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必修3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地理必修3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地理必修3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地理必修3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高中地理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单选题(35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1.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只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各种各样的联系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C.区域内部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且与人类活动有关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2—3题:

2.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 .草原

B .苔原

C .硬叶林

D .针叶林

3.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 .酸雨

B .固体废弃物污染

C .土地沙化

D .臭氧层破坏

读“某区域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4~5题。 4.若按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划分,该区域属于半湿润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关于该区域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大致由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

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水量逐渐递减

C.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D.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回答6~7题。

6.“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

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7.六百年前刘伯温曾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姑且不

谈其预测依据,若将来真的如预言所讲,那么合理的理解是

A.江南水资源被开发殆尽

B.江南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

C.云贵的现代文明超过江南地区

D.“云贵万重山”的资源都被人类开发利用

水是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水量的多少及水的空间分布状态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

大的影响和作用。读下面两景观图,回答8~9题。

8.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

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桥

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

在小河之上;听一曲吴歌小调,与身着蓝印花

布的船娘聊聊家常,江南古镇的独特韵味悄悄

流淌……结合材料和左图,该景观位于下列哪

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

9.右上图为“我国某地的景观图”。该图所在省级行政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下列关于该

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密集,支流少

B.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

图1

C.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D.其水文特征与尼罗河相似

10.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

强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田耕作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示意图(右下图)。回答11—12题。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达到170m ,与东线相比,中线输水工

程的优势

A .可以利用现有河道

B .可以自流到北京

C .输水渠有航运功能

D .不需要穿越黄河

12.有关多水带与平水带的大致的分界线叙述错误的是

A .与800㎜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B .与一月0℃等温线一致

C .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一致

D .与农区与牧区的分界线一致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划分依据是

A.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B.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C.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

D.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14.下列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中属于社会原因的是

A.地理区位

B.气候条件

C.矿产资源

D.开放政策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

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 ②云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 ②内蒙古民居 ③云南民居

16.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回答17-19题。

17.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如右下图),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

伸到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

A .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 .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 .节省建筑材料

D .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18.适宜的房内光照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繁殖,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气候。在建

筑学中,日照条件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房间内的时间长度和光

照强度。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下列因素中,与日照条件

无关的是:

A .房屋的朝向

B .房屋之间的间距

C .窗户采用单,双层结构

D .窗户的大小

19.因地制宜解决图示区域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A.建设小水电站

B.开采小煤窑

C.发展地热资源及核电

D.砍伐小树林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20-21题。

20.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1.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据此回答22-23题。

22.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①沿线地区生物种类增多②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③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④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①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②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③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求量最大④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右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Array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

家具等为主;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

业,2000年,台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

源供应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

世界前三位;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

等产业转移至大陆。读以上材料及“台商在大陆投资地区分布

变化图”,完成27-29题。

27.从产业部门上看,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变化过程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B.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28.从投资地域上看,台商投资的变化是

A.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

B.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

C.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

D.20世纪90年代,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9.关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于产业外移,台湾经济有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②不可能在大

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③产品销售方向完全以外销为主④随着台商往大

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⑤制造业转移到大陆的主要动力是内地

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30.右图可以表示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第一、二、三产业比例

为4.1∶55.3∶40.6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31-33

3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3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

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

B.cd

C.de

D.ae

33.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34.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其有利影响是

A.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C.转移、扩散污染D.减少就业机会

35.产业转移对于产业移出区的影响有

A.可能改善环境质量 B.导致就业困难

C.可能增加就业机会 D.产品的销售市场缩小

答题卷 总分

二 综合题(共两大题,共计30分)

31.青藏铁路已正式开通运营,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

长途交通运输方式引入西藏,为西藏提供全天候、大

运量的通道,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对外交通联系的

条件,西藏又一次成为“眼球”的焦点。请根据“青

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玲玲的父母七月从上海到西藏拉萨旅游,请你给他们一些温馨的提示。(6分)

