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月算法笔记-第六课

7月算法笔记-第六课

7月算法笔记-第六课
7月算法笔记-第六课

这里是七月算法12月机器学习班的上课笔记,为了图方便,有些是直接在老师的PPT上做笔记了,如果有碍观瞻请忽略,并且也无耻地摘抄了同学的部分笔记,主要是一些数学公式截图,请见谅,多谢!

第六课梯度下降与拟牛顿法

梯度下降法是一个连接理论和机器计算的桥梁,这种方法通过迭代来逐步完成对于目标函数的优化,将离散和连续有机的结合起来。关于最优化问题,我自己以前用过匈牙利法在EXCEL里演算过,但是对于机器来说,还是梯度下降算法比较合适,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具体和感性的理解梯度下降,而拟牛顿法让我们对牛顿这位大牛也更加的敬重。后面提前加入了最大熵模型的内容。

由于有头几次数学课程的铺垫,实际上机器学习算法在公式推导上几乎没有太多的难点,接下来的课程相对也比较的轻松。只是初次接触机器学习不太能够直观的想象的机器是怎么通过计算慢慢的得到最后的结果。好在邹博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简单易懂的代码和形象生动的配图。

一、梯度下降法

注:机器学习中向量没有事先给出是行向量还是列向量,默认就是列向量。

1、梯度下降算法回顾

具体方法:

a. 初始化(随机初始化)

b. 迭代,新的能够使得更小

c. 如果能够继续减少,返回b

;其中,

需要解决和优化的问题:

a. 参数更新时机:

传统方法;批量梯度下降法;折中mini-batch法;随机梯度下降法SGD;

b. 如何确定学习率

使用固定学习率还是变化学习率

固定学习率存在的问题:有些情况下降不下去了

学习率设置多大比较好?

C、下降方向

处理梯度方向,其他方向是否可以?

可行方向和梯度方向有何关系?

2、优化学习率

基本思路:

在斜率(方向导数)大的地方,使用小学习率。

在斜率(方向导数)小的地方,使用大学习率。

3、学习率的计算标准

把学习率看作是变量,样本点x,y都是已知的。

a. 因为梯度下降是寻找f(x)的最小值,那么,在和(下降方向)给定的前提下,即寻找函数

的最小值。即:

b. 如果可导,局部最小值处的满足:

c. 将带入,则有:

d. 下降方向可以选择负梯度方向(或者选择与负梯度夹角小于90°的某方),从而:

e. 如果能够找到足够大的,

f. 则必存在某,使得,这里即为要寻找的学习率。

4、线性搜索

4.1 二分线性搜索(Bisection Line Search) :

不断将区间分成两半,选择端点异号的一侧,知道区间足够小或者找到当前最优学习率。

4.2 回溯线性搜索(Backing Line Search) :

基于Armijo准则计算搜素方向上的最大步长。其基本思想是沿着搜索方向移动一个较大的步长估计值,然

后以迭代形式不断缩减步长,直到该步长使得函数值相对与当前函数值的减小程度大于预设的期望值(即满足Armijo准则)为止。

附:Armijo准则,Armijo条件是一种一维搜索的停止条件,不精确的一维搜索条件规定迭代步长首先应该保证使目标函数充分减小,这个条件使用以下不等式描述:

4.3比较:

二分线性搜索的目标是求得满足的最优步长近似值,而回溯线性搜索放松了对步长的约束,只要步长能使函数值有足够大的变化即可。

二分线性搜索可以减少下降次数,但在计算最优步长上花费了不少代价;回溯线性搜索找到一个差不多的步长即可。

4.4回溯法改进:插值法

采用多项式插值法(Interpolation) 拟合简单函数,然后根据该简单函数估计函数的极值点,这样选择合适步长的效率会高很多。

(二次差值)

其中,为本次最优值,为上一次尝试迭代步长。

若满足Armijo准则,则输出该学习率;否则,继续迭代。

注:更高次的差值会影响计算速度。

二、拟牛顿

1、牛顿法

提出:修改搜索方向,不仅仅说是梯度下降。

尝试:方向为一阶导和二阶导相除

二阶导数反应了函数的凸凹性;二阶导越大,一阶导的变化越大;利用二阶导做修正。

推广:牛顿法,将上述方法推广到多维,用方向导数代替一阶导,用Hessian矩阵代替二阶导。

2、拟牛顿

提出:求Hessian矩阵的逆影响算法效率,同时搜索方向只要和负梯度的夹角小于90°即可,因此,可以用近似矩阵代替Hessian矩阵,只要满足该矩阵正定、容易求逆,或者可以通过若干步递推公式计算得到。

