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封鸡毛信(三分钟故事配插图)

一封鸡毛信(三分钟故事配插图)

一封鸡毛信(三分钟故事配插图)
一封鸡毛信(三分钟故事配插图)

一封鸡毛信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封

鸡毛信》。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

孩子叫海娃。他可了不起了,他

是村里儿童侦查团的团长。有一

天,他正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

放哨。突然,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急急忙忙地走上山来,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爸爸一再叮嘱他,这封信千万不能丢,一定要送到目的地。爸爸让他赶着羊去,要是碰到日本鬼子,就说是放羊的。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远远的就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

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

动,连忙跑过去,把信拴在羊尾

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

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

就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实话的不说,就死拉死拉的有!”一个挂洋刀的鬼子哇啦哇啦地叫,还抽出刀来吓唬海

娃。“呜……我是放羊的嘛!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

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鬼子

官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

他命令把羊都扣下来。海娃呢,

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

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想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子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抱。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去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呀!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么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几个山头,只听“嘭”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到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在前面开

路!”鬼子官是要海娃赶着羊,

在前面踩地雷,多坏呀!海娃

心里却想:“好哇,让我带路,

我把你们都带到八路军那去,

把你们都消灭了”。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小孩,你的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趴!趴!鬼子开枪了。海娃

一头跌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

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

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

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吱呀砰,吱呀砰。”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可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哎呀,这不是海娃吗?”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

“叔叔,羊……老绵羊……尾

巴……鸡毛信……”话没说完,

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

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打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海娃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成了人民的小英雄。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鸡毛信的故事海娃巧送鸡毛信

鸡毛信的故事海娃巧送鸡毛信 海娃那年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他从8岁就给地主老财放羊,风里雨里,辛辛苦苦放了6年了。他特别痛恨地主,更恨日本鬼子。 儿童团长海娃每天到龙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山顶上立着一棵树,一棵假树,海娃就在这棵树旁边放羊。原来,这棵树是“消息树”,如果鬼子来了,就把这树放倒,村里人看到“消息树”倒下了,就知道是鬼子来了。 这一天,海娃又赶着羊群来到“消息树”下,几十只羊都散开吃草去了。 龙门山西边是平川,站在“消息树”下,可以看见平川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还能看到那平川上撒着不少芝麻粒大的黑点点,那是日本鬼子的炮楼。 羊群乖乖地去吃草了,海娃一个人没有伴――后周庄的和平川里的放羊娃今天都没来,海娃想,如果跟谁摔个跤、玩个“鹞子翻身”或者来个“倒竖蜻蜓”,该多有意思啊! 想着想着,海娃扔下红缨枪,两只手一抢,两条腿已经竖起来了。他用两只手撑着地走起来了,真叫好玩,忽然,一颗手榴弹从海娃怀里掉在了地上。这可了不得,这是海娃临出村时,村长给他的,村长说:“鬼子又要来扫荡了,你在山上就是咱村的眼睛,给你颗手榴弹,别让汉奸把你逮住!”

海娃望啊,望啊,忽然他看到,平川上那个疙瘩里爬出一长溜黑点子。海娃揉了揉眼睛,清清楚楚看到,那黑点子像无数蚂蚁,朝龙门山爬来了。不好,鬼子又出动了。 海娃赶紧把“消息树”一拉,“消息树”倒下了。只听,龙门村里响起了钟声,钟声越来越紧,人们背着粮食、包袱,赶着牛羊,都急忙往山沟里跑,民兵们也集合了,都拿着武器上了山。 海娃站在龙门山上,只听有人爬上山来。这条路很少有人走的,莫非是汉奸? 海娃使劲甩了一下羊鞭,几十只羊很快都钻进了草丛,海娃也急忙藏到了一块大石头后面,钻到了酸枣树丛里。他拧开了手榴弹的盖子,从树叶的缝隙里看着那来人到底是干啥的! 那人爬到山顶就喊起来:“海娃!海娃!” 海娃一听,这不是爸爸吗?赶紧从大石头后面跑了出来。 爸爸有点着急地说:“鬼子快来了,你在干什么哪?” 看样子爸爸有急事,顾不上多说。只见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海娃看见这是一封鸡毛信,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海娃知道,这封信非常重要,一定有紧急的事。 爸爸严肃地对海娃说:“你马上把这封信送到三王村,交给张村长,一定要小心!” 海娃接过信,说:“知道了,我马上就去!”说着,海娃把手含到嘴里,吹了一声口哨,只见几十只羊从草丛里向海娃奔跑过来。

