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并发症及处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并发症及处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并发症及处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并发症及处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并发症及处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研究456例859眼科门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患者,对激光治疗后发生继发出血、黄斑水肿、视功能损伤等激光并发症进行总结、讨论。结果本研究859眼,数千次治疗中出现继发出血9眼,占1.05%;黄斑水肿494眼,占57.51%。视功能下降767眼,占89.29%。黄斑水肿治疗后好转317眼,占64.17%。结论眼底光凝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严格规范的治疗方式,合理的治疗时机,以及配合中西医药物,是减少激光并发症,保存中心视力,提高疗效的有用的途径。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并发症;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omplications and related treatment on diabetic retinopathy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 Methods Using retrospective study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 after laser therapy including 456 samples (859 eyes)to summarize complications of laser therapy such as secondary

hemorrhage,macular edema(ME),damage of visual function and so on.

Results This research was 859 eyes,in several thousand treatments:Appeared secondary bleeds 9 eyes,accounted for 1.05%;macular edema 494,accounted for 57.51%.The damage of visual function was 767,accounted for 89.29%.After treatment turning better macular edema 317,accounting for 64.17%.

Conclusion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DR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trictly master the treatment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of opportunity,in line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rugs,is to reduce the laser complications,preserve visual acuity,improve the efficacy of useful ways.

[Key words]diabetic retinopathy;laser therapy;complication;treatments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人越来越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球每年大约有300~400万人因此病致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21世纪常见的致盲病之一。因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寻找有效解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并发症的药物和方法,保存视力是目前眼科界的研究重点之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适时进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是世界上公认的、目

前最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减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主要针对DR的增殖前期和增殖早期的患者,主要目的是使较大面积的视网膜被激光破坏,耗氧高的视锥、视杆细胞被耗氧低的瘢痕组织代替,减少组织的耗氧,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光凝后的视网膜变薄,有利于来自脉络膜血循环的氧供应视网膜,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黄斑水肿的吸收,从而保护和提高视力。

DR 的激光光凝是靠激光器发出激光,通过光导纤维,经接触镜或眼内光纤到达眼底,是一种介入性治疗,由于激光的特性和DR病变程度及其他原因,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旨在寻找激光光凝治疗DR时出现并发症的规律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2000年9月~2007年3月,我院或他院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为DR的患者。其中门诊激光治疗的456例 859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入选标准和治疗技术,采用多中心DR 激光治疗推荐方法[1]。其并发症发生及治疗疗效观察以完成光凝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停止光凝后2个月FFA或合并OCT复查者为纳入。

1.2 方法绝大部分患者都是由一个医生操作,使用ND∶YAG 532眼底激光器,通过裂隙灯适配器,在全视网膜光凝镜或激光三面镜下完成治疗。

1.3 患者基本情况 DR光凝患者基本情况分布见表1。表1 DR光凝

患者基本情况分布注:光凝方式一般是局部或象限光凝;局部或象限+格栅样光凝;全视网膜光凝(PRP);PRP+格栅样光凝;单纯格栅样光凝。

1.4 激光并发症出现情况本研究所观察的激光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见表2。表2 激光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注:继发出血指激光治疗24 h内出血;黄斑囊样水肿指激光治疗后新出现或加重者;视功能下降指明显视力或视野变化,并且有前后记录者。患者在激光治疗过程中可以同时出现上述二项或三项并发症

1.5 并发症处理情况

1.5.1 继发出血 6例在激光过程中镜下发现出血,立即减低曝光量、照射出血点止血(量少者继续后续光凝;量多者停止激光),经过药物治疗血吸收后完成后续光凝;1例发生在激光后4 h,1个月后玻切手术;2例次日发现,其中1例药物治疗,1例玻切手术。

