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务员行测计算问题笔记

公务员行测计算问题笔记

公务员行测计算问题笔记
公务员行测计算问题笔记

计算问题

一、尾数法——答案尾数不一样

1加减法——直接尾数加减

2乘除法——除法化除为乘

3指数次幂——底数保留各位,指数除以4保留余数(余数为0变成4)(1,2,3,4)

例子:a的n次幂尾数?a——尾数字,n——n/4余数(余数0变4)

2012的2000次方尾数?2012——2,2000——2000/4余数0——4,2的4次方=16,尾数6

注意:“尾数的和”与“和的尾数”的区别

二、公因数

1加减乘法——提取公因数

2除法——消除公因数

常见3因子和9因子——答案能被3整除

例子:

已知3个质数的倒数和为671/1022,求3个质数的和?

解:3个质数abc,1/a+1/b+1/c=(bc+ac+ab)/abc=671/1022,1022——abc中有偶数,质数a=2,bc=511——511+2(b+c)=671——b+c=80——82

三、列项——分数相加,分母——因数相乘

1/(a*b)=[(1/a)-(1/b)]/(b-a)

a2-b2=(a+b)(a-b)——1/(a2-b2)+1/(b2-c2)……

例子1/42+1/56+1/72+1/90+1/110

=1/(6*7)+1/(7*8)+1/(8*9)+1/(9*10)+1/(10*11)

=1/6-1/7+1/7-1/8+1/8-1/9+1/9-1/10+1/10-1/11

=1/6-1/11

=5/66

四、整体代换——存在相同加减项,答案单一

例子(1+1/2+/1/3+1/4)*(1/2+1/3+1/4+1/5)-(1+1/2+1/3+1/4+1/5)*(1/2+1/3+1/4)=?

解:1/2+1/3+1/4=a,1/2+1/3+1/4+1/5=b

(1+a)*b-(1+b)*a=(b+ab)-(a+ab)=b-a=1/5

例子1235*6788-1234*6789——(1大2小—1小2大)=2小—1小

五、定义运算——N个数的和

连续自然数a1,an=a1+(n-1),Sn=[(a1+a1+n-1)*n]/2,Sn=na1+[n(n-1)*d/2](等差数列)

六、函数运算——化简法,赋值法,公式(a+b)2=a2+2ab+b2

韦达定理:ab=3/4,a+b=2——a和b是4x2-8x+3=0的两个根,x2-2x+3/4=0

七、其他

尾数法,首数法,赋值法(特殊值),代入法,放缩法

1求尾数

例:1998的1999次方+1999的1998次方,尾数(3)

解释:8的1999次方,8,4,2,6,8,4个一轮,1998的1999次方尾数2

9的1998次方,9,1,9,1 ,2个一轮,1999的1998次方尾数1

2利用公式1/n(n+1)=1/n-1/(n+1)

1/(12*13)+1/(13*14)+…+1/(19*20)=1/12-1/13+1/13-1/14+…+1/19-1/20=1/12-1/20=5/60-3/60=

3例:5个相异正整数的平均数15,中位数,18,5个数中最大数的最大值可能为(35)

15*5=75 1,2,18 (19)(75-1-2-18-19=35)

4看答案,倍数约数

例:2人一个小碗,3人一个中碗,4人一个大碗,65个碗,多少人?(60人)

A50 B60 C65 D75

解释:X/2+X/3+X/4=65 X是2,3,4的最大公倍数12

数学运算之尾数计算法专题

自然数N次方的尾数变化情况

2n是以“4”为周期变化的,分别为2,4,8,6。。。。。。

3n是以“4”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3,9,7,1。。。。。。

7n是以“4”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7,9,3,1。。。。。。

8n是以“4”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8,4,2,6。。。。。。

4n是以“2”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4,6。。。。。。

9n是以“2”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9,1。。。。。。

5n、6n尾数不变。

【例1】2*2007+3*2007+4*2007+5*2007+6*2007+7*2007+8*2007+9*2007的值的个数为是多少?

【解析】原式的个位数等价于2*3+3*3+4*1+5+6+7*3+8*3+9=4.

【例2】1!+2!+3!+4!+5!+……1000!尾数是几?

【解析】5!为0,5以后的数的!都为0,所以我们要算这个数的尾数,只算1!,2!,3!,4!就可以了,1!的尾数为1,2!的尾数为2,3!的尾数为6,4!的尾数为4,所以该式的尾数为(1+2+6+4=13=3。

凑整计算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也就是根据交换规律、结合规律把可以凑成10、20、30、50、100、1000…的相对方便计算的数放在一起运算,从而提高运算速度。

学习凑整计算法,我们首先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凑整算式,具体如下:

5×2=10

25×4=100

25×8=200

25×16=400

125×4=500

125×8=1000

125×16=2000

625×4=2500

625×8=5000

625×16=10000

……

【例题1】0.0495×2500+49.5×2.4+51×4.95=( )(2004年中央A类真题)

A. 4.95

B.49.5

C. 495

D. 4950

【答案及解析】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开通VIP,拥有隐藏帖子免回复特权!不用回复也能看!

【例题2】274+135+326+265=( )

【答案及解析】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开通VIP,拥有隐藏帖子免回复特权!不用回复也能看!

【例题3】1986+2381

【答案及解析】

原式=2000-14+2381

=2000+2381-14

=6381-14=6367

间接利用补数法巧算,假如两个加数没有互补关系,可以间接利用补数进行加法巧算。

【例题4】34.16+47.82+53.84+64.18=( )。

A.198

B.200

C.201

D.203

【答案及解析】B。这是一个“聚10”相加法的典型例题,所谓“聚10”相加法,即当有几个数字相加时,利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加数中能聚成“10”

或“10”的倍数的加数交换顺序,先进行结合,然后再把一些加数相加,得出结果。或者改变运算顺序,将相加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结合相加,再与其它数相加,得出结果。这是一种运用非常普普遍的巧算方法,这道题目中四个数字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因而可以将此题分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部分来考虑。若只看整数部分,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和正好是100,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之和正好是98,再看小数部分,第一个数的0.16与第三个数的0.84的和正好为1,第二个数的0.82与第四个数的0.18之和也正好为1,因此,总和是整数部分加上小数部分,即100+98+1+1=200。故选B。

【例题5】4023+98+397=( )

A.4418

B.4518

C.4520

D.4618

【答案及解析】B。这是一道“加整减零”的典型题。所谓加整减零是指,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可以先加上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再减去多加了的数;减整加零则是指:如果减数接近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可以先减去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再加上多减了的数。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98,和397接近整数,这样,可采用“加整减零”法进行快速运算,可知B项为正确答案。

【例题6】125×437×32×25=( )

