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习题库

古代汉语习题库

古代汉语习题库
古代汉语习题库

古代汉语习题库

古代汉语练习题

汉字练习第一套

1.填空: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商代的甲骨文、▁▁▁▁▁▁▁▁、▁▁▁▁▁▁▁▁、▁▁▁▁▁▁▁▁。

(2)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作的《▁▁▁▁▁▁▁▁》。清代学者解释和研究这部文字学著作的所有著述中,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

2.简答:

(1)什么是?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是什么?

(2)以下面所举八字为例,分别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会意与指事,会意与形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木、人(象形);本、高(指事);休、囚(会意);沐、浴(形声)

(3)根据题中所提供材料,说明下列各字分别是用何种造字方法造的(即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且说明在所举例句中,该字用的是它的本义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

A.《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鞌之战》:?师从齐师于莘。?答:?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

B.《说文》:?顛,顶也。从页,真声。?《汉书〃司马相如传》:?偃蹇杪颠。?唐颜师古注:?杪颠,枝上端也。?

答:?顛?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顛?字用的是▁▁▁义。

C.顧许慎:?顧,還视也。从页,雇声。?《庄辛论幸臣》:?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顧犬,未为晚也。’?

答:?顧?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顧?字用的是▁▁▁义。

D.《说文》:?彫,琢文也。从彡,周声。?《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答:?彫?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彫?字用的是▁▁▁义。

E.:?習,数飞也。从羽,从白(白即鼻)。?《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習之,不亦说乎?’?

答:?習?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習?字用的是▁▁▁义。

F.《说文》:?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礼记〃学记》:?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答:?宵?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宵?字用的是▁▁▁义。

G.《说文》:?術,邑中道也。从行,术声。?《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術也。?

答:?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術?字用的是▁▁▁义。

H.《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本?字用的是▁▁▁义。

I.《说文》:?辨,判也。从刀,辡声。?(许慎:?判,分也。从刀,半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辨?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辨?字用的是▁▁▁义。

3.讨论与思考

(1)讨论: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如何利用汉字的这种性质学习古代汉语?

(2)思考:就汉语言文字而言,字与词的的异同是是什么?

汉字练习第二套

1.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相同的一组是()

A、颖颇颠项

B、裏哀裸裳

C、栽载戴哉

D、徒造迎违

(2)、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莫步末向

B、门表冠暴

C、安涉秉兼

D、而监集寇

(3)、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

A、刃日除鱼

B、象朱牧闻

C、集日信暴

D、山河旦车

(4)、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欣斯析近

B、宝牢宇室

C、胜功勤营

D、杞采案材

(5)下列各组异体字,全是声符不同的一组是()

A、雞鶏,线線

B、蚓螾,勝剩

C、俯頫,袴裤

D、软輭,时旹

(6)下列各组异体字,全属于会意和形声之别的一组是()

A、嶽岳,野埜

B、淚泪,惭慙

C、岩岩,和咊

D、襍雜,渺淼

(7)下列各组汉字,完全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A、遊游,酤沽

B、礙碍,卻却

C、傑杰,寘臵

D、蚤早,哲喆

(8)下列各组字中,不属分化字的一组是()

A、内纳

B、尉慰

C、然燃

D、泪淚

(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用假借字的是()

A、蚤.起,施从良人之所至

B、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C、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D、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繁体字形。

收获.()发.射()经历.()借.贷()辛丑.()

猎获.()理发.()历.法()凭借.()丑.恶()

台.风()出征.()饥.馑()回复.()干.枯()

楼台.()征.兆()饥.饿()重复.()树干.()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分化字、异体字现象,并写出相应的本字、今字和正字。

A.姜氏欲之,焉辟害?

B.无庸,将自及。

C.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F.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G.宣子田于首山。

H.惜也,越竟乃免。

I.请曲县、繁缨以朝。

J.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壹、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问答:

1.什么是被动句?

