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LwIP学习笔记

LwIP学习笔记

LwIP学习笔记
LwIP学习笔记

LwIP学习笔记

2011-5-21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api\api_lib.c

* Create a new netconn (of a specific type) that has a callback function.

* The corresponding pcb is also created.

*

* @param t the type of 'connection' to create (@see enum netconn_type)

* @param proto the IP protocol for RAW IP pcbs

* @param callback a function to call on status changes (RX available, TX'ed)

* @return a newly allocated struct netconn or

* NULL on memory error

*/

struct netconn*

netconn_new_with_proto_and_callback(enum netconn_type t, u8_t proto, netconn_callback callback)

{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api\api_msg.c

* Create a new pcb of a specific type inside a netconn.

* Called from netconn_new_with_proto_and_callback.

*

* @param msg the api_msg_msg describing the connection type

*/

void

do_newconn(struct api_msg_msg *msg)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core\tcp.c

* Allocate a new tcp_pcb structure.

*

* @param prio priority for the new pcb

* @return a new tcp_pcb that initially is in state CLOSED

*/

struct tcp_pcb *

tcp_alloc(u8_t prio)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api\api_msg.c

* Setup a tcp_pcb with the correct callback function pointers

* and their arguments.

*

* @param conn the TCP netconn to setup

*/

static void

setup_tcp(struct netconn *conn)

{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api\api_lib.c

* Bind a netconn to a specific local IP address and port.

* Binding one netconn twice might not always be checked correctly!

*

* @param conn the netconn to bind

* @param addr the local IP address to bind the netconn to (use IP_ADDR_ANY

* to bind to all addresses)

* @param port the local port to bind the netconn to (not used for RAW)

* @return ERR_OK if bound, any other err_t on failure

*/

err_t

netconn_bind(struct netconn *conn, struct ip_addr *addr, u16_t port)

{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api\api_msg.c * Bind a pcb contained in a netconn

* Called from netconn_bind.

*

* @param msg the api_msg_msg pointing to the connection and containing

* the IP address and port to bind to

*/

void

do_bind(struct api_msg_msg *msg)

{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core\tcp.c

* Binds the connection to a local portnumber and IP address. If the

* IP address is not given (i.e., ipaddr == NULL), the IP address of

* the outgoing network interface is used instead.

*

* @param pcb the tcp_pcb to bind (no check is done whether this pcb is

* already bound!)

* @param ipaddr the local ip address to bind to (use IP_ADDR_ANY to bind

* to any local address

* @param port the local port to bind to

* @return ERR_USE if the port is already in use

* ERR_OK if bound

*/

err_t

tcp_bind(struct tcp_pcb *pcb, struct ip_addr *ipaddr, u16_t port)

{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api\api_lib.c

* Set a TCP netconn into listen mode

*

* @param conn the tcp netconn to set to listen mode

* @param backlog the listen backlog, only used if TCP_LISTEN_BACKLOG==1

* @return ERR_OK if the netconn was set to listen (UDP and RAW netconns

* don't return any error (yet?))

*/

err_t

netconn_listen_with_backlog(struct netconn *conn, u8_t backlog)

{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api\api_msg.c

* Set a TCP pcb contained in a netconn into listen mode

* Called from netconn_listen.

*

* @param msg the api_msg_msg pointing to the connection

*/

void

do_listen(struct api_msg_msg *msg)

{

===============================================================

#define tcp_listen(pcb) tcp_listen_with_backlog(pcb, TCP_DEFAULT_LISTEN_BACKLOG)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core\tcp.c

* Set the state of the connection to be LISTEN, which means that it

* is able to accept incoming connections. The protocol control block

* is reallocated in order to consume less memory. Setting the

* connection to LISTEN is an irreversible process.

*

* @param pcb the original tcp_pcb

* @param backlog the incoming connections queue limit

* @return tcp_pcb used for listening, consumes less memory.

*

* @note The original tcp_pcb is freed. This function therefore has to be

* called like this:

* tpcb = tcp_listen(tpcb);

*/

struct tcp_pcb *

tcp_listen_with_backlog(struct tcp_pcb *pcb, u8_t backlog)

{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api\api_msg.c

* Accept callback function for TCP netconns.

* Allocates a new netconn and posts that to conn->acceptmbox.

*

* @see tcp.h (struct tcp_pcb_listen.accept) for parameters and return value

*/

static err_t

accept_function(void *arg, struct tcp_pcb *newpcb, err_t err)

{

===============================================================

=============================================================== /** D:\ARM\STM32F107_ETH_LwIP_V1.0.0\Utilities\lwip-1.3.1\src\core\tcp_in.c

* Called by tcp_process. Checks if the given segment is an ACK for outstanding

* data, and if so frees the memory of the buffered data. Next, is places the

* segment on any of the receive queues (pcb->recved or pcb->ooseq). If the segment * is buffered, the pbuf is referenced by pbuf_ref so that it will not be freed until

* i it has been removed from the buffer.

*

* If the incoming segment constitutes an ACK for a segment that was used for RTT

* estimation, the RTT is estimated here as well.

*

* Called from tcp_process().

