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疼痛学复习重点

疼痛学复习重点

疼痛学复习重点
疼痛学复习重点

疼痛诊疗学复习要点

(内部流通资料,勿上传到网络中去,谢谢!!)

第一章绪论

1、疼痛学概念?

疼痛学:研究疼痛的产生机制以及疼痛性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2

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临床意义:

1)预告作用

2)反映病情

3)诊断定位

4)有的疼痛是一种疾病

3、疼痛的三维度是什么?

1)痛感觉:疼痛位置、程度、性质、时间过程

2)痛反应:患者对疼痛的躯体运动性反应、情绪反应、自主神经反应、痛行为

3)痛认知:患者对疼痛或疼痛性疾病的认知程度

4、疼痛的病因分类?

按原因分类:

1)伤害性疼痛:神经系统对感觉信号处理过程正常,生理状态下,伤害性刺激直接兴奋伤

害性感受器引起的短暂疼痛。

2)

A.

B.

C.

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1、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

1)伤害性感受器:也称痛觉感受器,侧重于应答伤害性刺激。分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

中感受和传递伤害性冲动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外周部分,是没有特化的游离神经末梢,广泛分布在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

2)沉默性伤害感受器:生理状态下对常规的伤害性刺激不反应,

3)痛觉过敏:对原先的伤害性刺激会感到更加疼痛

4)痛觉超敏:原先的非伤害性刺激此时可感知的疼痛刺激

5)

6)

2、. Aδ和C纤维主要差异是什么?

Aδ纤维:有髓、快、局

C纤维:无髓、慢、泛

3、组织损伤和炎症后产生多种的致痛物质,分别是?

①.受损组织释放:缓激肽、5-HT、组织胺、ATP、K+、H+、酸性产物

②.伤害性感受器释放: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③.免疫细胞产生:TNF、IL、生长因子、趋化因子

④.受损局部合成:前列腺素、白三烯

4、外周处病灶注射消炎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消炎镇痛药:生理盐水、局麻药、皮质醇激素。

?镇痛机制主要为:

①稀释局部致痛物质。

②局麻药止痛,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循环,带走致痛物质。

③皮质醇激素抑制多种致痛物质的产生。

5、痛觉调控中起抑制作用的主要有那两个系统?

?背角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系统

?下行调制通路系统

1)伤害性感受器致敏:致痛因子→Na+通道磷酸化→感受器兴奋↑

②某些沉默性伤害感受器的激活→痛阈降低

③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同时激活,使伤害感受器所产生的疼痛在中枢受到抑制。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后,经该种感受器传入中枢的信号减少,上述抑制减弱,痛阈降低。

①外周神经损伤后Na/K/Ca通道异常表达→神经兴奋性

②Ca2+通道在慢性疼痛状态下表现过度活动

损伤的轴突发芽成“神经瘤”

损伤的外周神经纤维成“假突触”

7、形成中枢敏感化机制?(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机制)

? 1. 背角神经元敏化;

? 2.背角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减弱。

? 3.下行调制通路功能失调

? 4.背角结构重组

8、背角中阿片类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机制?

●阿片受体激动剂与传入纤维突触前膜阿片受体结合→阻断钙离子通道→钙离子内流↓→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二级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滞疼痛信号的传递

●环氧化酶拮抗剂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内的环氧化酶→前列腺素的释放↓→C纤维末梢释放

神经递质↓→二级神经元的兴奋性↓→脊髓的伤害性反应↓疼痛信号减弱

9.兴奋性/

?P物质(SP);③ATP。

?

?两性神经递质(作用不同亚型的受体发挥不同作用):5-HT

10

A.

B.

C.机理:痛觉过敏、痛觉超敏是外周敏感化的具体表现,具体看前述。

11、致痛因子致敏初级传入神经可能机理?

①伤害性感受器致敏:致痛因子→Na+通道磷酸化→感受器兴奋↑

②某些沉默性伤害感受器的激活→痛阈降低

③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同时激活,使伤害感受器所产生的疼痛在中枢受到抑制。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后,经该种感受器传入中枢的信号减少,上述抑制减弱,痛阈降低。

第三章疼痛的诊断学基础

1、特殊试验检查总的原理?

