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专升本政治作业

2013专升本政治作业

2013专升本政治作业
2013专升本政治作业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3、P4

答: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由哲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的;第二,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其哲学发展的方向和命运;第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实践和现实生活的基本问题。所以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P7、P8、P9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首先,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其次,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随着自然科学中每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哲学唯物主义也必然会改变自己的形式,获得新的发展。再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要求和阶级基础。

3、有人讲科学性和革命性(阶级性)是相互矛盾的,二者不可能统一,那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P11 答: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突出地表现为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它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研究的对象问题,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在它始终以革命地改造世界为己任。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内在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可靠基础,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生动体现,只有把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

4、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个人事业生涯发展目标,谈谈认真学习和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P11、P12

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

对现存事物的本质属于做出了科学的说明,这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形成对世界科学的、合乎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形成对事物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标准,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而非自发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以此作为指导自己一切行动活动的基础。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物资和意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及其现实意义?P14

答:第一,马克思主义物资观坚持了物资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资观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马克思主义物资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马克思主义物资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2、什么是运动?如何理解物资与运动不可分割?谈谈认识相对静止的重要性。P15、P16

答: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一方面,物资是运动的物资,没有不运动的物资。世界的万事万物没有绝对不动、凝固不变的东西。而物资也只有在运动中才可以被人们认识,认识了运动也就认识了物资的本身。设想不运动的物资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资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资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与承担者,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资主体,设想无物资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同时也充分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及其意义。首先,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不了解静止就不会理解物资世界及其运动的多样性。最后,相对静止是人们了解事物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不同的事物,对事物进行确定的分析并把握其性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真正具有可能性。

3、物资与意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资?正确理解意识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有何重要意义?P19、P21、P22、P24

答: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资是世界的本原。而意识是物资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物资的产物,但并非物资本身。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把意识的本质规定为人脑的机能和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首先,虽然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意识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是意识的源泉,物资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实在性,这同时就决定了意识的客观性。其次,虽然个体意识之间存在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是先天素质造成的就是后天的实践造成的,都是从物资生产劳动和物资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其产生的根源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三,尽管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但它有时符合客观事物本身,有时是对客观事物本身虚假的、虚幻的反映。无论人的想法多么丰富,其思想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客观的原型,其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说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资。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在客观规律及其物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4、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P21、P22

答:意识是人类大脑的特殊机能和属性,大脑为人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特定的物质基础。意识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第二,个体意识之间具有差别性。第三,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是物资的产物,但并非物资本身。意识不仅是人脑特有的属性和机能,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

5、如何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P28

答: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党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物资统一性原理的必然结论。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谈谈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怎么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

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不完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所以说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P32、P33

答:因为第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一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同时获得发展,发展是统一内部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作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也使统一体自身得以不断完善。

第三,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第四,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斗争可以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矛盾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向对立面的转化作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了条件。

第五,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性力量。在事物质变的过程中,斗争可以突波旧事物原有的限度,从而使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其发展变化的依据,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到促进或延缓作用;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关键。

3、如何理解新生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的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有何实践意义?P37

答: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肯定与否定矛盾的运动过程。事物否定因数战胜肯定因素,形成了新的事物。新事物又有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和斗争,

矛盾斗争的结果必然是否定因数否定了肯定的因数,产生了更新的事物,实现了事物的发展前进。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正确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首先,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其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克服盲目乐观的情绪,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满怀信心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4、举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P38、P41

答: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摩擦生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等,都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的必然性。至于一棵瓜秧能结出几个瓜,一棵豆秧能长出几个豆荚,某个工厂的年度计划正好在哪一天完成,社会主义在某一个国家恰好在哪个具体时间取得胜利等,则都属于偶然性。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其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影响,既要充分利用其有利于我们的因素促进事物的发展,又要尽量避免偶然性因素的不利影响。

一切事物的现象与本质都是对立统一的,这是事物的客观辩证法。把这种客观辩证法运用于人的认识过程,要求人们既不能脱离现象的本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现象上,而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为此,一方面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的现象,尽可能多地占有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科学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有了大量的现象并不等于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必须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要有科学的方法。同时还要看到,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复杂过程,这不仅因为事物的现象错综复杂,而且还因为事物的本质有一个逐渐暴露、逐渐展开的过程,因而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表面到深刻的发展过程。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四、实践和认识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P49

答: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把实践视为沟通主客观的桥梁和基础,正确而全面地解决了意识和物资、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反映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的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因此,认识的本质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P51、P52

