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新版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2017年新版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2017年新版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2017年新版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置、气候决定的。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后来为了争夺中原地区,又发生了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归顺黄帝,二族联合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制

尧、舜、禹先后都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禅让制,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从此,我国开始了“公天下“的历史。

三、大禹治水

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西周时期)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三、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原因与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主要内容:①“授民授疆土”: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由诸侯管理当

地的事务。②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必要时还要随周王征战。

3.继承制度:依据血缘亲疏关系来确认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子才能继承父亲的爵位;其余儿子为庶子,他们只能成为父亲爵位之下一个等级的职位和爵位。西周的统治阶级为周王(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被统治阶级是平民与奴隶。

4.作用:①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②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1、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贵族、平民与奴隶。贵族:诸侯、卿大夫和士,统治阶级。平民:隶属于贵族,被驱使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奴隶: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毫无人身自由,“人殉”“人祭”。

2.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指军队和刑法),是夏商西周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

第六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1.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大诸侯国想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

权。

2.五霸(时间顺序):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齐桓公最先称霸

(1)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渔盐资源;②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2)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2)楚庄王称霸:邲之战。(问鼎中原)

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1.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 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的策略。代表人物:公孙衍、苏秦。朝秦暮楚。

连横: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代表人物:张仪

第七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千耦其耘:西周时期,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场面。

2.铁器牛耕的作用:春秋时期铁器,战国时期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

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3.“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逐步取代大规模的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

会的基本生产单位。简单地说,奴隶主→新兴地主;奴隶→农民。

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1. 历史背景/原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国内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新兴地主阶

级无法达到政治述求;秦孝公不甘于现状,企图变法富国强兵。

2. 内容/措施:(1)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

全家罚作奴隶。

(2)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3)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4)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为县令,国君任命。

(5)统一度量衡

(6)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3. 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比较彻底、全面、成功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在秦国得到巩固和发展。

【问题】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答: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秦国担当起统一的大任,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第八课早期中华文化

1.甲骨文: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又称卜辞。

2.甲骨文的意义: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4.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金文(铭文):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6.甲骨文和司母戊鼎都是在殷墟出土的。

7都江堰

1.)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结构组成: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3.)原因和作用:防洪、灌溉

4.)意义: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

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与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九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孔子

1.地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成就:(1)“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2)“礼”: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3)“德”(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3. 教育成就:(1)教育举措:创办私学(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4. 儒家学派的历史作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 《论语》:由孔子弟子将孔子言论整理而成的书籍,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6.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

二、百家争鸣

1. 历史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

②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新兴地主阶级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政治理论来维护他们的统治。③士人们四处游历,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个别形成学派。④私学的兴盛,为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3.影响: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十课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

(3)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4)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2.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2)六国先后被灭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结果: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帝国,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4)疆域: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四至点”3.意义/影响:(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

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政治:(1)皇帝制: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三公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军事大权,他们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3)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两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各级官员直接由

朝廷任免。

政治方面的措施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体现。此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由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

2.经济、文化:(1)统一车辆形制,规定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为六尺。(2)统一文字:小篆,后又推行隶书。(3)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4)统一度量衡。(5)修驰道,开凿灵渠。

3.军事: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4.思想: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但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三、秦朝的灭亡

1. 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

具体表现(原因):徭役、兵役负担沉重;赋税负担沉重;刑法严酷;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2. 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大泽乡遇雨误期会被处死

(2)成果: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它是我国的第一个农民政权)

(3)意义/影响: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 秦朝的灭亡——项羽发动的巨鹿之战消灭了秦朝的主力军。

四、楚汉战争

1. 人物:项羽、刘邦

2. 结果:项羽败而死;刘邦胜,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为汉高祖。

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内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人物:儒家代表——董仲舒

(2)内容:①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②任用儒官③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地方为中央举荐贤才④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

(3)作用: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 政治:

(1)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

①原因:汉初分封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②人物:主父偃

③内容: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将王国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

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侯国归郡管理;禁止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

④作用: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巩固了统治。

(2)强化监察制度

内容:①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②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刺史直接对皇帝负责。

