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摘要:最近几十年蓝藻水华在我国各大富营养化湖泊频繁爆发,形成藻灾。鉴于传统的打捞等治理手段的局限性,新兴的生物技术治理方法以其优越性而备受世人瞩目,渴望成为攻克蓝藻污染的最佳选择。文中从水华的爆发及危害、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防治措施和研究方向以及蓝藻的生物工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希望能够寻求合理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富营养化蓝藻治理生物技术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害日益严重,其他湖泊如东湖、西湖、洞庭湖、洪湖、鄱阳湖、洪泽湖等也不容乐观,甚至连藏在群山之中、很少点面污染源的千岛湖,也由于游人猛增而水体富营养化,已出现蓝藻大规模增生的趋势。从1998年开始,这种蓝藻泛滥成灾的危机频频出现,并呈迅速蔓延之势。从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增加了氮、磷营养物质向水体的排放量,加剧了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使水体生态环境向恶化方向演变,最终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有2300余个,湖泊面积为70988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湖泊总储水量为7077多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东部南部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控制相对滞后,不少水体负荷了超量氮、磷和其他有机污染等营养物,致使湖泊环境不断恶化。湖泊富营养化在中国已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预防治理蓝藻水华已成当务之急。

1 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形成和危害

藻类和一些光合细菌能利用氮、磷等无机盐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称为光养型生物。富营养化缓流水体中的光养型生物,如蓝藻、绿藻等,通过光合作用以光能和无机物合成自身生长繁殖的有机物,并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繁殖,形成藻灾,即水华。

通常春夏秋湖泊中的主要藻类是蓝藻、绿藻。但在重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自春至夏蓝藻常成为唯一的优势水华种群,其中以微囊藻水华最为严重。蓝藻(cyanobacteri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水生、陆生古老光合生物。在富营养化的

水体中,当水面无风或微风、水温15~30℃、pH7~9、N:P≈15:1时,蓝藻水华最易爆发。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下生态平衡破坏的集中体现,在我国以蓝藻水华最为常见。蓝藻(cyanophyta)也称蓝绿藻(blue-green algae)、蓝细菌(cyanobacteria),含有光合色素如叶绿素a和捕光色素藻胆蛋白,能进行放氧光合作用。蓝藻形态差异较大,已知有球状、杆状单细胞丝状聚合物(细胞链)两种形体。绝大多数蓝藻个体直径和宽度为3~10μm,当许多个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若生长茂盛,可使水体颜色随菌体颜色变化而变化,如滇池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夏秋两季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使水体变色。

蓝藻疯长是现代生产与生活导致生态环境的一不平衡状态,是在出现了水体严重营养化情况下又未能及时积极治理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农业、工业、渔业、生活污水大量流入,使水体中氮、磷及有机物含量过高,促使各种浮游水生生物和藻类迅速生长繁殖。其结果是破坏了水资源环境,限制了人类对饮用、工业、农业和景观、娱乐等用水需要。湖泊中藻类短时间集中爆发,属单种生物畸形发展,引起生态平衡破坏,形成藻灾。

湖泊藻类死亡后不断向湖底沉积,不断地腐烂分解,也会消耗深层水体大量溶解氧,严重时可能使深层水体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呈厌氧状态,使得需氧生物难以生存,甚至导致水中鱼类大批窒息死亡、水产资源遭到破坏。这种厌氧状态,可以触发或者加速底泥积累的营养物质释放,造成水体营养物质的更高负荷,形成富营养化水体的恶性循环,这种水体腐化变质最终导致湖泊老化和衰亡。

蓝藻水化爆发时,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受到扰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速了湖泊功能退化。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综合治理,遏止蓝藻爆发,减缓湖泊富营养化进程,以使水质趋向好转。

2 国内外水化的主要防治措施和研究新趋势

在过去30年中,世界各国对防治水化提出了不少措施,其中典型例子是美国的华盛顿湖,污染了30年,治理历时26年,耗资数十亿。纵观过去30年中世界各国对水化防治措施,诸如废水脱氮去鳞、工业产品改进(禁止含洗涤剂的使用)、排水改道、疏浚底泥、湖水凝聚沉淀处理、稀释和溢流、底泥暴晒与干燥、深层排水、曝气循环、加大水深、湖底覆盖、土壤改良、化学杀藻、生物去

除、生态系统控制以及生物利用等方法。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尽量控制外源性(点源、面源)营养物质输入;削减内源性营养物质的负荷;水化爆发前后应急除藻抑藻。虽然某些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总的说来大多数措施往往旷日持久、耗资巨大、收效甚微,难以彻底解决湖泊水华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快速、高效、经济的新型治理方法。基于现代生态环保理念,生物方法以逐渐得到认可,并成为主流的处理方法。上个世纪70年代有许多学者提出生物操纵法(biomanipulation),强调整个生态系统管理,从营养环节来控制水华,使水体中的营养物通过光合作用和食物链变成人类所需的最终产品(鱼、莲藕等)。

最近几年,澳大利亚和美国许多州利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式,开始实施流域保护(watershed protection approach),这是一种有效保护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以及保护人类健康策略。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许多单个水体或污染源控制层面上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水体生态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上,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污染源的控制上。治理决策不但考虑到造成污染的传统的化学因子,还考虑到诸如景观、环境、水文、地质、水温等其他因素。

对于蓝藻办法十分严重的水域,为了达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长期目标,针对湖体本身,主要采取两大工程:生物除藻工程和生物—生态复原工程。

第一步,实施生物除藻工程。使用对人类无害的高效除藻剂,阻抑藻类生长,改变藻类生长的水环境,遏制藻类疯长。

利用除藻剂应急杀藻、抑藻,这时除藻剂主要采取喷洒法。藻类在抑制环境中会逐渐发生回避效应,从而使水环境出现一种持续的抑藻状态。可供选择的除藻剂有硫酸铜、2,2—二溴—3—氮川丙酰胺(简称DBNPA)、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s)菌制剂、“酶可邦”(MAKERPAN)以及嗜藻体(藻类病毒)等。传统的除藻剂(如硫酸铜)不是效果不够理想,就是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人们开始开发清洁高效的新型除藻剂,其中酶可邦是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新型除藻剂。

在生物除藻剂中,“酶可邦”是其中的佼佼者。1999年,“众志成城”环境保护组织中法、意、瑞士等国家的生物学教授们,综合各自多年的研究成果,联合研制成功了具有世界前沿科技水平的生物制剂“酶可邦”,在水华生物技术治理领域产生了重大突破。“酶可邦”生物产品有数十个配方,是经人工精选的良性菌种,加上利用30多种酶来催化,便组成了一个生物菌的复合制剂。因此其

