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政府理论 复习题

现代政府理论 复习题

现代政府理论 复习题
现代政府理论 复习题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无论规模大小,形势如何,实质上都是被赋予了特殊政治权利的公共组织,其外在表现是国家机构的总和。特征:(1)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2)阶级特征:强烈性与普遍性、权威性与世俗性、主权性与代表性、整体性与主见性、有限性与暂时性

国家与政府的五大区别:(1)国家是享有主权的政治组织,政府是行使主权的政治组织;(2)国家存续时间长于政府,政府更迭并不必然导致国家更迭;(3)国家的意志具有延续性,而政府的意志有时会发生差异,甚至与国家意志背离或对立;(4)国家内可以有多个政党或政党联盟共存,一个政府内只能存在一个执政党或执政党联盟;(5)国家属于人民,而政府只属于社会精英人士。

万能政府思想:利用国家权力调节经济,有计划进行经济建设的思想。

五权分立说: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监督制衡。

政府机构演变的实质:中央—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地方—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政府合法性概念:(1)合法性概念主要与统治和服从有关,合法性意味着公众对于治权的认可和自觉服从。任何统治都是以被统治者对治者的服从为前提的。统治获得公众认可的性质,是政府合法性概念的核心内容。(2)合法性概念还涉及公众价值规范方面的问题。合法性意味着人们对于治权的认可。这一政治态度的形成,离不开公众个人和团体的价值判断,政府和公众个人及团体在价值上的一致性应当成为合法性产生的基础;(3)合法性概念是有层次的。在现实政治中,公众对于政治系统的认可,可以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合法性概念的层次性,大致上可分为政治共同体、典则以及当局等三个层次

政府合法性基础:即政府统治和管理行为得以获取公众承认和认可的各种依据。包括:制度基础(指一国基本政治制度,即各国政治意识形态选择)、法律基础(包括宪法、各种法律、规则、程序以及惯例等)、历史基础(即传统基础,包括传统的制度、法律、政绩、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政绩基础(包括历史的和现实所取得的巨大功绩)

政府的功能:(1)正确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一个阶级对社会的政治统治,要以这个阶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状况为前提,或者说统治阶级是在它完成、实现政府的公共职能的过程中完成它的阶级统治职能的,否则,阶级统治就失去了它的现实依托。(2)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关系。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调整,是一个追求“相对平衡”的过程。对这一关系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是不可能的。政府实现这方面功能的而基本措施是周期性调整政策,具体表现是更换执政党。(3)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权的关系。国家内部的集中与分权的关系,是指立法、行政、司法等政府权力系统之间在横向上的联系。(4)正确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政府权力系统之间在纵向上的联系,在单一制国家就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在联邦制国家就是联邦和联邦各组成单位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国际关系。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处理时一个国家国内政治的延伸。

政府的职责:是政府职能的而一部分,是政府作为国家当局应当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政府对社会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在纵向配置上可分为:(1)中央联邦政府:法治、财税、国防、外交、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大学、国有资源保护、部分交通与通讯、情报与国家安全等(2)中间层次的政府:公安、大部分文化事业、卫生保健、中小学教育、环境保护、就业、部分交通、市政管理、住房建设、低于经济规划与开发等(3)基层政府:社区服务、环境卫生、幼儿教育与养老事业、下一的市场建设与管理、娱乐与休闲等。

现代政府的职责的主要特征:与政府的功能相比较,政府职责有明显的特征(1)政府的功能更多的是属于政治管理范畴,政府的职责更多的是属于政治管理的范畴。(2)政府职责的主观色彩比较强,一个政府在选择其政府职责时,在做不做,做多少、怎么做、由哪个层次上的政府去做等问题上,使具有一定灵活性的。(3)中西方之间差异明显。在西方纵向政府之间实行“职责异构”模式,也即不同层次的政府的职责配置不同,在多数情况下每一级政府只管理或主要管理特定的一部分事情。中国则是“职责同构”(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加“条块分割”,从而导致每一级政府都在管理大体相同的、所有的事情。(4)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调整政府职责(5)政府职责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具体工作所构成的政务管理系统。

我国历史上政治、政府理论的特点:(一)综合性:涉及政治发展、政治历史、实施方案、权力运用等(二)主要模式:涉及政治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模式、施政方案等(三)理论特点:范式单一;注重世事;强调布政;侧重于伦理;学科界限模糊;未能确立独立的学科地位;存在历史缺环

儒家:(1)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2)特点:a..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把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旗帜;b.以六艺为法(礼乐射御书数);c.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以礼区分君臣父子贵贱亲疏之别;d.仁义

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儒家基本范畴;e.儒家内部都封孔子为宗师;(3)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教育人民安分守己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点①孔子:a.礼治的政治思想:为政以德b.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中庸c.神秘主义天命观:不完全相信天明,持怀疑态度,近鬼神而远之。②孟子:a.人性问题:人之初,性本善b.仁政问题:民贵君轻③荀子:a.人性问题:性恶论,人有“性”和“伪”b.礼治思想:明礼仪以供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乎善也c.礼法并重论,“礼法表里”