红色故事演讲稿

《鸡毛信的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少年游击队的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是《少年游击队的故事》: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一行人刚被李公公带回村边,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五年级给文学故事配插图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插图特点和文学作品的关系, 2、并学习为寓言故事画一幅插图。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完成一幅着色的故事插图,画面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道具及配景等均要与文学作品相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所熟悉和收集的寓言故事,同学讲解。 2、让同学们思考如何用绘画的形势来形象的再现出寓言故事所给人的启迪呢? 3、欣赏优秀的寓言故事插图作品。 二授新: 1、基本概念: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是一种穿插在小说等文学书籍之中的画,插画之所以单独成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要体现出情节的发展,又要包含画家自身的理解.最终造就了插画的独特性。 插图分为图解插图和艺术插图两种。就造型艺术而言,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的图画, 它起初原是为了装饰书籍,增加读者而创作的。随着书籍的发展与分类,插图形式也愈来愈多样,如文学、艺术、儿童读物等插图。但现在一般所说的插图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插图。这种插图是画家在忠于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构思和构画而创作出来的,因此,插图有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成为造型艺术的一个品种。 2、分析插图作品的内容及作用--对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加以说明,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3、分析插图与作品的关系: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 4、出示一些与创作插图有关的形象资料,讲述插图作品的主体,要符合内容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及配置景物应有时代特点。 5、绘画步骤:

A、熟悉故事,选出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份、服饰、所处环境和时代特征。 B、用铅笔定场景位置。画出天空与地平线(室内墙壁地面线),用基本形画出主要的景物。 C、定出人物的位置,按人物的大小、前后关系定在画面上。 D、详细画出各部分。 E、分析插图颜色的运用,一般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的, ①色彩与作品内容有密切关系,插图(创作画)色彩为表达主题而设。 ②用颜色衬托主体形象,使其突出,可以运用重色衬出淡色或淡色托出重色。 ③画面要有主要颜色,其他颜色起衬托作用。 三、插图说明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皇帝的新装》插图类型祥解 全景式的表现方式(水彩) 情节性的表现方式(素描)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以水彩的形式再现 图文结合的形式

《一封鸡毛信》的故事

《一封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是一个儿童团团长。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爸爸对海娃说:“海娃,在明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呀,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呀!”海娃听了,对爸爸说:“保证完成任务!”说完,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 路上,海娃看见远处有一队鬼子向他走来,海娃心想:怎么办?把鸡毛信藏在哪儿呢?可不能让鬼子发现鸡毛信!突然,海娃看见领头的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冒出了一个好主意: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鬼子肯定不容易发现。于是,他飞快地把信藏到了羊尾巴下。鬼子来到了跟前,大声问:“干什么的?”海娃装出很害怕的样子说:“放羊的。”鬼子不相信,就搜查海娃的身,鬼子东摸摸,西摸摸,只摸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问:“你的,认不认识三王村?”海娃本来想说不认识,又一想:不如把鬼子带进八路军的包围圈。于是,他就又装着害怕的样子,小声说:“认识”。鬼子一听,高兴极了,说:“你的,带路!”通往三王村的路由两条,一条是小路,一条是羊道。羊道那头就是八路军的包围圈。海娃赶着头羊在羊道上飞奔,羊道太难走了,鬼子便让他走的慢点,可海娃不听还是飞快地奔跑,把鬼子落在岩石后面,眼看就要进三王村的包围圈了,他便高声呼叫:“快打鬼子,鬼子来了!”八路军听见了,赶紧向鬼子射击。鬼

