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生活第一课作业

文化生活第一课作业

文化生活第一课作业
文化生活第一课作业

上饶县中2017届高二年级政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作业1

命题人:俞利苹审题人:黄良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9分,共72分。

1、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A.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 文化无处不在

C.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 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2、在陕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的以唱歌为娱,逐渐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作品直接产生于人们大众

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D.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3、中国结源于远古的结绳记事。“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同心结”、“团圆结”……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从绳结中可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③结绳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②企业进行生产③观看文艺演出

④参观历史博物馆⑤网上评议政府活动⑥参加学雷锋精神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③④⑤

5、“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讲的是文彦博小时候放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在罐中,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后来,文彦博成为宋朝的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虚心向古人学习,学会数豆

B.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天生的,和后天的培养无关

C. 文化素养是在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起来的

D.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二者一回事

6、著名的文化遗产——川剧,因剧目繁多,遗产丰富,艺术特色显著而家喻户晓。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浓厚的生活基础,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生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川剧变脸更是独特新颖,叹为观止。这说明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力量

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7、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说明

A.要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努

上饶县中2017届高二年级政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作业2

命题人:俞利苹审题人:黄良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9分,共72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中有经济,可以壮大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而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据此回答1~2题。

1、文化中有经济,可以壮大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这说明

A.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唯一动力

B. 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C.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 一定的文化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2、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这说明

A.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B.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C. 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D. 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就能实现经济的繁荣

3、务实而低调的广东人,在富裕的同时,不忘建设精神家园。通过建设文化强省,广东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之所以要富“脑袋”,是因为

A.优秀的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B.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决定

C.经济是基础,只有富“口袋”才能富“脑袋”

D.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4、长期以来,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问题时,或由于思维定势,或因价值观念的差异,或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持有固执的取舍与评判标准。这告诉我们

A.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

B. 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C.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D.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5、在经济发展中,网络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歌曲、电子邮件等网络文化消费日益增多。这一事实体现了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 文化是经济建设的精神支撑

6、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意图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A. 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 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7、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不打自垮”说明

A. 必须提高国家的安全实力

B. 必须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C. 必须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D. 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8、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材料说明

A.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环节

C.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上饶县中2017届高二年级政治

第一课体味文化作业1 参考答案

第一课文化与经济、政治作业2 参考答案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答案

经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商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商品的基本属性) 2.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 3.商品交换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的交换。 4.价值是凝结在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货币的其他职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9.商品流通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商品交换,其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________________(上涨or下跌),纸币_________________(贬值or升值)。 13.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________________(上涨or下跌),纸币_________________(贬值or升值)。 14.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支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支付凭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16、人民币对外升值有利于___________(进口or出口),不利于__________(进口or出口)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2.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3.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但不能由一个人同时拥有。() 6.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7.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8.只要是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9.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的存款储蓄的意愿显著增强。() 10.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9福建卷31)20XX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5.(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 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7.(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③ 8.(07北京卷25)“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奥运吉祥物“福娃”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据估计,它会创造数十亿元的商业价值,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普通玩具。这说明 ①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②非物质生产要素可以取代物质生产要素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测试题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是商品的有: ①阳光、空气②开发前的矿泉水③开发后的矿泉水④送给别人的礼物⑤自家菜地的蔬菜,供自己吃⑥捐往灾区的药品、帐篷⑦医院里供病人使用的氧气 A①③B②⑤C④⑥D③⑦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3.人们经常说“物美价廉”,其中“物美”是指商品的() A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 4.公司发给小王1万元工资,他用了3000元从网上购买了一台电脑,请问,该过程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 A世界货币、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5.关于纸币发行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可以任意规定纸币的发行量

B纸币发行越多越好 C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D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6.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 ①人民生活安定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③世界金融稳定④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20XX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20XX年12月11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17.28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变化表明: A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留学人数可能会增加 C直接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D美国企业对我国国内市场的投资会增加 8.当通货膨胀的压力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时,国家应如何应对: A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B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C控制纸币的发行量,尽量少发行纸币,越少越好 D增加财政支出,加大投资力度 9.小张一家打算去海南旅游,较理想的选择是随身携带: A信用卡B大量现金C支票D汇票