法家:(1)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2)特点:a.以法治国,一切由法武断b.倡寻耕战,注重实力c.主张绝对的君主集权d.历史进行说和人性好利说是其社会基本理论e。法家的最基本概念和范畴:法、势、术(3)基本上摆脱了宗教神秘主义天命论思想的束缚,力图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探索历史发展和国家兴衰的原因与基础①商鞅:a.变法的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是垦荒c.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度d.以法治国:主张治法是治国之根本方法②韩非子:a.进化发展的历史观b.以性恶论为基础的暴力论c. 法、势、术相结合的“尊君安国”的君主专制论d.功利主义的《富国强兵》的主张e.君之利高于国之利的君利中心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利益政治与以法治政)(1)国家的性质与重要性:①国家的性质:家是基于人的本性的一种自然演化的结果;有家庭到村落有村落到国家;国家的存在就是要创造人的良好生活不断充实作为理性的人性,而积极谋求公共的善;人是政治动物,要生活在国家中。②国家的重要性:国家先于个人而存在;实现“最高的善”的最高社团(2)政体的划分:①顾到公共行业的多种利益的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②照顾到统治阶级们的利益的变态政体:僭越政体、寡头政体、暴民政体(标准:其所立德宗旨和其政权的形态)(3)最优的政体:共和政体最优政体=最优者治理的政体=最快乐幸福的生活方式

边沁的政治思想:(一)功利主义哲学:①功利原则:“善”是最大的增加幸福总量,并引起最少痛楚;“恶”则反之②最大幸福原则:任何正确的行动与政治方针都必须做到产生最多数的最大幸福,并将痛苦缩减到最少,甚至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③自利选择:即快乐就是最好的,痛苦就是最坏的,因为人的行为都趋利避害(二)政治思想:①批判自然法、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②论证政府及其制度的改革:a、政府是必须的:政府的目标是增进全民的幸福;职责是以奖励办法提高社会的幸福;判断行为的标准是功利。b、政府是一种必要的罪恶:政府措施本身便是恶;选择政府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主张限制政府活动的范围,政府最好采取少干预的态度

西方政府理论四大特点:侧重于人、民主与法制的研究,形成以理富人风气和传统(1)清晰反映了西方私有制社会由低级到高级阶段发展的自然形成历史过程。在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反映了各自民族的特殊性以及发展成熟程度的差异性,且不存在某种历史发展进程中缺环的现象。(2)集中于政体研究而不是国体研究。①西方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重视和承袭着呢政体研究的传统②刻意回避了国体研究问题,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并对被统治者阶级具有一定的蒙蔽性和欺骗性。(3)重视强调统治传统,突出特点是制定国家的基本大法—宪法①确立多阶级、阶层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②明确公民权利与义务③明确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选任、组织、权限责任的法律(4)近现代西方政府理论研究的重心转移,从而把政府作为独立的科学研究对象。①研究重心从立法、司法转向行政,从政治转向行政②系统探索政府管理内部的运作特征,规范化及技术性细节③使政府行政从与政治的分离走向政治的复归,使政治政府与行政政府两者相适应,相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政府理论内容:(1)关于政府价值取向问题:a.政府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b.第一次明确提出廉价政府的概念c.认为国家和政府都是一种祸害,是无法避免的。(2)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问题:a.无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b.议行合一的公社式共和国c.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d。简评:原则性论述,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3)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中央集权问题:a.竭力主张中央集权b.历史,中央集权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分权的对立物,中央集权的出现充当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推动者c.经历:德国曾常年处于不统一状态,保守分裂之苦d.现实:集权是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中央)e.注意:中央集权的限度问题;司法权的性;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官僚政治诀别;与君主专制诀别

周恩来的政府理论:a.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谋利益是政府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b.组织好经济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点;c.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责;c.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根本途径;d.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要改革,机构要精简;e.要有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f.文化管理;g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加政策的基础。毛泽东:a. 调动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应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独立性,让地方办的更好 b. 地方的上下级问题,中央要注意发挥省市的积极性,省市也要注意发挥地县、区、乡的积极性,都不能框的太死邓小平:a.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b.发展经济的职能是社会注意政府管理的中心职能;c.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正确决策的关键;d.实行权力下放,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e.以革命化的“四化”标准选拔人才,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f.政府行管必须严格的责任制;g.政府行管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和方法;h.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断改善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机构改革:(1)取得成就:a,政府机构的改革持续推进使政府机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b.政府机构的思路逐渐明朗化,由被动调整变为主动改革;c.机构改革对公务员规模控制作用显著;d.机构改革进入制度化阶段,改革成果逐步法制化;e,机构改革在努力坚持中国特色与合理吸收的西方发达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经验,进行有益探索,积极但不昌进。(2)不足之处: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没有很好的统筹起来②机构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没有结合起来③党政问题

国家机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家元首、军队

政府“外脑”:指存在于政府体系之中的,由政府建立的,专门用于政策研究、咨询、提供决策建议的机构。特征:人员和机构的科学配置;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独立性和科学性功能:收集和处理信息;政策分析和决策建议;决策反馈和检验

政府体制:是指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不同的政府机构,在一定的组织原则下,通过承当相应的政府职责,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法律、政治关系的整体。

三权分立:指立法、司法、行政这三种国家权力,应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相互制约。

单一制与联邦制区别:(1)在是否具有同一的宪法上。单一制下,政府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全国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体系;联邦制下,联邦政府具有同一的宪法,但通常各成员国也在联邦宪法的框架内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2)在国家整体与部分权限划分的依据上。单一制下,在一部分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由宪法划分,而在另外一些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划分则以普通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联邦制下,国家整体与部分的权限划分通常由统一的宪法来进行规定。(3)在权力流向上。单一制下,权力是从中央政府流向地方和州政府,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联邦制下,权力原则上是双向流动的,国家整体与部分的权限划分具有宪法保障。(4)在对外关系上。单一制下,全国作为一个国际法的主体,有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对外职能,地方政府对外不具有独立性;联邦制下,联邦是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联邦政府统一负责外交和国防事务,但各成员国或地方政府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可以享有部分独立的外事权力。

地方政府: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指是中央政府的区域性派生组织;联邦制国家的地方政府指州政府的下层分支政府。