1.5.2 黄斑水肿见表3。表3 黄斑水肿处理情况

1.5.3 视功能下降见表4。表4 视功能下降处理情况注:视功能下降包含明显出血和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以主述为主,视野和眼电生理检查未纳入本文。多数患者在光凝治疗后感视物变暗,视力轻度下降1~2排,休息并治疗1周后视力多可逐渐恢复,视物能力恢复或适应

2 结果

本研究859眼,数千次治疗中:出现继发出血9眼,占1.05%;黄斑水肿494眼,占57.51%。视功能下降767眼,占89.29%。黄斑水肿

治疗后好转317眼,占64.17%。

由上显示,临床上最易发生的是视功能下降,危害最大的是激光导致的继发性出血和直接视力受损。其中原发或继发黄斑水肿是视力受损的重要原因。

3 讨论

3.1 激光光凝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1.1 继发性出血可能与以下有关(1)高能量、小光斑直接击伤视网膜小血管或毛细血管;(2)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较多,正常治疗时引起多点渗血;(3)个别妇女经期激光时不明原因出血。

3.1.2 近期视力下降和黄斑水肿加重这是由于轻度激光光凝后的初期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的视网膜外屏障的破裂,液体由脉络膜毛细血管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和视网膜,特别是黄斑附近一次光凝过多或过于集中。一般几天后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是眼底光凝的正常反应,与光损伤和视网膜光凝反应有关。

3.1.3 损伤黄斑中心凹由于黄斑区水肿,或后极部因出血、渗出、萎缩等原因导致中心凹标志不明显,治疗时很易误伤中心凹。若光凝后即出现中心视力下降,可能是误伤黄斑所致。

3.1.4 视野缺损及旁中心暗点由于神经纤维层受损和小血管闭塞所致,常见于光凝时间较长和光斑过多的患者。严重的视野缺损、视力骤降,可能是光凝导致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3.1.5 色觉障碍部分患者光凝后有色觉障碍或原有的色觉障碍加重。

3.1.6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应用氩绿或氩蓝-绿等激光,特别是应用50 μm光斑进行局灶性光凝微血管瘤后,可使能量聚集,产生的能量密度足以使Bruch膜破裂,穿透Bruch膜,产生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因此低能量和直径大于200 μm的光斑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3.1.7 视网膜下纤维化纤维化的发生可能是激光刺激了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所致,同样由小光斑、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光凝所致,故也可以通过使用低能量和较大的光斑来避免。有的形成视网膜下纤维膜。

3.1.8 光凝斑进行性扩大激光治疗数月或数年,激光斑周围色素上皮萎缩进行性扩大。如靠近中心,可影响中心视力下降。

当然以上原因可能与激光治疗本身有关,也有与疾病的发展和机遇等有关。

3.2 经验总结

3.2.1 在不能选择波长的情况下,总结出如下经验(1)早期及时的光凝是减少并发症的先决条件。(2)在光凝时期,少用或不用扩血管、活血化瘀之类药物。

(3)避开妇女经期实施治疗。

(4)合并血液疾病患者要注意使用凝血药物。

(5)激光治疗后要强调避免剧烈运动。

3.2.2 光凝并发症的处理(1)出血:即时少量的出血,可在镜下明显观察到出血点,此时将曝光量降低,立即封闭出血点,加压并停止继续治疗,一般可在次日调整能量后完成后续治疗;大量或治疗后

继发出血,我们用加压包扎,门诊用中药生蒲黄汤凉血止血活血,3~5天后,改用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或类似功用的中成药,由激光直接造成的出血,吸收都较快,若1个月后仍然无效再考虑玻切等治疗(参见相关文献[2,3])。(2)黄斑水肿:用改良格栅样光凝,适当限制每次光凝的量,应用较低强度的光凝斑等,可减少近期的视力下降和黄斑水肿加重。并同时选择使用激素、消炎痛类药物,中药应用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药物。(3)视功能损伤:分次曝光,每次曝光控制在450点内,曝光量大或患者明显感觉视功能受损者,延长治疗密度,1周或2周治疗1次。PRP治疗分3~5次完成。可辅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的中药,以及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药物。

眼底光凝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严格规范的治疗方式,合理的治疗时机,以及配合中西医药物,是减少激光并发症,保存中心视力,提高疗效的有用途径[2,3]。

由于此研究是门诊资料回顾性总结,许多患者由于未能复查FFA,未纳入观察,对其结果有一定影响。

还有如角膜水肿、炎症、晶体损伤、玻璃体改变、眼压升高、EOG、ERG改变和暗适应的其他并发症的处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惠蓉.视网膜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9.

