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诊断学 复习资料及试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 复习资料及试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 复习资料及试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 复习资料及试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

一. 选择题

A型选择题

1.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 D

A. 急性心肌梗死

B. 慢性肾炎尿毒症

C. 百日咳

D. 伤寒

E. 急性溶血

2.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 C

A. <90g/L

B. <70g/ L

C. <60g/L

D. <50g/L

E. <40g/L

3.引起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 B

A. 脱水血液浓缩

B. 严重的心肺疾患

C. 严重的组织损伤

D. 急性大出血

E. 以上均是

4.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提示 D

A. 机体反应性良好

B. 机体反应性差

C. 预后良好

D. 预后不好

E. 正常现象

5.急性化脓菌感染时,如白细胞部数明显增多,并伴有明显核左移,说明 C

A.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

B.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

C. 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

D.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

E.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极差

6.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

A. 病毒性感染

B. 寄生虫感染

C. 化脓菌感染

D. 血清病

E. 放射病

7.急性尿道炎时,尿沉渣镜检可见 E

A. 白细胞1~3个/HP

B. 大量红细胞

C. 肾细胞2~4个/HP

D. 扁平上皮细胞(++)

E. 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并伴随较多的白细胞

8.尿内出现白细胞管型时见于 C

A. 急性膀胱炎

B. 慢性肾小球肾炎

C. 急性肾孟肾炎

D. 尿道炎

E. 以上都对

9.下列何者为肾性糖尿E

A.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尿糖阳性

B. 肢端肥大症并尿糖阳性

C. 肝硬化并尿糖阳性

D. 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E. 血糖正常,尿糖阳性

10.临床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时,常选用的肾功能试验为D

A. 内生肌酐清除率

B. 浓缩稀释试验

C. 酚红排泌试验

D. 菊粉清除率

E. 尿渗量

11.慢性肾炎并尿毒症时,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检查结果 D

A. BUN升高,CO2CP升高

B. BUN降低,CO2CP升高

C. BUN正常,CO2CP升高

D. BUN升高,CO2CP降低

E. BUN正常,CO2CP正常

12.脓血便常见于 B

A. 阿米巴痢疾

B. 细菌性痢疾

C. 溃疡性结肠炎

D. 直肠癌

E. 以上都对

13.霍乱病人的粪便特点呈 C

A. 鲜血便

B. 稀汁样便

C. 米泔样便

D. 胨状便

E. 柏油样便

14.暗红色稀果酱样粪便见于 D

A. 伪膜性肠炎

B. 过敏性肠炎

C. 细菌性痢疾

D. 阿米巴痢疾

E. 急性肠炎

15.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B

A. 伤寒

B. 化脓性感染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脾功能亢进

E. 病毒感染

16.周围血液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D

A. 结核病

B. 伤寒

C. 严重细菌感染

D. 寄生虫病

E. 风湿热

17.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很多,其中哪项不是 C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病毒感染

C. 脾功能亢进

D. 甲状腺功能亢进

E. 急性溶血

18.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可用于估计E

A. 红细胞数

B. Hct

C. 血红蛋白浓度

D. 血红蛋白量

E. 红细胞体积异质性

19.下列哪项不属于依据红细胞平均值进行的贫血形态学分类 D

A正常细胞性贫血B大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巨细胞性贫血E单纯小细胞性贫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红细胞平均值 C

A. MCV

B. MCH

C. Hct

D. MCHC

E. RDW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形态改变D

A. 细胞大小不均

B. 中毒性颗粒

C. 空泡形成

D. 卡-波氏环

E. 核变性

22.患儿,男性,12 岁,面色苍白,贫血乏力,肝、脾肿大,血红蛋白70g/L ,血片见正常和低色素红细胞及少数中、晚幼粒细胞,红细胞渗透性减低,骨髓环状铁粒幼红细胞达45%,其诊断可能为 A

A.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地中海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性贫血

23.溶血性贫血时不会见到的现象是 D

A 较多的点彩红细胞B.有核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 显著的缗钱状形成E.红细胞寿命缩短

24.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D

A. 手背

B. 肘部

C. 足跟

D. 手指

E. 耳垂

25.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正常参考值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 D

A. (3.5-5.0 )×10 9 、110-150g/L 、4-10 ×10 9

B. (4.0-5.0 )×10 9 、110-150g/L 、4-10 ×10 9

C. (4.0-5.0 )×10 9 、120-160g/L 、4-10 ×10 9

D. (4.0-5.5 )×10 9 、120-160g/L 、4-10 ×10 9

E. (4.0-5.5 )×10 9 、110-160g/L 、4-10 ×10 9

26.在周围血白细胞的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嗜碱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哪一种组合是正常值 D

A. 51%~75%、0.5%~5% 0%~1%、20%~40%、3%~8%

B.40%~60%、2%~8%、1%~3%、20%~50%、5%~10%

C.60%~80%、1%~4%、3%~5%、10%~20%、3%~8%

D.51%~75%、0.5%~5%、0%~1%、10%~30%、10~20%

E.51%~75%、0.5~5%、5%~50%、20%~40%、3%~8%

27.周围血中血小板计量正常值是 B

A. 2059万/mm3

B. 1030万/mm3

C. >10万/mm3

D. <30万/mm3

E. 上述都正常

28.成人男性正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值是 C

A.(3.55.0)×1012/L(350500万/立方毫米)110~150g/L(11-15g/dl)

B.(6.07.0)×1012/L(600750万/立方毫米)170~200g/L(17-20g/dl)

C.(4.0-5.5)×1012/L(400550万/立方毫米)120~160g/L(12-16g/dl)

D.(5.07.0)×1012/L(500700万/立方毫米)110~200g/L(15-20g/dl)

E.(3.57.0)×1012/L(350700万/立方毫米)110~200g/L(15-20g/dl)