修正方案:

BFGS / LBFGS

n Broyden–Fletcher –Goldfarb -Shanno

L-BFGS

BFGS需要存储n×n的方阵用于近似 Hessian阵的逆矩阵;而L-BFGS仅需要存储最近m(m约为10,m=20足够)个用于近似Ck即可。

L-BFGS的空间复杂度O(mn),若将m看做常数,则为线性,特别适用于变量非常多的优化问题。

三、最大熵模型:主要内容

理解并掌握熵Entropy的定义

理解“Huffman编码是所有编码中总编码长度最短的”熵含义

理解联合熵H(X,Y)、相对熵D(X||Y) 、条件熵H(X|Y)、互信息I(X,Y)的定义和含义,并了解如下公式:- H(Y)=H(X) - I(X,Y)

- H(X)=H(Y) – I(X,Y)

- H(X|Y) = H(X) + H(Y) - H(X,Y) ≥0

掌握最大熵的内涵Maxent

最大熵/MLE在独立成分分析ICA中的应用

最大熵模型Maxent和极大似然估计MLE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笔记空

1、《长江之歌》是电影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情境,显示出它 ()歌颂了()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 2、第一小节从()入手,抓住了长江 ()特点。第二小节从()入手抓住了长江()的人文特点。 3、“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的情怀,写出它无私的力量。 4、第2小节中“远古”“未来”写出了()“巨浪荡涤着尘埃”写出了()“灌溉花的国土”“推动新的时代”再次见证了 ()不仅()还 ()。 5、“春潮”“惊涛”是长江的() 6、“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的情怀,写出了她的无私力量。 7、诗歌的情感主线是()诗句是 ()。 8、有关长江的诗句( )。 第二课《五彩池》 1、表现颜色的词语中带有水果颜色的有( )等。 2、作者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 )表达了作者对()。 3、五彩池的特点是()。 4、五彩池是美丽的,美就美在(),神奇就神在()。 5、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二是:()三是:( )。 6、第三段中的比喻和排比,写出了()。 7、第四段中的比喻写出了()。排比写出了()。 8、第五自然段中比喻排比写出了()。 9、理解开头和结尾( )。

1、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 2、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3、作者重点从天山的()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4、第三段“蓝天衬着……银灰的暗花。”作者把()比喻为()()比喻成()说明( )。作者的想象是()。 5、第三段中“那融化的雪水……开的莲花”连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了雪水()溪流抛起的浪像()。 6、第四段中的“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 )“蜿蜒无尽”是说();“重重叠叠”说明了()。()与()相照应,“重重叠叠驳驳”重叠词的运用()。 7、第五段中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作者精确用词把天山的(),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写出了()赛过八寸的玛瑙盘写出了花的(),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写出了花的()。 8、第三段的写作顺序是()。 第四课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1、本文的语言比较独特大量用叠词,对偶句不仅使文章(),还使文章具有一种(),使我们在诵读时,在脑海中就浮现出( )感受到水乡孩子那份()。 2、绍兴的乌篷船是(),是(),是(),是( ),是()是()。 3、绍兴的桥(),载满了()承载了(),留下了()。 4、暗下来了,这是进了桥孔了;亮起来了,亮起来了,这是出了桥孔了。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写法,写出了(),让我们感受到了()。 5、开头的童谣()结尾的谜语与开头(),尽现了( )。 6、上下桥的规矩让我们感受到了()让人()。 7、课文第三段从()等角度写作者()“滑过去”突出了()。 8、第四段作者对船夫的()描写,写出了()动作描写写出了()。 9、第六段的比喻句,写出了()。 本文通过对绍兴的船和桥及其与孩子们生活联系的描写,抒发了( )的情感。

