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南省长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海南省长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科期中试题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丢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

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1.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非心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

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劝学》(节选)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师说》(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过秦论》(节选)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

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C.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

D.小学而大遗.遗:丢弃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尝终日而.思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群聚而笑之.。

C.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是不是尊师重道,能不能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外,更在于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

C.《劝学》选段主要论证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主要分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施仁政”,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B.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

C.贾谊,西汉洛阳人,文学家,世称贾长沙。他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最有名。

D.韩愈,字退之,河阳人,韩氏郡望为昌黎,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

8.翻译。(10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9.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0.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三)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行人困危之状的诗句是:

,。

(2)《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这两句诗上。

(3)杜甫《登高》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

(4)在《劝学》中,作者通过正反对比强调“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反之“ , ”。

(5)在《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从师为例得出了“,

”的结论,这也是作者对新的师生关系的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1)-(4)小题。(25分)

谭木匠

墨中白

泗州城奇人奇事多,出生的孩子叫父亲为爷爷,喊父亲的父亲为爹爹。叫没出嫁的姑娘为小大姐,管小媳妇叫他大姐。泗州城的小大姐和他大姐爱美,梳洗打扮都离不开梳子。

泗州人买梳子,爱到谭家药铺。谭家药铺不抓药,只卖梳子。开店的老头儿,有人尊称他为谭木匠,更多的人叫他老谭。也曾有人劝老谭,把谭家药铺的门牌摘下,重起个店名,或干脆就叫谭木匠。每次老谭听了微微一笑,也不摇头,更不点头。

谭家药铺门牌还高高悬挂在店门上,老谭还是不抓药,卖梳子。尽管到谭家药铺买梳子,要把脉,需时间,但泗州人乐意等。据说,有的人患了疑难杂症,抓了许多药没有喝好,用了老谭家的梳子梳头,病竟神奇而愈。

关于谭家药铺为什么不抓药卖梳子,在泗州城有多个传说。但更多人相信谭家祖上是个御医,因为给皇家抓错了一味药,被赐死。为了不让子孙步其后尘,谭家药铺后来就改卖梳子。是真是假,无人考证,但老谭会把脉看病,是真的。不然,他怎么能治好知府大人的病。事情是这样的,新上任的白知府到泗州城不久,身上起红点,奇痒,还失眠。看遍泗州城的中医,喝了太多中药,可就是不见好。白知府找到谭家药铺,要看病。老谭头直摇,告诉他,只卖梳子。

白知府问:?你家梳子能治失眠奇痒吗??

老谭微微一笑,伸出手说:?想买梳子,就交定钱吧!?

白知府交钱,让老谭把脉。

?三天后来拿吧!?老谭睁开微闭的双眼,?还有,你这不是水土不服,没事要到乡间多跑、多看,城外风景养眼哩!?

白知府的脸就透着红,似信非信。

说来神奇,按照老谭说的时辰方法梳头,七天后,白知府身上的红点渐渐消失,每晚睡得也香。

望着手中的桃木梳,白知府百思不得其解,喝许多中药也没治好的病,怎么用梳子梳头发,就把病梳掉了呢?

白知府想不明白,也不去问,还是按时梳头,经常深入寻常百姓家了解疾苦。从老百姓的嘴里,他知道老谭用梳子帮助许多百姓治好了顽疾,这让白知府对老谭更是高看一眼。

老谭用梳子去掉病人身上的疾病,民间传说太多。但最让白知府好奇的,是谭家药铺的梳子能让西猪山上的十几号山匪弃刀成佛。如果不是老谭用梳子治好了他的病,白知府是不会相信的。

西猪山有一伙响马,专在泗宿大道上抢劫过往富商。响马的头目叫跳山彪,此人虽为山贼,但是个孝子。老母亲头晕多天,吃药无效,有人就推荐了老谭。为给母亲治病,跳山彪亲自骑马带着金银登门请老谭。

老谭也不拒绝,借口说,药铺忙,走不开。

跳山彪见状,单膝跪地,求老谭前去:?只要治好老娘的病,什么条件都答应。?

老谭拿着手里的榆木梳说:?见你一片孝心,好吧,就让家中小女随你上山一趟。?

?这……?跳山彪一脸怀疑。

?不用担心。?老谭微笑如佛。

一杯茶工夫,谭家药铺跑来一匹黑马,马上坐着一身白衣,尽管用白纱蒙面,但还是能看出来是个少年。老谭向跑山彪一挥手:?前方带路去吧!?

跳山彪心里嘀咕,但还是上马,一路西奔。

白衣少年上山为跳山彪母亲把脉,完了,走到院子里告诉跳山彪:?两天后,去谭家药铺拿梳子。?

真是女娃声。望着山路上跳跃的黑马拖着一道尘烟远去,跳山彪自言自语:?行吗??