29.下列关于以血红蛋白标准判断贫血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 成年男性Hb <110g/L

B. 成年女性Hb <120g/L

C. 成年男性Hb <120g/L

D. 成年女性Hb <100g/L

E. 成年男性Hb <130g/L

30.以下不符合有关缺铁性贫血血涂片叙述的是 E

A. 以小红细胞为主

B. 红细胞大小不均

C. 有核红细胞多见

D.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

大 E. 可出现环形红细胞

31.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通常为 C

A.1500~2500ml

B.1500~3000ml

C.1000~2000ml

D.2000~3000ml

E.以上均不对

32.多尿、少尿及无尿的标准分别为(ml/24h) B

A.>3000ml 、<4000ml、<17ml

B.>2500ml 、<400ml、<100ml

C.>2000ml 、<1000ml、<100ml

D. >2500ml 、<500ml、无尿

E. 2500ml 、<100ml、<50ml

33.镜下血尿的诊断标准,应为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大于多少只红细胞 D

A. >5只

B. >4只

C. >10只

D. >3只

E. 满视野

34.镜下脓尿的论断标准指A

A. WBC>5个/高倍视野

B. WBC>20个/高倍视野

C. WBC>100个/高倍视野

D. WBC>10个/高倍视野

E. WBC>50个/高倍视野

35.尿常规检查中见大量白细胞及白细胞管型,支持下列哪项疾病的诊断 B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肾盂肾炎

C. 肾病综合征

D. 尿道感染

E. 急性膀胱炎

36.溶血性黄疸时,尿二胆表现为 B

A.尿胆原(+)尿胆红素(+)

B.尿胆原(+)尿胆红素(-)

C.尿胆原(-)尿胆红素(-)

D.尿胆原(-)尿胆红素(+)

E. 以上均不正确

37.肝细胞性黄疸时,尿二胆可表现为 A

A. 尿胆原(+)尿胆红素(+)

B.尿胆原(-)尿胆红素(+)

C.尿胆原(+)尿胆红素(-)

D. 尿胆原(-)尿胆红素(-)

E. 以上均不正确

38.尿细菌培养时,下列操作哪项是不正确的 E

A. 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

B. 最好留取中段尿

C. 外阴部消毒后留取标本

D. 最好留取晨尿

E. 标本放置数小时后方可送检

39.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导致黑便 E

A. 上消化道出血

B. 下消化道出血

C. 进食某些食物如鸡鸭血

D. 服用含有铋剂、铁剂的药品

E. 以上均不正确

40.鲜血便一般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E

A. 胃癌早期

B. 肛裂

C. 痔疮

D. 直肠癌

E. 以上均不正确

41.反应肝癌最敏感的指标是 B

A. 丙氨酸氨酶(ALT)

B. 甲胎蛋白(AFP)

C. 碱性磷酸酶(ALP)

D. 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E. 乳酸脱氢酶

42.下列检测结果那项不正常 D

A. 尿沉渣镜检RBC 2个/HP

B. 尿沉渣镜检WBC 4个/HP

C. 尿内偶见透明管型

D.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E. 尿胆原定性试验得阳性

43.镜下血尿是指 D

A. 尿蛋白定量,150mg/24h

B. 新鲜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C. 尿中含血量达1 ml/L时,外观呈洗肉水样

D. 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5000个

E. 新鲜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44.肉眼血尿是指C

A. 尿蛋白定量>150mg/24h

B. 新鲜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C. 尿中含血量达1 ml/L时,外观呈洗肉水样

D. 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5000个

E. 新鲜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45.管型尿是指 D

A. 尿蛋白定量>150mg/24h

B. 新鲜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C. 尿中含血量达1 ml/L时,外观呈洗肉水样

D. 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5000个

E. 新鲜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46.下列检验结果那项是错误的: D

A.正常男性周围血红细胞数4.0-5.0×1012/L(400-550万/立方mm)

B.正常人周围血白细胞数4-10×109/L

C. 正常人红细胞沉降率<20mm/1hm

D.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1:1,粒细胞为5:1

E. 正常成年人周围血网织红细胞0.5-1.5

47.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抗原和抗体出现的先后是 A

A. HBsAg、HBeAg、Anti-HBc、Anti-HBe、Anti-HBs

B.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ti-HBs

C. 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

D.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

E. HBsAg、Anti-HBc、Anti-HBe、HBeAg、Anti-HBs

48.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哪一种血浆蛋白质结合而运输 E

A. γ球蛋白

B. α1球蛋白

C. β球蛋白

D. α2球蛋白

E. 白蛋白

49.传染性最强的是 A

A.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

B.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

C.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

D.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

E. HBsAg-、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s-

50.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分成五条带,由正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D

A. 白蛋白、α1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B. 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C. 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 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E. 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51.溶血性黄疸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D

A. 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

B. 粪胆红素原增加

C.尿胆红素原增加

D.尿中出现胆红素

E. 粪便颜色加深

52.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 B

A. 未结合胆红素

B. 结合胆红素

C. 肝前胆红素

D. 间接胆红素

E.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53.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早期肾小球病变可能 A

A. 红细胞管型

B. 白细胞管型

C. 宽幅管型

D. 蜡样管型

E. 透明管型

54.正常人尿液中所含的微量蛋白质是以 A

A. 白蛋白为主

B. IgG为主

C. β2-微球蛋白为主

D. T-H蛋白为主

E. 转铁蛋白为主

55.新鲜尿标本具有强烈的氨味,可能是 C

A. 慢性肾盂肾炎

B. 尿道炎

C. 慢性膀胱炎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 肾结石

56.常用作尿有形成分检验的防腐剂是 D

A. 浓盐酸

B. 冰醋酸

C. 甲苯

D. 甲醛

E. 二甲苯

57.粪便外观呈白陶土色,主要见于 B

A. 消化道溃疡

B. 阻塞性黄疸

C. 胃癌

D. 服用铁剂、炭粉

E. 肠道寄生虫感染

58.脑脊液采集的第一管用作下列哪项检查 A

A. 细菌培养

B. 化学分析

C. 免疫学检查

D. 一般性状检查

E. 显微镜检查

59.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 C

A. Hb<90g/L

B. Hb<80g/L

C. Hb<60g/L

D. Hb<70g/L

E. Hb<65g/L 60.下列哪种贫血属于典型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A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巨细胞性贫血

E. 海洋性贫血

X型选择题

二. 名词解释

1.肾清除率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浓缩稀释试验

4.网织红细胞

5.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6.中性粒细胞核象

7.溶血性贫血

8.中毒颗粒

9.肾性糖尿

10.渗出液四. 问答题

1.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2. WBC 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 什么是核左移?有何临床意义?