三、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作用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13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第一次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凿空”。

2.第二次通西域——公元前119年。

3.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

汉朝与西域各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4.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的开始,今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 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2. 名称由来:运输最多的商品就是丝绸。

3.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西汉前期,人们用植物纤维为原料,制造出最早的纸。

2.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码头、破布和旧鱼网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3.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医学

1. 张仲景:东汉时期“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 华佗:东汉时期“神医”,研制出麻醉药剂——麻沸散。

三、数学

1. 《九章算术》:东汉时期,记载了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运算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第16课秦汉时期的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和道教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

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1)教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来世幸福

(2)作用: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道教——东汉后期,结合了民间的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的中国本土宗教。

(1)教义: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2)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视现世的特点。

3.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二、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以步兵、车兵、骑兵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

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是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第17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的军阀征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曹操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上的优势。

(2)招贤纳士(3)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屯田制。

3.结果:实力逐渐增强,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袁绍占据的是黄河以北地区)

4.官渡之战(公元200年,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

结果:曹操打败袁绍,并乘胜追击,北渡黄河,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 背景:孙权:占据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实力不断发展。刘备:活动在荆州一带。

2.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1)原因:曹操统一北方后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对战双方:曹军→孙权、刘备联军

(3)结果:曹军大败,逃回北方。后来刘备攻占四川并夺得汉中,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更加稳固并向岭南发展。

(4)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

3. 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

(1)220年,曹丕称帝,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2)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3)222年,孙权称王,国号为吴,定都建业。

4. 三国鼎立局面的破灭——266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后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第18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人口南迁

1.人口南迁的阶段:

第一阶段: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开始南迁。

第二阶段:西晋后期,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为躲避侵扰,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南迁浪潮。

2.北方移民南下后的分布地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在岭南一带。

二、江南经济的发展

1. 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④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⑤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 表现: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开辟大量湖田;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新建了水利设施。(2)手工业:①纺织业: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②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③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④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3)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内迁民族:“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

1.原因和目的: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内容:

(1)迁都:494年,从平城迁洛阳——平城地处边塞,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统治。(2)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视洛阳为家乡,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3. 意义/影响/作用:(1)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2)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一、数学: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二、农学:贾思勰,北魏、东魏时期。《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一、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代表作《兰亭序》。

二、绘画:东晋人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三、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2010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将下列我国境内的发现的原始人类,按距今时间的远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2、懂的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⑤半坡人A①②B①②③C③④⑤D④⑤ 3、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A使用磨制石器B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C饲养家畜D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4、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炎帝、黄帝结成联盟B禅让制的实行 C禹建立夏朝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5、下列制度在西周实行的是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奴隶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从夏商两代的灭亡中,我们可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国力 7、齐桓公建立霸权的主要方式是 A管仲改革B尊王攘夷C组织会盟D通过战争8、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B召集诸侯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能力D齐国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9、战国七雄中,其领土主要在山东境内的是 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 10、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对诸侯国发展的趋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数量越来越多B由分裂到统一C数量由多到少D由弱到强11、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子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

A孔子的弟子主张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 C当时牛耕是财富的象征D以农为本的思想基本确立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 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14、下列文字的继承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金文-竹帛书-大篆―小篆-隶书 B大篆-金文-竹帛书―隶书-小篆 C竹帛书-大篆-金文―小篆-隶书 D金文-大篆-竹帛书―小篆-隶书 1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制D主张放宽刑罚、轻徭薄赋

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对应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是小刚在参加学校的知识竞赛中遇到的一道题:“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他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下列是一个反映中国1903年一家四兄弟情况的历史故事,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老大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上班 B、老二因参加义和团被杀害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所房子 D、老四远赴重洋到美国留学 3.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自由、平等”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4.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这朝廷已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里所说的现象应该发生在()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如果让你撰文批驳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你可以引用的论据是 ①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 万人以上②日本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③在其全面侵华期间,致使中国伤亡3500多万人④七七事变后侵占北平,烧毁了

