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 第1章 道路设计绪论

01 第1章 道路设计绪论

01 第1章 道路设计绪论
01 第1章 道路设计绪论

道路设计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

?路线设计与安全评价

?路基设计

?路线交叉设计

?桥隧线形设计

?基于驾驶人特性的道路线形设计?道路设计新理念

?道路线形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1章绪论内容提要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道路的基本组成

?道路设计程序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道路设计标准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1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1.1.1 道路的分类

按其使用特点分为五类:

?公路

?城市道路

?厂矿道路

?林区道路

?乡村道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公路和城市道路。

1.1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1)公路

?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

和设施的道路。

?国家干线公路(简称国道)

?省级干线公路(简称省道)

?县级公路(简称县道)

?乡级公路(简称乡道)1.1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2)城市道路

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3) 厂矿道路

主要为工厂、矿山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分为厂内道路、厂外道路及露天矿山道路。

(4) 林区道路

修建在林区,主要供各种林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

(5) 乡村道路

修建在乡村、农场,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

1.1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1.1.2 公路等级的划分

?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适应交通量四车道25000~55000辆/日,六车道45000~80000辆/日,八车道60000~100000辆/日。

?一级公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适应交通量四车道15000~30000辆/日,六车道25000~55000辆/日。

?二级公路——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适应交通量5000~15000辆/日。?三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适应交通量2000~6000辆/日。

?四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适应交通量双车道2000辆/日以下、单车道400辆/日以下。1.1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1.1.3 公路等级选用的原则

?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

?一条公路是否可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选用不同的设计速度和路基宽度?

答:可以,但其间的衔接应协调,过渡应顺适。

?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与高速公路之间,拟建公路为干线公路时宜选用高速公路,为集散公路时宜选用一级公路。

?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1.1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1.1.4 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设中间分隔带,进出口采用全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起连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1.2 道路的基本组成1.2.1 公路的基本组成

(1)几何线形

?路段:平、纵、横

?交叉:平面交叉、立体交叉

(2)路基路面

?路基工程: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面工程:面层、基层、垫层

(3)排水系统

?纵向:边沟、截水沟、排水沟

?横向:路拱、过水路面、渗水路堤?地下:盲沟(地下水位较高)

1.2 道路的基本组成

1.2.1 公路的基本组成

(4)跨越构造物

?桥涵

?隧道

(5)支档与特特殊构造物

?支档构造物:挡土墙、护脚、填石路基、砌石护坡?特殊构造物:悬出路台、明洞

(6)附属设施

?安全设施

?管理设施

?服务设施

?防护设施1.2 道路的基本组成1.2.2 城市道路的基本组成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交叉口

?交通设施

?排水系统

?沿街地上设施

?地下各种管线

?绿化带

1.3 道路设计程序

(1) 项目建议书; (2) 可行性研究; (3) 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 (4) 施工图和施工图预算; (5) 年度基本建设计划; (6) 施工组织设计及开工报告; (7) 竣工图表和工程决算; (8) 竣工验收。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1 项目建议书

(1) 总论(项目名称、筹建单位概况、拟建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年 限、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 (2) 交通需求预测 (3) 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 (4) 工程方案

(5)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 效益分析 (7) 结论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2 可行性研究

?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10年4月)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2 可行性研究

(1)工作阶段划分

?

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各自的编制依据?

答:预可研以项目所在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工可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为依据。

?

预可研重点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时机,初步确定项目的通道或走廊带,并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资金、经济效益等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

工可研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可能的建设方案从技术、经济、安全、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论证,研究确定项目的起、终点,提出推荐方案,明确建设规模,确定技术标准,估算项目投资,分析投资效益,作为初步设计遵循的依据。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2 可行性研究

(2)主要内容

?

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交通量预测、建设的必要性、技术标准、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及规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经济评价实施安排、土地利用评价、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节能评价、社会评价。

?特殊复杂的重大项目,还应进行风险分析。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2 可行性研究 (3)地形图比例及估算要求

?

路线方案应在1:50000、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研究;

?