4. 尿液内细胞管型有几种?各有何临床意义?

5. 尿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注意事项。

6. 如何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

7. 肾小球性蛋白尿有何临床意义?

8.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尿液检查及肾脏功能检查可能发生哪些改变?

9. 何谓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有那些?

10.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11.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二. 名词解释

1.肾清除率:是指双肾于单位时间(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所含的某物质全部清除,结果以ml/min或L/24h表示。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见于严重的感染。

3.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称为浓缩稀释试验。

4.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 ),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蓝色点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5.正常色素性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呈淡桔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淡染区,具有此类特征的红细胞被称之为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6.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粒细胞分叶情况,它反映了粒细胞的成熟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7.溶血性贫血:指各种原因导致RBC 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造血功能不能补偿其损失时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8.中毒颗粒: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9.肾性糖尿: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

10.渗出液: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

四. 问答题

1.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

2.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

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3.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核的形态多样,有的呈腊肠状,称杆状核;有的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细胞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核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称为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参考值:1%~5%。这类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早期阶段,当杆状核粒细胞>6%时,称为“核左移”,表示机体反应强烈,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粒细胞到外周血来。此种情况多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白血病或类白血病反应。临床上常将>6%称为轻度核左移,>10%为中度核左移,>25%为重度核左移。

4.(1)红细胞管型,尿中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红蛋白管型也可见于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后应时及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肾移植术后产生排异反应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它胶析性能疾病、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时红细胞管型也可能是唯一的表现。

(2)白细胞管型管型内含有白细胞,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聚集而成,可单独存在,或与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并存。此种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可结合临床患者有无感染症状给予诊断,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有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亦可见到。

5.A.备容器贴检验单副联,注明病区、床号、姓名等。

B.留取翌日晨第一次尿液约100ml于标本瓶内。由于晨尿浓度较高,且不受饮食的影响,检验结果更具参考意义。

C.留取尿标本时,不可将粪便混于尿液中,以防粪便中的微生物使尿液变质。

D.昏迷或尿潴留病人可导尿留取标本,男病人也可用塑料袋固定接尿。女病人在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

6.(1)渗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浑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

(2)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7.正常人尿内仅有少量蛋白,常规定性检查阴性,24小时尿蛋白< 100mg。当尿内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或常规定性方法阳性时,称为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发热、寒冷、高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以及体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为各种原发或继发性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可因肾小球滤过膜负电荷消失和基膜化学成分改变,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中分子量蛋白质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如各类肾小球疾病、肾血管病变、肾瘀血、淀粉样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缺血和缺氧等);或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见于各种肾小管疾病、慢性失钾、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重金属中毒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间质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等。

8.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至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肾性高血压。

9.清除率是指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长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

通过测定菊粉清除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方法来测定。

10.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参考值为1.5-2.5:1。比值小于时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

11.增高: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问答题】

红细胞计数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RBC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常用于贫血诊断和病情判断,参考值:男:4.0—5.5*10的12次方/L,女性3.5—5.0*10的12次方/L,新生儿6.0—7.0*10的12次方/L。临床意义: 1、RBC上升:①相对性,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尿崩症等②绝对性:原发性→真红;继发性→慢性肺病;新生儿,高原居住,肾癌,肝癌2、RBC下降;贫乏:①生理性:妊娠中、晚期婴幼儿、老年人②病理性:I、RBC生成下降:再障;II、RBC破坏过度:溶贫;III、RBC丢失:失血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

[1]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成人:0.5%-1.5%新生儿(<3月):2%-6%

[2]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意义

增多:骨髓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达20%以上)、急性大失血。贫血治疗有效。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相应治疗后1-2日即开始,1周左右达最高峰

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有再生障碍危象时

红细胞三种平均参数有哪些?对贫血诊断有什么意义。

红细胞三种平均参数包括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三种平均参数可用于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并将贫血分为三种:1,大细胞贫血:MCV>100fl,MCH>34pg,MCHC32-36%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2,正常细胞性贫血:MCV80-100fl,MCH27-34pg,MCHC32-36%,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3,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2,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中性粒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临床意义.

1.细胞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

2.中毒颗粒;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和大面积烧伤

3.空泡形成;严重的感染ESP败血症

4.核变性;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5.杜勒小体:严重化脓性感染。

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举例说明。

病理性↑:①各种感染化脓性;②大量组织坏死和大量RBC破坏:I、大手术;II、心肌梗塞;III、急性溶血;③急性内出血——诊断标;④急性中毒;⑤恶性肿痛: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病;真性红细胞↑症;原发性PH↑

病理性↓:①感染:病毒性流感②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细菌性伤寒③理化因素:电离辐射、药物④⑤SLE:过敏性休克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临床意义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核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正常人周围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但可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1%-5%),杆状核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超过5%,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及急性中毒等。核左移可伴白细胞总数增高,也可不增高甚至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是指外周血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以及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

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举例说明.

