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丽河北 最美教师”人选名单和主要事迹

“美丽河北 最美教师”人选名单和主要事迹

“美丽河北·最美教师”人选名单和

主要事迹

(一)名单:

(二)主要事迹:

1.薄熙春:

在围场县棋盘山学区中心校扣花营幼儿园的公路旁,每天早晚都会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身影,他就是围场县扣花营幼儿园园长、教师薄锡春。薄锡春老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坎坷、不幸面前,身残志坚,坚毅乐观,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凭着一个儿时的梦想,凭着一颗热忱、执著的心,追求着为人师表的快乐与成功。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把一颗诚实善良的心交给了自己心爱的幼儿园,交给了幼儿园的孩子们,扎根山村无怨无悔,用无私的爱浇灌着大山深处的棵棵幼苗。

圆教师梦---成就他无悔人生

1984年高考落榜,年轻气盛的他去塞罕坝机械林场当上了临时工。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打工期间,他白天干活,晚上就找来一些有关教育的书籍学习,因为他深深向往着教育这片热土,酷爱着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他从教育书籍中汲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198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扣花营村招聘民办教师,听到消息,他激动地彻夜未眠,请假回来参加了考试,凭着他优秀的成绩,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本村的民办教师。

根据需要,领导把他分配到了离家10里外的扣花营沟里的一所小学任教。第一天报到,他的心一下子就凉了。眼前的校舍破烂不堪,院墙大部分坍塌,连大门都没有,窗子上的塑料都一条一条的,灰头土脸的孩子满院乱跑,乱成一团糟。但是当他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想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就定下心来。放下行李,开始动手收拾校舍,先用自己打工的钱把学校窗上的塑料全换上新的,随后领着孩子们搞卫生、清操场。行动感动了家长,他们都主动过

来帮他一起收拾。接下来的他又找村里要来了一些木头,找人帮忙给学校打了大门和篮球架……

学校的面貌变了,变得整洁,孩子们变了,变得干净。第二年春天,他带孩子到河边捡来小石板,在院内砌起了两个花坛,在四周栽上了杨树。他的干劲和行动使孩子和家长都特别感动,学校真正像个学校了,浪浪的读书声代替了往日的喧闹,辍学的孩子被家长的大手牵着,又重新返回了课堂……

薄老师不但注重学校条件的改善,还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每天都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他所教的复式班每年在全乡组织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学校走上了正轨,真正变成了传播知识的摇篮,于是一些外组的学生都来他任教的学校读书。

1992年,8年过去了,薄锡春老师,已经成为一个很出色的老师,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转为正式公办教师。

以后的几年里由于他所教的毕业班成绩好。先后被调到三义号村和哈里哈乡中心小学任毕业班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年所教的毕业班的成绩都在全乡和全学区的前列。

厄运当头,铸就坎坷人生路

由于他所任教的哈里哈小学离家10多里路,每天得骑摩托车上下班,2003年春季,薄锡春老师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辅导完最后一个学生骑车下班回家,就在他快要到家的时候,摩托车突然起火,他连同摩托车吃一起栽倒在了路边的大沟里,他的整个下半身肢体全部撒上了汽油,他连同摩托车一起被一米多高的熊熊大火烧灼这着,当时没人敢靠近,只能着急地奔走相告,等妻子赶来,又返回去取来棉被,捂在他的身上,前来帮忙的人又用路边的沙土撒在他的身上,火才被扑灭。此时的他,整个下半身已经被烧得遍体鳞伤,裤子胶着在皮肤上,人已经奄奄一息。送到医院后,经过多番植皮治疗,虽然生命保住了,无情的大火却夺去了他作为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武器,右手手指全部被烧残,有的变了形,有的残缺不全,他看着自己的手指,哭着说:“以后我怎么再写字啊,我怎么再给学生们上课啊!”。在这次事故中,由于灼伤严重造成了双腿屈伸不利,他走路只能一瘸一拐的向前挪了……

身残志坚,谱写教育新篇章

出院回家后,学校的领导老师都去看望他安慰他好好养病。他所

带的班级和其他班学生都纷纷前去看望他们的恩师。有的是老师带着,有的是家长领着的,有的是自己结伴,从5、6地外,赶到薄老师家前去看望他。孩子们看着薄老师被烧伤的手和全身被裹满白纱布时都留下了热泪,他们站在老师的身旁对他说:“老师,坚强点,有我们这么多同学的支持,相信你一定战胜病魔,今后我们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老师!我们等着你”。时间不久,还没等灼伤面完全愈合,他就拖着残疾的身体,找校领导要求上课。他说:“虽然我残疾了,但不影响说话、写字,我仍然可以给孩子们上

课,就让我去工作吧,因为我离不开讲台,离不开我的孩子们”。没等领导答应,他就又回到了学校,后来考虑他身体状况,领导把他安排到离家较近的扣花营小学任教,他拖着残疾的身体又一次走向了他心爱的讲台。