数字图像处理笔记整理=-=电子科大

数字图像处理笔记整理 填空题 1一幅灰度级均匀分布的图像,其灰度在[0,255],则该图像的信息量为8(2^7<255<2^8) 2属于图像锐化处理的是:高通滤波 3属于点处理的是:二值化 A梯度锐化b二值化c傅立叶变换d中值滤波 4属于图像平滑处理的是:中值滤波 A梯度锐化b直方图均衡c中值滤波d laplacian增强 1:通过从图像中的某个采样窗口取出奇数个数据进行排序 2:用排序后的中值取代要处理的数据即可 5用模版[-1,1]主要检测:垂直方向的边缘。 6纳滤波器通常用于复原图像 7灰度方差说明了图像的哪一个属性:图像对比度 8属于局部处理的是:中值滤波。 1于彩色图像,通常用以区别颜色的特性是:色调、饱和度、亮度。 2个基本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由:图像输入,图像存储,图像输出,图像通信,图像处理和分析5个模块组成。 3般来说,采样间距越大,图像数据量:少,质量:差;反之亦然。 4直方图修正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和直方图规定化两种方法。 5像压缩系统是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构块组成的。 6将一股灰度图像中的对应直方图的偶数项的像素灰度均用相应的对应直方图中奇数项的像素灰度代替(设灰度级为256),所得到的图像将亮度:增加,对比度:减少。 7字图像处理,即用:数字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 8像数字化过程包括3个步骤:采样,量化和扫描。 9 MPEG4标准主要编码技术有:DCT变换、小波变换等。 10灰度直方图的横坐标是:灰度级,纵坐标是:该灰度出现的频率。 11数据压缩技术应用了数据固有的:冗余性和不相干性,将一个大的数据文件转换成较小的文件。 12在RGB彩色空间的原点上,三个基色均没有:亮度,即原点为:黑色,三基色都达到最高亮度时则表现为:白色。 13数字图像是:图像的数字表示,像素是其最小的单位。 14灰度图像是指每个像素的信息由一个量化的灰度级来描述的图像,没有彩色信息。 15图像的数字化包括了空间离散化即:采样和明暗表示数据的离散化即:量化。 16分辨率是指映射到图像平面上的单个像素的景物元素的尺寸。 17直方图均衡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在图像中像素个数多的灰度级进行展宽,而对像素个数的灰度级进行缩减,从而达到清晰图像的目的。 18图像锐化的目的是加强图像中景物的:细节边缘和轮廓。 19因为图像分割的结果图像为二值图像,所以通常又称图像分割为图像的:二值化处理。20图像增强按增强处理所在的空间不同分为空域和频域。 21常用的彩色增强方法有:真彩色增强技术,假彩色增强技术,伪彩色增强三种。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伯牙善鼓琴》一文,所讲的内容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不陌生的,因为小学的课外阅读里有现代文的《伯牙绝琴》的故事,七年级上册音乐书里有《高山流水》的乐曲,相信有许多学生对内容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前提下学习这篇文言文,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2.熟读成诵,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知己难求,知音难觅。【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准确翻译课文,并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知己难求、知音难觅的感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解题导入: 1.上学期学过的《卖油翁》里说“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谁还记得“善”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伯牙善鼓琴》(板书课题) 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几个字。 (明确:先秦时期的著名乐师伯牙擅长弹琴) 二、读文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初次感知一下《伯牙善鼓琴》。 在初读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比较迟疑,应该是有些字音在作怪,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看看你会读吗?并且知道什么意思吗?谁会谁上黑板写出来。 ①辄穷其趣②卒逢暴雨③善哉 ④援琴而鼓⑤霖雨之操⑥更造 2.解决了“拦路虎”,读起来就会流畅很多,大家再次放声朗读。 3.这次就比第一次声音大了很多,看来字词没问题了,那同学们,古人写文章是不加标点符号的,这去掉标点的文章你会读吗?谁来读读,你想读到哪里停就停,并且指名让下一位同学接着读。大家集中注意力,看会不会点到你的名字。 4.谁愿意单独来朗读一下课文? 三、赏文识句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过几遍文章之后,想必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同学们认为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谁来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2.那我们首先来看看文章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的?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现“善鼓”的句子。 (明确:志在登高山,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最大熵算法笔记

