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2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及国有大中型企业

3-2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及国有大中型企业

政治教案-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市场主体、企业、股份公司、股票、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含义;阐释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阐释企业依法竞争、优胜劣汰,出现破产、兼并是必然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公司法》学习企业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企业成为企业法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今后如果申办企业、公司,至少先准备这些条件,也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2、通过结合《证券法》学习股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与股票有关的现实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3、通过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教学,加强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懂得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4、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研究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企业亏损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懂得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经营者,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懂得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观察、说明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以及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及其光明前景,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增强改革、效率、竞争、法律意识。

教材分析(一)

一、知识结构:

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主要有四个框题。首先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和企业法人,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了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公司和公司制,介绍公司的含义、特点和我国法定的两种公司形式;然后从一般企业过渡到特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概括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必须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后回答如何搞活国有企业,重点分析了企业兼并和破产这两种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措施。本节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取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别的方式,层层引申出教学内容。

图示:

一、企业及其分类

教材分析(二)

二、知识分析:

1、关于市场主体、企业、企业法人:

(1)市场主体:

①:市场主体的范围既包括独立的个人,也包括以一定方式出现的企业、团体、机构;

②:市场主体既包括盈利性机构,如工厂、商店、银行等,也包括非盈利性机构,如学校、医院、各种社会团体等,还包括一些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婚姻介绍所等;

③: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④:与市场主体相对应的市场客体,指市场上交易的各种商品和服务。

(2)企业:

①:企业的概念:

②:企业两大特征:①以赢利为根本目的。这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独立的经济组织。非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③: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④:企业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这一条件,总厂下属的分厂、总公司下属的分公司都被排除在企业的范围之外。

(3)关于企业法人,主要懂得企业法人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盈利性是企业法人最主要的特点及其与自然人的区别(图表):

2、公司:

对学生来说容易把公司与企业混淆起来,教师可从几方面进行讲解:

(1)含义:

(2)特征:①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依法成立表明公司的设立必须由法律做出统一规定或经由国家行政机关批准;②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这是公司作为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显著特征;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地位: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不是最多的,但是他们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市场经济国家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采取公司形式;

(4)企业和公司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公司均是企业,但企业不一定是公司。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众多企业形式中的一种;

3、我国公司的法定形式:应该讲清楚以下几方面:

(1)按照不同的标准,公司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如西方一般有: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2)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详见重点、难点)

(3)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讲清两个问题即可:

①含义。指出:这种公司形式比较适合各种中小型企业。

②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图表)。

(4)关于股份制:

①是一种公司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财产方式的社会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这样一种组织形式,不同财产关系可以达到内在结合;

②按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两种形式:一是有限责任公司,它是少数产权的结合,特点是不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股票不上市,股东只负有限责任。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许多产权的联合,特点是股票经批准可以上市,股东只负有限责任(企业倒闭只赔股票);

③我国的改革实践证明:

A:股份制能够容纳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兼容不同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使分散的生产力迅速联合成集约生产力,形成一个既互相制衡又互相合作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发挥整体效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生产社会化程度高的企业与生产社会化程度低的企业合股。著名的企业如:长虹、海尔、泸州老窖、一汽奥迪等,都是大型的国有控股公司,其净资产收益基本上在23%以上,有的高达40%。

B:股份制是一种能够主动运用社会资本力量,同时接受社会资本大众的监督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国企业发展资金紧缺,而全国城乡居民有大量的存款,也有投资的愿望,因此,企业筹集国内资金的潜力是很大的。通过股份制,发行股票,为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提供条件,同时,由于国家和集体控股,可以扩大公有资产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④“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一内容的引入,有助于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增强改革的意识。

4、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见重点、难点)

5、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见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三)

三、重点、难点:

1、市场主体、企业、企业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

2、关于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事物,这一内容主要讲清三个方面:

①:定义。

②:特点。①公司的运作是通过发行股票。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是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②责任承担方式:股东与公司有着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③是一种企业法人。③: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图):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股票对发行的企业来说,是筹集资本的一种形式,是债务;对持股的股东来说,是一种入股凭证,是取得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对居民来说,用自己闲置的资金购买股票,是一种投资;

股票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可自由转让或作为抵押品;

关于“购买股票为什么能获得收入”?一般来说,股票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因为,公司用发行股票筹集起来的钱扩大生产,股息是其获得利润的一部分,公司有盈利才有可能派发股息,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破产了,股东不但没有股息,反而要承担手中股票金额的责任,即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风险;另一部分来源于股票价格升值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预期股息:预期股息越高,股票价格越高,两者成正比;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它与股票价格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可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应向学生说明:我国和世界各地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变动,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供求关系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投资技巧方面的因素、股息变动、股票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等。(如911后美国股市的波动影响到世界各地),因此在选择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时,至少要考虑: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估计预期股息;当年银行存款利率,只有当预期利率高于存款利率时,购买股票才是一种明智的投资选择;要把握机会,事实买进或卖出;风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额只是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

我国现有的股票交易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4、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

这一问题实际是本节的总结,从课程目标看,它是本课唯一需要运用的知识点;从现实看,是由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以及现状决定的;从学生的思想认识看,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今天,更需要澄清思想认识上的混乱,解决学生认识上困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把握,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按照教材的要求,讲情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的三点表现;

①:注意区分:国民经济的主体——公有制经济(比重概念,事物的主要部分)

主导——国有经济(权重概念,引导事物发展方向)

支柱——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讲清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何界定?