炎性神经或组织受挤压或牵拉,出现疼痛加重。炎性神经或组织内的炎症介质使伤害感觉器致敏,当施加适度机械刺激时,即产生疼痛。

3、影像学检查

4、腰椎间盘退变MRI 表现? 腰椎间盘退变:

1.髓核信号↓(黑盘征)

2.正常夹层结构消失

3.椎间隙变窄 腰椎间盘膨出:

1.纤维环完整

2.间盘超出椎体终板边缘

3.超出部分不超过

5、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简称VAS):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 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1〕。

6、4级语言测定评分法

第四章疼痛的药物治疗

A. 与弱酸有关:NSAIDs 浓聚于胃粘膜细胞内,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K +、Na +进入胃液

内,而H +逆向扩散入粘膜细胞内,造成粘膜细胞损伤。

B. 抑制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使碳酸氢盐分泌↑、胃酸生成↓、促胃粘膜血流、促上皮再生

→胃粘膜保护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出现上述相反结果。 A. 餐后服用

C. 服用肠溶剂型

D. 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E. 选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如昔布类

2. COX2特异性抑制剂有哪些?

尼美舒利,塞利昔布、美洛昔康、帕瑞昔康等

3.

视物模糊

4. 胶原蛋白水解酶的药理是使胶原纤维降解为

5.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机理?

?1ml注射液中含有两种倍他米松酯,分别是倍他米松磷酸钠和二丙酸倍他米松

?

为水溶性,释放迅速肌注后1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

?为脂溶性,难溶于水,释放缓慢注射后第19天,只有52%的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

6.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

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等感染、水痘、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角膜溃疡、骨质疏松、孕妇、创伤或手术修复期、骨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痫、心或肾功能不全者。

8、常用的糖皮质激素。

第五章疼痛的神经阻滞与局部注射疗法

1、神经阻滞(疗法)定义

1)神经阻滞(狭义):传导阻滞麻醉。

2)神经阻滞(广义):是指采用药物或物理方法,作用于神经节、根、丛、干和末梢等神经

内或神经旁,暂时或永久(较长时间)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的一各技术。

3)神经阻滞疗法定义:利用神经阻滞,达到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之目的,并进而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

2、神经阻滞疗法的作用机制

阻滞疼痛传导通路阻滞疼痛恶性循环改善血液循环抗炎症作用

3、三叉神经应用解剖。

1)

2)

3)分支支配:

4)

4、眶上神经阻滞

1)

◆穿刺:左手示指压眼眶上缘,保护好眼球,右手用5号针垂直刺入眶上孔或切迹约

注射药物

2)左手示指的作用:

①指出切迹的位置②感觉针尖的深度,防止失控伤及眼球;③迫血管减少出血。

3)适应症:三叉神经第一支痛;带状疱疹神经痛。

4)合并症:眼睑水肿、眼睑下垂

5、眶下神经阻滞

1)方法:

定位:直视瞳孔至同侧口外角做一垂直线,眼外眦至上唇中点做一连线,两线交点为进针点。

?于进针点刺入,向外上后方进针。

?

?

2)

3)

6、下颌神经阻滞

1)技巧:①穿刺标志骨:翼突外板②滑过翼突外板后缘③达卵圆孔外口

2)方法:

A. 3.2~3.5cm

B.垂直进针3.5-4.5cm,标志距皮肤1cm。

C.向外耳道方向或后上方各15°重新进针达标记处,使针尖滑过翼突外板,出现下颌或舌部

电击样异感

D.回吸无血,注射1%利多卡因1~2ml出现下颌麻木

E.注药/射频

3)注意

A.进针方向偏上,不到预定深度往往抵住蝶骨大翼颞下平面。

B.进针方向偏下,易下咽腔。

C.

D.

4)适应症:三叉神经第三支痛;带状疱疹神经痛

5)并发症:出血、咽损伤

7、颈椎椎旁神经阻滞(后入路)

1)安全性:由于椎动脉后方为关节突,所以C2~7颈后入路穿刺不会损伤椎动脉

2)操作要点

●棘旁3cm:棘突旁

●触椎板外侧:8-10cm,7

●滑外缘:针退至皮下,针尖稍向外进针,滑过椎板外缘。

●再进1cm:再进针约1cm。(进针深度超过垂直1cm)