2.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

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

1.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中山狼传)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论积贮疏)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

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4.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

5.士卒多为用者。(陈涉起义)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汉书?贾谊传)

9.其母上书言于王曰。(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0.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12.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13.随亡于荆,吴并于越。韩非子?说疑)

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15.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更法)16.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冯谖客孟尝君)

贰、习惯句式?成分省略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15.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7.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

18.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

1.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韩信拜将)

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韩信拜将)

3.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

4.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生。(论积贮疏)

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柳子厚墓志铭)7.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柳子厚墓志铭)

8.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柳子厚墓志铭)

9.取骑马卖,世谷代偿,使勿知。(段太尉逸事状)

10.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则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段太尉逸事状)

11.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黄冈竹楼记)

12.士季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晋灵公不君)13.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晋灵公不君)

14.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弭谤)

叁、代词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

2.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代词,并说明其所属的类别: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2.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

3.树成阴而众鸟息焉。(劝学)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8.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天论)

9.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1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

11.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

1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韩信拜将)

13.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之二虫又何知?(北冥有鱼)

15.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16.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天论)17.庶斯楼之不朽也。(黄冈竹楼记)

18.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晋灵公不君)

三、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

(1)或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2.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历山之农者侵畔)

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

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

(2)莫

1.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公输)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

3.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弭谤)

4.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天论)

(3)所

1.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韩信拜将)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出师表)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庖丁解牛)

(4)所以

1.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察今)

2.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3.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4.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自知)

(5)之

1.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晋灵公不君)

2.‘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灵公不君)

3.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自知)

4.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6)其

1.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伐楚)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鄙)

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四、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其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否相同

(1)莫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历山之农者侵畔)

(2)或

1.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史记?陈涉世家)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论积贮疏)

(3)是

1.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察今)

2.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五蠹)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4.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5.生之所谓?立言?者,是也。(答李翊书)

肆、副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说明其在句中的意义或作用:

1.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列传)

2.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现而已。(毛遂自荐)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4.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

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6.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

7.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8.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

9.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黄冈竹楼记)

二、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词性、词义是否相同:

1.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齐人有一妻一妾)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3.至于序《尚书》则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

4.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

5.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6.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三、说明下列各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

(1)非

1.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更法)

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3.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自知)

4.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韩信拜将)

(2)乃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3.呜呼!士穷乃见节义。(柳子厚墓志铭)

4.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韩信拜将)

5.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书?项籍传)

(3)且

1.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柳子厚墓志铭)2.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4.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5.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论积贮疏)

6.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段太尉逸事状)

7.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韩信拜将)

8.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段太尉逸事状)

(4)曾

1.孟尝君曾待客夜食。(史记?孟尝君列传)

2.尔何曾比予管仲?(孟子?公孙丑上)

伍、介词?连词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汉语介词主要特点是什么?

2.古代汉语介词和现代汉语介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如介词宾语省略也请说明:

1.汝将何以视天地。(段太尉逸事状)

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3.可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4.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5.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桓公伐楚)

6.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7.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柳子厚墓志铭)

三、说明下列各词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作用:

(1)于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3.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答李翊书)

4.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晋文之事)

(2)诸

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2.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孟子?滕文公下)

(3)以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齐桓晋文之事)

6.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段太尉逸事状)

7.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齐桓公伐楚)

8.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9.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10.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柳子厚墓志铭)

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12.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自知)

13.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秦与赵兵相距长平)(4)为

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2.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指南录后序)

3.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5.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答李翊书)

6.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劝学)

7.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

8.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5)而

1.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

2.子路拱而立。(子路从而后)

3.触槐而死。(晋灵公不君)

4.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臵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北冥有鱼)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7.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

陆、语气词

一、问答:

1.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分为几类?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语气词,并指出其所属的类别: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

2.《诗》曰:?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4.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5.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论语?先进)

6.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段太尉逸事状)

7.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

8.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景公臵酒于泰山之上)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10.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答李翊书)1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并说明它们所表达的语气: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3.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4.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从而后)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四、说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

(1)乎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3.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答李翊书)

4.虽然,不可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答李翊书)

5.如是者,其亦足乐乎?(答李翊书)

(2)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

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柒、古书的注解

一、解释下列注解体例的名称:

传、正义、疏、笺、注、章句、集解。

二、解释下列注解术语的作用,并把作用类似的归在一起:

曰、谓、为、犹、貌、谓之、之貌、读为、之言、读曰、读若、之为言、读如、之犹言、犹言。

三、问答:

1.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哪几类?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几种?

捌、古书的标点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标点古书常见的错误有哪两种情况?

3.什么是句读,句读与今天所说的标点有什么不同?