职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提供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社会救济等公共物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护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

模式:政党控制、行政控制、政治分权、地方自治、混合模式

发展趋势:(1)民主化:a.法制建设逐步完善,成为地方政府民主化发展的基础保障;b.政府与民众的而信息不对称被打破,提高了地方政府民主化的程度;c.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公民参政议政,公民进入地方政府的渠道不断增加(2)自治化:a.大力推行居民自治,是实现地方自治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b.公共服务的民营化,促进了地方自治能力的提高;c.发展地方非政府组织,增强社会的自我组织化管理(3)中央控制的隐性化:a.政治统治与政府管理职能的整合,使得中央政府的政治控制增强;b.绩效管理与立法控制成为中央能够“隐性”控制地方有效的新工具;c.中央政府统一向公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增加了地方对中央的依赖程度。

地方竞争:指地方政府、企业、居民、区位和资源等非流动性要素围绕获得更多的价值收益,在吸引、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等方面与其他城市、乡村所进行的竞争。

用脚投票理论:人们为了使个体效用达到最大化,通过社区间的自由流动,寻找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税收的精确组合。这样,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将使得资源能够有效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从而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就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采用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的组织原则,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和现代政府体制。

现实政府:指在一个特定国家中实际发挥作用的那个实存的政府。

理想政府:是指一国的法律对本国政府的各种规定的总和,包括政府体制、职能以及政府在国家中的地位等。

意见综合:就是主要政党把社会各个方面所表达的意见汇集起来,在各种相关政治力量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目标和政策选择的过程。

政府过程的环节: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施政、政务信息传输、监督(宪法、立法、行政、政党、法律、社会监督)

五位一体:党政机关中的信息系统、官方或半官方的思想—信息库、民间信息机构、新闻媒介、政府与民间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一体指单通道的信息传输体制

偏离:指政府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自身和外在条件的作用所出现的种种与制度性规定有所差别的现象。

表现:(3)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总是受着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2)政府在运行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保证以自己的公共权利来保障人民的公共权利;政府在运行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体现公共利益;(4)政府在运行过程中并不总是有效率的;(5)政府官员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的状况,也是政府常常出现偏离现象的重要原因。措施:(1)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政府要始终明确自己在社会生活体系中的定位(2)健全和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并使之成为现代政府权力运行规范的起点(3)进一步完善政府运行中的利益协调机制(4)要进一步完善对政府的监督机制和政务公开制度(5)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运行的绩效竞争机制。

宪法在政府合法性中的重要意义:(1)现代各国几乎都是依据宪法进行治理的。不管是在形式上的还是在事实上的,宪法都是一国的最高法律,对政府和公民都有最高约束力。宪法的这种约束和象征对政府具有实在意义:宪法的约束本身就包括政府权力的制约,是政府在法律的规范下行使权力;而宪法作为一种价值观的象征,赋予了遵从宪法的政府以这种象征意义,可以使公民对宪法的遵从转变为对政府的认同。(2)政府的作用就是“表达国家的目的”(即国家的理想)、“形成政府的结构”(政府由哪些部门组成,各部门的职能权限,政府的层级以及各部门的作用等)和“确立政府的合法性”。政府的结构形式,职能机构都是以宪法规定为依据的,至少它是符合宪法的;宪法还时刻为政府的合法性进行辩护,为政府提供而来决定性支持(3)总之,宪法能赋予政府合法,但并不是说政府的合法性必须有宪法提供,因为有些国家根本没有成文宪法或出现宪法成为一纸空文或以宗教教义、传统习俗代替宪法作用的现象。

合法性政府:是得到公众认同和服从的政府,从而政府的权威能够顺利实施,即政府的政策、法规、指令得到公众的认可,并顺利推行。

合法政府与事实政府:(1)合法政府一般以宪法为基础而事实政府是不具备合法性的,就是说它缺少现实的合法基础;(2)合法政府具有象征性,政府的理想与追求和国家的吻合,而事实政府打破了原来的国家象征,推崇的不是公众共同追求的象征。(3)合法政府具有程序合法性,其产生途径和过程都由宪法规定;而事实政府可能不是通过法定程序产生的,采用的非法手段上台。(4)合法政府具备行为合法性,而事实政府的行为可能没有法律传统习俗等依据,完全按照自己意愿推行各种政策(5)合法政府是国际承认的,而事实政府可能没有获得国际承认。

政府合法性危机:指政府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因而引发社会认同危机的情况。

大政府: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现实的政府责任模式。作为一种理论主要指“凯恩斯主义”和“福利资本主义”理论,实践则包括初期的重商主义政府以及20世纪出现的法西斯国家、美国“新政”以及“福利国家”,其核心就是强调政府干预,政府无论是职责范围还是规模都趋于膨胀。之所以“大”主要是因为政府承担了许多经济和社会生活管理职责,具体包括:(1)经济社会管制,管制成为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汽车电子、烟酒专卖甚至池塘经营,都成为政府管制的对象;(2)发展规模经济,政府通过财政税收支持,扶植市场,发展经济规模,增强竞争力;(3)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必须提供个人和企业不能活不愿提供,但社会由必需的物品;(4)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政府必须保障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失业救济、困难家庭补助、儿童福利等等,是大政府承担的繁重职责的重要部分;(5)保障社会秩序,政府必须提供法律体系,将各种活动置于法律的管辖之下,以形成必要的秩序;(6)克服负外在性,政府要通过行政和立法手段,克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转嫁到社会身上的成本;(7)克服信息不对称,政府必须通过法律,保障产权,公布信息,传播知识,防止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骗等违反市场规定的行为;等等。