优势是多方面的,如:无毒无害无臭、无腐蚀性、无二次污染的危险;对有机物的降解更加快速;它的全谱微生物可以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发挥作用,甚至在有各种污染源的条件下也可以降解有机物;使用中没有任何特别要求或忌用范围,操作方便、简易。更为突出的是,它可以应用于在传统化学和生物方法难以发挥效果的场合,如城市中的景观河流、臭水沟和富营养化的湖泊等。正是有了上述种种优势,伊迪生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将“酶可邦”引进中国,并以成功的将“酶可邦”产品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第二步,实施“生物—生态复原”工程,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

湖泊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其特征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所决定的,其中包括水文、气候、流域、地质、土壤、土地利用、水利勘测、污染物负荷、湖泊习性和生物区系。

在已发生严重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参考和统计水体现有的各种参数,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相关标本的模拟,邮寄地利用这些因素特别是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日光、营养物(污染物)和微生物之间微妙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重叠的关系,能够逐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水体食物链,构筑起全新的包括微生物、有益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水生植物的生态型生物链。长此以往,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将恢复生机。

针对上述各个不同的治理环节,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成果,为揭示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并最终加以根治,当前国内外正开始从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如:对水华藻类物种特别是蓝藻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鉴定,对其生物学性质包括营养、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分离藻类病毒和病毒祥粒子(VLP),建立藻类污染模式及其特异病毒的感染体系,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利用病毒控制蓝藻提供理论基础;加强裂藻细菌、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此类细菌、真菌常规转化方法和体系,向其中导人几丁质酶基因等去壁酶类编码基因(也可导入病毒),构建工程菌株,改进其裂藻机制,使之具有控制藻类污染的实际应用价值;利用藻类病毒和裂藻细菌、真菌作为基因库,从中分离具有重要价值的调控元件及编码序列,丰富藻类基因工程研究的内容。

近十年来,蓝藻分子遗传学进展很大,在基因载体构建、基因测序、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功能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培植一批经济价值高、净化能力强的藻类生物用于污水生物技术处理,也可以培植水华藻

类的竞争生物,抑制特征性水华藻类的生长,或者直接利用生物生产除藻剂,在不久的将来,基因工程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上述研究,有可能提出一套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应用价值的生物治理方案。但急治与缓复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它这与蓝藻水华形成机理尚未研究清楚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关于蓝藻生长繁殖与水华形成机理的研究十分必要。

3 蓝藻生物工程

蓝藻是一种能进行放氧光合作用的最简单微生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蓝藻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热点,蓝藻对人类具有众多益处,概括来讲将在蓝藻资源的开发、蓝藻基因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蓝藻是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8%~47%,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物中最高的。其中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简称PBP)含量可达细

胞干重的10%~20%。藻胆蛋白主要包括藻蓝蛋白(phycocyanin,简称PC)、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简称APC)和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简称PE)三类。藻胆蛋白具有重要的食品功能成分,并且含有高等动物所必需的某些氨基酸,所以在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外市售__的藻胆蛋白一般是从螺旋藻中提取的,这些藻胆蛋白已被高度纯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与螺旋藻同属蓝藻门的水华蓝藻如微囊藻也含有藻胆蛋白,这对我国利用水华蓝藻生产高附加值生物制品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等国正研究利用蓝藻,加工成饲料,并提取制备维生素及营养添加剂。在我国,淡水湖泊爆发水华的藻类以蓝藻为主,每年若从湖中获取5 000 t藻类(干重),即相当于从湖泊中除去525 t氮和62 t磷。可见,合理开发利用水华蓝藻,不仅有一定经济价值,还能减少水体中氮、磷和有机物的含量,减缓湖泊富营养化速度。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始用水华蓝藻制作肥料、饲料,制取沼气和氢气,提取有用物质。

蓝藻将在基因工程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人类对蓝藻的研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蓝藻也只是近20年的事情。蓝藻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生物,无论是在酷寒的两极,还是在炎热的赤道和干旱的沙漠,都能见到蓝藻的踪迹,它具有非常强的抗逆能力。因此,科学家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把蓝藻中能够抵抗恶劣环境的基因鉴定并提取出来,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它转移到农作物中去,这样就使农作物拥有好的抵抗恶劣环境能力。中国在蓝藻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比如研究成功的金属硫蛋白转基因蓝藻。

蓝藻将在环保领域起到独特的作用。科学家发现很多蓝藻具有能够结合并清除水中有害金属、有害化学物质的能力,甚至有的蓝藻具有一定的海水淡化能力,所以科学家现在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蓝藻的这些特点进行环境污染监测、环境污染水处理。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在免疫分析(im—munoassay)、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y)和流式荧光细胞仪(fIow cytofluorimetry)等分析中是很好的生化探针(biochemical tracer),可在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还建成了几个大型工业化的蓝藻生产基地,比如云南的螺旋藻生产基地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利用生物技术制作生物反应器的养殖基地。中国所拥有的蓝藻种类分布是世界上最多的,有非常好的先天条件,加上生物技术在这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加快蓝藻的研究和开发,将会在环保、能源、食品以及农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尽管如此,目前对蓝藻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螺旋藻,关于水华蓝藻的开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关于水华蓝藻的应用研究还须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目的。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曾经发生了饮水危机。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可以喝?——这主要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年至33亿年前。蓝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它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蓝藻有适宜的生境就会爆发。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气温。日均气温高于200c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2、光照。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繁殖快,易上浮,易爆发; 3、风。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漂浮; 4、降雨。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 5、水域形状。蓝藻易聚集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 6、其它。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碱度(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稳定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物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1、水体富营养化。根据太湖蓝藻爆发的实际情况,当氮(N)、磷(P)达到一定浓度,蓝藻就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度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大于一定比值,且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蓝藻就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蓝藻爆发必须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 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繁殖速度,与底

蓝藻的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蓝藻一直是养殖户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到了夏季蓝藻很容易爆发,还有腥臭味,在阳光越大越热的情况下更多 捞是捞不完的,反而是越捞越多,换水感觉效果不怎么好,下面来说说蓝藻产生的原因 1 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只要水温达到25度以上蓝藻生长的 速度比其他藻类的生长速度快的多,蓝藻不可能在常温下大量生长,只有在高温下才会形成优势 种群,形成蓝藻水华,所以高温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

