。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控制着中央和地方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唐朝时期,士族衰落。明朝时期,专制主义日益加强,严格以八股取士,培养出服从皇帝的奴仆。

③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

2、李世民。唐太宗善于纳谏,认识到“人镜”的作用,是封建社会比较清明的皇帝;他还认识到君和民是舟和水的关系,在封建皇帝中是比较少见的,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3、哥哥你错了

4、文字狱的起由有两种,一种带有政治上反清的目的,一种纯属于冤狱。文字狱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空前强化的表现,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5、“清风”隐指清廷,“明月”隐指明王朝。该联体现了王夫之的反清复明思想。此联隐志巧妙,对仗工整。

6、①材料一、二认为有宰相帮助可以治理好天下。材料三、四认为设宰相威胁君主的权威。两种态度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唐太宗设三省六部制,降低三省长官的级别,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际上也加强了皇权。

②宋代为了吸取历史上地方割据的教训,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设参资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已经使宰相不能处于总领的地位。从发展趋势上看,明代废除宰相之举是必然的。

7、(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于德国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是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反,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8、(共12分)

(1)《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分)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感到的许多失望;(1分)

说明他们要继续侵略中国,以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便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2分)(2)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扩大侵略成果(1分)

(3)得到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获得大量特权(2分)

(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分)

理由:A、原因方面: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攫取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分)

B、性质方面:两次都是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分)

C、进程方面: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重点在东南沿海地区,持续两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不仅攻占东南沿海,还进一步攻占京津地区,持续四年。从破坏程度和规模来看也进一步扩大了。(1分)

D、结果方面: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也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

9、以下答案供参考(学生有其它有理有据的阐述可酌情给分):

第1小题:(15分)

日本中学生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中国广东番禺中学高中学生,鉴于贵国教科书上篡改历史的劣行。作为一个中国学生有义务有责任向你们诉说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真相,以澄清是非,还世界人民一个公道和正义。(格式正确1分)

(1)“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1分)“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2分)。所谓“王者乐土”实则是日本军队屠杀中国人民,“七三一”是细菌部队毒害中国人民的血证。(2分)

(如指出“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是殖民主义逻辑可加1分,本小点总分不超过5分)(2)日本在我国东北掠夺资源,搜刮民财等等,是赤裸裸的经济侵略。(2分)

(3)“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铁证如山。(2分) (如谈到“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内容,可加1分;如揭露“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企图用学术问题或以“公正面目”来掩盖或淡化暴行,可加1分。本小点总分不超过2分)

(4).“独立”契机问题。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1分)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1分);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2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分) (如指出“新教科书”在此问题上是强盗逻辑可加1分。本小点总分不超过5分)

第2小题:(15分)

致中共中央政府领导人,建议如下:

①在联合国内坚决反对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议案,必要时行使否决权。②支持中国民间战争期间在日劳工和慰安妇向日本法院的控诉以及索取赔款的要求,并给予一切法律援助。

③对日本右翼在华企业财团的经商实施一定的限制;鉴于日本取消对华经济援助贷款的现实,应积极加强与欧盟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④在钓鱼岛及东海主权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保护民间保岛行动。⑤加强国防投资,增强海空军实力,对美日的“防御体系”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慑力。

10、(1)背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2分)实质:要把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代理人(2分)。

(2)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2分)。(3)认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认识到中国觉醒时代已经到来(2分)。

(4)最终目标:在政治上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2分)。

11、(1)辛亥革命(1分)没有(1分)因为帝国主义不愿中国走向强大和独立,必然干涉和破坏革命(2分)

(2)1915年袁世凯复辟(1分)1917年张勋复辟或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1分)

(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1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与中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大革命(2分)

(4)由辛亥革命时的对列强抱有幻想、对列强妥协退让到大革命时期的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2分)

原因:列强对辛亥革命的破坏和干涉,扶植袁世凯攫取胜利果实使孙中山抛开了对列强的幻想。十月革命的启迪、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使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列强的侵略本质,提出了反帝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