学校离家1里多地,尽管离家很近,但是由于腿脚不灵便,不能再骑车了,只能一步一步向学校挪,从家到学校他每天都要走上40多分钟。但是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2008年校点合并后,原来的小学变成了独立的幼儿园。校领导要他留下来,全园40多个孩子,就两个老师。薄老师又担负起园长和老师双重职责。在园里他既是老师又是保姆。孩子小,每天搞卫生、热饭、看午睡都是老师的事,他抢着干,几年过去了,他从没有间断过。由于扣花营幼儿园是农村幼儿园,农忙时,孩子的家里都很忙。他每天早晨都坚持提前2小时到园里迎接孩子。有时家长太忙,他就到学生家里接学生,晚上,学校放学早,家长不能及时来接,他就把孩子带到自己家,无论是辅导孩子读书,还是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这都是经常的事。由于右手手指残缺,不能灵活握笔。起初,他为了能够握住笔,不断地加强练习,甚至让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李老师用小绳把笔拴在他的手指间,一次两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那几根只剩半截的手指终于能够握笔写字了。在教学中,他就用这双残缺不全的手写教案、教孩子们画画、折纸、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2013年,为迎接省政府“三项评估”验收,扣花营幼儿园需

要进行改造。作为幼儿园园长的他一边看护幼儿,一边设计园内规划和监管施工。他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幼儿园。白天他亲自规划设计幼儿园建设图纸、指导施工和监工,夜里就在打地铺睡觉看管施工物品,由于教室里没有窗户,蚊子满屋飞,他被蚊子叮的睡不着觉,但他却从未说苦。他说,只要幼儿有一个舒适良好的环境,自己苦点、

累点又算得了什么。扣花营幼儿园建设在他的精心设计和管护下,顺利地按期完成。

幼儿园硬化结束,平整园地,修理花坛等有许多结尾的活就留给了学校。薄老师白天推土垫植物园,铺墙边的方砖,晚上在园里值班,看护校园。妻子心疼的说:“你身体啥样,自己不知道呀!你还要命不?你不用回来了,就把那当家吧!”,薄老师风趣地说:“我有两个家,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呀。你不要我,孩子们要我,我

就和他们一起过。”……就这样一个暑假过去了,他用小推车一车一车的将300多平米的植物园全部垫上了黑土。又在墙边的树下

铺上了150平米的方砖,亲自上山精选桦树、花芥子等树种和各类山野花草移植在植物园中,并亲自动手开辟了菜园,从河里捉来小雨、蝌蚪连同一株睡莲放在幼儿园嬉水池中,让幼儿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今年春天他和村里协商,在大家的帮助下争取到了6100元的资金,用5000元打了一眼深井,让幼儿都能喝上干净的井水;用1100购置了一套厨房用具,有些工作在正常人的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他这个身体残疾的人来说,要付出超出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他的付出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如今扣花营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有他的辛勤付出,都有他的辛勤的汗水。

他一边致力于园内植物园建设一边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为了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他在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到处收集各种废旧材料,酒瓶、纸盒等各类这些废旧物品在他眼里都是宝贝,他用废易拉罐制成银光闪闪的小金鱼、用小输液器粘成开屏的孔雀,各种精美的作品,布置在幼儿班级、走廊墙壁上煜煜生辉。让前来参观的人赞不绝口。

薄锡春老师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看到统一高度的桌椅不能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他就把塑料管子用开水烫软,套在幼儿课桌腿上,根据幼儿所需要,改造了幼儿课桌高度。他还用废旧轮胎制成幼儿玩具,用塑料管围成圆形,连接起来制成各种大小的呼啦圈,孩子们玩起来爱不释手。

经过薄老师的努力,现在的幼儿园变得又干净又整洁,他说“幼儿园环境好了,自己看着心里也特别的舒服,孩子们在这读书才

会有家的感觉。”

2014年5月25日河北省民宗厅副厅长一行来扣花营幼儿园,对该

幼儿园的美化、绿化及幼儿园管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这是句老话了,他在薄锡春的身上有着更深的体现。

师爱为魂,铺就孩子人生路

自办幼儿班起,他始终扮演园长、教师、保姆,园林工、清洁工、维修工等多重角色。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他都提前到校开校门,清扫院落,打扫教室、休息室、活动室和厕所卫生,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傍晚,再目送他们被家长一个个接走,他才踏上回家的路。不知有多少次家长由于农活忙,忘了接孩子,他还的亲自把孩子送回家。

薄熙春老师的身体虽然残了,但他还有一颗火热的心,为了全面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他积极主动参加各级组织的学习培训,刻苦钻研幼儿教育方法理论,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利用课余时间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美术、舞蹈、音乐、手工等欠缺的业务知识,在保教实践过程中,他创造性开发了“梅花桩”、“室外钻城堡”、“自制呼啦圈”、“自制木轮车”、“自制沙画

桌”,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他的精心教育和管理下,保教质量不断提高,他曾在学区做观摩课,班级综合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他承担的课题研究《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于2013年1月结题。

2013年被棋盘山学区评为“三项评估”先进个人,2014年9

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15年被承德市评选为“山城最美教师”2016年1月被围场县委宣传部评为“十大电视新闻人物”。

