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 本章会详细讲解周氏小儿推拿术的主要穴位与手法,按摩次数依年龄大小与病情轻重而定,未注明的一般一天一次,一岁以下的孩子100~200遍,一到两岁的孩子250~300遍,两到五岁的孩子300~500遍,五岁以上500遍,揉均为顺时针方向。为了避免重复,此后不再赘述。 头部按摩四法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高骨合用,称之为头部按摩四法,常用于头痛、轻型感冒发热发汗等症,也用于平时的保健按摩。开天门俗称"开天眼",有醒脑、明目、增智的作用。 (1)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前发际,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可与清胆经、揉百会合用。 (2)推坎宫。两手拇指分别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每天一至开天门两次,每次30~50遍,适用于外感发热、惊风、头痛,也适用于眼疾。若用于治疗目赤,可与清胆经、掐揉鱼际交、清天河水合用。 (3)揉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即太阳穴。此法有补泻之分。用双手中指罗纹面着力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下向前再向上向后揉圈运动为补法,由前向后直推为泻法,称为推太阳。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补法可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4)揉高骨。耳后入发际处即耳后高骨,乳突后缘下凹陷中偏上,相当于风池穴。用两手拇指着力分按两穴揉圈,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用于头痛、感冒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头部其他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 (1)揉百会。百会位于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交会处,每天揉一至两次,每次揉100~200遍或指压3~5分钟,用于头痛、感冒鼻塞、脱肛、遗尿、惊痫。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能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鱼际交合用;脱肛、遗尿、尿频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用。 (2)掐承浆。承浆位于下唇靠下颚下方中部,用拇指或食指指甲掐3~5遍即可,用于止抽、利尿、嘴歪、口腔炎症等。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一)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病例:1床,某某,男性,45岁,诊断:腰痛(风寒湿型);医嘱:拔罐(腰背部)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拔火罐法 (一)目的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3、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二)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病例:1床,某某,女性,20岁,诊断:呕吐(寒邪犯胃);医嘱:穴位按摩,选穴:合谷、内关 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穴位按摩法 (一)目的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三)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病例:1床,某某,男性,30岁,诊断:中暑;医嘱:刮痧;刮治部位:背部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刮痧法 (一)目的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三)注意事项 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 【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适应症】 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妊娠恶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产后尿潴留、乳汁不通、回乳、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等。 【禁忌症】 1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 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3 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 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5 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6 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 注意事项 1 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2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粘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 3 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收。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4 注意室内通风,注意防暑。适当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方法是贴敷前,应用温开水将局部洗净擦干,或用酒精棉球擦净。在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药物贴敷时间及疗程视疾病与贴敷部位而定。如敷脐,一般都是1~5天换药1次,有些药粉气味俱厚,不需水、酒或药汁调敷,直接将药粉填脐者,也可5~10天换药1次。至于敷脐疗法的疗程,急性病多为3~5天,慢性病多为5~10天,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5天。伏贴每次敷药2~3小时,共三次。

-各种头痛的按摩穴位

1.整个头部疼痛 选穴:合谷穴 如果你的整个头部都一跳一跳地疼痛,那么按摩合谷穴能帮助你。而且由于头痛与肩部血流不畅有关,所以配合肩井穴的按摩,效果会更好。 位置:合谷穴在手背上,手指张开的时候,拇指和食指之间褶皱靠近拇指一侧,拇指轴关节手指一方。 要点:将拇指的指肚放在另一只手的合谷穴上,沿着拇指的骨头边缘按压,你会觉得很舒服,但又稍微觉得有点疼,没关系,你可以再加点力气按压。 2.后脑勺疼痛或偏头痛 选穴:风池穴 风池穴能促进头部血流通畅,从而缓解后脑勺的疼痛,对偏头痛也有效。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脑勺下方颈窝的左右两侧,沿颈窝下缘向外大约两个拇指的地方。 要点:用拇指向斜上方按压,并慢慢抬头,寻找最佳的刺激角度,然后一边按压一边前后活动头部。也可以将毛巾绕在脖子的后方,用手握住毛巾两端,头向后仰,也有类似的效果。 3.肩部僵硬 选穴:肩井穴 久坐的时候不注意肩部运动,会导致肌肉劳损,按压肩井穴能解决这个问题。 位置:颈部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与肩头连线的正中。 要点:用中指按住对侧的肩井穴,并转动与肩井穴同侧的胳膊,按压力度以感觉到“舒服的微痛”为最佳。如果在办公室备一个小吹风机,休息时间温暖肩部,效果会更好。 4.腰痛 选穴:委中穴