圆明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一个生卒年为(1854-1938)的南京市民可能见证的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有 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⑵中华民国建立⑶南京大屠杀⑷国民政府迁都 A.⑵⑶ B.⑴⑵⑶ C.⑴⑵⑶⑷ D.⑶⑷ 8、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吗?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乐 观的高大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请指出邓小平同志参加指挥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9、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10、“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马尾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 11、设想1895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镇南关大捷 B、反割台斗争 C、革命派起义 D、收复西藏的斗争 1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平等条约庇护下,在中国开始设立工厂是在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鸦片战争之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3、抓住关键词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划定、拆毁、严禁、允许”这十个词 来 帮助记忆某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很多同学都看过反映清朝宫廷是是非非的古装剧,皇帝、格格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使君临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 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6、在历史活动课上,李志坚同学拿来了自己课前找到的视频资料向同学们展 示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C.翻越大雪山D.会师井冈山 17、被陈毅元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分为选择题、实验题及其计算题三大部分,选择题总共45分15个小题,填空题为16-19题,占35分,实验探究题为20题,占12分,计算与分析题为21题,占8分。试卷考查内容为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的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四章生命中的有机物质和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二、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化学涉及知识均符合《有机化学基础》学习目标的要求,对于试卷的总体评价如下: 1.试题考查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文字表达准确、简洁、规范。 2.试题突出了有机化学基础的知识的全面覆盖,充分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贯穿始终,对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题难易程度适中。 3.试题对有机推断内容考察较多,将各类物质综合起来,考察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程度。 三、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着重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考察,对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进行了具体物质具体考察,尤其是对银镜反应的考察比较全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方程式,还要求学生会定量计算,突出体现在第8、12小题,综合性较强,考察较为全面。但整体难易适中,得分率偏高。 <二>.填空及简答题

16、17题对基础的结构式、键线式进行了考察,此外对取代产物的判断也提出了要求。基础性较强,得分率较高。 18、19题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推断提出了要求,试题涵盖了烃、卤代烃、烃的衍生物等多数有机物。涉及到的反应有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综合性较强,值得推荐。 <三>.实验及探究题 20题考察对酯化反应的理解,从装置到方程式,还有实验的注意事项,需要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本题得分率不是很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强化实验。 <四>.计算及分析题 与期中考试的计算题类似,利用元素分析考察分子式和同分异构体,基础性较强,得分率较高。 通过对试卷的详细分析,试卷答题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不高。 <二>答题不规范,实验题语言组织能力稍有欠缺。 <三>化学推断题不知如何下手,盲目推理,没有依据。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多加练习,周练和章末检测要及时,并找出他们薄弱的地方,加以强化。 2.注重对结构的分析,从根本上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关联性,结构决定性质,这句话贯穿选修5整个教材。 3.复习时间仓促,很多知识点学生遗忘,考前找些套题让学生熟悉试卷结构,对知识的考察方向有大概的了解。 二〇一八年六月

2017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2017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7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查字典填空。5分 “鼎”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目__部,再查 ____爿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d___,再查音节__ing___ 。“鼎”字有如下解释:①古代蒸煮用的器物;②三方并立;③大;④正当,正在。在下列词语中,“鼎”字应选择的解释写在词语后面的( 1)里。钟鸣鼎食( 4)鼎鼎大名( 2)三足鼎立(3 )鼎盛(5 )。你还能写出两个含有“鼎”字的成语 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jùn 严( 军) ( )工 ( )马英( ) ( )俏 jí编( ) 书( ) 聚( ) 荆( ) 狼( ) 三、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面各组词语。3分

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中秋节_ 春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___ 2、小肠胃大肠嘴肛门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宋词唐诗汉赋明清小说元曲 ____ 四、选择题。5分 1、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杂伴截然荒乱坐无虚席 B、尖税演绎锻炼肃然起敬 C、幢憬敦厚蒜瓣万丈更新 D、和睦旷野爆竹蜂拥而至