为了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多年来,薄锡春老师竭尽所能,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上。他说:“我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看到一个个孩子从大山里走出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我的心里就无比的高兴和欣慰。”扎根山区育桃李,身残志坚谱华章,这是老百姓对他最好的评价。

2.胡秀梅:

胡秀敏,女,满族,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雷庄中心完全小学教师,现任五年级⑵班班主任、语文课。

今年35岁的胡秀敏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既是一名普通山村教师,更是一名重症病人。从教15年来一直坚守在山村学校的三尺讲

台,生病11年来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曾做过4次骨穿、5次住院抢救,却始终不离讲台、不向病魔屈服。她因病放弃了爱情和婚姻,没有自己的孩子,却用15年的坚守换回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们对她的爱戴和依赖,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作“班妈妈”。她用奉献、执着和坚强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忠诚,书写着自己教育人生的精彩。

2001年8月毕业后,胡秀敏被分配到迁安市建昌营镇雷庄小学任

教。当时学校校舍陈旧、交通不便,她的内心真的有些失落。但看到几位老教师在这所学校默默坚守了几十年,看到孩子们满是期待的眼神,她决心留下来。因为胡秀敏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深知山里孩子求学的不易和学生家长的艰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新教学,不拘泥于课本,在课堂上引入讨论、展示、比赛等元素提高学生积极性,她还自费买来一些笔、本、小卡子、头花,每当孩子们有点滴进步,就拿出奖励他们,她的课堂充满了趣味、洋溢着快乐!多年来,胡秀敏把所有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和他们用心交流、亲如姐弟。曾经有一个叫朱若明的女孩,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性格孤僻内向,成绩也不好,胡秀敏和朱若明之间有一个“心语本”,互写了一年的悄悄话打开了小若明的心结,她开始变得活泼开朗了,开始与其他同学一块儿玩耍了。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朱若明竟然考了全镇第二名,她一直把胡秀敏老师当作知心姐姐、最好的朋友。胡秀敏对孩子们的关爱,赢得了孩子们深深的爱戴和家长的钦佩。有一年艺术节排练大合唱时,一名叫王禹杰的学生突然晕倒,胡秀敏一边委托同事打电话叫救护车,一边将小禹杰抱在怀里为她擦脸蛋、搓手指、揉四肢、掐人中、摸脉搏,使她渐渐有了知觉,很快苏醒过来,并能在搀扶下活动了。胡秀敏为她端来水,安慰她不要恐惧,告诉她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该如何处理等,下班后坚持护送小禹杰回家直到村头。第二天下午,小禹杰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见到胡秀敏却深深的鞠了一躬,并说:“老师,谢谢您!”这一举动使胡秀敏很吃惊。小禹杰解释说,是她奶奶告诉她,到学校见到胡老师一定要鞠躬致谢,感谢老师!

胡秀敏经常这样问自己:为什么一进校园、一看到学生就忘却了一切烦恼呢?其实是因为她把每位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把教师

的责任看得比什么都重啊!

正当胡秀敏享受着教学的成功和喜悦时,病魔无情地向她袭来。2005年5月的一天,胡秀敏突然晕倒,几经辗转到天津,被确诊为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因为正值期中考试,她没把医生随时可能恶化的警告放在心上,休养几天后重新回到了学校,边上班,边吃药,抽空去治疗。但从2009年夏天快期末考试时,她开始察觉体力日渐不支,上班时常高烧,甚至从教室到办公室短短百余步,都要歇上好几次,需要别人搀扶。校长劝她休息,她却说:再坚持几天就放假了,我要把一个“完整”的班交给下一任老师!但病魔还是没能让胡秀敏坚持下来,她连续昏迷了两天两夜!当她醒来时问的第一句话却是班里的考试成绩怎么样。

幸运之神这次没有眷顾胡秀敏,她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突然的噩耗把她彻底击垮了,因为她知道,从现在开始,自己的生命时钟走多久已不能主宰。遗憾的是她还没有尝试过甜蜜的爱情和婚姻,她也离不开自己热爱的讲台、离不开她的孩子们啊。经过一个暑假的休养及自我调整,胡秀敏的病情有所缓解,当她提出返回工作岗位时,父母和校长极力反对。她却说:“爸妈、校长,我想好了,病,我左右不了,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但我不能被病压倒,我需要坚强!我要证明给你们看,证明给孩子们看。”妈妈心疼地把她搂在怀里,泣不成声。那一天,当胡秀敏再次站在教室门口时,孩子们跑过来紧紧围着她,一个个哭红了眼睛,使劲儿拍着小手。此时此刻,胡秀敏也热泪盈眶,她不断地反复说着:“宝贝们不哭,班妈好好的,班妈回来了……”

患病的几年里,胡秀敏多次住院检查、治疗、手术和复诊,尤其是2009年病情加重后的五年里,她做过4次骨穿,5次住院抢救,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她没有因治疗耽误过孩子们的课,无论刮风下雨,从不请假,每半年一次的住院治疗尽量安排在了寒暑假。身体虚弱得骑不动自行车,就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校长为她减了课,可是她坚决不同意,她说课堂才是她治病的良药!