A.43700000

B.87400000

C.87455000

D.43755000

数学运算之因式分解专题

要点提示:提取公因式进行简化计算是一个最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提取公因式时的公因式选择的问题。

【例1】计算999999×777778+333333×666666

方法一:原式=333333×3×777778+333333×666666

=333333×(3×777778+666666)

=333333×(2333334+666666)

=333333×3000000

=999999000000

方法二:原式=999999×777778+333333×3×222222

=999999×777778+999999×222222

=999999×(777778+222222)

=999999×1000000

=999999000000

评:方法一和方法二在公因式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导致计算的简便程度不相同。

【例2】1235×6788与1234×6789的差值是:

A.5444

B.5454

C.5544

D.5554 (2001年中央真题)

解析:原式=1235×6788-1234×6788-1234

=6788×(1235-1234)-1234

=6788-1234

=5554

【例3】2745×1962-2746×1961的值是:

A.674

B.694

C.754

D.784 (2004年浙江真题)

解析:原式=2745-1761

=784

所以,答案为D。

重复数字的因式分解

核心提示:重复数字的因式分解在公考中是一个重要考点,这个考点是建立在数字构造具有一定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的。

例如:2424=24×101,101101=101×1001,2230223=22302230/10=2230×10001/10=223×10001。这些在数字构造上具有一定特点的数字都可以变换成因式相乘的形式。

【经典例题】

1.2002×20032003-2003×20022002=?

原式=2002×2003×10001-2003×2002×10001=0

2.9039030÷43043=?

原式=903×1001×10÷(43×1001)=210

3.37373737÷81818181=?

原式=(37×1010101)÷(81×1010101)=37/81

数学运算之数的分解与拆分专题

数的拆分问题是公务员考试常考的题型之一,考察对数的基本特性的掌握,通常此类问题都比较灵活。一般来说此类问题整体难度不大,不过像考试中常用的代入法等在此将不再实用,故掌握方法就变得特别重要。

1.分解因式型:就是把一个合数分解成若干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运用此方法解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如何分解质因数,还要灵活组合这些质因数来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1】三个质数的倒数之和为a/231 ,则a=( )

A.68

B.83

C.95

D.131

【解析】将231分解质因数得231=3×7×11,则1/3+1/7 +1/11 =131/231 ,故a=131。

【例2】四个连续的自然数的积为3024,它们的和为( )

A.26

B.52

C.30

D.28

【解析】分解质因数:3024=2×2×2×2×3×3×3×7=6×7×8×9,所以四个连续的四个自然数的和为6+7+8+9=30。

【例3】20^n是2001*2000*1999*1998*……*3*2*1的因数,自然数n最大可能是多少?

A 499 B500 C 498 D501

【解析】20^n=5*2*2的N次方,显然2001*2000*1999*1998*……*3*2*1中,能分解出来的2个个数要远远大于5的个数,所以2001*2000*1999*1998*……*3*2*1中最多能分解多少个5也就是N的最大值,由此计算所求应为【2001÷5】+【2001÷25】+【2001÷125】+【2001÷625】=400+80+16+3=499。

注:【】取整数部分。

2.已知某几个数的和,求积的最大值型:

基本原理:a2+b2≧2ab,(a,b都大于0,当且仅当a=b时取得等号)推论:a+b=K(常数),且a,b 都大于0,那么ab≦((a+b)/2)2,当且仅当a=b时取得等号。此结论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和为定值的情况。

【例1】3个自然数之和为14,它们的的乘积的最大值为( )

A.42

B.84

C.100

D.120

【解析】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开通VIP,拥有隐藏帖子免回复特权!不用回复也能看!

若使乘积最大,应把14拆分为5+5+4,则积的最大值为5×5×4=100。也就是说,当不能满足拆分的数相等的情况下,就要求拆分的数之间的差异应该尽量的小,这样它们的乘积才能最大,这是做此类问题的指导思想。下面再举一列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例2】将17拆分成若干个自然数的和,这些自然数的乘积的最大值为( )A.256 B.486 C.556 D.376 【解析】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开通VIP,拥有隐藏帖子免回复特权!不用回复也能看!

将17拆分为17=3+3+3+3+3+2时,其乘积最大,最大值为×2=486。

3. 排列组合型: 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数的分解问题。要求对排列组合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例1】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把100表示为(有顺序的)3个自然数之和?( )

A.4851

B.1000

C.256

D.10000

【解析】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开通VIP,拥有隐藏帖子免回复特权!不用回复也能看!

插板法:100可以想象为100个1相加的形式,现在我们要把这100个1分成3份,那么就相等于在这100个1内部形成的99个空中,任意插入两个板,这样就把它们分成了三个部分。而从99个空任意选出两个空的选法有:C992=99×98/2=4851(种);故选A。

(注:此题没有考虑0已经划入自然数范畴,如果选项中出现把0考虑进去的选项,建议选择考虑0的那个选项。)

【例2】学校准备了1152块正方形彩板,用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

A.1152

B.384

C.28

D.12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想把1152分解成两个数的积。

1152=1×1152=2×576=3×384=4×288=6×192=8×144=9×128=12×96=16×72=18×64=24×48=32×36,故有12种不同的拼法。

解法二:(用排列组合知识求解)

由1152=27×32,那么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7个2和2个3分成两部分,当分配好时,那么长方形的长和宽也就固定了。

具体地:1)当2个3在一起的时候,有8种分配方法(从后面有0个2一直到7个2); 2)当两个3不在一起时,有4种分配方法,分别是一个3后有0,1,2,3个2。故共有8+4=12种。

解法三:若1152=27×32,那么1152的所有乘积为1152因数的个数为(7+1)×(2+1)=24个,每两个一组,故共有24÷2=12组。

【例1】将450分拆成若干连续自然数的和,有多少种分拆办法?

A9B8C7D10

【解析】整数分拆(严格地讲是自然数分拆)形式多样,解法也很多。

下面谈谈如何利用确定“中间数”法解将一个整数分拆成若干个连续数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中间数”呢?其实这里的“中间数”也就是平均数。有的“中间数”是答数中的一个,如:1、2、3、4、5中的“3”便是;也有的“中间数”是为了解题方便虚拟的,并不是答数中的一个,如:4、5、6、7这四个数的“中间数”即为“5.5”。由此我们可知,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数”是一个整数,而偶数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数”则为小数,并且是某个数的一半。

一、把一个自然数分拆成指定个数的连续数的和的问题。

例1、把2000分成25个连续偶数的和,这25个数分别什么?