2 周绿绿,李晟,王明芳.中药联合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12(24):1295-1297.

3 李晟,刘爱琴,廖品正.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4):27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汇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朱苏东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 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500万人。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 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见,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 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眼底病变一般多见于50岁左右,但在20-30岁患者也可见到。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其致盲的三大因素是玻璃体出血、视 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 1.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程 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见。此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升高。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肯定是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但并不能预防而只能延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在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一旦病变发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 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 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间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伴随慢性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有人认为收缩压高可加快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舒张压高可加重视网膜病变的病情。 4.生长激素水平 生长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 之一。如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迅速恶化,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妊娠时 体内胎盘催乳素水平增高,具有生长激素类似的升高血糖和抗胰岛素 作用的活性有关。 5.其他 此外,肾脏病变、贫血、高血脂、吸烟等也被认为对视网膜病变 有一定影响。

糖尿病眼底分期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I ■ ■ ■ ■ ■ f H ■ H ■■ 视网膜病变 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点不显影 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瘀斑:(+)较少,易数;(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纤维增殖(后者更易于发生于高血压病人)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图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期。视网膜图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I期。视网膜可 糖尿病眼底分期表现 图1:正常眼底 图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黄斑部可见 少量微血管瘤。 期型 ++)较多不易数;荧光造影时血 n 单纯 型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较多,不易数; _____ I IV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增殖 V

I ■ arUTH ■ W ■ ■ ■ ■ !B-H ■ -H ■ ■ ■ ■ ■ ■ ■ ■ V ■ ■ ■ ■ ― ■ ■■ ■ ■ ■■■■■!■■■■■■■ TH ■ W ■ ■ ■ ■ iB-BTH H-W ■ ■ ■ ■见出血点,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和棉绒斑。 是视网膜缺氧的表现。 I ■ 1 ■■■>■■ ■ !■ ■ ■ ■一■;■ ■:■■■■ 一U ■ ■ H ■ ■ ■ M ■ M ? ■ ■ ■ ■ ■ ■. ■■■■■■■■■ ■■■■?■■■■■ .KB ■ M ■=■:■■ ■ ■ ■ ;■>■ ■ !■ 1 ■■ ■ ? ■ ■ M ■ ■ ■.■ iB-K ■ ■ ■ ■ ■ —>■ ■ U 图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期。视网图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期。新生血管 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出血。 图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I期。玻璃体增殖膜 引起视网膜牵引性脱离。 卜:■ KriM ■ K* .■ K* ■ ■ ■ ■ ■ ■ N 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病变处于稳定。 ■ ■ ■ ■ n-BTM ■ ■ .■ ■ ■ H! ■ W ■ ■■ ■ ■ ■ ■ ■ H- ■■ INI ■ ■■ I 可见小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