从教十五年来,胡秀敏教过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和科学,并一直担任班主任,最近两年还兼任了大队辅导员。同时,她还辅导全

校的美术小组,负责校园广播站,指导了两个科技活动小组。她所教班级的成绩一直位居全镇前列,多次获得第一名,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她指导的一项科技作品还在唐山市获奖。胡秀敏四次受到迁安市政府嘉奖,曾获“迁安市三育人先进工作

者”、“唐山市先进教学工作者”、“唐山市优秀教师”的称号,2014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胡秀敏的感人事迹,多次被迁安时讯、迁安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唐山电视台、燕赵都市报、河北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宣传,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2014年7月2日,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寻找身边的张丽莉——走进河北”大型公益活动对她进行了专访,她的事迹受到在场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胡秀敏常说,“我珍爱生命,虽然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会有多长,但我希望能留下无悔的足迹;我心存感恩,我感谢我的亲人、我的领导、我的同事和朋友,还有我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也许有一天,我会无声的说句再见,但我要把我的微笑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决定我生命的长度,但我会努力增添我生命的精

彩!”

3.邓满囤:

邓满囤,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他1988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大数学系,同年9月分配到任丘一中教授高中数学课至今。

28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学毕业时的人生誓言:“我要把自己的爱全部献给学生,献给家乡”。他以高尚的师德、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以对待教育特有的执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兢兢业业的态度、锐意进取的勇气、诚挚的爱心给学生和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长期担任班主任及备课组长,所教班高考成绩稳列沧州市前三名。他参与编写论著一本,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他曾获得“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模范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省级先进班集体班主任”、“沧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沧州市教育学会理事”、“任丘市教育系统职称评委会主任”等荣誉称号。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母校和家乡。他的事迹在沧州日报专版刊登,并被收入沧州市教育年鉴人物。

一、心系学生,教坛绽开一朵德育奇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永恒的追求,心系学生,无私奉献,是他的真实写照。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德育这片热土上,他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家与学校是他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学校的工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苍老了许多。在他的日历中没有

“节假日”,繁忙的工作使他连与朋友聚会的时间都没有,他将自己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家里的一切家务都由妻子一人包揽。关心

他的人见面就说:“请你保重身体,任丘人民需要你多工作几年”。但他从未停下忙碌的脚步。

他始终以一名优秀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学生,用爱的甘露滋润着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他付出了时间,付出了感情,付出了身体,付出了金钱,他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整个身心。

一天下午,他正准备去接放学回家的孩子,一个学生喊报告进来,问几个数学问题,给学生讲了几个问题后,天突然刮起了大风,而后下起了大雨,他看着这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鼓作气,把问题全部解决。可当孤零零地站在树下避雨的儿子向他大喊:“爸,你们不要我了吗?”,他的眼睛湿润了,心想“爸爸也是为了孩子”。

有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去学校卫生室,医生让他输液,他想前两节课上不成了,马上找到了英语老师换课,输完液拔掉针头,活动一下身体,又走上了讲台。因为他知道,学生不能没有他,他也离不开深爱着的课堂。懂事的学生看到他发黄的面容,听到他沙哑的嗓音,捧过一杯热水,说:“老师,喝口水,回去休息吧,我们自己能行!”但他却坚持着上完了这节课。他的言行感动了广大师生,孩子们的家长见到他就讲:“我的孩子,遇到你这样的教师,真幸福”。毕业后工作的学生每到节日给他发去短信的内容都有相同的话:老师,不要太累了,千万注意身体。

2009年冬由于天气原因,学校有几十位学生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由于病毒传染性很强,这些学生被隔离在两个大教室治疗,当时学生的情绪很不稳定,为了安慰病中的学生,他不顾个人安危,戴上口罩,加入了医务人员的行列,当生病学生看到老师时,感动地流出泪水。他挺身而出,使学生减少了对病魔的恐惧,增强了战胜疾病的勇气,情绪也渐渐稳定。当学生家长到校见此情景,感动地说:“一中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几天后,学生病情好转,但他却感染了病毒。学校领导对他这种忘我的精神给予高度评

价。他说“因为家长不在学生身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就是孩子的亲人”。

2003年非典时期,他年近八十的岳母突发脑溢血,使本来为了学生的安全就已经身心疲惫的他雪上加霜。由于他妻子是独生女,为岳母治病的责任整个落在了他的肩上,医生建议马上住院,白天由妻子陪护,夜晚他去值班,白天他还要给因非典被隔离的学生上课,就这样学校、医院、家庭三点一线整整忙碌了十八天。十八天下来,身体瘦了一大圈,但当他得知当年高考成绩位居沧州市同类学校之首时,他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他爱生如子,无微不至,不求名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家贫的同学。某同学三年来,每月都从他手中拿走50元生活费。他把自己的整洁衣服给那些衣不避体的学生。有一年还为一家庭困难的学生交付了高考报名费。

对待同事,对待社会,他同样显示了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爱心。某老师身患血癌,他率先垂范捐款1000元。南方雪灾,汶川地震,都有代表他爱心的款和物。