最大熵算法笔记 最大熵,就是要保留全部的不确定性,将风险降到最小,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就是保留了最大的不确定性。 最大熵原理指出,当我们需要对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进行预测时,我们的预测应当满足全部已知的条件,而对未知的情况不要做任何主观假设。在这种情况下,概率分布最均匀,预测的风险最小。因为这时概率分布的信息熵最大,所以人们称这种模型叫"最大熵模型"。 匈牙利著名数学家、信息论最高奖香农奖得主希萨(Csiszar)证明,对任何一组不自相矛盾的信息,这个最大熵模型不仅存在,而且是唯一的。而且它们都有同一个非常简单的形式-- 指数函数。 我们已经知道所有的最大熵模型都是指数函数的形式,现在只需要确定指数函数的参数就可以了,这个过程称为模型的训练。 最原始的最大熵模型的训练方法是一种称为通用迭代算法GIS (generalized iterative scaling) 的迭代算法。GIS 的原理并不复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假定第零次迭代的初始模型为等概率的均匀分布。 2. 用第N 次迭代的模型来估算每种信息特征在训练数据中的分布,如果超过了实际的,就把相应的模型参数变小;否则,将它们便大。 3. 重复步骤2 直到收敛。 GIS 最早是由Darroch 和Ratcliff 在七十年代提出的。但是,这两人没有能对这种算法的物理含义进行很好地解释。后来是由数学家希萨(Csiszar) 解释清楚的,因此,人们在谈到这个算法时,总是同时引用Darroch 和Ratcliff 以及希萨的两篇论文。GIS 算法每

次迭代的时间都很长,需要迭代很多次才能收敛,而且不太稳定,即使在64 位计算机上都会出现溢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有人真正使用GIS。大家只是通过它来了解最大熵模型的算法。 八十年代,很有天才的孪生兄弟的达拉皮垂(Della Pietra) 在IBM 对GIS 算法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提出了改进迭代算法IIS (improved iterative scaling)。这使得最大熵模型的训练时间缩短了一到两个数量级。这样最大熵模型才有可能变得实用。即使如此,在当时也只有IBM 有条件是用最大熵模型。 由于最大熵模型在数学上十分完美,对科学家们有很大的诱惑力,因此不少研究者试图把自己的问题用一个类似最大熵的近似模型去套。谁知这一近似,最大熵模型就变得不完美了,结果可想而知,比打补丁的凑合的方法也好不了多少。于是,不少热心人又放弃了这种方法。第一个在实际信息处理应用中验证了最大熵模型的优势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马库斯的另一个高徒原IBM 现微软的研究员拉纳帕提(Adwait Ratnaparkhi)。拉纳帕提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对最大熵模型进行近似,而是找到了几个最适合用最大熵模型、而计算量相对不太大的自然语言处理问题,比如词性标注和句法分析。拉纳帕提成功地将上下文信息、词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句子成分(主谓宾)通过最大熵模型结合起来,做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词性标识系统和句法分析器。拉纳帕提的论文发表后让人们耳目一新。拉纳帕提的词性标注系统,至今仍然是使用单一方法最好的系统。科学家们从拉纳帕提的成就中,又看到了用最大熵模型解决复杂的文字信息处理的希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笔记 2010.8.31 Lesson 2 一、祈使句 1、有呼语的出现:Tom, open the door. Tom is opening the door. 2、否定句的变化:动词前加don’t. Please don’t do it like this. 3、祈使句中be的出现:Be early .Be active .Be careful. Be quiet. Don’t be late. 4、祈使句的反义疑问句: ①.Let me have a look , shall I ? ②.Let’s go to the zoo, shall we ? ③.除此以外,无论肯定句和否定句都是will you ?Let us go home , ? Don’t watch TV , ? 二、形容词与副词的用法 1、通常形容词后加ly即可变成副词,但是有的词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例如: ①hard 艰苦的,努力地hardly 几乎不 ②early 早的,早地 ③fast 快的,快地 ④easy 容易的,容易地 2、用法 形+名be+形动+副 2010.09.01 Lesson 1 一、everyone in school(同义) 1、all of us (复) 2、each of us (单) 二、in class 在课上(时间) in the class 在班里(地点) 三、宾语从句,从句用陈述句 1、Do you think they are right? 2、I know how old he is. 四、让某人干某事 1、Let sb. do sth. (否)Let sb. not do sth. 2、make sb. do sth. 3、tell sb. to do sth. (否)tell sb. not to do sth. 4、ask sb. to do sth. (否)ask sb. not to do sth. 5、keep sb. doing sth. 2010.9.2 Lesson 4 一、should句型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一个人(原文)(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个人(原文)(思援弓缴而射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字义 ①弈:下棋②通国:全国③诲:教导④鸿鹄:天鹅⑤援:引.拉⑥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⑦俱:一起⑧弗:不⑨矣:了 10、为:因为 11、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2、善:善于、擅长 3.《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4、《两小儿辩日》的作者是(列子),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这篇文章选自(《列子·汤问》),其中包括着名的寓言故事(《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 5.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着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6、字义 1辩斗:辩论、争论 2以:以为 3去:离 4日中:正午 5及:到 6苍苍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8汤:热水 9决:判断 10汝:你 11知:通“智” 练习题 一写出“之”字在各句中的意思: 1弈秋,通古之善弈者也。(的)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弈秋的教导)(鸿鹄)