A.增多:(1).各种感染(2).大量组织坏死和大量RBC破坏如大手术、心肌梗塞等(3).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恶性肿痛,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B.减少:(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叙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试述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举例说明.

A.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B.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

(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

(5).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

骨髓中细胞发育规律是什么?

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发育成熟,胞体由大变小。2,细胞质:①量:有少量逐渐增多。

②颜色:由深蓝变浅染③颗粒:从无颗粒到有颗粒,颗粒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3,细胞核:①大小:由大变小,有规则变为不规则②染色质:有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③核仁:由有到无④核膜:又不明显变为明显。4,细胞核/细胞比值:由大变小。

简述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

1,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恶性淋巴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血小板分布异常:见于脾肿大,如肝硬化,Banti综合征。

简述正常骨髓象的特点

1,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为2-4:1.2,粒系占有核细胞1/2(40%-60%),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各占10%,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3,红系占有核细胞1/5,远红细胞<2%,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各占10%,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4,巨核细胞在1.5cm x 3cm涂片上为7-35个,以成熟型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及血

小板簇易见。5,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20%(小儿40%),单核细胞及浆细胞各<4%,以成熟型为主。6,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7,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简述急性白血病时骨髓像的共同特点?

血像:(1).贫血:RBC下降、Hb下降;(2).PLT下降;(3).白细胞质和量的改变;(4).RBC 多形态正常。

骨髓像:(1).增生程度活跃;(2).粒红比增大;(3).细胞增大以原始阶段细胞为主,其它细胞均受控制。

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如何?

1). 阳性反应:①消化道溃疡,阳性率为40%—70%,呈间隙阳性。②消化道恶性肿瘤。

③OBT常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选指标。④其他,如急性胃粘膜病变,肠BT,溃疡性肠炎,钩虫病等,OBT常为阳性。

2)假阳性反应:进食动物血,肉类及进食大量蔬菜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现在可用免疫检查法解决OBT特异性和鉴别消化道出血部位。

急性细菌性痢疾时粪便常规检查有何改变?与急性肠炎时比较有何不同?

①急性细菌性痢疾:脓血便(以粘液及脓为主),RBC可见,WBC增多很多,15个/AP,可见巨噬细胞。②一般急性肠炎:黄色稀便,RBC,WBC增加,小于15个/AP,未见巨噬细胞。

什么是肾小球性蛋白尿?其临床意义如何?

肾小球滤膜损伤,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大量滤过,超过肾小球对蛋白的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

意义:生理性:剧烈运动,发热,体位,受寒,精神紧张。病理性:急性肾小球炎;隐匿性肾小球炎;急性肾炎;明病综合征。

什么是管型?其形成条件、临床意义如何?

管型: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意义:①尿中少量的白Pro和Tanm-horsfall,糖Pro是构成管型的基质。②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的能力,浓缩增加Pro含量,盐类的浓度酸化使Pro下降。③要有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尿分析仪检查项目有哪些?分析尿分析仪的结果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检查项目:PH,Pro,GLU,BLD,BIL,KET,NIT,UBG,LEV,SG,VC。

注意事项:1.尿中药物对结果的影响:①大剂量使用VitC后,尿中Vitc增高,可是GL V,BLD,KET,BIL假阳性。②丙使BIL.VRV呈假阳性。③大剂量是尿蛋白成假阳性。2.容器中漂白粉使BLD呈假阳性。3.注意度带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包括哪些?试述其临床意义。

1.)Cor减少。①诊断肾小球有无损害。②估计肾损害程度。③指导临床治疗。④慢性肾炎的诊断。2)判断肾功能损伤的情况:①功能增强的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不能早期:小于200mol.;非肾源:功能完全受损。②Cr鉴别肾源性与非肾源性,血肌酐大于200mol/。

③Bun和Cr同时增加,表示肾功能。3)①肾脏病症出现早:增加程度与受体程度不平行。②肾外疾病。

简要说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常用指标及评价

1,血肌酐(Cr):临床常用,但严重损伤时才会出现改变,敏感性差。

2,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严格控制外源性肌酐,内生肌酐相对稳定的条件下,Ccr与

CFR有较好的相关性,能现对较早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3,血尿素(BU):体内尿素的生成不如肌酐恒定,且受肾外影响因素大,特异性,灵敏性均差。4,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灵敏度高,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可靠指标,比其他指标均敏感。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患者的尿夜检查和肾功能检查会发生哪些改变?

1)尿常规检查:①尿蛋白定型试验:(+)-(++),随着病情的发展由肾小管性蛋白尿转为混合性蛋白尿。②镜检:多量WBC,少量RBC和数量不等的尾型,小圆等上皮细胞。

③管型增加,颗粒管型,WBC管型,重者还可见到蜡样管,甚至肾衰竭管型。2)肾功能检查:①浓缩稀释试验:多尿,夜尿,低比重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的等渗尿。②尿渗量:明显降低,尿/血浆渗量之比明显较少。③酚红排泌试验降低。④Bun cor V A到百毒症明显升高。⑤CO2CP:下降。3)必要时可做细菌学检查。

如何对肾功能试验进行评价与选择?

①尿液一般检查:不仅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了解肾功能也有重要意义。②Car: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为测定肾损害的过量,试验因操作方法的前使,干扰因素少,多文性较高。③CH2O精确地定量反应远端肾小管功能,对急性肾衰竭的早期诊断合并比较有重要的价值。

简述哪些情况可能出现尿糖阳性?

1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原因。①糖尿病最为常见②其他使血糖升高的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为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③其他:肝硬化,胰腺炎。2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为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3暂时性糖尿:①生理性糖尿②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4其他糖尿:乳糖,半乳糖等,进食过多或体内代谢失调使血中浓度升高时,可出现相应的糖尿。5假性糖尿:尿中很多物质具有还原性,可是班氏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

肾小管性蛋白尿的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如何?