他的感人事迹多次被任丘电视台报道。同时他也被评为省师德先进个人。

二、魂萦课改,教改战役中闯出一位急先锋

在教学改革上,邓老师始终走在最前沿。他成了这场战役名副其实的急先锋。他善于把握教育改革前沿的新理念新趋势,结合学校实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实施新课程改革。他经常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合作学习,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批判性地使用教材,鼓励他们不迷信老师或权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

他推崇的“分组教学法”按好、中、差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并且每组指定一位科代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评价,激励学生相互帮助,鼓励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形成兵教兵的局面。经常形成讨论课,开放性课,研究性课。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提出独创见解,说出创新解法。他本着少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的原则,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让孩子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充分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追求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最短的心理距离,创造最佳的师生互动效应,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经常开设由他主讲的示范课,2008年,任丘四中全体教师前来取经,他生动活泼的“绿色课堂”赢得听课教师的一致赞誉,认为他的教学方法代表着先进的课改理念,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他的主持下,任丘一中课堂改革如火如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5”课堂教学模式,“1”是指突出一个主体,即课堂教学

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3”是指狠抓三个环节,即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实施、课后巩固提高;“5”是指把握五个步骤,即课堂教学分五步进行,①创设情景、引入问题,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③成果展示、同学点评,④教师点拨、总结提升,⑤纠错反思、当堂检测。这一模式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得到省市专家的一致好评,课堂教学初见成效。

三、主战课堂,不懈努力结出累累硕果

他视教如命,当了教务主任,仍然坚持教学。连续任教两届“鸿鹄班”,现在依然任教两个毕业班数学课。在教学工作中,

他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以严谨的教学理念,扎实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已的性格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在沧州五校组织的统考中,他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每期都名列同年级30多个班的前3名。数学科会考合格率100%,优秀率85%以上,历届高考成绩列沧州市重点中学前三名。04年高考,他的学生张景峰同学高考获得数学147分的好成绩。同时以总分700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班级一本率位于沧州之首。在他的辅导下,有多名学生在奥赛中获一、二等奖,其中2007年全国数学联赛中刘雯同学荣获沧州市总分第一名,同时他本人也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成就使他深受学生欢迎。2012年,高一时学校给他安排了一文科班一理科实验班,到高二时调整为两个理科实验班,文科班学生联名找到校长不愿他离开,学生家长也纷纷给学校打电话,请他回去。学校为此给学生做了大量工作。后来学生在网上评论,“你们没听说过邓满囤老师的传说?那才是很牛的老师,邓老师讲课真是相当的好不仅讲数学而且联系到哲学上”。

上级领导高度评价他为“全市教学一线的模范和“教师耕耘奉

献的带路人”。骄人的成绩,赢得上级的肯定,所带班级授予省模范班集体,他同时被授予河北省模范教师。

四、辛勤探索,科研路上弥漫沁人芳香

他认为一个的合格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提倡“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的口号。二十几年来,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充分利用节假日认真总结,把实践中的收获记录下来,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他撰写的论文《“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被省“双自主”文献汇编收录(其中主要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著《高考能力培养及强化训练》(数学分册)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

版。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如论文《寓方程思想于函数教学之中》在《中学教学参考》杂志发表,《让证明更自然些》在《中学生数学》上发表,“用函数思想解高考题一例”,在《理科考试研究》发表,“动中求静解高考题”在《数理天地》发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在空间中的类比”在《中学生数学》发表,“求解离心率范围的若干方法”在《高中数学教与学》发表。在河北省教委组织的“百千万节优质课”大赛中,荣获沧州市高中组一等奖。被任丘市人民政府评为教科研标兵;连续被沧州市评为沧州市学科带头人、沧州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河北省骨干教师。从教20多年来,共参加沧州市级以上大型教研会80余次(经常担任主讲),主持校级教研会上百次,组织和参与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240余节。

他主持完成了教学研究课题“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的案例研究”。正在研究国家级课题“省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任丘一中被河北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题组命名为实验学校,并承担了子课题“‘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五、甘为人梯,倾囊相授培育教学新秀

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他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每周两次集体备课他总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受益最大的是青年教师。每年都收两个“徒弟”,指导他们备课,听课,评课,指导他们撰写论文,其中多篇优秀论文在报刊上发表。

长期坚持帮扶青年教师,经常深入课堂听青年教师上课,指导其如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他每学期都要上示

范课给青年教师观摩,每学期都举办多次学术讲座。无论那一年级的

数学教师,教学中一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向他请教,称他是“专业权威”。

这些年,任丘一中一大批由他指导的数学教师迅速脱颖而出。这些人中,有的发表论文,有的在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其中焦冬梅老师将代表沧州将参加河北省评优课。他们大部分都成了我校备课组长、教学骨干。

他在国内得到了很多荣誉,在国外也有了较大影响。2011年暑期,学校派他赴韩国光州女子大学、圆光大学等进行交流访问,进行跨文化冲突课堂管理的实地考察,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探索课堂外国语教学的模式。辛勤的工作感动了韩国学者,特为他颁发了“表彰状”。