子知道上当了,向海娃射出了一排排子弹。不好,一颗子弹打到了海娃的腿上,他昏倒了。幸好,八路军人多,把这些鬼子打死的打死,打跑的打跑。一个八路军把海娃救了起来,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说罢便昏过去了。八路军取出羊尾巴下的鸡毛信,得到了重要的情报。他们都夸海娃是个聪明勇敢的好孩子。

鸡毛信的故事《鸡毛信》

鸡毛信的故事《鸡毛信》 词语名:鸡毛信 发音:jīmáoxìn 到清朝,“羽檄”这个名词又大量使用了:“袁简斋六十三岁乃生子。时有族弟某观察,在苏州勾当公事,接江宁方伯陶公羽檄,意颇惊骇。发之,但有红签十字曰:‘令兄随园先生已得子矣。’”但是,不知这个“羽檄”插了羽毛没有。到太平天国时期,确确实实是插了羽毛,而且就是鸡毛!清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说:“曾文正公硕德重望,传烈丰功,震于一时;顾性畏鸡毛,遇有插羽之文,皆不敢手拆。辛未十月,到上海阅兵,余供张已备,从者先至,见座后有鸡毛帚,嘱去之,谓公恶见此物。不解其故。公姻家郭慕徐观察阶告余云:‘公旧第中有古树,树神乃巨蟒。相传公即此神蟒再世,遍体癣文,有若鳞甲。每日卧起,床中必有癣屑一堆,若蛇蜕然。然喜食鸡肉,而乃畏其毛,为不解耳。’后阅《随园随笔》,言:‘焚鸡毛,修蛇巨虺闻气即死,蛟蜃之类亦畏此气。’乃悟公是神蟒转世,故畏鸡毛也。”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抗日武装用鸡毛信传送紧急信息,这在电影《鸡毛信》(不是《小兵张嘎》)中已经艺术化地表现了。但是,电影的表现反而使人们误因为是作者虚构的,有些人以为鸡毛信就是起源于电影!其实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有位来宾出示了一件抗战时期鸡毛信的实寄封!这是中国邮政史上唯一的一件鸡毛信的实物。

电影简介剧情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消息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忽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消息--炮楼里只剩下 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快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即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紧紧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路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到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半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发觉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回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发觉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出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全部被消灭,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鸡毛信的抗日故事

鸡毛信的抗日故事 导读: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

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

红色故事演讲稿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给文学故事配插图》教案

《给文学故事陪插图》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运用绘画语言进行插图创作。培养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绘画的语言表现文学情节。 2、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与情节相匹配的绘画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画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启发活动:教师以平稳、微笑的神态注视学生,用神态与学生交流。(等听到铃声后开始上课,师生问好!)师:我们班的同学热爱文学,而且口才也非常好,那么在今天这节课上哪位同学能够给全班同学讲一段精彩的小故事呢?许多同学举手要求讲故事.生:讲故事(略)师:刘雨晴同学的故事讲完了,大家说她讲的好不好?生:好!师:同学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头脑中是否有根据故事情节形成的画面.生:有!师:其实绘画艺术家也和大家一样,但他们不同的是把对故事的想象用画笔记录下来.而这记录下来的绘画作品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给文学作品配插图。 2、出示课题----给文学作品配插图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插图的概念。师:那么,同学们和老师一同欣赏几幅优秀的插图作品。(多媒体课件展示插图作品.如:哈里.波特、买火柴的小女孩、狼牙山五壮士等) 师:通过欣赏插图作品,你认为插图有那些作用?启发思维让学生自己分析 生 1:是文学作品的图解。 生 2:把文学作品变的更直观,更能增加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师:好,我们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总结一下插图的作用看一看同学们和老师总结的是一样不。(多媒体课件展示插图的作用) 3、参与游戏----创造情景让学生感受与想象。师:老师想考察一下我们同学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老师出示二个成语,“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请两个小组各选2名同学到前面进行无声小品表演。生:活动略。场面热烈,学生互动积极。活动结束。 4、课堂练习----情景中的创造表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师: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的意境……同学先用语言描述一下诗句中的景色、再展开丰富的想象。师:请