一天忙下来经常是腰酸腿疼,觉得腰都弯不下去了。这时按摩委中穴对消除腰椎周围的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位置:位于膝盖窝的正中,用手能摸到脉搏的跳动。 要点:坐在椅子上,将膝盖弯曲,用拇指指肚按压穴位,按压的同时可以上下活动脚部。 5.腿部浮肿 选穴:飞扬穴 长时间站、坐或步行,都会引起腿脚的疲劳和肿胀,刺激飞扬穴能够缓解症状。 位置:顺着跟腱外侧的骨头向上摸,在小腿肌肉的边缘就是这个穴位。 要点:稍稍将膝盖向内倾斜会比较容易找到这个穴位,按压的时候不要用太大的力气,觉得舒服就可以了,也可以用笔杆来刺激这个穴位。另外上火、鼻塞、流鼻涕时刺激这个位置也会觉得舒服一些。 6.痛经 选穴:血海穴 每月一次的生理痛真是非常难受,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这种小腹疼痛。 位置: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要点: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7.注意力不集中 选穴:悬颅穴 长时间伏案工作总会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按摩悬颅穴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 位置:从额角发际向后 5毫米,再向下两个手指宽的地方就是悬颅穴了。要点:两手的拇指指肚用力按压左右两边的穴位,按压 5秒左右放开,重复这个动作直到感觉清醒。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4、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慎用人群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2、孕妇、婴幼儿; 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颜面部; 四、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贴敷部位 1)基础穴: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2)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辨症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另外,包括大椎、定喘、膻中、中府、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也有选用。 3)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肾俞、悬钟、关元、阿是穴等。 4)治疗脾胃病,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贴敷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1)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2)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6、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7、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同时,我科也开展“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8、贴敷时间

(完整版)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

常见面部穴位 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 1.百会穴: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由两耳间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中点 作用:主治头晕、休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2.神聪穴:定位: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共4个 作用:主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 3.神庭穴:定位: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 作用:主治眩晕、头晕 4.头维穴:定位:额角直上0.5寸 作用:主治而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等 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 5.上星穴:定位:前发际线正中直上一寸处 作用:主治头痛、目痛 6.太阳穴:定位: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一寸 作用:头痛、眼部疾痛等 7.风池穴:定位: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间的凹陷处 作用:眼部近视、鼻炎等 8.风福穴:定位:后发际直上一寸处 作用:颈部强痛、中风不语等 二、眼部穴位 1.印堂穴:定位:两眉连线中点 作用:眼头痛、眩晕、鼻病等 2.攒竹穴:定位:眉头内部凹陷中 作用:头痛、流泪、目赤肿痛等 3.鱼腰穴:定位:眉毛中间 作用:眼部疾病等 4.丝竹空:定位:眉梢外侧凹陷处 作用:偏头痛、眼部疾病等 5.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外侧0.5寸 作用:头痛、目肿痛等 二、眼部学位 6.晴明穴:定位:内眼角上方0.1寸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7.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1/4与内侧3/4交界处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8.承泣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眼下眶缘边缘止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9.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一寸 作用:眩晕、头痛等 三、鼻周穴位 1.素髎穴:定位:鼻尖正中 作用:鼻炎、鼻塞等 2.迎香穴:定位: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中 作用:鼻炎、鼻塞等