分析与解:这道题如果一个一个地试,岂不是很麻烦,我们先求中间数:2000÷25=80,那么80的

左边有12个数,右边也有12个数,再加上80本身,正好是25个数,我们又知相邻两个偶数相差2,那么这25个偶数中最小的便为:80—12×2=56,最大的为:80+12×2=104,故所求的这25个数为:56、58、………、80、………、102、104。

例2、把105分成1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这10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分析与解:我们仿照例1的办法先求中间数:105÷10=10.5,“10.5”这个数是小数,并不是自然数,很明显“10.5”不是所求的数中的一个,但我们可以把10.5“虚拟”为所求的数中的一个,这样也就是10.5左边有5个数,右边也有5个数,距离10.5最近的分别是10、11,这10个数分别是:6、7、8、9、

10、(10.5)、11、12、13、14、15。

二、把一个自然数分拆成若干个自然数的和的形式。

例3、84分拆成2个或2个以上连续自然数的和,有几种?分别是多少?

分析与解:我们先把84分解质因数,84=2×2×3×7由分解式可以看出,84的不同质因数有2、3、7,这就说明能把84分拆成2、3、7的倍数个不同连续自然数的和,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有的个数是不符合要求的,例如把84分拆成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那么我们不妨把其分拆为3、7、8(2×2×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分拆为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2×2×3×7)÷3=28 ,确定了“中间数”28,再依据例2的方法确定其它数,所以这三个数是27、28、29。同理,分拆为7个连续自然数的和:(2×2×3×7)÷7=12 ,它们是9、10、11、12、13、14、15。分拆为8(2×2×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2×2×3×7)÷8=10.5 ,它们是7、8、9、10、(10.5)、11、12、13、14。其它情况均不符合要求。再将此题引伸一步,怎样判断究竟有几种分拆方式呢?就84而言,它有三种分拆方法,下面我们看84的约数有:1、2、3、4、6、7、12、14、21、28、42、84。其中大于1的奇约数恰有三个。于是可以得此结论:若一个整数(0除外)有n个大于1的奇约数,那么这个整数就有n种分拆成2个或2个以上连续自然数的和的方法。

450=2*3*3*5*5,大于1的奇约数为3,5,9,15,25,45,75,225一共8个,则共有8种拆分方法。

数学运算之数的整除性专题

1、数的整除性质:

(1)对称性:若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也能被甲数整除,那么甲、乙两数相等。

(2)传递性:若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能被丙数整除,那么甲数能被丙数整除。

(2) 若两个数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与差都能该自然数整除。

(3) 几个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因子能被某一个数整除,那么它们的积也能被该数整除。

(4) 若一个数能被两个互质数中的每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分别被这两个互质数的积整除。

(5) 若一个数能被两个互质数的积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分别被这两个互质数整除。

(6) 若一个质数能整除两个自然数的乘积,那么这个质数至少能整除这两个自然数中的一个。

2、数的整除特征:一个数要想被另一个数整除,该数需含有对方所具有的质数因子。

(1)1与0的特性: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

(2)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2、4、6或8,则这个数能被2整除。

(3)若一个整数的数字和能被3(9)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3(9)整除。

(4) 若一个整数的末尾两位数能被4(25)整除,则这个数能被4(25)整除。

(5)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或5,则这个数能被5整除。

(6)若一个整数能被2和3整除,则这个数能被6整除。

(7)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

(8)若一个整数的末尾三位数能被8(125)整除,则这个数能被8(125)整除。

(9)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则这个数能被10整除。

(10)若一个整数的奇位数字之和与偶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1整除。(不够减时依次加11直至够减为止)。11的倍数检验法也可用上述检查7的(割尾法)处理,过程唯一不同的是:

倍数不是2而是1。

(11)若一个整数能被3和4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2整除。

(12)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4倍,如果差是13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3整除。

一个三位以上的整数能否被7(11或13)整除,只须看这个数的末三位数字表示的三位数与末三位数字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的差(以大减小)能否被7(11或13)整除。

另法:将一个多位数从后往前三位一组进行分段。奇数段各三位数之和与偶数段各三位数之和的差若被7(11或13)整除,则原多位数也被7(11或13)整除。

(13)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

(14)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19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9整除。

(15)若一个整数的末三位与3倍的前面的隔出数的差能被17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7整除。

(16)若一个整数的末三位与7倍的前面的隔出数的差能被1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9整除。

(17)若一个整数的末四位与前面5倍的隔出数的差能被23(或2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23整除。

例题1.(2007年中央第60题)

有一食品店某天购进了6箱食品,分别装着饼干和面包,重量分别为8、9、16、20、22、27公斤。该店当天只卖出一箱面包,在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则当天食品店购进了()公斤面包。

A.44

B.45

C.50

D.52

【解析】本题是整除运算题目。由题意可知,6箱食品共重102公斤,设卖出的一箱面包为x公斤,又由于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所以(102-x)应是3的倍数,并且(102-x)÷3应是其余5箱中一箱的重量或几箱重量的和。只有当x=27时符合条件,此时共有面包27+(102-27)÷3=52公斤。故选D。

例题2.(2006年中央(一类)第50题,(二类)第34题)

一个三位数除以9余7,除以5余2,除以4余3,这样的三位数共有()。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解析】本题要运用整除运算。根据“除以5余2”,可知该数的尾数为2或7;而根据“除以4余3”,可知其尾数只能为7,根据“除以9余7”,该数可以表示为9x+7,其中x的范围为11至110;其中尾数为7的有9y+7,其中y的范围为20至110,经检验可知,当y为30、50、70、90、110时,该三位数仍不能符合“除以4余3”的条件,即只有当y为20、40、60、80、100时,该三位数才满足三个条件,因此共有5个三位数。故选A。

例题3:求一个首位数字为5的最小六位数,使这个数能被9整除,且各位数字均不相同。

分析:由于要求被9整除,可只考虑数字和,又由于要求最小的,故从第二位起应尽量用最小的数字排,并试验末位数字为哪个数时,六位数为9的倍数。

【解析】一个以5为首位数的六位数,要想使它最小,只可能是501234(各位数字均不相同)。但是501234的数字和5+0+1+2+3+4=15,并不是9的倍数,故只能将末位数字改为7,这时,5+0+1+2+3+7=18是9的倍数,故501237是9的倍数。

即501237是以5为首位,且是9的倍数的最小六位数。

例题4:从0、1、2、4、7五个数中选出三个组成三位数,其中能被3整除的有几个?

【解析】三位数的数字和字和应被3整除,所以可取的三个数字分别是:

0,1,2; 0,2,4; 0,2,7; 1,4,7。

于是有:(2*2*1)*3+3*2*1=18﹝个﹞

例题5:某个七位数1993□□□能够同时被2、3、4、5、6、7、8、9整除,那么它的最后三字依

次是多少?