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 遂城三小叶寿文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我认识到编者能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 能正确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 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 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 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感受自然 , 祖国在我心中 , 心灵之歌 , 珍爱我们的家园 , 初 识鲁迅 , 轻叩诗歌的大门 , 人与动物 , 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 , “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 , 采用的是 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 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 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 , 共有课文 28 篇,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 14 篇。这七组教材 , 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 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 4 篇课文 , 精读课文两篇 , 略读课文两 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 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 , 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 ?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 ,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 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其中 , “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 “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1、选文质量更高

本册教材保留了老教材的一些优秀文章 , 如《詹天佑》、《穷人》等 , 新增选了一些课文 , 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篇土地是神圣的〉等 , 特别是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 精选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为阅读的材料 , 让学生通过学习 , 对诗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在“回顾 . 拓展”中编入了古诗词、名言警句等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材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 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的“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的“心灵之歌”、环境保护的“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情操的“艺术的魅力”等 , 还有关于人物的“初识鲁迅”。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 都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 既充分关注人文内涵, 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 使学生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掌握了读写的方法。 本册的读写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 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 学习的重点。 2、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材编写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情况 , 尊重学生书写发展的特点和认知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陈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鸥与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八条;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三十一条。 过程与方法 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在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爱,所以海鸥以爱回报老人,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鸥对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你们和李老师一起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其实,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这节课我将和你们一起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我到村小上的一堂公开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堂课将由我带领他们去学习】 二、研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研读要求(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出课文中哪些部分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怀? (2)勾画出你最感动的部分,想一想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动手动脑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3、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学习所获。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交流: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预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词语在语句中

六年级上册笔记

1、山中访友 一、正音字 栀.子花幽径.树冠.旋转.吟.诵 汩.汩吟咏.唱和.血.液扎.进细数.二、理解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三、知识点: 1、题目:()作者()体裁()。 2、填空: (1)这是一篇构思()、富有()、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 )。 (2)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 称呼,从而使()。 (3)本文()、新奇,又浪漫色彩。同时,作者还采用()、()、()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 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3、理解重点句: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2、山雨 一、正音字: 湿润.清晰.嫩.绿倾.吐啼啭. 3、草虫的村落 一、正音字: 静谧.散.步熙熙攘攘洞穴.僻.静勤勉.红鸠.鸟 二、理解词语: 熙熙攘攘: 花色斑斓: 驻足痴望: 行色匆匆: 三、知识点: 1、课文题目()作者()体裁()。 2、作者以()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从中反映了作者()。 3、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看到了();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看到了()……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 4、作者充分发挥(),运用()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5、表达特点:(1) (2) 6、本文行文的线索: “奇异”概括了。 7、本文有两个场景:(1)小甲虫迷路的()。(2)课文的主体()。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 定语后置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 本文二至六小节均以”我们爱你”起句,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情,即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 这篇课文的感情线索是:我们爱你啊中国 全文2-6段永排比咏唱的修辞方法 文章D2小节定语后置;突出景物特点 2.郑成功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句激动昂扬充满正气 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一个自然段高度概括了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即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同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起到了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中国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被迫离开 告别亲人: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 日夜思念 临终请求 答:埃斯内尔巴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人民。 答:弥留之际之病重将要死亡的时候; 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希望魂归故里;与祖国为伴的美好愿望。 4.古诗两首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听说;涕泪:眼泪; 意思:剑外忽然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我的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意思:回头再看看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 我胡乱地卷起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意思:在白天里我要放生歌唱;畅饮美酒;多项趁着这明媚的春天;一起返回故乡。 意思:立即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 一过襄阳;便可以直奔故乡洛阳。 示儿 示儿:告诉儿子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但:只是;九州:指中国;同:统一。 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宋朝的军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因为陆游的心理有一种悲愤和遗憾;就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表现了他深厚真挚的爱国之情。 5.负荆请罪 廉颇----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蔺相如------深明大义、一心为国、顾全大局、宽容大度 解词: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如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唇枪舌剑: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辩论时言辞 负荆请罪: 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愿受责罚。“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出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以学生安危为重;克尽职守 诠释: 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信息论复习笔记