*

* @return 1 if the incoming segment is the next in sequence, 0 if not

*/

static u8_t

tcp_receive(struct tcp_pcb *pcb)

===============================================================

以太网及TCPIP通俗理解

1 以太网------EtherNet: ---------------------------参考图解 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于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IEEE 802.3标准 IEEE802.3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常见的802.3应用为: 10M: 10base-T (铜线UTP模式) 100M: 100base-TX (铜线UTP模式) 100base-FX(光纤线) 1000M: 1000base-T(铜线UTP模式) 2 UIP协议: uIP由瑞典计算机科学学院(网络嵌入式系统小组)的Adam Dunkels 开发。其源代码由C 语言编写,并完全公开,uIP 的最新版本是1.0 版本,本指南移植和使用的版本正是此版本。uIP协议栈去掉了完整的TCP/IP中不常用的功能,简化了通讯流程,但保留了网络通信 必须使用的协议,设计重点放在了IP/TCP/ICMP/UDP/ARP这些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上,保证了其代码的通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由于uIP协议栈专门为嵌入式系统而设计,因此还具有如下优越功能: 1)代码非常少,其协议栈代码不到6K,很方便阅读和移植。 2)占用的内存数非常少,RAM 占用仅几百字节。 3)其硬件处理层、协议栈层和应用层共用一个全局缓存区,不存在数据的拷贝,且发送和接收都是依靠这个缓存区,极大的节省空间和时间。 4)支持多个主动连接和被动连接并发。 5)其源代码中提供一套实例程序:web 服务器,web 客户端,电子邮件发送程序(SMTP 客户端),Telnet服务器,DNS主机名解析程序等。通用性强,移植起来基本不用修改就可以通过。 6)对数据的处理采用轮循机制,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由于uIP对资源的需求少和移植容易,大部分的8位微控制器都使用过uIP 协议栈,而且很多的著名的嵌入式产品和项目(如卫星,Cisco 路由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都在使用uIP 协议栈。 3 TCP/IP协议: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

2012.11.6战略智慧笔记 陈果

N 《战略智慧》 --陈果 如何建立战略思维? 你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未来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方式? 2、房产中介的人力资源 3、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如何把规模缩小? 4、如何使用90后? 5、外贸出口利润越来越低,公司成本越来越大,如何突破?需要经营的: 1、原始积累(财富) 2、内部团队(精神共同体) 团队是利润,是巨大财富 3、忠实客户(了解客户需求) 企业一定要战略升级,为谁请命? 老板需要经营“空手套白狼”的本领。 企业做大的因素: 1、政府的力量 2、资金对你的加持 3、消费者对你的关注 4、优秀的人才向你靠齐

利润 (如:外婆家) 如:宋城集团,通过做“宋城千古情”项目,获得政府的支持 大老板:看似很傻,实际很厉害,用一年的时间赚10年的钱 如:王志纲老师用三十年的时间做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智库”,一转身获得无数的财富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价值。 企业、产品都是媒介,关键是你想到哪里去。 战略思维思考的问题是:我要到哪里去? 老板必须为战略负责! 战略是唯一不能让职业经理人去做的事情。 没有战略就没有人追随,如果成功也是偶然的。 如:王建林(万达集团),当初做商业地产,所有人都反对如:吴亚军,(南湖地产,温州人)当初做战略十几人的核心团队全部走掉,但今天成为中国女首富。 老板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你来做,而是那些事情是你必须要做的。

如:华为,力排众议做最适合当下的战略 这是一场越来越激烈的商战,不要妄想今天的困难明天就过去了,要有打战的思维 如:微软 在战争当中总结经验,这是老板需要修炼的 战略智慧金三角: 找定位 定打法 开模具 战略之道的根本是定位。 打法和模具的关系: 模具是企业超级杀伤力的武器 如:工作室:帮企业找魂,帮企业开模具书院班:帮企业开模具,寻找战略突破打法:合适的发射装置 打法与模具的关系是炮弹和炮筒的关系 孵化人的板块: 从老板到老师的智慧

uip移植笔记

本笔记适用于uIP1.0。 移植平台介绍:MSP430F149+cs8900a+IAR 1、阅读The uIP Embedded TCP/IP Stack The uIP 1.0 Reference Manual. 2、建立一个文件夹,起名myport,将uip-1.0下的uIP和lib两个文件夹拷贝过去,然后再在myport下建立app文件夹。 3、将unix子文件夹下的clock-arch.c、clock-arch.h拷贝到myport下,这个文件实现协议栈所用的时钟,由430的定时器完成,有三个函数: clock_time_t clock_time(void) { return ticks; } void clock_init(void) { 定时器的初始化工作 } __interrupt void timer_interrupt(void)/*定时器中断函数*/ { ++ticks; }。 4、将unix子文件夹下的uip-conf.h拷贝到myport下,这个文件实现协议栈所用的配置,按照需要修改之。 5、写cs8900a的驱动函数,这里采用8位、查询模式,替换tapdev.c 或slipdev.c。 6、将unix子文件夹下的main.c函数拷贝到myport下,这个是主调度流程,按照需要修改。 7、建立自己的工程,将以上文件包含。 8、调试,改错。 其中,uip的缓冲区是以字节数组的形式产生,为了保证它的起始地址是偶数,必须指定地址。 UDP的初始化如下 void myudp_init(void) { uip_ipaddr_t ipaddr;//定义IP类型变量 uip_ipaddr(ipaddr, 210,29,104,88); //远程IP为210.29.104.88 if(myudp_conn != NULL) { uip_udp_remove(myudp_conn);//如果连接已经建立,则删除之 } myudp_conn = uip_udp_new(&ipaddr, HTONS(1000));//建立到远程ipaddr,端口为1000的连接 if(myudp_conn != NULL) {

