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质点和位移

?课标要求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成指点。

2.知道位移的概念,会在坐标系中表示位移,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

4.会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位移与时

间的关系。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

2、下列情况不能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

B、研究飞行中的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C、计算从北京开往汕头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D、计算火车通过路口所用的时间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单向直线运动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相同,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D.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相同,它们的路程一定相等

4.以下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例子是()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是相同的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s甲=3 m,s乙=-5 m,则s甲>s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5.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πR、位移的大小为2R

?要点阐释

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课标导航

?知能提升

⑴ 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所谓平动,就是物体运动时其上任一点的运动与整体的运动有完全相同的特点,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的运动。

⑵ 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如汽车在运动时,虽然车轮也在转动,但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运动的快慢,故汽车可以视为质点。

⑶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如地球是足够大的物体,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就变成次要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看待。当然,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视为质点了。又如测量一个同学的跑步速度时,可以将他视为质点。但观察他做广播操时,就不能将他视为质点了。

3、质点的物理意义;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不起主要作用时,可把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以便简化问题;即使在物体形状、大小起主要作用时,也可根据质点的定义,把物体是为由无数多个质点组成的系统。所以,研究质点的运动,是研究实际物体的近似和基础。

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1、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它是从运动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大小只跟运动起点、终点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所经历的实际路径无关。

2、路程是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路径长度,是标量,大小跟物体运动经过的路径有关。

3、位移和路程都属于过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4、在直线运动中,建立直线坐标系后,用x 表示物体的位置,用Δx=x2-x1表示物体的位移。

当Δx为正时,表示物体的位移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同,当Δx为负时,表示物体的位移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

三、对s--t图像的理解

1.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

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

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

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或发生

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⑴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⑵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⑶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的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⑷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⑸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⑹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⑺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典例研讨

1、对质点的理解

典例1、关于质点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一定能视为质点

B.像地球这样庞大的物体一定不能视为质点

C.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可视帆船为质点

D.在调整“神舟”八号飞行姿态与“天宫”一号对接时可视“神舟”八号为质点

?思路点拨:当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的尺度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物体可视为质点,所以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能视为质点。?解析:地球这样的大物体不一定不能视为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我们就可忽略其大小,把地球视为质点;所以A、B 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在调整“神舟”八号飞行姿态与“天宫”一号对接时,必须使“神舟”八号上的机械机构到达“天宫”一号的相应位置,即要考虑他们的大小和形状,故不能把他们看成指点,D选项错误。答案 C。

?思维升华: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

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不取决于它的体积、质量的大小。

?迁移应用1、(2012.温州高一检测)下列情形中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时

B.研究奥运会冠军刘翔跨栏动作时

C.研究动车组列车从温州南到福州所需的时间时

D.研究小行星“孙义燧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时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典例2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思路点拨:在一个过程中位移的大小与方向只与运动的初、末位置有关系,与运动的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直接的关系。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总长度。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解析:位移为零,只能说明初、末位置是相同的,不能说明物体是否运动,故A选项对;物体只要运动,路程就不会是零,因此,路程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即物体是静止的,故B选项错误;如果是往返直线运动,则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故C选项错误;除了单向直线运动外,其他运动中位移的大小都小于路程,故D选项正确。

答案:AD

?思维升华:位移不可能大于路程

?迁移应用2、如图所示,某人沿半径R=50m 的圆形跑道跑步,从A点出发逆时针跑过3/4圆周到达B点,试求由A到B的过程中,此人跑步的路程和位移。

3、s-t图像

典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0~10s内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为4m

B.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为8m

C.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为8m

D.物体在后5s内的位移为16m

?思路点拨:(1)s-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s-t图像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它反映的是位移s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解析:由图象可知,物体在0~2s内位移从0均匀增加到8m,即每秒钟发生的位移是4m;从2s到6s物体的位移都是8m,即在2s~6s 内物体是静止的;从6s~10s物体的位移从8m均匀增加到16m,即每秒钟发生的位移是2m.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是4m,A选项正确;物体在第5s内是静止的,故位移为零,B选项错;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即为前2s内的位移,等于8m,C选项正确;物体在后5s内的位移即为6s~10s的位移,等于8m,D选项错。

本题正确选项:AC

?思维升华:正确理解s-t图象的内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迁移应用3、如右图所示是两质点A和B沿一条直线运动,结合图象求出:

(1)质点A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2)质点B在前2 s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3)两图线的交点P表示什么?