2 水体的富营养化随着水温的升高养殖水体中的饲料增多,加上高密度养殖,泥鳅大便,水中的残饵增多 死亡的藻类等有机物不能自然分解,形成自身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爆发蓝藻,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更容易 爆发蓝藻 3 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他主要存在生活的污水中,只要在洗衣服中含有,去除有机磷也是去除蓝藻的好办法 蓝藻的危害 蓝藻大量繁殖时被吹到下风头会感觉有恶臭,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腮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 正常运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大量爆发会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 蓝藻的处理方法 有的养殖户想种水上空心菜来控制蓝藻的生长,我感觉不怎么显示,养殖泥鳅真正种水上空心菜的寥寥无几吧,所以我们只有定向 的陪藻类来抑制蓝藻的生长,小球藻,和珊藻可以抑制他的生长,定期用芽孢杆菌使水体后产生大量的胞外酶,能大量消耗池塘中的残饵和动物排泄物等有机质,迅速分解水 中不良藻类及有机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有害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其分解的小分子物质可促进

有益微生物,优势藻群正常生长,维持藻相,菌相平衡,增加水体中的溶氧 欢迎大家的加入(高效益泥鳅养殖qq群)

鱼塘蓝藻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中鱼塘出现蓝藻确实是一件要人头痛的事情,如处理不好会经常反复,严重影响到鱼的生长及日常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养殖水体不长蓝藻呢?那就是养好水质!对此给您如下建议: 1、对于之前经常出现蓝藻的鱼塘,可在空塘期间先将鱼塘水排干,彻底地清塘、晒塘,尽量将塘底过多的底泥清除一部分,以减少之后水体中的有机质含量。 养鱼前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用量为75公斤左右,消毒方法可先将塘加水15公分左右再下石灰,等石灰化开后再洒均匀。要想获得更好的效果,洒完之后可用农用的悬耕机将塘底的底泥翻一两遍,其目的是让石灰与底泥充分结合,更有利于底泥中的有机质分解。 2、养殖早期一定要培养好水的藻相,在早期通常水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黄褐色为主(其中包含茶褐色、红褐色、姜黄色等),另一类为绿色水(如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等)。在这两类水质中,前者的水体中含鱼类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较多,适合鱼类生长。其水体中的藻类以隐藻

和硅藻为主,;而后者的藻群则以绿球藻、微曩藻等为主,所以水色呈现绿色,易产生蓝藻。根据这一原理,可在早期培水时有选择性地接种一些藻种。 3、日常投喂和换水,平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换水,保证水质的活度,使藻类生长及便换平衡;,同时做到合理投喂,对于鱼吃剩下的残饵要及时捞出来以免坏水,这一点很关键。 4、适时改底,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水体和鱼塘底部的有机质会积累较多,这时需定期用药物来改善底质才行,否则蓝、绿藻很易爆发起来,最后水体中出现蓝藻。 5、可适当放养殖一些滤食性鱼如鲢鱼,让其滤食一部分水体中的藻类,以保持水质的清爽,减少蓝藻爆发的机率。 瑞正生物一直以来专注水产健康服务技术支持和服务,主要提供水产健康生物制剂,水产菌种系列,水产藻种系列,水产水质改良系列,水产营养保健等系列产品技术及服务。感谢您的阅读!

蓝藻治理

蓝藻治理 摘要: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等。 其产生原因: 1.化肥流失,化肥是很多富营养化区域的主要养分来源,例如密西西比河流域,67%的氮流入水体,随之流入墨西哥湾,波罗的海和太湖中超过50%的氮也来自化肥的流失。 2.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 3.畜禽养殖,畜禽的粪便含有大量营养废物如氮和磷,这些元素都能导致富营养化。 4.工业污染,包括化肥厂和废水排放。 5.燃烧矿物燃料,在波罗的海中约30%的氮,在密西西比河中约13%的氮来源于此。 6.蓝藻使水体缺氧,使动物死亡,分解者分解是又消耗氧气,造成恶性循环 主要危害: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

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2.蓝细菌是蓝藻的学名,在部分蓝藻内部的特定区域存有藻毒素,蓝藻毒素内分为很多种,通过其危害方式可分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它们是已知的会侵袭肝脏和神经的毒素,另一类毒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治理方法: 1.首先,全池泼洒沸石粉10公斤/亩,使之絮凝 蓝藻;第二,间隔3—4小时后全池泼洒溶藻芽 孢杆菌(侧孢芽杆菌),用量为500克/亩。注意 使用微生物制剂过程中必须防止蟹池缺氧,天 气闷热时不应使用,而使用时则应开动增氧 机;第三,平衡氮磷比例,通过泼洒无机磷改 变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 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种来抑制蓝藻生长,从 而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的状况。 2.2020年1月13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 湖泊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开宁研究员领导的河 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团队新近研发出一种蓝藻无

蓝藻的防治

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江苏省江都市罗氏沼虾和河蟹养殖塘口,蓝藻大量暴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教全国渔业科技入户虾蟹类指导员邢华教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参考。 一、蓝藻的危害 1、溶解氧迅速下降 蓝藻的大量死亡能使水中的溶解氧迅速下降,造成鱼虾等养殖对象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常发生在连续数天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由于蓝藻的过度繁殖,抑制了其它藻类的繁殖,它的死亡造成了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锐减。水体中没有浮游植物,就不能实现光合作用产氧过程。而养殖水体中氧的70%以上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鱼虾等养殖对象因缺氧浮头甚至泛塘。 2、产生快速致死因子 蓝藻中的项圈藻形成水华时,可产生快速致死因子,破坏鱼、虾等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 3、产生生物毒素 蓝藻类的个别种类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也可产生生物毒素,即蓝藻素。蓝藻素数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的积累效应而危害养殖对象,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4、产生恶臭味,富集于池底 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而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

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对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目标,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蓝藻发生的原因 1、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在常温条件下,一些有益的单细胞藻类生长速度并不比蓝藻慢,只有当气温达到20℃以上。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所以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只有进入高温季节,蓝藻的生长速度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所以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2、富营养化:进入养殖高峰期后,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养殖生物自身的排泄物对养殖水体也是一种污染。在过去我们往往忽略了养殖生物的自身污染。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中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如果蓝藻没有充分的营养也是很难生长的。 3、有机磷:有机磷并不是磷酸盐之类的,它广泛存在于各类化工污水中,另外在生活污水中也有有机磷,生活污水中有机磷主要存在于洗衣粉中,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当前很多专家学者均认为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 三、解决方案 1、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如果在养殖前期,在养殖池塘中能培养出上述两种藻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定向培育),与蓝