二、给下列古文加标点符号,并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在句中的作用或用法: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4.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5.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6.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臵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7.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注:①涘:岸边。渚:水中小块陆地。

8.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称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吕氏春秋)

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荀子?富国)

注:①纠譑:搜刮。

10.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耳怯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史记?淮阴侯列传)

11.人有盗高庙①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②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③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④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

之有如万分一假令遇民取长陵⑤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汉书?张释之传)

注:①高庙:汉高祖刘邦庙

②奏:判决。

③释之:人名,即张释之。

④逆顺:指犯罪的程度。

⑤长陵:高祖坟墓,此句乃委婉语,实指盗掘坟墓。

12.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①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①类:种。毋类:指全家被诛。

三、分析下列各组文句的标点、指出其点错者并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

1.①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

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卷三十七)

2.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

②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

3.①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②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六)

4.①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②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齐晋鞌之战)

5.①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阶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前言。

②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阶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前言。(刘禹锡《送鲁周儒赴举诗引》)6.①李当尚书镇南梁,境内有朝士庄产,子孙侨寓其间,而不肖者相效为非。……当严明有断,处分宽,织篾笼,召其尤者,……遂命盛以竹笼,沉于汉江。

②李当尚书镇南梁,境内有朝士庄产,子孙侨寓其间,而不肖者相效为非。……当严明有断,处分宽织篾笼,召其尤者,……遂命盛以竹笼,沉于汉江。(唐语林?政事)

7.①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8.①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以前捕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光为博

陆侯,桀为安阳侯。

②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以前捕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汉书?昭帝本纪)

9.①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

②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

四、给下列各段文章加上标点符号,如发生错误请分析原因:

1.公山弗扰以费畔①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②乎(论语?阳货)

注:①畔:通?叛?,叛乱。

②为东周:意为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

2.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3.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①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塗②谓孔子曰来予尔言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曰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注:①归:同?馈?,赠送。

②塗:道路。

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

注:①若是其几:象这样的简单机械。几:意为简单机械。

6.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

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①游乐乐晏②乐损矣(论语?季氏)

注:①佚:游荡忘返。

②晏:荒淫。

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9.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问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孟子?尽心下)

10.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

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权修)

12.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战国策?楚策三)

玖、古代文体

一、填空

1.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__。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__、__、__、__。

2.南北朝齐梁间文体研究有了新的进展,__的《___》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文体,迄今仍是我们研究古代文体的重要文献。

3.我国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是《___》,它将文体分为__类。4.明清两代文体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有__的《___》和__的《___》产生,尤其是清代__的《___》曾盛行一时,它将文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类。5.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__、__和__。散文包括__、__、__和__。骈文讲究__和__,讲究__,讲究__。6.论辩类,正面阐述自己观点的叫__;批驳别人论点的叫__。古代论辩文,常在文章前面使用_、_、_、_、_、_、_、_、_、_。

7.奏议这种文体先秦就已出现,起初叫作__。后来根据内容又可分为四种,即__、__、__、__。此外还有__、__和__,是奏议的附类。8.序跋和赠序是两类不同的文体。书序放在书前的叫_,放在书后的叫_,又叫__。赠序是由古代__演变来的,到_代才正式形成一种文体。在体制上一般是__。

9.传状类的传是指__,状是指__,又称__、__、__、__;杂记类是指除__、__以外所有的记叙文。这类文体以__为主,兼有__和__。10.辞赋是一种__体裁。辞指__及模仿__的作品。赋的远源是《__》。赋可分为四种,即__、__、__、__。骈文又称__、__,是在__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与散文相对,兴起于__,盛行于__,至唐更趋于严整。

二、名词解释:

1.文体 4.封事 7.檄文 10.箴铭 13.奏议 16.编年体

2.诏令 5.劄子 8.行状 11.骚赋 14.文赋 17.纪传体

3.骈文 6.对策 9.颂赞 12.古赋 15.墓志铭 18.纪事本末体

三、按姚鼐的分类,下列文章各属哪一类:

1.《孟子》 5.段太尉逸事状 9.柳子厚墓志铭 13.答李翊书

2.《韩非子》 6.滕王阁序 10.荆轲赞

3.艺文志序 7.陋室铭 11.黄冈竹楼记

4.论积贮疏 8.赤壁赋 12.祭十二郎文

四、指出下列作品属于何种文体(按姚鼐文体分类):

1.谏逐客书 3.前出师表 5.送薛存义序

2.答司马谏议书 4.游侠列传序 6.阿房宫赋

拾、古文今译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

2.古文今译的具体方法有哪几项?哪一项是最基本的方法?