?基础演练

1.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就是一个体积很小的小球

B. 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被视为质点

C. 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是一种理想模型

D. 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被视为质点

2. 下列各种运动物体中,能被视为质点的是()

A. 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B. 运动中的人造地球卫星

C. 转动着的砂轮

D. 顺水漂流的小船

3.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 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

C.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

D. 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4.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是个矢量概念,位移的方向即是质点的运动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达标评价

C.路程是标量,路程即是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5.某一运动质点沿一直线往返运动,如右图所示,OA=AB=OC=CD=1 m,设O点为x 轴坐标原点,且质点由A点出发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至B点再返回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在A→B→C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2 m,路程为4 m

B.质点在B→D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4 m,路程为4 m

C.当质点运动到D点时,其位置可用D 点的坐标-2 m表示

D.当质点运动到D点时,相对于出发点A的位移为-3 m

6.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 m高空时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 m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从掉落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 A.80 m,100 m B.-80 m,100 m

C.90 m,180 m D.-90 m,180 m 7.某同学做匀速运动去新华书店买书,在书店停留了一会又匀速返回出发点,下列可以大致表示该同学运动的s-t图象的是(

)

8.如右图所示,是一位晨练者每天早晨进行锻炼时的行走路线,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 m和5 m的半圆经B点到达C 点,则他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16 m,方向从A到C;16 m

B.8 m,方向从A到C;8π m

C.8π m,方向从A到C;16 m

D.16 m,方向从A到C;8π m

?拓展提高

★9.如图所示,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圈运动了一周,其位移大小是

路程是;若

质点运动了

1.75周,其

位移大小是,路程是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最大路程是。

★10.试判断甲、乙两图象所描述的质点的运动情况。

★★11.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移),三个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2.如右图所示是两质点A和B 沿一条直线运动,结合图象求出:

(1)质点A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2)质点B在前2 s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3)两图线的交点P表示什么?

A B

C

O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2.BD

3.D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A对;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B对;质点通过相同的位移,可以沿不同的路径,也可以沿相同的路径,故路程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因此C对,D错.

4.D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才相同;直线运动位移的“+、-”号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温度高低),故D项正确.

5.C如图,当他从A点跑了1.5圈到B时,路程是l=1.5×2πR=3πR;位移的大小是线段AB的长度,为2R,故C正确.

?典例研讨

?迁移应用1、【答案】CD 解析:研究郭晶晶的跳水比赛时,重点研究她的肢体动作,因此不能将郭晶晶看作质点,选项A 错误;研究刘翔的跨栏动作时,不能将刘翔

看作质点,选项B错误;研究动车组列车从

温州南到福州所用时间时,列车本身的大小

与温州南到福州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因此

可以把列车看作质点,选项C正确;研究小

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时,小行星的大小同

其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相比可以忽略不

计,可以把小行星看作质点,选项D正确。

?迁移应用2、【答案】 235.5m 70.7m 位

移的方向由A→B,与半径AO的夹角为45° 解析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ACB所对应

的弧长,即路程L=

m

5.

235

m

50

14

.3

2

4

3

2

4

3

=

?

?

?

=

?R

π

此人从A点运动到B点的位移大小等于由A

指向B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

m

7.

70

m

50

414

.1

2=

?

=

=R

s

位移的方向由A→B,与半径AO的夹角为

45°.

?迁移应用3、【答案】(1)4 m (2)2 m

(3)A、B两物体在第2 s末相遇

解析:(1)根据图象可以知道质点A

在第1 s内从-4 m处到0 m处,所以sA=

4 m.

(2)质点B在前2 s内从2 m处到4 m

处,所以sB=2 m.

(3)两图线的交点P表示A、B两物体在

第2 s末相遇.