养殖值得一看的蓝藻处理方式

养殖值得一看的蓝藻处理方式! 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会出现蓝藻这种令人烦恼的现象,处理不当的话搞不好容易出现大量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把蓝藻的毒害搞明白,尽量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安全。 养殖中常见的蓝藻主要是以下几个 淡水的微囊藻、颤藻等等。 淡水常见的微囊藻主要在:水体磷比较高、水温高、ph高的时候成为优势藻。蓝藻对我们水产养殖的危害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在环节在那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才能够避重取轻避免大的伤害。 蓝藻产生的原理: 水体中的有机氮超标,有两个去向: 一是转向氨氮,造成氨氮超标,引起虾蟹中毒;

二是转向蓝藻,造成蓝藻大量生长。有机氮是蓝藻的主要营养源,在适宜的温度下,蓝藻就会很快繁殖为优势种群。 前期投喂量过大,没有经常改底换水和培菌的养殖户,随着温度的升高,底部有机氮开始大量耗氧分解,有机氮是蓝藻主要的营养源,还有养殖环境的恶劣,很多养殖外塘水源就含有蓝藻,池塘本身是非常适合蓝藻生长的,加上蓝藻源,再碰上连续几天大太阳,蓝藻就大量爆发了。 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营养平衡。所以在水体表层以下,其他藻类很少,水很瘦。并且温度越高繁殖越快。光合作用强烈,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pH的上升又进一步促使其繁殖,所以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当蓝藻大量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产生大量毒素。按照危害性的大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老百姓习惯称作蓝绿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状的物质。 蓝藻尤指微囊藻对白对虾养殖的最大危害:一是造成池塘养殖水体菌藻相失调,水质进一步恶化;二是造成对虾肝胰脏解毒功能受损,肠道毒素累积,肠

如何控制蓝藻,鱼塘蓝藻的处理方法

传统池塘肥水是采用植物残余发酵后的有机肥或大草或动物粪便,有机碳多而氮磷钾少,肥效比较慢,但持续而稳定。由于藻类也是植物,一种植物经微生物分解而释放出来的营养素去“合成”另一种植物,从营养上来说是相对平衡的。 池塘中pH及其变化幅度主要是取决于这一水体中的缓冲能力,这个能力与水中二氧化碳平衡系统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平衡系统涉及到气体溶解与逸散、沉淀生成与溶解及不同形式酸碱之间的反应转化,是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蓝藻水: 推荐办法;东方有机酸,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用作调水时,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每瓶用量5-8亩,污染严重时酌情加量。辅助调水、培藻:在使用活菌和肥水培藻前2-3小时使用本品,效果更佳。 速效清除消毒剂、杀虫剂、农药等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用后的残留;降解重金属的有毒成份对水体的污染。消除老化塘底的酸性腐殖质,减缓塘底老化,防止有毒物质的生成危害养殖对象。消除工业废水对养殖对象的危害。消除养殖对象体内毒素,提高种苗成活率,促进健康生长,调节由于水质老化造成的老绿水、白浊水、黑臭水、铁锈水等不良水色至嫩、活、爽的理想水色。降低由于盐碱土质、蓝绿藻爆发造成的pH值偏高,维持养殖池塘的生态平衡。调水、护水、肥水培藻前,先用本品消除水体中的毒素、有害微生物代谢的毒素、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等。 很多养殖户看到蓝藻水,就急着用硫酸铜、红霉素、表面活性剂等杀杀杀,甚至杀到水清澈见底,杀到鱼虾全部光光。这些老板,有没有回头想想,如果不那么急着杀,蓝藻水会造成死那么多鱼虾吗?其次遇到任何水质问题,任何不良水色,不要惊慌失措,不可强求一夜改变,即使有问题,也需要循序渐进,慢慢调理过来。强求一夜改变的后果是又一次的改变和应激,可能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管任何水质,在养殖条件下,都是人为控制的。如果我们自己都乱了错了,要想达到养水的“稳定”自然是难于上青天。

蓝藻的预防和处理

蓝藻的预防和处理 夏天,养殖中后期,养殖户提出最多的问题是:蓝藻如何处理? 蓝藻的生活特性: 1. 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底富营养化时容易产生。常见的种类有微囊藻、囊球藻、鱼腥藻、拟鱼腥藻等,这些藻类有固氮作用,因而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活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2. 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其生命周期大概为30天,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 3. 有过多蓝藻的池塘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产生)或者是蓝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鱼腥藻和颤藻产生),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一般会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口)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太阳上其颜色呈绿色油漆状。 蓝藻的危害: 1.蓝藻死亡后会放出大量有毒物质,比活藻危害更大; 2.蓝藻生长繁殖过程释放出一定的有害含氮化合物,有臭水的感觉; 3.多数蓝藻不易被虾利用,因而蓝藻多的水体虾生长缓慢; 4.蓝藻易浮于水面,抑制了水层中其他藻类的繁殖,因而表层以下水常常是清的,水体的净水功能较弱,底易臭。 蓝藻的预防: 在养殖过程中,为避免蓝藻出现,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清塘时,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因老的池塘留有大量蓝藻的“种子”沉在底泥中,因此要清淤并用微生物制剂分解; 2.基肥慎用化学肥料,尤其少用磷肥,而用多氮少磷型的生物有机肥(如肥水元素)作基肥,中后期如追肥,应使用氨基酸速肥王或氨基酸培藻调水元素等全水溶性肥,这样可促进其他藻类尤其是有益藻类的繁殖。 3.不用含蓝藻丰富的水源。

4.养殖水位不宜过深,池边使用车轮式增氧机增氧,以培养硅藻,减少蓝藻繁殖。 5.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及时分解有机质,避免水、底富营养化。 6.水浓、透明度低应及时使用解毒绿水王、绿水元素或爽水素、水质保护解毒剂抑制蓝藻和其它有害藻类。 7.高温季节,合理投料,每周适当减料或停料2~3餐。 一旦出现蓝藻的处理方法: 1.处理蓝藻当天应适当减料,以减少蓝藻赖以生存繁殖的养分; 2.白天抽排(含蓝藻)表层水,或者全池泼洒底优或底优二代、沸石粉吸附蓝藻沉降于池底,然后在晚上排去底层水; 3.同时全池泼洒绿水元素、水质保护解毒剂分解蓝藻尸体、解除蓝藻毒素和避免藻相变动引起的缺氧; 4.于第二天从其它池塘进新鲜含藻水,再用氨基酸速肥王或氨基酸培藻调水元素追肥,培养鲜活藻相和菌相。