2、下面加点的汉字的部首和音序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蒸(灬 z)容 B、瞅(目 Q)见 C、豁(谷 H)达 D、优雅(隹 Y) 3、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头涔涔(cén) 空地(k?ng) 屏(bǐng)息 B、徘徊(huí) 汲(xī)水膝(qī)盖 C、鼻涕(tì) 一摞(lu?)碗哲(zhě)理 4、依次填入文段空缺中,正确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 流出了___________, 流出了 ___________。 ①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②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 5、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的一句是哪一句?( )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A B C D 黄桥东区域2015-2016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16.1 (分值:50分 时间:政史合场100分钟)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0分) 41.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42.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4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27年 C .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4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临洮—咸阳 B .临洮一辽东 C .陇西一辽东 D .临洮一函谷关 45.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6.被齐桓公任用改革内政的人物是 A .姜尚 B .商鞅 C .吴起 D .管仲 47.后代把商称殷,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 .商汤 B .盘庚 C .商纣 D .周幽王 48.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留下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 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公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白渠 49.“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50.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 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人教2017年六年级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docx

2017 年 ** 小学毕业考试 数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全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完成时间90 分钟)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 , 六年的小学生活很快就要过去了,你一定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本领。 名 ! 祝你成功!姓这儿老师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相信你一定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一、填空:(共20 分每空 1 分) 线 1、读作 ()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2010 年第 16 届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时间为 2010 年 11 月 12 日—— 11 月 27 号 封 考 )个星期还多()天。 日,那么这届亚运会要经历( 3、把 144∶240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4、3÷()=( () )折。)÷ 24==75% = ( 密() 5、把三角形 ABC沿着边 AB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 ) 。 A A 6 : 级 是(),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班 B 3C (单位:厘米)(第 5 题) 6、 1 千克盐水含盐 50 克,盐是盐水的()%。 7、 78能同时被 2、3、5 整除,个位只能填(),百位上最大 :能填()。 校 学 8、一所学校男学生与女学生的比是 4 :5,女学生比男学生人数多()%。 9、一座城市地图中两地图上距离为10cm,表示实际距离 30km,该幅地图的

比例尺是()。 10、水果店运一批水蜜桃,第一天出批水蜜桃的1 ,第二天出余下的3 60% ,第三天全部完。如果第三天比第二天少80 千克,那么批水蜜桃共()千克。 二、判断:(共5分每 1 分) 11、自然数( 0 除外)不是数,就是合数。() 12、小于4 而大于 2 的分数只有 3 。()555 13、一个柱与一个等底等高,他的体和是36 立方米,那么的体 是 9 立方米。() 14、生的 90 个零件中,有 10 个是品,合格率是90%。() 15、“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 嘴,三只青蛙??那么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 三、:( 10 分每 2 分) 16、2008 年的 1 月份、 2 月份、 3 月份一共有() A.89 B .90 C.91

201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3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历年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历年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2、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3、下列侵华战争中,侵略战火燃烧到清王朝统治中心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4、率清军摧毁阿古柏政权,收复x疆的清军将领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冯子材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圆明园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法德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6、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苦苦探索。 7、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 C.实现民族独立 D.发展军事工业 8、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创办万木草堂 B.“公车上书”的发表 C.创办《中外纪闻》 D.强学会的建立 9、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延安 D.武昌 10、以下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三民主义阐发的思想() A.民主 B.民权 C.民族 D.民生 11、“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革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12、中国近代,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西安事变 D.五四运动 13、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的战斗情景B.辽沈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14、中国*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 A.秋收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15、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A.进行武装斗争 B.建立统一战线 C.从事农民革命运动 D.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16、右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面四个标志分别代表:回收、绿色包装、节水、低碳,其中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已知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a+3>b+3 B. 2a>2b C. ﹣a<﹣b D. a﹣b<0 3.(3分)小明拿一张如图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BC,其中∠C=90°,他将纸片沿DE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CAD:∠BAD=5:2,则∠CDA的度数() A. 20° B. 40° C. 50° D. 70° 4.(3分)小亮在解不等式组时,解法步骤如下: 解不等式①,得x>3,…第一步; 解不等式②,得x>﹣8,…第二步; 所有原不等式组组的解集为﹣8<x<3…第三步. 对于以上解答,你认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解答有误,错在第一步 B. 解答有误,错在第二步 C. 解答有误,错在第三步 D. 原解答正确无误 5.(3分)分式的分子分母都加1,所得的分式的值比() A. 减小了 B. 不变C, 增大了 D. 不能确定 6.(3分)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的位置,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A.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7.(3分)若分式方程=2+的解为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a>4 B. a<4 C. a<4且a≠2 D. a<2且a≠0 8.(3分)如图,图①、图②、图③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人由A地到B地的路线图(箭头表示行进方向)其中图②中E为AB的中点,图③中AH>BH,我们用a、b、c分别代表三人走过的路程,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9.(3分)用适当的符号表示a是非负数:_________. 10.(3分)如图,是一个风筝骨架.为使风筝平衡,须使∠AOP=∠BOP.我们已知PC ⊥OA,PD⊥OB,那么PC和PD应满足_________,才能保证OP为∠AOB角平分线. 11.(3分)小明做了一道因式分解题:x2y﹣2xy2+y2=y(x2﹣2xy+y2)=y(x﹣y)2,他用到的分解因式的方法是_________(写出两个) 12.(3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0,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CD 的中点,BD=6,则△DOE的周长为_________.