鸡毛信的典故

鸡毛信的典故 导读:鸡毛信的典故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

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

红色 小故事——鸡毛信的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

五年级给文学作品配插图案例分析

课题:给文学作品配插图(1课时) 学生:初三 教学目标: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运用绘画语言进行插图创作。培养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学生备品:彩色笔、铅笔、橡皮 教师备品:多媒体课件、文学书籍 教学重点:运用绘画的语言表现文学情节。 教学难点: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与情节相匹配的绘画语言。 教材:人教版初中美术第六册第五课 一、教学设计 《给文学作品配插图》一课在传统常规教学中缺乏生动性,所以如何把生硬变为生动,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导学生切入主题,是本课依始的关键。迅速调动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的参与兴趣和如何启发学生将文学作品由文字演变为图画,而又能完全展现其内涵是本课的两个难点。为此,采用学生亲身参与,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之中,用形体语言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深刻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形成学生自己设计插图的思路,完成作品。最后,整合班级学生共同理解《给文学作品配插图》的创作关键。通过教学活动体会文学作品,并能创造性地给文学作品配好插图。 针对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和策略。 1、启发活动:教师以平稳、微笑的神态注视学生,用神态与学生交流。(等听到铃声后开始上课,师生问好!)师:我们班的同学热爱文学,而且口才也非常好,那么在今天这节课上哪位同学能够给全班同学讲一段精彩的小故事呢?许多同学举手要求讲故事.生:讲故事(略)师:刘雨晴同学的故事讲完了,大家说她讲的好不好?生:好!师:同学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头脑中是否有根据故事情节形成的画面.生:有!师:其实绘画艺术家也和大家一样,但他们不同的是把对故事的想象用画笔记录下来.而这记录下来的绘画作品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给文学作品配插图. 2、出示课题----给文学作品配插图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插图的概念.师:那么,同学们和老师一同欣赏几幅优秀的插图作品.(多媒体课件展示插图作品.如:哈里.波特、买火柴的小女孩、狼牙山五壮士等) 师:通过欣赏插图作品,你认为插图有那些作用?启发思维让学生自己分析 生1:是文学作品的图解。

红色小故事讲课教案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点点的小花。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鸡毛信的故事

鸡毛信的故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

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宰了几只羊烤起了羊肉。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天黑了,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又跑了一段路程,海娃一摸

红色革命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

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自古英雄出少年(海娃) 1937年7月7日的一一声炮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受华战争,中华儿