3.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哪几类?

4.古文今译的要求是什么?哪两项是基本要求?

二、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请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的错误:1.原文:(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译文:渔人既然出来了,就得到了一条船,于是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一处一处地作了标记。到了武陵郡,找到太守,报告了这个(情况)。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前进方向的标记,找不到,没有再找到路。

2.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不能病;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论)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有常规,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灭亡。用治理来适应它就吉祥,用动乱来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生产并且节约用度,天就不能贫穷;生活给养完备并且按季节活动,天就不能生病;注意道德修养并且始终如一,天就不能降下灾祸。

3.原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涉水,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4.原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与(前面说的)两种情况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因外界事物而欣喜,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愁,退隐到民间,就替君主忧愁。这就是上进也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不是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5.原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译文: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宝爱的很多;士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的很多。现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好处,对内自己虚弱而对外和诸侯国结下怨恨,这样来求得秦国没有危险,是得不到的。

6.原文: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天论)

译文:日月有时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没有哪个时代不经常发生的。统治者贤明并且政治安定,这些(怪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什么)损害,统治者昏暗,政治险恶,那么这些怪现象,即使一次不发生,也没有益处。

7.原文: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许行)

译文: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没听到过道理。贤明的人和人民一起耕种才吃饭;自己做饭吃,同时治理国家。如今滕国有储粮食的仓廪,存财物的府库,这是损害人民来奉养自己,怎么能得到贤人呢??

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比较各词的译义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思考原因是什么?

⑴为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4.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5.化而为鸟,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⑵以为

1.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天论)

2.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天论)

3.王曰:?吾为公以为将?。(韩信拜将)

4.其观於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在(答李翊书)

⑶所以

1.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2.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3.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察今)

⑷明

1.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天论)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四、翻译下列古文,译文如有错误请分析发生的原因:

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赉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2.《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奸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

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厥?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4.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拾壹、诗律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

3.什么是三平调?什么是犯孤平?

4.五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什么?怎样把它推演为七律的格式,推演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5.根据首句平仄推演五律、七律平仄格式的原则是什么?

6.分析近体诗的平仄应采取什么步骤?

7.什么是对仗?什么是工对、宽对?什么是借对?什么是流水对?

8.近体诗(包括排律)在对仗上有什么要求?

二、根据下列平仄式,每种续写出十韵(即二十句),如发生错误则请分析原因:

(甲)︱︱——︱(乙)︱︱——︳︳—

(丙)———︳︳(丁)——︱︱︱——

三、分析下列律诗的平仄,如有失粘、失对和拗救则请指出:

(—表示平,︱表示仄,①或○表示平仄不拘;字下带点者为入声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春望

王勃杜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不?在此处读平声。

钱塘湖春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居易李商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相?读Xiāng。?看?读Kān。

拾贰、词律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词调、词牌、词谱?

2.词的用韵、平仄、对仗与近体诗有什么不同?

3.在词牌上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4.在词牌后面加上令、近、引、慢、偷声、减字、摊破等字后,与本调是什么关系?

二、指出下列词的词牌,并说明是否有词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流。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王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拾叁、词语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义:

1.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鞀,犹恐不能自知。(自知)

2.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自知)

3.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也。《论语?先进》

4.秦数挑战,廉颇不肯。(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5.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6.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臵军吏。(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7.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韩信拜将)

8.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韩信拜将)

9.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韩信拜将)

10.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

11.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柳子厚墓志铭)

12.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媿矣。(柳子厚墓志铭)

13.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柳子厚墓志铭)

14.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15.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段太尉逸事状)

16.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段太尉逸事状)

17.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段太尉逸事状)

18.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段太尉逸事状)

19.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张巡守雍丘)

20.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张巡守雍丘)

2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22.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23.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也?(答李翊书)2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

2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答李翊书)

26.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柳子厚墓志铭)27.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柳子厚墓志铭)

28.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柳子厚墓志铭)

29.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舁来庭中。(段太尉逸事状)

30.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张巡守雍丘)

31.行立有节概,重然诺。(柳子厚墓志铭)

32.宜鼓琴,琴调虚畅。(黄冈竹楼记)

33.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晋灵公不君)34.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晋灵公不君)

3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晋灵公不君)

36.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弭谤)

37.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召公谏弭谤)

38.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饮食者也。(召公谏弭谤)

39.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召公谏弭谤)

40.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黄冈竹楼记)

41.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晋灵公不君)

42.文侯不说,知于颜色。(自知)

43.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韩信拜将)44.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韩信拜将)

45.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韩信拜将)

二、请说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是什么?在句中用的是本意、引申义还是通假义?

