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林产品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2) - 副本 - 副本

农林产品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2) - 副本 - 副本

农林产品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2) - 副本 - 副本
农林产品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2) - 副本 - 副本

农产品的概念: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包括食用和非食用两个方面。范围广泛,包括植物类、畜牧类、水产类等农产品。农产品物流概念: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

发展农产品物流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原因是商品化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在城市。

特点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

农产品物流具有分散性

农业生产供应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多是以家庭为主作为供应主体,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相对于工业品物流,由众多分散的无差异的农民组成物流主体的一部分是农产品物流的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产品运输和装卸的次数多且复杂,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应进行科学规划。

农产品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农产品物流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农产品自身的生化特性和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它在基础设施、仓储条件、运输工具、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独立性农产品物流中的发、收以及中转环节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由于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它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

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要求做到低成本运行农产品流通涉及到三农问题,要求保证与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包装难运输难存储难

农产品物流具有风险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性强,生产和消费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价格波动较大。价格上升,则造成农产品生产过量和市场滞销;价格下降,则造成农产品生产不足和市场供应紧张,导致农产品物流业主承受较大市场风险。

第四节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展现状1、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问题:批发市场建设有待提高;物流状态较为低级;现代农产品超市尚未成为城市中主要的销售渠道。

2、物流运作主体呈现多元化物流主体除了原有的国有和集体性质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还涌现大批个体运输户、经纪人、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产生了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储运及流通加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问题:第三方物流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网络建设、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市场主体呈现“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得到有效改变政府加大现代交通运输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现代交通运输初具规模,国家公用通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有大改善

存在问题:农产品物流设施尤其是冷链物流设施数量及自动化水平不够高、信息化网络不够完善。

4、农产品物流时间长、费用高、损失大、效率低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而我国一般占30%~40%,鲜活农产品则占60%左右,甚至更多。

原因: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冷链物流链发展不足;多式联运交通网络无缝衔接不够;农产品运输设备运力不足等。

第二章农产品流通组织与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流通组织

农产品流通是由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的商品的价值运动、使用价值运动及其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运动三部分组成的运动过程,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农产品流通与农产品物流的区别

两者的内涵和所涵盖的范围有较大的差别:

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商品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物流是一种服务产业的名称;农产品流通过程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农产品物流通常包含生产、流通和消费中的部分活动

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农产品物流的农产品流通则毫无意义。

一、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定义

农产品流通组织是一种为了促进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的一群人所组成的群体及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如农业的产、供、销一体化组织、农民中介组织、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都属于农产品流通组织。

二、农产品流通组织的主要现状

通过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我国城乡农产品集市贸易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和市场功能多样化,形成了国有、集体和民营多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产品经营、无数运销商活跃在城乡市场多渠道经销农产品的格局,统一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基本形成。

三、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特点

1、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

2、集市贸易是消费者获得农产品的主要场所

3、农民个体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力量

4、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统一

5、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以自然形态为主

六、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1、流通环节多,社会交易成本高

2、流通体系不畅,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3、流通方式落后,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4、市场法规制度建设落后,市场秩序混乱

5、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渠道不畅

6、营销方式落后,经营粗放

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低效

总结一、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功能

物资集散功能

通过中间的流通组织,将当地的、国内的、甚至国外的农产品集聚在市场内,随后再销售到中间商、零售商手上,实现了农产品的集散功能。

价格形成功能

农产品进入市场就成了商品,商品的价格应该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来自四面八方的农产品进入流通组织参与公平竞争,按质论价,形成公平合理、比较真实的价格,这种真实的价格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农产品市场的作用。我国比较规范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有价格领导作用,批发市场的价格引导当地的市场价格。

信息收集功能

信息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至关重要。生产者如果不了解市场而盲目生产,可能导致产品卖不出去;经营者如果不了解市场而盲目经营,可能导致生意亏本。

农产品流通组织是当地农产品进出的枢纽,能掌握农产品供求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意义。中介功能

农产品流通组织架起了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大大减少了农产品在市场上

的交易次数,它将交易活动在空间上集中起来进行,不仅保持了商业已具有的媒介功能,而且以更高的流通效率强化了市场的中介作用。

财务结算功能

目前市场上支付款项的主要方式有代理结算和现金结算两种。正规的农产品流通组织一般都具有代理结算能力,这种方式使资金较安全、效率较高。如果农产品流通组织的结算功能比较先进,则具有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二节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即以上总结的5个功能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概念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指以粮油、畜禽肉、水果、蔬菜、水产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交易对象,为买卖双方提供长期、固定、公开的批发交易设施设备,并具备商品集散、信息公示、结算、运输、价格形成等配套服务功能的交易场所。

批发市场形成形式:

农民自发兴办,在农贸市场或集贸市场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批发市场,如南京白云亭批发市场;由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建设或者原来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场所改造而成的批发市场,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由农业企业为主体建设的批发市场,如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第二章PPT41-47)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流渠道、主要业态,2010年全国有45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的农产品的70%以上经过批发市场进入百姓的菜篮子。

销地批发市场增长快于产地批发市场

市场运行机制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批零兼营较普遍

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在部分批发市场得到应用

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链条不断拉长

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

批发市场向股份制方向发展的步伐加快

第三章农产品运输与配送管理

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

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定义

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是指根据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将不同质量的农产品进行分级、归类。

农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效用、意愿、价值等主观特性。质量具有双重性,一是味道、色泽、鲜嫩、大小、形状和湿度等性质从高级到低级不同而构成的垂直质量差异;二是由于产品感官质量不同而形成的水平产品差异。

农产品质量分级主要从垂直的质量差异方面去考虑。

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必要性

农产品是缺乏弹性需求的产品,粮食丰收使得供给增长,因为供大于求,必然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下降,由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下降所导致的需求增长幅度赶不上价格本身下降的幅度,出现“丰产不丰收”,最终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

不同质量的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不同,低价格的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仍然较小,而高价格的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农产品要求曲线图

农产品运输

农产品运输的概念

农产品运输是指农产品在空间上的移动过程。

农产品运输技术

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是现代旅客运输,尤其是远程旅客运输的重要方式;为国际贸易中的贵重物品、鲜活货物和精密仪器运输所不可缺。

农产品储存

农产品仓库类型

普通仓库

储存一般货物的仓库,农产品中的棉麻、干菜、调味品、中药材、野生植物原料等无特殊要求的农产品。恒温恒湿仓库

指能使库房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仓库,储存食糖、卷烟等有特殊要求的农产品。

冷藏仓库

指库房内能保持一定低温的仓库,储存新鲜蔬菜、肉类、奶类、水产品等要求冷藏的农产品。

露天仓库

指置放不怕风尘雨货物的仓库,储存木材等产品

农产品储存方法

2、沟藏或堆藏

沟藏是将农产品堆放在沟或坑内,达到一定的厚度,面上一般只用土覆盖。沟藏的保温保湿性能比堆藏好,广泛运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多用来储藏根菜,如北京萝卜储藏,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姜的储存。沟越深,保温越好,降温则越困难。埋藏沟的宽度一般为1. 0~1. 5米。