答:因为首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们认识具体事务的辩证运动过程。

其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也是人们的认识不断地由特殊走向一般、又由一般走向特殊的辩证运动过程。

最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还是人们的认识无限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所以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3、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P53、P54

答:真理的绝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它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第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地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因而也是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在一定时代、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善的。这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就整个客观世界而言,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某一个部分或某一个阶段的正确反映,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总会受到一定的局限。第二,从深度上看,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事物某种程度或某一层次的正确反映,它在深度和广度上总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概括地说,从真理的二重性看,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真理的发展过程看,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54、P55

答:因为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就在于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判断

一种认识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以及在多大的程度上相符合,这在主观认识的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因为认识自身不能判断自己的正确性。同时,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也不可能回答人的认识是否同它相符合的问题。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而具有这种特性的东西只有社会实践。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谈谈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P60 答: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素质、构成、密度、分布、迁徙、发展以及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必需的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得以进行的必要前提,只有在一定数量人口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生存,社会生产才能够进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没有物质生产创造人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而人口则是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然基础之一,人口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社会生产的进行和社会的发展。第二,人口的素质对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口素质的状况是不同的,因而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社会中,社会生产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口数量的增加实现的,人口数量的多少往往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的整体状况,所以,这时能否拥有足够数量和分布密度的人口,特别是具有生产能力的劳动力,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工具的改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口数量对于生产活动的意义必然地降低,而劳动者素质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成为影响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数之一。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P61

答: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前提。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及其过程。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历史发展。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P69

答: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第一次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说明,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解释: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受到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决定作用的制约的。

4、试述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这两个概念的关系。P65

答: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关系,而不包括生产力。第二,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关系,而不是指现存的所有的生产关系。第三,经济基础不等同于经济体制。

5、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P68

答:国体与政体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其中,首先的和基本的是国体决定政体,有什么样的国体,就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政体以适应和服务于自己的统治,同时政体对国体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体的形式如何可以直接影响到国体的巩固与完善。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P73、P74

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本质上讲,经济基础就是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社会的政治法律设施与制度以及社会意识形式共同构成完整的现实社会。其中,作为客观物质关系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作为社会政治结构的上层建筑和作为社会观念结构的观念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存在性质、变化发展以及发展的方向,这是二者相互关系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方面,体现了再二者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立场。同时,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会对经济基础产生能动的反作用,这体现了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思想。

2、简述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P75、P77

答: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直接动力。当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便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代表

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就与维护落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治阶级产生矛盾和斗争,从而通过这种阶级斗争,最终推翻反动阶级的腐朽统治,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使社会发生质变,由一种形态发展到另一种形态。第二,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种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只要存在着阶级对立,存在着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阶级斗争就一刻也不会停止。这种经常性的阶级斗争不断地给统治阶级以这样或那样的打击,不同程度地迫使统治阶级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让步,对其统治作出一些政治调整,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得以进步。

3、如何理解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P77

答:阶级斗争根源于社会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所以,对于具体的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从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运动状况来考察。换言之,阶级斗争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以及自身不同的性质、方式和规模,只有对其加以具体的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有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级斗争,才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人类历史上,奴隶社会中的奴隶起义和封建社会中的农民战争,虽然对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这两个阶级在其社会中都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都不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所以,这种斗争往往成为剥削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而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是新生产力的代表着,是先进的、革命的阶级,但作为剥削阶级,其先进性和革命性又是非常有限的。

4、为什么说社会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P78

答:因为第一,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决定性环节。第二,社会革命最能够激发革命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的伟大作用。第三,社会革命使革命阶级受到锻炼和改造。所以说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性环节和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5、谈谈改革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P79、P80

答:改革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未取得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解决,一些人和政党否认这种矛盾的存在,因而在现实的社会矛盾面前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表明社会基

本矛盾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只是它与历史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和解决方式。它们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改革而非打破现存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方式来加以解决。改革的重要意义:第一,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第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和发展,从而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简述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P81、P82、P83

答:科学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社会性。第二,知识性。第三,智能性。第四,创新性。第五,非意识形态性。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以下三点:第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第二,创造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功能。第三,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

7、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84、P85

答:应从下面三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们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们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们群众是现实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试论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P89 答:第一,坚持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第二,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第三,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代表群众的利益,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地贯彻执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充分发挥出来。

9、如何从哲学角度把握社会形态的演化?P90

答:社会形态的演化应把握以下两点:第一,社会形态的演化具有客观必然性。第二,社会形态的演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0、如何理解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P91

