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的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的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的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的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的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一、普瑞马法则

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

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称为普瑞马法则。

按照普瑞马法则,人们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放在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去做,把工作中不想完成的事情放在前面完成,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工作能力,增强效率,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会发现,困难的任务其实也没这么困难。

例如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十件。此后,把剩余下来的几十件事情按照兴趣排列,把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

对于改变惰性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表现为抑郁的行为,而很容易地使抑郁的情绪结束,而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

二、紫格尼克效应

先做一个实验: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瞧一下这个圆吧,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为你总有一种出于未完成感的心态,竭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的结论是: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

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所谓的紫格尼克效应。

“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就叫“心理张力”。研究还指出,任何人都企图满足自己的需要,完成动作。其中既有先天的需要(饥、渴等),也有半需要(迫切的趋向)。在勒温看来,个人能动性的源泉是多元的,形形色色的。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需要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决定着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的基调和特点。如果中断了满足需要的过程或解决某项任务的进程而产生了张力系统,就可以使一个人采取达到目标的行动。勒温认为,没有完成的任务使得没有解决的张力系统永远存在,当任务完成之后,与之并存的张力系统也将随之消失。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张力”系统,是产生“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

三、留白效应

留白效应最早来源于书法绘画上的一种手法,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是一种巧妙的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智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技巧

第四节小组工作技巧 一、沟通与互动技巧(两个层面:与组员沟通、促进组员沟通) 1、与组员沟通技巧: 1)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语言表情等), 2)专注与倾听(传达尊重接纳), 3)积极回应(复述), 4)适当自我表露(以促进坦陈问题和需要), 5)对信息进行磋商(弄清和正确理解), 6)适当帮助梳理(非评判性帮助梳理发言), 7)及时进行小结(归纳要点) 2、促进组员沟通技巧: 1)提醒相互倾听(注意现场安静), 2)鼓励相互表达(沉默者接纳感受,适当控制机会), 3)帮助相互理解(细微处沟通), 4)促进相互回馈(鼓励分享回应), 5)示范引导(以自身诱导模仿如提问技巧和回馈方式) 二:小组讨论技巧 目标与活动方案确定、问题解决都会用到;有助于组员参与小组事务、激发对小组兴趣、运用集体力量与决策解决小组和组员问题。主要有事前准备和主持两个方面。 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技巧: 1)选择合适主题(明确,考虑发展进程、组特质、目标和组员能力), 2)注意主题措辞(事实性、价值性、推测性、政策性问题不同措辞), 3)选择合适讨论形式(公开讨论、陪席式、座谈会、质询会), 4)安排活动环境(场地、座位等), 5)挑选合适参与者(及与主持人角色分配), 6)准备好讨论草案(讨论目标、素材、场地及设施准备清单、时间分配掌握) 2、主持小组讨论技巧: 1)开场(介绍认识熟悉,引出主题,规则及要求), 2)了解(理解), 3)提问(5种类型:封闭式(“是不是”)、探究回答型(“描述/告诉/解释”)、重新定向型(引向其他组员)、反馈和阐述型(寻求总结)、开放式(“怎样/为什么”), 4)鼓励(不逼而是注意、重复、支持), 5)限制(询问其他人、切断话题或打岔、限定发言时间或调整次序), 6)沉默(组员自行判断), 7)中立(提供问题/资料信息/利弊分析或事实论述,不给答案/决断), 8)摘述(段落结束、主题被岔开、变换主题、组员发言过长、发言过于复杂或宽泛、意见对立或争执很久、发言声音过小、语言出现障碍8种情况,摘要发言应简要明晰、摘要后要征求发言者意见),9)引导(暗示方向、提示重点、再强调程序;两个注意:一注意把握程序(按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和评价解决方法—选择一种方法的进程去展开,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可采用头脑风暴法),二要妥善处理发生的冲突(难以化解时可考虑民主表决);三个避免:指定发言——社工中心,轮流发言——组员未准备好而简单应付或生抵触,单刀直入和刨根问底——尴尬难堪), 10)结束(问题归纳、意见建议组织、形成结论;详细全面,阐述分析评价和研究,指出要应用的方法)三:治疗技巧

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应用

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应用 ——上海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班温广救 一、背景: 心理学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涉及最广泛的主题,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社会中的为人处事,还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懂点心理学。所以说我对心理学可谓是既有兴趣又有些神秘的感觉,可能是过去对心理学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像学了心理学就会知道别人心里面在想什么;心理学像一种魔法一样,但是通过马前锋教授给我们讲授的这几节课之后,我对心理学的概念、理论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而且萌发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与工作中如何运用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 俗话说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说人的外在行为是比较容易观测和推断的,但人的内在心理就很难把握。的确,与人相处,贵在知心。心理学正是这样一门认识“心”的学问,心理学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范围很广,如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如人的需要、动机、意志、情感、兴趣、技能等等。一百多年以来,心理学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形成了科学的知识体系。这些研究成果,就像灯搭一样,指引着我们去探索人心得奥秘。 二、心理学的理论、概念: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2、登门槛效应的理论:在你请求别人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上称之为“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学.