堆藏是将农产品直接堆放在田间地面或浅坑中,或者在荫棚里堆成圆形或长条形的垛,表面用土壤、席子或秸秆等覆盖,储藏堆的宽度和高度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产品本身的种类和用途而定。

气调保鲜储存

气调保鲜储存是调整储存环境的气体成分的冷藏方法。它是一种由冷藏、减少环境中氧气、增加二氧化碳构成的综合保鲜方法。

气调保鲜的方法主要有:快速降氧、自然降氧和降压降氧。在气调中要恰当地掌握每一种农产品的储藏温度和汽车成分的含量,这是气调保鲜的关键。具体做法是:塑料小包装硅橡胶窗(可使袋内的二氧化碳通过硅窗向外扩散,使氧气进人袋内),充氮降氧及气调冷库等。适用范围较广,特别适宜储存鲜活农产品,如果品、蔬菜等。

第四节农产品配送

农产品配送的概念

农产品配送是以农产品为服务对象,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农产品

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农产品配送模式

直销型配送模式

这是一种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物流配送模式,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行配送,将生鲜农产品送到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的方式,是最原始和最初级的物流形式。

直销型配送模式的优势在于反应快速、灵活,且农户或农产品基地拥有对物流系统运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权,提高配送服务效率。不足之处在于一次性投资大、成本较高和抗风险能力低,适用于流通范围较小、流通数量较少的状况。

契约型配送模式

是指公司与农户或合作社之间通过契约形式加以联结,农户提供农产品,由合作社或加工企业负责进入市场,是一种“公司+农户”的配送模式。

农户+运销企业:农户或农产品基地将自己的产品运往运销大户,由运销大户对批发商进行配货。这种模式下,运销大户与批发商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2)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或农产品基地将自己的产品运往加工企业,通过加工后由加工企业再配送,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或别的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配送。

(3)农户+客商:这一配送方式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或农产品基地收购。

优势:

有助于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批发商克服原料来源不稳定的问题,改善成本结构,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资源控制能力和生产稳定度;

为农户销售产品找到了相对稳定的渠道;

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公司可以加强对生鲜农产品的优选、仓储、深加工,提高生鲜农产品的附加值。

劣势:

农户同企业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

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公司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非常松散,常常会出现违约现象。

联盟型配送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是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险企业等,通过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形成了战略联盟。

优点:

能够带动各方参与,连接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险企业等;

降低了龙头企业直接面对农民的交易成本,专业化分工趋势逐渐明显,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为物流主体建立了公共交易平台,使交易双方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提高了农民的谈判地位。缺点:随着交易量增大,管理效率降低,中间批发商仍然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是指主要由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专业的配送中心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

优点:

配送渠道短、环节少,相对于其他配送模式,在配送损耗、食品质量、管理成本方面都有较大的优点;

第三方物流通常能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

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缺点:

农户与市场脱节,如果信息在配送中心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容易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农户、农产品基地对农产品的配送控制能力降低,不能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

会出现连带经营风险,如果第三方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会影响甲方的经营,但如果要解除合同关系会产生很高的成本。

第四章林产品运输与配送管理

林产品流通

林产品的概念

林产品:林业所生产的原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产品的总称。林产品包括木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两大类。

林产品的特点

林产品的多样性及差异性

从我国目前的统计口径来看林产品是包括以森林资源为基础而生产的木材和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种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木质人造板、各种木质成品、木浆、种苗、花卉、种子、林区土特产品、林果类产品等等。可见林产品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异性往往使得林产品的运输、配送、储存工作量增大,成本增加。

供给地的地域性和集中性

我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森林资源分布却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且大多数比较边远。这样也就形成了林产品的生产重点集中在上述偏远地区,造成了林产品供给的地域性和集中性。这种林产品供给的地域性和集中性与需求的大量分散性显然是矛盾的,使林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幅度提高。

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分析,林产品的需求来自于社会的多个部门、多个行业。而且这些需求是多样的、广泛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还会继续扩大,而生产者与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加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这就注定了林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物资配送活动必须具有更大的弹性,必须面向全社会。

林产品流通

林产品流通是指林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动态过程。林产品流通参与者既包括专门从事林产品流通经济活动的收购者、批发商、代理商和零售商,也包括具有流通行为倾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林产品中间商

1、林产品生产的特点(1)林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和集中性(2)部分林产品生产规模小(3)林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问题

林产品流通管理者

(一)林业部门

协同计委确定林产品的生产量,尤其是对木材林产品生产量的确定。如设立“木材检查站”、检查与监督采伐证、运输证及育林金的缴纳等。

在林产品进入市场后,对于某些特殊加工品的供给也进行控制。如刨花板、栲胶、紫胶等林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

对木材类林产品市场进行计量管理和监督。如对木材尺寸、树种划分、等级评定等进行评价和测定。对某些林产品实行财务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对林产品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商标管理。合同管理。对林产品市场的管理。

物价部门

对木材价格的管理。对林价的管理。对非木材类林产品的管理。

(四)财政部门

监督林产品经营者的财务发生状况。监督林产品税收的缴纳。

林业协会

制定林业协会章程、标准等,合理组织本行业的供产销活动。

根据国家计划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和方向

组织林业技术、信息交流和专业化协作协调林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关系。

五、林产品流通渠道

消费用林产品流通渠道

消费用林产品是指直接被人们用来消费的林产品,如木制家具、纸产品、水果、药材等。

生产者——消费者

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

在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只有零售商介入,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渠道,生产者和零售商分工明确。部分消费林产品生产者采用这种渠道将产品直接供给大型零售商店再销售给消费者。

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由多种流通主体参与形成的多流通环节的纵向流通分工体系,这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常用的商品流通渠道。这种流通渠道、流通环节较多,流通链长,能使商品进入广阔的市场,在企业中较为普遍的被采用,特别是小型生产企业。

生产者——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

以代理商代替批发商,通常代理商都具有某类商品的专业知识。技术性较高的林产品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用这种流通渠道。

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这种渠道环节最多渠道最长,费用也最多,但一些林产品技术性很高,又需要零星销售时,就采取这种形式。

林产品运输管理

林产品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由于林产品种类很多,木质林产品是其中重要一种类型.