巧用插图深入解读文本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15443589.html, 巧用插图深入解读文本 作者:马小凤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10期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小说《祝福》,书中主人公祥林嫂以一种别样坎坷的命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她和我们一样,从童真的少年走来,从亮丽的青春走过,饱满的生命却在一个本该收获的年岁里戛然而止。鲁迅先生用自己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形象,更用他的思想向我们揭示着深刻的思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板书课题:祝福。) 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插图,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大家先来看这幅插图,这是赵延年先生的为课文配的插图,这幅图形象地再现了祥林嫂沦为乞丐的形象。 【屏幕显示】 同学们,我们来观察插图(展示范曾《鲁迅小说插图集》中的祥林嫂图片),谈谈这幅图中哪一点给了你最深的触动? (师生静静地观察图片) 生:鲁迅先生在文中提到祥林嫂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头发已经全白,这让我觉得震撼。而这副图中更着力表现了她苍白的头发被寒风撩起,更让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凄苦。 生: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里面有一个空的破碗,显然她什么都没有讨到。 师:古元先生也画过一张祥林嫂沦为乞丐的肖像插图,其中祥林嫂是挎着竹篮,你觉得哪一种方式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生:“提”更能表现祥林嫂乞讨的艰难和无力。 师:说得对!另外,原文中说“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表达效果有什么特点? 生:强调祥林嫂沦为乞丐之后已经乞讨无门,面临绝境。 生:我注意到那根竹竿,很长,支撑着祥林嫂的身体,已不堪重负而变得弯曲,从此处可以看出祥林嫂的悲惨处境。 师:鲁迅先生的文字是如何描述这个细节的呢?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10篇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10篇 此刻的四川阿坝地区是那样的美丽,雪山呈现出银白的色彩,天是那样的湛蓝,偶尔飘过的白云像洁白的哈达。草地上盛开着黄色的人参果花、蓝色的报春花,山崖间满是艳丽的格桑花,时而有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鹃花映入眼帘。然而在70多年前,这儿大片大片的土地上留下了上万名红军的尸骨。他们或者战死在一个之后一个的战役中,或者被冻死、饿死在雪山上,深陷在草地里。据一位老红军回忆:那时掉队的人迷不了路,沿途都是牺牲的战友,他们生前是战士,死后是路标啊!《阿坝党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后边过来的人无需向导,顺着沿途的尸体就能够找到行进路线。 听了这个材料,亲爱的朋友,您的心灵颤动了没有听了这个材料,我们才更加深刻地明白,什么叫做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什么叫做前赴后继!什么叫做革命路上的路标! 如果你去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那里就能够看到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的遗像,看到李慰农、郭隆真、刘谦初、李春亭等烈士的遗像。纪念馆内一些挽联是那样感人心魄:英烈伟绩惊天动地,誉满滨海名垂后世;万众长歌悼英烈,四化伟绩慰忠魂。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更要多想想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多想想那些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多想想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 来到这美丽的青岛,我真想深入大街小巷,去寻找轰动全国的微

尘。 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有个群体的名字微尘。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共产党员。微尘是青岛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体,是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展现青岛社会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一个红色路标!微尘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因为有微尘这样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才能在今日继续坚持鲜红的颜色!也正因为有微尘这样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滨海明珠青岛才更加美丽!更加富有魅力!更加具有国际影响! 是的,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在演绎着属于自我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伟大或渺小,亮丽或灰暗,折射出不一样的生命色彩。那里面,一个决定的因素,就是你有着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向革命先辈和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感动中国的人物和群体学习,把崇高的意识融进我们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永恒的品格,不去感慨如轮的岁月,不去追求浮华和浮躁,不去羡慕额外的贪欲,只为心灵的无怨无悔,用良好的品格书写人生的篇章,为党旗争光添彩!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四):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下头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

为什么喜欢带插图的文字

为什么喜欢带插图的文字? 俗话说:有图有真相。 俗话又说:没图你说个XX! 没图,你…… 以上两种情况充分体现了一种实证精神,即用图片资料证明自己的语言。但是呢,无论是在报刊、书本等纸质,还是在微博、博客等网络文章中,即使不是那些需要图片证明真实性的时候,依然能寻见插图的影子。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喜欢插图呢? 不知道你在浏览微博或者其他网络文字时,会不会也有这个习惯:没图的一眼掠过,有图的即使文笔一般也会多看两眼。 小明在2014年1月1日13点50分左右,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在小明新浪微博的关注中的100条微博之中,有91条有图,2条微博无图却有视频,7条微博纯文字。而24小时最热的100条微博中,82条有图,18条纯文字。似乎大家都达成了一种共识,文字有图才有人看,那么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心理呢?