转眼两天过去了,跳山彪准时来到谭家药铺。黑牛梳一把,其余还有十八把桃木梳。跳山彪二话没说,照价,全买。

一路上,跳山彪想不明白,别人买梳子,需要把脉,连自己母亲也不例外。可他们兄弟十八人,不号脉,还非卖给每人一把梳子。这个谭木匠不是一般的怪。

回山后,跳山彪用梳子按时帮母亲梳头,七天后,母亲头不晕了。自己和弟兄们天天陪着母亲梳头,却对过往商人视而不见。一想着那事,堵心,还烦。

再后来,跳山彪和弟兄们陪着母亲,在山上开垦土地种粮,还修了座庙,天天面佛,念经,心静如水。

跳山彪放下刀剑,数佛珠,泗州人都说是因为谭木匠,可每次老谭听后,微微一笑。

泗州人这才发现,老谭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位小女孩,天天戴着面纱。有泗州人传说别看孩子小,谭家药铺卖的梳子,全出自她的手哩!

小女孩会把脉,白知府相信,可她会制作那神奇好用的梳子吗?

白知府望着手里的桃木梳想,不管真假,但梳子一定出自谭木匠的手。小女孩是老谭的女儿,称她为谭木匠,也没有错。

(选自2015年第3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写泗州城的奇人怪事,手法巧妙,由孩子对父亲、祖父的称呼与别处不同引出小大姐、他大姐,然后引出梳子,由此引出下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叙述。

B.小说在介绍谭家药铺时设置多个悬念,如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还有谭家药铺的传说等,这为下文老谭用自家梳子治疗别人的疾病做了铺垫,也体现了魔幻小说的特

点。

C.小说对老谭给白知府治病的描写很形象,如用“伸出手”这一动作描写表现老谭的自信和圆滑,用语言描写表现老谭对白知府患病真正原因的充分了解。

D.跳山彪是西猪山的响马,但很有孝心,积极为生病的母亲寻求治疗,不过对老谭木梳的功效和他女儿行医水平持有疑心,但结果发现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确实不同凡

响。

E.小说通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记述,形象表现了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的奇效,赞扬了谭木匠的各种善举,表达了人人相互关心最终世界大同的主题思想。

(2)小说中设置白知府这个人物的具体作用有哪些?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并分析。(6分)(3)请简要分析老谭的女儿(小女孩)的形象特征。(6分)

(4)小说三次写老谭“微微一笑”,每次“笑”的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应用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

和危机多发的情况下,各种思想和言论难免,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辨析。

②受叙利亚紧张的安全局势的影响,叙利亚难民纷纷穿过叙利亚北部的边境,涌入伊拉

克库尔德人控制地区,大量人员进入可能,专家表示伊拉克安全局势令人担忧。

③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让国外人震惊,中国旅游团常被国外当地媒体冠以?疯狂购物游

客团?的称号,如今,旅游纪念品往往,使中国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悄然改变。

A.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B.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C.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鱼目混珠 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著名导演赵安执导的首届“联合国中国春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主要官员和47个国家驻联合国代表观看了演出。

B.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励志图书依然风头强劲,主要原因是这类图书发行的收益可观之外,出版社的宣传作用也不可忽略。

C.毕加索的油画颠覆了写实传统,荒唐怪诞的形象和画面折射出画家心里的奇思怪想,你不得不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D.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进驻青岛航母基地时,那令人自豪激动的画面,使无数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手机的发明者无疑是伟大的,他改变了人们通讯的最基本的方式,

。,。,。骚扰信息、流量黑洞、恶意软件、隐私威胁甚至病毒,都会让你苦恼至极。

①很多人甚至把智能手机比作一个迷你型电脑

②当智能手机带给你无限乐趣与便捷的同时

③在移动的状态下依然可以让人们实现通讯自由

④在此基础上的智能手机又让这个世界多了些变幻莫测的色彩

⑤它的隐患黑洞会被无限放大

⑥然而造物者总是逃不出辩证法的“魔咒”

A.③⑥⑤②④①B.②④⑥③①⑤[]

C.②⑤①④③⑥D.③④①⑥②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①;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②,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

守,全盘崩溃。

五、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温馨提示:只能写议论文)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科段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

【解析】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臵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选项B源自第一段,文中的表述是?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这与选项中?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是不同的。

2.C。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C项,因果倒臵。原文?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是原因,?《孟子》成‘经’难?是结果。

3.B

【解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无中生有。原文?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4.C

【解析】惑:糊涂。

5.D

【解析】均为连词,表转折,却;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他;C项,副词,大概/代词,他的。

6.B

【解析】?除了他先天素质高外?错误,原文是?君子性非异也?。

7.A

【解析】战国时期[]

8.(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2)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将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9.B E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 项不是?引用?,而是?化用?。E 项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10.特点——雨大,及时。(2 分)

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每点 1 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由?一夕骄阳转作霖?可以看出雨下得及时,由?岸岸深?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至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

11.(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2.(1)AD(A2分,D3分,答B给1分,CE不给分;)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

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B项考查情节结构的作用,C项,考查对人物动作描写的分析,E项考查小说主旨。