●抽注: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注生理盐水无阻力,缓注药(3~4ml)。

3)适应症:1.颈椎病 2.落枕

4)并发症:1.硬外麻 2.全脊麻

◎内口:硬膜外前侧间隙

◎外口:椎旁组织,有脊神经通过。

▲操作要点

①定进针点腰椎棘突上缘旁开:上腰椎2.5~3cm,下腰椎3~4.5cm

②触横突:垂直进针约3~4cm,针尖触及横突

③下内1~2:稍向下、向内20°经横突下缘,再继续进1~2cm

▲适应症:1、腰神经根炎2、急性腰扭伤

▲并发症:1、神经损伤2、局麻药中毒

??9、星状神经节阻滞

1)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指向星状神经节周围注射局麻药而阻滞支配头、面部、上肢及

上胸部的交感神经的方法

2)◆星状神经节周围:指星状神经节所在的椎前间隙

3)◆药物:只需用局麻药,因为不是病灶注射法。

4)◆阻滞范围:星状神经节及经星状神经节到达颈中、颈上交感神经节的节前纤维,也即

包括星状神经节在内的整条颈交感干(阻滞侧)。

5)颈部交感干:由颈上、中、下神经节或其的交通支组成。位于颈椎横突与椎前筋膜之间(椎

前间隙)

6)◆颈下神经节:第7

7)?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 长1.2-2.5cm,

宽0.5-1.2cm,

8)

9)星状神经节解剖毗邻关系

在C7横突与第1肋骨颈之间后方:C7、T1横突;颈长肌

前方: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下方:肺尖(胸膜顶

外侧:斜角肌群内侧:C7、T1 椎体

10)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分为:

A.C6星状神经节阻滞(C6SGB )

①一环:环状软骨旁(锁骨上三横指)标出C6横突体表投影

②二分:示、中指将颈总动脉与气管分开

③三触:触及C6横突前结节

④四进:朝C6横突根部垂直进针(约2cm)

⑤五骨:针碰骨质

⑥六抽:回抽

⑦七注:注药

星状神经节阻滞(C

③瞳孔缩小

●结膜充血、流泪

●鼻塞

●面、颈、上肢皮温升高,出汗减少或终止

12)C6星状神经节阻滞穿刺靶点与并发症

①血肿、药物中毒反应:针尖滑过横突上缘或下缘,会刺中椎动脉若未将颈总动脉推向外,

被针刺中。药注入血管内。C6横突前结节前方:颈总动脉

②声音嘶哑:针尖偏内偏浅,阻滞了喉返神经。C6横突基底部前内为气管食管沟,内有喉

返神经

③臂丛麻、硬外麻:针尖滑过横突上缘或下缘,刺中第6/7颈神经

13)注意事项

术前向患者说明可能出现霍纳综合征药容量:一般不超过10ml

勿双侧同时阻滞术毕,需平卧30分钟以上

14)适应症

①交感神经依赖性疼痛: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症、幻肢痛

②交感神经系统紧张相关的疾病:紧张性头痛、过敏性鼻炎

③血管性痛:血栓性脉管炎、血管炎、偏头痛

④缺血性疾病:雷诺病、突出性耳聋、面神经麻痹

⑤其它

10、局部(病灶)注射疗法

1)定义

?局部(病灶)注射疗法:直接将药物注射到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最佳的病灶注射疗法:选择合适的患者,以最小有效剂量将适当的药物注射到病变组织恰当的位置。

2)特点

药物局部作用最大化全身副作用最小化

3)常用药物的作用:

①局麻药:

●镇痛:⑴打断疼痛循环,消除炎症。⑵患者对医师诊治的信任感↑,对治疗的依从性↑。

⑶提高医师诊治水平。

●稀释:增加注射药物容量有助于糖皮质激素扩散;稀释炎症介质。

②糖皮质激素

●减轻炎症:减少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

●减轻组织纤维化和粘连: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生

③生理盐水

?稀释药物、增加容量,有助于药物扩散。

?稀释炎症因子

④医用臭氧:抗炎镇痛:浓度O3

4)治疗机理

A.镇痛

B.稀释致痛因子

C.抗炎

D.松解粘连:注药时物理性松解;皮质激素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生

5)操作基本技术

◆浸润注射:局部多方向浸润注射。适用:肌腱炎、韧带炎、筋膜炎

◆一次注入:针尖到达病变空腔,一次性注入全部药液。适用:滑囊炎、关节炎、腱鞘炎

6)禁忌症

A.注射部位感染

B.所注药物过敏

C.局麻药过敏:可单用类固醇。

D.结核和肿瘤:慎用类固醇

E.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在正常范围者,可用少量类固醇,否则不用。

7)治疗方法

治疗:1. 运动系统损伤所致的炎症病灶 2. 各种关节炎

A.肌筋膜组织疼痛

?注射方法:肌筋膜痛结内注射药物。药容量稍大,但局麻药浓度要低。

B.韧带、滑囊、腱鞘疼痛

?注射方法:

