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国学经典考试试题及答案2

最新国学经典考试试题及答案2

最新国学经典考试试题及答案2
最新国学经典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错误

3、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4、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正确

6、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错误

7、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正确

8、《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错误

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正确

1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正确

11、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正确

12、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13、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正确

14、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正确

15、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错误

16、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正确

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正确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错误

19、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错误

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D.必须重视实践

22、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学记》

2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4、“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A.途径、方法

25、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A.强调为人厚重

26、“学而优则仕”体现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A.孔子

27、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B.循序渐进

28、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修身

29、礼云:“欲不可纵,( )不可满。”D.志

30、自天子以至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庶人

31、《中庸》是()四十九篇中的一篇。C.《礼记》

3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的关系。D.行与知

33、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广师说》

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A.格物

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A.哲学

36、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B.后天的学习

37、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A.教理

38、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

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B.《论语》

40、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A. 适用

41、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 家庭教育

42、黄宗羲认为()是成才的必然途径。B.致知

4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A.则能尽人之性

4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的知行理论。B.王夫之

45、黄宗羲大胆地对()进行了革新。C.教学手段

46、孔子在()方面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4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4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 )占首位。B.道德教育

4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的教学方法。B.因材施教

50、《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B.治民

51、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B.政治

52、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

53、要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的中和。B.主导与主体

5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5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B.循序渐进原则

56、“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A. 不要“重男轻女”

57、“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C.滋长

5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C.讲究礼节

59、“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D. 不偏爱对待。

60、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 《传习录》

61、黄宗羲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C.传道授业解惑

62、《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的思想。C.初本论

6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D.以上皆非

64、王守仁是宋明()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D.主观唯心主义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明清三大学者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66、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

67、《大学》强调的是()的统一。A.知B.情C.意D.行

68、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A.天B.地C.君D.亲

69、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A.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B.广泛的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

70、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小学D.大学

71、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智慧B.仁爱D.道义

72、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虚心务实B.博习广见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2、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正确

3、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错误

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错误

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正确

6、“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错误

7、“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错误

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错误

9、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1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正确

11、“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正确

12、乐可以使人心向善。()正确

13、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错误

1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错误

15、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正确

16、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17、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18、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正确

19、大乐必繁,大礼必复。()错误

2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 C. 重要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 C.认真思考

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6、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 C.明朝

27、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D. 教是为了学

28、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应理解为()。 B.有志的青年

29、《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B.教师

3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C.《学记》

31、()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B.记

32、“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开而弗达

33、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D.其他

34、怠者不能(),而忌者畏人修。 A.修

35、以自家()去处之,便私。 C.私意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教学原则。 B.启发性

37、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A.诸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出孔子()。 B.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39、《原毁》所阐述的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去解释,主要写的是()。 C. 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事

40、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A.倍

41、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体现较为明确的是()。 A.国民素质教育观

42、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B.董仲舒

43、“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 B.一回事

44、“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对“敬”的正确理解是()。 A. 尊重人

45、《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6、黄宗羲认为()是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A.获取知识

47、《中庸》继承了重视()的个别差异的思想。 B.主体

48、“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的话说明()。 A. 教育者一定要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就像射箭、工匠“规矩”一样。

49、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50、“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 C.熟读与精思

5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对的是()。 B.“豫”同“预”。

52、“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的《习性诸论》。 D.王夫之

53、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B.政治

54、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 B.梨洲先生

55、黄宗羲的籍贯在()。 B. 浙江

5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 C.《论语?公冶长》

57、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的目的应该是()。 D.既为了养士也为了治国

5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指的是()。 C.儒家礼教、思想

59、黄宗羲是()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A. 明朝

60、乐是由()。 A.从内心发出来的

6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必须重视实践

6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C.忿惕

63、()体现了荀子对教育、学习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C.我欲*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

64、《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 D.道而弗牵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 A.《学校》 B.《取士上》

66、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对

67、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 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

68、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A.审问之 B.慎思之 C.明辨之 D.笃行之

69、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 A.船山先生 C.一壶道人

70、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71、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 A.天 B.地 C.君 D.亲