经济生活第一课知识点梳理教学提纲

经济生活第一课知识 点梳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结合三鹿奶粉等事件)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重点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形式:①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动态: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 4、社会作用: 1)文化的实质/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影响+交融):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 A、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 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 B、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 养)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 斗争的重要内容。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 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 因素。(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民族 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文化是重要的软 实力。)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安全 和利益的重要精神武器。 5)启示: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 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 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补充: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 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 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是在长期的生活 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 果。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 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作用: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 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增 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 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 面提高)。 ☆问题补充: 1、建设“书香社会”的文化生活依据。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设“书 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提高文化软 实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 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 会的和谐稳定;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 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增 强综合国力;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 于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练习

文化与生活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5·厦门期末]张大千创作的《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晖映交融,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这说明( ) A.自然美离不开人的艺术创作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现象 C.文化通过艺术作品产生强大精神力量 D.艺术修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化的特点。张大千创作的《庐山图》,体现了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现象,B正确;自然美是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的,A错误;材料未体现文化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未体现艺术修养的重要性,C、D排除。 2.[2015·青州三模]《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最新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味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从烹调和饮食中,能体味其中的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人们通过烹饪美食产生了饮食文化,人在美食中又能体味文化,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习俗,②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排除。 3.[2015·临沂期中]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 ◇理解: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文化内涵的理解 2.文化对人的素质形成的作用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序: 1.文科学习的基本要求 (1)上课听的同时必须要参与活动,文科的学习在理解,只有参与才能体会,特别是文化生活的学习,尤其如此。我期末在评价各位的成绩时会加入课堂参与分(10分)。 (2)多积累一些社会关注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新闻,特别是对所有公民都有启发意义或是教育意义的现象,请准备一本本子记录,并留有适当的空间作分析记录,要求一个星期记录2个事例。 (3)知识的记忆是基本条件。政治课的学习必须注意平时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这是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4)练习是必须的,基本要求是同步完成《学习与评价》,并自己准备一本同步的框题练习册,保证足够的练习量。 2.《文化生活》教材的体系结构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视频播放“福娃”动画片。你知道“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 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五个“福娃”中,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因为水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积聚”,传递的祝福是盛世繁荣;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教案

第一课时体味文化 话题导入:我们常说中学生要做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其中之一就是“有文化”。那么我们是不是有文化的人? 究竟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我们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将从“文化”的内涵(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情景导入: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由于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人们都有机会欣赏到越来越多的各种艺术表演。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镜头。(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画面)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文化“万花筒”,体味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板书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时体味文化 板书:一、文化“万花筒”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神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例如:图一:古代仕女图,非洲狮面人。图二:巡逻兵飞行表演,雅尔音乐会,法国印象图画展,芭蕾舞团 问题探究 1.从空间上看,这几幅图片有何不同? 2.从时间上看,这几幅图片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学,对比分析这几幅图片的特点并作初步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分析:从空间上看,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从时间上看,有古代的和现代的 教师提问:再来环顾我们的生活,同学们亲身参与过什么的文化生活? 学生回答: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上课、自习、作业、上网、交友、聊天……

教师提问:我们湛江特有的红土文化,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 学生回答:端午节赛龙舟。雷州歌和雷剧;北部地区的木偶戏、白戏、安铺八音、吴川“元宵三绝”(即飘色、泥塑、花桥)、东海的人龙舞。以寇准、李纲、苏东坡、汤显祖等为代表的著名古代政治家、文学家留下中原文化色彩的踪迹。雷州西湖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十贤祠、浚元书院、寇公祠和苏公亭等。 红土文化:雷州半岛人民在这块红土地上劳动、生活,即创造了雷州半岛的物质文明,又创造了具有特色的精神文明一“红土文化”。 教师总结:通过这么多的例子,我们可以体味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文化。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生齐声说)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板书: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师:通过分析对比,同学们还能从这些例子中发现什么问题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文化艺术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文化生活各具特色。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此点如学生不能顺利回答,教师要适当引导、启发) 板书:2.文化生活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练习: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bcef ) A个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b参加学校运动会c参加演讲会d购买蔬菜水果 e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时装表演队f浏览网站,领略各地风土人情g 某国议员竞选 解析: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把握这一点再分类. (过渡)师:我们刚才谈论了不少关于文化生活方面的话题,那么,到底什