面对荣誉,面对外地学校的高薪聘请,面对去大城市上海的机会,他却选择了坚守。安心在任丘教学,把青春献给了母校。

28年的教学生涯,他始终以“带头人”、“标兵”要求自己;爱生如子的热心、无微不至的关心、坚持不懈的耐心,在

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称得上教师队伍中的楷模,配得上“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老师的老师”等

称号。他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发表了一篇又一篇论文,带出了一个又一个新人,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壮歌。

4.郭春雨:

郭春雨来自于东北,却牢牢扎根于衡水的沃土。他年纪轻轻,却

管理着衡中的一个年级。他从教刚刚十三年,却已桃李满天下。他

要么不做,做就做好,他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工作,他迅速成长,

屡创佳绩。他就是领导信任,师生和家长认可的衡中优秀青年教师郭

春雨。

播种幸福的教育

郭春雨2003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2010年天津师大研究生班结

业,现任衡水中学高二年级主任。从参加工作起,郭春雨一直担任班

主任,十三年来,他始终遵循“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的教育

理念,每天坚持起在学生前,睡在学生后,坚持做到有学生的地方就有

他的身影。郭春雨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始终用

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影响学生。为了营造良好班风,他每周坚持参加班长组织召开的班干部例会,了解班级情况,然后利用饭前饭后的时间和学生谈心,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在作业、周记上与学生笔谈。他在班级内创新开展了服务标兵、班级之星评选活动等,并推出了轮流宿舍长制、定期评议制、学习小组竞争制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强烈欲望和自主发展的信心。

郭春雨特别注重从细节和心理方面关注学生。他2006年所带的班,有一名女同学,家里经济困难,平时跟同学也不愿意交流,总让人感觉很冷漠。在接手这个班不长时间恰逢运动会,这名女同学要参加200米项目,看到她还穿着军训时发的鞋子,郭春雨就到商场给她买了

一双运动鞋,然后让历史老师给她,谎称是家长特意给买的。不久后他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她的一次作业中告诉她:小时候的我,比你还苦……努力,靠自己的奋斗改变家族的命运。同时他特意安排一名性格开朗的班干部与她同桌,后来她逐渐活跃起来,成绩稳步上升,考上了一所理想大学。高考后郭春雨还为她争取到了4千元的助学金,帮助她度过大学初期的难关。她对郭春雨说:“能够成为您的学生是一种幸福,庆幸与您的相识,感谢您曾经给予的教诲与鼓励,它们将是我前行的动力。”

胸怀大爱方能成就未来,情系学子才能传递大爱。现在,这个学生已经大学毕业,并开始资助贫困生,爱心的温暖传递,让郭春春雨倍感欣慰。在郭春雨的教学生涯中,类似的故事很多。当一位白发老人淌着热泪与他双手紧握感谢对他孙女的培养时,当一位中年汉子哽咽着一遍遍重复没有你就没有孩子的今天时,当一位母亲在家长会上突然给他深深鞠躬致谢时..... 郭春雨的内心感到了无比的欣慰与安宁,他为能给学生一些帮助而自豪,他为是一名教师而幸福。

演绎精彩的人生

郭春雨说“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爱心还不够,还必须有爱的能力。”他坚持向学习要提高,向反思要突破,向创新要发展,努力让头脑更有思想,让人格更有魅力,让发展更有新意。从“星光大道”到“华山论剑”,从“值日班长”到“班级十最”,从每周一歌到班级日志,他“出台”了一项又一项的新举措,不断超越着困难挑战着自我,为学校的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工作以来他没有挑过一次工作岗位,没有放弃过一个孩子,没有体罚过一个

学生,没有无故耽误过一次课,亲手把一个个学生送入了重点大学。

一个人的光即使再亮,也只能照到有限的范围;一个人的热即使再强,也只能温暖部分的心灵。只有点燃了大家,光才能变成无数人的光,热才能化为无数人的热。郭春雨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像一粒火种,燃烧自己,点燃别人,在星火燎原的壮美与浪漫当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一直坚持与同事们分享着工作经验。上示范课、作主题报告不下几十次;班主任会、备课组长会上,为老师们献计献策,更是成了工作常规。看到老师们从他这里得到一点收获和启迪,郭春雨感到由衷的高兴,看到有一项举措从他那里飞出去,在校园开花结果他感到特别的幸福。

在十三年的教学中,郭春雨一直在探索如何把地理课堂变成知识的殿堂,他一边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一边积极参加新课标培训,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贯彻“尊重的教育”,着力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更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的“激情课堂”,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始终精力充沛,激情四射,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由此,工作第三年他就获得“河北省青年教师地理学科优质课”二等奖,并多次在全国大型会议上作报告或上展示课,曾先后受邀到四川、内蒙古、河南等地作报告。工作第四年他就被学校任命为年级主任,所带年级在2011年高考中勇夺河北省十二连冠,勇摘全省高考文、理科状元,有70人考入清华、北大,15人考入香港知名高校,2800多人升入全国重点大学。作为2014届高三年级主任,他带领团队共创2014年高考新辉煌,再次包揽河北省文理双状元,有 104人考入清华、北大,其中9人进入全省文科前10,6人进入全省理科前10,勇夺河北省十五连冠,他所带班级480班被评为河北省先进班集体。