72、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分别是()。 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

《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

一、单选题1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

B.学校

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C ) C.《学记》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D )D.民本思想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 ) A.《论语》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 ) C.持之以恒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D )D.孔子

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C.《学记》

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 )中有充分反映。B.《论语》

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A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

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 )

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一句出自( C )C.《学记》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 B ) B.《论语》

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 )。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 )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17、《学记》是( C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9.( C )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20.“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个故事说明了( B )对教育的影响。

A.父母

B.环境

C.老师

D.教学方法

2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B )。

A.义

B.仁

C.礼

D.智

2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C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2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24.荀子以( A )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 B )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

26.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 D )看作是最终目标。

A.闻

B.见

C.知

D.行

27.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 A )上去。

A.简约

B.复杂

C.炫耀

D.文化

28.( D )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A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0.孟子以( B )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1.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 )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32.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C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3.孟子认为( A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4.孔子在( B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 D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教学相长原则

3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 C )的重要性。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37.孔子在( A )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8.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 B )

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9.“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就是《学记》强调的( C )。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40.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

A.智之端

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

41.荀子以( B )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2.《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 A )。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43.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 B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A.墨子

B.孔子

C.韩非

D.老子

4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 )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45.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 C )的思维方法。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46.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 A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D )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B )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4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B )

A.《论语》

B.《学记》

C.《尚书》

D.《孟子》

50.《学记》上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了( B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51.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A )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B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5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此话中提出了( C )的观点。

A.以意逆志

B.以己度人

C.知人论世

D.诗无达诂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A )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55.( C )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6.孟子认为有无( B )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A、知识

B、先天善良本性

C、才能

D、财富

57.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 C )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学而优则仕。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 B )占首位。

A.文化知识

B.道德教育

C.自然科学

D.生产劳动

59.孟子认为,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像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自行学习的。这体现了( D )的精神。

A.诲人不倦

B.循序渐进

C.由博反约

D.因材施教

60.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 A )治天下”的名言。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61.《学记》用( D )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6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 C )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 A )的重要性。

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64.《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B )。

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学法

65.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 D )并不包括在这里面。

A.尊严而使人敬畏

B.年老而有威信

C.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清楚阐述

D.博学

66.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 C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C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68.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B )的教学方法。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69.《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B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案例【案例宗旨】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阶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创设了《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课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学生综合性学习有效方式。因此,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学习国学经典的综合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和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能力。 【案例背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能成为人,而不是动物。教育就是要使一个冥然无知的人明白事理和获得智慧,使人能泰然自若地进入复杂无比的社会,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教育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协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质量。教育的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更具体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有仁爱之心的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我们不只要爱人,我们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 据此,本案例设计它分为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探索研究的兴趣。通过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回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

电大在线考试国学经典选读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0.6 A.那个仁厚的人就是自己想帮助别人树立起来,自己想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能够就近舍远,由近及 B.那个仁爱的人,就是自己想要树立起来,也想帮助别人树立形象,自己想要达成目标,也想要帮 C.一个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便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就 D.夫子之仁德,就是自己欲立而且也要立人,自己欲通达,也要助人通达。能够就近取得帮助, A.孔子答道:“未来知道长生,现在怎么能够知道呢?” B.孔子答道:“不知道生人是谁,怎么能够知道死人是谁呢?” C.孔子答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懂得死呢?” D.孔子答道:“生的道理弄清楚了之后,才能够懂得死的道理。”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立志高远,坚守德操,遵循仁义,精通六艺。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A.孔子说: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 B.孔子说: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C.孔子说:只有仁者真正懂得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因为仁者有分辨善恶的标准,所以待人接物