糖尿病肾病病例分析

一、病例分析: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刻下:患者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精神萎靡,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皮肤粘膜未见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心率72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红,脉沉细。 辅检:尿常规:pro(2+)。24h尿蛋白定量1、2g。血钾5、2mmol/L。肾功能:尿素5、4mmol/L;血肌酐162umol/L;尿酸333umol/L。血脂:TG 1、5mmol/L,TC 4、8mmol/L。空腹血糖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血浆白蛋白38g/L。 进一步问诊: 诱发因素:两年前及此次发病(如劳累、剧烈运动、发热、食物、药物等)。若有发热,多久后发病。 主症特点:泡沫尿就是一过性还就是持续性;就是否有肉眼血尿 伴随症状:有无口干、多饮、多尿等;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有无皮疹;有无体重减轻;有无发热、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腰酸腰痛等;就是否有口苦,尿道有灼热感;有无小腹坠胀,劳累或进食油腻则发作加重等。(结合十问歌)。 诊疗经过(略) 既往史:就是否有泌尿道感染、一过性蛋白尿、血尿病史等,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过敏史:有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家族史:就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进一步查体:颜面部及眼睑就是否有水肿?肾区叩击痛?肾脏就是否可以触及?输尿管点压痛?腹部体检? 进一步辅助检查:ANA 、ENA、ds-DNA、C3、C4、ANCA;肿瘤指标;肝功能、三对半;血常规、凝血功能;β2-MG、尿MA、尿RBP、尿NAG酶;尿沉渣、尿相差、中段尿培养;B超、CT、造影、甚至膀胱镜;肾穿刺、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 二、完善病史: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波动于+,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予以诺与灵30R(早16u 晚8u)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有无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此次发病以来,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无皮疹;无体重减轻;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刻下: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口干多饮,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过敏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正常面容。皮肤黏膜未见紫癜及黄染。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1)空腹血糖≥L。 (2)OGTT试验2小时血糖≥L。 (3)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L。 (4)糖化血红蛋白≥%。 2、糖尿病患者眼科筛查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答: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未发现眼底病变者每年随访1次。有眼底病变者,应进行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如只有微血管瘤者,每年随访一次。轻、中度NPDR不伴有黄斑水肿者6-12个月复查一次,伴有黄斑水肿症状不明显者4-6个月复查一次;症状明显者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NPDR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什么手段能使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的风险 答:提高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率及并发症危害的知晓率,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定期复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定期复查眼底,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决定DR的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切术等治疗方法,能使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的风险。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期标准是什么 答:无明显DR:眼底无异常。 轻度NPDR:仅有微血管瘤,属低危病变。

中度NPDR:不仅有微血管瘤,病变轻于重度DPDR。 重度NPDR: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无PDR体征,属于高危病变。 PDR: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 5、重度NPDR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6、何谓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的表现 答:FFA表现为视网膜视网膜内无灌注区周围出现毛细血管迂曲、扩张的节段,或视网膜内早期的新生血管,视网膜动静脉短路等异常血管,分为芽状、发夹样环状、珊瑚树状3类。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的前期标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非增殖期转向增殖期的重要标志,也是眼底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7、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期标准是什么 答:DME不明确存在:后极无明显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 DME明确存在:后极明显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 轻度DME:后极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但距黄斑中心较远。 中度DME:后极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接近黄斑中心,但未累及黄斑中心。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眼底病是非常常见的,下面是朝阳眼科医院介绍的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 1.根据糖尿病病史和眼度改变,可以诊断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和了解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 1.高血压性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老年性动脉硬化时,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也兼有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在急进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所致视网膜动脉收缩显著。 2.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有一过性黑蒙。视网膜动脉普遍变细,中心动脉压普遍降低,视乳头附近可见动脉自发搏动。静脉管径不规则,有呈串珠状。虽也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点状和斑状出血和絮斑,但数量不如糖尿病者多。 3.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浅层火焰状出血为主,沿静脉分布,后极部多见,静脉高度纡曲扩张,有如腊肠状。 4.视网膜新生血管增长可发生在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永阻塞和视网膜血管周围炎等视网膜血管病后。眼底可见阻塞在管呈白线,沿其引流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但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其他表现。 5.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见于非糖尿病患者,因外伤,视网膜血管周围炎眼底出血,长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手术失败后。有明确眼底出血的原因可查。 眼底无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表现。 【治疗】