蓝藻治理

蓝藻治理 蓝藻在6-9月容易大量繁殖。它们喜高温和强光,温度高,繁殖得就快。不过,这种高温天气谁都避免不了,想从温度变化上想法子是不可能的。要从根本上控制蓝藻,就必须了解养殖塘蓝藻要怎样的条件才能产生?对我们的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蓝藻一般的生活特性如下 1.环境因素 通过对养殖水体的实地调查,当气温在28℃~32℃时,水体中因前期投入品的积累较多,造成有机质丰富、水体富营养化,往往容易形成蓝藻绿色油漆状的漂浮层。 2.蓝藻的生命周期 蓝藻的生命约30天,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 3.蓝藻的现场判断 蓝藻过多的池塘一般透明度在15~20厘米左右,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或者是蓝绿色,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随着风的吹动在下风口及池塘四周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阳光下其颜色呈绿色的油漆状。 4.蓝藻的显微镜镜检 定期对透明度进行测量,并取样进行镜检,发现蓝藻较多,硅藻、绿藻减少,说明蓝藻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水质进行调节 二、蓝藻危害: (1)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气囊上浮到水体表面,群体繁殖水华在水面上形成。蓝藻大量爆发形成水华,竞争抑制有益藻的生长; (2)影响水质:使得水体pH偏高,影响池塘耗氧,白天蓝藻生活在上层,光合作用强,白天水体上层溶氧过饱和;夜晚蓝藻下沉,呼吸作用大量消耗中下层溶氧,导致底部严重缺氧。

(3)产生藻毒素:代谢产生大量毒素,抑制其他藻类生长,对养殖动物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影响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藻类死亡后产生藻毒素,并且败坏水质,产生亚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民对水体也会造成危害。 总体而言蓝藻容易导致沉水植物难以生长;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局部湖区大量堆积死亡,破坏水源地水质;分泌毒素,直接危害生物生存与健康。 控制蓝藻爆发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即尽可能防止肥料、动物垃圾和其他富营养的物质进入水中。在养殖过程中为避免蓝藻出现,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清塘时,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对于施有机肥的水体应先让有机肥充分发酵后才能进入水体,高温期残饵粪便大量增加,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②后期如追肥,应使用全水溶性肥,这样可以促使其他藻类尤其是有益藻类的繁殖。适量补充有益菌和优质藻种,定向培育有益藻类。通过藻类间的抑制作用抑制蓝藻的生长。 ③根据水体平衡施肥的原则,一定要定期适当补磷和微量元素,以磷促氮,平衡氮磷比例和水体各种营养成分,促进有益藻的生长繁殖。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及时分解有机质,避免水、底富营养化。也可以通过补充有益菌培养池塘中有益菌种和藻类,分解池塘过多有机质,维持水体藻相菌相平衡。 ④养殖水位不易过深,池边使用车轮式增氧机增氧,以培养硅藻,减少蓝藻繁殖。水浓、透明度低应及时换水等措施,抑制蓝藻和其他有害藻类。高温季节,合理投料,每周适当减料或停料2—3次。 处理方法: 高峰期,每月定期使用碳原和钙钾肥,定向培养有益藻,如小球藻、底改、有益菌 第一天:全塘三分之一下风口处,使用蓝酶精。 第三天:解毒灵上午,下午底改

l蓝藻水华的危害及治理

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注: 1、以撰写论文为考核形式的,填写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2、本成绩单由任课老师填写,填好后与作业(试卷)一并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学位课总评成绩须以百分制记分。

蓝藻水华的危害及其治理 姓名:刘畅,学号:121202008.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带 来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蓝藻水华的暴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能,引起严重的生态破坏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蓝藻毒素的产生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有关蓝藻毒素中毒的事件也时有报道。引起蓝藻水华的种类主要有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鞘颤藻(Lyngbya)、束丝藻(Aphanizomenon)、颤藻(Oscillatoria)。本文简要概述了蓝藻水华的危害及其治理现状。 关键词:蓝藻水华危害治理 The harmful of water blooms and its management Abstract:The water eutrophication is the serious environment problem that all the countries are faced with it. The water eutrophication brings the outbreak of water blooms. The scale of the water blooms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usage , cause seriou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the algae toxin production brings great harm to the public health . The algae toxin poisoning event is also reported. The species cause water blooms are mainly Microcystis, Anabaena, Lyngbya , Aphanizomenon, Oscillatoria.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harmful of water blooms and its present management situation. Key wards: water blooms, damage, management 1 蓝藻及蓝藻水华 蓝藻是一类极其古老、微小的原核生物,又称蓝细菌,是一种全球广泛存在的原核生物,无色素体、细胞核等细胞器,原生质体分为外部色素区和内部无色中央区,色素区含有叶绿素a,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李建宏,1997),繁殖为无性繁殖。蓝藻在其长达三十多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形态和生理代谢机制(陈飞勇,2008)。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其就快速生长繁殖,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优势种群,当其生长达到一定的生物量时,他们便在水体表层聚集,形成水华。长期的进化形成了极强的生态竞争优势,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即可获得最大生长率,并以指数级迅速增长。研究发现蓝藻具有自我强化机制作用的生态生长调节素,可使其产生尽可能多的后代,从而使产毒菌株密度增加,获得竞争优势,形成种类少而数量大的蓝藻水华。 水华(water bloom)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河流、湖泊及池沼等淡水域中,在一定的营养、气候、水文条件和生物环境下,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导致某些藻类的异常增殖,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成肉眼可见的蓝绿色藻层,呈油状厚厚地覆盖于水面的污染现象(王为东,2001)。常见的水华藻种多属蓝藻门,有微囊藻、鱼腥藻、颤藻、束丝藻、念珠藻等(汪育文,2007)。其中以铜绿微囊藻在数量和发生上占绝对优势。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摘要:最近几十年蓝藻水华在我国各大富营养化湖泊频繁爆发,形成藻灾。鉴于传统的打捞等治理手段的局限性,新兴的生物技术治理方法以其优越性而备受世人瞩目,渴望成为攻克蓝藻污染的最佳选择。文中从水华的爆发及危害、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防治措施和研究方向以及蓝藻的生物工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希望能够寻求合理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富营养化蓝藻治理生物技术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害日益严重,其他湖泊如东湖、西湖、洞庭湖、洪湖、鄱阳湖、洪泽湖等也不容乐观,甚至连藏在群山之中、很少点面污染源的千岛湖,也由于游人猛增而水体富营养化,已出现蓝藻大规模增生的趋势。从1998年开始,这种蓝藻泛滥成灾的危机频频出现,并呈迅速蔓延之势。从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增加了氮、磷营养物质向水体的排放量,加剧了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使水体生态环境向恶化方向演变,最终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有2300余个,湖泊面积为70988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湖泊总储水量为7077多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东部南部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控制相对滞后,不少水体负荷了超量氮、磷和其他有机污染等营养物,致使湖泊环境不断恶化。湖泊富营养化在中国已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预防治理蓝藻水华已成当务之急。 1 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形成和危害 藻类和一些光合细菌能利用氮、磷等无机盐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称为光养型生物。富营养化缓流水体中的光养型生物,如蓝藻、绿藻等,通过光合作用以光能和无机物合成自身生长繁殖的有机物,并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繁殖,形成藻灾,即水华。 通常春夏秋湖泊中的主要藻类是蓝藻、绿藻。但在重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自春至夏蓝藻常成为唯一的优势水华种群,其中以微囊藻水华最为严重。蓝藻(cyanobacteri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水生、陆生古老光合生物。在富营养化的

