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贵州风俗人情培训

贵州风俗人情培训

风俗人情培训——支教地简介 (2010-05-26 21:39:32)
今年暑假要去的支教地是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织金县,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支教的的情况。
一、贵州
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连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省会贵阳市,简称“黔”和“贵”,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
二、织金县
1、简介
织金位于贵州中部偏西,毕节地区的东南,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县城距省城贵阳157公里、毕节144公里,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36毫米,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辖32个乡(镇)、561个村、28个居委会、4810个村民组;2007年末总人口 98.8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8.07%。2008年全县GDP总量可达36.64亿元,比2007年度增长12.12%,人均GDP增加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2428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0452元。财政收入6.4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可达4.22亿元。粮食总产量34.8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51公斤。
织金历史悠久。秦属巴郡,汉属群舸郡,为仡佬族世居之地; 晋以后彝族入主,至唐为晖州;宋、元、明为毗那;清为平远州;民国三年改称织金。
织金山川秀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溶洞遍布,有

“溶洞王国”之称。距县城22公里的织金洞,有“天下第一洞”之称,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四十佳之一,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是贵州建设西部旅游黄金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织金洞1.5公里的恐龙谷,以其洞中有洞、桥上有桥、水上有水的奇绝景观而被国际著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斯誉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2001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家水利风景名胜区之一。距织金洞3公里的东风湖长37公里,是一个兼有三峡的壮观和桂林的秀丽的高原平湖。距东风湖25公里的洪家渡水电站,可蓄水49亿立方米,水库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将与恐龙谷、东风湖连成一片,成为融湖光山色、峡谷风光为一体的神奇组合。县城古有72泉,享有“小泉城”美誉,城郊有楼亭错落、绿树掩映、古树覆盖、形似木鱼的鱼山和素有“东寺晚钟”美名的东山,县城内外的“八大景”、“八小景”令人赏心悦目。
2、行政区划
织金县辖11个镇、13个乡、8个民族乡:城关镇、桂果镇、牛场镇、猫场镇、化起镇、龙场镇、八步镇、以那镇、三塘镇、阿弓镇、珠藏镇、三甲白族苗族乡、自强苗族乡、大平苗族彝族乡、官寨苗族乡、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乡、金龙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后寨苗族乡、鸡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中寨乡、绮陌乡、普翁乡、实兴乡、马场乡、上坪寨乡、营合乡、纳雍乡、板桥乡、白泥乡、少普乡、熊家场乡、黑土乡。
(支教地分别为官寨乡的化塔小学、家乐小学、绮陌乡的中山小学和牛场镇的明华小学、大坝小学和李井小学。)
3、 地理环境
织金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262米,最低海拔860米,县城海拔131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938.4毫米,全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
4、民族构成
县内居住着汉、苗、彝、回、布衣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含未定民族穿青人)占48.02%。全县除汉族外,还有苗、彝、布依、白等少数民族。
三、牛场镇
在织金县东部。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3.61万,其中苗、彝、布依等民族占5.8%。辖1居委会、28村委会。1949年前为文城镇,沙坝等地属桂果乡。1952年析设牛场、后坝、二坡、大麦、大营、黄河等乡。1958年撤乡建牛场公社。1962年析建牛场、岩寨、消坝、李井、二坡、大麦公社。1984年改置牛场镇及岩寨等5乡。1991年合并置牛场镇。有煤、硫磺、铝、重晶石矿。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油菜。有中小学3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牛场,在城关镇东25公里,马路河南岸,观山西侧。人口 3 300,有汉、彝、苗