木材产品运输

木材产品市场分析

1、木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内对木材原材料和加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全社会木材消费量持续增长。随着一些大型项目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及国家重点大型矿山等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对木材的需求。

2、木材产品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木材材种结构上看,国内生产的商品材主要矛盾在于优质大径材资源贫乏,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木材各主产区的优质木材大幅减少,进入市场的天然林大径级木材资源进一步短缺,特别是后续人工林资源树种单一,多为针叶林,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对多材种的需求。

3、国内供给严重不足,近期进口木材将继续补充国内木材市场

由于国内木材产品需求旺盛,但树种结构单一,呈现供不应求的矛盾并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为缓解供需矛盾,一些优质木材以进口为主。我国的木材主要从俄罗斯、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进

30%,处在国家木材安全警戒线边缘。

木材运输工具

木材运输以公路、铁路与水路运输为主。其中公路运输在初级运输中运用广泛,但多为普通运输车辆,并没有专用运输木材的装置。随着对木材需求的急剧加大,人类对木材运输车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开始在普通车辆上加装挡杆、捆扎装置,甚至装卸机构,出现了早期的木材运输专用车辆。这种车辆最早出现在北欧、南美等木材产量丰富的地区,以后才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

公路运输

(1)仓栅车(2)半挂车(3)栏板车(4)专用木材运输车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1)单漂流送。单根木材流送的方式,也称赶羊流送。适用于上游中、小河流。单漂流送作业方式因不同的河流、水位、树种而异。在平原、丘陵河川进行时须划分河段,定时、定点、定量地流送。这种方式省工,不需任何能源,但流送中木材难于控制,容易插垛和失落。(2)排运。用绳索将多根原木、原条或竹排编扎成一定形状,利用自身浮力在水上运输的组合体。木排沿水路的运输比单漂流送容易控制,适用于较大的河流、湖、海。

(3)船运。木材装在船上的运输。航船运输自带动力,驳船运输由拖轮拖带或顶推。船运成本高,但速度快,能逆流而上,且不易丢失。适用于江河、湖泊、海洋。

除了前面介绍的三种方式外,木材运输还包括平车道运材、索道运材、缆车道运材(缆曳铁路运输)、冰雪道运材等。

木材产品储存

木材产品的贮藏方法

木材从立木伐倒、贮存、流通,到最终使用的全部过程,都存在着损害的问题。如果保管、处理不善,木材会产生开裂、变形、遭受真菌腐朽、昆虫蛀蚀、火灾危害,导致木材败坏变质,降低以至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为了使木材始终保持原有的质量,合理地利用木材资源,对木材防护保管是十分必要的。

造成木材败坏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三个方面:生物败坏、物理破坏和化学降解。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物败坏,即真菌变色、腐朽和虫害,它们不但侵害立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原木和锯材,还能破坏气干木材的制品。对于木材保管来说,这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二)原木保管

1.干存法

干存法是使木材含水率在短期内尽快降到25%以下,达到抑制菌、虫生长繁殖和侵害的目的。

适于干存法的原木含水率一般在80%以下,且尽可能剥去树皮,或树皮损伤已超过三分之一。原木剥皮时尽量保留韧皮部,并在原木两端留存10-15cm的树皮圈,以及在端面涂防裂涂料,或钉“S”形钉子等措施,以防止原木开裂。

对于木材材身上有损伤和树节的,要涂刷防腐剂(如氯化锌、硫酸铜、硫酸锌、氟化钠、五氯酚钠等),以免菌、虫的侵入和蔓延。

干存法保管木材的场地应选地势较高、地位空旷、通风良好的地方;

堆垛时要清理场地内的枯枝、树皮、木屑和腐木等杂物,保持清洁;

场地以水泥地面为佳,或煤屑碎石铺平压实,可防止潮湿或杂草丛生。

干存原木楞的原则以利于垛内空气流通,使木材迅速干燥为目的。

2.湿存法

湿存法是使原木边材保持较高的含水率,以避免菌害、虫害和开裂的发生。

此法适于新伐材和水运材,原木边材含水率通常高于80%。已气干和已受菌、虫害的原木以及

易开裂、湿霉严重的阔叶树材原木不可采用此法,南方易遭白蚁危害的地区也不宜采用湿存法。

湿存保管的原木应具有完整的树皮,或树皮损伤不超过三分之一。

楞堆的结构是要密集堆紧并尽量堆成大楞。新伐或新出河原木立即归密集大楞,归楞前的原木不应在露天存放5天以上,归楞后的原木立即封楞,施行遮阴覆盖。

为防止原木断面失水而发生开裂或菌、虫感染,可用防腐剂湿涂料涂刷端面;

还可在涂料上面再涂一层石灰水,以避免日光照射使涂料融化消失。

如有水源条件或有喷雾装置的地方,可使用喷水法。施行喷水的木材,可不必覆盖和遮阴。喷水时延均匀地喷射在冷垛内,使每根原木都能浸湿,喷浇时间一般在4-9月。归楞后10天内开始喷水,第一次喷浇时间要长,以使每次喷浇10-20min,每昼夜3-4次。

第五章农产品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食品冷藏基础知识

食品变质的原因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微生物作用、酶的作用、化学作用、呼吸作用和物理作用。

食品的冷却加工

食品的冷却概述

人工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第五章PPT13-17)

食品冷却的内容

食品的冷却:在冷库冷却间内将食品的温度由常温降到指定的温度,但不低于食品汁液的冻结点。

一般冷却后食品的温度为±4~0℃。

食品的冷藏:即食品经过冷却后放在冷却物冷藏间贮藏。冷藏温度一般为-2~15℃,而-1~8℃则为常用的冷藏温度。4~8℃则为常用的冷藏温度。此冷藏温度的冷库通常称为高温库。

要求在维持食品冷却后最终温度下只做短期贮藏。

(3)食品的冻结:在冷库冻结间内将食品的温度由常温或冷却后的温度降到低于食品汁液的冻结点,使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冻结成冰,一般为-15~25℃。

食品的冻藏:即食品经过冻结后放在冻结物冷藏间(低温库)贮藏。要求在维持食品冻结后最终温度下作长期贮藏。

食品冷却的目的和实质

食品的冷却的温度:指将食品的温度由常温降到指定的温度,但不低于食品汁液的冷冻点。一般冷却后食品的温度为0~±4℃,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食品冷却的时间:一般在10~20min。

食品的冷却目的: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果蔬的呼吸作用,使食品的新鲜度能得到很好的保持,并能使某些食品(如肉类)进行一部分的成熟过程,因此,使其更具有柔软、芳香、易消化的特点。

食品的冷却实质:食品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食品本身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再利用制冷系统把这部分热量移走,使冷却过程得以进行下去,直至食品的温度降低到所预定的温度为止。

食品的冷却方法

冷风冷却

冷风冷却是利用被风机强制流动的冷空气使被冷却食品的温度下降的一种冷却方法,是一种使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冷却方式。