1.药物治疗 (1)全身: 控制高血糖。同时也要治疗合并的高血压、高血脂及肾病等全身性疾病。 (2)眼部: 常用药物有怡开、威氏克、芦丁、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等。 2.激光治疗 (1)非增生期作局部激光光凝,主要封闭有渗漏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及黄斑病变。 (2)增生前和增生期作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3)xx治疗: 增生期病变病情严重,虹膜有新生血管时,可考虑巩膜外表面冷凝视网膜周边部。 (4)手术治疗: 当严重的玻璃体出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牵拉性视网脱离、纤维增殖膜已侵犯黄斑或发生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需要手术处置。 【临床路径】 1.询问病史有无患糖尿病的病史。 2.体格检查血糖、尿糖,确诊糖尿病。常规散瞳检查眼底,了解病变的程度。 3.辅助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尽刊胸脯诊和了解病变程度。 4.处理根据眼底病变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 5.预防积极控制糖尿病。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种分期方法一致性的研究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种分期方法一致性的研究 Ⅱ期DR患者为38眼,Ⅲ期DR患者为72眼。按照国际分期法,轻度NPDR为34眼,中度NPDR患者为30眼,重度NPDR者为92眼,PDR为6眼。小瞳下眼底彩照以及散瞳下2张50°眼底彩照判断DR临床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1)。六期分期法以及国际分期法两种分期方法的一致性一般(Kappa= 0.634)。以轻度NPDR为筛查阈值,Ⅰ期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100.0%、85.9%;以中度NPDR为筛查阈值,Ⅱ期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66.6%、86.3%;以重度NPDR为筛查阈值,Ⅲ期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

71.0%、91.4%。结论FFA指导下的国际分期法更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病变情况以及严重程度。对存在弥漫出血点以及微血管瘤的Ⅰ、Ⅱ、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及早进行FFA检查。 中国论文网/6/view-12962246.htm [关键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a)-011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staging method of 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162 eyes of 84 patients with 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who were examined by FF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The fundus photograph of each eye in each patient and FFA images was confucted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教学教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朱苏东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500万人。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见,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眼底病变一般多见于50岁左右,但在20-30岁患者也可见到。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其致盲的三大因素是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 1.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程 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见。此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升高。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肯定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但并不能预防而只能延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在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一旦病变发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间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伴随慢性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有人认为收缩压高可加快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舒张压高可加重视网膜病变的病情。 4.生长激素水平 生长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如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迅速恶化,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妊娠时体内胎盘催乳素水平增高,具有生长激素类似的升高血糖和抗胰岛素作用的活性有关。 5.其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14528807.html,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分析 作者:张畅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3期 【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数码照相技术采集2张50度后极部、中周部的清晰眼底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341例(68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及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并根据分期指导治疗。结果根据我国现行的DR分期标准,341例DM患者中病程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作者单位:124000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已成为当今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对社会及医疗支出造成了重大影响。而我国在对DR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患者对DM的发展趋势不甚了解,对视网膜并发症的认知不足,出现早期DR时,DM患者不知或不愿接受检查及治疗,最终常因视力严重减退,眼底出血和(或)并发的视网膜脱离而去看眼科医生,但已错过单纯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期,必须联合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花费,效果远不及前期病变时进行治疗。给个人、家庭、社会加重负担。加大糖尿病眼底 检查的宣传力度,应用适当的筛查方法,对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及长期随访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保护视功能、减少DR致盲率的发生。我们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341例(68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筛查并指导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来院的341例(68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男198例,女143例,年龄37~71岁,病程2个月~20年,全部为DM 2型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为确诊后的2型DM,筛查项目(1)矫正视力、眼压测量及裂隙灯检查;(2)散瞳查眼底,包括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3)眼底照相:用TOPCON 50EX眼底血管造影机行眼底摄片,分别为以视盘和黄斑为中心,采集后极部及中周部50度眼底像2张,并行视网膜病变分期;(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B超仅对黄斑水肿或DR III期以上患者进行检查,不作为筛查的指标,仅作为指导激光及手术治疗和疗效评定的指标。筛查者均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的眼科医师完成, 同时记录患者筛查时的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及有无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2 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视网膜病(DRP)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局限性视网膜缺氧症。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一、病因 糖尿病主要损害视网膜微血管,使其内皮细胞受损,失去屏障功能,发生渗漏,微血管闭塞产生微动脉瘤,视网膜缺血缺氧,最终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二、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广泛分类为非增生性和增生性。 1.症状:早期无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 2.体征: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眼底特征是微动脉瘤、视网膜小出血点,以及视网膜水肿。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特征是新生血管形成,造成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三、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 1、眼底检查、眼部超声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1)检查前充分散瞳,散曈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由于散瞳后视物不清造成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 (2)检查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患者检查体位。 (3)检查后嘱患者勿做揉眼等动作,以免影响次日手术进行。 四、围手术期的指导 (一)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1、术前一日遵医嘱,遵医嘱进行剪睫毛及泪道冲洗术。剪睫毛后如遇眼部不适,嘱患者勿揉眼或频繁眨眼,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2、局麻加强化及全麻患者术前严格遵医嘱禁食、禁水。 3、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监测其血糖、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使血糖、血压值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其继续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坏。 4、病人一旦出现视网膜出血时,禁激烈运动,减少头部活动,适当卧床休息。 5、治疗及药物护理 (1)要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药物的适应症及毒副作用等为患者选择成本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治疗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1%~36%。糖尿病病程>10年者发生眼底病变的几率>50%,特别是在血糖失控的情况下更易导致并发症。患者早期可能全无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屈光改变、对比敏感度降低等。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最后,会出现新生血管性增殖膜、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终失明。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全世界导致视力缺损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30~39岁失明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占16%。糖尿病病程>5年,99%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更是“脆弱型”群体,在并发症中最容易受攻击的就是眼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根据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的不同,临床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2种类型。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又分为3期:①Ⅰ期:眼底出现小米粒大小的微血管瘤。这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眼底改变,有经验的眼科医生可据此诊断患者有糖尿病。②Ⅱ期:眼底出现边缘清楚、形状不规则的白斑。这种白斑的形成与视网膜神经组织病变引起脂肪组织堆积有关。③Ⅲ期:眼底出现棉絮状白斑。这种白斑的形成与神经组织局灶性缺血、坏死有关。 如果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加重,可发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玻璃体出血、视网