信息论回答了通信的两个最基本问题: (1)数据压缩的极限; (2)信道传输速率的极限; 信息、消息和信号 消息:信息的載體(能被感知和理解、進行傳遞和獲取) 信息:事物運動狀態或存在方式的不確定性的描述(香農)先驗概率:P(a i) 自信息:I(a i)=log[P-1(a i)];(信息接收的不確定性) 互信息:I(a i;b i)= log[P-1(a i)]- log[P-1(a i|b i)]; (信息接收的多少度量) (若信道無干擾,則互信息等於自信息等於0) 優點:明確的數學模型、定量計算; 缺點:有適用範圍; 信號; 通信系统的模型 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有效、可靠、保密、认证 2. 离散信源及其信息测度 ﹣离散信源的定义:輸出信息數有限、每次只輸出一個; ﹣自信息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事件發生前: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事件發生后:時間含有的信息量; 信息熵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信息熵的基本性质 定義:自信息的數學期望( H(X)= -∑[ P(a i)logP(a i) ] )信源的總體信息測度 (1)每個消息所提供的平均信息量;

(2)信源輸出前,信源的平均不確定性; 性質:(1)對稱性;(2)確定性; (3)非負性;(4)擴展性(可拆開); (5)可加性;[ H(XY)=H(X)+H(Y) ] (6)強可加性;[ H(XY)=H(X)+H(Y|X) ] (7)遞增性; (8)極值性; [ H(p1,p2,p3…,p q)≤H(q-1,,…, q-1)= logq ] 等概率分佈信源的平均不確定性最大,稱為最大離散熵定理;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扩展信源 —扩展信源的熵 H(X) = NH(X) —离散平稳信源:联合概率分布与时间起点无关; 熵:联合熵 H(X1X2)=∑∑P(a i a j)logP(a i a j) 条件熵 H(X2|X1)=-∑∑P(a i a j)logP(a i|a j) 关系:H(X1X2)=H(X1)+H(X2|X1) 熵率:离散平稳信源的极限熵 = limH(X N|X1X2…X N-1) —马尔可夫信源:某一时刻的输出只与此刻信源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以前的状态及以前的输出符号都无关; —马尔可夫信源的熵:H m+1=H(X m+1|X1X2…X m) —信源剩余度 熵的相对率η= H极限/H0 信源剩余度(输出符号间依赖强度)γ= 1-η=1-H极限/H0 3.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H(X;Y)=H(X)-H(X|Y) —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 —信道矩阵性質 (1)P(a i bj)=P(a i)P(b j|a i)=P(b j)P(a i|b j);