本科生期末论文 题目: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姓名:孙婧 学号:1205114010 学院:国际传媒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系 年级:2012级 班级:12501班 指导教师:李燕 2014 年 7 月1日

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 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教育技术系班级:12501 学号:1205114010 姓名:孙婧【摘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爱情观形成及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恋观,以及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四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观恋爱动机婚恋观婚前性行为 引言 从国外到国内,从政治家思想家到心理学家,不同时期的不同专家学家对恋爱的概念解释都有着不同的答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恋爱是指男女依恋相爱。恩格斯认为“恋爱是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英国性心理学家霭理士在《性心理学》一书中认为“恋爱是一种吸引的情绪与自我屈服的感觉之和,其动机出于一种需要,而其目的在于获得可以满足这需要的一个对象。”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认为“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称为恋爱,处于恋爱状态的男女会产生特别强烈的互相倾慕。” 虽然这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不可置否,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恋爱对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有数不胜数的诗人和作家用美丽,纯洁,一切美好的辞藻来热情讴歌爱情,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的爱情真谛,爱情是那么美好。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价值观的变化,爱情渐渐的被蒙上了灰暗的色彩,“小三”,“绿茶婊”,“出轨”等词条不断登上新闻头条让许多人开始质疑爱情,一些公众人物对爱情的不忠行为的曝光更是让广大网友齐呼

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 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 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发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 rehabilitation )。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 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治疗性小组 2,能力建立( capacity building)。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 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3,矫正( correction)。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 socialization )。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5,预防( prevention)。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援。 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 social action)。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 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 problem solving),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题, 通过民主决策, 找到问题解 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 social values )。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5很容易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 现感, 借此可以提高组员的自信心, 体现组员的社会价值。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的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 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 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 集结社会力量, 达致社会改

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困境应对

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困境应对 恋爱心理困境之一: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出现偏差。这样的学生往往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却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如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对恋爱吸引力的误解与缺乏科学的认知。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在魅力,实际上男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对象的条件上大多都认为性格、才能、心理相容、人品和兴趣爱好更具吸引性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们对选择恋爱对象的条件越来越实际,一般不会再“跟着感觉走”,也不会只在乎“曾经拥有”。 所以,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

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及特征,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悦纳自己;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一个人是否对异性有吸引力?是否非要在大学期间拥有如意恋人?并不意味着你今后的生活如何,“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 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的“恋爱的光晕效应”必然会导致对自我、尤其是对对方的“认知偏差”和“评价偏差”,这是导致单相思和失恋后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关键所在。大胆地去与异性同学交往,多参加有异性同学的集体活动和娱乐活动,去了解和观察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同学,同时也了解自己的恋爱期待心理特征,缩短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心理差距,调节好恋爱心理的内部期待与外部期待的矛盾,矫正恋爱动机和恋爱价值定向。通俗地说,就是在挑剔对方时也挑剔一下自己。在不能接纳自己时,也找找对方的毛病,多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其要诀是:之一,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也没有完美的女人;之二,善于讨女人欢心的男人可能使你后悔莫及,反之亦然;之三,男人和女人的自尊不能靠对方来肯定;之四,选择理想恋人的期望越高,结局越差,反之,则事半功倍。