郭春雨连续多年受衡水市政府“嘉奖”或记“三等功”,并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记“二等功”。他参加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中学德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方法创新的研究》和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衡水湖湿地的环境现状与保护措施的研究》均顺利结题。在《华夏教育》、《学周刊》、中国教育报、燕赵都市报等期刊杂志上发表数十篇论文和教育教学案例,并先后参与编著了《卓越学校的支撑》、《做幸福教师》、《衡水中学主题班会设计》等近十本著作。作为备考专家和教学名师,先后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座谈

会、海峡两岸家庭社区学校教育高峰论坛等会议,并受邀到北京、云南、四川、河南、内蒙古等20余个省市讲学。

乐于无悔的付出

郭春雨大学毕业加盟衡中后,便开始了全力以赴的工作。十三年春夏秋冬早出晚归,十三载严寒酷暑风雨无阻,是伟大神圣的师爱给了他超越的勇气,是追求卓越的激情给了他强大的动力。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回家,成了郭春雨工作的一种常态。

一天晚上,妻子打电话给他,说孩子不舒服,总是哭闹,让他早点回去。但是正赶上两个同学闹了矛盾,情绪很激动,又哭又闹,他苦口婆心的给他们做着工作,直到两个人冰释前嫌握手言欢,他才如释重负。当郭春雨走出教学楼,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外面正下着雨,想到生病的孩子,他飞也似的赶回了家。孩子发烧到了四十度,他和家人急急忙忙冒雨奔向了医院。“你只要别人的孩子,不要自己的孩子”,听着妻子伤心委屈的指责,郭春雨只能默默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心疼得眼泪滑落到孩子发烫的小脸上。从医院回到家已经凌晨了,看着睡熟了的孩子和爱人,那时他才想起晚饭还没吃,真的是感觉又累又饿。

2007年高考期间,郭春雨因病需要做手术,为了不影响自己毕业班学生的备考,他忍着病痛一直陪伴学生到高考结束。手术前一天,妻子由于在外地学习,父母远在东北老家都不能及时赶过来,虽然没有亲人陪伴,但郭春雨并不觉得孤单,因为学校的领导、同事都赶了过来,感动和暖流也一次次涌上心头。手术结束后,大夫建议他休息一个月,然而他刚刚出院半个月就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到了工作岗位,和高一新生投入了紧张的军训。身体毕竟虚弱,上下楼都会出一身虚汗,每走一步未痊愈的伤口都会隐隐的疼痛,教室和操场的几百米距离往往要走上很长时间,跟操、盯操也只能用自行车代步,但是他仍然每天走上操场,坐在离学生训练不远的地方,或为学生的空杯添水,或与心存困惑的学生谈心,或者只是静静地看着学生们训练……为什么他如此坚持?因为他深知刚刚步入高中的新生,此时最需要班主任的关爱与鼓励,因为他认为表率就是最好的管理,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身为班主任和年级德育主任的他,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和老师们作出榜样。

2008年冬天,远在东北的母亲因病住院一个月,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家人没有告诉他,难以想象年迈的父亲怎样在漆黑的夜里把母亲送到医

院,难以想象急救室外焦急等待的父亲是多么的孤苦无助,难以想象病痛中的母亲是多么想念儿子,每次与父母通话,他们都说家里很好。当他寒假回家无意看到母亲的病例时,他的泪悄然而下,作为儿子,他欠父母的太多太多。

也许,郭春雨留给自己和亲人的遗憾永远无法弥补,但是当看到学生和家长圆梦后灿烂的笑容时,他知道他自己的工作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他的付出非常值得。他真心的爱着他的工作,做他所爱,无怨无悔。

“夙兴夜寐才能问心无愧,真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如

今,郭春雨已成为衡水第一中学副校长,并全面负责高二年级的相关工作,既要任课,又要当班主任,还要负责学校、年级的工作,身兼数职,重担在肩,他更是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工作常态,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贯穿教育始终,每天付出更大努力、倾注更多心血,时刻陪伴着师生,始终和师生战斗在一起,为师生排忧解难,想在前面,冲在前面,干在前面,和学校全体领导干部们一起做榜样、当表率,成为学校付出最多,最辛苦的人。

人生有涯,而爱无涯,教无涯,郭春雨一直在全力以自己的爱心、包容心对待学生,以自己的良心、责任心对待工作,以爱生如子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教师的理想,一如既往地在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努力探索。

5.乔培服:

乔培服,河北临西县人,1992年参加工作,扎根农村教学一线已经24个春秋。他怀揣崇高的教育理想,身先士卒,勇于实践,不断创

新,敢于担当,不怕吃苦,在农村教育的广阔田地里,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被老百姓称为“玉兰式的傻校长”。

越来越“傻”——不来县城去农村1994年乔培服毕业于邢台教育学院,义无反顾的回到离县城20多里地的尖冢镇中学任教。当时,学校校舍简陋,围墙有的地方都已坍塌,外边的闲散人员经常来校园闲转,很多学生担心安全不敢来上晚自习,正常的教学只能勉强维持。看着家乡教育的现状,乔培服的内心隐隐作痛。在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的基础上,他向校长主动请求接手初三1班的班主任,看到有的班英语课没人上,就又主动带两个班的英语。繁重的工作之余,乔培服联合几个年轻老师,承担起保护学生安