冷水冷却

冷水冷却是通过低温水将需要冷却的食品冷却到指定温度的方法。通常用于禽类、鱼类、

某些水果和蔬菜,特别是对一些易变质的食品更为合适。

冷水冷却通常用预冷水箱来进行。水在冷水箱中被布置于其中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冷却,然后与食品接触,把食品冷却下来。

混合式:浸渍式和喷水式交替冷却的方式,通常是先浸渍后喷水。

碎冰冷却

冰是一种很好的冷却介质,具有很强的冷却能力。碎冰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冰融化成水要吸收334.53kJ/kg的相变潜热使食品迅速冷却。冰的价格便宜、无害,易于携带和储藏,可避免食品干耗现象。

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冷却鱼、叶类蔬菜和一些水果,也用于一些食品如午餐肉的加工。真空冷却

又叫减压冷却,它的原理是水分在不同的压力下游不同的沸点,只要改变压力,即可改变水分的沸点。真空冷却方法是使被冷却的食品处于真空状态,并保持冷却环境的压力低于食品表面的蒸汽压,造成食品中的水分蒸发,水分在蒸发过程中带走大量的蒸发潜热,使食品的温度降低。

食品的冷藏加工

冷藏是将食品温度降低到接近冰点而不冻结的一种食品保藏方法。冷藏温度一般为-2~15℃,而4~8℃则为常用的冷藏温度。此冷藏温度的冷库通常称为高温库。

气调冷藏法

气调冷藏法是指在冷藏的基础上,利用调整环境气体来延长食品寿命和货架寿命的方法。

气调冷藏的原理是在一定的封闭体系内,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得到不同于正常大气组成的调节气体,以此来抑制食品本身引起食品劣变的生理生化过程或抑制作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活动过程。

气调冷藏法的特点:与一般空气冷藏条件相比,气调冷藏优点多、效果好,能更好地延长商品的储藏寿命。

抑制果蔬的后熟;

减少果蔬损失;

抑制果蔬的生理病害;

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防止老鼠的危害和昆虫的生存。

气调冷藏法的不足:

氧浓度过低或二氧化碳过高会引起果蔬发生异常代谢使其腐烂或中毒;

不同品种的果蔬应单独存放,因而需建多个库房;

适于气调贮藏的果蔬品种有限;

气调贮藏库投资较高。

食品冻藏

冻结:食品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使其呈冻结状态的过程。

冻藏:食品冻结后,再在能保持其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的方法。一般冻藏的温度范围为-12~-30℃,常用的温度为-18℃。适合于食品物料的长期贮藏,其贮藏期从十几天到几百天。供食品物料冻藏用的冷库一般被称为低温(冷)库。

冷藏与冻藏的差别:

冷藏——保藏温度高于冰点,在15~-2oC之间。

主要用于贮藏水果、蔬菜、禽蛋类食品,或短期贮藏畜、禽、肉、鱼等。

冻藏——在保藏温度下,食品处于冻结状态,常用的贮藏温度为-12~-23℃,通常为-18oC 或更低。

差别: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活性。

大多数食品腐败菌在10oC以上生长旺盛,但有些微生物在0oC以下仍能生长,只要体系中有非冻结水。

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称低温物流,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和产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二、冷链物流的特点

(1)冷链物流设备要求高

(2)冷链物流需要相当强的技术支持

(3)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组织协调性

(4)冷链物流商品质量控制难度非常大。

冷链物流的分类

按冷链物流对象的储存、运输、销售的温度,可将冷链物流分为冷冻链物流和冷藏链物流。

四、冷链物流的构成

冷冻加工

主要涉及冷却装置和冻结装置。

(二)冷冻贮藏主要涉及到各类冷藏库、冷藏柜、冰柜、家用电冰箱等。

冷冻运输

主要涉及到冷藏汽车、冷藏火车、冷藏柜、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

冷冻销售

主要涉及到食品零售商店和机关团体单位的食堂的小型冷库、冷冻箱、冷藏柜及家庭中的电冰箱与冰柜等。

五、冷链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1)加工过程应遵循3C、3P原则

3C:冷却(Chilling)、清洁(Clean)、小心(Care)

即产品应不受污染,尽快冷却下来,避免产品受到任何伤害

3P:原料(Products)、加工工艺(Processing)、包装(Package)

即产品原料新鲜,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成品应采用健康规范的包装

(2)储运过程遵循3T原则

3T:冷藏储存于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产品耐藏性(Tolerance)即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

(3)整个冷链过程的3Q、3M条件

3Q:设备的数量(Quantity)协调、设备的质量(Quality)标准、快速的(Quick)作业

组织

3M: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保鲜方法(Methods)、管理措施(Management)

(4)质量检查要坚持“终端原则”

冷藏食品的鲜度可以用多种方法检测,不管冷藏链如何运行,最终质量检查应该在冷藏链的终端,即应当以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冷藏食品的质量作为衡量标准。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

冷藏库

冷藏库的类型

按冷藏库容量分类

第六章农产品循环物流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瓶颈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污染和保护资源的根本途径。

循环经济下的物流

一、循环经济概述

(三)特征

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基本特征: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

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无害化生产三条技术路径来实现。

(1)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单位要素的产出率。(2)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向自然资源的索取,在与自然和谐循环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3)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通过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领域,可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实行清洁养殖。

循环经济下的物流模式

传统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其物流模式是一种单向、开环、线性的。

循环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其物流模式是一种闭环、双向、废物及污染物可以反馈利用的物流模式。

农产品循环物流

一、农产品循环物流的概念

农产品循环物流:是将农产品由供应地运送至需求地的同时,将包装、加工边角料、处于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回收进行加工或重复利用,使其重新具有使用价值的物流过程。

三、农产品循环物流的构建原则

(一)3R原则

1、减量化原则

循环物流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物流过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减量化设计就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用最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通过减少进入生产过程和流通、消费环节的物质量,能同时减少正向和逆向物流量。

2、再利用原则

循环物流中的再利用原则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过程,对产品进行维护、修复、更换零部件、改制等,从而恢复产品的使用功能,直接被用户再使用,从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再利用设计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态被多次重复使用,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废物。

3、资源化原则

循环物流中的资源化或再循环设计是通过再加工处理技术,使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它要求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再循环设计一般要经过废物回收、分类、再加工等过程。3R原则在循环物流中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人们常简单地认为循环物流仅是实现废物资源化(即逆向物流),实际上循环物流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物质流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而废物再生利用只是减少废物最终处理的方式之一。综合运用3R原则是实现循环物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最优方式。

农产品逆向物流

农产品逆向物流特点

(一)数量大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每年大约40多亿吨。

(二)分散性

逆向物流产生的地点、时间、质量和数量是难以预见的。农村生产和生活是分散进行的,家庭分布地域广泛,从而使得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分布性广,且规模普遍较小。