处理池塘蓝藻的正确方法

如何处理池塘蓝藻 是蓝藻,特别就是现在夏天容易爆发,捞了还会有,我帮你找了解决方法: 要解决蓝藻问题,当然须先解决水体的污染治理,水体治理分为外环境治理与内环境整治。外环境治理包括截断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内环境整治即减少内源性的污染物质和营养,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营养物质的负荷,控制藻类的异常繁殖,逐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其次,治理蓝藻必须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能草率重复无效手段,只能从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找出刺激蓝藻异常生长的关键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手段,事半功倍地治理蓝藻。 据了解,最近将要上马的滇池北部水环境整治项目,其中点、面源污染治理仍沿用五、六十年代的落后技术,而这些技术只是加了些大量絮凝剂,不能有效除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也不是有效截污的河道治理技术,而投入的资金却达到几十亿元。 刘光钊还认为,蓝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够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硝酸盐形式,从而使得蓝藻能够获得充足的氮营养物质。即使向湖泊水体排放的污水中的氮受到了控制,藻类仍然可以从大气中因固氮作用而得到硝酸盐,以此满足自身合成的需要。因此,控制氮源供给,对富营养化湖泊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从斯托姆提出的藻类公式我们不难理解,藻类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水环境中磷的供应量。因此,去除、抑制蓝藻异常生长的有效手段,是在控制排入水体的外源性磷营养源的前提下,降低水体内源性磷营养源。 刘光钊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第一阶段是生物——化学杀藻,这是在蓝藻疯长后治理水体的必然选择。在除藻剂的选择上应从今后水体和水生生态环境的要求考虑,绝不能选用一时有效但遗患无穷的金属盐类和有机药剂;应适应开放式水体在动态情况下的不利因素,药剂有效作用应有一个延时释放的功能,并在水底形成一个底泥营养物质缓释或封闭界面。 1999年,为了世博会的需要,三爱公司参与了滇池草海的应急治理。三爱公司采用天然抑藻材料(由天然作物提取),加上一定的缓冲剂,制作成圣A—3缓冲综合型除藻剂。它能适当适量改变有害藻类生长环境中的电解状态,诱导蓝藻超常光合作用,加快代谢,导致细胞破裂而死亡,同时促进消耗磷和其他养分,达到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目的。 最好用生物的方法,如引入藻食性的鱼类,这样不会污池塘水,免得以后还要再清理

深度剖析蓝藻爆发原因与解决办法

关于蓝藻水华(1) 爆发蓝藻是池塘养殖的噩梦,每年因蓝藻爆发导致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藻类控制的第一关键是如何避免蓝藻爆发。其实,一般养殖人员所说的蓝藻爆发在学术上应称为“蓝藻水华”,其关键问题是“水华”。 水华(Algae Bloom),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短期内大量繁殖、老化、大量积累于水面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池塘水华的出现表明藻类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池塘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据考证,大约在34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蓝藻能进行光合自养。近代研究发现蓝藻没有细胞核、色素体、线粒体及内质网,且其细胞壁的主要组成也是粘缩肽,这些都与细菌相似,被归入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老化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蓝藻已经处于濒死状态,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会使水体持续恶化,进一步破坏水质,水生生物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而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某些有毒蓝藻死亡释放大量的藻毒素,使养殖动物暴发病

害或中毒死亡! 养殖户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蓝藻水华的出现是水质恶化的结果,不是水质恶化的原因!当然,蓝藻的暴发也加速了池塘生态系统的恶化,尤其是老化、死亡的蓝藻释放的藻毒素对所有养殖动物都有剧毒。因此,应该从源头上防止蓝藻水华的出现(不要让水质恶化),而不是纠缠于蓝藻水华用什么药物能处理(没有一种药物能处理恶化的水质)。一旦出现蓝藻水华,不是杀了蓝藻就完事,而是必须重建池塘生态系统。 虽然目前蓝藻水华大多归咎于水体的氮、磷和有机污染,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蓝藻水华的出现也不尽是富营养化所造成的。有些水质属性本身就更容易生长蓝藻,但只要蓝藻不老化,不形成水华,不产生藻毒素,池塘中蓝藻数量的多少并没有任何问题。想控制好蓝藻,避免老化和形成水华,必须了解蓝藻的特性。 关于蓝藻水华(2)