经济生活第一课测试题(最新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经济生活第一课测试题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①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啤酒瓶②我国将于今年秋天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 ③医院里的各种药品④农民卖给国家的粮食 ⑤刘先生摸彩票中得宝马轿车一辆⑥居民使用的自来水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2、货币的本质是() A.一种商品B.纸币C.一般等价物D.流通手段 3、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观念上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4、下列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一台彩电在商店里标价2800 元B、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 C、用3999 元可以买到一台神舟笔记本电脑 D、张某在家电商场用2800 元买了一台彩电 5、在我国商品市场上,人们都是用人民币购买商品,这说明() A、人民币的本质是货币,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B、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C、人民币是商品,有价值 D、人民币在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 6、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 亿元,并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2000 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 元纸币相当于() A、0.5 元货币的购买力 B、 1 元货币的购买力 C、0.25 元货币的购买力 D、 4 元货币的购买力 7、如下图,自1994 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势,经济学上称之为() A、纸币贬值 B、通货膨胀 C、社会经济总量不平衡 D、通货紧缩 1991 1994 1997 1999 2001 2004 2005 年 7 月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 19 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 1 美元兑 8.11 元人民币。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 2%。据此回答 8—9 题。 8、人民币升值意味着() ①100 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的人民币有所下降 ②100 单位的外币可以比以前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③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④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课 一、选择题 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1.(09 江苏卷 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9 福建卷 31)2008 年 6 月 18 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 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3.(09 天津卷 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09 山东卷 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08 海南卷 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08 广东卷 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7.(08 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③ 8.(07 北京卷25)“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奥运吉祥物“福娃”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据估计,它会创造数十亿元的商业价值,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普通玩具。这说明①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②非物质生产要素可以取代物质生产要素③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可以促进消费增长④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第二产业经济效益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07 广东卷 21)在长期的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思维导图说课讲解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价值尺度的含义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关键词:价格、标价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 启示: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关键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购买 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本质:一般等价物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体积小,价值大,便于保管、携带、运输,久藏不坏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支付手段:赊购赊销,工资,利息,税款,房租 货币 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一般等价物 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 特点: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 生产者通过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外汇 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纸币发行规律: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公式: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 态度:爱护人民币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 货币的发展 纸币 信用工具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起源 本质 职能 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用之有益: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 用之有度:花钱要有节制,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货币与财富的关系)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第1节体味文化》优秀教案.doc

第一课《第1节体味文化》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 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 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 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精品WORD文档)