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总过程来看,社会进步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一方面,社会发展道路具有统一性,社会运动在总体上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并不排斥各个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往往通过各个民族不同的发展道路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不同民族在发展秩序上的独特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也并不否定人类总体历史进程的统一性。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93、P94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和指导意义?P96-P100 答: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主要为以下三点: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02-P104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以下14点: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关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4、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过程?P106

答: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此后,毛泽东在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最终得到了确立。

5、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及其意义。P10

6、P107 答: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6、邓小平怎样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P10

7、P108

答: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毛泽东,他们理论和实践主要方面都是革命问题,而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P115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17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谈谈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P118

答: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是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不建立强大的红军和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就没有保障,根据地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才能把农民发动起来,红军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没有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是流寇主义,土地革命就无法开展。所以说中国革命只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才会最终走向胜利。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121

答: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5、如何理解统一战线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P119

答:中国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阶级都各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要战胜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强大反革命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团结在党的周围,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无产阶级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一定历史时期例如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治力量和不同的政治派别,由于各阶级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而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

所以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的策略方针,对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对顽固派的斗争要坚持有理、有到、有节的原则。所以说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

6、如何理解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P120

答: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由于旧中国社会中无产阶级的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斗争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要反映到党内来,使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情况决定了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P123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8、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124、P125

答: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推进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27

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0、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伟大意义?P130、P131

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P133

答:第一,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第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仅讲发展生产力,而且讲解放生产力。第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的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最本质的体现。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135、P136

答: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3、为什么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36

答:首先,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其次,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P139

答: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基本特征为: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

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5、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统一?P141、P142

答: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42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7、如何正确理解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P143

答: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147

答: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上,过去我们的失误除了相当长的时期内不适当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外,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上也存在着偏差。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47

答: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148

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4、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简述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问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重要意义。P149

答: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者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地为我国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

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5、为什么说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P152

答: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6、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P151、P152 答:把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史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155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56 答: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3、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P156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基本方面,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在公有制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他们共同的意志和需要。任何个人或少数人

都不能利用生产资料为自己谋取私利。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P158

答: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按劳分配时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5、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P16

6、P167

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6、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P168

答: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要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它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169

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的特点是什么?P170、P171

答: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特点: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的特点:在国家机构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解决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保证了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保证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172

答: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世界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C. 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 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2.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这是一种()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3.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 实质 B. 总特征 C. 核心 D. 总规律 4.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 A. 绝对同一

B. 相互分离 C. 相互依存 D. 绝对排斥 5.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对立表现为() A.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 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对立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 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 社会存在指的是 A.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B. 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 C. 社会的物质财富 D.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8.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容,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产品分配关系 B.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 产品交换关系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9. 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A. 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 B. 意识形态和观念上层建筑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10. 社会革命和改革都根源于() A. 新理念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B. 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11. 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A.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B. 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 12. 鸦片战争后,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 A. 帝国主义的压迫 B. 封建主义的压迫 C.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 13. 新主义革命与旧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的()

2018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C 2、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C.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参考答案:B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引进从重视硬件发展到重视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国际劳务合作与跨国经营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参考答案:D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C 5、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C 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参考答案:D 7、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参考答案:C 8、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C.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D 9、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 A.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观赏和被观赏的关系 参考答案:B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3)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D.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 4.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5.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A.思想观念和信仰不同 B.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不同 D.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所造成的经济地位不同 6.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科学文化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关于人性问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性有善有恶 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8.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建设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A.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B.对待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C.对待富农的问题上 D.对待地主阶级的问题上 1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 A.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D.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11.8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发展先进生产力 C.发展先进文化 D.巩固执政地位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4.科学发展观就是() A.两个文明一起抓 B.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16.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 A.正确经济方向 B.正确政治方向 C.正确文化方向 D.正确社会方向 17.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运动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1)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1) 1.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3.物质的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可变性 D.广延性 4.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 D.内因论的观点 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内部矛盾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D.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8.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感性理解的特点是 A.问接性、抽象性 B.直接性、形象性 C.真实性、可靠性 D.深刻性、逻辑性 1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 11.国家实质上是 A.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关 C.社会平等与正义的象征 D.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12.经济基础是指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切生产资料的总和 D.社会生产力的总和 13.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3.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 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5.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6.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201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有哲学家认为,万物瞬息万变,没有相对静止,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A、形而上学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3、长期脱离人群,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下列选项中,包含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认识-实践-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7、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哲学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 D、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8、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亲族关系 B、地缘政治关系 C、物质生产关系 D、思想文化关系 9、在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因素中,属于渗透性因素的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自然科学 D、经营管理 10、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C、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00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下(专升本)