特殊困难路段应在1:10000、1:2000地形图上进行研究。

?

投资估算与初步设计概算之差有何要求?

答:应控制在10%以内。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2 可行性研究

(4)报告组成

?由主报告和附件两部分组成。

?幅面尺寸?

答:主报告A4,附件图册A3。

?封面颜色?

答:预可研淡黄色,工可研墨绿色。1.3 道路设计程序1.3.3 勘测设计

(1)两阶段测设

(2)一阶段测设

(3)三阶段测设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4 设计文件编制

(1) 公路初步设计文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初步设计:十二篇,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说明、设计图和表格三种。

?总体设计?路线

?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

?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其它工程

?筑路材料

?施工方案

?设计概算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4 设计文件编制

(2) 公路施工图设计文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施工图设计:十二篇,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说明、设计图和表格三种。

?总体设计

?路线

?路基路面

?桥梁涵洞

?隧道

?路线交叉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其它工程

?筑路材料

?施工组织计划

?施工图预算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4 设计文件编制

(3) 城市道路初步设计文件—《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城市道路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工程概算、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勘测及设计合同、有关部门的批复及协议、纪要等)与设计图纸组成。

?初步设计图纸包括哪些?

答:平面总体设计图,平面设计图,纵断面图,典型横断面设计图,广场或交叉口设计图,挡土墙、涵洞及附属构筑物图,交通标志、标线布置图,工程特殊部位技术处理的主要图纸,桥梁、排水、监控、通信、供电、照明设施图。1.3 道路设计程序

1.3.4 设计文件编制

(4)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文件—《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由设计说明书、施工图预算、工程数量和材料用量

表与设计图纸组成。

?施工图设计图纸包括哪些?

答:平面总体设计图,平面设计图,纵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广场或交叉口设计图,路面结构设计图,需进行特殊处理、加固的路基设计图,排水设计图,挡土墙、涵洞及附属构筑物平、立、剖面结构详图,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图,其它有关通用说明及标准图、通用图等。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5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计委、建设部价格[2002]10号文件

●工程设计收费是指设计人根据发包人的委托,提供编

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施工图预算文件、竣工图文件等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工程设计收费采取按照建设项目单项工程概算投资额

分档定额计费方法计算收费。1.3 道路设计程序

1.3.5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工程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1±浮动幅

度值)

?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基本设计收费+其他设计收费

?基本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

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5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是按照本收费标准计算出的工程设计基准

收费额,发包人和设计人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工程设计收费合同额。

?基本设计收费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施工

图设计文件收取的费用,并相应提供设计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设计技术问题、参加试车考核和竣工验收等服务。

?其他设计收费是指根据工程设计实际需要或者发包人要求提供

相关服务收取的费用,包括总体设计费、主体设计协调费、采用标准设计和复用设计费、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竣工图编制费等。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5 工程设

计收费标准

?工程设计收费

基价是完成基

本服务的价格

,计费额处于

两个数值区间

的,采用直线

内插法确定工

程设计收费基

价。

序号计费额收费基价

1 200 9.0

2 500 20.9

3 1000 38.8

4 3000 103.8

5 5000 163.9

6 8000 249.6

7 10000 304.8

8 20000 566.8

9 40000 1054.0

10 60000 1515.2

11 80000 1960.1

12 100000 2393.4

13 200000 4450.8

14 400000 8276.7

15 600000 11897.5

16 800000 15391.4

17 1000000 18793.8

18 2000000 34948.9

1.3 道路设计程序

1.3.5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调整系

数包括:专业调整系数、工

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和附加

调整系数。

?专业调整系数是对不同专业

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复杂程

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

系数。1.3 道路设计程序

1.3.5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是对同一专业不同建设项目

的工程设计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

工程复杂程度分为一般、较复杂和复杂三个等级,其调整系数分别为:一般(Ⅰ级)0.85;较复杂(Ⅱ级)1.0;复杂(Ⅲ级)1.15。

?附加调整系数是对专业调整系数和工程复杂程度调整

系数尚不能调整的因素进行补充调整的系数。附加调整系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调整系数不能连乘。将各附加调整系数相加,减去附加调整系数的个数,加上定值1,作为附加调整系数值。

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

(3)服务水平

(4)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

(5)设计路段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

(3)服务水平

(4)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

(5)设计路段

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4.1 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常见的机动车归并为小客车、中型车、大型车和拖挂车四类。

?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的定义?