《经济生活》前言、第一课课堂教学实录 广州市第七中学陈吉君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人教版2005年4月第2版)第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①经济的含义。②商品是用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⑤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⑥商品流通。⑦货币流通规律。⑧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理解:①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③商品流通及其公式。④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⑤纸币产生的必然性以及纸币的本质。 (3)运用:①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②联系我国人民币最近小幅升值的情况,运用汇率的有关知识,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2、能力目标 (1)比较能力:通过对商品与劳动产品、商品与货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纸币与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金结算与转帐结算、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能力:①透过商品交换发展的复杂历史,看清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②通过价值、价格的关系,看清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辨证思维能力:①通过货币的产生及其形态的发展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②通过物物交换的困难、纸币产生的原因、电子货币的优点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辨证否定的初步思想。③通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信用工具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④通过对人民币利弊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4)信息素养:通过货币发展各种历史形态的教和学,引导学生去搜集古今中外各种货币的形态的实物或图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前言(致同学们)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一课中“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教和学,使学生树立对劳动、对人类劳动成果的热爱的情感。 (2)通过对纸币的产生、本质、作用以及信用卡的功能、优点、注意事项的教和学,使学生树立对待人民币、对待信用卡的正确态度。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之所以把“货币的本质”定为第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因为:①货币这个知识点是贯穿第一课的一条线索。商品交换的发展产生了货币;货币的金属铸币形态的缺点导致了纸币的产生;纸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电子货币;交换从一国的范围发展到国际的范围,产生了世界货币、外汇和汇率。②透过货币的产生,可以看到货币的本质;透过货币的发展可以看到货币的作用;透过货币的职能,可以看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从而可以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落实第一课的主要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难点】 ①价值尺度。价值尺度之所以可能是一个教学难点,原因在于:一是商品“价值”的含义比较抽象,而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又在第二课才出现,这就给学生理解“价值”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是“用货币本身的价值去度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这个说法也比较抽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活动背景 背景一: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背景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进人小康社会后群众的文化消费进入旺盛期。据有关部门估算,到xx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盯上我国巨大的文化市场,急于抢滩登陆。如果不抓紧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总体实力,很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就会给国外文化产品进人我国留下巨大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当前城乡居民文教娱乐等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一路上扬,居民文化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据统计,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己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对其他行业和整个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专家认为,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当前的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背景三:随着文化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中比重的增加,对文化消费.需要加强引导。目前文化消费依然存有不少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家庭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在许多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物质建设”占绝对优势,“精神建设”少得可怜。(2)文化消费的品位有待提高。目前,儿童图书五花八门,电子游戏更是品种繁多,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却令人忧虑,其中不乏暴力、色情污染。(3)对文化消费的狭隘理解。文化、消费应走出单纯由书、电脑的狭小范围,要到科技馆;博物馆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扩展文化消费的领域。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及答案热 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 A.2.5千克苹果可以卖10元钱 B.用10元钱购买了2.5千克苹果 C.购买2.5千克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钱 D.先付款10元钱,预订2.5千克苹果 2.我国某企业从某国购买1000万元(人民币)的商品,这里的1000万元(人民币)是货币执行__________职能。()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 3.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_______ ) A.某一商品的价值 B.许多商品的价值 C.货币本身的价值 D.一切商品的价值 4.在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小王到银行取回10000元存款的本息 B.1台洗衣机标价1500元 C.李四在工厂里领回了当月工资和奖金800元 D.小陈在商场用100元钱买了一副球拍 5.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其本质是() A.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交换价值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价值 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般等价物 6.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关系是() A.商品流通也是一种商品交换 B.商品交换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C.商品交换也是一种商品流通 D.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商品” 7.黄金长期被作为国际支付手段,这说明() A.黄金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自由流通 B.黄金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取代了纸币 C.作为货币的黄金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D.黄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 8.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他保健功能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各国都制定政策鼓励发展大豆生产。这里所说的营养价值是指( )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交换价值 C商品的价值 D.劳动产品的价值 9.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是困扰农民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没有卖出去的农副产品从商品的角度看() A.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 B.有价值,但价值还未实现 C.有的有价值,有的没有价值 D.有价值,但没有交换价值 10.“商品——货币”被马克思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段话表明() A.所有的商品必经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B.商品生产者关心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如果卖不出去,使用价值就白费了 C.商品生产者关心的是商品的价值,如果商品不能按价值交换,商品生产者就可能亏本,甚至破产 D.只有商品变为货币,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2021版新高考选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练习: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题号难易度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1、2、3 难、难、易文化的社会作用4、13、14 中、中、难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5、6、7、8、9、 10、11、13 中、中、中、易、 中、中、中、中 文化与综合国力12、14 易、难 一、选择题 1.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了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某市通过新闻媒体常态化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使全体市民成为自觉的环保践行者。这表明( ) ①先进的文化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②大众传媒能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③市民的环保理念可以通过教育逐步培养而成④开展文化活动有助于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使全体市民成为自觉的环保践行者,说明先进文化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文

明观,也说明市民的环保理念可以通过教育逐步培养而成,①③正确;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不是大众传媒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排除②;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才有助于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排除④。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纪录片《二十四节气》雅俗共赏地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历法对中国自秦以来农耕生产、生活繁衍以及数千年来对国人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 ) ①对于研究世界农耕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拓展了农业历史文化传播的途径,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③既是人们农业生产实践的产物,又被人们获得和享用④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依托,影响着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纪录片《二十四节气》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历法对中国自秦以来农耕生产、生活繁衍以及数千年来对国人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表明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世界农耕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也体现出它既是人们农业生产实践的产物,又被人们获得和享用,①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拓展农业历史文化传播的途径及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排除 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依托,④错误。 3.在2018年宪法宣传周期间,L省利用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手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