(三)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产品废弃物逆向物流也具有较强的周期性,表现为农产品成熟时,短时出现大量的废弃物,而季节过后废弃物迅速减少;畜禽出蓝也都有一定的周期,这些导致农产品废弃物逆向物流呈现较大的周期性和波动性。

(四)差异性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地农副产品品种多样,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即使同

一地区,同种农副产品其质量等级也不一样。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和物流发展水平不同,存在着区间人文经济等各不相同。这些不同,导致农产品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巨大差异和多样化。

五、农产品逆向物流的经营模式

1、自营模式

逆向物流的自营方式是指农产品生产者建立自己独立的逆向物流体系,承担农产品的逆向物流运作,管理本农产品回收逆向物流和废弃逆向物流的运作方式。

这种方式是最传统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生产者负责自己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再利用等,而且很重视产品废弃后的处理再利用。在运作过程中,生产者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的使用状况、质量水平等,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但对于实力还不够强大的中小企业,不适于采用自营方式。

采用这种模式来有效地实施企业逆向物流,通常需要具备几个最基本的条件。

(1)逆向物流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逆向物流系统从收集到处理的各个环节的规模效应都特别明显,如果回收物品的数量过少,企业将难以承受巨额成本,甚至日常的运行成本都难以弥补。

(2)具备应有的技术力量。企业不但要熟知产品结构和相关处理技术,而且要具备运行和维护废弃产品处理设备的技术力量。

(3)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建立一个逆向物流运作系统,不仅在软、硬件两方面均投资巨大,而且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

2、联合经营模式

逆向物流的联合经营方式是指生产相同或者相似产品的同行进行联合,以合作或者合资等形式建立起共同的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共同的逆向物流回收网络和处理中心等,为联盟生产经营者提供逆向物流服务,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为其他非联盟内企业提供逆向物流相关服务。

一般地,逆向物流的联合经营方式是行业内影响力大的领先者或者行业协会甚至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通过各种方式联合起来,共同组建逆向物流系统。

3、外包模式

逆向物流外包是指,将原本属于自己的部分或者全部逆向物流业务以契约的方式委托给专门从事逆向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实施,与其保持紧密联系,以便保持企业对一整个逆向物流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实施逆向物流外包方式,可以大量减少在逆向物流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人,让有限的资源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逆向物流的收集、检测、拆卸、再制造、再生和废弃处理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环节外包可以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将所有业务完全外包出去。一般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普遍较高。第七章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等一系列环节的经济活动,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农产品经农户、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运动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

农产品供应链

二、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环节都有众多参与者

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

3. 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需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4.农产品供应链资产专用性高由于农产品鲜活易腐,在流通中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保证农产品合乎质量要求进入消费领域。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构成农产品供应链。

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特点构建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对于供应链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建立一种给农民带来收入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

传统供应链的缺点(1)农产品生产由大量的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经营,难以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2)农产品经过多次集散,人们难以对它们溯源,一旦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无法找到出事源头;(3)农产品在从生产者到零售商之间的流通过程中,经过多次装车和卸车,这增加被污染的机率;(4)在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的所有相关人员都相对独立,没有一家可以对处于整个流通过程农产品安全性和质量进行监管和负责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特点

市场覆盖范围小,专用性资产投资少组织程度低,运作效率差,流通成本高

交易环境差,容易形成二次污染以个体交易为主,抗风险能力差

信息化程度低,产品供需信息传递性差,导致农户盲目生产

以个体交易为主,抗风险能力差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

在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生产者是最薄弱的一环,由于农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建立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特点

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可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

实现订单农业,避免农户盲目生产一定程度的加工,实现了产品的价值增值

订单契约违约率居高不下企业介入生产,运营成本太高

加工企业的素质成为供应链整合成功的关键。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加工企业,有可能使加工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增加

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

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特点

物流中心为核心,联结供应链上下游环节,并可同时为多个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实现农产品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新鲜度和质量

实现共同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尤为适用于大宗农产品物资

物流基本概念名词

物流基本概念名词 ◆物流的概念 概念1:物流是指物资实体物理流动过程及其有关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物的搬运和运输,还包括与此相联系的包装、装卸、储存保管、配送和流通加工等。 概念2: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料搬运,定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换货,废物利用及处置,运输及仓储等。 概念3:物流是指"包装、运输、输送、保管、装卸工作,主要以有形物资为中心,所以称之为物资流通。在物资流通过程中加进情报流通,于是称之为物流。 ◆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 "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是与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体现了现代企业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广泛利用了代表着当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物流管理和物流活动的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呈现出其现代化的特征。现代物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的系统化合网络化 现代物流不是运输、保管和装卸等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彼此的内在联系在共同目标下形成的一个系统,构成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在考虑物流最优化的时候,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树立系统化观念,通过物流功能的最佳组合来实现物流整体的最优化目标。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生产和流通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为了保证商品高效率地分销和材料供应,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化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将干线运输与支持末端配送给结合起来,形成快速灵活的供应通道。(2)物流总成本最小化 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是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它要求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这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但传统的物流管理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尽可能使每一项个别物流活动成本最小化,而忽视了物流

总成本,忽视了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关系。即一个部门的高成本会因其他部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增加而抵消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系统的观点看,构成物流的各功能之间存在着明显效益背反关系。例如,采用高速运输会增加运输费用,但是,运输的迅速化会使库存量降低,从而节省了库存费用和保养费用,最终导致物流总费用的降低。现代物流就是要利用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的二律背反关系,通过物流各个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和总体协调,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最小化的目标。 (3)物流信息化和电子化 现代物流是物资的物理性流通与信息流通的有机结合,信息是现代物流得以稳定运行的基础,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现代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就无法实现有机的联系。现代物流的整体功能就不能发挥出来。因此,在现代物流活动中,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的、准确的分析处理,以控制现代物流系统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标运行。 物流信息的电子化就是把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广泛应用于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输过程中,使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物流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保持实物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和对信息的实时处理,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4)物流服务社会化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第一节物流定义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第二节物流的理念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right cost)和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去保证正确的客户(right customer)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和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对正确的产品(right goods)的可得性,即物流的6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

农产品物流管理学(期末复习)