【解析】这个七位数能被2、3、4、5、6、7、8、9整除,

所以能被2、3、4、5、6、7、8、9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这个最小公倍数是5*6*7*8*9=2520。

1993000/2520=790 (2200)

2520-2200=320

所以最后三位数依次是3、2、0。

例题6:十个连续的自然数,其中的奇数之和为85,在这10个连续的自然数中,是3的倍数的数字之和最大是多少?

A56 B66 C54 D52

【解析】奇数之和为85,则这个5个奇数为13、15、17、19、21,由此可知这十个最大为13-22,则3的倍数为:12、15、18、21。

行测常识笔记

常识判断 一、 法律 (一) 法理学 法的特点 法的作用 法的渊源 法的效力 法的分类 法律制裁 法的实施 法的概念: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与道德、宗教等规范相比,法具有如下特征: 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 规范性:法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的社会规范。权利和义 务是法的主要内容。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主要是通 过确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来实现的。 法律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法律可以反 复适用而不是仅适用一次。 法的特点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并有 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 体现。 程序性:程序是社会制度化的最重要的基石。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 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对人效力 属地原则属人原则折衷原则保护原则: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空间效力全国性法律:领土、领海、领空、大使馆、船舶、航空器 地区性法律 具有域外效率的法律:民法、贸易法、婚姻法 时间效力 法不溯及既往 从旧兼从轻法律的溯及力 法的效力

指引评价:法律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 评价作用。预测:预测作用对象是人们的相互行为。教育: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教育作用对象是一般人(即不特定的大多数人)的行为。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有人因违法而受到制裁,固然对一般人有确定的指引:义务模式对人们的行为的指引 有选择的指引:权利模式对人们行为的指引 强制:指法可以用来制裁、约束违法犯罪行为。法的 强制作用是法律其他规范作用的保证。其作用对象是违 法犯罪者的行为。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 的 作 用规 范 作 用 社 会 作 用口诀: 指引自己,评价他人,预测你我他,教育大多数,强制一小撮 法的分类 成文法:成文法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法律 条文 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习惯法、判例法(我国没有)、法理 实体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根本法:宪法 普通法:其他法 特别法:如教师法 一般法:一般人 国内法 法的渊源:一般指法律的表现形式 法的表现形式 正式意义的渊源:以规范性文件表现 非正式意义的渊源:政策、道德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同比增长率 本期数:A 上年同期数:B 同比增长率:m% 已知:本期数A 和上年同期数B 求:同比增长率m% 公式:%100m%?-=B B A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率m% 求:上年同期数B 公式:% 1m A B += 已知:上年同期数B 和同比增长率m% 求:本期数A 公式:)m%1(+?=B A 同比增长量 本期数:A 上年同期数:B 同比增长率:m% 同比增长量:X 已知:本期数A 和上年同期数B 求:同比增长量X 公式:B A X -=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率m% 求:同比增长量X 公式:%m m% 1?+=A X 已知:上年同期数B 和同比增长量X 求:本期数A 公式:X B A +=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量X 求:上年同期数B 公式:X A B -=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量X 求:同比增长率m% 公式:%100m%?-=X A X 环比增长率 本期数:A 上期数:C 环比增长率:n%

已知:本期数A 和上期数C 求:环比增长率n% 公式:%100n%?-=C C A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率 求:上期数C 公式:n% 1+=A C 已知:环比增长率n%和上期数C 求:本期数A 公式:)n%1(+?=C A 环比增长量 本期数:A 上期数:C 环比增长率:n% 环比增长量:Y 已知:本期数A 和上期数C 求:环比增长量Y 公式:D A -=Y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率 求:环比增长量Y 公式:n%n% 1?+=A Y 已知:上期数C 和环比增长量Y 求:本期数A 公式:Y C A +=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量Y 求:上期数C 公式:Y A C -=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量Y 求:环比增长率n% 公式:%100n%?-=Y A Y 跨年份增长 假设第n 年某指标为A ,同比增长m%,增速同比增长n 个百分点,则 年均增长量 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增长的数量。如某指标第一年的值为A1,第二年的值为A2,......,第n 年的值为An ,则

行测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a n=a m+n(m、n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a n=a m-n(m、n为正整数,a≠0) a0=1(a≠0) a-p= (a≠0,p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na1+ n(n-1)d; (2)a n=a1+(n-1)d; (3)n = +1; (4)若a,A,b成等差数列,则:2A=a+b; (5)若m+n=k+i,则:a m+a n=a k+a i ;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 n为末项,d为公差,s n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a1q-1; (2)s n = (q 1) (3)若a,G,b成等比数列,则:G2=ab; (4)若m+n=k+i,则:a m·a n=a k·a i ; (5)a m-a n=(m-n)d (6) =q(m-n)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 n为末项,q为公比,s n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 其中:x1= ;x2= (b2-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 ,x1·x2=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公务员复习笔记-复习心得

认真研读教材不少于三遍,并且对重点、难点、考点都要做详细的笔记。对考试的题型、题路反复研究,并在233网校在线题库上做了大量模拟试卷,进行实战热身。 相应地要求每位应考的考生知识面要广,理论功底扎实,并且具备很强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它不仅单单考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考察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以及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学习积累,而且知识面要宽,关心时政,学会独立思考,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辨别分析力,以及流畅自如的表达能力。 进行模拟面试,在模拟面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哪方面的不足,更能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在解题思路和组织语言这些方面的能力。只要熟练掌握解答面试题的思路,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面试何愁不过。 (一)准备阶段 了解最新考试大纲,熟悉题型、题量。同时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保证自己的复习进度跟着原定计划进行。要想制定出好的计划,需事先做1~2套真题。了解试题特点、难易度等等,发现自己的弱点所在,为自己在今后的复习当中掌握学习的侧重点做好准备工作。 (二)突破阶段 第二阶段对于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一阶段应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第一,掌握每种题型,尤其对试题特点与答题规律和方法认真地学习;第二,巩固已掌握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通过不断地练习实践来总结出自己的答题经验,保证自己的答题方法既省时间又有较高的正确率;第三,研究历年真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对真题进行总结,收集易错知识点,对此部分加大复习力度。 (三)冲刺阶段 这一阶段是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在考前20天左右进行。要选择具有和真题形式、难度相当的冲刺试卷,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作答,以提高把握考试进度的能力。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主要测查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完整word版)行测总结笔记 学霸笔记 必过

现在开始 资料分析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x100% =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 显然后一种快得多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 2、百分数、百分比(略) 3、比重(略) 4、倍数和翻番 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 5、平均数(略) 6、年均增长率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n+1年为B 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a=b÷(1+x%)≈b×(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看到有个选项比 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 x越小越精确 a=b÷(1-x%)≈bX(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 特别注意: 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 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 2、分子分母比较法 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 ⑵差分法★ 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 答:2009增长率8613/6584-1 ,2010增长率10624/8613-1,-1不用看,利用差分法