ucos操作系统在ARM上的移植

UC/OS-II 嵌入式系统在ARM 上的移植 UC/OS-II 操作系统是一款完全公开的源代码,它非常精简,整个操作系统的代码只有几千行,是专门针对于嵌入式开发而产生的一款代码。它有几个特点,分别是可移植性(Portable )、可固化(ROMable )、可裁剪(Scalable )、多任务、可确定性、任务栈、系统服务、中断管理、稳定性可靠性。 UC/OS-II 主要就是一个内核,由ANSIC 语言编写而成。负责任务管理和任务调度,没有文件系统和界面系统。它的代码是公开的,系统的实时性强、移植性好、可多任务。 UC/OS-II 作为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多任务的实时操作系统,包含了实时内核、任务管理、时间管理、任务间通信同步和内存管理的功能。它使得任务的独立性,不相互干涉,非常的准时和高效,且易于设计和扩展。 UO/OS-II 共有16个内核文件,11个与CPU 类型无关,就是说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修改。还有3个内核文件与CPU 有关系,要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动。剩下的两个内核文件和具体的应用有关。如图所示UC/OS-II 的16个内核文件的层次。 μC/OS -II 内核文件 软件 硬件

多任务操作的核心是系统调度器,利用TCB来管理任务调度功能。它的主要功能是保存任务的当前态、优先级、等待事件、代码起始地址、初始堆栈指针等。程序的设计关键就是确定划分多任务的问题,以及任务优先级和任务通信。 优先级的意思是每个任务都是无限循环的,有运行态度、就绪态、休眠态、挂起态和中断五种状态。当有高一级优先级的任务就绪后,低优先级立即停止运行,转为挂起态或就绪态。这就是可剥夺型的内核。当中断一个高优先级任务,中断时 挂起,中断结束后任务继续运行,并立即剥夺低优先级的任务。 对于这种可剥夺型内核,CPU的使用时可以确定的,可优化任务级响应。在很多单片机或ARM板上很容易就可以移植UC/OS-II。当然本次设计使用的TQ2440,也可以完美的移植它。移植程序在网上都可以找得到,所以设计中就不做解释了。 本次设计实现的是串口协议和网口协议组合成的一个数据网关。其主要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uip学习笔记

uip_buf:定义如下u8_t uip_buf[UIP_BUFSIZE + 2];所有的数据处理都是通过处理它来完成的。比如接受的数据存储在这里,要发送的数据有会放在这里。 uip_len:uip_buf有用数据的字节 uip_appdata:uip_buf第一个可用字节的指针 uip_conn:总是指向当前连接的指针,定义:struct uip_conn *uip_conn; 下面是TCP连接的结构,用来区别不同的TCP连接,uip_tcp_appstate_t appstate是可以读写的且在实践应用中需要重定义,其他项read-only。 struct uip_conn { uip_ipaddr_t ripaddr; /**< The IP address of the remote host. 远程主机IP地址*/ u16_t lport; /**< The local TCP port, in network byte order. 本地TCP端口号,网络字节顺序*/ u16_t rport; /**< The local remote TCP port, in network byte order.本地远程连接主机TCP端口号*/ u8_t rcv_nxt[4]; /**< The sequence number that we expect to receive next. */ u8_t snd_nxt[4]; /**< The sequence number that was last sent by us. */ u16_t len; /**< Length of the data that was previously sent. */ u16_t mss; /**< Current maximum segment size for the connection. */ u16_t initialmss; /**< Initial maximum segment size for the connection. */ u8_t sa; /**< Retransmission time-out calculation state variable. */ u8_t sv; /**< Retransmission time-out calculation state variable. */ u8_t rto; /**< Retransmission time-out. */ u8_t tcpstateflags; /**< TCP state and flags. */ u8_t timer; /**< The retransmission timer. */ u8_t nrtx; /**< The number of retransmissions for the last segment sent. */ /** The application state. */ uip_tcp_appstate_t appstate; }; uip的应用事件: 1.接收数据:uip_newdata()为真,即远程连接的主机有发送新数据。uip_appdata指针指向实际数据。数据的大小通过uIP函数uip_datalen()获得。在数据不是被缓冲后,应用程序必须立刻启动。 2.发送数据:应用程序通过使用uIP函数uip_send()发送数据。uip_send()函数采用两个参数;一个指针指向发送数据和数据的长度。如果应用程序为了产生要发送的实际数据需要RAM 空间,包缓存(通过uip_appdata指针指向)可以用于这方面。在一个时间里应用程序只能在连接中发送一块数据。因此不可以在每个应用程序启用中调用uip_send()超过一次;只有上