农产品物流管理 一、名词解释 1.规模经济:随着装载运输规模的增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将下降。 2.距离经济:每单位距离的运输费用会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3.物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把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配送、装卸、 信息等环节进行一体化综合,使产品安全、便捷、高效地从生产环节进入消费环节。 4.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指涉农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加 工、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系统的整合,实现各环节的协同运作,提升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和实体商品传输效率的目的。 5.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 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6.农产品循环物流:将农产品由供应地运送至需求地的同时,将包装、加工边 角料、处于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回收进行加工或重复利用,使其重新具有使用价值的物流过程。 二、简答题 1.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①农产品物流量大。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大,各地因气候、土壤、降水 等情况的不同,适宜种植不同的农产品品种。 ②农产品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要求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专门设立 的仓库、运输设备、专用码头等等,还需要采取低温、防潮、防虫害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③农产品物流具有分散性。农产品常常需要两个以上的储存点和两次以上的装 卸工作。 ④农产品物流过程的生产性。进入流通领域以后,农产品还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才能进入消费。 ⑤农产品物流的非均衡性。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具有

明显的地域性。 ⑥农产品物流的风险性。大多数农产品的消费都表现为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因 此农产品流通的需求规模和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很强。其次受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 2.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①物流主体呈现组织化、规模化。 ②农产品物流渠道日益缩短。 ③专业物流共同配送。④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⑤期货交易应用广泛。 ⑥倡导绿色物流。 3.物流供需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市场调查可分为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正式调查、综合整理分析资料和提出调查报告四个步骤。 调查方式分为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4.农产品配送中心规划原则? ①适应性原则。 ②协调性原则。③经济性原则。 ④战略性原则。 5.农产品配送中心地址选择? ①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地理区域的选择和具体地址的选 择。 首先,农产品配送中心要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对各地理区域进行审慎评估,选择一个适当范围为考虑的区域。 其次,配送中心的地理区域确定后,还需确定具体的建设地点,一般以进货与出货产品类型特征及交通运输的复杂度,来选择接近上游点或下游点的选址策略。 ②影响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A.交通条件 B.现有的基础设施 C.环境保护要求 D.服务水平 E.地形条件 F.气象条件 G.人力资源条件 H.政策环境 5.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保障。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

传统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传统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1.1传统物流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传统物流企业,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业、物资和 粮食等部门传统的仓储、运输及批发贸易企业,经过转轨变 型、改制后设立的物流企业。其主要特点: 传统物流企业运作大多基于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模式,专 业化分工可以提高单个物流活动效率,但系统总效率不高;传统物流企业的组织机构是等级的层次结构,这种组织机构的 特点是多职能部门、多层次、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大大落后 于经济发展;传统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应用不够,由于 员工素质偏低,许多业务部门仍采用手工操作,极其不适应客 户要求。 概括地讲,传统物流企业只提供简单的位移和被动服务, 无统一服务标准,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实行人工控制和 单一环节的管理。 1.2现代物流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物流企业实际上是一种集成的一体化的专门的物流 企业,它崩系统工程的理论、网络通讯手段、系统控制方法、现 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物流工程技术,整合流通加工、包装、装卸、 搬运、运输、储存、保管、信息、单证、结算等功能,在商家和用 户之|.日J架起一座门对门无缝连接服务的桥梁。北京工商大学 何明珂教授在区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时,从物流系统论的高度提出了现代物流的九个本质特征:物流目标的系统化,物 流要素的集成化,物流组织的网络化,物流接口的无缝化,物 流信息的电子化,物流运作的规范化,物流经营的市场化,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物流服务的系列化。 一、现代蜘流与仓储业 现代物流与传统仓储不同,传统仓储主要集中于物流职能的仓储业务,其物流活动常常呈 现简单的存储、包装、装卸、保养等活动状态;而现代物流是对遍及供应链的整体物流过程的管 理,其物流活动除了有储存和运输外,还常常提供存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多种暂漉增值服 务。传统物流是受货主的委托,提供保管服务的被动式经营管理;而现代物流是使物流管理向 供应商和消费者两头延伸,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漉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 漉,再进入消费物流,物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着手中。由此可见, 现代物漉是系统化、社会化的物流、同时为保证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过程的紧密衔接,它还必须是信息化的物流。 仓储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地,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l丛供应链的角度看待现 代物漉,仓储可以在时间上协调、缓冲和平街上游和下游闻的供需矛盾;可以在

现代物流学复习资料..

现代物流学重点 第1章概论 第1节物流概念 对物流概念的提法主要有两大典型看法:一是美国少校晾西·贝尔在1905年从事后勤的角度提出名为“logistics”的物流概念;二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在1915年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物流的概念。 20世纪50~60年代Toyota的即时化生产,以及相应的看板技术是生产领域物流技术的另一个奇葩。 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求,将运输、贮存、卸载、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现在物流的特征 (一)电子化 (二)网络化 (三)社会化 (四)集约化 (五)系统化 (六)国际化 第二节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概念 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位构成的,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结合。 物流系统的特点 1、目的性 2、整体性 3、协调性 4、专业性 5、先进性 6、开放性

第4节物流标准化 1、物流标准化的特点 (一)复杂性 (二)固有化 (三)科学化 (四)民主化 (五)经济化 (六)国际化 二、物流标准化的意义 (一)物流标准化能够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一致性,加快流通速度(二)物流标准化是实施物流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三)物流标准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 (四)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五)物流标准化便于同外界系统的连接 (六)物流标准化是加速物流系统建设的捷径 三、物流标准化的内容 (一)物流系统标准化 (二)物流技术标准化 (三)管理组织工作标准化 第二章仓库与库存管理 第一节仓库概述 2、仓库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1、自用仓库 2、营业仓库 3、公用仓库 (2)根据保管形态分类 1、普通仓库 2、保温仓库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概况 世界级城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大体可分为“市场流通”和“市场外流通”两部分。市场流通,即生产者直接或经过上市团体、货物收集者将农产品经各类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形成价格后,经零售商、加工业者和大的消费团体将农产品最终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市场外流通,则指农产品不经过批发市场交易而是经过全国农协、商社的集配中心、果蔬超市、生协径直转移到零售机构、消费团体或出售给个体消费者或者说是生产者、上市团体与零售业者、消费者直接交易的流通形态。世界农产品流通交易体制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当前,世界农产品物流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东亚模式。 日本、韩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以日本为例,目前,全日本共有88个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资的中央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6兆2000万日元,1513个多元化投资的地方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5兆1800万日元。经由日本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占81%,果品占72%。在批发市场从事蔬菜果品交易的客户中,通过农协或其他任意组合组织的上货量各占上货总量的59%和66.5%,而其他商人等则占总上市量的17.8%和20.1%。交易方法以拍卖为主。在大阪中央批发市场通过拍卖成交的果蔬比率高达9O%以上;采用该模式的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较高;其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这样其利润也分配不均;②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 第二种是西欧模式。 法国、德国、荷兰等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西欧模式的批发市场与东亚模式相比,批发市场流通比例较小,而且大多数大型批发市场仍然坚持公益性原则,如法国就指定了全法的23所批发市场为国家公益性批发市场。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式也有所不同,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如在法国巴黎郊外设立的一个批发市场-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由于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立在农村,巴黎的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由于西欧国家市场信息网络发达,地域内、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产品在批发市场中也占据一定比率。其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在农村;②建有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③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 第三种是北美模式。