200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国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方式 D.辩证本性 4.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共性和个性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7.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A.精神生产活动 B.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阶级斗争 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 B.政党 C.政治家 D.意识形态 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科学技术 B.社会基本矛盾 C.阶级斗争 D.生产方式 10.在社会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的是() A.政治结构 B.经济结构 C.观念结构 D.阶级结构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 12.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 A.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反对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观是( ) A.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社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答案:C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是( ) A.自然和社会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时间和空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答案:D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空间广延性 C.无限多样性 D.客观规律性 答案:A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现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B

A.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每个人的认识都依赖于直接经验 C.书本知识并不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答案:A 6.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实践论 B.反映论 C.矛盾论 D.先验论 答案:B 7.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 A.客观性、无限性 B.客观性、一元性 C.有条件性、有用性 D.有条件性、有限性 答案:D 8.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数量 C.生产方式 D.人口素质 答案:C 9.社会形态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序论哲学一、定义1.本质: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2.功能: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二、基本问题 1.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何者第一性\\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论据:不能回避\\ 前提基础\\斗争焦点\\实践问题四条论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②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三、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派别) ⑴定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区分哲学基本派别唯一的科学的标准。依据哲学家们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

别。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⑵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哲学史上出现过许多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但归结起来不外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备考资料(政治)

核心考点: 依法治国坚持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主要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价值遵循) (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 3、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党制。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练习四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练习四 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2.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3.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唯意志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5.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胖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度是指()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B.事物保持自己数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内部各要素的总和 D.事物的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 7.客观真理是指() A.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客观规律 B.认识的客体

C.人的认识中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容 D.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8.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中的经验论 D.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如何回答()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领袖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10.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 A.重视伟大人物的思想意识作用的正确观点 B.重视历史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片面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偶然性在历史上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11.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12.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 A.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B.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c.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D.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 13.毛泽东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B.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019年成人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专升本《政治》试卷与参考答案

春华教育集团 2019年成人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专升本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 和第II 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四 总分 分数 第I 卷(选择题,共80 分) 1、世界观是人们对 (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 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又要结合中国实际。这符合 (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的原理 得分 评卷人 2分,共 8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 A. 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 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C. 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 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 表明它是 A.具体物质的个性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C.自然物质的个性 D. 自然物质的共性 A.根本属性 B. 运动方式 C.存在形式 D. 时空坐标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A. 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得 一、选择题:I ?40小题,每小题 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D. 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7、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D.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 4.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5.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A.思想观念和信仰不同 B.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不同 D.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所造成的经济地位不同 6.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科学文化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关于人性问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性有善有恶 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8.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建设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A.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B.对待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C.对待富农的问题上 D.对待地主阶级的问题上 1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 A.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D.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11.8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发展先进生产力 C.发展先进文化 D.巩固执政地位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4.科学发展观就是() A.两个文明一起抓 B.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16.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 A.正确经济方向 B.正确政治方向 C.正确文化方向 D.正确社会方向 17.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高清打印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观是( ) A.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社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是( ) A.自然和社会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时间和空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空间广延性 C.无限多样性 D.客观规律性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现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5.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 ) A.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每个人的认识都依赖于直接经验 C.书本知识并不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6.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实践论 B.反映论 C.矛盾论 D.先验论 7.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 A.客观性、无限性 B.客观性、一元性 C.有条件性、有用性 D.有条件性、有限性 8.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数量 C.生产方式 D.人口素质 9.社会形态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10.阶级斗争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11.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 )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创作于( )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中世纪 D.文艺复兴时期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掷铁饼者》创作于古希腊时期,是著名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米隆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 第2题单选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仪式活动的英国学者是( ) A.席勒 B.普列汉诺夫 C.克罗齐 D.弗雷泽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其代表人物有英国学者泰勒和弗雷泽。其中,弗雷泽在其著名的《金枝》一书中,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 第3题单选俄国画家列宾的名作《伊凡·雷帝杀子》属于( ) A.巡回展览画派 B.印象派 C.表现主义流派 D.浪漫主义流派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列宾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伊凡雷帝杀子》是其代表作。 第4题单选下列民乐作品中,属于经典琵琶演奏曲目的是( ) A.《江河水》 B.《二泉映月》 C.《十面埋伏》 D.《高山流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曲,又名《淮阴平楚》,是武曲的代表作。《二泉映月》是华彦钧的二胡代表作。《江河水》初为双管独奏,后被移植改编成二胡独奏。《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第5题单选 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属于( ) A.私家园林 B.皇家园林 C.寺庙园林 D.公共园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圆明园属于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 第6题单选被誉为世界古代建筑奇迹之一的帕提农神庙建造于( )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罗马 D.古希腊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帕提农神庙建于古希腊时期,是古希腊雅典卫城中祭奉雅典护神雅典娜的神庙,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神庙,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答案(网友版5)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答案(网友版5)本科政治: 1、唯物:新事物; 2矛盾:普遍; 3对思维:可知论; 4哲学:统一性; 5检验:客观; 6、思想路线:发展观; 7否定:前实行; 9:唯物:深刻; 10认清:半殖民 11、物质资料:生产力 12、社会历史:基本矛盾 13、策略方针:争取 14、毛泽东...必须:根据 15、农民地位:主力军 16、土地..根本原因:正式红军 17、十八大:初级阶段 18、主要矛盾:人民 19、历史依据:正反面