基础心理学知识整理文档

基础心理学知识 一.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如下: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 重点学派: 其他: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学派,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认识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丘脑:感觉(嗅觉除外) 上丘脑:嗅觉 下丘脑:内脏 底丘脑:肌肉张力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浦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巴浦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 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还可相互转化。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 个部分组成。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如吃食物流口水。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被抑制。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分化抑制: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扩散和集中,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细胞的兴奋叫护散。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胞过程中的集中。 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正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社会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1)认可每一个人独特性及行为多样性 (2)认可小组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时多样化的 (3)真诚的接纳每一个人 (4)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 (5)鼓励及促使小组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6)适当地修正小组过程 (7)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8)促使小组成员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9)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区体验不同的方式 (10)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 (11)明智地运用制约 (12)有区别地运作工作方案 (13)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 (14)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 社会小组工作的技巧 (一)建立关系 1.每届集会的热身 2.工作人员在集会的开始阶段集中组员的专注力 3.建立小组凝聚力 4.玩一些相识游戏和合作游戏 (二)观察方法 在设置基调时,小组工作者应考虑以下问题 1.基调应严肃还是轻松 2.基调是支持性还是对抗性 3.是正式还是非正式 成功的小组基调包括:温暖的严肃而有关怀的、有趣的鼓舞人心的等等。工作者还应该注意相关的应用、座位编排、墙壁的装饰等。 (三)组织和介入的技巧。 1.让自信心低的组员投入一些有话事的“it”的角色感受有能力的经验 2.让充满自信的成员投入一些受指使的角色,使他们明白弱者的心态 3.让组员参与权威的交涉活动,建立面对权威的自信 4.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 5.小组发展阶段和///////////////////////////////////// (四)领导技巧 (五)沟通技巧 (六)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 (七)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 (八)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 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 1.注意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 2.注意语言的选择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实质心理客观现实的反映 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冯特)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詹姆士)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科勒)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主义(奥地利佛洛依德)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现代认知心???????????????????????????????? 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瑞士皮亚杰) ??????????????????????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共性心理(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注意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1、心理活动(心理现象)个性心理倾向性(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 2?????????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着 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 3、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她的著作《论灵魂》中就各种心理想象进行了阐述,该书也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 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 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 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大学生爱情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爱情心理案例分析 一、情感案例: 王某(男)和李某(女)俩是高中同学,一起考上了大学,在同一个城市里,但并不在同一所学校,相距大概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俩在高中的时候都忙着高考,关系一般,上大学以后也联系不多,他们在上大学半年以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再次相遇了,由于在大学压力较小,大家都比较放松,他们见面之后聊起高中时候的事情,一起回忆以前的班级上的一些事,并介绍了各自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聊得很高兴,慢慢的感觉亲近了很多。王某觉得大家的变化很大,以前没发觉,现在看着李某觉得还挺有魅力,因此越发热情起来,李某受此感染也很开心。之后聚会的气氛热烈,大家都喝了很多酒,王某以前在班上也比较活跃,多以喝的酒比较多,加上其他同学的恶作剧,王某很快被灌醉了,由于之前和王某聊得很开心,所以李某很自然的照顾起王某,大家在KTV宵,第二天王某醒来几个要好的哥们都开玩笑说“李美女照顾了你一晚上,你小子有福了,要追赶紧了”。王某听了也很心动。同学聚会结束后,大家都各自回学校,从此王某经常给李某打电话,聊一些学校里的事,两人渐渐的发展起来,两个月后,两人正式的在一起,成了男女朋友,刚开始的时候,两人的感情进展很快,感情也很热切,一到周末俩人都在一起,尽管小有吵闹,但两人都很快解决了。相处半年之后,李某发觉王某给自己打电话的次数少了,并且周末来找自己的次数也少了,李某问及原因,王某总是说

学校事情多。李某知道事情不对,托与王某同校的朋友打听,才知道最近王某经常与本校的一个女生在一起,还很亲密的样子。李某觉得很生气也很难过,在一个周末没有告诉王某的情况下,偷偷去到王某的学校,在王某宿舍楼下等了一个下午见到了王某和一个女生牵着手回来,李某顿时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上去就给了王某一巴掌,并提出了分手,然后愤怒的回到了学校。由于事情败露,王某和两个女生都反目成仇,甚至在自己的朋友面前互相言语攻击对方。由于这件事情弄得两人在以前的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结果一对好好的情侣就变成了陌路甚至反目。 二、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存在的问题与造成此情感问题的原因 1、王某和李某的交往很仓促,甚至有点盲目。他们在高中的交往并不多,上大学以后也对对方的性格等各方面不是很了解,只是因为以前是同学,并且还比较谈的来就选择交往,这是很草率的。这种基础上产生的爱情存在很多问题,可能是受到现在社会发展的影响,大家都觉得大学谈恋爱很浪漫,看着别人都是出双入对,自己一个人觉得很寒颤,总想自己也能找个人陪着自己,照顾自己,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对现实现象的一种盲从。其次,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也趋于成熟阶段,大家都会不自觉的向往与异性的交往,想在异性面前有所表现并得到异性的肯定,这使大学生们不自觉见就产生了一段段恋情,但这种不稳定的恋情往往结束的也很快。再加上大学大家都

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领导小组的技巧 一、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小组领导者的伦理原则和训练情况都是通过带领小组的过程中具体的态度和行为得以体现的。可以说,技巧是小组领导者风格和全面训练的具体反映,也是小组领导者训练中的最基本的部分。一般说来,要带领好一个小组,以下这些基本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积极倾听 积极的倾听包括能够专注于说话者所说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也包括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途径让倾诉者了解你的倾听和关注。在小组过程中,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为小组领导者要关心和注意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而不仅仅是那个正在说话的人。 做到这一点的主要技巧是: (1)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2)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3)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揭示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领导者的反映技巧可以达到双重目的:既能够帮助发言的成员更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感受,又让他知道你听懂了他、了解他。 领导者对小组的反映有三个层次: (1)对某个组员的反映; (2)对两个或更多组员就某一话题的反映; (3)对整个小组正在经历的事情和阶段的反映。 3.澄清 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澄清对小组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组员更好地了解他(她)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澄清,也可以保持小组内沟通的清晰陛,不让混乱的信息造成组员 的疲惫和泄气,从而影响小组的进程和功能。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澄清: (1)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信息 (2)可以采用重述的方法,将组员混杂在一起的信息重新排列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 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4.doc