国考行测分数计算方法

国考行测分数计算方法 1,每道题的分值都和正确率有关系,限制在0.5和1之间,如果这道题没一个做对的,那就是1分,如果有20%的人做对,那就是0.9分,如果大家都做对了,那就是0.5,经验上,每道题的分值在0.65到0.9之间。 2,算出来原始的分数后,再把大家按原始的分数高低排序,然后按正态分布确定一个新的分数(经过过高考标准分的人可能更清楚一些),这个分数就是大家看到的成绩单上的分数。例如,你想考到80分,不是要你做到多好,正确率多高,而是你的原始分要在所有有分数的人里面排在前0.15%;而假设50万左右的人有效成绩的情况下,只有110多人能达到85分,而达到90分的只可能有 15~16个人,大部分人认真考试的人,集中在50-67分之间。 该理论应用指南: 1,如果你可以把96%以上的题目做完,那你要做的就是提升你的正确率,尤其是薄弱环节的正确率,这是唯一可以提升的地方 2,如果你每次可以做完80%的题目,那优先把你会做的做完,而不是去做所谓的难题,因为可能你消耗在难题上的时间,足够你做对其它部分2-4道题

3,如果你每次做完75%的题目都特别吃力,那。。。还是回去多练练吧,或者报个竞争小的职位。。。 4,在中等水平上,你多对一道题,可能超越的人数是巨大的,但是因为中间部分人数众多,所以获得的分数提升也是很少的,想明显的提高成绩,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水平所在的区间,尤其是将自己薄弱环节多加练习 5,估分时最好用题目的难度与个人的水平发挥相比较,一般来说:很一般55-63,还不错63-70,挺好的70-75,满厉害的75-80,牛80-83,超牛83-86,特别特别牛86-90,无敌90+。。。当然了,用做对题目的数量估计也差不多,因为基本上,做对题目的比例和感受也是成正比的。。。 6,本文不适用于大多数省考,大部分省考还是按题给分的。

行测高分复习经验笔记

一、言语理解。 1.一共40题,约占行测29%的题量,此部分做题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为宜。 2.此部分主要有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结语推断题(问文段下面可能是什么内容)以及语句排序题,其中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占言语理解题量的大部分,因此建议大家着重复习这两块。 3.言语理解题的解题要点是重视细节。题干中的某个词汇往往会与选项有关,可能是近义关系、反义关系、重复关系等等,因此要分析选项的词性、词义以及选项和整个题目的关系,细化分析。要把分析整个句子的意义、感情色彩与分析剧中关键词相结合,综合分析。 4.选项中的词汇一定要仔细分析思考,认清其感情色彩、习惯搭配、是修饰人还是修饰物的词汇。 二、数量关系。 1.一般题量在15-20道左右,此部分我一般放在最后才做,因为鄙人智商不高,做这种题目耗时最久且正确率又不高,所以果断放弃。 2.数字推理(数列),貌似这种题型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建议大家平时要准备这种题目但不用当成重点(鄙人当时傻傻花了很大时间在这部分上面,但是后来福建省省考好像没考,汗!)。数列题的解题思路大概为:找特征→作差→递推→蒙一个,按照以上的步骤求解。 3.数学运算,这是数量关系的重点,而比例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这类题目要固化解题模式:确定题目类型→根据题目类型确定解题方法→会,解出答案;不会,结合选项,以提高正确率为目标蒙一个答案。 4.具体题型的对应解法。 行程问题:V=2v1v2/(v1+v2)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缺量问题:用赋值法 整除问题:数据中出现百分数就是此类题型。 多位数问题:代入排除法 几何问题:割补法 年龄问题:差不变 不定方程:代入排除法 三、资料分析。 1.这种题型就是靠多练,并且掌握推测性的计算方法,即不能死要把答案精确计算出来,要根据题目和选项进行推测、估算、排除,综合运用方法解出答案。这种题型要初略看材料,仔细看题目,以缩短时间和提高准确率。 2.推荐方法:直除法、估算法。 四、判断推理。 1.图形推理。掌握一个大原则:数量、位置、样式三大类型,整体不行看局部。也就是说图形推理无非就是图形的数量、图形的位置变化、以及图形的种类这三大题型,而且有的

公务员行测计算公式大全!

公务员行测计算公式大 全!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行测计算公式 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 (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 (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 (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2。 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 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 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 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 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 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 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 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 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 S2) 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 为S2); 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全程。 10. 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与所经历的路程相同,求解平均速度,平均速度=2×/(+)。 11.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2.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常用勾股数:(3、4、5);(5、12、13);(6、8、10)。

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察成语库-笔记

成语的释义及使用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考内容之一。今天,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整理了一下近几年省公务员考试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到的成语以及成语的易混辨析,希望对大家的成语积累有所帮助。 2007-2013年国家、省市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中考查了3次及以上的成语 成语考查次数成语考查次数成语考查次数成语考查次数 南辕北辙 6 不谋而合 5 司空见惯 5 无所适从 5 独树一帜 5 未雨绸缪 5 首当其冲 5 居安思危 4 莫衷一是 4 此消彼长 4 家喻户晓 4 理所当然 4 大相径庭 3 变幻莫测 3 相辅相成 3 无功而返 3 画地为牢 3 一蹴而就 3 举重若轻 3 高瞻远瞩 3 日新月异 3 得不偿失 3 以偏概全 3 摩肩接踵 3 按部就班 3 众说纷纭 3 断章取义 3 责无旁贷 3 推陈出新 3 语焉不详 3 人迹罕至 3 穿凿附会 3 沧海桑田 3 不知所措 3 历久弥新 3 眼花缭乱 3 别出心裁 3 2007-2013年国家、省市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中考查了2次的成语 声名鹊起殊途同归事与愿违游刃有余持之以恒危在旦夕顺其自然见仁见智 闻名遐迩岌岌可危如日中天唾手可得林林总总无济于事源远流长缘木求鱼 欣欣向荣高枕无忧方兴未艾随波逐流踌躇满志削足适履舍本逐末任劳任怨 循规蹈矩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异彩纷呈丰富多彩耳熟能详人云亦云矢志不渝 取长补短顾此失彼泾渭分明千载难逢扑朔迷离昙花一现层出不穷信手拈来 各自为政鲜为人知恰如其分车水马龙功败垂成与生俱来针锋相对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触目惊心苦心孤诣有的放矢有目共睹因势利导独善其身深不可测 鞭辟入里不遗余力始终如一一如既往如影随形有条不紊千姿百态因人而异 姹紫嫣红千变万化浮想联翩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名副其实光怪陆离毋庸置疑 博大精深天马行空捉襟见肘高屋建瓴夸夸其谈前途未卜栩栩如生跌宕起伏 标新立异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刻舟求剑防患未然信口开河匠心独运背道而驰 盛气凌人目空一切浮光掠影适得其反振聋发聩危机四伏出类拔萃一鸣惊人 无人问津门可罗雀门庭冷落脱颖而出应运而生名不虚传一朝一