(2)①映衬了主人公形象。白知府有奇痒、失眠的病症,用谭木匠的梳子梳头,最终治好了他的病;并且写白知府深入百姓家听说谭家药铺梳子的奇效等,进一步突出了主人公谭木匠医术的高超。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写白知府对谭家药铺的梳子让土匪跳山彪一帮人弃恶从善的事的好奇,引出下文故事的叙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照应了题目,突出了小说主题。通过对白知府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引出介绍老谭的女儿相关情况:会把脉,甚至会制作木梳,所以也可以把老谭的女儿称为“谭木匠”,照应题目,突出、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答出其中任何两点给4分,疏通语句1分。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2)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或丰富主旨的作用。(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使小说更具真实感,结构更加严谨。(4)引出主要人物。(5)对情节起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陡转。(6)构成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7)增加文章生动性、丰富性。比如本题中,就可以从对主人公的侧面衬托、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以及对主旨的体现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白知府的形象。

(3)①有男儿气概。跑山彪是土匪,杀人越货,但老谭的女儿(小女孩)却敢于跟随跳山彪进山给他母亲把脉。②医术高明。老谭的女儿(小女孩)把脉后,用谭家的木梳治好了跳山彪母亲的病,让跳山彪兄弟十八人弃刀成佛,可见她医术高明。③手艺高超。据说谭家药铺的所有木梳都是出自老谭女儿的手,可见她心灵手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要分析老谭的女儿(小女孩)的形象特征?,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②侧面描写。从小女孩上山为跑山彪的母亲看病,而跑山彪是杀人越货的土匪,这一情节表现出小女孩的男子气概,最后治好了跑山彪的母亲,且感化了跑山彪,表现出小女孩的医术高明;?有泗州人传说别看孩子小,谭家药铺卖的梳子,全出自她的手?,这表现出小女孩的心灵手巧。

(4)①第一次“微微一笑”,是谭家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生意也特别好,但当别人让老谭给自己的铺子重起个名字时,他不置可否,“微笑”的背后,让人感觉到老谭对自己做法的坚守,也让人感觉到他的神秘。②第二次“微微一笑”,是当白知府问老谭的梳子能不能治疗

失眠、奇痒时,他要求白知府交定金,“微笑”的背后,足见他对自家梳子充满信心。③第三次“微微一笑”,是一伙响马在老谭家梳子的治疗下放下屠刀,别人因此赞美老谭,“微笑”的背后,体现了老谭的淡定和心满意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比如本题,看似很复杂,其实不难,考生只要找出三次微笑的表现,再圈划?微笑?出现的情境进行分析即可。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应用

13.D

【分析】

①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②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只能指人,不可用来形容物;

③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的和坏的人或者事物一起出现.

①句指?各种思想和言论?同时混杂在一起,故应选?泥沙俱下?;

②句指大量人员涌入,应指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故应选?鱼龙混杂?;

③句指旅游纪念品,应是好的和坏的物品混在一起,故应选?鱼目混珠?.

14.A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B.结构混乱,?主要原因?与?…不可忽略?句式杂糅,应改为?主要原因是这类图书发行的收益可观以及出版社的大力宣传?或?除了这类图书发行的收益可观之外,出版社的宣传作用也不可忽略?;

C.多重否定不当,?你不得不否认?错误,与句子想表达的意思不符,应改为?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D.成分赘余,?那令人自豪激动的画面?与?使无数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用语重

复累赘,应改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使无数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15.D

【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本题采用的是排序客观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文段主要说明手机的优缺点.①③④承接上文,说明手机的优点,③的?实现通讯自由?紧承空格前?通讯?,④的?此基础?指代③的?通讯自由?,①的?甚至?进一步说明手机优点;②⑤⑥说明手机的缺点,⑥?然而?转入,②⑤点明其缺点,且与空格后内容衔接。

故正确排序为:③④①⑥②⑤。

16.①自己才能生存②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但底线却不能缺失

(每空2分,共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①横线处后面是分号,根据上文?只有让别人生存?和下文?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可知,前后内容形成对称关系,①处应填入?自己才能生存?。从②处前后句子可以看出,三个句子之间有递进关系,中间句应该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处后面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说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东西,再根据?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可推断出③句是对上一句的转折。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连贯题中的衔接填空(注意字数要求)。【1】衔接填空题一般以一个语段为语境。从语段结构入手,理清语段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楚语段的话题(或者陈述对象)、主要内容。比如,这段文字是阐述人为何要有底线。【2】弄清要填写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属于段落的哪一个部分,它与前后文的哪一句对应。【3】弄清要填写的句子与前后文的逻辑、语义关系。【4】注意陈述对象、陈述角度、语段中心、语言的语体色彩。

五、作文。

17.作文。

这道作文题目的形式是“材料+命题”,我们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兼顾。材料共两段文字,第一段表现出“大部分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段强调“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其实”两字构成转折,突出强调后者。前者是“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内涵。阐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这都视为较好立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