膜剥离等严重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措施是严格控制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植入胰岛素泵来减少血糖的大幅度波动,但是,多数 1 型糖尿病患者还没有条件植入胰岛素泵;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无症状未被发现,或自觉症状轻微而治疗不彻底,或只能做间断性治疗,因此,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的患者<20%,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潜在威胁。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则应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3个月或6个月检查1次。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调节血脂,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强化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对减轻病情是有益的。血糖升高时,血中糖化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强且不易释放,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对缓解视网膜缺氧有一定作用,因此控制血糖能防止和逆转早期视网膜病变。若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措施。若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发展迅速,应及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美国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药物篇)

美国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药物篇)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颁布了糖尿病诊疗指南。ADA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最新版指南关于药物防治的推荐如下,建议收藏阅读。 一、免疫接种 按照常规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3次。 二、预防2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龄<60岁和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标值 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IC目标是<7%;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标值<8%。 对于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AIC水平≥10%和/或血糖≥16.7mmol/L,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

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AIC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的治疗。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不缺乏的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五、抗血小板药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 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概述 糖尿病患者极易引起眼部微部微血管循环障碍。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含量增高,使血液粘稠,血小板容易凝集,毛细血管壁遭到破坏,通透性增强,从而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而造成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渗出、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形成及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改变,造成患者视力损害直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临床上分为六期 阶段特点 非增殖期 1、微血管瘤合并小出血点 2、硬性渗出合并I期病变 3、棉絮斑合并1或2期病变 增殖期4、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5、纤维血管增生 6、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增殖期可含前三期改变。 临床表现 1、眼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常双眼发病,先后发生玻璃体出血而致视力极差,甚至失明。