uip协议栈

uIP协议栈分析 uIP特性 uIP协议栈往掉了完整的TCP/IP中不常用的功能,简化了通讯流程,但保存了网络通讯必须使用的协议,设计重点放在了IP/TCP/ICMP/UDP/ARP这些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上,保证了其代码的通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由于uIP协议栈专门为嵌进式系统而设计,因此还具有如下优越功能: (1)代码非常少,其协议栈代码不到6K,很方便阅读和移植。 (2)占用的内存数非常少,RAM占用仅几百字节。 (3)其硬件处理层、协议栈层和应用层共用一个全局缓存区,不存在数据的拷贝,且发送和接收都是依靠这个缓存区,极大的节省空间和时间。 (4)支持多个主动连接和被动连接并发。 (5)其源代码中提供一套实例程序:web服务器,web客户端,电子邮件发送程序(SMTP 客户端),Telnet服务器,DNS主机名解析程序等。通用性强,移植起来基本不用修改就可以通过。 (6)对数据的处理采用轮循机制,不需要操纵系统的支持。 由于uIP对资源的需求少和移植轻易,大部分的8位微控制器都使用过uIP协议栈, 而且很多的著名的嵌进式产品和项目(如卫星,Cisco路由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都在使用uIP协议栈。 uIP架构 uIP相当于一个代码库,通过一系列的函数实现与底层硬件和高层应用程序的通讯,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它内部的协议组是透明的,从而增加了协议的通用性。uIP协议栈与系统底层和高层应用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uIP协议栈主要提供了三个函数供系统底层调用。即uip_init(), uip_input() 和uip_periodic()。其与应用程序的主要接口是UIP_APPCALL( )。 uip_init()是系统初始化时调用的,主要初始化协议栈的侦听端口和默认所有连接是封闭的。当网卡驱动收到一个输进包时,将放进全局缓冲区uip_buf中,包的大小由全局变量uip_len

如何学习TCPIP(基于51单片机)

如何学习TCPIP(基于51单片机) 总体说来,TCPIP并不是一件十分神秘的事情,尤其是基于MCU的应用,不要求进行特别复杂的处理,很多情况下只需要实现最最基本的功能就行了。在实现MCU的TCPIP移植之前,必须对TCPIP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找一本合适的书籍来翻阅一下,《TCP/IP详解,卷1:协议》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6467527.html,/display.aspx?did=510是一本完整而详细的TCP/IP协议指南。描述了属于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 对于TCPIP在MCU上的应用并不要求对协议的所有部分都了解的那么清楚,重点需要了解TCPIP的各个层次的关系,链路层,有时也称作数据链路层或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们一起处理与电缆(或其他任何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网络层,有时也称作互联网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选路。在T C P / I P协议族中,网络层协议包括I P协议(网际协议),I C M P协议(I n t e r n e 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以及I G M P协议(I n t e r n e t组管理协议)。运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 C P / I P协议族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 C P(传输控制协议)和U D P(用户数据报协议)。T C P为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下面的网络层,确认接收到的分组,设置发送最后确认分组的超时时钟等。由于运输层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应用层可以忽略所有这些细节。而另一方面,U D P则为应用层提供一种非常简单的服务。它只是把称作数据报的分组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任何必需的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这两种运输层协议分别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有不同的用途。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几乎各种不同的T C P / I P实现都会提供Telnet,FTP,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这些通用的应用程序。 各种类型的数据报格式也是需要了解的重点,使用Sniffer软件可以十分方便的在电脑上查看各种数据报的收发状态.同时Sniffer也是以后调试TCPIP协议寨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Sniffer的使用方式可以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6467527.html,上很方便的搜索到. TCP/IP的分层,以太网封装,IP首部,子网寻址和子网掩码,ARP地址解析协议,ICMP控制报文协议中的ECHO(Ping程序),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FTP简单文件传送协议,特别是TCP传输控制协议是TCPIP在MCU上应用所必需掌握的关键知识. 在对TCPIP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如何具体的实现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我在学习TCPIP 的过程中前后一共使用或阅读了下面的3中TCPIP协议寨,这里有对3个协议寨的比较和下载地址. uIP,适合8bit单片机上使用,但是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宜进行移植,也不是一份很适合阅读的代码.下载地址http://www.sics.se/~adam/uip/ Lwip,适合16/32bit单片机上使用,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最好的学习TCPIP的代码,下载地址http://www.sics.se/~adam/lwip/ zLip,南开大学电子应用实验室编写的一个协议寨,有uip和lwip的优点,推荐初学者学习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6467527.html,/display.aspx?did=859 在了解了具体实现之后,就有需要在MCU上具体的运行一下了,这里提供一个我做的硬件电路,但是其中我使用了GAL16V8芯片进行地址分配,所以需要有一个支持16V8的烧写器了,同时,如果将at89c55芯片换成sst89c58,并从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6467527.html,公司网站上下载一个monitor 51的仿真监控程序,使用烧写器写入sst89c58中,就可以通过串口和Keil软件配合进行硬件仿真了.(市场上的那些100多元的51仿真器就是这个样子的). Gal的代码如下(abel hdl语言编写),使用猜测的方式都应该明白什么意思了把?!