答:在特定的道路交通组成条件下,所有非标准车相当于标准车对交通流影响的当量值。

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车辆折算系数

汽车代表

车型

车辆折算

系数

说明

小客车 1.0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

中型车 1.5 >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 ~≤ 7t的货车大型车 2.0 载质量> 7t ~≤ 14t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质量>14t的货车

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4.2 设计小时交通量

?将全年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设计小时交通量的位置一般采用第30 位小时,或根据当地调查结果控制在第20~40 位小时之间。?设计小时交通量是确定道路等级、评价道路运行状态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

?设计小时交通量越小,道路的建设规模就越小,建设费用也越低。

?但是,不恰当地降低设计小时交通量会使道路的交通条件恶化,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增多,公路的综合经济效益降低。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4.3 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以交通流状态为划分条件,定性地描述交通流从自由流、稳定流到饱和流和强制流的变化阶段。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主要指标;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主要指标;交叉口则用车辆延误来描述其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二级服务水平进行设计,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分合流区段、匝道及交织区段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二、三级公路和无控制交叉采用稳定流的下半部分,即按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四级公路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因此服务水平不作规定。

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4.4 设计速度

?在气象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

?确定道路几何线形的关键参数。

?按公路的功能选择设计速度。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100 80 60 80 60 40 30 20 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4.4 设计速度

?高速公路特殊困难的局部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60km/h,但长度不宜大于15km,与其相邻路段的设计速度不应大于80km/h。

?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采用100km/h 或80km/h;作为集散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采用60km/h或 80km/h。

?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采用80km/h;作为集散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采用60km/h;

?二级公路位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区,经论证该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40km/h。

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4.4 设计速度

?基于设计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已被广泛采用。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设计与管理人员发现,这种设计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设计速度对一特定路段而言是一固定值,这一值作为基础参数,用于规定一个路段的最低设计标准。但在实际的驾驶行为中,没有一个驾驶员自始至终地去恪守这一固定车速。

?实际的行驶速度总是随公路线形、车辆性能等各种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只要条件允许,驾驶者总是倾向于采用较高的速度行驶。

?从公路使用者安全角度的考虑,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不能简单地以设计速度来控制公路线形指标,因为车辆是连续行驶的,需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考虑车辆进入曲线时的运行速度,所选择的设计速度要与车辆运行速度相适应,从而提高公路的安全性。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4.5 运行速度

?针对设计速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德、法等欧洲国家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了以运行速度概念为基础的路线设计方法。

?运行速度是在单元路段上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通常按统计学中测定的85%位车速作为运行速度。

?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员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可以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

?运行速度设计的实质是通过控制相邻路段线形指标的协调,使车辆实际运行速度相对均衡,达到行驶安全和舒适。

1.4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

1.4.6 设计路段

?设计速度相同的区段,为同一设计路段。

?设计路段的长度不宜过短,高速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5km。?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0km。

?三、四级公路的设计路段长度可视需要确定。

?不同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间必须设置过渡段。1.5 道路设计标准

1.5.1 标准的沿革

?1951年9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设计准则(草案)》

?1954年9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设计准则(草案)》

?1956年6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设计准则(修订草案)》?1972年3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试行)》

?198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1—81)

?198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88)

?199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01—97) ,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1.5 道路设计标准

1.5.1 标准的沿革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的公路分级仍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个等级,但纳入了公路功能、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内容。

?将小客车定为各级公路交通量换算和通行能力分析的标准车型,调整了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路基压实度值、特大与大桥的分类、中与短隧道的分类。

?对公路交叉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分级与安全指标以及设施配置等进行了修订。

?在设计与管理思想上引入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评价的概念。1.5 道路设计标准