答: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如汞,镉,铋)中毒,药物(如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

简述说明各种病例性蛋白尿形成原因和常见疾病

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加,原尿中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早期。2,肾小管性蛋白尿:因近端肾小管病变,影响尿中蛋白重吸收所致,可见于肾盂肾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重金属盐对肾小管损伤,以及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3,混合型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发生病变所致。上述产生肾小球性或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疾病进一步发展,均可形成混合性蛋白尿。4,组织性蛋白尿:由于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的蛋白所致,一般仅为轻度蛋白尿。肾脏病变很少仅表现为单纯性组织蛋白尿。5,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所致,常见于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凝溶蛋白尿。

简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对肝脏损害的主要诊断意义有哪些?

血清TP、ALB、GLB、及A/G比值测定对肝脏的诊断意义

①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②当肝脏损害打到一定程度或至一定病程后才出现改变

③主要反映慢性肝损害(急性或局灶性损害时正常)及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

肝硬化可选哪些实验室检查,结果?

①胆汁可出现黄疸,总胆红素上升②AL T AST 升高③ALP 5`-NT LAP GGT ,因胆汁淤滞而上升④MAO明显升高⑤ALP下降r-球蛋白升高,A/G比例倒置TTT升高⑥BUN 胆固醇血糖下降⑦血氨升高⑧血小板纤维蛋白原V因子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是什么?

①AFP阳性②AFP>500ug/L③持续一个月以上④排除妊娠,胚胎性癌等可能产生AFP的可能,即可确诊率25-80%

病毒性肝炎时AFP变化的特点如何?

受损肝细胞再生或细稚化,肝细胞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产生大量的AFP,随着病情的恢复AFP逐渐降低或消失。AFP呈一过程上升型;若为重症肝炎AFP逐渐减少。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而无法再生预后差。

试述IgM型HBcAb和 IgG型HBcAb的区别?

IgM(+):近期感染,强传染。IgM(+):高滴度:现症感染(发病后一月升高);低滴度:既往感染(持续数年)。.LgM型:参考值:ELISA法阴性(S\CO<2:1);RIA阴性。意义:IgM及时乙型肝炎近期感染指标,提示病人有血液传染性。2.IgG型:参考值ELISA 和RIA法阴性。意义:在发病后1个月左右升高,可持续终身,是HBV感染指标。

临床所谓”两对半”包括哪些指标?各指标阳性各有何意义?

乙肝“两对半”包括:HBsAg-抗-HBs、HBsAg-抗-HBe、抗-HBc。①HBsAg阳性表示HBV现存感染,因常与HBV同时存在,是传染性标志之一。HBsAg(+)见于:乙肝潜伏期和急性期,持续3月后则乙肝慢性化,慢性携带者。②抗-HBs阳性表明既往感染,抗体对HBV 有一定免疫力。抗-HBs(+):患者:是乙肝临床痊愈的标志;注射乙肝疫苗的人:免疫成功的标志。③HBeAg(+)见于:感染乙肝,是HBV复制的标志,既有强传染性;持续阳性则乙肝易慢性化。④抗-HBe(+)见于:乙肝病人HBeAg转阴,HBV大部分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

意义:①HbcAg:阳性见于急性乙肝潜伏期,是HBV传染性标志②抗-HBs:阳性是免疫成功标志③HBcAg:阳性表明乙肝处于活动期④抗-Hbe: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⑤HbcAg:提示血清中有感染性HBV复制活跃⑥抗-HBC:对感染过HBV⑦Pre-s2:阳性提示HBV,传染性⑧HBV-DNA:诊断乙肝佐证。

反映肝功能的酶

1. 反映肝细胞损害为主的酶:AL T和AST、GLD、GST、ChE,期中ChE也能代表肝脏合成功能

2. 反映胆汁淤滞为主的酶:AL T、γ-GT 、LAP、5’-NT

3. 反映肝脏纤维化为主的酶:MAO、PH

4. 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酶类:AFU、5’-NPD同工酶、γ-GT 同工酶、ALP同工酶、ALD同工酶、LD同工酶

试分析乙肝五相指标不同阳性组合的临床意义?

①HBsAg(+),HBeAg(+),抗—HBc(+),见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有高传染性。

②HBsAg(+),抗—HBc(+),见于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肝炎HBsAg携带者,有传染性。

③HBsAg(+),抗—HBe(+),抗—HBc(+),见于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或慢性乙肝,弱传染性。

④抗—HBs(+),抗—HBc(+),见于急性乙肝康复期或既有感染史,目前保持免疫力

⑤抗—HBe(+),抗—HBc(+),见于乙肝恢复期,弱传染性。

⑥抗—HBc(+),见于急性乙肝“窗口期”或既往曾感染过乙肝,有流行病学意义。

⑦抗—HBs(+),抗—HBc(+)抗—HBe(+),见于急性乙肝康复期,开始产生免疫力。

异常CSF(脑脊液)颜色除红色外,还可因哪些原因引起哪些颜色改变?如何鉴别红色CSF是穿刺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①黄色:又称黄变症,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入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破坏,释放氧合血红蛋白而呈现黄变;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8.6μ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由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1.5/L)而呈黄变症。②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③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④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鉴别:红色CSF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前者在留取3管标本时,第1管为血性,以后2管颜色逐渐变浅,离心后红细胞全部沉至管底,上清液则无色透明。如为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3管均呈血性,离心后上清液为淡红色或黄色。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试举出三个常用项目,并说明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肿瘤标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所产生,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和多胺等

AFP是协助诊断肝癌的良好指标,PSA是协助诊断前列腺癌的良好指标,CEA是一种光谱肿瘤标志物,对结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有辅助诊断价值。这些指标在监测肿瘤的疗效、预后评价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性①女性多见,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并有遗传倾向②血中可以检测到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或自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而正常人没有或极少出现这类自身抗体③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为免疫炎症,并且损伤的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抗原分布相对应;④用相同的抗原在某些实验动物中可复制出相应的疾病模型,并可通过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使疾病在同系动物间转移;⑤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叠现象;⑥多数病因不明,常呈自发性或特发性,有些与病毒感染或服用某种药物有关;⑦病程较长,病情迁延不反复,其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应答呈平行关系,易伴发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恶性肿瘤;⑧用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简述肝脏疾病有关的酶及其主要临床意义?