?基础演练

1. CD

【解析】: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更不是小球,是实际物体的近似,是理想模

型,不一定小的物体才可以被视为质点,如

地球很大,但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将其视为

质点。

2. BD

【解析】: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

究的问题不起主要作用,

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把它看成质点.做花样滑冰的运动

员,人们欣赏和裁判判分的依据都是运动员的动作,不能视为质点,A错;运动中的人造地球卫星,其本身的大小和形状与轨道半径相比很小,可忽略不计,能视为质点,B 对;转动着的砂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与砂轮的形状和大小有关,不能看成质点,C错;顺水漂流的小船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一致,其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D对。

3. BC

【解析】: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没有往复运动,也只能说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若有往复时,其大小也不相等。在有往复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是小于路程的,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与路径有关的。

4. B

【解析】位移是矢量,其大小等于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其方向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和质点的运动方向无关;只有质点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如果运动不是单方向,或者轨迹不是直线,则路程要大于位移的大小.

5.BCD

6.B

【解析】本题考查了位移与路程的区别.物体的初位置为开始掉落的位置,物体的末位置在地面,所以物体的位移为向下的80 m,因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应表示为-80 m;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 m,所以正确选项为B.

7.A

【解析】该题目容易错选B.由于题目条件中说:“最终又返回出发点”.往往会形成误导,在轨迹图象中返回出发点就是回到原来的位置.实际上在s-t图象中时间是只能增加,不能后退的.C选项不是返回,而是继续前进;D选项中没有在书店停留的时间,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8.D

【解析】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A、C 之间的线段长度,即x=AB+BC=2×3 m

+2×5 m=16 m,方向由A指向C;路程是标量,等于两个半圆曲线的长度和,即l=(3π+5π)m=8π m,故D正确.

?拓展提高

9. 0 2πR 2R 3.5πR 2R 3.5πR

【解析】: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圈运动

一周,位置没有变化,位移是零,走过的路

程是2πR。质点运动1.75周,设从A点开

始逆时针运动,则末位置为C,其位移为由

A指向C的有向线段,大小为2R,路程即

轨迹的总长为1.75个周长,即为3.5πR;

运动过程中位移最大是由A 到B点,最大位

移是2R,最大路程即为3.5πR。

10.见解析

【解析】:图甲表示质点位移为s0

时开始计时,计时过程中,质点做匀速直线

运动。

图乙表示计时开始,质点在0~ t1时间内做

匀速直线运动;在t1 ~t2时间内,质点停

止运动;在t2时刻以后,质点又做匀速直

线运动。

11.【解析】如图所示,有向线段AC

表示第一次的位移,有向线段CB表示第二

次的位移,有向线段AB表示两次行走的合

位移,因为在行走过程中,位置变化的最后

结果是从A到达B,其大小分别是:AC=

40 m,BC=30 m,AB=50 m

12.(1)4 m (2)2 m (3)A、B两物体在

第2 s末相遇

【解析】(1)根据图象可以知道质点A

在第1 s内从-4 m处到0 m处,所以sA=

4 m.

(2)质点B在前2 s内从2 m处到4 m 处,所以sB=2 m.

(3)两图线的交点P表示A、B两物体在

第2 s末相遇.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检测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二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虽然放热,但浓硫酸是液体,又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适宜给食品加热;而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溶于水,前者放出的热量比后者多,氯化钠溶于水能量变化不明显。 答案:B 2.人造卫星常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被氧化B.正极,被还原 C.负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

