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修改的必修2复习提纲(知识点)

修改的必修2复习提纲(知识点)

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提纲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判断下列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是的打√,不是的打×):

1.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2.人的卷发与直发(√)

3.棉花的长绒与粗绒(× )

4.人的五指与多指 ( √ )

5.番茄的红果与圆果(×)

6.人的高鼻梁与塌鼻梁(√)

7.狗的黑毛与羊的白毛(×)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

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8)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

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注1:逆推类型中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同中生异:同是显性,异是隐性.

◆异中生其一,其一是显性,另一是隐性.(条件:后代数量足够多)

注2:逆推类型中遗传病显、隐性的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注:AA=aa)

2、指导医学实践: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例:

附:杂交育种

方法:杂交

原理:基因重组

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等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Array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

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

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七、有性生殖

1.概念: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意义:在有性生殖中,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P274点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

●性比:一般 1 : 1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P30黑体字,背书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

2、伴性遗传基因型的写法

先写出性染色体,男性XY,女性XX,再在X染色体的右上角写上基因(Y上不写)

3、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

4、家族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快速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病女父或子正常为常隐

有中生无为显性→病男母或女正常为常显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第三章基因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三节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 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

二、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看书)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制出DNA数 =2n(n为复制次数)

含亲代链的DNA数 =2

第四章遗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计划:完成人体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谷氨酸→缬氨酸)

?根本原因: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发生改变(CTT→CAT)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①发生频率低:

②方向不确定(一般有害)

③随机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④普遍存在

4、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5、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6、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基因突变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7、意义:

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重组DNA技术

(注: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4、应用(育种):杂交育种(见前面笔记)

5、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

..P43

...)

...图.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2)(2)AaBb(2)

(3)AAa (3)(4)AaaBbb (3)

(5)AAAaBBbb (4)(6)ABCD (1)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3、类型:

显性遗传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 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禁止近亲结婚:每个人都可能携带5-6个不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

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方法和过程: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小组成员也可以分工进行调查。

2、每个小组可调查周围熟悉的4~10个家庭(或家系)中遗传病的情况。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4、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

5、小组调查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以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

5、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结果分析:

被调查人数为2 747人,其中色盲患者为38人(男性37人,女性1人),红绿色盲的发

病率为1.38%。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5%,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03%。二

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结论: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养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或物理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3.基因工程又称为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其最基本的工具俗称、、。

4.基因的“剪刀”是,简称。其作用特点是。

5.基因的“针线”是指。当用切割两种来源不同的DNA后,露出的末端可以通过黏合起来,但和交替连接而成的DNA骨架上仍有的缺口要靠来缝合。

6.基因的运载体是指的运输工具。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

7.基因工程操作的四个步骤是:、、、

8.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自。该基因能够指导合成一种毒性很强的,使棉铃虫等害虫致死。抗虫作物的使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

3.基因拼接技术 DNA重组技术修饰改造细胞定向基因的剪刀基因的针线基因的运载体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识别并在特定位点上切割DNA分子

5.DNA连接酶碱基互补配对脱氧核糖磷酸 DNA连接酶

6.外源基因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7.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8.苏云金杆菌蛋白质晶体减少了农药用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一.概念辨析

l.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①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同一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

2.生物体几倍体的判别:①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于发育而成,生物体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②如果生物体是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无论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只能叫单倍体。

二.问题理解

①杂交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

方法:杂交→自交→选优

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个个体。

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②诱变育种

原理:基因突变

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

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缺点:有利变异少,需要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③多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变异)

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缺点: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

④单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

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

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

⑤细胞工程育种

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方法:(1)植物:去细胞壁→细胞融合→组织培养

(2)动物克隆:核移植→胚胎移植

优点: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有目的地培育优良品种。动物体细胞克隆,可用于保存濒危物种、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

缺点:技术复杂,难度大;它将对生物多样性提出挑战,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克隆动物”则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⑥转基因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或异源DNA重组)。

方法:提取目的基因→装入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基因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优点:不受种属限制,可根据人类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

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

第七章现代生物的进化理论

第一、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生物进化论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按定义计算: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四)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四、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物理必修二 知识点归纳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物理组 主备教师:夏春青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曲线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曲线运动中的两种特殊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圆周运动,进而学习向心加速度并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向心力,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曲线运动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教学内容 1.曲线运动及速度的方向; 2.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3.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4.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5.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6.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7.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8.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9.理解各参量之间的关系;10.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1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存在加速度。1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所以叫做向心加速度;1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1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15.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 16.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知识要点