等民族。海拔 1 350 米。周围群山环抱,聚落处土丘上,形如卧牛,又因“丑”曰赶场,故名。集市繁荣。有农具厂、耐火材料厂。站织公路经此。
1、 大坝小学
学校情况:公立小学。年级设置为一到六年级,每年级一个班,一班30多个,共200多人,
民族:汉族、青族(少数)
干旱程度:干旱严重,主要喝大桶水。七八月份一般会下雨,如果太旱会和志愿者协调。
校长对志愿者的要求: 1、补习孩子们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社会、音乐、体育、美术、英语。
2、多教给孩子们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
2、 李井小学
学校情况:公立小学,年级设为一到六年级,共13个班,假期补课时孩子们都去。现在学校在修建大门和围墙,志愿者去之前能竣工。学校能提供宿舍给志愿者住。
民族:汉族、苗族(很少数)
干旱程度:干旱已持续一个月,但日常饮水供应正常,镇里给孩子们送大桶水饮用。
校长对志愿者的要求:
1、主要是调动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开拓他们的视野;
2、为孩子们补习英语、语文、数学等课程。
以上两所小学里的学生少数民族很少,习俗方面均和我们没什么不同,校长们都很期待志愿者去帮助孩子们,给大山里的孩子们送去希望。
四、官寨苗族乡
官寨苗族乡在织金县北部。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2.14万,其中苗、彝、布依、仡佬、水等民族占28.5%。辖16村委会。1949年分属安东乡和碧云乡。1953年析设官寨、坝子、新龙、化处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八步公社。1963年析置化处、白马公社和官寨苗族乡。1991年合并置官寨苗族乡,划原鼠场乡部分地入辖。有煤、硫磺、滑石、大理石矿。有小学18所。境内织金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乡人民政府驻地官寨,在城关镇东北17公里,织金关西北。人口700,有汉、彝、苗等民族。海拔 1 300 米。原为总机杨氏土目治所,俗称土目为官家,故名官寨。原址在西南1公里,清光绪间兴集市,因交通不便迁今地,称官寨新场,并设总机塘。有旅游专线公路接黄安公路及站织公路。
1、 化塔小学
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关寨乡化塔村,周围群山环绕,风景秀美。小学设有二、三、四3个年级,学生包括附近几个村里的孩子,每个班即每个年级只有一名教师,负责所有的课程。
学校一共有五间平房。其中三间大的作为3个年级的教室,教室内木头的课桌和讲桌已使用多年,十分破旧残缺不全。一间小的作为办公室,有一个书桌和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有一些捐赠的书籍,但有很多并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无任何教具,孩子们甚至

连课本都不齐全。剩下的一间打算作医务室,但长久以来一直空着不用。
教四年级的老师姓谢,同时也是化塔小学的校长,谢老师16岁开始教书。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前几年刚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教三年级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男老师。因年长,教起课来力不从心。教二年级的是谢校长花钱雇来的临时老师,学历不高并不具备教师的资格。
化塔的学生来自周围的村子,通过家访志愿者们了解到,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很多父母整年难得回家一次。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抚养。父母在外,爷爷奶奶年迈,家里又有地要种,所以这些孩子们平常要干不少农活,诸如放牛、割草、喂猪等。以往志愿者支教期间有些孩子因为要干农活还要旷课。
孩子们的双手比我们去支教的老师们的手要粗糙很多,看着让人格外心疼。
很多学生的家离学校并不近,山路很难走,孩子们年龄又小,再一碰到雨天,路变的泥泞崎岖,走起来就更危险了。他们能够坚持上学确实很不容易。
2、 家乐小学
坐落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官寨乡联盟村家乐组,一个边远的苗族山区村落中,临近国家著名风景区织金洞。贵州多是喀斯特地貌,地理位置偏僻,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信息封闭,经济落后,知识人才缺乏,土地荒芜,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加上自然灾害,一年没有半年粮,人民生活贫困。
家乐之所以落后,其原因就是当地农民缺少知识,导致目光短浅,没有理想,不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不会把科学用于生产以改变落后的种植生产方式;同时因为种种原因劳动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转移,整天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休”在田间地头苦干。有40%的人连学校都没有进过。
经济是基础,但一个地方的文化水平又深刻影响着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家乐地区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导致了此地的人口素质低下!从微观层面讲制约着下一代的进步发展和这一地区的发展,从宏观层面讲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化建设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在当今社会,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家乐小学的创办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科学文化素质:使本地的学生有了更方便和安全的学习场所;大大降低了本地的辍学率、失学率;基本杜绝了适龄儿童没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也改变了落后苗族地区早婚早育的现象。
家乐小学2002年2月建校,05年深圳任逍遥集团的罗总捐赠四万三千元钱给