小政府:主要是就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言的。在这种模式之下,社会的自主性比较大,比较充分地发挥市场和人民自身的能力,对政府职责的限制比较明确。基本条件: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社会自治

基本理念:(1)政府的职责范围必须有限;(2)坚持社会自治范围最大化,把政府职责局限于弥补社会不足和市场失灵;(3)政府必须考虑自身行为的成本,若成本太高,不如将其推向社会,由市场或社会来负担,有可能会降低成本;(4)政府职责应该由法律明确列举,除此之外的其他一切事物全部留给社会,由社会自主管理(5)政府职责内的关于经济和社会的任何活动都必须出自社会和公众的要求。

大小政府的比较:(1)职责范围不同:大政府模式下的政府趋于万能,积极地将经济竞争与社会生活置于自己的管理之下,限制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活动。相反,小政府模式之下的政府则是“守夜人”的角色,严格坚持“裁判人”的职责界限(2)政府规模不一样:大政府模式下的政府由于要干预经济社会诸多事物,其规模存在着无限扩大的趋势,而小政府模式下的政府职责范围由法律严格限制,机构和人员不会随意扩张。(3)政府成本的差异:大政府职责范围大,政府行为有局限性,所以政府成本高;而小政府管事少,杜绝了成本增长的源头,政府的各种开支相应的减少(4)社会自治程度的差异:大政府对社会实行控制,社会缺少自治空间和组织资源,自制程度较低;而小政府给社会足够的活动空间,社会自治度高。

***二者的比较并不是要说明哪种模式必然具有优越性,二者都各有优缺,都不是完美的选择。且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像理论上那样泾渭分明。

“小政府大社会”就是以人为本,减少政府的行政职能,增加政府的服务功能

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趋势:适当缩小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但在特定的阶段也不排除职责局部扩张现象;政府职责的纵向划分是当前的难点,如何理性划分政府纵向间的职责是目前改革的主攻方向;提升立法机关的作用则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方向,它不仅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且是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积极探索。

道家:(1)代表人物:老子、庄子(2)理论特点:讲道;因讲“道”而“法自然”(3)①老子:法自然,无为政治理论②庄子:自然主义的政治思想:无为政治,必须顺民情,君主无为,品均逐一,理想社会

墨家:①反先秦儒家等级思想,提倡讲兼爱、非攻、尚贤、尚同②公开反对儒家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的政治主张,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观,作为救治社会的弊病。

人民主权说:政府应该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并应该对全体公民负责;政府必须严格按法律来进行统治,如果它胆敢违背法律,就该受全体人民的惩罚。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君主论)(1)国家的建立:国家是由社会、人民建立,是由于对共同福利的需要而建立的社会契约(2)国家政体及标准:君主、专制、贵族、寡头、民主、无政府等六种政体;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体须从它所能实现的社会实效出发(3)共和制是最好的政体:没有一个人可垄断政治权力;公民献身社会福利和事业;人民高于国王,保证国家统一与威力(4)君主政体:封建专制和贵族统治的化身(5)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民族国家(6)君主“得国术”与“治国术”

杰弗逊的政治思想:(1)自然权利论:“某种不可转让之权利:生存权、自由权与追求幸福的权利”(2)保障人民自由权利:《权利法案》(3)人民主权论:即人民之中建立政府,经受治理者在之同意(4)社会改造论:任何型式的政府,若坏此标准则人民有权改组或废弃之,并立本诸前述原则所组织而成立新政府型式(5)普选制度:是保障人民统治政府、矫正社会弊端的手段(6)限制地方政府权利: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地方层层分权制

新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1)为求实现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社会发展间的统一;(2)反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最好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原则,主张扩大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建立“积极自由的福利性国家”(3)强调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4)不侧重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论述,而更侧重于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更趋实用化。(5)主张更多的社会合作,奉行改良主义。

潘恩的政治思想:(1)共和主义:批判贵族制与世袭制(2)代议制政府论:代议制+民主制=政府体制(3)论反对特权:为避免因为个人偶然因素而影响政府稳定,不应把特殊权利交给任何人去掌握,又反对政府中某些个人掌握特权

“三权分立”学说:(1)三权分立:a.立法权: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由人民集体享有,由人民选出代表机关来行使b.行政权:议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害的权力,由国王行使c.司法权刑罚罪犯或裁决私人讼案的权力,由人民阶级中的人员组成法院自行行使。(2)三权受制与平衡:a.行政权服从于法律,但君主对立法有否决权 b.立法权不得干涉行政权,但可审查和监督他对律法的执行c.议会有弹劾权,以牵制行政权。

行政学的政府理论演变内容:a.由政治与行政分离的研究到政治与行政配合的研究 b.由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c.由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d.法规~到行为~e.由机械的效率观到社会的效率观f.由单科的研究到

科际的研究

列宁的政府理论:(1)关于党领导政府管理的原则:a.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b.党对政府管理工作的领导是建立在党政分工基础上的领导(2)关于精简高效的原则:合并、精简、明确职责(3)关于民主与公开性原则