2、视网膜功能硬化,静脉扩张。 3、后极部视网膜在呈红圆形小斑点的微动脉瘤和不规则的点、片状出血,并有黄白色边缘清晰的点状渗出物。 4、晚期可发生玻璃体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并发白内障。 辅助检查: 主要是通过眼底检查,其中主要是诊断手段为眼底荧光血管透影(FFA),它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是利用一种染料注入静脉内,染料被血液送入眼部时即时拍摄的视网膜影像,它可以显示出异常的血管渗漏或血液流动较差的部位 治疗原则: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增殖前期白斑和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发生玻璃体积血和牵拉视网膜脱离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术。 病人基本情况: 患者:江兴旺,男,68岁,于2011年8月10日10点30分以“左眼视物不清半年,右眼视物不清7天”为主诉入院。入院时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好。查VOD ,VOS ,测T:度,P:76次/分,BP:120/80 mmHg,血糖L。眼压R:14 mmHg,L:12 mmHg,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晶体轻混,玻璃体积血,眼底网膜散在新生血管,硬性及软性渗出;左眼角膜透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课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 1 流行病学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和控制程度关系密切而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类型关系不大糖尿病病程越长或控制越差,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一般来说,约25%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约5%为增殖性病变。其发病率在糖尿病病程<10年组为7%;10~14年组为26%;15年以上组为63%;而30年组高达95%,约25%为增殖性病变2%~7%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工作年龄段的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青少年中86%的失明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在成年中,1/3法定失明的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患者致盲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倍根据ADA(2003)的数据,在首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21%有视网膜病变,70%的2型糖尿病最终将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致盲率极高。因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筛查、预防及干预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2 发病现状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与眼科共同参与1995年全国DM流行病学调查,OGTT检查1566人中,DM患者325人,其中DR 32人(占9.84%);BDR 27人(8.3%);PDR 5人(1.54%)5年后即2000年北京地区的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其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 18.78%,其中BDR患病率为13.0%,PDR患病率为5.78%。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与眼科研究所于2002年11月~2003年4月对门诊就诊的10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发现,有423例患者有背景型视网膜病变(占40.9%),48例患者有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占4.6%)。1996~1997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眼底病门诊先后2次对DR患者136例的视力情况作了调查,260只眼中,<0.05者(盲)66只眼占25.3%,0.05~0.2者(低视力)65只眼占25%,≥0.3者129只眼占49.6%。由上可见患者就诊时间偏晚,故应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以便早防、早治避免失明。 3 病因 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激素及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微血管是指介于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小于100~150μm 的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网,是组织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使血-视网膜屏障受损。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间的联合被破坏,造成小血管的渗漏。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主要的发生在视网膜及肾脏是致盲、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由于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所以因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发生病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了。糖尿病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管的糖代谢紊乱疾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欧美各国四大致盲眼病中占第一位的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都有哪些呢? 我国眼底病学组于1984年制订了我国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分为单纯型和增生型共六期。早期单纯型视网膜病变可不引起视力下降,但视网膜小片出血可引起局部视野缺失、如果出血累及黄斑部,视力将明显下降。与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很长的临床过程。根据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合并全身其他病变及个体差异等,其病情发展快慢各有不同。诊断依据:糖尿病史、.视力下降伴眼底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暗适应和电生理检查也有助于早期诊断。临床诊断以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主要手段。根据眼底改变,目前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六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及分期: Ⅰ期:视网膜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极少量,易数(++)较多,不易数; Ⅱ期:视网膜有黄白“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极少量,易数(++) 较多,不易数; Ⅲ期:视网膜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极少量,易数(+ +)较多,不易数增殖型。 此3期统称为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软性及硬性视网膜渗出物,视网膜动脉病变和静脉病变。 Ⅳ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 Ⅴ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现网膜脱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