(2)玲玲的父母在图一中A 城品尝了独特、美味的由高原特有农作物( )(2分)酿制的美酒,藏民告诉他们,西藏虽然气温低,但这里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请你为玲玲的父母解答困惑。(3分)

(3)在图示铁路建设过程中,一些平坦的高原面上修建如图二所示的模拟自然山坡工程,你认为

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4)在西藏开发中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对西藏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5分)

33、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8年3月17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得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在未来15年内,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材料二 环渤海区域示意图

(1)滨海新区建设的区位优势有哪些?(6分)

(2)分析右上图天津的重要地理景观,回答①~②题。

①由自然条件决定其主要功能的一组地理景观是 (3分)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②在天津的下列产业部门中,能充分合理利用丁图中设施所开采资源的是(3分)

A.化学工业

B.电力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汽车工业

薄,紫外线强,需准备防晒物品;西藏昼夜温差大,建议加带衣服;(2分)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请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当地宗教和习俗(2分)。

(2)青稞(2分)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强,光合作用强(1.5分);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这样养分元素积累较多,产量较高。

(1.5分)

(3)主要是为了便于野生动物的活动与迁徙(2分)。

(4)最大限度地减少铁路运营对野生动物活动和迁徙环境的影响;保持沿线冻土和植物生长环境的稳定;监测和治理沙害路基;规范职工和旅客在高原环境的行为准则,防止人为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和重大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每点2分答3点即可

37答案(1)资金优势;技术优势;海运便利;对外贸易;政策扶持。每点2分答3点即可

(2)①C ②A

人教高中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2题。 草原放牧区 半湿润区 旱地农业区 400mm 800mm 湿润区 水田农业区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无大小之分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阅读材料,回答3~6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 “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 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 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 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 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 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 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 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 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 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 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 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9~10题。 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0191216214849)

阶段水平测试卷(十六 ) 考查范围: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 1.关于西北某地区(如右图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地貌类型是黄土丘陵 B.该地盛行东北风 C.这种地貌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危害是沙漠化 D.治理的措施是引水灌溉 [解析 ]该题利用西北地区等高线景观图考查对荒漠化的认识。 处为高原地区;地物呈月牙形推断为西北荒漠地区典型的新月形沙丘,理的措施应为有计划地恢复植被等。 [答案] C 结合图中等高线判断此盛行风为西北风。治 读世界主要荒漠分布图,回答2~3题。 2.下列荒漠类型一致的是 () A . A C.A 和 B 和 D B .B D .B 和 F 和 D 3.关于图中荒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 地区终年受亚洲高压影响 B.B 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C.D 地区深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D. F 地区处在大陆内部,蒸发强 [解析 ]第2题,荒漠可以分为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两种, A 和 F 纬度较高,为温带荒漠, B、 D、 E 在副热带,为热带沙漠。第 3 题, A(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 上重重山岭的影响,因而气候干旱;B、 D、 E 都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受下沉气流影 响,炎热干燥; F 地也属于温带荒漠,尽管靠近海洋,但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答案 ] 2.D 3.C 4.全球热带雨林变化的趋势是 () A .毁林速度加快 B.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C.每年毁林面积相当于一个法国 D.每年有32 万平方千米的雨林被毁 [解析 ]全球的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和东南 亚地区。目前国际社会把保护的眼光较多地投向亚马孙雨林,所以亚马孙雨林的毁林速度有 减缓的趋势。但全球的热带雨林仍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答案] B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 措施。据此完成 5~ 6 题。 5.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 .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减少水井数量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6.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 A .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解析 ]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寻找治理措施。 [答案 ] 5.D 6.A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的荒漠化成为我国西部工农业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我国采取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试卷.doc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貌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4—5题: 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 C.硬叶林D.针叶林 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 图1 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9题: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7.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

9.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减少污水排放量 10.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 .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 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1—12题: 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3—14题: 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风化作用 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 .滥伐森林 B .开山取石 C .过度放牧 D .风化作用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5—118题: 1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16.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7.城市P 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130°E 图2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单元)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1-3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 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回答2—4题 2.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3.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4.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7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要对我国的“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 9、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一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3~5题: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 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