①AL 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为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是肝细胞损害的标志。

②GDH(谷氨酸脱氢酶)为肝细胞线粒体损害的标志,增高反映肝小叶中央区坏死。

③AFU(α—L—岩藻糖苷酶)用于岩藻糖蓄积症的诊断,和肝癌机器它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④ALP(碱性磷酸酶)、γ—GT(γ—谷氨酸转移酶)为胆汁淤滞的酶指标,骨骼疾患时ALP可增高,酒精性肝损害时,γ—GT增高。

⑤MAO(单胺氧化酶)、PH(脯氨酰羟化酶)为肝纤维化的酶学指标。

⑥ChE(胆碱酯酶)为肝实质损害致肝功能不全时及有机磷中毒时减低。

试述各种肝脏疾病时血清蛋白质测定以及血清蛋白质电泳的变化特点?

答:肝脏疾病时血清蛋白质电泳的变化特点:急性及轻症肝炎时电泳结果多无异常。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时,清蛋白降低,α1、α2、β球蛋白也有减少倾向;γ球蛋白增加,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失代偿的肝硬化增加尤为显著。

妊娠试验的临床意义如何?在哪些情况下需用HCG浓缩或稀释试验?

(1)诊断早孕;异常妊娠与胎盘功能判断(2)情况:①异位妊娠时,HCG增高②先兆流产时,HCG监测③不完全流产或刮宫不净,HCG+。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胎盘合体滋养层产生,存在于孕妇的血、尿、羊水、胎儿体内及初乳中。临床意义:(1)妊娠方面诊断:1)诊断早孕:孕后35~50天血尿HCG可迅速升高2)异常妊娠与胎盘功能判定:A异位妊娠时,HCG增高水平较正常妊娠低B先兆流产时,HCG监测C不完全流产或刮宫不净:HCG(+)。(2)滋养层细胞肿瘤诊断与治疗检测:A葡萄胎:绒癌及睾丸畸胎瘤等,HCG增高(稀释试验)B滋养层细胞肿瘤患者术后随访(8~12周转阴),(3)其他恶性肿瘤诊断与预后观察:HCG可升高。

HCG的概念及意义

是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性腺发育作用的糖蛋白激素。由a和B两条肽链组成,其中a链与LH,FSH,TSH的a链相似,存在交叉反应,而B链则是特异的,无交叉反应。意义:1,诊断早期妊娠:ELISA,免疫胶体金法可以在受孕后第一周即可检出,故又称早早孕试验。2,滋养层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患者尿中hCG显著升高,可用稀释试验诊断和预后。3,流产的诊断与治疗:先兆流产hCG呈阳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hCG多呈阳性;完全流产或死胎hCG成阴性。4,对异位妊娠的观察:宫外孕流产或破裂前,hCG约60%呈阳性,有助于与其他急腹症的鉴别。

正常精液检查结果如何?

一般性状:(1).乳白色胶状(2).一次射精量在3-5ML(3).具有高度粘稠性、液化时间小于30MIN(4).酸碱度pH值7.8-8.0

显微镜检查:(1).液化后观察到有精子(2).射精30-60MIN内精子活动率80%-90%,至少大于60%(3).精子计数(60-150)X10的9次方/L(4).形态异常精子小于20%

血清γ-GT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①肝Ca时部分梗阻,淤积—肝C→γ-GT;CaC→γ-GT95%②阻塞性黄疸,γ-GT中度↑,↑程与黄疸③酒精性肝炎,中度以上<300μ。80μ/L,急性可达1000μ/L以上,广泛应用④急性肝炎,中度↑<200,γ-GT↑表未痉急⑤慢性肝炎。

试列表比较正常人及常见的三种类型黄疸时胆红素代谢的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液、尿液、粪便)

试述白细胞增高程度,核象变化,中毒改变与感染程度及机体的反应性预后等的关系.

简述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以及珠网膜下腔出血CSF变化的特点?

简述渗出液、漏出液的主要鉴别点

17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客观题)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 ?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 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 A. F n、W、/、X B. F n、%、/、X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 ?140 B.140 ?170 C.120 ?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 高血压性心脏病 B.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 冠心病 D. 贫血性心脏病 E. 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 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 网织红细胞0.005 ?0.015 B. 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 嗜酸性粒细胞0.5%~5% D. 嗜中性粒细胞 20%~40% E.血小板数(100?300) X 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 > 90g/L B. 90g/L ?60g/L C.60g/L ?30g/L D. v 60g / L E. v 30g/L 6. 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缺铁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急性失血性贫血 D. 巨幼细胞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7.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 急性感染 D. 大面积烧伤 E. 恶性肿瘤 8. 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 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X 109/L 为白细胞增多 B.v 4X 109/L 为白细胞减少 C. 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 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 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 急性出血 B. 急性感染 C. 过敏性疾病 D. 肺结核 E. 伤寒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大失血 C. 放射病 D. 脾功能亢进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肺出血 C. 脑出血 D. 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淋巴瘤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7. 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18. MCH 是指: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C.红细 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9. 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 A.MCV B.MPV C.RDW D.HCT E.ESR 20. 下列哪种成分增高可导致血沉增快: A.白细胞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网织红细胞 E.血小板 21. 某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为:MCV76fl ,MCH24pg,MCHC290g儿应属于: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正常人 22. 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 A. > 2 个/HP B. > 3 个/HP C. > 4 个/HP D. > 5 个/HP E. > 7 个/HP 23. 正常尿液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 型 E. 腊样管型 24. 正常人尿比重为 A.1.010 B.1.015 ? 1.025 C.1.020 D.1.015 E.1.025 ?1.035 25. 少尿是指24 小时尿量小于 A.100ml B.400ml C.600ml D.800ml E.1000ml 26.下列哪项是肾性少尿的原因: A.肾动脉血栓形成 B.休克 C.急性肾炎 D.重度失 水 E. 前列腺肥大 27. 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28. 酱油色尿易见于 A.血友病 B.膀胱炎 C.肾盂肾炎 D.蚕豆病 E.缺铁性贫血 29. 病人尿中出现哪种管型,首先考虑急性肾盂肾炎 A.白细胞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上皮细胞 管型 E. 红细胞管型 30.. 振荡尿液后,尿液泡沫呈黄色见于 A.药物影响 B.食用胡萝卜影响 C.尿中有血红 蛋白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血液学检验: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3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4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6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问答题: 1 实验诊断包括哪几方面? 答: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 2.临床实验室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试述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答: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 1.血液学检验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 4.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5.病原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有关临床遗传学检查、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未包括在本篇范围内。 3 血液学检验有哪些方面? 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