公务员行测计算公式大全

公务员行测计算公式大 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行测计算公式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 (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 (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 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 棵; (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 +1)×间隔 (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2。

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 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 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 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 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 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 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 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 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 为S2) 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 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全程。 10. 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与所经历的路程相同,求解平均速度,平均速度=2×/(+)。 11.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015年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详细笔记整理汇总

行测考试绪论 考试类型及特点:国考/联考/省考 题量大,时间短分值要求高 考试目标要求:行测总分在65-70之间国考联考各模块题量分布 2012-2014年国考、联考各模块分值分布

【行测命题技术点拨】 1.统卷思路:概览性命题模式 【作答原则】从易到难 【作答策略】题量:10+X+10=120-135 时间:110+10=120 【行政答题策略概述】 【取舍策略】49秒/题-55秒/题(扣除10分钟涂卡)一题都不放——必死无疑时间并非平均分配难度有取舍——笑到最后 (130-15)X(100/130)X75%=66.35——易+中 15X(100、130)X25%=2.88——难 66.35+2.88=69.23——总分 1.考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2.考查题型及题量:逻辑填空——20题 阅读理解(片段阅读)——约15题

语句表达——约5题 3.时间管理:30-40题 25-30分钟,准确率不低于73%-75% 题型综述 ?片段阅读 1.主旨概括题 2.意图判断题 3.细节理解题 4.标题填入题 5.态度观点题 6.词语理解题 7.代词指代题 ?语句表达 1.语句排序题 2.语句衔接题 3.结语推断题 ?逻辑填空 1.实词辨析题 2.成语辨析题 考试学相关的命题原理 1.题干的来源和选择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三联生活周刊 2.提问方式的设置 3.正确答案和干扰选项的设置 做题顺序 1.审设问——读题干——选答案 (明确题型分类)(寻找正确答案的标志) 2.正确答案的标志——精简压缩/同义替换 3.干扰选项的设置 ①无中生有 ②概念混搭 ③曲解文意(各种偷换,如概念、主体、时态等等) 片段阅读15大技法 TOP1:主体排除法 选项的陈述主体要与原文保持一致。 TOP2:成分分析法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的——定语(前置)地——状语(前置)得——补语(后置)TOP3:指代引导法 文中若出现宏观指代(即指代上文的宏观内容) 则该句较为重要,往往承担文段的主要观点。 【注意】并非所有代词都重要!必须是宏观指代。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盈亏问题重难点讲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盈亏问题重难点讲解 在历年辽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题量都很大,两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而对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心的。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告诉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辽宁公务员解题技巧来获得高分。 想第一时间了解公职考试解析吗?请点击>>>辽宁公职辅导讲座资讯 盈亏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题型之一,在公务员考试中时有出现,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应重点掌握盈亏问题的基本公式,在掌握基本公式的基础上熟悉条件转换型盈亏问题,关系互换型盈亏问题。 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对象,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如果物体还有剩余,就叫盈;如果物体不够分,就叫亏。凡是研究盈和亏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就叫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常见题型为给出某物体的两种分配标准和结果,来求物体数量和参与分配的对象数量。由于每次分配都可能出现刚好分完、多余或不足这三种情况,那么就会有多种结果的组合,这里以一道典型的盈亏问题对三种情况的几种组合加以说明。 一、基础盈亏问题 1. 一盈一亏 如果每人分 9 个苹果,就剩下 1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 12 个苹果,就少 20 个苹果。 2. 两次皆盈 如果每人分 8 个苹果,就剩下 2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 7 个苹果,就剩下 30 个苹果。 3. 两次皆亏 如果每人分 11 个苹果,就少 1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 13 个苹果,就少 30 个苹果。 4. 一盈一尽 如果每人分 6 个苹果,就剩下 4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 10 个苹果,就刚好分完。 5. 一亏一尽 如果每人分 14 个苹果,就少 4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 10 个苹果,就刚好分完。

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记知识点梳理

行测笔记 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不可加入个思想常识,一切以题为出发点) 题型:片段阅读(考理解)多于选词填空(考表达)试卷第一部分,30题 一、做题顺序:1、先审题问―――――分清题型、了解题问是什么 2、回读题干―――――寻找命题语句同义替换:换一种说法,对策型答案居多 3、果断选择―――――经过转换后的答案 精减压缩:提炼句子主干 二、阅读理解题:(总计20小题) 题型:1、主旨概括题(10题左右) 标识词:主旨、主要、主题、中心、核心、旨在。主(说明、阐明、表达、意思)――――找主旨句、重点句 概括、总结、归纳、复述―――――――――――――――――――――――突出重点、兼顾其它 ⑴、做题思路: 行文脉络 关联词语选择答案 对策多为考点,转换后为答案 切记不得思维发散或引申,转换即可 ⑵、做题方法:2个切入点――――关联词 行文脉络: 1、总-分-总①首尾句原则:文章的前半段或后两句比较重要,可能出现观点(重点强调一、二句) 2、总――分如随着―――,背景交待,粗读过后找对策。尾句“在这种情况下”指代上段,后句为观点 3、分――总 4、分—分②辅(分)证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 例子:看其前后,对于例子的表述项,不选 出现原因时:看前后 援引:看前后内容,援引不选 反证:看之前或通过反证推导出正面观点 正确答案要与原文在主体、倾向性、语态、时态上保持一致。 ①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句的后部分)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跟“不但”作用相同的词语还有“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等; 跟“而且”相同的词语还有“并”、“并且”、“也”、“还”;(一级递进) 与“甚至”相同的词语还有“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等。(二级递进)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例1: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说明、表明、证实―――结论性的引导词),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市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定语)的全 力配合与支持。如果(反面论证,重点在反面论证之前,此处可不看)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弱,或是行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合, 或是公司各部门无法有效地整合,都会让行销运作无法顺利有效地进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强大威力。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 该公司各个部门的有效整合是其成功的关键 B. 注重团队合作是该公司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C. 成功的行销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D. 行销部门只有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义替换 例2:(2007 年江苏)北京市采取的公交优先战略除了是为奥运会创造畅通的交通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北京市居民的公交 意识和某种程度上的公民意识,北京市居民的这两种意识塑造。对北京市的长远发展是一笔财富。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北京奥运会 B.奥运会的交通环境 C.北京人的两种意识―――同义替换 D.北京市公交的优先战略 例3:(2006 年江西)要想使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完善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尽快引入市值考核机制,将国有大股东利益与广大中小股东利益有机统一在一起。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必须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B.必须尽快引入市值考核机制,有机统一大中小股东利益―――――对策 C.在投资者保护方面,需要完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 D.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有效保护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 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1 x%+?=?+=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判断推理笔记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规律+重构 类比推理二元关系+二级辨析 逻辑推理推导+论证 定义判断关键词+复合型论证 一、图形推理 (一)整体概述 组成凌乱——数量变化:数数、规律 组成相似——样式(形状)变化(内在属性、外在形状) 组成相同——位置变化(静态变化、动态变化) (1)数量:点、线、角、面、素、封闭区间、笔画(一笔画成、相同、递增递减) 规律:递增或递减、对称变化、隔项数量变化、数量相加 (2)位置: 静态位置关系:内含、相交、相切、相离、左右(字体结构)、上下(字体结构)动态位置关系:平移、旋转(时针法区分:方向改变为翻转)、翻转 (3)样式(形状): 对称、图形组合(拼图、重叠、重叠变色、重叠变形)、图形求同 a.外在形状(相似):1.顺序(样式遍历:缺谁补谁) 2.轮廓:加减同异 b.内在属性:封闭、曲直、对称轴、凹凸 特点:一个元素比较乱常见于内在属性(含同一直线、曲线、对称轴、一笔画成); 两个元素比较凌乱常见于位置类 (4)空间重构(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折纸盒 相对的两个面必然有且仅有一个面被看到。 特殊面法:一个面特殊——形状