1.5.2 标准的内涵

?公路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公路等级、路基宽度、设计速度

三个关键要素,三者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

?公路等级主要由公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决定。

?路基宽度由交通需求确定。

?设计速度由地形条件决定。

1.5 道路设计标准

1.5.3 标准的运用

(1)路基宽度的选择

?路基宽度的选择,应首先论证确定各构成尺寸,然后叠加确定。?对路基宽度的掌握,以保证车道数所需的行车道宽度和行驶安全所需的行车道宽度为根本。

?长陡纵坡上坡路段应设置爬坡车道,下坡路段应设置避险车道。?对于硬路肩,其主要为车辆紧急停靠服务,与设计速度关系不大,因此,不同设计速度的公路采用同等宽度的硬路肩更为合理。1.5 道路设计标准

1.5.3 标准的运用

(2)路基断面形式应结合自然条件灵活掌握

?地形平坦、自然横坡较缓的路段,一般以整体式路基断面为宜;?地形复杂,以挖方为主,尤其自然横坡较陡的路段,可采用分离式断面。

?当路基横向地形等条件较困难,往、返方向采用非对称布置。对于双向四车道公路,将上坡方向调整为三条车道。

1.5 道路设计标准

1.5.3 标准的运用

(3)地形决定设计速度

?地形条件存在显著差异,设计速度的取值就可以不同。?不必固守全路段或某一长度路段速度必须统一的做法。?地形条件较好路段,可以采用较高设计速度;地形条件较差路段,可以降低路段设计速度。1.6.1 一般规定

?总体设计应协调道路工程项目外部与内部各专业间的关系,确定本

项目及其各分项的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和设计方案,使之成为完整的系统工程,符合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保障用路者的安全,提高公路交通的服务质量。

?各级公路应根据公路功能、公路等级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进行总体

设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总体设计;二级公路宜按相关因素进行总体设计;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视其重要程度可参照执行。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1 一般规定

总体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

根据路线在路网中的位置、功能,综合考虑路线走廊带范围的远期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工矿企业的现状与规划,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的布局,自然资源状况等,确定本项目起讫点、主要控制点以及与之相互平行、交叉等项目的衔接关系。

?科学确定技术标准,合理运用技术指标,注意地区特性与差异,精心做好路线设计,必要时宜进行安全性评价,以保障行车安全。因条件受限制而采用上限(或下限)技术指标值或对线形组合设计有难度的路段,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并采取相应技术对策。

?

应在查明路线走廊带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路线方案或工程建设同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的关系,采取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

合等技术措施,减少对生态的影响程度,加强恢复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1 一般规定

总体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

做好同综合运输体系、农田与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等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利用线位资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切实保护耕地,使走廊带的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公路建设得以可持续发展。

?

总体协调公路工程各专业间、相邻行业间和社会公众间的关系,其设计界面、接口等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或规定,并注意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

路线方案比选应对设计、施工、养护、营运、管理的各阶段,从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论证,采用综合效益最佳、服务质量最好的设计方案。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2 总体设计要点

?

路线起、终点应符合路网规划要求。确定起讫点位置时,应为后续项目预留一定长度的接线方案。

?

根据公路功能、设计交通量、沿线地形与自然条件等,论证并确定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设计路段。恰当选择不同设计路段的衔接地点,处理好衔接处的过渡及其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设计。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根据设计交通量论证并确定车道数;具备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应根据混合交通量及其交通组成论证设置慢车道的条件,并确定其设置方式、横断面型式与宽度。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2 总体设计要点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整体式路基。位于丘陵、山区时,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桥梁、隧道的布设等论证采用分离式路基的可行性。

?