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6题。 6.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130°E 图2

高二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2×30=60分)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 b、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c、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我国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分为南方和北方,其划分的指标是( ) a.地理位置 b. 经济水平 c. 地形和气候 d.多种指标 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a. 青藏高原 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c. 南方水田农业区 d.沪宁杭工业区 4、“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逻辑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6、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7、下列地貌单元中土地利用不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青藏高原 b.天山山地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8、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发展要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发展 b、区域发展应开发与治理并举 c、中国发展不属于区域发展 d、区域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注重环境保护 9、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0世纪80年代初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 b、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发开放战略 c、20实际80年代东部、中部、西部地带全方位开放战略 d、20世纪末21世纪出逐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0、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气环境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境 11、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1. 2. 3.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表格内)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A .热带草原气候区 B ?我国东部季风区 农业的空间形态一般表现为 A .点状 B .网格状 下列我国产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①电信业 ②水产养殖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C.浙江省 C.面状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岛状 ③肉类加工业 D.③④ 4. 右图中分别代表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5.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不包括 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 .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D .历史文化指标 图4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 6— 7 题。 6. 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 ③ D. ④ 7. 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 .①T ② B.④宀① C.③T ④ D.②T ③ 读“三大经济地带发展比较图”,完成8?10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①东部地带社会经 济相对发达 ②改 革开放后东部地带 抓住机遇,大力招 商引资,经 济迅猛增长 ③中、西部地带总 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④随 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明显加快 C .①③④ ④数控机床制造 图4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9. 东部地区特有的优势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C .林业和海洋渔业发达 10. 关于三大经济地带的正确叙述是 A .东部地带的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海岸线 B .技术创新能力强是东部经济地带各地共同的优势 B .海岸线漫长,利于对外贸易 D .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D .①②③④ C .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D .环渤海经济地带的经济腹地是指华北地区 11. 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特征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A .北方以山地为主,南方以平原为主 B .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北方煤铁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 D .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 12.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人口分布 C .城市分布 D .交通线路 13.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 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 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 经济优势 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地理必修三综合试题

必修三综合测试(三) 出题人:宋坦花,审核:郑颖芳刘素红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思考完成1~2题。 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荒漠化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右图,回答下题。 3.我国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利用土地不合理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成功发射,14日降落在月球虹湾区(我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月桂树所在的地方),进行探月工作。读下图,完成4~5题。 4. “嫦娥二号”虹湾局部影像图的制作,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有: ①遥感(RS)②全球定位系统(GPS)③地理信息系统(GIS)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将“嫦娥三号”获得的虹湾区月表形貌、月表物质成分,进行GIS图层叠加,可以: A.分析虹湾区资源状况 B.计算虹湾区面积大小 C.查看虹湾区河流分布 D.预知陨石虹湾区落点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湿地是指陆上水域,包括稻田、水库、沼泽、河流等。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荒漠化景观图中,其成因与水蚀有关的是: A B C D 7. 受水文周期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具有干湿交替的双向演替特征。湿地由湿转干过程中,区域特征表现为: A.土地荒漠化 B.风速减小、风向多变 C.气温日较差变小 D.地表草类植物增加 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市场技术 B.国家政策运输成本 C.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D.劳动力成本技术 9.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A. 搜索营救 B. 灾害预测 C. 环境评估 D. 城市规划 2.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 土壤更肥沃 B. 热量更丰富 C. 地形更平坦 D. 水源更充足 (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将使区域内() A. 年总蒸发量增加 B. 地下径流减少 C. 年降水量减少 D. 自然灾害增多 3.“东桑西移”是指我国将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东桑西移”的原因主要是() ①东部地区桑园基地面积不断减少②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③带动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④稳定我国蚕丝产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西气东输经过的地形区有:①河西走廊②宁夏平原③黄土高原④渭河平原⑤华北平原()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等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 B. 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C. 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 D. 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 6.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完整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docx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 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号 答 案 一、选择题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 2 题。 草原放牧区 半湿润区 旱地农业区 400mm800mm 湿润区 水田农业区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无大小之分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A.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阅读材料,回答3~6 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 “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 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 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 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 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 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图CA1-2),完成1~3题。 图CA1-2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洪涝灾害 B.乙——土壤肥力C.丙——灌溉水源 D.丁——生长积温 3.③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4~5题。图CA1-3 4.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高粱 5.“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春季节风沙较大②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 ③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④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目前,山东省已拥有平邑金银花、日照绿茶、苍山大蒜、马家沟芹菜、烟台大樱桃、泰山赤鳞鱼、烟台鲍鱼、沾化冬枣等闻名省内外的地理标志产品。图CA1-1所示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商标。据此完成6~7题。 图CA1-1 6.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 ) A.劳动力优势 B.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7.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明确的边界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2019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8~9题。 8.在第一时间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可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 D.数字地球 9.上题所选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图CA1-4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10~11题。 图CA1-4 10.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 ) A.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A. 圈定填海范围 B. 抵御海浪侵蚀 C. 运输设备,方便施 工 D. 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2.与东北平原相比,下图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土壤肥沃 B. 地形平坦 C. 水源充 足 D. 热量丰富 3.小李在上海某商场购买某品牌服饰,发现标签上的产地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越南制造”、“缅甸制造”,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 环境容量 B. 资源供给 C. 工资水 平 D. 市场需求 4.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 ) A. 热带、温带、寒带 B. 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南丘陵