20、精髓:实事求是 本科政治22.以党:经济发展;23立国之本:四项;24稳定关系: 改善;25.制约:二元;26.新常态:工业化;27.国策:独立;28、经济制度:公有制;29.和平:一个中国 31、灵魂:马克思 32、重点:保障 33、宗旨:全心 34、日期:12月4 35、准则:和平 36、归宿:繁荣 37、城市:北京 38、召开:60 39、增长:7.4% 40、2025年:强国 专升本:政治第二卷 判断题: 41:错,因为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具有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表明,社会制约性、人们活动的社会 后果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判断第二题,准确 ①唯物辩证法的变化发展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 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有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变化发展观,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一 个先进的政党,但这种执政地位和先进性并非是永恒的和一成不变的。

党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 时俱进,坚持先进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完善党 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和执 政地位。 政治、41:错,因为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表明,社会制约性、人们活动 的社会后果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42、准确 ①唯物辩证法的变化发展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 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有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变化发展观,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一 个先进的政党,但这种执政地位和先进性并非是永恒的和一成不变的。党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 时俱进,坚持先进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完善党 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和执 政地位。 4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社会意识依赖 于社会存有,但它又对社会存有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即相对独立性。 恩格斯晚年曾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根源。恩格斯说:“凡是存有着社会规模的分工的地方,单独的劳动过程就成为相互独 立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1页)社会意识是社会分 工的特殊部门。当它一旦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出来后,就离开经济基 础相对独立起来,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并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恩格斯还从社会意识产生的特点的角度揭示它的相对独立性。人 们在创造社会意识时,总要利用先前世代和当代的人们所积累的思想 资料,加以改造和发展,而这些思想资料是人脑的产物,它们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手段表达出来并世代相传,经历着自己的独立发展道路。社会意识产生的这种特点,也使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因为各种社 会意识的形成都有其经济根源,推动人们创造和发展社会意识的最终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题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题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子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子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认识---实践 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风俗习惯 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 A、自然科学 B、教育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政权属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 D、社会上层建筑 1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状况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中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13、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A、开始萌芽 B、基本形成 C、走向成熟 D、继续发展 14、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是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8)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古今中外知识的总汇 B.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哲学的终极真理 2.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C.感性直观形式 D.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3.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 A.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B.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C.一切先后相继现象之间的关系 D.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5.生产力范畴反映了()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6.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杰出人物是指()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领导者 C.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D.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 7.关于社会发展道路曲折性问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人类的探索不可能总是正确无误的 B.社会进步本身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C.社会进步会遇到反动阶级的抵抗与破坏 D.社会形态更替的次序是不确定的 8.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9.1919年五四运动时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为() A.100万 B.200万 C.500万

D.1000万 10.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A.武装斗争 B.工人斗争 C.农民斗争 D.经济斗争 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突出的特点是()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没有固定的正式的组织形式 D.没有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12.解决党内矛盾和正确处理党内斗争的基本方法是() A.从严治党 B.走群众路线 C.加强党内民主 D.批评与自我批评 1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民主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14.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2021年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附选择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70分。 1、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为人类理解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B.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C.结束了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D.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惟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有形式 D.辩证本性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白天过去,黑夜到来 B.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 B.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D.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有的 B.事物是永恒运动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7.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论认为,理解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心灵的内省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心灵对客体的感悟 8、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客观精神 D.真理是任何人都能够利用的 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阶级压迫的工具 B.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C.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D.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11、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阶级斗争 D.科学技术的发展 12、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发展而达到成熟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