路线设计应合理确定路堤高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好防护、排水、取土、弃土等设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使公路工程建设融入自然;当出现高填、深挖时,应同架桥、建隧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

论证并确定绕越、避让或整治病害的方案与对策。由面到带(走廊带)、由带到线(沿路线)查明工程地质、水文情况,重大自然灾害、地质病害的分布、范围、状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

确定同作为控制点的城市、工矿企业、特大桥、特长隧道等的连接位置、连接方式。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3 应重视的几点问题

(1)控制点和走廊带是一个项目的基础。

(2)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路线走廊带。 (3)以运行车速理论指导路线方案选择和线形设计。 (4)项目所在区域的工程地质灾害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应在路线走廊选择前完成。 (5)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4 服务社会的几点考虑

?对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不够; ?

较重视道路直接使用者的安全和利益,常忽视路外居民和公众的感受;

?对地面以下的地质、文物、矿藏等建设条件考虑不足; ?对公路与沿线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周边环境的协调研究不够。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2 服务社会的几点考虑

(1)对占用耕地的考虑

?

道路建设不可避免会占用土地,但占用何种类型的土地与公路设计者选定的路线方案有直接关系。

?

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放松对占用耕地的控制是狭隘的和不负责任的。

?

作为有责任心的设计者,在路线方案布设时必须时刻考虑尽量少占耕地。

?

若必须占用,也应尽量占用贫瘠耕地。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2 服务社会的几点考虑

(2)对村镇生产生活环境的考虑

?降低对村镇等生活环境的影响,减小对农民生产出行等的干扰。 ?避开村镇,尽量避免由于公路阻隔影响两侧居民往来、农耕。 ?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安置。

?

农用通道要保证排水通畅、使用方便。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2 服务社会的几点考虑

(3)对水资源保护的考虑

?

路线方案布设时,有些水体往往是附近城镇居民的引用水源地。

?

直接排入上述水体是对水资源的一种破坏。 ?

因此路线布设时,应优先考虑在水体下游布线。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2 服务社会的几点考虑

(4)对节约里程的考虑

?造价低但路线需绕行一定长度、造价高但路线顺直。 ?掌握这一定量关系对科学决策路线方案是有帮助的。 ?

工程造价和节约里程实际上是统筹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问题。

?

分别计算一定评价期内绕行长度的运行成本并予以折现比较。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1.6 道路线形总体设计

?要做好总体设计,关键在于项目负责人。 ?首先,项目负责人要懂得工程经济; ?其次,要懂得管理; ?还要懂得社会学; ?还要具有高超的协调能力。

?只对某个狭窄领域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成为一名该专业领域的专家,但不是一名好的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需要深度,更需要广度,并能以此形成完整的总体设计思路,最终付诸实践。

1.7 本章小结

?道路可划分为五类;公路分为五级,城市道路分为四级。 ?公路由线形、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跨越构造物、支挡与特殊构造物、附属设施组成;城市道路由车道、绿化带、交叉口、设施及排水系统组成。 ?道路设计程序分为八部,由设计单位承担的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道路设计控制要素包括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设计小时交通量、服务水平、设计速度和设计路段、设计路段。

1.7 本章小结

?道路设计标准应灵活运用,公路等级主要由公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决定,路基宽度由交通需求确定,设计速度由地形条件决定。

?道路设计应重视控制点与走廊带、以运行车速理论指导设计、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道路设计应重点考虑占用耕地问题、沿线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护水资源和节约里程。