③:运用一些具体数据、示例,说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贯穿在三大作用的讲解过程中);

④:讲清国企改革的意义、现状和目标:

运用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体落实则是明确国有企业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现实意义。

5、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这一问题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也是易错点,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讲清楚“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经济效益”的概念。

②理解和把握经济效益的概念,在衡量标准上,还要讲清四个关系:

第一: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消耗的关系。应当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可能减少劳动消耗。如果企业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虽然减少了消耗,但这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最终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第二: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较高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合格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较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尽量多的劳动产品,否则,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高;

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企业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生产消耗大,则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经济效益好,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因为,经济效益好意味着利润相对就多,获得的利润用于

改善职工生活,能提高劳动积极性;用于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能增强生产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第四:企业利润、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它不同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例。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未必好,因为,利润总量与经济效益之间关系有三种可能:①利润总量增长不如产品总量或资金总量增长快,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②利润总量增长与产品成本总量或资金总量增长一样快,则说明经济效益没变化;③利润总量增长比产品成本总量或资金总量增长快,则意味着经济效益提高,这时候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是提高,也意味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这两者之间又有密切联系:企业如果不赢利就谈不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利润一定高。赢利是目的,提高经济效益是出发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活劳动消耗的减少、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必须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可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但又不能划上等号。

③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对社会来说,只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国民来说,只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依靠科技,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

因为:①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对比:(表)

②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并有利于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从根本上抑制需求过旺和成本攀升,有助于防止财政赤字,消除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增强参与国际竞争力的能力。总之,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才能避免经济大幅度波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但并意味着企业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因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是用企业的大小和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衡量,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国有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资产重组,正是符合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这一点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的。当然,管理本身也是一种科学,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因此,如果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目的的话,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这两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目的,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5、关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只有感性认识缺乏理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企业兼并、企业破产概念。从理论上让学生懂得: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②兼并意义和作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劣势转化为优势。优并劣,是基本原则。因此,企业的兼并无论对国家、对社会、对兼并和被兼并的企业来说,都是有利的。

③核心:“强强联合”。通过联合或兼并实行横向经济联合,形成规模效益。这是当前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根本措施;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经济探索,生产社会化日益提高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客观要求。

④企业破产又称企业倒闭,这一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破产倒闭企业产生的诸如企业职工下岗增多等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对于这一问题,可以结合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去认识: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和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二:实行企业破产制度,可以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活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破产风险的压力下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实行企业破产制度,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及时淘汰落后企业,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还可以运用漫画“救死”说明:兼并和破产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单纯地靠“输血”来保护那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是不行的,必须引入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在分析时注意比较兼并和破产,不要把二者混淆。

⑤兼并和破产的目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⑥小结:

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兼并、破产一批素质差、效益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而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和行业集中,将促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必然性:价值规律中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通过平等竞争发挥自己的作用,兼并和破产是公平竞争的结果,反过来又会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法制性:企业兼并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会拖垮优势企业,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经济法制性的要求办事。我国颁布《破产法》规范企业的破产和兼并;

整体性: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整体性工程,给企业及职工眼前利益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要搞好下岗再就业工程,保证社会稳定。关于“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的教法建议

(一)、市场主体:教师可通过播放一点有关市场交易的录象片或给出描述性的材料,引导学生从含义、范围等方面把握市场主体及市场客体。

(二)、企业:

1、企业的概念:先讲明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服务性活动,再讲企业的概念。教师可先参考“资料选择和使用”中“企业”的名词解释,也可以结合“议一议”小栏目中的“学校是不是企业”的疑问或给出一段录象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企业的含义;

2、从概念入手,引导学生概括出企业的两大特征;

3、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这部分的内容教材讲得比较清楚,教师可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发言,进而归纳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三大作用;

4、通过问题导出:企业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三)、企业法人:

主要懂得企业法人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可以利用法人与自然人的异同图表,将这些概念加以区分,加深理解。

(四)、公司:

1、教师可从公司的含义、特征、目的、地位、公司与企业的关系这四方面分析:

2、我国公司的法定形式:

①首先强调: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②关于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有从定义、特点、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试着列举我国有哪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长虹集团等。