Web信息处理与应用复习笔记-GitHub

Web信息处理与应用复习笔记 ? 2017-1熊家靖PB14011026 PART 1:Web Search 一、Introduction 1、web搜索的挑战: 数据规模大、分布散、不稳定、质量差、无结构、异构、价值低 2、信息检索: 给定查询和信息库,找到相关的文档 3、IR与DB的区别: DB数据结构化、有明确语义,查询结构化、匹配要精确、次序不重要 IR数据半结构化、无明确语义,查询为任意内容、无需精确匹配、次序很重要 4、IR的任务: 基于用户查询的搜索、信息过滤、分类、问答 5、IR的基础性问题: 相关性计算、检索模型、评价、信息需求、检索性能 二、Web Crawler 1、网络爬虫的概念: 从一个种子站点集合开始,从web中寻找并且下载网页,获取排序需要的相关信息,并且剔除低质量的网页 2、网络爬虫基本过程: 种子装入桶中、每次从桶中取出一个网页、提取出网页所有url放入桶中、重复 3、网络爬虫的主要需求: 快、可扩展性、友好性、健壮、持续搜集、时新性 4、网络爬虫的常用策略: 用栈深度优先、用队列广度优先 5、网络爬虫涉及的协议: HTTP/HTML、DNS/URL、Robots Exclusion(排斥协议)、Sitemp(允许协议) 6、URL规范化: 协议://主机名[:端口]/路径/[:参数][?查询]#Fragment 7、分布式爬虫的概念: 如何有效地把N个网站的搜集任务分配到M个机器上去使得分配比较均匀 8、一致性Hash的概念: 将网页和机器都映射到环路Hash空间,每个机器负责自身位置与后继的网页搜集 三、Text Processing 1、文本处理的概念: 将原始文档转换成词项集以方便索引 2、字符编码的概念: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Unicode:统一码,满足跨语言、跨平台的需求 UTF-8:针对Unicode的可变长度字符编码 3、分词中的概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课内容(笔记形式)20121026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李大敏2010.09.10编制2011.09.19修改2012.10.22重新校对 第一课使用工具 一、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我们平时使用的工具有起子、钳子、剪刀、羊角锤、镊子等。1课2页 二、选用什么工具好 2、要起下钉在木板上的螺丝钉,需选用螺丝刀,要起下元钉,需选用羊角锤,要打开啤酒瓶盖,需选用开瓶器(起子)……,所以说,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1课2-3页 3、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剪子、钉锤、镊子、起子等,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1课3页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一、认识杠杆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2课4页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杠杆尺的平衡实验】 2、杠杆的省力费力规律是:①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是省力杠杆;②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是费力杠杆;③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2课6页 3、在用杠杆尺做实验时,我们可以发现:左右两边在挂钩码时,两边只要“重物的重量×重物到支点的距离”相等,杠杆尺就平衡。2课6页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的位置不同,同一个杠杆,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2、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3、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工具有:撬棍、钢丝钳、剥线钳、果树剪、剪子、开瓶器、起子、核桃夹、等,费力杠杆有:镊子、夹子、煤球夹等,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订书机等。3课8页 二、小杆秤的研究 4、为什么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因为根据杠杆原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提绳(支点)距秤钩的重力点的距离很短,秤砣(用力点)距提绳的距离很远,所以可以称量很大的重量。简解:因为它利用了杠杆省力的原理3课9页 5、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呢?

基于噪声信道模型统计机器翻译的学习笔记

基于噪声信道模型的SMT学习笔记 理论 翻译系统源语言:e(英语) 目标语言:f(法语) 从f翻译到e 本来人们想说e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受到类似噪声的干扰,结果说出了f。所以我们必须得将f还原成与e最相似的语句。这个过程就是噪声信道的模型。 统计机器翻译就是对于给定的f,找到相应的e,使P(e|f)最大,为argmax P(e|f) 。 e 通过贝叶斯公式得:P(e|f) =P(e)*P(f|e)/P(f);则argmax P(e|f) = argmax P(e) * P(f|e)。 e e P(f)与e无关,所以P(f)可以忽略。这样P(e|f)就有两个因素决定(1) P(e),(2) P(f|e);其中P(e)表示e在该语言中的流利度,也就是是否符合该语言的语法规则;P(f|e)表示e翻译成f的概率。之所以不直接估计P(e|f),主要有两个原因:(1) 可以将e和f分别看作是疾病和症状,那么从e推出f(P(f|e))比较可行,而很难从f推出e(P(e|f))。(2) 引入P(e),这样翻译出来的语句更像人话。 这样一个SMT系统的任务就分成了三部分: (1) 估计P(e),即语言模型 (2) 估计P(f|e),即翻译模型 (3) 用一个合适的算法找到一个e使得P(e) * P(f|e)最大(至少是尽可能大)。 翻译模型提供的是一些语言单词,而忽略这些单词之间的相对顺序;语言模型的作用就是找出符合该语言语法规则的顺序。 语言模型 估记P(e)的值一般是基于现有的语言“数据库”,该数据库存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一些语句,这些语句通常都符合语法规则。num(k) = k在该数据库中出现的次数。 (1)P(e)=num(e) / 数据库中语句的总数。但是会出现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e是 一条好的语句,但是没在该数据库中出现过,所以其次数为0,从而P(e)也为0。这样e就会被认为是差语句而被抛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引入一个平滑系数。 (2)在估计P(e)时,可以引入一个N元的概念,就是连续N个单词组成的字符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 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1草原 1.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 2.作者来到草原后的感受(用原文回答)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 “翠色欲流”写出草原绿得程度深,有生机;“流入云际”草原与长空相接,说明绿得范围广。 4.仿写: (1)走在哪里,都像碧绿的湖面上荡漾的点点白帆,都像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的颗颗珍珠。 (2)看到腊梅花开,既想拍照留念,又想高歌一曲,既愿作诗一首,又想作画一幅。 (3)教室里十分安静,连掉下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 (4)舞台上,演员们穿着各色的衣服,既漂亮,又大方,来给观众们表演节目。 (5)雨后水珠落在荷叶上,都像散落在碧玉盘的珍珠。 5.辨别“回味” (1)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嘴里的味道。 ——吃过饭后,我还回味着妈妈炒的辣子鸡。 (2)对经历或接触过得事情重新体味。 ——杭州西湖风景如画,让我回味无穷。 6.“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作用:深化主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意思:蒙古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能舍得马上分离,大家站在夕阳下,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难舍难分。 (2)情境:太阳已经偏西了,金色的阳光洒在碧绿的草原上,白色的蒙古包外,穿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正和客人话别。蒙古人民面带微笑,拉住客人的手说:“真舍不得你们走,蒙汉人民像亲兄弟一样,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汉族人民面带微笑,拉住蒙古人的手,说:“谢谢你们的热情好客,我们要团结互助。”他们说了又说,依依惜别。 7.《刺勒歌》刺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8.导游提纲:(1)介绍草原美丽风光 (2)品尝草原风味小吃 (3)亲历套马、摔跤等运动 9.情景交融的写法,好处是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的艺术效果! 10.这种境界在文中是指草原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柔美的小丘,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丁香结 1.想象画面:细雨纷飞,烟雨迷蒙丁香花瓣上粘满了晶莹的小水珠,白丁香更加洁白,紫丁香更加朦胧,在细雨中沉甸甸的,若隐若现,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2.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又来一件,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这是因为有了这些,生活才更加精彩。例如一写作业潦草,老师批评我很难过,后来我认真书写在我的努力下老师表扬。(二遇到难题不会感到愁闷与同桌交流克服了困难,而且学会了合作,心里很快乐!) 3.雨中的丁香妩媚动人,朦胧卓约,线条模糊,柔和。丁香与微雨连在一起是因为丁香象征人生中解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笔记)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笔记)