道路工程材料习题册参考答案全1

《道路工程材料》习题册参考答案 绪论及第一章岩石 一、填空题 1、密度、孔隙率 2、常温常压煮沸真空抽气 3、直接冻融法质量损失百分率耐冻系数 4、耐冻系数抗冻性 5、抗压强度磨耗率 6、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分率 7、细度模数 8、吸水率饱和吸水率 9、自由吸水煮沸真空抽气 10、酸性碱性中性 11、4.75mm、2.36 mm 12 国家标准、部委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GB , QB 13 标准名称,标准分类,标准编号,颁布年份 14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5 3% 二、选择题 1、C 2、B 3、A 4、B 5、D 6、B 7、B 8、D 9、D 10、D 11、C 12、D 13、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四、术语 1、碱-集料(骨料)反应 ——胶凝材料(如水泥)中含有碱性氧化物(Na2O,K2O),与集料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如Si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导致结构破坏的现象。 2、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3、表观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毛体积密度(岩石) ——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孔隙(开口和闭口孔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5、孔隙率 ——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包括开口和闭口孔隙)的百分率。 6、比强度 ——材料强度与其密度的比值。 7、抗冻性(岩石) ——是指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8、级配 ——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五、计算 1、烧结粘土砖进行抗压试验,干燥状态下的破坏荷载为207KN,饱和水状态下的破坏荷载为172.5KN,砖的受压面积均为115×120mm2。试问该砖能否用于水中结构。 解:软化系数 172.5/172.5 0.8330.85 207/207 R A K A ===<该砖不能用于水中结构。 2、某混凝土配合比中,需干砂660kg,干石子1240kg,施工现场砂含水率为4%,石子含水率为1%。计算施工中砂、石子的用量。 解:砂:m s=660×(1+4%)=686.4Kg 石子:m g=1240×(1+1%)=1252.4Kg 3、已知碎石的表观密度为2.65g/cm3,堆积密度为1500kg/m3,砂子的堆积密度为1550kg/m3,求2.5m3松散状态的碎石至少需要多少重量的砂子才能填满其空隙。 解:空隙率p=1-1.5/2.65=43.4% 2.5m3碎石中空隙体积V=4 3.4%×2.5=1.085m3 砂质量m s =1.085×1550=1681.75Kg 4、已知某岩石的密度为2.65g/cm3,干表观密度为2.56 g/cm3,吸水率为1.5%,试计算该岩石中开口孔隙与闭口孔隙所占的比例。 解:密度ρ=m/v 表观密度ρ0=m/v0 孔隙率P= v0- v / v0=1-ρ0/ρ= 3%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课程

城市道路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知识汇编 说明:标“◆”为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道路工程划分的三大类型: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含:矿道路、林业道路、机场道路、港口道路】。 2.城市道路组成: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它设施【安全护栏、照明设备、交通标志等】。 3.城市道路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交通设施功能、公共空间功能、防灾救灾功能、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城市道路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线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5.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常考虑的问题:城市发展规模、技术设计标准、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工程造价、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等问题。 6.城市道路划分的四种类型: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7.根据道路所处的城市地理环境划分为:中心、工业、仓库、文教、生活、游览区道路。。 8.◆城市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 9.城市道路快速路完全是为机动车辆交通服务的,快速路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在与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主干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形式;与次干道相交时,暂时采用平面交叉形式,但应保留建立立体交叉的用地条件。进出口采用全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出入口。如需设置,应设置辅助道路。 9.主干路上平面交叉口间距以800——1200m为宜。 10.城市次干路的作用:它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11.城市支路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也是交通的终端。

道路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公路分级:高速公路,一~四级公路。 一级:汽车分向行驶,多车道;二级:双车道,可调头;三级:双车道;四级:双、单车道。 2.高速公路依据交通量分:四、六、八车道。 3.公路技术标准:根据道路预测交通量和设计行车速度,对路线和工程结构设计的要求。反映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方针,指导我国公路建设。 4.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5.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设计阶段,城市道路网和红线规划。 6.城市道路网:由城市范围内所有道路组成的一个体系,城市各组成部分通过城市道路网联系起来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7.城市道路网形式: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8.特点:方格网:优:街坊形状最简单,便于建筑布置;不会造成城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 缺:对角方向交通不便;对角干道形成三角街坊与复杂交叉口,不利于建筑布置。 环形放射式:优: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使各分区联系方便;易于适应地形;非直线系数1.1 缺:市中心交通超负荷;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好;小范围内有不规则街道。 自由式:优:充分结合地形;节省工程造价;自然灵活。 缺: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 混合式: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9.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即道路用地范围,亦称为道路的总宽度和规划路幅。 10.红线设计内容:确定道路红线宽度,确定道路红线位置,确定交叉口形式,确定控制点的半径标高。 11.设计速度: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的条件是影响时,具有中风驾驶技术得人员能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 作用: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吁设计速度有关。 12.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 13.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用全年交通量除以365而得。 14.设计交通量:指预测年度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20年预测;二、三级按15 年预测;四级公路根据情况而定。 15.设计小时交通量: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将一年中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排列并分别除以年平均交通量的百分比。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也可根据当地公路小时交通量的变化特征,采用第20~40位小时之间最为经济合理。 16.公路通行能力是指公路设施在正常的公路条件、交通条件和驾驶行为等情况,在一定的时段内(通常为1小时)可能通过设施的最大车辆数。