开天门头部穴位按摩

开天门(头部穴位按摩) 开天门的概念:通过刺激头部末梢神经,使机体产生感应,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阴阳平衡,安全舒适)的一种技术操作。《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开天门的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明目、镇静安神、镇惊止痛、增强体质、预防保健等。 开天门的适应症:外感头痛、头晕头胀、神经衰弱、失眠、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 开天门的禁忌症:头部外伤、皮疹、血液病患者、过敏的病人禁用此法。 开天门的穴位: 1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2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3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 4攒竹-------眉头凹陷中 5丝竹空------眉梢处凹陷中 6百会------后发际直上7寸(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7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后约1寸凹陷中 8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处 9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10肩井------位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 11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附:横指寸:以手指的横径作为取穴的折量标准。通常以一拇指(指节横纹)为1寸,两横指(食、中指中节横纹)为1.5寸,四横指(二、三、四、五指指节横纹)为3寸(即一夫法)。 开天门的操作方法(步骤): 1.推上星:印堂→上星36次 2.抹头维:印堂→头维36次 3.抹眉:攒竹→丝竹空36次 4.梳理太阳经:双手指端、交替梳推头10-20次。 5.叩印堂:36次 6.叩百会:36次 7.揉太阳:顺、逆时针各10次。 8.轻拍头部;前额→左太阳、前额→右太阳、前额→额顶(共3分钟)。 9.收功:按双侧风池穴及肩井穴5-10次 开天门的注意事项: 1.操作者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3.操作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适应症】 我科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各类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 2、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辅助治疗。 3、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辅助治疗。 4、各种原因导致的眩晕的辅助治疗。 5、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用物准备】 自粘性无菌敷料、75%乙醇、药物(失眠外贴膏、眩晕外贴膏、高血压外贴膏、慢性咳喘外贴膏,均由我院药物研发中心制作。) 【操作程序】 1、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疾病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 2、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3、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消毒: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5、方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6、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注意事项】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颜面部慎用。 3、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4、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6、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9部分:穴位贴敷 1、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穴位贴敷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穴位贴敷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7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都分的条款,凡要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量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数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709的本部分, 3.1 穴位贴敷medicated plaster applied to a point 在穴位上贴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3.2 贴敷疗法medicated plaster applied to the navel 将药物贴于脐部的治疗方法 3.3 助透剂penetration enhancers 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或增加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3.4 巴布剂cataplasm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药物制成的外用贴敷剂 3.5 赋形剂exclpients 赋予药物以适当的形态和体积的物质 4操作步囊与求 4.1施术前准 4.1.1 药物 药物常用剂型参见附录A 4.1.2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按GB/T 12346的规定选选相应的穴位

4.1.3体位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1.4 环境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1.5 消毒 4.1. 5.1 部位 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4.1. 5.2术者 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4.2 施术方法 4.2.1 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似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六位贴牢 4.2.2 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使用水(酒)浸剂时,可用棉或沙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现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2.3填法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敷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2.4熨贴法 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4.3施术后处理 4.3.1换药 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合后再贴敷 4.3.2 水泡处理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5、法意事项 5.1 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5.2 孕妇、幼儿慎用 5.3 颜面部慎用

头部穴位按摩

头部穴位按摩 用物:浴巾、梳子、治疗巾、润滑油、弯盘、洗手液 穴位:印堂、头维、太阳穴、攒竹、百会、凤池等穴位 护士:1床您好!为了核对能说下您的名字吗? 患者:李红 护士:李老师,您好!我是您今天的责任护士X护士,您今天的治疗将由我为您来完成。 请问您那里不舒服? 患者:头痛 护士:您因患有头痛,根据医嘱我将为您进行穴位按摩治疗。穴位按摩法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它可以缓解您的头痛,您看可以吗?您以前做过这项治疗吗?那好,我会为您详细介绍注意事项的。 患者:可以/没有 护士:穴位按摩部位在您的头部让我看看好吗?您的穴位按摩部位无破损及瘢痕,适合穴位按摩。请您不要紧张,您不会感到疼痛,操作时请您配合我。穴位按摩过程中局部会出现酸胀的感觉属正常现象。我给您讲的您都听明白了吗?您现在还有什么疑问 吗?您现在准备好了吗?那好,我现在回去准备一下用物,我们一会见。 洗手戴口罩,指甲符合要求,用物符合要求,携至床旁,核对床头卡(1床李红)。 护士:1床,李红,头痛对吗?现在我要为您做穴位按摩,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患者:可以 护士:请您取仰卧位,这样您舒服吗? 患者:舒服 暴露选穴部位,注意保暖,再次核对医嘱。 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感觉。 护士:请问,有什么感觉? 患者:有些酸麻 护士:您刚才的感觉证明我们选穴准确。 铺治疗巾,润滑油,开始按摩。 头部穴位按摩操作步骤: ①推上星:从印堂向上星推36次 ②推头维:从印堂到头维推36次 ③摸眉:从攒竹到丝竹空推36次 ④疏理太阳经(从前额到后脑)10—20次 ⑤叩印堂36次(用中指叩) ⑥叩百会36次(用中指叩) ⑦揉太阳穴顺逆时针各10次 ⑧轻拍头部3分钟,顺序:前额→左侧太阳穴→前额→右侧太阳穴→前额→额顶→前额 ⑨按摩双侧风池穴5—10次(中指指腹按揉风池穴)