基于FPGA的IP核8051上实现TCPIP的设计

基于FPGA的IP核8051上实现TCP/IP的设计引言 随着芯片规模的越来越大、资源的越来越丰富, 芯片的设计复杂度也大大增加。事实上, 在芯片设计完成后, 有时还需要根据情况改变一些控制, 这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这时候如果再对芯片设计进行改变将是很不可取的, 因为需要设计人员参与这种改变, 这无论是对设计者还是用户都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就有必要让这种可以改变的简单控制在芯片设计时就存在, 而且同时还应该使这种改变相对容易, 比较通用, 并且与芯片的其它设计部分尽量不相关。为了满足上述的要求, 在FPGA中嵌入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而这个即通用又控制简单的IP核最好选择8051微处理器。 在FPGA中植入8051后, 还可在上面实现简单的TCP/IP协议, 以支持远程访问或进行远程调试, 这只是在嵌入FPGA的8051上的一个应用。为了保证用户能够对8051实现不同的控制操作,设计时也可以采用一个外部flash对8051进行加载, 这样, 用户只需要将编译好的汇编语言代码加到flash就可以控制8051的工作, 而此时用户完全不需要对FPGA进行操作就能实现简单的控制,而这需要的仅仅只是keil的编译环境。 1 IP核8051的FPGA实现 现在有许多免费的8051核可以利用, 这些核都可通过硬件描述语言来实现, 并且基本上都可综合, 也就是直接拿来就能用, 需要的只是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做一些简单修改即可。总的说来, IP核8051的移植是比较简单的。 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采用oregano system的mc8051内核, 并且加入定时计数的和串口模块, 8051单片机的设计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OLC学习笔记及近期遇到OLC相关的故障和问题分析

OLC学习笔记及近期遇到OLC相关的故障和问题分析 1.OLC简介: OLC是OCS对外接机口,主要用作协议的转换和分发。消息的收发短信和语音协议的转换。--中转机器,进行协议解析、OCS处理分发 2.OLC配置简介: OLC包括的几个关键配置文件: 平台的配置文件imp.ini,配置OLC日志大小、最大个数,OLC接口参数等。 配置通讯节点的配置文件itcom.ini,包括本机OLC相关配置、OLC当客户端,连接OCS 的相关配置等。 具体业务进行配置的配置文件servicexxx.ini 下面是整理的配置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OLC配置注意事项 itcom.ini配置注意事项: [general] module = 151 ; 节点号 postoffice = 176 ; 局号 areacode = 30 ; 区号 myipaddress = 10.40.51.27 ; 本机IP地址 alarmmodule = 133 ; 告警节点号 servercnt = 1 ; 服务器端配置数 clientcnt = 1 ; 客户端配置数 noLimitPort = 1 b、module和postoffice配置,此配置为其他主机连接的主要参数。提供给web\UIP及其其 他外部系统访问时用到的关键参数。 疑问: 320:58001|320:58009,58011,58023,58025,58027|220:65003,65005,65007,65009,65015,65017|3

20:58007|320:58019|320:58015|106:58003 前台配置的pno:220,从OLC上的配置怎么找,该Pno处理什么业务? c、noLimitPort配置由OCS主机/etc目录下的win_mgt.scr的[general]中的listenport值决定 的,如果为5000,需配置为0,其他配置为1。 如:OCS配置为listenport =5001,5010,OLC需要将noLimitPort = 1。 d、Module配置不可重复。如果部署多个OLC,每个OLC的Module不能重复。 如印尼项目生产环境: 雅加达配置: [general] module = 180 postoffice = 176 泗水配置: [general] module = 179 postoffice = 177 ----------------------------------------------------------------- [clientX]下的配置: [client1] mainpno = 380 myipaddress = 10.17.88.35 peeripaddress = 10.17.88.13 port = 5000 peermodule = 132 peerpost = 172 socketnum = 1 longconn = 1 commpno = 105 OLC为客户端、OCS或者其他为服务端。 关注peermodule,peerpost两个参数如何配置? Peermodule 表示对端模块号,常指OCS模块号 Peerpost 表示对端局号,常指OCS局号 可在OCS主机的/etc目录下,通过zxtool2 –v win_mgt.src的[general]查到对应的值。 如印尼项目现场: 雅加达OCS: [general] module=132 postoffice=172

奋斗STM32开发板uIP1.0 以太网例程讲解

奋斗版 STM32 开发板例程文档———uIP1.0 ENC28J60 以太网例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6467527.html,
uIP1.0 ENC28J60 以太网例程
实验平台:奋斗版STM32开发板V2、V2.1、V3 实验内容:本例程演示了在奋斗STM32开发板上完成ARP,ICMP,TCP服务器、WEB 服务器以及UDP服务器,该实验学习了基于uIP1.0网络协议栈的程序编制。
预先需要掌握的知识
1.ENC28J60
ENC28J60是MICROCHIP公司的带SPI 接口的独立以太网控制器, 以太网控制器特性 ? IEEE 802.3 兼容的以太网控制器 ? 集成MAC 和10 BASE-T PHY ? 接收器和冲突抑制电路 ? 支持一个带自动极性检测和校正的10BASE-T 端口 ? 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模式 ? 可编程在发生冲突时自动重发 ? 可编程填充和CRC 生成 ? 可编程自动拒绝错误数据包 ? 最高速度可达10 Mb/s 的SPI 接口 缓冲器 ? 8 KB 发送/ 接收数据包双端口SRAM ? 可配置发送/ 接收缓冲器大小 ? 硬件管理的循环接收FIFO ? 字节宽度的随机访问和顺序访问(地址自动递增) ? 用于快速数据传送的内部DMA ? 硬件支持的IP 校验和计算 介质访问控制器(MAC)特性 ? 支持单播、组播和广播数据包 ? 可编程数据包过滤,并在以下事件的逻辑“与” 和“或”结果为真时唤醒主机: - 单播目标地址 - 组播地址 广播地址 - Magic Packet - 由64 位哈希表定义的组目标地址 - 多达64 字节的可编程模式匹配(偏移量可由用户定义)
淘宝店铺: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6467527.html,
1