2016-2017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 学校:年级:姓名: 一、填空(共20分,其中第1题、第2题各2分,其它每空1分) 1、31 2 吨=()吨()千克 70分=()小时。 2、()∶()= 40 ( ) =80%= ()÷40 3、()吨是30吨的1 3 ,50米比 40米多()%。 4、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5、0.8:0.2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6、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有男生()人,女生()人。 7、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是()。 8、王师傅的月工资为2000元。按照国家的新税法规定,超过1600元的部分应缴5%个人所得税。王师傅每月实际工资收入是()元。 9、小红 1 5 小时行 3 8 千米,她每小时行()千米,行1千米要用()小时。 10、用一根长12.5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面积是()。 11、在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12、请你根据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图形名称。圆、()、()、长方形。 二、判断(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7米的 1 8 与8米的 1 7 一样长。…………………………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3、 1 100 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 它们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 4、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 的含盐率是5%。……() 5、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B.尧舜C.大禹D.后羿 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 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5.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7.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是谁总结出来的?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称皇帝,实行郡县制 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分为选择题、实验题及其计算题三大部分,选择题总共45分15个小题,填空题为16-19题,占35分,实验探究题为20题,占12分,计算与分析题为21题,占8分。试卷考查内容为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的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四章生命中的有机物质和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二、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化学涉及知识均符合《有机化学基础》学习目标的要求,对于试卷的总体评价如下: 1.试题考查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文字表达准确、简洁、规范。 2.试题突出了有机化学基础的知识的全面覆盖,充分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贯穿始终,对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题难易程度适中。 3.试题对有机推断内容考察较多,将各类物质综合起来,考察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程度。 三、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着重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考察,对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进行了具体物质具体考察,尤其是对银镜反应的考察比较全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方程式,还要求学生会定量计算,突出体现在第8、12小题,综合性较强,考察较为全面。但整体难易适中,得分率偏高。 <二>.填空及简答题