D.孔子说: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 5.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0.6 分) A.畏惧 B.畏缩 C.敬畏 D.崇敬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孩子们进入家里,就要孝顺,出门在外就要遵纪守法。谨慎地对待事情,泛泛地关心别人,而 B.“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 C.大人孩子都要关心诚信问题。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不知厌烦,循循善诱不知疲倦,有谁会让我做比这更多的事情呢?” C.“默默地去做好事,学习不知厌烦,教案不知疲倦,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情 D.“默默地把知识牢记在心,勤奋地学习不知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遗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2、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正确 3、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错误 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错误 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正确 6、“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错误 7、“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错误 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错误 9、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1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正确 11、“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正确 12、乐可以使人心向善。()正确 13、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错误 1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错误 15、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正确 16、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17、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18、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正确 19、大乐必繁,大礼必复。()错误 2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 C. 重要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 C.认真思考 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 1.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 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国学经典,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 立正确的三观,可以说,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 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了 分析论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16-01 引言 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及途径。小学作为 学生经历的启蒙教育阶段,学习和发扬国学经典文化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随着素质教育的 贯彻落实,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潮流所淹没, 为了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纳入教育之中已是形势所趋。 一、了解国学经典教育,分析其之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华经典文化越 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赏,作为炎黄子孙更有必要去学习了解我们的 国学经典文化所含有的文化精髓,所以国学经典教育也逐渐融入了当代教育之中。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岁月与历史的洗礼所积淀下来的,里面所 包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小学语文教育有了国学经典教育的添砖加瓦,学生的知识 基础和人文情怀将会更加牢固和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教育处于学生受教育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后学习生涯中的所有 学科基础都依赖于小学语文教育,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及其有必要。国学经典 教育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古、近、现代的文化精粹,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各方面 都覆盖其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课本上的基本 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情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树立学生正向核心价值观也是小 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很好地达 到教育目的。与此同时,国学经典教育的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民 族文化自豪感,增添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增加学生词汇量 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他们本身所储存的文化知识和日常交 往用语甚少,而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经典文化可以提供更好、更丰富的词汇以及 文化经典作品给小学学生。语文课程剖白来讲就是一门有关于交流的艺术,通过 国学经典教育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且这些词汇与语言文句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与 选择,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学生多接触这样的语言文学在无形 之中,不经意之间便会沾染到,在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与人交往交谈时便会 口吐芳华,举手投足之间也带染着国学经典文化所蕴含的气息,有着与常人不同 的特殊气质。 2、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往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粹,其内容有着深入浅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 2.九十年,国祚废。中的“祚”读作() 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 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 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 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 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 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

A:lè B:yuè正确答案:B 9.河姆渡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 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 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 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 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 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 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 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 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正确答案:C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期末考试卷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期末考 德不孤,必有邻!读了一学期的经典,我更有智慧了吗?我德行提高了吗? (考试时间:60分钟) 年级:________ 姓名: 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20分 1、《兰亭集序》作者是欧阳修。() 2、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3、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5、“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是出自《左传》() 6、《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7、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8、“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写在括号内。去: 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lí) 囷囷(qūn)阿房宫赋(ē pánɡ) B.剽掠(piāo)逦迤(lǐ yǐ)妃嫔媵(bīn ténɡ) C.锱铢(zī zhū)椽笔(chuán) 直栏横槛(jiàn) D.呕哑(ǒu)鼎铛玉石(chēnɡ) 庾之粟粒(yǔ) 10、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B.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C .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作用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表示的是在儿童人生记忆最好的时候,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背诵的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作用突出。我国从古代蒙学教育开始,对经典诵读就十分重视,如今经典诵读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没有被学校和家长接受,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这是本次探讨的价值所在。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 通过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 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 B. 金、木、水、火、土 C. 仁、义、礼、智、信 D. 恭、宽、信、敏、慧 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4.00分) A. 信仰 B. 天子 C. 圣人之言 D. 父母之命 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00分) 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 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4.00分) A. 一家 B. 天下 C. 一国 D. 一人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4.00分) A. 德 B. 教 C. 礼 D. 仁 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 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4.00分) 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 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 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 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 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何以聚人?曰(②)。(4.00分) A. ①仁②德 B. ①礼②信 C. ①仁②财 D. ①礼②义 9.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00分) A. 在明明德,在亲民 B. 在名名德,在亲民 C. 在明明德,在兴民 D. 在明名德,在亲民 10.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4.00分) A. 国学也可以说是民族国家之学 B.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C. “国学”最早的意思是周代设在王城的国家教育机构。 D. 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11.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4.00分) A.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章太炎:国学是七科之学 C. 邓实:一国所有之学 D. 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12. 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鬼神、生死的态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4.00分) A. 敬鬼神的目的是使人追怀往古,不忘记自己生命的由来 B.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2015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已完成得分:100 /100 一.单选题(50题,50.0分) 1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A. 正确 B. 错误 1.0 分我的答案:A 2《庄子》不是在说理,而是用大量的物象、形象、故事、()等作为说理的凭据。 A. 神话 B. 寓言 C. 比拟 D. 排比 1.0 分 我的答案:A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列士是以国家诸侯名义献诗B. 卿大夫以个人名义献诗C. 卿大夫以职务名义献诗D. 商颂是周天子管的 1.0 分 我的答案: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仁体现在社会交往中B.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C.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D. 仁指的是责任 1.0 分 我的答案:D 5“天命之谓性”出自?A. 《大学》B. 《论语》C. 《周易》D. 《中庸》 1.0 分 我的答案:D 6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A. 精神 B. 心灵c. 本性D. 本真 1.0 分 我的答案:C 7“道法自然”的“自然”指的是()。 A. 自然界 B. 生物界 C. 世界 D. 自然而然的状态 1.0 分 我的答案:D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墨家学说面对的是社会下层 B. 墨子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工匠侠客 C. 墨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D. 儒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1.0 分 我的答案:C 9《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A. 鲁国 B. 燕国 C. 赵国 D. 魏国 1.0 分 我的答案:A 10“安而后能虑”的“虑”指的是()。 A. 思虑周详 B. 考虑 C. 顾虑 D. 想法 1.0 分 我的答案:A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 B. 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C.