蓝藻治理

蓝藻的治理 1.蓝藻的概念 蓝藻(blue-green algae)又名蓝细菌、蓝绿菌、蓝绿藻、黏藻、蓝绿藻,在生物界划分为蓝藻界、蓝藻门,还将其分为色球藻纲、藻殖段纲,属于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或产生孢子以无性繁殖。 2.影响蓝藻产生的因素 蓝藻在水温25—35℃时,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所以温度是影响蓝藻暴发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蓝藻生长的水体中必须含有有机磷,也就是说的养殖水体中,蓝藻比较容易生长,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等水域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 3.蓝藻的主要危害 (1)绿潮现象 在一些富营养的水体中,在夏季当温度处于20-35℃之间时有些蓝藻会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层,人们常称之为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2)产生毒素 在某些特定区域内蓝藻会产生藻毒素,蓝藻毒素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通过其危害方式可分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它们会侵袭肝脏和神经等部位,而且毒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4.蓝藻的治理方法 (1)物理除藻法 物理除藻法包括人工打捞法、机械打捞法、絮凝沉淀技术、粘土除藻等。人工和机械打捞往往采用截流的方式在蓝藻生长爆发期进行打捞,减轻蓝藻对水域水体的危害。絮凝除藻是应用絮凝原理,利用除藻物质的胶体化学性质,将藻类絮凝沉降到水体底部或加以回收。粘土除藻是通过阳离子交换以及凝集作用将藻细胞和颗粒凝聚沉降到水底,可以迅速的降低水面藻细胞密度[1],缺点是粘土除藻会对水域产生二次污染,不适用于浅水水域。 (2)化学除藻法 化学除藻法包括化学灭杀法、化学絮凝沉降法、光降解法、光催化氧化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化学絮凝沉降法。其中化学灭杀法通过化学药剂的作用对蓝藻产生消杀作用。化学絮凝沉降法是利用高铁酸盐、糖脂类生物表面活化剂等使得藻类细胞分解,但此方法存在二次污染的缺点。光降解法是利用紫外线对藻类细胞的毒素进行消杀,并且紫外线越强,对藻类的消杀效果越好。光催化氧化法效果优于光降解法,而且操作简单,易实现。 (3)生物除藻法 生物除藻法主要采用微生物治理法、食藻生物治理法、水生植物抑制法等。其中微生物治理法是利用可以溶解藻类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的特异性来溶解蓝藻。食藻生物治理法是在蓝藻生长旺盛的水域引入蓝藻所在食物链上端的生物物种,对蓝藻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水生植物抑制法是从生物对于食物和生存领域的竞争方面来抑制蓝藻的生长。应为某些特定的水生植物会从水生植物从营养竞争、沉降污泥和释放抑藻素三个方面来抑制藻类种群繁殖[1]。(4)综合处理法

蓝藻的危害性及治理

一、认识蓝藻 1、蓝藻的危害 ●其一,水华(水华的主要成份是蓝藻)不宜作为饵料。国内外都有资料报道,认为蓝藻 体内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物质,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摄食后不仅难以消化,还产生毒副作用,蓝藻的饵料价值不高; ●其二,蓝藻对鱼类和水产养殖生物有毒害作用。近年来有些资料报导,蓝藻在生长过程 中分泌一种藻毒素,对鱼类生理代谢产生有害影响,严重时引发鱼病,甚至引起死鱼; ●其三,对水质危害较大。很多资料报道,蓝藻死亡后其尸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羟胺、 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不仅引起大量死鱼,当牛、羊饮了此水后,也会中毒死亡。 ●其四、蓝藻毒素内分为很多种,通过其危害方式可分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它们是已知 的会侵袭肝脏和神经的毒素,另一类毒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当蓝藻细胞破裂或死亡时,毒素就会被释放到水中。当暴露在含有蓝藻毒素的湖水中,虽然一部分人会生病,但是饮用含有受污染藻类的水却未必会导致死亡。长期地暴露在含有蓝藻肝毒素的水中,即使含量较低,也有可能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或慢性的不利影响。如果你不断的摄入含有蓝藻的水,鱼或者其他水产品,就可能会产生头痛,发烧,腹泻,腹痛,反胃或者呕吐。 如果你在受污染的水中游泳,也有可能会产生皮肤发痒或者眼睛、皮肤受到刺激,如果你怀疑直接接触到了污染水源并且身体发生了不良反应,用干净水冲洗身体并立即联系医生。煮沸的水不会去除蓝藻中的毒素,因为你不可能凭借水的外表,气味或者味道去检测毒素的存在,只有化学测试才可以。如果条件允许,不要使用受污染水洗衣服和餐具,如果实在没有其他水源,做家务要用水时必须戴上橡胶手套,使用受污染水洗澡应该避免,因为皮肤直接接触水会造成皮肤刺激和皮疹。 2、蓝藻的特征 用纯净水瓶在水体30公分下取出水样观察,如发现大小不同的蓝色颗粒物,用手搓碎后会看到蓝色素这就是蓝藻。 3、蓝藻分解后水体的特征现象 从水下30公分取出水样,如水体透明无细小颗粒物,就证明蓝藻已被分解彻底。蓝藻被分解后水面出现的绿色漂浮物,那是绿藻和其它有益微生物,是很优质的生物养料,无毒供水生动物食用。水产营养专家建议:无需打捞和杀生处理,处理需谨慎!当蓝藻爆发时PH值、氨氮、亚硝酸盐会很高,蓝藻被分解后会随之降下。

蓝藻治理

蓝藻治理方法 1.物理方法: 物理除藻方法大体可分为工程除藻和直接物理除藻。 ⑴工程除藻 主要是采用引水换水、底泥疏浚、围隔拦截等工程。 ①引水换水用“以清释污”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可以使水体富营养化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和有机物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等有所下降。但对于蓄水量较大的水域,补水量太小起不到净化效果,而提高补水量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费用高昂。所以“引水释污”只是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暂缓效果,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用“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②底泥疏浚“清淤挖泥”可减少积存湖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大湖的蓄水量,是减少内源性污染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但是大规模清淤,可能会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削弱其自净功能,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 ③围隔拦截只能限制蓝藻繁殖面积扩大,达不到治理蓝藻的效果。 ⑵直接物理除藻 直接物理法除藻主要指机械清除、吸附、曝气和气浮、磁聚除藻、超声波和电磁波除藻、遮光、过滤、人工打捞等多种方法。 ①人工打捞人工打捞收获藻类是控制蓝藻总量最直接的方式,能有效减轻局部水华灾害,在收获藻类的同时起到输出营养物的作