穴位按摩疗法,流程,考核标准

穴位按摩疗法 穴位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按摩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适应范围] 全身肌肉麻木或肿胀、白脉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赫依性疾病、巴达干性寒症、疼痛、消化不良等。 [禁忌] 1.传染病、创伤性皮肤病、烧伤、肿瘤、精神病、骨结核等。 2.对体质羽的病人按摩手法不宜过重,对未诊断的疾病不可使用穴位按摩。 3.凝血障碍者及孕妇。 4.过饱或饥饿的情况下不宜使用。 [评估] 1.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用屏风遮挡。 2.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合作程度。 3.按摩的穴位及部位皮肤情况。 4.女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及月经期。 5.患者主要临证、生命体征、既往史、过敏史、年岭、体质。 6.患者心理状况。 [告知患者] 1.告知患者穴位按摩疗法的作用及施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同意,并让患者签名。 2.如施疗过程中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物品准备]

I.治疗盘、治疗巾、毛巾被。 2.治疗单、消手液、记录本。 [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室环境及患者情况,做好施疗原理的解释。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 3.施疗前告知,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暖。 4.遵医嘱,根据病情确定按摩穴位及正确手法。 5.按摩时先轻后重,避免过度用力。 6.施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按摩,以 防发生意外。 7.施疗结束后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 8.再次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安抚患者。 9.洗手、记录、签名。 [操作流程] (见下页流程图) [注意事项] 1.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2.操作者应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3.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避免用力过度。 4.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调整手法或及时停止操作。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一、概述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二、适应证 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足底痛,阳痿,痛经等。 三、操作流程

1、药物制备及准备: (1)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完成。 (2)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3)将上诉的药粉与等份的酒精、蜂蜜、甘油充分的混合,备用。 (4)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5)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6)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7)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

小儿推拿头部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 1、攒竹(天门) 【部位】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方法】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频率】 30到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2、坎宫(眉弓) 【部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方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频率】 30到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3、山根(山风) 【部位】两目内眦之间。【方法】拇指甲掐。【频率】 3到5次。【主治】惊风、

抽搐。 【临床应用】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入中、掐老龙等合用。本穴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4、颊车(牙关) 【部位】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方法】拇指按或中指揉。【频率】 5到10次。 【主治】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5、囟门 【部位】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方法】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囟门。 【频率】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前颅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方法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6、耳后高骨 【部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方法】两拇指或中指端揉。【频率】 30到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天门攒竹)、坎宫等合用。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 7、天柱(颈骨) 【部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方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频率】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主治】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但用并法亦有效,但推那频率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 1施术前准备 1)药物: 药物组成 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

捏揉治疗秘诀 [头部九宫 胸腹五行 第二掌骨]

捏揉治疗秘诀[头部九宫胸腹五行第二掌骨] 标题: 您的馆藏文章“捏揉治疗秘诀[头部九宫...”已被标精 时间: 2016-03-09 19:51:36 馆友“mmhs3”: 您好!您的馆藏文章“捏揉治疗秘诀[头部九宫胸腹五行第二掌骨]”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6年3月9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健康/养生”下“常见疾病”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

我爱人生第二掌骨头部九宫穴位按摩胸腹部五行按摩法捏揉您的... 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与疾病治疗 今天继续讲有关佛医的事情,大家做好录音。今天专门讲穴位治病的事情,要想用这几天掌握好难好难,没有五年想治病救人太难了。今天只需要一个小时你就可以学会救人,因为你有人教啊。我学习五年师傅才教我一个穴位治疗肺结核,我们今天学习掌骨治病法。为什么老师不教啊,第一个没有好学生,第二个老师自己不能教,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这个意思大家要好好参。一个学生不相信,到广州花两千元就学了一个手法,然后才明白了。 掌骨法就在我们的手上,你不用知道足三里等穴位,胃病、头痛、腿痛、前列腺痛等一点就有效。要想学会掌骨法,首先要学会掌骨有哪些穴位,其实说实话,真正要传十分钟就够了。让那些人读二十年的书就是为了这十分钟,我今天讲这个课程是临时决定的,前5分钟我都不知道讲什么,有缘才能听得到,听到不会用还是没有缘。我们房间这些人有一个人能学会就够了。 大家看我的手,掌骨一个头穴,一个脚穴,中间是脾胃穴,大家记下来。胃穴和头分为二分之一处是心肺穴,心肺穴和