2016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孝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孔子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我的答案:B 29.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夹氏传》 30.对《公羊传》和《谷梁传》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有谈义例 31.《公羊传》和《谷梁传》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期末考试100分

1 《墨子》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A、 4.0 ?B、 5.0 ?C、 6.0 ?D、 7.0 我的答案:D 2 春秋时期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国家是()。 ?A、 赵国 ?B、 秦国 ?C、 魏国 ?D、 鲁国 我的答案:D 3 “仁智信勇严”出自? ?A、 《论语》 ?B、 《吴子》 ?C、 《六韬》 ?D、 《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D 4 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修己 ?B、 务本 ?C、 乐他 ?D、 自弃

5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 ?A、 《大学》 ?B、 《中庸》 ?C、 《周礼》 ?D、 《论语》 我的答案:C 6 庄子说的“顺应天下”一方面是指顺应民心,另一方面是指顺应()。 ?A、 天道 ?B、 传统 ?C、 王道 ?D、 自然 我的答案:B 7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8 《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 ?A、 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B、 怎么当君主 ?C、 怎么统治国家 ?D、 怎么当领导人 我的答案:A 9 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A、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金榜题名 ?C、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答案:B 10 “新民”的意思? ?A、 改变自己 ?B、 亲民 ?C、 学习 ?D、 实践 我的答案:A 11 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A、 精神 ?B、 心灵 ?C、 本性 ?D、 本真 我的答案:C 12 《中庸》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13 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A、 象形字 ?B、 形声字 ?C、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的崇高使命是引导我们的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承祖国的文化,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它能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把国学经典有效的渗透、巧妙的融入到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国学经典零距离对话,既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语文教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让国学经典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 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国学经典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去涉猎,去搜集、整理、积累。背诵最有价值的中华经典,让他们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形成自己的品质,在中华经典中成长。 “学以致用”,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应把外部的获得通过学生主体的消化吸收,成为内部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教师应铺设平台,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三分钟,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应该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了学生读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告诉学生要有责任感,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完成自己背负的使命。在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的积累成果,有教师的简单解说,有同学们知识的相互补充,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情感做人的教育也无形中有了渗透和熏陶。 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解读文本,渗透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重意境,强调诗画同源,通过所写的文字来展现出意境的画面,使读者对其思想产生共鸣。《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中的《蒹葭》,文字简单,画面唯美,意境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它有效的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意境转化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意境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在赏析诗歌方面能给学生很好的借鉴。 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再用问题贯穿一节课的始终,不再以老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作为课堂的主题。我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国学经典《蒹

2016国学智慧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不是从性质方面来解释风雅颂的是()。1.0分 ?A、 风土之音曰风 ? ?B、 朝廷之音曰雅 ? ?C、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 ?D、 宗庙之音曰颂 ? 正确答案:C 2 “道法自然”的“自然”指的是()。1.0分 ?A、 自然界 ?