两个面特殊——相对、相邻(公共边) 三个面特殊——时针法、描线法/公共边(找特殊图形)、 (二)解题思路 1、观察角度 1)构成与部分 2)直线与曲线 3)封闭与开放 4)整体与部分 2、推理顺序 数量——形状——位置 3、变化路线 图形推理:递增或递减、对称变化、隔项变化 类比推理:横向路线、纵向路线 九宫格:横向、纵向、“米”字、“O”字、“S”字 二、类比推理 概念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全同关系、交叉关系、包容(种属)关系、组成关系(整体与部分)】、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内涵映射关系:必然与或然(盐、咸)、对称与反对称(正方形、边长)、充分与必要(下雨、地湿,勤奋、成功)、共变与反变(理解、费解) 词语语义关系:近义词、反义词、意义词、常识类 词语语法关系:主谓关系、主宾关系、谓宾关系{双主语(同一谓语)、双谓语(同一宾语/主语)、双宾语(同一谓语)} 八大热门考点:全同关系、包含关系、组成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矛盾与反对关系、对应关系、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作用与作用对象关系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笔记私人整理版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笔记(私人整理版) iseekupxl mother the first day of one year 言语 数理推断 常识部分: 法律比较重要、时政。搜集题目 资料分析,笔算能力 1、全面协调,题目类型不偏废,提高熟练度。不断提高 2、心态,认真持久忘记别人,不管如何不能认输 3、考试:1放弃原则,有取舍 2做题模式化 3做题顺序。逻辑推断、资料分析,言语分析,数学运算,先擅长的,涂卡做完一部分涂一部分。 4工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立方体橡皮 4、每做完一题理解一提,了解思路 数字推理 练感觉、掌握规律 一、数列分类 1、横向

例如,2 3 5 8 13横向递推 2、纵向 例如2 3 5 8 12(差) 通过运算得到新数列 方法: 逐差(常见)、逐商(相邻项有明显倍数或约数关系)、逐和(灵机涌动) 二、思维模式 1、整体分析: 幅度变化: 考虑选项,幅度大考虑乘法(幂次、积数列),反之加减法周期性: 正负、大小--考虑二级数列(做差) 单调性: 完全单调、只有后部单调,前项做项 2、局部分析: 如4 9 13/2, -2 4 0 相邻几项有关系 3、结构分析(必做) 例如:1 3 4 1 9先做差--2 1 -3 8再做还是无规律,但是结构上2*2=4 1*1=1-3*-3=9

三、等差数列(没有想法,一律做差) 基本型2 4 6 8 10;-6 6 18 变化: A二级差、三级差 B变式做差之后不在为等差数列 如:-1.5,2,1,9,-1(周期) 三级做差后:-4.5,9,18 四、等比数列(相邻项有明显的严格或非严格倍数关系)基本型2 4 8 16 变化: A变倍数2 4 16 128(128*16) B附加值乘过之后加个数字,附加值能为数列 C项附加值或倍数成原数列的项p7 如:2 1 5 16 53(单调性--2为项) 53=16*3+5 16= 5*3+1 5= 1*3+2 五、和数列(相邻项有明显的加和关系、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型2 3 5 8 13(兔子数列) 变化: A三项和1 2 3 6 11(2+3+1,3+5+3)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知识点全整理

进行这次整理得原因有二:一就是经过跟一些考友得交流发现,之前得帖子里面有一些错误,有可能给大家得复习造成麻烦,因此对目前发现得错误进行了改正。二就是不久前找版主申精得时候,版主说排版不够规范,比较零散,因此重新调整了一下字号与缩进。其实内容没有新东西,瞧过之前帖子得朋友可以不用再瞧这个了。?当然,错误还就是难以避免,如果发现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一、逻辑层次与核心?行测逻辑与管理类联考逻辑差别不大,基本就是以概念→命题→推理→论证得层次来展开得.其中概念构成命题,几个命题构成推理,若干推理形成论证。因此,我们要从最基本得概念开始认识,逐步了解整个逻辑体系得大厦,这样学来得逻辑知识才就是牢固得。逻辑瞧似或高深、或绕弯,其实有两个核心技能如果掌握好,基本平踏所有问题。这两个技能就就是:矛盾判断与假言推理。相关知识会在后面介绍.?二、概念?概念就是逻辑得基本元素,离开概念,一切逻辑无从谈起。概念得逻辑定义就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得思维形式。用我们听得懂得话说,它就是一个名词或者一个短语。例如:苹果、月球、外星人、已故得美国总统、在比利时买巧克力得人等等。?关于概念,重要得知识就是它得外延与内涵。概念得内涵就是指思维对象得本质属性,也就就是我们从概念得字面上能够得到得信息。例如“月球”这个概念得内涵就就是太空中每个月绕地球转一圈得那个自然天体。概念得外延就是指所有具备这一本质属性得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如果把概念瞧做一个集合,那么外延就就是这个集合内得所有事物。例如“苹果”这个概念得外延包括红富士、国光、熟透得苹果、未成熟得苹果等