实验诊断学考试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 A. 96~105g/L B. 120~160g/L C. 110~150g/L D. 125~155g/L E. 90~110g/L 2. 网织红细胞减少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失血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 A. 急性化脓性感染 B. 结核性胸膜炎 C. 寄生虫疾病 D. 过敏性疾病 E. 梅毒 4. 用Wintrobe-Landsberg或Westergren法测血沉,成年女性的正常值是: A. 0-9 mm/1h末 B. 0-20 mm/1h末 C. 10-20 mm/1h末 D. 15-25 mm/1h末 E. 15-20 mm/1h末 5. 外周血中靶形红细胞占20%以上,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 急性失血性贫血 C. 海洋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巨幼细胞性贫血 6. 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首选项目是: A.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B. 血红蛋白量 C.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D. 红细胞数 E. 红细胞压积 7.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硬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8. 以下哪种疾病不能使白细胞减少: A. 流感 B. 伤寒 C. 再障 D. 心肌梗塞 E. 脾功能亢进 9. 下列有关红细胞沉降率影响因素中正确的是: A. 影响RBC聚集的因素存在于RBC中 B.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增多使血沉减慢 C. 血浆卵磷脂增多,血沉加快 D. 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血沉减慢 E. 白蛋白具有抑制RBC聚集作用使血沉减慢 10. 有关白细胞一过性增多的描述,错误的为: A. 一过性增多常指生理性增多 B. 通常伴有白细胞的质量变化 C. 正常人下午白细胞数较高 D. 饱餐、剧烈运动可使WBC暂时性升高 E.新生儿WBC也可增多 11. 中性粒细胞血液动力学分裂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均变小,见于: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暴热、严寒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化脓菌感染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13. 下列哪种细胞的胞浆含有大量的均匀一致的桔红色颗粒? A.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大淋巴细胞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低色素性贫血 15.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 伤寒或副伤寒 B. 肝癌 C. 大面积烧伤 D. 铅中毒 E. 急性溶血 16. 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Ⅰ B. 凝血因子Ⅱ C. 凝血因子Ⅲ D. 凝血因子Ⅳ E. 凝血因子Ⅴ 17. 凝血酶能激活下列何种凝血因子: A. 因子Ⅸ B. 因子Ⅺ C. 因子ⅩⅢ D. 因子Ⅶ E. 因子Ⅻ 18.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A. 维生素K不足 B. 过敏性紫癜 C.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D. 凝血酶原缺乏 E. DIC早期 19. 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的正常值范围是: A.1 - 6分钟 B. 不超过4分钟 C. 6 - 12分钟 D. 12 - 18分钟 E. 15 - 20分钟 20. 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 > 4,C肽浓度升高,应考虑: A. 糖尿病前期 B.Ⅰ型糖尿病 C. Ⅱ型糖尿病 D. 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E. 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21. 尿中发现哪种蛋白可用于区别肾小球疾病与肾小管疾病: A. 低分子量蛋白 B. 高分子量蛋白 C. 中性蛋白 D. 游离氨基酸 E. 核蛋白质