解析:原电池就是把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使电子经外电路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答案:B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铁与盐酸反应 B . C 与CO 2共热 C .碳酸钙的分解 D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反应 解析:Fe +2HCl===FeCl 2+H 2↑,放热反应;C +CO 2===== 高温2CO ,吸热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吸热反应;Ba(OH)2·8H 2 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吸热反应。 答案:A 4.假设某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 ) 反应前 反应后 A .A 2+3 B 2 2AB 3 B .2AB 2+B 22AB 3 C .2A 2B +5B 2===4AB 3 D .2AB 2+B 2===2AB 3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用AB 2、B 2表示,生成物用AB 3表示,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为可逆反应,结合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AB 2+B 22AB 3。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校:百灵庙中学学科:高一物理编写人:史殿斌审稿人: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探究式导学类教学设计 预习目标 1.通过预习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2、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4、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预习内容 (一)坐标及坐标变化量 位移是描述变化的物理量 一个人从A点出发沿直线到达C点后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已知AC=80m,BC=30m,则他走完全程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人的位移为_______,位移的方向为________. 提出疑惑 【学习目标】 (1) 理解坐标变化量的物理意义,能用坐标变化量表示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 (2) 通过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识瞬时速度。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的思想 (3)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的分析,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4) 理解速度和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速度是矢量 【学习重点】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学习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用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速度是表示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也表示单位时间物体发生的。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其单位时间物体发生的位移越大。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厘米每秒(cm/s),1 m/s= km/h,1 m/s 1km/h (填大于、等于或少于)。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阅读课本16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思考: 1、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第十二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龙潭中学何燕飞 2011-9-17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社《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叫机械运动,会判断哪些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会使用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构建运动模型,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加强练习、巩固对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概念建立(2)用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的状态 【教学难点】(1)机械运动概念和参照物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视频1:宇宙中的运动 老师:这么多神奇而又复杂的运动我们该怎么描述呢? 二、正式新课 老师: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火箭发射、汽车行驶、风扇转动、飞机飞行、轮船航行、路人行走、鱼儿游动老师:同学们能总结一下什么叫机械运动吗? 板书: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这种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问题:他们谁说的对?动手:探究课桌、课本、笔的运动状态 板书: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先假定某个物体是不动的,从而参照这个物体来确定其他物体是否运动,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视频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第节第页到第页 课后小结与反思: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 子 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 (Z)+中子数(N) 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 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 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 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 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 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 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 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 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三) (6)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三) (6) 运动的描述 题型一依照选定的参照物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形,培养你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题型二本组题是题型一的逆过程,即:物体的运动情形,找出所选定的参照物,培养你的逆向思维能力. 题型三能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讲明具体咨询题 基础知识训练 1.某人坐在匀速向西行驶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人看到路边的房屋向 _________运动。〔题型一〕 2.〝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为迎接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经改建后,姑苏城内外河畔的景色更加秀丽迷人,关于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游客而言,假设以河岸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 的;以游船为参照物,他是 ___________的。〔题型一〕 3.如图11-3,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她 是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的。 图11-3 〔题型一〕 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刚于小明并肩行走,以为参照物, 小明是静止的.〔题型二〕 5.航天飞机在太空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现在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题型三〕 6.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择乙汽车的运动情形是 〔要求至少答出两种情形〕〔题型三〕 7.某人坐在快速航行的船内,假设讲他是静止的,那么所选择的参照物是〔〕〔题型二〕A.河岸 B.船 C.河水 D.岸边的树 8.在沅江上,有一人坐在橡皮艇上顺流下漂,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题型一〕A.以橡皮艇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B.以江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静止的;D.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运动的; 9.如图11-4所示,一辆装有物资的汽车在上平路面上向东行驶,请依照表格要求,判定物体是运动的依旧静止的,运动方向如何? 东 图11-4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 B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C .观察或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D .参考系必须选定地面或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 B .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当作质点 C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3.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 ) A .月亮 B .云 C .地面 D .星 4. 研究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哪些可看作质点 ( ) A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铁桥所需时间 B .研究汽车车轮的点如何运动时的车轮 C .被扔出去的铅球 D .比较两辆汽车运动的快慢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有关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 .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 .参照物可以不同,但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描述必须是相同的 D .要研究某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2.下列各对物体中,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 ) A .在空中加油的加油机和受油机 B .在稻田工作的联合收割机和卡车 C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各种车辆 D .流水和随水漂流的小船 3.在研究下列哪些问题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 ) A . 求在平直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 B . 比赛时,运动员分析乒乓球的运动 C .研究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时 D .研究自行车车轮轮缘上某点的运动,把自行车看作质点 4.如图1-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 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 ) A .A 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 .A 船肯定是静止的 C .B 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 .B 船可能是静止的 5.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 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B A 图1-1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 (Z)+中子数(N) 1.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是2n 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加上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Ⅶ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一)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一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基本概念辨析 1.质点的概念---------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属于无关的或者次要的因素时。 例题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例题2: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问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驶 D.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 3.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出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是标量。 例题3从5m高处落下一个小球,它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2m高处被接住,则在全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2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4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对应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一个时刻。 例题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位公认的“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记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整个过程其加速度方向不变),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雨滴的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变化判断速度的变化率变化. 【详解】 A、B、C、雨滴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错误,B正确,C错误. D、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加速度减小,则速度的变化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雨滴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雨滴方向相反,雨滴做减速运动. 2.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B.