⑴趋

1.任座趋而出。(自知)

2.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晋灵公不君)

3.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论积贮疏)

⑵毕

1.信拜礼毕,上坐。(韩信拜将)

2.臣闻忠臣毕其忠。(自知)

3.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经?小雅?鸳鸯)

⑶间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赵王信秦之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赶车的)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古代汉语试题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象形:象猪形 2字;会意:从从子 3荆;形声:从刑声 4刃;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5牧;会意:从攴从牛 6闽;形声:从虫门声 7车;象形:象车形 8豫;形声:从象予声 9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1、行:象形:象道路形 2、颍:形声:从水顷声 3、逐:会意:从辵从豕 4、豫:形声:从象予声 5、寸: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 6、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7、益:会意:从水从皿 8、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 9、好:会意:从女从子 10、鱼:象形:象鱼之形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2、公赐之食,食舍肉。舍捨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共供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闲娴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反返 古代汉语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古代汉语练习二答案

练习二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 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 《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 “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水经注·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

古代汉语试题(1~9)

参考答案(1~9) 古代汉语练习(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大学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 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 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c。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c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b。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c。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东北话基础上形成的。 6、辟避、诒贻、凭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游、 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诒贻、憑凭、谕喻。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本义义。 三、名词解释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 字取韵母和声调(1)。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 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选择题: 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 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 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A.《切韵》B.《廣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 8.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9.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許子奚爲不自織?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10.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 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总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顾炎武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5 D30A 2、段玉裁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B 3、黄侃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C 4、下列字母中属于牙音的是…………………………………………………………() A溪 B船 C从 D晓A 5、下列字母中属于唇音的是…………………………………………………………() A见 B章 C非 D并C D 6、下列字母中属于舌音的是…………………………………………………………() A端 B昌 C书 D精ABC 7、下列字母中属于齿音的是…………………………………………………………() A心 B崇 C清 D日ABC 8、下列字母中属于喉音的是…………………………………………………………() A端 B帮 C影 D邪C 9、下列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 A群 B精 C来 D匣C 10、下列字母中属于半齿音的是………………………………………………………() A定 B晓 C来 D日D 11、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帮滂并明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非敷奉微 D精清从心C 12、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娘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帮滂并明 D精清从心B 13、“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说这句话的是() A王念孙 B王引之 C顾炎武 D王力B 14、东汉时期为三礼作注解的学者是………………………………………………() A毛亨 B马融 C郑玄 D孔安国C 15、唐代出现的新的注解形式是……………………………………………………() A笺 B疏 C正义 D集解BC 16、郑玄《毛诗笺》的主要内容是…………………………………………………() A补充毛传 B订正毛传 C阐明毛传隐晦的地方 D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ABCD 17、区别同义词的差别并且被释词放在后面的注解术语是………………………() A曰 B之言 C谓 D谓之AD 18、以具体释抽象并且被释词放在前面的术语是…………………………………() A曰 B为 C谓之 D谓D 19、用来声训的术语是………………………………………………………………() A之言 B之为言 C如字 D衍文AB 20、为《史记》作注解的学者有……………………………………………………() A李善 B司马贞 C张守节 D裴松之BC 21、唐代李善与五臣所注解的作品是………………………………………………() A《诗经》 B《楚辞》 C《玉台新咏》 D《文选》D 22、南朝裴松之所注解的史书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后汉书》C 23、以注明典故的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作品是…………………………………() A萧统《文选注》 B李善《文选注》 C裴松之《三国志注》 D郑玄《毛诗笺》B 24、侧重阐明哲学思想的注解作品是……………………………………………()