16、17题对基础的结构式、键线式进行了考察,此外对取代产物的判断也提出了要求。基础性较强,得分率较高。 18、19题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推断提出了要求,试题涵盖了烃、卤代烃、烃的衍生物等多数有机物。涉及到的反应有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综合性较强,值得推荐。 <三>.实验及探究题 20题考察对酯化反应的理解,从装置到方程式,还有实验的注意事项,需要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本题得分率不是很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强化实验。 <四>.计算及分析题 与期中考试的计算题类似,利用元素分析考察分子式和同分异构体,基础性较强,得分率较高。 通过对试卷的详细分析,试卷答题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不高。 <二>答题不规范,实验题语言组织能力稍有欠缺。 <三>化学推断题不知如何下手,盲目推理,没有依据。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多加练习,周练和章末 检测要及时,并找出他们薄弱的地方,加以强化。 2.注重对结构的分析,从根本上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关联性,结构决定性质,这句话贯穿选修5整个教材。 3.复习时间仓促,很多知识点学生遗忘,考前找些套题让学生熟悉试卷结构,对知识的考察方向有大概的了解。 二〇一八年六月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篇一】 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 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群居生活 3、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人 B.长阳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4、你知道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6.我国历第一个国家是: A.商朝B.秦朝C.夏朝D.西周 7.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资料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9.春秋时期孔子的*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直接反映出: A“千耦其耘”B那时已出现牛耕C分封制崩溃D青铜工具的使用 10.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人如果想免除劳役,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B.外族入侵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12.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与汉武帝推行的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3.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2016学年历史期末考试题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民考民期末考试卷 总分10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A .黄帝 B .嫘祖 C .蚩尤 D .仓颉 2.《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3.他是我国历史上治水英雄,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这里的“他”是 A . 炎帝 B . 尧 C . 蚩尤 D . 大禹 4.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农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农耕文明 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神话传说 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5.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五谷在我国首先齐备是在 A 夏朝 B 商周时期 C 战国时期 D 春秋时期 6.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 A . 司母戊鼎 B . 四羊方尊 C . 青铜神树 D . 青铜面具 7、现在中行、建行、工行等设计银行徽章时,都选用了内方外圆的造型,下图是哪一朝代铸造的钱币?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三国魏 8.“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9.如果我们要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应该查阅(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庄子》 10.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弱肉强食 B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适者生存 D .统一 11.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 .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 .多生产粮食和布帛 B .合理经商致富 C .大力开垦荒地得到政府的奖赏 D .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 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 .荀子 B .墨子 C .老子 D .孙膑 14.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这里 的“孔孟之道”指的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15.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A .李冰 B .孔子 C .司马迁 D .屈原 16.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做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金文 B .甲骨文 C .小篆 D .楷书 17.郭沫若先生认为它“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是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他高度评价的这个水利工程是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三峡 18.“揭竿而起”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陈胜吴广起义 19.宏伟的长城是我国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特征,秦朝时修的长城是为了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犯 A .匈奴族 B .鲜卑族 C .羌族 D .氐族 20.下列各项不属于文景之治局面形成原因的是 A .提倡节俭 B .重视以德化民 C .减轻农民负担 D .统一铸造五铢钱 21.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含着浓厚的“恤民”气息,这里所说的二京指的是 A .东京和西京 B .北京和南京 C .长安和洛阳 D .镐京和殷 2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作为是 A .兴修灵渠,统一岭南 B .创办太学 C .减轻赋税,发展农业 D .推行分封,巩固统一 23.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始于 A .秦朝 B .汉朝 C .春秋 D .战国 24.西汉王朝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下列哪个皇帝时期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元帝 25.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兴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秦一西汉 B .西汉一东汉 C .东汉一三国 D .三国一西晋 二、26制表题: 按照三国鼎立时三国的建立时间,三国名称,建立人,都城,制表(12分) 三、27识图题(10分)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 数学试卷(理科)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在复平面内,复数z=i 31 -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 在(x+2)4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 A. 24 B. 12 C. 6 D. 4 3. 已知函数f (x )=ln2x ,则f'(x )= A. x 41 B. x 21 C. x 2 D. x 1 4. 将一枚均匀硬币随机掷4次,恰好出现2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A. 4 1 B. 8 3 C. 2 1 D. 8 5 5. 函数f (x )=-2 1 x 2+lnx 的极值点是 A. x=-1 B. x=-2 1 C. x=1 D. x=2 1 6. 5名大学生被分配到4个地区支教,每个地区至少分配1人,其中甲、乙两名同学因专业相同,不能分配在同一地区,则不同的分配方法的种数为 A. 120 B. 144 C. 216 D. 240 7. 设a ,b ,c 是正整数,且a ∈[70,80),b ∈[80,90),c ∈[90,100]。当数据a ,b ,c 的方差最小时,a+b+c 的值为 A. 252或253 B. 253或254 C. 254或255 D. 267或268 8. 已知函数f (x )=e x +ax-2,其中a ∈R 。若对于任意的x 1,x 2∈[1,+∞),且x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