一、看,灰机! 话说,那天小明正在班里专心致志地上课。忽然窗外不远处飞过一架飞机,小明一下子就忘了老师还在讲课,改为专心致志地看飞机。结果,小明被罚站了。不是小明不想好好学习,也不是老师讲的不好,只是当飞机的轰鸣声传来,那一刻,注意力不自主就被吸引过去了。 关于小明的这个故事,涉及到了一个重要概念:注意。而注意一般分为三种: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或者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小明听课,这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而且小明得拼命告诉自己:我要好好学习,才能迎娶白富美,成为CEO……只有消耗意志力,小明才能完成这项注意活动,这是有意注意,后来小明突然被飞机吸引过去的这个动作不在小明计划之内,而且不费力(一口气上五楼),这叫无意注意。至于有意后注意就NB多了,就像同样坐在窗边的笑笑同学,因为今天老师讲的汉语拼音啊(a)啵(b)呲(c)嘚(d)正是她预习时一直困惑的地方,她便能兴致勃勃地听讲,既有目的,又不用意志力维持。 “注意”是我们完成任何活动所必须的一项条件,在阅读中更是如此,如果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我们就不能读完哪怕是一小段文字。如果内容不够吸引人(教科书),我们就要用有意注意,消耗许多意志力。但是图片一出现,情况就有那么点不一样了。在注意活动中,刺激物(如图片)自身的特点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与蝌蚪一般的文字相比,图片则显得更加新异、漂亮或者有趣。这使得读者更爱看那些有图的文字。

8、作文插图

8、作文插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插图的相关知识和作用,尝试用插图表现作文。 2、运用感悟、联想等方法进行作文的插图表现。 3、培养学会用形象感悟文字、文字创造形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艺术和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文本感悟形象,用简便的方式尝试插图表现。 教学难点:文本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字悟形,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下面请看黑板上几个字“山”“水”“苗”“鸟”,这几个字在你的头脑里有什么样的形象?(教师板书:山、水、苗、鸟。) 师:请同学们把这几个字组成词。 (高山、花果山、黄山奇松、高山仰止、山重水复、水滴石穿、绿水长流、揠苗助长、鸟语花香等。) 师:谁能够把这几个字所表达的形象画下来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学生黑板前和台下尝试绘画,教师要给予点评表扬。 二、解读课题,明确意义 同学们能够通过字词画出有趣的形象,我们叫配图,如果运用这样的方法,在文章中插入图加以形象理解,对文字内容作形象的说明,我们叫做作文插图。 出示定义——作文插图:在文章中插入图加以形象理解,对文字内容作形象的说明,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书刊版式的活泼性。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作文插图”好吗?教师板书课题。 请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插图是什么样的? (1)出示文章片段一: “水果拼盘”班长(采用单幅插图的形式) 我的班长叫魏舒婷。她有一头长长的头发,像春风吹拂柳条;两只又大又亮的眼睛,似两颗葡萄;她的鼻子像倒放的萝卜;嘴不说话时是樱桃小口;两只耳朵像二片橙子瓣;最可爱的是酒窝,一笑,酒窝就出现了,真好看…… (2)出示文章片段二: 小猫历险记(自编童话故事) (采用多幅插图的形式) 在海边,一只小猫在钓鱼。可是,它钓了两个小时也没钓到鱼,小猫想:我真笨!下海里用网直接捞就行了,于是“扑通”一声跳进了海里……小猫在海里拼命挣扎,网也不知道哪儿去了。他随着海浪飘到了鲨鱼生活的地方,一头小鲨鱼看到了小猫,高兴得眉开眼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鸡毛信的故事》

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 ,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 ,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 赶着羊群转过山崖, 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站住 !'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儿也不怕,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宰了几只羊烤起了羊肉。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天黑了,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 鸡毛信可就完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又跑了一段路程,海娃一摸口袋,发现鸡毛信不见了,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 终于在他摇晃褂子的地方找到了鸡毛信。海娃高兴极了, 把鸡毛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就被歪嘴黑狗追了上来。他一连打了海娃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海娃赶着羊群在前面带路,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 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