等所有具备苹果本质属性得事物。?概念得内涵与外延之中,更加重要得就是外延,因为它与行测逻辑所要考察得推理密切相关。 三、命题?命题就是对思维对象就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所做得判断。因此命题又称为判断、断定,其实都一样。总而言之,它就是一个陈述句,或者反问句。例如:?钓鱼岛就是中国得固有领土。 难道中国梦就是不可能实现得吗??(一)逻辑变项 命题得思维对象称为命题得“主项”,如上述命题中得钓鱼岛、中国梦;具有或不具有得性质称为命题得“谓项”,如上述命题中得中国得固有领土、不可能实现得。可见,命题得主项、谓项各就是一个概念。我们将主项与谓项合称为“逻辑变项"。?(二)逻辑常项?逻辑常项就是命题中表达逻辑含义得词语,分为三种:联项、量项与模态。?联项就是指命题得性质,即肯定或否定.任何一个命题都有联项,如:?中国人就是很没道德得。(联项为就是)?逻辑判断并不难做。(联项为不)?马加爵杀人啦!(虽然字面上没有体现,但联项明显为就是)当命题复杂一点得时候,就要对数量上做一个限制,这就就是命题得量项,量项分为三种:全称、特称与单称。如:?所有中国人都就是很没道德得.(量项为所有,全称) 有些中国人就是很没道德得。(量项为有些,特称)?讹诈彭宇得那个老太就是很没道德得。(只说了一个人,单称) 当命题更加复杂得时候,还要对断定得强度做一个说明,即模态.模态也分三种:必然、可能与现实。如:?可能所有中国人都就是很没道德得。(全称可能肯定命题)?可能中国人就是很没道德得.(可能肯定命

国家公务员考试 逻辑判断(笔记整理)

11基本要求:题型要全面 技巧要协调 命题惯性要可持续 基本题型:图形推理(图形推理) 逻辑判断(文字推理) 类比推理(文字推理) 定义判断(文字判断) 事件排序(在国考里已经不考) 第一部分:图形推理 1.考察观察、抽象和推理能力 形式:推理路线的变化 实质:数量、位置、样式 2.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 抽象:抽象事物的本质 推理:推理事物的预期 3.图形推理形式题型: (1)空间重构类: ——平面组成型 ——折叠图形型 ——线条组成型 ——拼合图形型 (2)规律推理类: ——类比推理型 ——对比推理型 ——坐标推理型 推理路线:横行、竖列、对角线;S型、O型(适用中间全黑或全白)、G型; 4.总结: (1)形式上的变化,其本质上是推理路线的变化(如5+1或九宫圆): ——5+1:可以拆成一串、对比(135/246)、前3后2即33组合等几种推理路线(即5个一串;三个一组(有两种,即135/246和33组合)) ——九宫圆:可以拆成横行、竖列、对角线;S型、O型(适用中间全黑或全白)、G型等几种推理路线(即3(3个分组)+3(3个一串)) (2)规律推理类:一幅图给出性质,多幅图给出规律(数量变化、位置变化、样式的变化)实质上的变化,只有三种:即数量、位置、样式 ★规律推理类 (一)数量规律推理类: 1.题目特点:各图元素凌乱(看见乱,则需要数数量,数什么的数量,点线角面素) 局部元素数量明显变化 数量类型:点、线、角、面、素(元素的个数或种类) (1).点:

——交点:切点、割点(两条线得点,要么相切要么相割) 端点:出头点(一条线的点) ——做题按顺序来,先数点; 数点可以单数切点啊、割点啊、出头点啊,看有规律么。如果没有的话,可以两两结合相加减等来数(即数所有的交点),从而发现规律 (2).线: ——线段:有起点有拐点的 笔画:有起点有终点的(有数笔画的数量、有一笔画能画完等情况) ——一笔画问题:奇点的个数为0或2的连通的图形可以一笔画 其中,当从某点能引出偶数条线时,我们定义该点位偶点。同理,从某点能引出奇数条线时,我们定义改点为奇点(注意:出头的端点也为奇点)。若奇点的个数为0或2时,从一个奇点开始到另一个奇点结束,决定能一笔画完。 (3).角: ——数量:数角的个数(当多个角的时候;只数内角即大于180°的不数) 角度:数角的角度(当单个角的时候;有时数格、有时数度数) —— (4).面: ——个数:数面的个数(当多个面的时候) 面积:数面的面积(当但个面的时候) —— (5).素: ——个数:(数元素的个数;有时不仅数单个的而且还要数交叠的元素的个数) 种类:(数元素的种类) —— 2.总结: (1)看见乱,则需要数数量,有上述的点、线、角、面、素五种情况。当数出总体数量相同时,要善于拆分来数某单个,即整体不行的话,则要分局部来数。 分局部来数可分为两种,要么分样式来数,要么分位置(上下左右,还要注意里外)来数。因为一个图形的本质就是数量、位置、样式,除开数量,剩下的就是样式和位置了。 (2)数数量中的规律:等差 等比 递推 对称 乱序 运算: ——所谓的“一个顶两”思想:某个样式相当于n个另一个样式;某个位置相当于n个另一个位置)——数量计算类的题目:当出现九宫圆时,按几种推理路线,两个数或三个数构成数列进行运算从而得出规律。即结果在题内(即两个数运算得第三个数)要看加减乘除;结果在题外(即三个数运算),着重加)——另外,数量类中还要考虑英语字母的顺序 3.数量规律推理类总结: (1)图形化为数字:点线角面素 整体不行看部分

公务员考试行测计算数学常用公式 (1)

第一节算数基础 1、从1开始连续n个奇数的和等于n2。 2、求某数的约数的个数,将该数进行质因数分解,则约数个数是各 指数+1的乘积。 3、当n≥5时,n!的尾数为0。 4、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1)和倍关系:已知两者之和与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和÷(倍数+1)=较小数。 (2)差倍关系:已知两数之差和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差÷(倍数-1)=较小数。 (3)和差关系:已知两数之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5、若一个不变量占两个总量的比分别为m、n,这两个总量之比为n:m。 6、算数平均数与各数之差的平方和最小。 最接近算数平均数的报价就是预中标单位。 7、十字交叉法 假设第一部分平均值为a,第二部分平均值为b(a>b),混合后的平均值为c。

平均值总平均值交叉做差权重 第一部分 a c-b x c 第二部分 b a-c y 权重比 x/y=c-b/a-c 这里的平均值可以是浓度,产量,价格,利润,增长率,速度等等。因此,凡涉及求两个平均数的加权平均数均可采用十字交叉法快速得解。 第二节代数工具 1、f(x)=ax2+bx+c,当x=-b/2a时,有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为: (4ac-b2)/4a。 2、等差数列 名称公式 通项公式a n=a1+(n-1)d 对称公式a m+a n=a p+a q(m+n=p+q) a m+a n=2a p(m+n=2p) 利用通项求和Sn=n(a1+a n)/2=na1+n(n-1)d/2 利用中项求和Sn=na n+1/2,n为奇 Sn=n/2(a n/2+a n/2+1),n为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