全的工作,每天他们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稍微晚一些就送学生回家。学校的教学秩序终于慢慢恢复了正常。

乔培服的家与学校所在地只有三四里路,为省去来回往返的时间,他吃住在校。上课时间教学,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跑步、打球、劳动。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及敢于负责的精神带动着老师,影响着学生。仅仅半年时间,学校就悄悄发生了变化:学生骂人打架的少了,退学的少了,追着老师问问题的多了;老师们上课迟到的没了,找他探讨学习的多了。

1995年县职教中心扩校,大专毕业生可直接调到县城。他的同学得到信息后,连夜骑车赶到学校,让他抓住机会。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可他一口回绝了:“我觉得在农村更能实现我的教育理想!”有人笑他傻,家人也不理解,他只淡淡地说:“我教育的根在农村!”

在临西县最西边离县城有40多里地有一个村子,叫东留善固。该村是已故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的故乡,玉兰小学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由于学校的教学质量连年下滑,学校服务范围内的几个村子有100多个孩子跑到外地上学,在全县是一所“提不起来”的学校。身为全国劳模、村党委书记吕廷祥羞在脸上,急在心里。乔培服扎根农村、埋头吃苦、认真能干的事迹传到吕廷祥的耳朵里。这不正是我们学校需要的人才吗?吕廷祥百里求贤,从县城最西边跑到县城最南边的尖冢中学偷偷地听乔培服的课,悄悄地询问当地的学生家长,得到了一致的回答:这是一位好老师!

吕廷祥决心要把乔培服请到玉兰小学,聘他当校长。同样在尖冢中学工作的的妻子徐志红老大的不愿意:“虽然咱现在是在农村,但至少咱们一家在一起。如果你真是去县城也就罢了,可你去比咱学校还偏僻的地方,你图个啥?”他说,玉兰小学虽然地处偏远,但那里更能实现我的教育理想。人家都是往县城跑,乔培服却一头扎进村子里,而且越跑越远,人们都说他真傻。

卖“傻”力气——什么事都带头做

2008年,初次来到玉兰小学,乔培服看到的和刚到尖冢中学几乎一样,老师工作不思进取,学生纪律涣散,校园里踩过垃圾没人捡。上任的第二天,就又有两名学生转到邻近的邱县上学去了。随口问一名学生,竟然没几个知道吕玉兰是谁。望着本应熠熠生辉用吕玉兰的名字命名的“玉兰小学”牌子,乔培服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一

定不能让这无尚光荣的名字蒙羞。

力量来自榜样,改变始于行动。乔培服来到学校并不以校长自居,还是把自己定位在“我是一名教师”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恭恭敬敬的把老师依次请到办公室,了解学校的情况,征求对学校的意见,倾听教师的心声。调查后发现,很多老师不写教学设计就上课。他什么也没说,每天签到时,把自己写的教学设计放在签到本旁边展示给大家看。他走在校园里,一张纸片,弯腰捡起;一个塑料袋,送到垃圾池里;和老师相遇,主动打招呼,询问工作生活情况;碰到家长,主动上前交谈,了解孩子在家表现;课间操时,带头跑、带头做操;家离校40多里地,第一个到校签到,最后一个离学校,时间晚了,干脆就住在学校。老师们看到这次学校来了一位干真事、实事的校长,心都慢慢变得沉静下来,劲头慢慢被鼓起来。仅两个月,玉兰小学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设计认真了,课堂教学规范了,校园地面干净了。学校教学环境初步得到改善。

“仅有环境的改善还不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是学校工作的核

心任务。”老师们没有学习和研究习惯,他并没有责怪,而是毅然站出来:“这些事我先做!”为了能够与老师们有效地交流课堂经验,他主动任教一年级的语文课,带领大家开始了教学上的大胆创新。看到老师们读书少,他把自己的私家藏书拿出来分给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写读书心得,一起交流。他随身一个背包,里面装着和老师共同学习的书籍,有空就看,然后整理书写读书心得,打印出来供老师传阅;交流会上发言时老师有顾虑,他就第一个讲,从一个老师的角度讲。白天管理学校事务,和每一位老师一样上课、听课,晚上批阅作业,写教学实践总结。课堂教学执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追求“日学日测,日清日高”的质量目标。大家不敢尝试,他就主动先上公开课,拿自己当实验品,请大家批评、研究。

在学校个别老师有了风凉话:做为校长卖这些什么憨力气,真

傻。乔培服不为心动,2010年,学校人数就实现了翻番,已经达到了600人。学校获得了乡村百姓的信任。人们开始不得不佩服这个卖

憨力气的校长。

真像俺村“傻玉兰”——做有思想的农村教育看着学校逐步走向正轨,乔培服心里开始描绘更加广阔的蓝图:作为以吕玉兰名字命名的学校,必须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深深根植于吕玉兰创业的这块丰厚的土壤之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