他们重建校舍。
自办校至今,虽然已从02年的三十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拥有一百七十多人、六个年级的完全学校,在全乡十五所学校中,学校人数排第七位,但却是师资严重缺乏,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校舍极其简陋!如今也只有三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也用来上课室,还向村民借了两间民房作教室用。
现在家乐小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缺乏,以前老师可以通过收取学生的学杂费贴补家用,但自从国家免收了学生的学杂费之后,老师的收入已经难以支撑家庭支出,因此一些教师离开家出去打工了,尽管还有几个老师留守支撑着,但还是力不从心。
五、绮陌乡
中山小学
始建于1997年,是一所民办小学,位于织金县绮陌乡轿子村老黑寨,距乡所在地约23公里,南临织金县城,是绮陌乡最边远的乡村小学之一。小学现有两层教学楼(由深圳风雨行公司赞助修建),教师五名,有一到六年级,在校生四百多人。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在学校老师的努力下,该校已成为当地口碑最好的学校。
办学经历:高中文化的本村人鄢宁,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本村一个小女孩外出打工因不会填表而大哭的声音触动,毅然放弃在外打工每月挣一千多元的机会,于一九九七年自筹资金修桌椅,利用自己居住的民房办起私办班,以使本村及周边村落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走出一条文明、富裕、和谐、光明的发展道路。由于办学方法得当,在校生由起初的四十多人,到二零零零年增加到三个班,有学生一百二十多人,教师也增加到两人。二零零七年在深圳风雨行公司的赞助下,中山小学建起了教学楼,改善了拥挤的教学环境,二零零七年学生在读人数为四百一十三人。现如今,该校有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七个班,民办教师五人,在校生四百多人。
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中山小学从办学的第一天起就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严抓教学质量。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该校现已成为当地口碑最好的学校,许多孩子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放弃到公办学校上学的机会,不惜每天多走路到中山小学读书。二零零九年夏,在西部支教同心会的帮助下,学校校长鄢林老师参加崔永元基金乡村教师培训活动,接触到新的办学理念,回校后组织教师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贯彻落实“先做人,后做事”的思想,培养有品德有素质的新一代学生。
学校困境:目前学校取得较好发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
1:学校硬件设施差,桌椅破旧,且不能满足学生使用,很多情况下是三四个孩子用一张破旧的桌

椅。
2:由于当地村民普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孩子的心理成长得不到有效的关心和引导。
3:书籍匮乏,基本的教科书不能保证人手一本,课外图书资料更是严重不足,学生阅读量亟待加强。
4: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培训,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方法仅来自经验,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中山小学作为民办小学,在严抓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下,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真正为当地的适龄儿童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但仍存在许多需要不断改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中山小学期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六、城关镇
明华小学:明华位于织金县城关镇平寨村小坡组,为私立小学,去年七月刚刚成立,教师共9人。年级设置为学前班至六年级,每级一个班,每班50人左右,每班都有1至2个智障儿童。假期除六年级的学生不来补课外(已升初中),其余300多人均来上课。五年级学生由于老师管得时间长点,所以纪律较好,但其他年级的学生纪律较差。
民族:汉族、苗族(40人左右)
干旱程度:还有水喝
对志愿者的要求:
1校长建议给孩子们开设书法课,包括硬笔、毛笔;
2对三年级及以上的孩子们补语文基础,包括拼音、写字、写作等方面,还有学习数学的方法、技巧;
3对五年级的孩子开设英语课,讲解英语基础知识,为他们升入初中打基础;
4志愿者多讲些大山外的东西,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对将来、对山外有所憧憬;
5家长普遍的不重视教育,因此家访时尽量对家长进行感化,灌输教育的重要性;
6孩子们需要志愿者的爱心,希望能得到心理辅导。
以上是对支教地点以及我们所要支教的六所小学的简单介绍,有些不够全面,若有重点问题遗漏,会在以后的培训中再补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