道路工程课件word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道路现状评价 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数量少 (1)公路通车总里程: 2010年底通车里程预计达395万公里,(2008年底373.02万公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差较大。如美国为630万公里。 (2)公路密度: 公路密度即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的公路里程数。从总体上讲,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密度偏低。美国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67公里,英国为160公里,法国为147公里,日本为303公里,印度为61公里,而我国只有不到40公里。 每万人拥有公路长度,美国为242公里,英国为63公里,法国为140公里,日本为91.5公里,印度为22公里,而我国不超过20公里。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相对较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在通车里程中,二级以上的公路,只占公路总里程的10.7%多,等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为74.5%,还有达不到技术标准的等外公路96.16公里。 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53.5%。 3.发展不平衡。 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 公路密度各省市差距大。 4.通行能力低。 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公路主骨架未全部形成。 5.服务水平低。 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发展规划 1990~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形。 至2007年年底,贯通“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2010年,基本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公路通道;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五射两纵七横”共14条路线,并力争到2010年基本贯通。 第二节道路的分类及分级 一、道路的分类

二、公路的分类及分级 三、城市道路的分类及分级 一、道路的分类 按其交通性质和所在位置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 1、公路 是连接城市、乡村、工矿和林区的道路,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 2、城市道路 是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并有形成和促进城市结构布局、提供通风、采光空间,作为上下水道和煤气、电力、通信设施埋设通道的功能。 二、公路的分类及分级 1、道路的分类 按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与地位分为国家干线公路、省干线公路、县公路、乡公路和专用公路。 2、公路的分级 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 ①国家干线公路 是指国家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国家干线的公路,简称国道。 ②省干线公路 是指有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的公路,简称省道。 ③县公路 是指具有全县性政治、经济意义,并经确定为县级的公路,简称县道。 ④乡公路 是指主要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并经确定为乡级的公路,简称乡道。 ⑤专用公路 是指专为企业或其它单位提供运输服务的道路。如:厂矿道路,林区道路。 ①高速公路 a.专供汽车分向、分道行驶; b.全部控制出入; c.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

交通工程总论 1章2章3章

第一章绪论 1、交通工程学定义的多样性与功能作用如何?你是怎么认识的? 答: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与学科的建立及其发展的关系如何?试简析之。 答: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交通管理,诸如给驾驶人发执照,设立交通标志,安装手动信号机,进行路面划线等,以减少交叉路口的阻塞。 交通工程学的中期,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汽车数量激增,美、英、前联邦德国、法、日等国的每公里公路平均汽车密度逐渐趋于饱和。 3、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今后如何发展? 答:社会科学方面: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效学、行为科学;自然科学方面: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物理学、动力学、预测学、汽车学、电子学、运输学、控制理论、系统工程;工程设计方面;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轨道工程、运输工程、环境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通信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4、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如何?你是怎么认识的,有何建议? 答:交通工程学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

性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与能源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和应用。 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交通工程发展的特点,外因内因如何? 答: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高效益、高效率;(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化、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部交通的延续和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在城市外围的出入口附近建设“货物流通中心”,将主要货运交通设施集中布置;以车站为节点,将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相衔接,方便客运转乘; 6、对如何认识及实现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近期主要任务,你有哪些想法和建议? 答: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有许多问题进一步研究,必须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基本理论的同时,从我国的交通工程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工程理论和方法,建议重点研究以下一些问题。 1、交通流基础理论研究; 2、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3、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4、适应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5、交通综合治理理论、方法与措施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 1、路网两大体系的各自功能与相互联系如何理解,试细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