DS12887时钟芯片_中文资料_

DS12887时钟芯片(中文资料一) 特点 ·可作为IBM AT 计算机的时钟和日历 ·与MC14681B 和DS1287的管脚兼容 ·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可工作10年 ·自带晶体振荡器及电池 ·可计算到2100年前的秒、分、小时、星期、日期、 月、年七种日历信息并带闰年补偿 ·用二进制码或BCD 码代表日历和闹钟信息 ·有12和24小时两种制式,12小时制时有AM 和PM 提示 ·可选用夏令时模式 ·可以应用于MOTOROLA 和INTEL 两种总线 ·数据/地址总线复用 ·内建128字节RAM 14字节时钟控制寄存器 114字节通用RAM ·可编程方波输出 ·总线兼容中断(/IRQ ) ·三种可编程中断 时间性中断可产生每秒一次直到每天一次中断 周期性中断122ms 到500ms 时钟更新结束中断 管脚名称 AD0-AD7-地址/数据复用总线 NC -空脚 MOT -总线类型选择(MOTOROLA/INTEL ) CS -片选 AS -ALE R/W -在INTEL 总线下作为/WR DS -在INTEL 总线下作为/RD RESET -复位信号 IRQ -中断请求输出 SQW -方波输出 VCC -+5电源 GND -电源地 上电/掉电 当VCC 高于4.25V200ms 后,芯片可以被外部程序操作;当VCC 低于4.25V 时,芯片处于写保护状态(所有的输入均无效),同时所有输出呈高阻状态;当VCC 低于3V 时,芯片将自动把供电方式切换为由内部电池供电。 管脚功能 MOT (总线模式选择) 当此脚接到VCC 时,选用的是MOTOROLA 总线时序;当它接到地或不接时,选用的是INTEL 总线时序。

基于STM32F103的网络温度报警器 物联网

基于STM32F103的网络温度报警器设计 作品名:基于STM32F103的网络温度报警器设计 作者:陈华健贾从含 时间:2015年6月17日

目录: 1.引言 (1) 2.利用普通二极管PN 结测试环境温度原理 (2) 3.器件的选择和芯片的介绍 (4) 4.UC/OS系统移植 (6) 5.文件系统的移植与文件系统基本函数的功能 (16) 6.Uip及socket实现方法 (27)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嵌入式应用系统中,嵌入式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嵌入式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本系统使用STM32F103实现了接收由上位机通过TCP 协议发出的温度报警阈值信号,并存于SD片卡中。单片机利用普通二极管的PN 结测试环境温度,每30s 采集一次,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补充上时间(时、分、秒、毫秒)标注存储在存储芯片中。并将报警时的温度值与当前时间的温度进行比较,当前温度大于阀值温度时,通过发光二极管或蜂鸣器报警。上位机通过TCP,向单片机发送“Read_Info”命令后,单片机能将SD 卡中存储的所有数据发到PC 机的串口助手中;数据格式美观、易懂。 本系统采用普通二极管PN节的温度特性来测量环境温度不失为一种低成本而又容易实现的环境温度测量方式。使用STM32自带的ADC模块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和设计难度。采用大容量存储芯片可以长时采集环境数据,并且在采集到的温度补充上时间信息使数据更加可信,同时移植了文件系统方便文件在WINDOWS下的读取和处理。 本系统采用了无线传输的方式配合可靠的电源设备或太阳能设备可以在室外持续的传输回温度信息或其他的气象数据(需配合适当的传感器),减少了人工成本,并且更加适应于野外大规模投放接点。

一步一步教你移植uIP

一步一步教你移植uIP0.9到8051+RTL8019AS 追风发表于2010-11-11 22:21|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 1. google一下uip,点击进入主页http://www.sics.se/~adam/uip/index.php/Main_Page 当前最新的uIP版本是 1.0,这个版本比较复杂,所以还是移植历史版本吧. 打开http://www.sics.se/~adam/old-uip/下载0.9版: http://www.sics.se/~adam/download/?f=uip-0.9.tar.gz 2. 打开Keil新建项目uIP0.9.uv2, 设置项目属性. 2 L( E/ A* h( C# e0 @6 m memory_model 设置为large 模式,这样默认的存储方式是xdata6 |0 v5 H. { m0 Q5 V+ s: O 因为uIP0.9编译后占用20K rom, 所以必须选一个32K(>20K)的rom的单片机,+ u* m8 p& T/ Z( o: f 比如Device可设置为SST89x58或者SST89x516xx, 解压缩官方下载的uIP0.9压缩包,添加文件至项目, ) |4 M1 V0 C5 a' w; b ! F3 ?- @, v' N% j5 u 需添加至项目的文件有:uip\uip.c, uip.c\uip.h, uip.c\uip_arch.h, ) y! x2 Q: E. A- a% p! l5 ` uip.c\uip_arp.c,uip.c\uip_arp.h , I; I- G7 d: t0 ]& A8 d unix\main.c, unix\uip_arch.c, unix\uipopt.h, 4 `: P* G, w$ m; S/ D, j* y apps\httpd\所有文件# j! B+ \7 |1 q1 c$ \5 ? 3. 因为data是系统关键字, 所以标识符data => dat 6 ~' C6 J& |4 ]4 M; Y2 i) } 以下文件需要改动: fs.h, fsdata.h,httpd.c 4. 为RTL8019AS 编写驱动程序(具体如何操作寄存器老古的网站有详细的教程), 2 r- F 3 k5 S, d- U. V e# M 内容在压缩包中的RTL8019AS.c, RTL8019AS.h 需要更改main.h中的如下地方: include "tapdev.h" => #include "rtl8019as.h" 7 `- j$ i: d Y8 {: A/ ~ tapdev_init() -> rtl8019as_init() 0 Q4 p9 l$ a2 H8 X w tapdev_send() -> rtl8019as_send()