C.D. 【答案】AD 【解析】 【分析】 x-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 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 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D。 3.A、B、C三个物体同时在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为他们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在t o时间内() A.A物体的平均速度最大 B.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C.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一样大 D.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V B=V C 【答案】BD 【解析】 由图象看出,在0~t0时间内,三个物体的位移△x相同,所用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都相同,故A错误、B正确;由图象看出,在0~t0时间内,A的路程最大,BC路程相等,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v B=v C,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关键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来分析图象的意义;注意理解BC的运动特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学案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 二、机械运动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叫做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 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思考问 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作参照物。 四、知识应用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五、达标自查 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4、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 ) 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 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6、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

运动的描述习题与答案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机械运动 1.(2015春?端州区期末)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2.(2015秋?平南县月考)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心情激动B.铁生锈了C.五四运动D.太阳升上了天空 3.(2015?安顺)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4.(2015?镇江)“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B.“神舟十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5.(2015?常州)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6.(2015?益阳)《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7.(2015?来宾)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上的房子 B.路边的树木C.他身旁的座椅D.走过他身边的乘务员 8.(2015?呼和浩特)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 9.(2015?广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代步工具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为了推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自行车重新成为了人们的首要交通工具.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 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6套 阶段验收评估(一)运动的描述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2015年11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最新的X-101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了轰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B.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D.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解析:选C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其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A错误;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导弹的大小远小于飞行距离,可以把它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导弹的长度即为位移的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把它看成质点,C正确;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轨迹时,导弹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把它看成质点,D错误。 2.一个人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1所示,则在这几种情况下,该人的() 图1 A.运动轨迹一样B.路程相同 C.位置变化不同D.位移相同 解析:选D在题中所述的三种情况中,人的运动轨迹不同,路程也不同,但人的始末位臵相同,故位移相同,即位臵变化相同,选项D正确。 3.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 Δt可知() A.加速度a与速度的变化Δv成正比B.加速度a与时间Δt成反比

C .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相同 D.Δv Δt 叫速度的变化率,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选D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知,加速度a 等于Δv 与Δt 的比值,当Δv 一定时,加速度 a 与时间的变化量Δt 成反比,当Δt 一定时,加速度a 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成正比,故选项A 、B 均错;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选项C 错误;Δv Δt 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 化量的比值,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选项D 正确。 4.如图2所示,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 内从200 km/h 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 图2 A .10 m/s 2 B .20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解析:选C 其制动加速度a =Δv t =0-200× 1 3.61.9 m/s 2≈-29.2 m/s 2,即制动加速度的大小约为30 m/s 2, C 正确。 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 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 v 1+v 22 B.v 1-v 22 v 1-v 22 C .0 v 1-v 2 v 1+v 2 D .0 2v 1v 2 v 1+v 2 解析:选D 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s =0,平均速度v -=s t =0,由于此人往返一次的路程为山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设单程为s ,则平均速率v - ′=s +s t 1+t 2=2s s v 1+s v 2 =2v 1v 2v 1+v 2 ,所以D 项正确。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解析:选ACD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

运动的描述教案5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祁集中心校白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 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 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 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4、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5、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 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2)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3)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 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7、让学生看课文第30页图12.1—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 是静止? 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doc

Z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1 +2 +3 +4 -4 +5 -3 +6 -2 +7 -1 — (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 易 冷水 剧烈 热水 与酸快 与酸反 应慢 ——— (6)氢化物的化学式——SiH4PH3H2S HCl — (7)与H2化合的难易——由难到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 式 Na2O MgO Al2O3SiO2 P2O5 SO3 Cl2O7 — 最高价 氧化物 对应水 化物 (10)化学式NaOH Mg(OH)2 Al(OH)3 H2SiO3H3PO4 H2SO4 HClO4 — (11)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 氧化物 弱酸中强 酸 强酸很强 的酸 — (12)变化规律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含答案)(新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填空题 1.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的,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______.选择不同的____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性. 3.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_____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______的. 4.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____________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 5.“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______,云是______.(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 6.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_____的;如果以______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7.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 ______的. 8.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______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______做参照物的. 9.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______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______运动,丙向______运动. 10.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___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_的. 二、判断题 11.物体的静止是相对的,而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 12.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 13.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 14.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 15.河里行驶的小船,不论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 16.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同. () 三、单选题 17.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云朵 C.人 D.月亮 18.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19.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