涉及的公式: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 与分运动的关系: 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第12课时第一单元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 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n):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B) 减数分裂 (meiosis)是进行有性 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 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 的细胞分裂方式。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 色体只复制一次,而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 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 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 要通过有丝分裂产 生,有丝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 胞分裂一次,新产生 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B) 1、精子的形成过程: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 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 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形成部位——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不 同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点细胞质分裂方式 均等分裂两次均为不均等分裂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2种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 体 是否变形 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 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 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配对的两条染色体;②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③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 ............ 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B)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 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有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没有同源染色体特殊行为的是有丝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分离行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高等动物(2N) 精卵(2N) 卵细胞(N) (N) ( 母 本 ) 减 数 分 裂 ( 父 本 ) 减 数 分 裂 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复习提纲及试题_试题_试卷_必修2_人教版

高一必修2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 1.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除氢) A.一定是8个B.一定是2个 C.一定是18个D.是2个、8个或18个 2.若某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A.ⅢB族B.ⅢA族C.ⅠB族D.ⅠA族 3.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元素 A.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B.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 C.可能是二、三周期元素D.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燃点燃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2R + 2 H2O =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_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抛体运动知识要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一个恒量、且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基本公式:、、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当v0=0、a=g(自由落体运动),有 v t=gt 、、、。 当V0竖直向上、a= -g(竖直上抛运动)。 注意:(1)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是g,方向竖直向下,全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时间:t总= 2V0/g=2t上=2 t下 (4)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对抛出点):H=v02/2g (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6)*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7)*用全程法分析求解时: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S>0表示此时刻质 点的位置在抛出点的上方;S<0表示质点位置在抛出点的下方。v t >0表示方向向上;v t <0表示方向向下。在最高点a=-gv=0。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一般来说,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运动,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运动。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的。 2.由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______量,它们的合成和分解都按照_________法则。 三、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____________方向,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必具有_________。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 四、平抛运动(设初速度为v0): 1.特征: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加速度____________。是一种。。。 2.性质和规律: 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v X=v0、x=v0t。 竖直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v y=gt=、y=gt2/2=。 合速度:V=,合位移S=。 3.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由决定,与无关。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 (Z)+中子数(N) 1.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是2n 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加上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Ⅶ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3)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知识点填空)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和 共同决定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比较 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 和 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口增长比较 典型国家 人口增长 原因 人口问题 对策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5、人口增长模式由 、 、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自然增长率= 率- 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原始型: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传统型: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现代型: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 率的转变。影响人 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 。 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 和 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 型向 型过渡阶段,世界是 型向 型过渡阶段,我国是 型。 历史时期 人口增长特征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增长极为 生产力水平 ,死亡率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增长速度 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医疗条件得到 ,死亡率有所 工业革命以后 人口增长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不断 ,医疗水平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 和人口 。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 或 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 和 。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旧大陆(欧洲、 非洲、亚洲)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 新大陆的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拉丁美 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各国经济发展 不平衡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 分布不均的状况 4、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2) (3) 。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 往往起主导作用。 9、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 空间人口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 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 促进 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 1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人口压力;但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1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提供人才和廉价的劳动力 ;但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环境压力。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是指 ,所以 是衡量环境承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自发迁移 流量增大 内地到沿海、农村 到城市、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 “民 工潮”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清单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1-4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德胜学校高一物理校本学案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时间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抛体运动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轨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曲线运动中 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说明: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只是说明物 体具有加速度,但加速度不一定是变化的,例如,抛物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 线上.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增大;当物 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 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3.曲线运动的轨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 合力的大致方向.速度和加速度在轨迹两侧,轨迹向力的方向弯曲,但不会达到力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分解。 2.运动分解的基本方法 (1)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将描述合运动规律的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按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别分解,或进行正交分解. (2)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两分运动的性质及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 ①根据合加速度是否变化判定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若合加速度不变则为匀变 速运动;若合加速度变化(包括大小或方向)则为非匀变速运动. ②根据合加速度与合初速度是否共线判定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若合加速度与合初速 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 ③小船过河的两类问题:最短时间过河以及最短路程过河。 如图所示,用v 1表示船速,v 2表示水速.我们讨论几个关于渡河的问题. θ sin 11s v d t v == ,船渡河的位移短直河岸),渡河时间最垂直河岸时(即船头垂当以最小位移渡河: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1v 大于水流速度2v 时,小船可以垂直渡河,显然渡河的最小位移s 等于河宽d ,船头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7周期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二基本知识点 第 1 节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 3.曲线运动的性质: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即必然具有加速度.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5.曲线运动的类型 (1)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力(加速度)恒定不变.如平抛运动 (2)非匀变速(变加速)曲线运动:合力(加速度)变化.如圆周运动 6.合力与轨迹关系:合力指向轨迹弯曲的凹测,轨迹介于合力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如图: 7.速率变化情况判断: (1)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速率增大; (2)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速率减小; (3)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速率不变.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分运动和合运动: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参与的这几个运动即分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即合运动. 2.运动的合成: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 3.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4.运算法则: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5.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