政府官员:是指行使国家权利,履行国家公务,在各级政府机关从事政治和公共事物管理的工作人员。

政府机构的非基本要素:是存在于政府基本要素之外的另外一些成分,是在现代政府的发展过程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呈现出来的,对政府完成基本功能和职责起辅助作用的一些机构、机制、程序和规则等。政府弹性因素:存在于现代政府体系之中,在面临非常的紧张关系和危机时刻,在常规的政府体制和运作之外,发挥调节冲突、缓解压力作用的各种制度或废止度的政治成分。分类:①制度类弹性因素(指弹性因素中那些属于政府基本制度框架范围内的机构、机制、过程等):公务员制度、立宪君主、政治元老及相关咨询机构②非制度类政府弹性因素包括:非政府组织、具有较强解释性的原则、全民公决功能:化解政治矛盾和政府危机;应对危机事件;充当社会安全阀;适应时代变迁;政治生活及社会稳定的最后保障地方政府间合作:(1)政策网络中的合作:各级政府间存在广泛合作关系,主要表现在许多职能的完成都有三级政府的积极直接参与;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存在明确分工;在完全合作基础上的分工(2)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可以是建立在一定的合作组织基础上的合作(3)可以是政党政治整合的结果与中央关系的协调:(1)行政方法:a.说服b.磋商 c.命令(2)司法手段:a.通过宪法进行协调以避免争端的出现;b.通过行政法院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典型国家是法国;c.通过普通法院系统处理中央与地方纷争,主要有英美等国家。

地方自治:就是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网络中,地方政府机构根据当地居民的意向,提出的利益主张和实现这一利益主张的行为。

“职责同构”模式的局限性1、使政府间职责边界不清,容易引发政府职能的错位或缺位。2、增加政府运行成本,降低政府信誉。3、导致“全能地方”、“无能地方”两大困境的出现,衍生了隐性存在的“政绩”指挥体系。因此,只有打破职责同构,合理调整纵向政府间职责配置,才有可能使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改革和理顺条块关系等工作同步推进,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在内的一系列政治生活中的重大课题。改革“职责同构”模式的主要思路:1、以深化层级管理体制改革为前提,进行政府职责和机构的再设计。2、以法律规范和约束政府职责,实现政府职责和机构编制的法定化。3、全面推进其他综合配套改革。存在的弊端:1,在这一模式下,每一级政府都管理或参与管理所有种类的国家事务。2,这一模式必然造成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分离,从而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分层控制体系。3,这一模式还容易导致“条条”对“块块”的钳制。4,“职责同构”的政府运作模式使政府内部工作难以协调。形成的原因:首先,这一模式是中国自秦朝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传统的历史遗传。其次,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安排强化了这一“职责同构”模式。再次,中央地方关系的“职责同构”模式是计划体制运行的必然要求。对策性建议(一)突破“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笼统表述,走出“职责同构”的困境,建立“职责异构”、运转高效的中央、地方关系,逐步使中央和地方关系走向法治化1.明确规定中央政府的管理事项和管理权限。2.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管理事项和管理权限。(二)对纵向间政府构成层级的数量进行明确合理的规定,然后把事权层次清晰地分配给相应的一级政府1.划小省级政区。2.划小省区的同时扩大省一级地方政府的管理幅度,并在此前提下减少地方政府的管理层级。3.各级地方政区的权力中心应由行政机关逐渐地向地方权力机关转移,同时,积极探索地方政府间的有效协调机制

一、“职责同构”模式的局限性

1、使政府间职责边界不清,容易引发政府职能的错位或缺位。

2、增加政府运行成本,降低政府信誉。

3、导致“全能地方”、“无能地方”两大困境的出现,衍生了隐性存在的“政绩”指挥体系。

因此,只有打破职责同构,合理调整纵向政府间职责配置,才有可能使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改革和理顺条块关系等工作同步推进,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在内的一系列政治生活中的重大课题。

二、改革“职责同构”模式的主要思路

1、以深化层级管理体制改革为前提,进行政府职责和机构的再设计。

2、以法律规范和约束政府职责,实现政府职责和机构编制的法定化。

3、全面推进其他综合配套改革。

(一)纵向政府间“职责同构”模式存在的弊端

1,在这一模式下,每一级政府都管理或参与管理所有种类的国家事务。

2,这一模式必然造成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分离,从而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分层控制体系。

3,这一模式还容易导致“条条”对“块块”的钳制。

4,“职责同构”的政府运作模式使政府内部工作难以协调。

(二)“职责同构”模式形成的原因

首先,这一模式是中国自秦朝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传统的历史遗传。其次,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安排强化了这一“职责同构”模式。再次,中央地方关系的“职责同构”模式是计划体制运行的必然要求。

三、对策性建议

(一)突破“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笼统表述,走出“职责同构”的困境,建立“职责异构”、运转高效的中央、地方关系,逐步使中央和地方关系走向法治化1.明确规定中央政府的管理事项和管理权限。

2.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管理事项和管理权限。

(二)对纵向间政府构成层级的数量进行明确合理的规定,然后把事权层次清晰地分配给相应的一级政府1.划小省级政区。2.划小省区的同时扩大省一级地方政府的管理幅度,并在此前提下减少地方政府的管理层级。3.各级地方政区的权力中心应由行政机关逐渐地向地方权力机关转移,同时,积极探索地方政府间的有效协调机制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 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A.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B.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C.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 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 A.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 B.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 A.军事路线问题 B.组织路线问题 C.政治路线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4.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1935年12月,中共陕北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 A.“人民共和国” B.“民主共和国” C.“民主联合政府” D.“苏维埃共和国” 15.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学前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学前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一、选择题 1.“教育的关键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的观点是由()首先提出的。 A.福禄培尔B.陈鹤琴C.蒙台梭利D.陶行知 2.“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用来说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A.颜色B.环境C.遗传D.物质 3.下面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教育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B.教育的发展受国家政治历史的影响 C.教育的发展应脱离政治的影响D.教育的发展是不可能脱离文化的影响 4.中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A.培养集体责任感B.解决同伴交往问题C.建立亲子依恋关系D.建立班级常规 5.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原始社会没有幼儿教育B.幼儿教育是在1840年发展而来的 C.幼儿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与发展 D.从奴隶社会时幼儿教育开始发展 6.“单元主题活动”这种课程类型最早是由()提出的。 A.陈鹤琴B.陶行知C.蒙台梭利D.福禄培尔 7.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A.《幼儿园教育纲要》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D.《未成年人保护法》 8.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属基础教育B.是儿童启蒙教育C.属义务教育D.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9.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A.成熟B.生长C.遗传D.发育 10.我国传统文化比较侧重个体群体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 A.认知发展B.情感发展C.意志力发展D.个性发展 1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A.良好的智力品质B.良好的道德素质C.良好的身体素质D.良好的个性品质 12.向家长介绍园所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计划,适宜采取的形式是()。A.家访B.开家长会C.办家长学校D.教育讲座 13.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14.在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中,()是幼儿园小、中、大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A.幼儿园教育目标B.近期目标C.中期目标D.活动目标 15.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家的图书带到幼儿园的图书角与其他人分享,丰富了图书角的内容,教师这样做遵守了()教育原则。 A.保教结合的原则B.充分利用和发挥儿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C.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D.注重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16.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A.伙伴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D.行政关系 17.学前教育的()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A.发展适宜性B.启蒙性C.综合性D.独立自主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