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一 一、论述题 1、什么叫宾语前置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2分) . 主要有四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 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四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 2、什么是隶变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2分)。最重要的标志是: 1、改曲为直(2分):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大地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2分)。例子(2分) 如: “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2分) (只列出例子不分析扣1分,下同)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古代汉语(题库)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 号内) 1、古注的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的术语是() A 读如 B 如字 C 读曰 D 之为言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用来指出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的是() A 脱 B 衍 C 当作 D 当为 3、古书旧注中的“疏”,其特点是() A 既对古书正文作疏解,也对前人所作传注作疏解 B 用与被解释的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释义 C 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 D 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的词语的特定意义 4、《毛诗笺》的作者是()。 A 毛亨 B 许慎 C 郑玄 D 孔颖达 5、古注中的“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来()的。 A 指明同义词 B 说明文字的通假 C 指明言外之意 D 改正古书中的误字 6、古书注解有若干不同的种类和体例,“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有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则下己意,使可识别。”这属以下()体例和种类。 A 传 B 笺 C 疏 D 注 7、《经籍纂诂》的编者是() A 段玉裁 B 阮元 C 张玉书 D 王引之 8、下列各组古注中,注者都属同一朝代的一组是() A 高诱《淮南子注》、郑玄《周礼注》、赵岐《孟子章句》 B 裴骃《史记集解》、郦道元《水经注》、杨倞《荀子注》 C 刘宝楠《论语正义》、李善《文选注》、王弼《老子注》 D 颜师古《汉书注》、王先谦《庄子集解》、何晏《论语集解》 9、用“声训”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A 刘熙《释名》 B 张揖《广雅》 C 扬雄《方言》 D 刘熙《尔雅》 10、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A《说文解字》 B《尔雅》 C《释名》 D《方言》 11、《释诂》、《释言》、《释训》是()中的三篇 A 扬雄《方言》 B 刘熙《释名》 C 周公《尔雅》 D 张揖《广雅》 12、汉代语言学家扬雄的《方言》全称是() A《轩辕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B《轩辕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C《輶轩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D《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为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于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细微差别的术语是() A 曰 B 为 C 谓 D 言 E 谓之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用作声训,即用与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的是() A 读若 B 之言 C 读如 D 之为言 E 当作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1.--------------- 1.汉字是【B】A。拼音文字B。表意文字C.图画文字D.想象文字 2.最早界说"六书"的是【A】A.许慎B.王引之C.段玉裁D.玉书 3.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B】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 4.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B】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C】A.苗闻病功B.领宇斧暮C.颖阁辨霖D.肌篱衷眉 6.与"颖"的形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B】A.领颇颔题B.修腾佞赖C.项颜戴藏D.颍稽指诣 7.与"罟"的声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A】A.茅简耄空B。嫔帘屏疗C.窜症肩届D.扉屈痣近 8.依据文字的通行时代命名的是【C 】A。甲骨文B。金文C.战国文字D.小篆 9.以形体特点命名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战国文字 10.因用途而命名的是【B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书 11.标志着汉字形体的演变最终完成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书2.--------------- 1.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C】A。只有现在的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B.只有本字引申义才是形义统一的。C.只有早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D.通过字形探求词义。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 】A.许慎B。玉书C.阮元D.王引之 3.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学著作是【B】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经籍纂诂》D.《辞海》 4.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的是【C】A.王发图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5.下列例句"驰"字用其本义的是【A】A.毋驰而弓B.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C。文公欲驰孟文子之宅D.免于罪戾,驰于负担 3.---------------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A。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B.台甚高。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D.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2.下列各组字中,是通假字的一组【A 】A.佚逸B.卒族C.尘D.受寿 3."距"和"拒"两字的关系是【C 】A。"距"是"拒"的古字B."距"是"拒"的简化字C."距"是"拒"的假借字D."距"是"拒"的异体字 4.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C 】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C.今岁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C】A.舍一捨B。翦一剪C.置一真D.说一悦6.分化字的类型有【D 】A.分化本义B.分化引申义C。分化借义、分化广义D。分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分化借义、分化广义 4.---------------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莫\暮其\箕要\腰昏\婚 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如:亦、本、末 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晋侯饮赵盾酒。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D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下列加线词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B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C失期法皆斩。D彼秦者……虏使其民。 3、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B若属皆且为所虏。C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D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4、下列句中,介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利泽施乎万物。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C子产而死,谁其嗣之?D未至,道渴而死。 6、下列词语属于“古义轻今义重”的是()。A诛B感激C怨D病 7、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B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C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D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