头穴中间是肩颈穴,心肺和脾胃再分是肝胆穴,脾胃和脚的中间是是肾脏穴,脾胃与肾脏再分二分之一为腰腹穴,肾和脚穴二分之一处分为下肢穴,心肺穴和脾胃穴再分就是肝胆穴。如果是偏头痛,用个牙签,不要太尖,点着头穴就不痛了,左边头痛要点右手,右边头痛要点左手,穴位叫头穴。左边的膝盖痛要点左手的膝盖穴,如果后脑勺痛三叉神经痛赶快点头穴,用牙签,几分钟就好了。掌骨穴是个小宇宙,人体也是个宇宙,我们的地球也是一个大宇宙。佛教讲得好,一就是多,多就是一,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也是这个道理。牙痛点头穴,就不痛了,左边的牙痛,点右手的头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没有痛过的人没有这个感觉。一个朋友30岁前看到别人看病就讨厌,直到一天坐到了珠海公安局。出来后第一句话就是说:我知道健康的重要性。花了5000元吃了我五个月的中药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饿过肚子的人不知道小麦如此宝贵,搞不明白为何要捡起掉到地上的饭菜。 心脏病发作点心肺穴就好了,好的很快,要左手点左边。颈椎病痛的要命怎么办,赶快用牙签点肩颈穴。左边的颈椎肩周炎怎么办?左边的肩周炎左边的肩颈穴几分钟就好了,就是这样有效,这样神奇,这也是医生搞不明白的地方。糖尿病每天点脾胃穴就好了,不用打胰岛素,花了三十万还没有治好最终死掉了,所以医学越来越落后。左边的牙痛点右手,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规范临床操作、指导广大患者科学就医,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全国长期应用这种疗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研究》课题组(参加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制定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穴位贴敷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考号:得分: 100分 项目要求扣分标准标准分得分/说明 操 作 前 准 备(34分)核对:2人核对医嘱、治疗单未核对-2 2 12 评估:携治疗单进病房核对患者,解 释,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并 评估操作部位(遵照医嘱要 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温湿度 适宜) 一项不合要求 -2 10 物品:治疗盘、治疗卡、敷贴、治疗 碗(内盛配置好的药丸)、弯 盘(内盛湿纱布)、快速手消 毒液,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 桶,必要时备屏风、浴巾 少一项-1 10 22 护士:仪容仪表整洁规范,指甲短, 手部无饰物 洗手、戴口罩。 仪表不规范 -5,手部有饰 物-2,未洗手 或洗手方法不 正确-2 12 操 作 流 程(50分)推治疗车进病房, 无碰撞、稳妥 2 核对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 注意保暖。 未核对-2 6 清洁皮肤,无污渍、药渍,观察局部 无红肿、无炎症、破溃等 未观察-5 8 再次核对患者及敷药部位未核对各-2 8 按医嘱取穴(肺俞、天突)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 左、右各旁开1.5寸 天突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 上窝中央 10 敷药:敷药部位干燥,药液湿度适宜, 均匀敷于所需穴位,敷贴覆盖,敷贴 大小合适,以药液不外溢为宜 药液过湿或过 干-2 未对准穴位-6 8

告知敷药期间注意事项:若局部有红、肿、痒等及时告知,感觉局部疼痛即揭去药膏,避免抓挠局部皮肤,以防破溃、感染,7天一疗程未告知敷贴留 置时间-2 未告知注意事 项-2 4 帮助患者整理好衣物、床单元,体位舒适未整理床单位 -2 未安置合适体 位-2 4 操 作 后 处 理(6分)处理用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及《消毒技术规范》处理用物 未清理用物-2 2 洗手 2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5分) 心理素质好,动作稳重、轻巧;操作 正确,熟练体现人性化关怀,目标达 到的程度。 一项答不到-2 5 理论提 问(5分) 回答全面、正确。 5

人体头部穴位、功能、按摩方法(2)

头窍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强间穴治头痛;配只支沟穴、太冲穴、风池穴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别名】窍阴穴,枕骨穴。 【穴义】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 【名解】 1)头窍阴。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窍,孔穴、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 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 2)枕骨穴。枕,睡眠时头部的最低点也,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骨,肾主之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润下特性的寒湿水气。枕骨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枕骨部位化为了天之下部寒冷特性的水湿云气。理同头窍阴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 【运行规律】冷降并循胆经下传完骨穴。 【功能作用】降浊去寒。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通俗定位】位于耳后方的穴位,而在乳状突起上方的外耳缘后侧凹陷处为头窍阴。以此耳后发际更深入,而接触动脉之处为基准取穴。强力指压会感觉疼痛。 【参考穴位图】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妇科门诊开展膏剂穴位贴敷治疗常见妇科疾病 穴位贴敷是指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一、适应病症 1.慢性盆腔炎; 2.育龄期女性不明原因的腰酸; 3.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4.乳腺小叶增生; 二、操作规范 1.膏剂准备 据不同的病症及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方药组方,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4)疗程: 一般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贴敷1-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