物流量的基本概念

物流量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量的基本概念物流量作为物流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义,在我国现阶段,我国没有一个对物流量的统计指标,在进行区域及地方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物流接点的规划与建设时,一般把货运量作为进行物流量分析的类比指标,来进行物流量的预测与分析。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运输量,在一般情况下不等于物流量,只是物流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货运量来指导物流相关基础建设的科学性存在争议,实际上,定义及计算物流量必须从整个物流系统来把握,除了运输量外,物流量还包括库存量、终端配送量、内向物流量、装卸搬运量等。从一般意义上说,物流量指的是实体的物流量,是实物运动的数量表现,而不把信息和其他无形的流量计算为物流量(笔者认为,可以对虚拟物流量进行单独提出,即信息及无形服务)。根据以上的分析,本人对物流量的定义是:物流活动的各个作业环节产生的实物(物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等),在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包括静止与运动)的数量的总和。二、物流量、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对于开展物流量的预测,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把握,但是不管怎样去把握,对于物流量的预测都是一项复杂又具挑战性的工作,下面我就物流量的预测谈自己的认识: 1.微观物流量的预测对于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说,开展对于物流量的预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物流量的预测是我们的各项计划的基础,是决策的依据。对于知道公司的经营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测工作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a.确定我们是对微观物流量进行预测这样一个总体的预测对象。 b.根据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经营活动,结合物流量预测的内容,把物流量划分成几个大块,如:运输量、库存量、配送

物流的基本概念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教案首页 编号:YJQD-0507-07版本:B/O流水号: 编制:审核:批准: 课题:第四章物流基础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物流成本管理,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物流成本管理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或教学设计: 第四章物流基础 一、物流基本概念 1、商物流的概念 2、物流的分类 3、第三方物流 4、企业物流 二、物流管理基础 1、物流管理的概念 2、物流服务管理 3、物流成本管理 4、物流信息管理

I、课前提问:电子商务营销的含义是什么?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的特点是什么? II、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网络营销的基础内容,本次可学习的是物流的基础内容。 III、教授新课: 一、物流基本概念 1、物流基本概念, 物流的概念,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 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在物流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例如,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如图4-2所示是玉米的物流过程,它涉及玉米的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配送,交货等一系列环节。家电物流过程包括家电零件,材料采购,集中加工,制造与装配,包装,搬运,装车。运输,配送中心入库,配送,交货等环节,液态牛奶物流过程包括牛奶生产基地取奶,原奶储存,运输,液态奶加工,包装,流通加工,装车,卸车,配送中心入库,配送,交货等环节。物流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1901年,格罗威尔在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场产品配送的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人们开始认识物流,1918年,英国联合利华公司的电话。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阿齐萧,在市场流通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物流是以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销售过程的物流指的是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是为了配合销售而进行的相关运输与仓储活动。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当时还称为实体配送的物流进行了定义,实体配送是指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这个概念是有关物流的最早定义,他将物流看成销售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认为其从属于销售强调了产品销售有关的书驻留没有包括输入物流环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大量生产和销售时期后勤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开始被引入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被人们称为,工业后勤和商业后勤,配送的概念也逐渐被物流取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由于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传统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传统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地概念及特点 1.1传统物流企业地概念及特点 所谓传统物流企业,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商业、物资和 粮食等部门传统地仓储、运输及批发贸易企业,经过转轨变 型、改制后设立地物流企业.其主要特点: 传统物流企业运作大多基于职能部门地专业化模式,专 业化分工可以提高单个物流活动效率,但系统总效率不高;传统物流企业地组织机构是等级地层次结构,这种组织机构地 特点是多职能部门、多层次、严格地等级制度,已经大大落后 于经济发展;传统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应用不够,因为 员工素质偏低,许多业务部门仍采用手工操作,极其不适应客 户要求. 概括地讲,传统物流企业只提供简单地位移和被动服务, 无统一服务标准,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实行人工控制和 单一环节地管理. 1.2现代物流企业地概念及特点 现代物流企业实际上是一种集成地一体化地专门地物流 企业,它崩系统项目地理论、网络通讯手段、系统控制方法、现 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物流项目技术,整合流通加工、包装、装卸、 搬运、运输、储存、保管、信息、单证、结算等功能,在商家和用 户之|.日J架起一座门对门无缝连接服务地桥梁.北京工商大学 何明珂教授在区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时,从物流系统论地高度提出了现代物流地九个本质特征:物流目标地系统化,物 流要素地集成化,物流组织地网络化,物流接口地无缝化,物 流信息地电子化,物流运作地规范化,物流经营地市场化,物流管理地现代化,物流服务地系列化. 一、现代蜘流与仓储业 现代物流与传统仓储不同,传统仓储主要集中于物流职能地仓储业务,其物流活动常常呈 现简单地存储、包装、装卸、保养等活动状态;而现代物流是对遍及供应链地整体物流过程地管 理,其物流活动除了有储存和运输外,还常常提供存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多种暂漉增值服 务.传统物流是受货主地委托,提供保管服务地被动式经营管理;而现代物流是使物流管理向 供应商和消费者两头延伸,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漉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 漉,再进入消费物流,物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着手中.由此可见, 现代物漉是系统化、社会化地物流、同时为保证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过程地紧密衔接,它还必须是信息化地物流. 仓储是发展现代物流地基地,在其中起着关键性地作用.尤其是l丛供应链地角度看待现 代物漉,仓储可以在时间上协调、缓冲和平街上游和下游闻地供需矛盾;可以在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 物流基本概念 1.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物”,就是通常所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称之物品。 2.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农产品物流管理发展趋势论文(共2篇)