(1)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 (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分运动的影响. (3)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4)同一性:分运动与和运动由同一物体参与,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5.分解步骤 (1)确定合运动方向(实际运动方向). (2)分析合运动的运动效果(例如蜡块的实际运动从效果上就可以看成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和在水平方向随 管移动). (3)依据合运动的实际效果确定分运动的方向. (4)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作图,将合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分别分解到分运 动的方向上. 三、小船渡河模型 1.模型特点:两个分运动和合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其中一个分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研究其速度方向不同时对合运动的影响.这样的运动系统可看做小船渡河模型. 2.模型分析: (1)船的实际运动是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的合运动. (2)三种速度:v 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2(水流速度)、v (船的实际速度). (3)两个极值: ①过河时间最短:v 1⊥v 2,t m i n = d (d 为河宽). v 1 ②过河位移最小:v ⊥v 2(前提 v 1>v 2),如图甲所示,此 v 2 时x m i n =d ,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夹角为α,c o s α= ;v 1⊥ v 1 v (前提v <v ),如图乙所示.过河最小位移为:x = d v 2 1 2 m i n = d . s i n α v 1 第二节:平抛运动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加习题有答案

<政治生活>2 必修思想政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②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5.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略 P7) 6.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2)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是什么?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力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力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2遗传和进化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1、(理解)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条件下是纯种;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理解)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 1 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 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 1 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 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3、(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 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4、 5、 型的概念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 6、(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全书复习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 、F 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五章 第 一 二 节 曲线运动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曲线运动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 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 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物体做 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合运动与分运动:几个运动的合成就是合运动,这几个运动就是这个合运动的分运动。 合运动与分运动特点:分运动之间具有独立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具有等时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具有等效性 典型题目 1,在弯道上高速行驶的赛车,突然后轮脱离赛车,关于脱离了的后轮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 ) A .仍然沿着汽车行驶的弯道运动 B .沿着与弯道垂直的方向飞出 C .沿着脱离时轮子前进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离开弯道 D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 由于车轮原随赛车做曲线运动, 脱离赛车时车轮的速度方向为弯道的切线方向, 由此可知 C 正确. 2,小船过河的问题 , 小船渡河运动可以分解为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 , 一是小船相对水的运 动 ( 设水不流时船的运动 , 即在静水中的运动 ), 一是随水流的运动 ( 水冲船的运动 , 等于水 流的 运动 ), 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 解析:设河宽为 d, 船在静水中的速 度为 v1, 河水流速为 v2 ①船头正对河岸行驶 , 渡河时间最短 ,t 短 = d v 1 ②当 v > v 2 时 , 且合速度垂直于河岸 , 航程 最短 x =d 1 1 当 v < v 2 时 , 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 , 确定方法如下 : 1 如图所示 , 以 v 2 矢量末端为圆心 ; 以 v 1 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 , 从 v2 矢量的始端向圆弧 作 切线,则 合速度沿此切线航程最 短 , v 1 d v1 x2 由图知 : sin θ = v 2 θ v2 最短航程 x2= d v 2 d = v 1 sin 第 三 四 节 平抛运动 抛体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空中抛出 , 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做的运动

物理必修2复习提纲

粤教版物理必修2 复习提纲 一、曲线运动 1、深刻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 1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②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3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2、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深刻理解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规律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不为零且沿水平方向。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初速度与恒力垂直,物体做类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通常,可以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 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初速度V 0方向为沿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 轴正 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下,对任一时刻t. ①位移 分位移t V x 0=, 221gt y =,合位移2220)21()(gt t V s +=,02tan V gt =?. ?为合位移与x 轴夹角. ②速度 分速度0V V x =, V y =gt, 合速度220)(gt V V +=,0tan V gt =θ. θ为合速度V 与x 轴夹角 (4).平抛运动的性质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重力的作用,故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二、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1. 定义: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圆周运动。 2. 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1) 线速度V :大小为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方向为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v=s/t ; (2) 角速度:大小为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有方向(暂不研究)。 ω=φ/t (3) 周期T :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频率f =1/T (4) 转速n :每秒钟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5章 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运动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类似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物体的一个运动结果可以和它参与几个运动的共同结果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运动称为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称为这个运动的分运动。求几个运动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求一个运动的几个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在高中阶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常指运动学量(F a v x ,,,)的合成与分解。 重要结论:(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4)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同体性 5.抛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所发生的运动。 分类:平抛运动,竖直上抛,斜抛运动。 特别注意: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都为g ,它们都是匀变速运动。 研究抛体运动的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 6.平抛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 一定的水平初速度0v 平抛运动的规律: x h h x s v v v v v gt h gh v gt v t v x v v y y y y =+==+=?????????====βαtan tan 21 2220 2202 2000方向:平抛运动的位移:方向:平抛运动的速度:;分位移:;分速度: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自;分位移:分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度为水平方向的分运动:速 7.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学量及其单位: )/(,),(),/(),/(),/(2 s m a a s T s r n s rad s m v n τω 各物理量间关系:T n r v T T r v n t t l v 1 ,,2,2,,=====??=??=ωπ ωπθ ω,时间圈数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r T r r v a n 222)2 (π ω=== 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