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

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

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

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而物理的实验教学刚好能够很好地达到这项要求。那么怎样创建物理实验创新教学

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对学生动

手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性,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让学生多动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

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

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

例如:在学习“声音是如何产生”时,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音叉,让学生自己通过手摸

音叉,去体会实验现象。并思考还有什么方法

可以“看到”音叉在振动?从而得出结论。

2、让学生都动手。在每年的中考实验考试时,都会发现一些很简单的物理实验,但学

生的动手能力很差。那么就要求我们老师在

上分组实验课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以一人

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

都得到提高。

二、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如何测量盐水密度”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学生一般会设计出的二种不同的实验步骤。方法一:先测量盐水质量,再测量盐水体积。方法二:先测量盐水体积,再测量盐水质量。然后让学生分别指出对方同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方法一将盐水从烧杯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时,盐水倒不干净,体积有误差。方法二将盐水从量筒倒入烧杯中测量质量时,盐水倒不干净,质量有误差。随后再次让学生讨论新的实验步骤,亲身经历实验过程。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三、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根据实验所提供的信息、实验使用的器材、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从不同方向和不同方面指导实验,寻找实验的多种方法。

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器材简单易找,实验易做,现象明显,便于学生理解,巩固新学知识。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小密初级中学)

计算是由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

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果没有解决问题

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需要。对于学生

来说计算知识虽然抽象,但如果能在生

活情境中来学习,对于熟悉生活情境的

学生来说根本不会存在理解的问题,他

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诠释运算的意义和顺

序。因此,计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

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得感知、体

验。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具体形象为主,

他们更多地关注发生在身边的有趣而新

奇的事物。只有这样,学生在有趣的学习

活动中,在运用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才能体会到运算的意义,探索数量关

系,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数学课程标

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

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

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

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简算在生活

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

理解和掌握简便计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

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

“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

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

地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

“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

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

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

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生简

便计算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会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计算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计算能力的综合体

现。而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

应该遵循的规则。为什么在有乘除法的

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

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如果只

是为了计算,教师可以简单的告诉学生,

让学生形成机械的反应,看到题目按先

乘除后加减的方法做就行了。但我们应

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结合

现实的生活素材来体会这些运算顺序的

合理性,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和用综合算

式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了在一起。例如:

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先创设文具店买文

具的情境:小军和小晴一起买文具,(1)

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

去多少元?(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

50元,应找回多少元?在学生理解题目

后,让学生先解答,在解答时分析清楚数

理: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必须先求出买

3本笔记本要用多少元:3×5。因此,在综

合算式:3×5+20中,也必须先计算3×

5的积。而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

学生具体地体会到:在有乘法和加法的

算式里,要先计算乘法后计算加法。同

样,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也要先算出买

2盒水彩画要多少元,因此,在综合算

式:50-18×2中,也要先算买2盒水彩

画要多少元,即先算:18×2。从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体会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运算顺序是来

源于生活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

运算顺序。

三、创设生活情境,加强运算律的理解

在教学运算律时,应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

对比、归纳等学习活动探索得出规律。运

算律的教学更加容易理解,而在学生体验

的过程中,也突出了运算律的作用,为运

算律的运用作好了准备。例如:在学习乘

法分配律时,创设的生活情境:出现一个

商场的画面。短袖衫的标价是32元,被子

的标价是45元,夹克衫的标价是65元。

现在要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

付多少元?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这个实际问

题,得出不同的解法:45×5+65×5和

(45+65)×5,由计算的结果得出的这两

条算式是相等的。从而自然地得到乘法分

配律。学生对于分配律中为什么从四个数

变成三个数、括号的出现都不是那么容易

理解,但是有了刚才实际的生活情境,就

可以较容易地理解算理:45×5是先求出

买5条裤子要多少元,65×5是表示买5

件夹克衫要多少元,合起来就是一共要用

多少元。而第二种解法,是把一件夹克衫

和一条裤子合在一起,看成是一套衣服来

算,5件衣服和5件夹克衫刚好合成5套

衣服,(45+65)求的是一套衣服的价钱,

再乘5就是求出5套的总钱数。教师还可

以剪成夹克衫和裤子的小卡片,把夹克衫

和一条裤子连在一起,从而更直观地理解

一套衣服,也理清楚地理解分配律的算

理。从实际问题情境中得出数学问题,通

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分配律

中两个数的和所表示的意义。抽象的规

律,通过解答生活实际的情境,达到具体

直观理解的目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中近似

数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

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确,估算具有重

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

只需要估算结果,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

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

原来的教材,估算教学出现的篇幅明显

增多,更有了专题的估算教学内容。作为

使用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教师,估算必须

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

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

学估算的意义就无法体现。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遥县北依涧村小学校)

浅谈初中物

理实验的创新教学□

生活情境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段颖显

2016第8期(总第116期)教育教学研究

·

·4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