实验诊断学选择题+答案

第一+第二章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性增多是 C A.红细胞生成增多 B.红细胞生成减少 C.血浆容量减少 D.血浆容量增多 E.血红蛋白生成增多 2. RBC及HB绝对性增多是A A.红细胞生成增多 B.红细胞生成减少 C.血浆容量减少 D.血浆容量增多 E.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3.下列哪项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B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大面积烧伤 C.肺心病 D.发绀型先心病 E.高原生活4.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C A.阻塞性肺气肿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某些肿瘤患者 E.紫绀型先大性心脏病 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B A.营养不良性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 6.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 A A.核膜残余物 B.铁颗粒沉积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7.多发性骨髓瘤是哪一类细胞异常增生 D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浆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8.外周血出现以泪滴形红细胞为特点的疾病是 B A.缺铁性贫血 B.骨髓纤维化 C.血红蛋白S病 D.DIC E.巨幼细胞贫血9.作为铅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是 E A.嗜多色性红细胞 B.裂细胞 C.染色质小体 D.卡-波环 E.碱性点彩细胞10.正常人WBC计数的参考值是 C A.(5~8)ⅹ109 /L B.(6~10)ⅹ109 /L C.(4~10)ⅹ109 /L D.(4~12)ⅹ109 /L E.(3~10)ⅹ109 /L 11.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占C A.20%一40% B.2%一4% C.50%一70% D.0%一5% E.0.5%一5% 12.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占 A A.20%一40% B.2%一4% C.50%一70% D.0%一5% E.0.5%一5% 13.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 A A.脾功能亢进 B.尿毒症 C.急性链球菌感染 D.急性溶血 E.肺吸虫病 14.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D A.大小不均 B、空炮变性 C.中毒颗粒 D.卡波环 E.核固缩 15.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加的疾病是 C A.伤寒 B.疟疾 C.心肌梗塞 D.过敏性休克 E.副伤寒 16.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C A.支气管哮喘 B.猩红热 C.伤寒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湿疹 17.关于白细胞核象左移,下列叙述哪项较为确切 A A.外周血不分叶粒细胞超过5%时 B.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得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就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与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就是一种原因未明得红细胞增多症为主得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得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就是一种刚脱核得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得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就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就是核得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得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就是核膜得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得常见原因就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得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得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得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得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她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得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得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得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得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得临床意义就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得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得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就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得标志之一、 ★11、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得鉴别诊断、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8-2-28 浏览次数:1588 [大] [中] [小]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 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 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答案】Ⅷ,Ⅸ,Ⅺ因子 12.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一旦各自激活()后,就沿着一条()而进入其后的阶段。 【答案】X因子,共同作用 13.()是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以上。 【答案】抗凝血酶-Ⅲ 14.血液凝固后,血块再被溶解的现象称为()。这一过程是由存在血浆中的()转变为()后面完成的。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第一章血液系统刘娇 一、名词解释: 骨髓干抽、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血小板粘附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二、填空题: 骨髓检查适应症、、。骨髓检查禁忌症、、。 成人骨髓采集部位、、、小孩骨髓采集部位。 骨髓穿刺满意指标、、、、。血栓性疾病分为、、。 三、选择题: 1.正常血细胞PAS反应,下列何者不正确:( ) A、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 B、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C、大多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 D、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 E\ 淋巴瘤细胞强阳性 2.POX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中,下述判断错误的是:( ) A、急粒(+),急单(±),急淋(-) B、小原粒与原淋细胞区别,前者可呈(+),后者(-) C、急单与组织细胞性白血病均呈阳性反应 D、急早白与急单区别,前者呈强(+),后者呈(±) E 幼红细胞阴性反应 3.正常血细胞POX反应,下述结果错误的是:() A、中性粒细胞随细胞的成熟阳性程度逐渐增强 B、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程度最强,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C、原单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和单核细胞呈弥散状弱阳性反应 D、淋巴细胞系呈阴性反应,而巨核细胞系呈强阳性反应 E 幼红细胞阴性反应 4.正常血细胞作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反应结果不正确的是:(B) A、原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 B、嗜碱性粒细胞阳性程度最强 C、原单细胞阴性,幼单可呈弱阳性 D、淋巴细胞系和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 E 幼红细胞阴性反应 四、简答题: 1、血小板检测筛选试验有哪些? 2、血小板有哪些主要功能? 3、PT和APTT分别代表什么? 4、病理性抗凝物质有哪些?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 一、选择题 1、APTT正常和PT延长多见于() A XIII 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 D. X缺乏 F.纤溶亢进 2、APTT延长和PT正常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3、APTT和PT均延长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4、血友病甲是由于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 C. VIII E. XI 最常见的病因是() A.严重创伤 B.严重感染 C.恶性肿瘤 D.产科意外 E.大面积烧伤 6.使用普通肝素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7、使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8.内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是() D. XIII E.血小板 9.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常用什么作监测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3~5倍 二、填空题 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血液凝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选择: 填空:1.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吸附)收缩 2..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溶蛋白 血液一般检查(二) 一选则题 1、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 A. HbA B. HbA2 C. HbF D. SHb E. HbH 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 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 多发性骨髓瘤 C. 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 A. 正常 B. 活跃 C. 低下 D. 重度低下 E. 以下均不是 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 流血性贫血 B. 急性失血 C. 巨细胞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D ~140?~170?~160?~15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B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D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D A.网织红细胞~ B.白细胞计数~X109 C.嗜酸性粒细胞%~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C A.>90g/L B.90g/L~60g/LL~30g/LD.<60g/LE.<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C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D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E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B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C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C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B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试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的测定。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 B.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C.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D. A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EDTA-N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抗凝的标本。 A.2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B. 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C.PT、+的测定。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D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总数升高A.WBC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B.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D.C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B.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C.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D.D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A.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甚至IgM也大量滤出。IgA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C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6.骨髓增生活跃A.1 :5-7粒红比值约为B.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D.B 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K7.依赖维生素 A.FⅡ、Ⅳ、Ⅸ、Ⅹ'. . B.FⅡ、Ⅶ、Ⅸ、Ⅹ C.FⅡ、Ⅴ、Ⅷ、Ⅹ D.FⅤ、Ⅶ、Ⅷ、Ⅹ 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B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功能性蛋白尿 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D A.急性肝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肝硬化 10.阻塞性黄疸时,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哪项不正确:C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Company number :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D -140-170-160-15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B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D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D A.网织红细胞、 B.白细胞计数-XI09 C.喑酸性粒细胞%-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 ~ 300)x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呈为:C A. > 90g/L B.90g/L、60g/LL - 30g/LD. < 60g / LE. <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嵌常见的原因是:C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咸少:D A.尿毒症 B.急性中希 C.化脓性感染D伤寒E.急性心肌梗死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E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塔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塔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B 扎血小板减少B.血红蛋白减少C.白细胞升高D.白细胞减少E.血小板减少壇高 II.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C A?急性岀血B.急性感染C.过敏性疾病D.肺结核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C A?化脓性感染B.寄生虫病C.病毒性感染D.皮肤病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B 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大失血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岀血时间延长见于:D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D A?血友病B.严重肝病C.无纤维蛋白血症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C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淋巴瘤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7?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C 是指:B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呈C?红细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A.> 10X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xl09/L为白细胞减少 19?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C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

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