第一单元分析 刘兴才 一、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亚落日》、(12)》和课文《长江之歌》、 《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及习作一、练习一组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共有3页图画组成,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第二页和第三页的主题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丰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烟台的海》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天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洞外、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叙述详略得当,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习作1》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例文《爸爸逗我玩》手迹的影印片断。从影印片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用修

改符号修改例文的痕迹,可见作者对文字表达的慎重和精益求精。这个片断对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很有好处。第二部分是例文《爸爸逗我玩》的发表稿。文章的重点突出,趣味十足,也让我们感受到作家钱钟书与女儿之间浓浓的父女情。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和提示。先是对例文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说明,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述,接着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写作提示。本次习作是写一件童年趣事,要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同时要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自拟。 《练习1》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强化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认知,将强化认知和行为指导训练有机结合,将本册教学主题与其他习惯主题有机结合,才能训练好习惯。《长江之歌》一文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充沛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很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朗读、 《三亚落日》、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 《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也都是生动的教材,学生陶冶在祖国美好河山之中。 三、单元教学总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领导课文,背诵《长江之歌》;背诵《三亚落日》的第3、4两个自然段;背诵《记金华的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1课

总第课时21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堂笔记重点与例题分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堂笔记重点与例题分析 (一)位置,统计,数学广角 一、位置 原点不同分为(0,0)及(1,1) 1、用数对表示(列,行) 2、方向:先走列,再走行。列(东西)行(南北)往东、往北走是加,往西、往南是减。 3、平移:向南北是行变,列不变。向东西是列变,行不变。(点对点平移) 4、轴对称:左右两边的图形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统计 1、统计图的区别: (1)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表示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2、扇形统计图 (1)计算圆心角360°×?% (2)提出问题注意*:单位“1” 三、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假设法:设鸡求兔,设兔求鸡。注意*:答容易将鸡的脚数量答成兔的脚数量。 2、方程:注意*:要设脚多的为x,以免出现减出负数。 (二)计算 一、意义 1、乘法:①分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②分数乘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书的百分之几。 二、法则 1、乘法: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能越分的要约分,再计算。 2、除法: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0”除外)。 三、被除数÷除数=除数分之被除数=被除数:除数A÷B=B分之A=A:B(B≠0) 四、变化规律 1、乘法:原数×小于1的数<原数;原数×大于1的数>原数 2、除法:被除数÷大于1的数>被除数;被除数÷小于1的数>被除数 五、倒数 1、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找到数(1)分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互换位置。(2)整数:A→1/A(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3)小数(百分数):先将小数(百分数)化为最简分数,再找倒数。 3、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1除外)的倒数小于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