C. 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D. 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5.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 法,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6.读图,左图所示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下列小题。 (1)该建筑位于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A. 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 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 C. 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D.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9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5.我国的下列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①上海市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北工业基地⑤亚寒带针叶林⑥鼎湖山旅游 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⑥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6.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8-9题。 8.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检测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秘鲁南部沿海有一个由三座小岛组成的群岛—钦查群岛,总面积为0.92km2,岛上寸草不生。平均每天有数十万只海鸟到该岛上栖息,最多时一天超过600万只;岛上的鸟粪堆积厚度达30 m。19世纪后半叶,秘鲁人从钦查群岛挖鸟粪销往欧洲。早期秘鲁人卖鸟粪的经济收入占全年财政的8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推测,钦查群岛鸟类大量聚集的条件是( ) A.气候干燥,疫病少 B.远离大陆,人类干扰少 C.附近海域食物充足 D.靠近陆地,水源充足 2.钦查群岛寸草不生是因为( ) A.鸟类侵害 B.盐度较大 C.基岩裸露 D.气候干旱 3.早期钦查群岛鸟粪外运有利于( ) A.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秘鲁农业发展 C.改善鸟类的生存环境 D.保护秘鲁海洋环境 罗讷河流域是法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历史上罗讷河采用低坝多级开发方式。目前,法国罗讷河流域兴起拆除水坝的运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低坝开发的优点是( ) A.增加发电容量 B.减轻水土流失 C.增加水资源量 D.减少移民规模 5.拆除水坝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用电规模减小②恢复河流生态③减轻地震威胁④能源供应多元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其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下图)。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 000余种,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遍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昆仑站和泰山站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是( ) A.内陆地区不便船舶进入 B.内陆雪层不断积累 C.内陆地区常年风力强劲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练习题(3)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B.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4.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6.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政治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 ⑤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区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 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 7~8题。 7.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

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8.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9~11题。 9.据图分析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D.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10.为进一步促进该市产业结构升级,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逐渐将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1.2010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约为 A. 20% B. 40% C. 42% D. 62% 1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 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 例是 A.37.6:23.5:38.9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17.4:45.0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部分知识清单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 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区域的划分:①以某 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 要素;人文要素)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 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 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 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 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 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 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 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 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1四大地区的差异 ①四大地区的划分: 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 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 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 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 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3~5题: 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GIS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6题。 6.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数字地球”是 ( ) A .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 .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 .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 .用GPS 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8~10题。 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130°E 图2 班级: 座位号: 姓名: ……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