?韧带炎:韧带表面注药

?滑囊炎:囊腔内注药。有积液,先抽出积液后再注药

?腱鞘炎:鞘内注药,不可注入肌腱内

C.肌腱附着点疼痛

?注射方法:在肌腱附着的骨突表面浸润注射。

D.关节腔疼痛

?注射方法:针尖达关节腔内,有关节积液,先抽出积液后再注药。

第六章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1

②碰骨:穿刺针向外倾斜5~10

③触韧:碰到骨质后,退针垂直进至上述深度或稍深2~3mm,有刺橡皮样韧感,即为黄韧带。

④压进:接装有生理盐水的5ml注射器,边加压边进针。

⑤消抽:进针至阻力突然消失,回抽无血、脊液。从触黄韧带到穿破约3~9mm,黄韧带厚度:L4/5:4~9mm,L5~S1:3~6 mm

⑥缓注:缓慢注射药物。

2、腰椎硬膜外侧间隙介入治疗关节突关节内侧缘入路穿刺注意事项总结

A.两次碰骨质(深度相差0.5cm左右),第一次触下关节突内缘,第二次触上关节突内缘

B.针向内倾较大角度才触及韧带

C.有穿破韧带感,针尖未达硬膜外腔,而出现阻力消失,针尖穿破“关节突关节囊韧带”,

进入“关节突关节囊”,出现阻力明显消失。

区分是进入腰椎硬膜外侧前间隙还是关节突关节囊的方法:进入关节突关节囊?回抽无血无液,注盐水,可回抽大部盐水或盐水自动涌出。

D.未穿破黄韧带,出现神经根放射痛:针尖顶黄韧带时,黄韧带前凸,挤压炎症的神经根。

E.从触黄韧带后继续进针超过1cm以上,仍无明显阻力消失感:腰椎间盘突出物与黄韧带

紧贴,针尖紧贴小关节内缘,经黄韧带进入间盘组织。

3、CT定位下经颈/胸椎间孔神经阻滞术

1)操作方法:①仰卧头向健侧②皮肤放定位钢丝③CT扫描④定进针点和进针角度

2)特点:能很好地阻滞神经根

4、CT定位下经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术

1)特点:能很好地阻滞神经根和硬膜外前间隙的窦椎神经

2)穿刺靶位:神经根或椎间孔内或硬外前间隙,穿刺至神经根注药又称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5、椎间孔神经阻滞术适应症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鞘瘤术后神经痛椎间盘源性腰痛

6、腰椎硬膜外侧间隙介入治疗定义

?腰椎硬膜外侧间隙介入治疗:经皮穿刺到腰椎硬膜外侧间隙,注射药物以治疗腰骶脊神经根病变的方法。

7、腰椎硬膜外侧间隙注射药物适应症和并发症?

适应症:腰、骶神经根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消融术;下肢痛

并发症:损伤神经根或硬膜囊

8、腰椎硬膜外侧间隙注射药物扩散特点

腰椎硬膜外侧前间隙注射药物2ml,将向侧前间隙、椎间孔、同侧后间隙处扩散。

9、关节突关节内侧缘入路达腰椎硬膜外侧间隙所经过的解剖组织包括什么?

①皮肤②皮下③竖脊肌④黄韧带

10、臭氧的理化性质

1)不稳定性:

2)半衰期短:约20分钟(常温常压下)

3)易溶于水:水中溶解度为氧气的10倍

4)比重大:为空气的16倍

5)强氧化性:天然元素中仅次于氟

11、臭氧治疗原理

一、氧化髓核内蛋白多糖和髓核细胞

二、抗炎:拮抗炎症因子释放、扩血管、局部氧浓度↑、激活抗氧化酶。

三、镇痛:刺激末梢神经,促进抑制中间神经释放脑啡肽;通过抗炎作用镇痛。

四、消毒和杀菌

12、臭氧治疗禁忌症

1)甲亢:臭氧有激活新陈代谢的作用

2)G-6-PD缺乏症:患者红细胞缺乏抗氧化保护系统,与臭氧接触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

3)禁止直接吸入肺内,因臭氧可损伤肺泡上皮细胞。

13

1)定义:

生局部高温,起到热凝或切割作用,从而治疗疾病的技术。

2)原理:高频电流→组织内离子振动→离子与周围质点磨擦→产热→蛋白凝固灶→阻滞痛

觉信号的传导→阻止疼痛的发作

3)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A.