?B、 生物界 ? ?C、 世界 ? ?D、 自然而然的状态 ? 正确答案:D 3 中国文化中的两个用人策略:一是用人之长;二是用人()。 1.0分 ?A、 之能 ? ?B、 之技 ? ?C、 之短 ? ?D、 之功

正确答案:C 4 《大学》放在四书的第一篇主要是因为《大学》准确概括了儒家的()。 1.0分 ?A、 意义 ? ?B、 内容 ? ?C、 宗旨 ? ?D、 目的 ? 正确答案:C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孟子谨言

?B、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 ? ?C、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具体化 ? ?D、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学理化? 正确答案:A 6 “天命之谓性”出自? 1.0分 ?A、 《大学》 ? ?B、 《论语》 ? ?C、 《周易》 ? ?D、

《中庸》 ? 正确答案:D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汉代的尚书共46篇 ? ?B、 汉代的《今文尚书》有29篇 ? ?C、 汉代的孔安国序不属于尚书的一部分 ? ?D、 汉代的《古文尚书》有16篇 ? 正确答案:C 8 在早期的时候关于“礼乐关系”的表述上是几种? 1.0分 ?A、

1.0 ? ?B、 2.0 ? ?C、 3.0 ? ?D、 4.0 ? 正确答案:B 9 墨家“大同社会”的思想被哪个学派吸收了? 1.0分 ?A、 儒家 ? ?B、 法家 ? ?C、 道家 ?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 A 。 A.孟母三迁B.断织劝学C.杀猪取信D.孟子去妻 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 D ___。 A.宋国B.魏国C.滕国D.齐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__ B_ 。 A.《论语》B.《孟子》C.《荀子》D.《庄子》 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 C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 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D__。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 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C__。 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章太炎 二、多项选择 1.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BCD 。 A.《公冶长》B.《公孙丑》C.《告子》D.《尽心》E.《为政》 2.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ABDE___。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 ABCE__。 A.梁启超B.陈寅恪C.鲁迅D.季羡林E.冯友兰 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ABCDE___。 A.五十步笑百步B.始作俑者C.出类拔萃D.率兽食人 E.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默写(名句填充):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四、简答: 1、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精神”?

国学经典测试题二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是 A:别人不知道我,我却生气,不也是君子吗B: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正确答案:B 2.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A:读到一本好书B:听到一首好曲正确答案:B 3. 在《西游记》中,石卵遇见()化作一个石猴。 A:阳光B:月光C:雨水D:大风正确答案:D 4. 三圣母被()逼迫,交出了宝莲灯。 A:杨戬B:孙悟空C:岳飞D:神农氏正确答案:A 5. ()彻底治理好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A:鲧B:大禹C:尧D:舜正确答案:B 6. 下面的上下连接不对的是() A:牛一一马B:犬一一猫C:作酒固难忘曲蘖一一飘扬竞把秋千舞D:虎兕——猿猱正确答案:C 7. ()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A:黄帝B:燧人氏C:仓颉D:神农氏正确答案:D 8. 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 A:白居易B:李白正确答案:A 9.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骚首踟蹰。”这是一首()诗 A:爱情B:团聚C:思亲正确答案:A 10. 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的线索是()