用,减轻藻体死亡分解引起的藻毒素污染。由于人工打捞收集手段落后,时间有限,导致效率低、费用高。 ②机械除藻机械除藻是将藻类从湖泊中移出的一种机械方式,一般应用在蓝藻富集区(借助风向、风力等将蓝藻围栏集中在某一区域),采用固定式除藻设施和除藻船对区域内湖水进行循环处理,有效清除浮藻层,为化学或生物除藻等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可以作为辅助措施。 ③其他方法目前的其他物理除藻方法也都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不能大规模除藻等弊端,离实际应用还存在差距。例如用活性炭吸附,对藻类、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很好,但水中的有机物会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活性,在大面积范围内使用很难回收再生,处理成本就很高。深水曝气虽然能使湖底层水体中NH3、TP 浓度下降, 溶解氧(DO)浓度上升, 但叶绿素a含量却没有明显变化。磁聚除藻、超声波和电磁波除藻只适合水厂中小规模除藻,推广困难,不能解决湖泊的富营养和藻类污染问题。 2.化学方法: 目前,常用的杀藻剂主要有硫酸铜、高锰酸盐、硫酸铝、高铁酸盐复合药剂、液氯、ClO2、O3 和H2O2 等。利用化学杀藻剂除藻无疑是一种效果显著、见效快的有效途径,但这仅仅也是一种治标方法,必须慎重使用。一是用化学杀藻剂除藻后的蓝藻尸体仍留在水体中,并不断释放藻毒素;二是化学杀藻剂本身往往都存在毒副作用,造成二次污染,对水体生物影响很大,使用化学药剂后的河道不利于生物

蓝藻治理有了新的妙招

蓝藻治理有了新的妙招:看看面粉的“吸星大法” 2015-08-07王振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常在夏季开始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的东西。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1:19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1:50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死亡。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2:25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直接对鱼虾类产生毒害,这也是肝胆病的重要诱因。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3:02 以往我们对于蓝藻爆发的理解,只是简单地认为是水体的氮磷失衡造成的,蓝藻治疗成功的案例也只有50%,并且后续的反复爆发也叫人操碎了心,真是“谈蓝色变”。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3:17 现阶段客户治疗蓝藻常用方法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3:51 1、下风口泼洒药物或者全塘泼洒,常用药物选择:红霉素(水产禁用药)、硫酸铜(重金属)、强氯精、漂白粉等,时间为2-3天。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4:09 2、连续2-3天,全塘补充磷肥。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4:33 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是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4:59 1、大量使用药物后,池塘生态环境被破坏,在杀蓝藻的同时杀掉了其它藻,打破了生态系统,出现浑浊水、白浊水、黑水等情况,大量药物残留导致后期水难肥。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5:29 2、蓝藻的反复爆发,药物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增强。再爆发蓝藻时药物的使用量就会增加几倍,导致的结果就是蓝藻治好了,鱼虾却死了。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6:13 3、蓝藻爆发后解剖草鱼、大头,对虾等,均会发现肠道中被摄入的蓝藻无法被消化,还会导致肠粘膜的脱落,是肠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6:43 4、药物在鱼虾体内残留,严重影响鱼虾的品质,生长速度受到影响。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7:06 5、药物使用不当造成鱼虾浮头、泛塘等。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7:45 既然使用药物无法很好地控制蓝藻,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安全有效的消灭蓝藻呢?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8:22 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9:04 通过蓝藻这个特性,我们可以使用一种黏性物质去与它结合,这种粘性物质就是面粉! 滨州模式南农润沃新型无抗对虾养殖交流论坛(1341253704) 21:29:22 你没有看错,就是面粉!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我国蓝藻蓝细菌分布广泛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 我国蓝藻(蓝细菌)分布广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近几年来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大型湖泊由于水体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而加剧了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如我国云南滇池、太湖、巢湖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发生。 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漂浮于水面成翠绿色的水体或薄层,江浙一带称为“湖靛”,福建称“铜锈水”。通过调查发现,微囊藻是我国湖泊最常发生的蓝藻水华之一,微囊藻是一种能形成囊状不定形群体的藻类,其群体常由几十个、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单个细胞组成。通过对广州番禺养殖池塘、湖北东部多个水库,江苏滩涂等地多个养殖池塘发生的蓝藻水华进行分离、检验,发现主要是由微囊藻繁殖发生的水华。 一.蓝藻水华形成的条件 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6~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气候条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因素。适宜的水温(20℃以上),水体富营养化,较高的pH值,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蓝藻形成气囊,上浮到水体表面,群体繁殖迅速,利于蓝藻水华在水面的形成。 二.蓝藻水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蓝藻是养鱼池塘中常见的藻类之一,数量多时易形成水华。 1.鱼类不喜摄食蓝藻,藻类难以消化,利用率低,但在水华盛期鲢、鳙、鲤和草鱼的肠道里混有大量藻体,对其前、中、后肠的内含物进行镜检时看到一个个藻团完好无损,不易消化; 2.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蓝藻大量繁殖恶化了池水的通风及光照条件、抑制了鱼池中浮游生物有益种类的生长繁殖、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挤占鱼类易消化藻类的生存空间,使鱼池中的丝状藻和浮游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死亡; 3.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了大量溶解氧,可以导致水体缺氧甚至无氧状态,易导致养殖水体发生泛塘; 4.蓝藻大量死亡时容易败坏水质,可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水生动物; 5.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的有机质,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其中部分对鱼类来说是致病菌,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6.蓝藻大量繁殖时,散发腥臭味,影响水体的正常功能; 7.环境恶化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发生蓝藻水华时水体的理化指标常常超出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从而引起死亡。例如池塘中蓝藻白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pH上升到10左右,超过一些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而使水生动物死亡。 三.鱼类中毒机理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是一类主要由铜绿微囊藻产生的单环七肽肝毒素,是蓝藻引起鱼类中毒的主要物质。 藻类中毒一般可分为肝毒素中毒和神经毒素中毒两类。 3.1 肝毒素中毒 多数藻类肝中毒是由一组结构相似的环状肝毒化合物-微囊藻毒素引起,微囊藻毒素作用的靶器官为肝脏,肝脏肿大、充血以至坏死。 组织细胞学研究表明,毒素引起肝细胞间接触降低,微丝网重组,肝细胞变形。肝毒素在回肠由胆酸护送通过肠粘膜吸收的,吸收后的肝毒素可以破坏肝细胞内的辐射状微丝,而辐射状微丝是肝细胞的骨架,因此肝细胞的损害首先发生于细胞的边缘,并且引起肝细胞和肝窦状腺的破坏,发生致死性的肝出血或急性肝功能不全。中毒肝脏苍白或出血,肝小叶中心静脉出现肝细胞,这些肝细胞可被送至肺脏甚至肾脏毛细血管,开始还具有细胞核等结构。肝细胞解离膨胀后坏死,肠道有黄色晶状物,微囊藻中毒引起的中毒常见有水样或血样腹泻。 在北澳大利亚的一个岛上爆发过一次由太湖念珠藻属引起的肝肠炎,是由于用硫酸铜处理含有藻类的水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