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4 第二节领导小组的技巧 一、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小组领导者的伦理原则和训练情况都是通过带领小组的过程中具体的态度和行为得以体现的。可以说,技巧是小组领导者风格和全面训练的具体反映,也是小组领导者训练中的最基本的部分。一般说来,要带领好一个小组,以下这些基本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积极倾听 积极的倾听包括能够专注于说话者所说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也包括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途径让倾诉者了解你的倾听和关注。在小组过程中,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为小组领导者要关心和注意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而不仅仅是那个正在说话的人。 做到这一点的主要技巧是: (1)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2)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3)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揭示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领导者的反映技巧可以达到双重目的:既能够帮助发言的成员更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感受,又让他知道你听懂了他、了解他。 领导者对小组的反映有三个层次: (1)对某个组员的反映; (2)对两个或更多组员就某一话题的反映; (3)对整个小组正在经历的事情和阶段的反映。 3.澄清 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澄清对小组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组员更好地了解他(她)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澄清,也可以保持小组内沟通的清晰陛,不让混乱的信息造成组员 的疲惫和泄气,从而影响小组的进程和功能。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澄清: (1)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信息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与答案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实例分析题(请运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原理运用恰当、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3、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4、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

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根据上述特征,判断该生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5、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6、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7、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 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 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 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 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发 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 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 手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 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 治疗性小组 2.能力建立。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 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 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3.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 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 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 巧的过程。 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 要的环境支援。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 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 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 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 问题,通过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 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的 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 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 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 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 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 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 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 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 体利益。 四、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正式把小组工作作为社会 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五、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 应该特别重视几个 方面: 1.互助。这种互助式的助人关系, 是导致个人改变的主要来 源,互助可以协助组员体会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从而降低孤 独感。彼此互助,从其他组员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小组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强 调和重视组员的能力, 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 这 是小组工作的核心和基本信念。同时,要尊重组员有选择 参与的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小组不仅可以发掘组员的潜能, 促进组 员成长, 还可以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 4.赋权。小组工作者促进个人和小组的自治, 小组目标强 调个体组员的成长、权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 5.高度的个别化。了解每位组员的独特性和特别的需求, 有 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方案, 具体的目标要因人而异。 六、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 小组的需要)、支配需要(指控制别人与被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 2.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和连续性 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所形成的 行为适应方式,影响并决 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三种需要早期满 足的情况和方式与个体后 来的行为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 动或被动性, 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即主动与他人来往、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的外向者。 ②被动包容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孤独、退缩、易疏 离他人。 ③主动支配型,主动去支配他人,能运用权威、权力, 喜欢控制别人。 ④被动支配型, 期待别人来引导自己,乐于追随他人、 受人支配,表现出顺从、无争等特征。 ⑤主动感情型,对他人处处表示喜爱、友善、热心、 同情、亲密。 ⑥被动感情型,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本人则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题目:论如何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 姓名:倾城 学号:********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2017.11.20

论如何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 摘要: 美好的爱情一直以来是人们最大追求,而大学生恋爱已经越来越被人视为平常了。大学生中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谈恋爱的过程,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种种限制,种种原因,大学生爱情的成功率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所以在大学里,失恋也就成了和恋爱一样频繁的事情了,但是,爱情固然好,毕竟爱情也是一件要随缘的事情,而且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将恋爱和学业协调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性对待大学爱情,平衡好爱情和其他事物的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思考 正文: 爱情的开始可能是友谊,可能是利用,可能是欺骗,也可能是需要或寂寞,甚至可能是报复,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最后的结果是演变成了爱情。 曾经听说过一件事,让我对此感触良多。中山大学一名男生喝醉酒跪在女生宿舍楼下大声喊着“xx,我爱你”,向一位女生求爱,当时那个女生不在宿舍,所以没有回应,他就一直在喊,此举很快惊动了大家,一时间,宿舍楼里的数千名学生在阳台,窗户上呐喊助威,大有演变成暴动的感觉,校方大感震怒,虽然那个女同学很无辜,但是还是和那个男生一起记了大过。选择这种方式求爱,本属于私事,个人有着自由权,但是他没有考虑到那个女生的感受还有有违公序良俗,他只是自私的觉得他想要得到爱,并没有想到要为爱付出,为对方缔造幸福。所以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爱情。 恋爱是男女彼此喜欢,两颗心相互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念的牵引将两颗心拉近,真情的澎湃激荡出爱的浪花。成功的恋爱会结出真爱的果实两颗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