《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一、一、1、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以勒图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 A.生物学起源理论B.心理学起源理论 C.劳动起源理论D.需要起源理论 3、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阶段性B.不平衡性 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4、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A.认识和情感B.生理和心理 C.情感和意志D.气质和性格 5、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是指………………………………………() A.价值性教育目的B.发展性教育目的 C.操作性教育目的D.终极性教育目的 6、“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哪一种课程理论?……………………()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B.活动课程理论 C.学科课程理论D.潜在课程理论 7、制定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A.学科设置B.学科开设的顺序 C.课时数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8、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效益论思想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D.个人本位论思想 9、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10、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1月5日来源:周俊山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 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学前教育学》模拟题

《学前教育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产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 B.教育材料 C.教育媒介 D.教育环境 3.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 B.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 D.现代农业 4.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后天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5.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 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 D.自然本位儿童观 6.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A.1827年 B.1803年 C.1837年 D.1823年 7.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 D.辅助性和社会性 8.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 B.普通的 C.唯一的 D.少有的 9.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促进社会进步 B.促进文明进步 C.促进经济建设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0.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人口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 11.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 A.家族本位儿童观 B.社会本位儿童观 C.个人本位儿童观 D.人类自然本位儿童观 12.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B.《理想国》 C.《母育学校》 D.《太阳城》 13.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包括()。 A.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B.促进幼儿智、德、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C.促进幼儿美、体、智、德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D.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现代控制理论复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建模和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C )。 A.无论是何种系统,其模型均可用来提示规律或因果关系。 B.建模实际上是通过数据、图表、数学表达式、程序、逻辑关系或各种方式的组合表示状态变量、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参数之间的关系。 C.为设计控制器为目的建立模型只需要简练就可以了。 D.工程系统模型建模有两种途径,一是机理建模,二是系统辨识。 &&&&的类型是( B ) 。 2.系统()3()10() y t y t u t ++= A.集中参数、线性、动态系统。B.集中参数、非线性、动态系统。 C.非集中参数、线性、动态系统。D.集中参数、非线性、静态系统。 3.下面关于控制与控制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B )。 A.反馈闭环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不确定性。 B.反馈闭环控制不可能克服系统参数摄动。 C.反馈闭环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外界扰动的影响。 D.控制系统在达到控制目的的同时,强调稳、快、准、鲁棒、资源少省。 x Pz说法错误的是( D )。 4.下面关于线性非奇异变换= A.非奇异变换阵P是同一个线性空间两组不同基之间的过渡矩阵。 B.对于线性定常系统,线性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特征值。 C.对于线性定常系统,线性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 D.对于线性定常系统,线性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5.下面关于稳定线性系统的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 A.线性系统的响应包含两部分,一部是零状态响应,一部分是零输入响应。 B.线性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是稳态响应的一部分。 C.线性系统暂态响应是零输入响应的一部分。 D.离零点最近的极点在输出响应中所表征的运动模态权值越大。 6.下面关于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说法正确的是( A ) 。 A.能控且能观的状态空间描述一定对应着某些传递函数阵的最小实现。 B.能控性是指存在受限控制使系统由任意初态转移到零状态的能力。 C.能观性表征的是状态反映输出的能力。 D.对控制输入的确定性扰动影响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不影响能观性。 7.下面关于系统Lyapunov稳定性说法正确的是( C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Ⅰ 注意事项:1.考前将试卷及答题卷密封线内的信息填写清楚,字迹要工整。 2.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4.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 A.1840年鸦片战争 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1911年辛亥革命 D.1919年五四运动 2.下列哪个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五口通商章程》 D.《北京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D.义和团运动 4.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天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 B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 C )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推进政体变革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7.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8.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B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D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李大钊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B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D ) A.8月14日 B.8月15日 C.9月2日 D.9月3日 13.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揭开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序幕,该指示是( D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土地改革法》 C.《战时土地政策纲领》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6分) 1、狭义教育 2、多元文化教育 3、教学 4、终身教育 二、判断题(20分) 1、墨翟主张"亲知、说之和闻之"三种途径结合() 2、近代教育出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3、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4、教育是政治的附庸,没有任何独立性() 5、成人感加强、自我关注的加强,摆脱成人束缚的愿望强烈的是少年期() 6、课堂教学应由教师负责一切() 7、拉尔夫·泰勒是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8、布迪厄提出了文化资本、文化专断和符号暴力等概念() 9、教师职业不需要专门训练() 10、全球化引发的教育上的冲突主要是经济上的() 三、简答题(4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的产业化? 2、分析课程内容选择不同取向的特点。 3、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4、全球化对教育的要求。 四、论述题(24分) 1、评述各国终身教育的政策和实践? 答案 一 1、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及其它文化的处理方式和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3、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应当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10、错 三 1、"教育产业化"。 的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越来越体现出一定的经济属性某些教育机构也向产业的轨道靠拢。但是要看到教育与其他产业的不同。在目的上,教育产业的赢利是抽象的,主要反映在学校外,教育以育人为己任,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在功能上,教育主要是非生产性功能,如传播知识经验、灌输道德规范等,教育的效益也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指标衡量。在产品的特殊性上,教育的产出是人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不直接创造价值,培养出来的人进入生产过程,才能反映出它的经济价值,教育产品也不能作为商品交换。