SCD21-SDD21

摘要:本应用笔记介绍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用来预测不平衡(不对称)双绞线在串行电缆上造成的抖动。文中阐述了对于作为质量评估的线对内偏差的一些误解和线对内偏差与抖动之间关系的错误理解。本文澄清了一个关键问题,即:电缆不平衡造成的差模电压与共模电压之间的相互转换,不同模式的电压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损耗特性。本文介绍了一种廉价电缆传输数据时,不同模式电压的转换,合格/失效的判断准则与数据抖动有关。 类似文章还发表在Maxim工程期刊,第64期(PDF,2.5MB)。 概述 1Gbps以上的串行数字视频信号传输(如DVI?、HDMI?和DisplayPort?视频接口标准要求)大大提高了对连接PC和HDTV显示器电缆的性能要求。所以,传统的模拟音频/视频电缆供应商现在也必须与电信串行数字差分电缆制造商一样,了解关于2.5Gbps InfiniBand?和PCI Express?、3.125Gbps CX4以及4.25Gbps Fibre Channel的知识。 本文着重介绍由于视频信号的差模和共模分量的变换所引起的数据抖动现象。本文还揭示了线对间信号偏移的神秘面纱,并建议通过测试电缆来预测抖动。本文证明实际应用中并不一定要求使用昂贵的具有良好性能的差分电缆,只需实现良好的平衡性即可。 DVI/HDMI系统在0.25Gbps至3.40Gbps范围内所要求的常见数字视频传输差分电缆为100Ω屏蔽双绞线(STP),也可以使用100Ω的同轴电缆(twinax),这也是数据通信中比较常见的电缆。 保持平衡 DVI、HDMI和DisplayPort系统都包括四对差分互连线路,以便进行数字视频传输。如能满足两个前提,则利用廉价的接收器件即可恢复信号:1) 差分通路保持传输信号为差分模式,仅引入极少甚至根本不引入共模信号;2) 差分通路保持平衡,这意味着两根线对信号须保持对称。 电缆将信号能量保持在差分模式时,在整个频谱范围内会产生可预测的相位延迟及趋肤效应损耗。这两种效应很容易补偿。否则,信号将无法由常规的接收器恢复。当然,差分耦合电缆(STP或twinax)上差模与共模之间的转换会造成较大误差,无法预测相位延迟和信号损耗。 不一致造成的。例如,假设一对同轴电缆的长度不同(图1)。输入为差模信号,不存在共模电压。而输出信号将出现对应于传输延迟的线对偏差,除线对偏差外,还会产生共模能量,造成差模能量降低。 图1. 简单线对偏移将部分差模信号转换为共模(CM)能量 本例采用的激励为正弦波,而非数字不归零(NRZ)波形。图1所示同轴电缆的偏移延迟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为常数。然而,STP或twinax电缆内数字NRZ波形的每个正弦(傅里叶)分量都会产生不同的偏移。 关于线对内偏差的误解 差模和共模之间的能量转换是一种常见的测量考虑因素,电缆制造商经常把线对内延迟偏差作为电缆质量保证(QA)的测试项目。然而,传统的测量线对内偏差的方法可能会得出一个错误结论,认为抖动是不可预测的。 误解1:线对内传输偏移相对于频率为固定值。 这种说法对于非差分耦合线对是正确的,例如同轴电缆,但是对于差分耦合电缆并非如此,例如STP和twinax。图2给出了28AWG twinax双绞线电缆的测试结果。线对内偏移实际上在不同频率下会发生极性变化。