A:思亲B:欢聚C:离别正确答案:C 11. 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A:落花时节又逢君B:朝辞白帝彩云间C:闻郎江上唱歌声D:劝君更尽一杯酒正确答案:D 12. 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A:朽木粪土B:杯水车薪C:祸起萧墙D:一匡天下正确答案:B 13.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是() A:舜B:禹C:纣正确答案:C 14. 下面的上下连接不对的是() A:好友一一嘉宾B:弹冠一一结绶C:蝉鸣哀暮夏一一野烧焰腾红烁烁 D: 哀——乐正确答案:C 15. 九十年,国祚废。中的“祚”读作() A: zh a B: zh a C: zu o 正确答案:C 16. 头悬梁,锥刺股。中的“头悬梁”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位名人 () A:孟子B:苏秦C:孙敬正确答案:C 17. “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 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正确答案:B

国学经典期末考试答案解析

国学经典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仁智信勇严”出自? 1.0 分 ?A、 《论语》 ?B、 《吴子》 ?C、 《六韬》 ?D、 《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D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 分 ?A、 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 ?B、 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C、 孔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 ?D、 孔子修改了诗经的篇章 我的答案:D 3 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1.0 分 ?A、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金榜题名 ?C、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答案:B 4 《墨子》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0 分 ?A、 4.0 ?B、 5.0 ?C、 6.0 ?D、 7.0 我的答案:D 5 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1.0 分 ?A、 象形字 ?B、 形声字 ?C、 会意字 ?D、 指事字 我的答案:B 6 《孝经》把人分成五等人,第一等最高的是天子? 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7 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1.0 分 ?A、 精神 ?B、 心灵 ?C、 本性 ?D、

本真 我的答案:C 8 不属于郑玄在《六艺论》中对三传评说的是()。 1.0 分 ?A、 左氏善于礼 ?B、 公羊善于谶 ?C、 谷梁善于经 ?D、 公羊善于经 我的答案:D 9 “广博易良”的“易良”的意思是()。 1.0 分 ?A、 能够进行改良 ?B、 能够把道理讲清楚 ?C、 能够从复杂中把握简易 ?D、 通俗易懂 我的答案:B 10 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1.0 分 ?A、 修己 ?B、 务本 ?C、 乐他 ?D、 自弃 我的答案:D 11 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1.0 分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摘要:衡量国学经典诵读成败的首要标准是有效的作用于语文教学实际。从服务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国学教育,通过二者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操作,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效贯通和衔接,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率,为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新的视角和增长点。 关键词:经典诵读;初中语文;有机结合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中结合国学经典诵读 初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散文、诗歌、韵文等方面,其本身就是对国学经典的吸收。在两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点面结合的原则,遵循从阅读教学到作文教学、从韵文到散文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歌,大都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而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音韵和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这些诗歌的课堂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这些诗歌的阅读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汉语语感和音韵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的诗歌,对于学生阅读潜力和阅读经验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在教《论语》这一章节时,可以适当加入四书五经和《史记》等经典的文章片段,让学生进行朗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修养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写作时,这些文章经典是非常好的模本和典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文章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经、子、史”类的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 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要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和明清小说为主“;经”主要指的是《四书》、《五经》;“子”主要指的是《老子》、《庄子》;“史”主要指的是《史记》。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散体文,从写作方面属于经典文章,是古代写作教学的经典范例,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蕴含丰富的写作方法。初中作文除了记叙文形式之外,还具有议论文的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吸收丰富的养分。例如学生阅读《论语十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言简意赅的风格;阅读《世说新语》,学生能够体会其中运用的简约传神的写作技巧。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 在教育方面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国学经典《论语》默写题

《论语》名句集锦 (一)仁 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解析】 6.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1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解析】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己,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二)义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解析】 3.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6.有君子之道四焉:,,,。《论语·公冶长》 (三)和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解析】 3.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解析】 (四)君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解析】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解析】 5.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9.君子泰而不骄,。《论语·子路》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解析】 17. ,,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19.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解析】 23.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论语·阳货》 29.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3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论语·季氏》 34.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解析】 (五)交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解析】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8.益者三乐,损者三乐。,,,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 (六)其它 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解析】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解析】 8.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10.见贤思齐焉,。《论语·里仁》 11.,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2.,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2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解析】 31.,慎而无礼则葸,,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45.不患无位,;不患莫已知,。《论语·里仁》 50.贤者辟世,,,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5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 【解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