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最突出的特点还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不能进行产业化。 2、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一种,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认为教材的规定了知识传递的范围、程序和基本要求,知识的传递以教材为依据,所以课程的内容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以凯洛夫的影响最大。把重点放在教材上,有利于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据可依,但教材以外在形式强加给学生,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种,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特别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注重学生的外显活动,无法看到经验是如何发生的,忽视深层次的学习结构,偏离学习本质。 第三种,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强调决定学习的量与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师和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景,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它一方面突破了外在强加,但由于只有学生自己知道经验的真正结果,故课程编制难度很大。 3、教育评价功能有诊断功能;改进和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等。答题时展开回答。 4、全球化会给教育带来什么变化呢? 第一,全球化的教育规范逐渐会得到确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教育对话会变得经常化。大至教育研究的规范方法,如何进行教育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小到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等都会越来越多的采用国际所公认的一些做法。 第二,教育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育,让人们珍视和平,使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合作共同面对的南北关系、人权、毒品资源短缺等问题。 第三,教育上要求重新确立人才规格和教育目的转向,培养国际人,正在成为各个国家的人才战略和教育目标之一。教育目标在全球化之下,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必须发展尊重自由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技能,尊重人的差异,文化遗产,培养在国家和国际范围内的团结和公平情感。 第四,全球化会引发教育上一系列的冲突。一是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具体为教学手段,教育制度和国际先进思想价值体系与本土的冲突。二是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三是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矛盾。四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矛盾。 四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试卷及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考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题(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 一.填空题(共27分,每空分) 1.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的系统分析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是系统松弛时,输出量、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3.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是指系统___________时的状态方程。 4.推导离散化系统方程时在被控对象上串接一个开关,该开关以T为周期进 行开和关。这个开关称为_______。 5.离散系统的能______和能______是有条件的等价。 6.在所有可能的实现中,维数最小的实现称为最小实现,也称为__________。 7.构造一个与系统状态x有关的标量函数V(x, t)来表征系统的广义能量, V(x, t)称为___________。8." 9.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其BIBO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传递函数的所有 极点具有______。 10.控制系统的综合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综合保证系统稳定,有满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和较强的_________。 11.所谓系统镇定问题就是一个李亚普诺夫意义下非渐近稳定的系统通过引入_______,以实现系统在李亚普诺夫意义下渐近稳定的问题。 12.实际的物理系统中,控制向量总是受到限制的,只能在r维控制空间中某一个控制域内取值,这个控制域称为_______。 13.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两个相并行的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重要方法。二.判断题(共20分,每空2分) 1.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数目和选取都是惟一的。(×) 2.传递函数矩阵的描述与状态变量选择无关。(√) 3.状态方程是矩阵代数方程,输出方程是矩阵微分方程。(×) 4.对于任意的初始状态) ( t x和输入向量)(t u,系统状态方程的解存在并且惟一。(√) 5.( 6.传递函数矩阵也能描述系统方程中能控不能观测部分的特性。(×) 7.BIBO 稳定的系统是平衡状态渐近稳定。(×)

近现代史第三次试题

一.填空 1.(1931年9月18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抗战。 A. 5.全国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战役是:(太原会战)。 6.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了约30万以上中国军民。 9.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10.1940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12.(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共: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政策)。1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9月3日)。 20.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1.1935年日本策动“防共自治运动”,其中华北五省是(.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 )。 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优势B.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C.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 6.ABE 7.ABC 8.AB 9.BCD10.CDE 5.1939年,国民党成立“防共委员会”,其方针为:(.防共.限共.溶共.反共)。 6.毛泽东科学预测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包括:(.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 9.1945年,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的三个国家是:(B.中国C.美国D.英国)()()。 10.1939年7月,中共明确提出(C.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D.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E.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 14.1936年8月,日本参谋部制定《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提出对中国的战争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战争。11月,日本同德 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7月7 15.七七事变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1938年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惑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0.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学生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 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下,游行示威,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此次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民族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3.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国民军第八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零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南方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 2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4.国民政府在战争防御阶段,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太原会战)等会战。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取得()大捷。在北平南苑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勇士”。 27.1942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 岳发起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5万余人。同年二月,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中国陆军第二零零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

现代教育理论考试试题

2015年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2、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 )。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 《论语》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8、“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育原则 2、教育艺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 2、概述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及基本要求。 3、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4、概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四、论述题(30分)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最新现代控制理论复习题级