一、定义及发展历史

经支气管冷冻活检(cryobiopsy,CB)技术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很多并逐年增加,但该技术仍没有标准化操作流程,且其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分类中的地位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冷冻活检的快速发展,在不同医疗机构及操作者之间的技术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制订经支气管冷冻活检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于规范该技术、合理选择适应证、提高诊断效率及安全性很有必要。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经多次讨论后制订了本共识,该专家共识的建立是基于既往研究文献的系统回顾和有实际操作经验专家的建议…,文献包括公开发表的文章和会议论文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考虑到现有的证据水平较低,达成一致意见但没有对证据水平和推荐力度进行正式的评级。 一、定义及发展历史 冷冻活检是经支气管镜将冷冻探头尖端送至支气管或肺内病变区域,通过制冷剂的快速释放吸收周围环境热量,从而使冷冻探头迅速降温,将探头周围的组织冷冻凝固,通过冷冻的黏附力,将探头和探头周围冻结的组织整体拔出,从而获取靶组织。与活检钳活检相比,由于获取标本组织较大且结构相对完整,有利于病理分析与诊断,因而成为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新型活检方式。经支气管冷冻活检分为支气管腔内冷冻活检(endobronchial cryobiopsy,EBCB)和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ransbronchial cryobiopsy,TBCB),前者针对支气管镜下可见的病变,主要位于气管和支气管腔内;而后者则针对支气管镜下不可见的外周肺病变。 2008年冷冻技术首次应用于支气管腔内病变取样引,2009年进一步拓展至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诊断并取得了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和较好的安全性。近十年来,国外应用经支气管冷冻技术对支气管腔内病变、ILD、肺外周病灶、肺移植术后的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应用和研究,报道文献数量近几年增加迅速,2017年发表了近70篇,2018年初发表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用于诊断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的专家共识”,2018年9月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x society,ATS)等多学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诊断指南也特别关注了TBCB。我国2010年开展EBCB 技术,2016年进行了TBCB,近2年来冷冻活检技术逐渐引起了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关注,发展迅速,已开展了TBCB对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气源压力变化对冷冻效能的影响、冷冻肺活检对ILD诊断有效性和安全性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这些工作显示了我国在冷冻活检工作方面的特色。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EBCB:支气管腔内病变最常用的取样技术是活检钳活检(forceps biopsy,FB),但由于活检组织量小,导致诊断敏感度和确诊率偏低。一项采用EBCB对腔内可视病灶的多中心对照研究结果显示,EBCB诊断阳性率为95%,而常规FB的诊断阳性率为85.1%。EBCB 获得的标本较FB获得的标本大,而且诊断阳性率较FB明显增高,尽管轻中度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由于EBCB的标本量明显多于FB,有利于后续的分子病理学检测。

uip协议栈下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uip协议栈下载 篇一:uip之udp应用笔记 千兆网项目中,移植了uip到mcu中,采用udp通信方式,主要用来做一些控制协议的处理。刚开始接手的时候,并没有做过网络方面的应用,而且对tcp/ip及udp通信又不太熟悉。好在网上有一些文档,加上仔细阅读uip_process 代码,一边用抓包软件一边调试,总算把uip很好的应用了起来,而且还针对项目某些应用的特殊性,对uip源码进行了一些修改。本文前半部分对uip源码的一些重要函数进行介绍,后半部分将对修改的部分做个记录,以备往后查阅。 本次使用的是uip-1.0,抓包软件用的wireshark1.6.7,这个软件真的很不错,居然支持gigevision,这点真的很意外。 一、一个完整的udp数据报文格式 其实uip就是将你要发送到网络上的数据加上报头,好让它被成功发送到目的主机。所以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个完整的数据报文,才能搞清楚uip到底在做些什么。 ethernetheader:由目标mac和本机mac及type组成,

共14byte,当目标mac全为ff时,表示是udp广播。 type=0x0800表示是ip。在uip中,ethernetheader结构体定义如下: ipheader:0x45表示version=4,headerlength=20byte;0028表示ipheader+udpheader+userdata长度为40byte; 6c14为包的id,每发一个包,这个id会自加1。80的意义是timetolive,表示这个包的存活时间,路由每转发一次,就会对它自减1。17表示通信协议类型为udp,4a0a为ipheader的校验码。再后面就是源ip和目的ip地址了。 udpheader:0aaa表示srcport为2730;0f74表示dstprot为3956;14表示udpheader+userdata长度为20byte,c477表示udpheader的校验码,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个可以为0。 在uip中,ipheader和udpheader结构体定义如下: userdata:再后面就是用户的数据了。 二、aRp数据报文格式 网络中是使用ip来标识主机的,而数据链路层的第一 道关卡是mac地址。因此ip和mac有一张动态映射表,而 这张表就是由aRp协议来建立并维护的。下面是一个aRp数据报文。 同样的,前面14byte是ethheader。hardwaretype对 于以太网来说为0001;0800表示是ipV4;06表示mac地址

uip之udp程序参考

一、UDP的移植 a> uipopt.h 中修改 #define UIP_UDP 1 #define UIP_UDP_CONNS 10(同时可建立udp的连接数) #define UIP_UDP_APPCALL udp_appcall (UDP的用户接口函数) 添加#include b> 新建udp.c 和udp.h 两个文件 udp.c中定义两个函数 udpinit(void) { uip_ipaddr(ipaddr, RIPADDR0, RIPADDR1, RIPADDR2, RIPADDR3); uip_udp_new(ipaddr, UDP_LPORT, UDP_RPORT); //建立一个udp,指定udp端口。 //注意:我对uip_udp_new()函数做了修改,原来本地端口是随机的,我改为了可以配置的。 } //当UDP数据被tapdev_read ()收到,uip_process()函数对UDP进行解析,如果正确,则调用udp_appcall()来交给用户处理。此时,用户可以用uip_newdata()检测是否有新数据,新数据放在uip_appdata指针中,长度为uip_len。 //当定时轮询到达,后也会调用udp_appcall(),可以用uip_poll()检查。此时,用户可以主动发送数据。只须将数据放入指针uip_appdata后的空间中,并将数据长度传给 uip_slen便可。 下面给出了函数的模型(仅供参考): void udp_appcall(void) { if(uip_udp_conn->rport == HTONS(UDP_RPORT)) { if(uip_poll()) { /* for(u16_t i=0; i<1000; i++)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