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把握含义及其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即可,两者的区别,教师可先让学生从二者的含义中找寻,然后给出表格加深学生的认识。

3、股票。结合《证券法》从含义、特征、股息、股票价格和票面价格的区别、我国现有的证券交易所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建议采取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和适当的例子进行讲解。股票价格,教师可举例分析。

4、股份制。可从特点、作用等方面结合“十五”大报告的精神和实例进行分析即可。

讲这一点时,有几个名词需要了解,它们是股票、股东、股息、股份公司、股票市场、证券

交易所,因为它们在报上、电视、广播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果不加以解释,会对许多问题弄不清楚。

(五)、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见教学设计示例)

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体落实则是明确国有企业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现实意义。这部分知识点容易出论述题,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企业经济效益:

讲解这一问题时,可先从企业经营的目的——盈利入手,讲清楚“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经济效益”的概念。此外,还需要讲清四个关系: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劳动消耗的关系;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关系;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利润、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从对企业、国民、社会三大方面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讲这一问题时,要先向学生交代,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教材只是讲了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这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使其思维活动即从课本出发又不局限于课本)

依靠科技,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师讲解时,可结合教材“想一想”和表格,说清粗放型、集约型是怎么回事。在此基础上引用有关国企改革的事实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懂得: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教师讲解这一问题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所列举的两段小字叙述的具体事例,增加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自己熟悉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重点事例来加以说明;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耳闻目睹的事例来补充说明这一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等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七)、关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要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讲清什么是企业兼并、企业破产。②意义与作用,这一点教材讲得比较清楚,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小字辅助了解即可。企业兼并的意义,可用教材上的一个事例或者扩展资料③目的。④对于企业破产这一问题,可以结合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问题,从必然性、作用、等方面去认识。同时,还可以运用漫画“救死”或扩展材料(中国最大的破产案)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必然性、积极性、消极性、注意点四个方面归纳出对企业兼并和破产的看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了解。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难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本课主要是利用网络做媒介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贯穿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网络上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

设计思想:

目前,很多人主张要把学习资源的来源扩展到更加广阔的因特网上。我认为在因特网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已经相当丰富的前提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更为重要,而且在网上学生讨论问题会更加活跃、生动,所以我希望能把一次真正的学习活动搬到网上进行,加上“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这一问题教材上讲得比较清楚,以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可以自学好的,于是我决定设计这种在课堂上进行网上讨论学习活动。

本课属于认识性的内容,教师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是:

学生的学习背景:

本节课是在第一、二框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一般企业过渡到特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前面两节课,学生掌握了有关企业的一般知识,本课通过网上单元学习活动,主要是想让学生多关注些自己国家的事物,多了解自己国家的国情,意识到课堂内容可以延伸到身边,可以延伸到网络。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创作和表达意愿的欲望和动机,提高对知识、技能应用程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爱国情操以及实践能力的目的。

本课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

①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之所以采取网上学习、讨论的形式,是因为:首先,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看,教材在这一问题上讲得比较清楚;其次:从教学要求上看,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面临的问题。在网上进行学习,不仅是学习内容的扩展,也将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从学生的具体情况看,教材的理论性和逻辑性,知识点易难程度等,都很符合高一学生以其已有的知识、思维能力进行自学,加上初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可以在BB S上自由发表帖子;

②教学目标的定位:

本课的学习任务是: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了解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学中注意技能点的要求、智能发展的要求、还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

③教学过程实施:

教师简要阐述学习活动的要点,然后由学生在网上查阅老师提供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资料,在具体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使用各种认知工具自觉完成给定的任务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和发展能力、创新能力。

教师负责整个学习活动,辅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互相回贴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引导学生对主题的深入讨论与拓展,增强教学多边活动的互动性。

④学习资源的组织与利用:

本课的学习资源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文本资料。教师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代理的链接服务。另外,本课的学习资源基本都是存储在内联网上是因为,如果教师在课上没有指定相关学习资源的出处(即网站地址),就会使学生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资源的检索上,一来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下,二来完成不了核心教学内容。而且这种带盲目性的资源检索,会把学生淹没在信息海洋中,迷失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精心筛

选的资料,旨在帮助学生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巩固具有得要意义。

教学过程:

(展示媒体)一、关于国民经济的主体、主导和支柱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懂得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生答);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经济(生答);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大中型企业。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板书)

(媒体展示)大中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重图

(展示课件)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通过这个图表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影响到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答: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集体和个体以及其他经济形式都增长了。

国有企业退出了那些没有竞争力的行业,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但这种变化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国有和集体经济加起来在国民经济还是处于优势地位的。

通过这个图表,你又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答:在国企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最大,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才17.8%.

通过以上两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数量上和比例上都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数字:

可以说,在能源方面,我们的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不仅在这此领域,在我国国有工业企业中,电力行业6家试点企业集团的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一半以上;冶金工业8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