现代控制理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若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有相同的,则系统能控性充要条件是控制矩阵T -1 B 的各行元 素没有全为0的。 B 、 若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互异,则系统能控性充要条件是控制矩阵TB 的各行元素没 有全为0的。 C 、 系统的线性交换会改变系统的能控性条件。 D 、 若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互异,则其对应的特征矢量必然互异。 (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若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有相同的,则系统能控性充要条件是控制矩阵T -1 B 的各行元 素没有全为0的。 B 、若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互异,则系统能控性充要条件是控制矩阵T -1B 的各行元素没 有全为0的。 C 、系统的线性交换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条件。 D 、若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互异,则其对应的特征矢量必然互异。 ( )3、线性连续定常单输入系统:bu Ax x += ,其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由A 、b 构成的能控性矩阵的秩为 A 、 大于n B 、等于n C 、小于n D 、以上叙述均不正确 ( )4、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Cx y x t x Ax x ===,)(,00 ,其完全能 观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由A 、C 构成的能观性矩阵的秩为 A 、大于n B 、等于n C 、小于n D 、以上叙述均不正确 ( )5、系统Σ1=(A 1,B 1,C 1)和Σ2=(A 2,B 2,C 2)是互为对偶的两个系统,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Σ1的能控性等价于Σ2的能控性 B 、Σ1的能观性等价于Σ2的能观性 C 、Σ1的能控性等价于Σ2的能观性 D 、上述观点均不正确 ( )6、系统Σ1=(A 1,B 1,C 1)和Σ2=(A 2,B 2,C 2)是互为对偶的两个系统,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Σ1的能控性等价于Σ2的能控性 B 、Σ1的能观性等价于Σ2的能观性 C 、Σ1的能控性等价于Σ2的能观性 D 、上述观点均不正确 ( )7、传递函数W(s)=c(sI-A)-1b 的分子分母间没有零极点对消是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 统Σ(A ,b ,c )欲使其是能控并能观的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上述全不正确 ( )8、传递函数W(s)=c(sI-A)-1b 的分子分母间没有零极点对消是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 统Σ(A ,b ,c )欲使其是能控并能观的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上述全不正确( ) 9、设P 为n n ?实对称方阵,Px x x V T =)(为由P 所决定的二次型函数,若 V (x )正定,则称P 为 A 、正定 B 、负定 C 、非正定 D 、非负定 ( )10、设P 为n n ?实对称方阵,Px x x V T =)(为由P 所决定的二次型函数,若

2018年7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答案 2.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5.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6.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7.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9.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二、判断题 11.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后。() 12. 洋务运动是在“求强”、“求富”的口号下展开的。()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启蒙人

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理论及应用主观题

一.简答题 1.简述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P12 ①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是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教育技术需要技术,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持。 ②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 研究。 ③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 作等特点,因此,适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④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育技术网络化的主要标志就是In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 2.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P33.36 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就知识的重组;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影响: 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思想; 2情境化教学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各种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重视社会性互动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注重采用合作学习、交互性教学。 3.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P48 主要内容: 戴尔把学习得到的经验之塔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 (1)做的经验 ①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 ②设计的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 ③演戏的经验学生在戏剧中扮演一个角色,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去获得经验。

现代控制理论1-8三习题库

信息工程学院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习题清单

3.有电路如图1-28所示。以电压U(t)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 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 R 2上的电压作为输出 量的输出方程。 4.建立图P12所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M 2 1 f(t) 5.两输入u i ,U 2,两输出y i ,y 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 1-30所示, 练习题 ,输出为,试自选状态变量并列写出其状 2. 有电路如图所示,设输入为 态空间表达式。 C ri _ l- ------- s R 2 U i U ci L u A ------ — 2 R i

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阵。 6.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以图中所标记的 x 1、x 2、x 3作为状态变量,推 导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其中,u 、y 分别为系统的输入、 输出,1、 2 试求图中所示的电网络中,以电感 L i 、L 2上的支电流x i 、X 2作为状态 变量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这里 u 是恒流源的电流值,输出 y 是R 3上的 支路电压。 8.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 y y 4y 5y 3u ,试列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 9.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 2y 3y u u , 试列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 10.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 y 2y 3y 5y 5u 7u ,试列写出状态空间 表达式。 7. 3均为标量。

11. 系统的动态特性由下列微分方程描述 y 5 y 7 y 3y u 3u 2u 列写其相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12.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W(s) 坐 卫 2 ,试求出系统的约旦标准型 s(s 2)(s 3) 的实现,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13. 给定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 X 1 0 1 0 X 1 0 X 2 2 3 0 X 2 1 u X 3 1 1 3 X 3 2 X 1 y 0 0 1 x 2 X 3 (1)画出其模拟结构图;(2)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14. 已知下列传递函数,试用直接分解法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状 态变量图。 15. 列写图所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6. 求下列矩阵的特征矢量 0 1 0 A 3 0 2 12 7 6 17. 将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化成约旦标准型(并联分解) (1)g(s ) s 3 s 1 3 2 s 6s 11s 6 ⑵ g(s ) s 2 2s 3 3 c 2 s 2s 3s 1

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

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兴办军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3.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宜传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振兴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仁学》 D.《日本变政考》 5.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运动是 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立宪运动 D.保路运动 6.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达 D.毛泽东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8.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A.张学良 B.张作霖 C.冯国璋 D.冯玉样 9.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0.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1.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12.1938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13.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阐述抗日战争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

2018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2018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单选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题干】19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选项】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答案】B 【解析】19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英国。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题干】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选项】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答案】C 【解析】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后由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题干】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选项】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学林西报 D.万国公报 【答案】D 【解析】基督教在华设立最大出版机构是:英国人李提摩太创办的广学会,发行《万国公报》。《万国公报》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4、【题干】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选项】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答案】A 【解析】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武装斗争。【考点】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5、【题干】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选项】 A.林则徐

B.王稻 C.龚自珍 D.魏源 【答案】D 【解析】魏源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843年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6、【题干】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纲领性文件是()。 【选项】 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答案】C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7、【题干】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选项】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