农产品物流管理发展趋势论文(共2篇) 第1篇:高职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涉农人才,其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资料、农民日常消费品输入;二是农产品从农户手中或专业合作社输出至流通领域直至消费者。前者在我国已经有较完善的流通体系,从业人员相对较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等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本文将重点研究农产品输出领域中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与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1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1.1农产品物流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每年大约有4亿吨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且逐年上升。由于农产品运输与储存的特殊性,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的规模正快速增长。 1.2发展冷链物流可大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果蔬就有8000万吨腐烂,占果蔬总量的20%~40%,浪费总资金达800亿人民币,高居世界榜首。如湖南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30%左右,肉类和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了10%和12%以上。归根结底,这都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不发达,大多数果蔬、肉类和水产品都采用以常温物流为主的普通运输方式,较长的运输时间使农产品物流损耗大,给食品安全也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1.3在政府推动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了较大发展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1、(物流)反应快速; 2、功能集成化; 3、服务系列化; 4、作业规范化; 5、目标系统化; 6、手段现代化; 7、组织网络化; 8、经营市场化; 9、信息电子化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1、简单位移——增值服务 2、被动服务——主动服务 3、人工控制——信息管理 4、无统一服务标准——标准化服务 5、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全球服务网络 6、单一环节的管理——整体系统优化 物流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物流信息化 现代物流可以理解为物资的物理性流通与信息流通的结合,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物流的各个功能要素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对物流活动的控制属于事后控制。而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将各项物流功能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准确地掌握信息,如库存信息,需求信息,可以减少非效率,非增值的物流活动,并提高物流效率与物流服务的可靠性。 物流手段现代化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卡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及流通加工,统一配送等工作。运输手段大型化,高速化,专用化,装卸搬运机械自动化,包装的单元化,仓库的立体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与传输的计算机化,电子化,网络化等都为开展物流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信息系统的高度化与物流作业的效率化 上海货运公司能及时,有效地反映物流信息与顾客对物流的期望。在配送,装卸,加工等过程中采用现代物流技术手段,使企业能最有效地实现商品价值,努 1

力使物流运输成为生产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物流快速反应化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在作业系统与物流网络的支持下,物流适应需求的反应速度不断加快。物流公司通过开展卡班物流运营,及时统一物流配送,更有效的降低了物流成本,就是未来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点及主要特征表现 物流就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与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就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采购物流的主要形式特点保管与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与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就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瞧作就是“后勤保障系统”与“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与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就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现代物流就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物流就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就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物流行业重新崛起,目前美国的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了仓储、分拨与运送等服务。物流公司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与其她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 户服务中心、加工与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与金融中心,根据顾客需要而增加 2

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系统实施的背景和依据 (1) 1.1 系统实施背景 (1) 1.2 系统实施依据 (3) 2.冷链物流管理系统概述 (3) 2.1 项目技术路线 (3) 2.2 项目业务结构 (4) 2.3 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 3.冷链物流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6) 3.1 瓜果、蔬菜产品技术方案 (6) 3.2 畜产品技术方案 (8)

1.系统实施的背景和依据 1.1 系统实施背景 随着快速消费品市场的扩大,冷运网络急速扩大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设备专业性强、涉及行业广泛、从业人员众多的产业。而目前行业普遍存在劳动密集、从业人员数量规模大、基本素质不高等特点,配送、营销等业务中车辆的在途管理存在“盲区”“黑箱”。广告促销给冷链物流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易腐食品的质量才是其占领市场的根本。像先后创造品牌奇迹的“三鹿”、“冠生园”等,都是在食品质量问题上没有下足功夫而轰然倒塌。 冷链所适用的食品范围主要有: 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特殊商品:药品等。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现代冷链物流属于控温型物流,为了实现冷链物流的信息处理及时、配送流程优化,以及存取选拣自动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冷链物流需要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目前冷链行业内的企业基本都可以提供仓储、冷链运输、市内配送等基础服务;除此之外,一些企业提供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诸如配货、分拣、贴标等附加功能;采购、库存管理、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现代物流的特点

现代物流的特点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现代物流的特点 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 2、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统一 3、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 4、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以及物流作业的规范化 5、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标志与识别技术、EDI技术、GIS技术、GPS技术 物流的增值功能 1、物流咨询与方案设计功能 2、物流业务委托管理功能 3、物流费用结算功能 4、物流信息查询功能 5、交易功能 6、物流金融服务功能 7、保税监管功能 相关成本 差别成本:在进行决策之前,对不同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每个备选方案都会发生一定的预期成本,将不同的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进行比较,两个备选方案间预期成本的差异数称之为差别成本,也称差异成本、差量成本 边际成本:是在假定成本为业务量函数的基础上,成本对业务量的导数,即成本的差量与业务量的差量之比,是当业务量无限变小时的极限 机会成本:在决策过程中,在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取最满意方案而放弃另一个满意方案所丧失的潜在利益,就构成实施最满意方案的机会成本,也就是由于放弃某一方案实现的机会而失去的收益 专属成本:是指那些能够明白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 物流市场的分类: 按照流通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物流市场和国际物流市场 按照地理环境划分,分为农村物流市场和城市物流市场 按照交易内容划分,分为运输市场、配送市场、仓储市场、流通加工市场、物流设备市场和物流技术市场 按照需求性质划分,分为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零售商市场按照竞争程度划分,分为竞争的物流市场、垄断竞争物流的市场和垄断的物流市场 影响物流需求的因素: 1、国名经济总量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 2、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3、技术进步 4、企业竞争战略与经营理念的转变 5、物流服务水平与价格 6、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7、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的变化 8、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关系 9、市场环境 10、人口增长与流动

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物流管理学是近二十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系统管理科学新的重要分支。物流,比较常用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工业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企业为追求利润,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这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到了尽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材料管理和货物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物流管理学因此应运而生,并且日臻完善,成为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物流一词的译法 首先产生的是「PD」概念。「PD」(Physical Di stribution),是指从生产厂家到用户的「货物配送」。五、六十年代,当西方管理科学的重心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到非生产领域时,「PD」的概念开始形成,并受到重视,当时被美国企业界称之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神童」。七、八十年代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对现代工业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经济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於社会物资供应系统的效率,而不是生产过程本身。而且,对於一个生产企业来说,要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不仅应搞好产品制成后在从生产者到用户的货物配送的管理(即PD),而且还应搞好产品生产前从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运输、仓储和库存等的材料管理( Material Management),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零部件等的运输和库存的管理(Internal Inven tory Transfer)。由此,形成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Logistical Management。 「物流」一词的译法,今天,在亚洲主要城市或地区说的「物流」是指「Logistics」,原词直译为「后勤」。这个词起源於西方的早期战争时期,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当时是指军队为维持战争的进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统。后来,这个词被英美学者借用在工商领域,是指一个企业对其原材料管理、货物运输和仓储、集散之间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但在翻译上,汉语「物流」一词,最初却是引自日本人对「PD」的翻译。六十年代,「PD」的概念从美国引入日本,日本人最初把它翻译成「物的流通」,后来由日本大阪大学学者平原直(Hirahara)改为「物流」。八十年代初,「物流」这个词从日本传入中国,首先在中国的物资经济领域采用。九十年代初,「Logistics」的概念直接从欧美传到中国,这时中国和香港均沿用「物流」的译法,虽然有人建议「Logistics」直译为「后勤」,以区别与PD的不同。但经过众多专家反覆研究,考虑到从PD到Logistics虽然有内函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基本上是物流概念在外部延伸,因此沿用「物流」的译法不会产生实质上的歧义;而且,「物流」一词更形象和贴切地反映了当今它在工商领域所代表的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在从其生产地到消费地所进行的用户服务、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