B.

C.定位架下穿刺针达卵圆孔外口

D.CT定位下经卵圆孔穿至半月神经节内

E.定位、麻醉与加温

定位测试:

①感觉诱发:稍高频(50~100HZ)低电流(0.05~1mA)

②运动诱发:低频(2~4HZ)高电流(0.1~2mA)。

②. 麻醉:局麻:低剂量局麻药(1%利多卡因0.2~0.3ml)

③. 加温:<60℃:不容易使神经纤维发生蛋白变性,达不到治疗目的。>85℃:可损伤神经

所有纤维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一般患者的最终加热温度在

终加热温度持续为

4)椎间盘热凝治疗原理

?使突出物变性、收缩

?修复破裂的纤维环

?毁损引起腰腿痛的窦椎神经

?灭活炎症因子

?温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

14、射频术:分——射频和——射频?

连续射频(标准射频)

?

脉冲射频

?,可有射频电场的神经调节作用

15、毁坏神经需要在

16、热凝范围的相关因素

■穿刺针粗细/ 裸端长度正相关■温度正相关■持续时间一定范围内正相关

17、神经纤维被破坏的温度?。

◆细的有髓鞘Aδ纤维和无髓鞘C纤维:在60 ℃出现传导阻滞,70~75 ℃神经纤维会被破坏。

◆粗的有髓鞘Aα、Aβ纤维:75 ℃以下不被破坏。

◆射频热凝温度高于85 ℃会无选择性地破坏所有神经纤维。

18

19、射频热凝适应症?

?神经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痛、非典型面痛、偏头痛、面肌痉挛等

?椎间盘射频热凝: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肌筋膜射频热凝: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20、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原理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作用机制:依靠胶原酶水解胶原蛋白的特异性和专一性来溶解突出物中或椎间盘内的胶原组织,使突出物的体积减小或消失,以致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得以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得以缓解。

21、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操作技术最基本的要求:——将“胶原酶”注入病变的突出物内或突出物周围。

22、胶原酶化学溶解术适应症、禁忌症、注射方法和并发症

1)适应症: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2)禁忌症:1.严重椎管狭窄2.突出物明显钙化3.过敏体质4.心理障碍5.孕妇、14周岁以下

6感染、重要器功能不全

3)注射方法:盘外注射盘内注射突出物注射

4)并发症:

?药理相关:腰腿痛一过性加重

?操作相关:胶原酶误入蛛网膜下腔致神经损害、椎间隙感染

?术后脊柱失稳性腰背痛

第八章头面部痛

概论

1、什么部位痛是头痛?什么部位痛是面痛?

?头痛:指眉弓、耳孔、及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面痛:指眉弓与耳孔连线以下、下颌下缘以上和耳朵以前的疼痛。

2、头部的痛敏组织?

1)颅内:硬脑膜(颅底) 、动脉(硬脑膜之中动脉)、脑神经(混合性)、蛛网膜(颅底大血管周

围)

2)颅外:动脉(颞浅、耳后、枕动脉)、未梢神经(三叉神经、C1~3神经)、颅底骨膜

3、头痛的传导

?1、混合性脑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2、颈1~3神经:枕大、枕小、耳大枕下

?3、大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

4、头痛的发生机理

血管病变①扩张:血管性头痛、感染②被牵拉:颅内肿瘤、血肿③血管炎

脑膜受刺激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凹肿瘤、脑水肿

神经病变

含痛觉纤维的脑神经、颈神经

刺激/压迫/牵拉:神经炎、肿瘤压迫

头颈肌肉异常收缩颈部疾病、精神因素

血中致痛物质作用5-HT、PG等刺激血管/末梢神经

5、疼痛的病史分析:部位、时间(起病急缓、病程)、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加重缓解、治疗反应

6、颅底硬膜受累引起头痛的部位

前颅凹—眼眶周围中颅凹—眶后/颞部后颅凹—耳后/枕部

面部疼痛概述

?面部疼痛的分类

Ⅰ. 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Ⅱ. 局部病变的疼痛:①牙②鼻③颞颌关节和咀嚼肌④唾液腺⑤血管

Ⅲ. 精神源性疼痛:非典型面痛

?三叉神经痛疾病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见病因):①脑桥小脑角肿瘤②三叉神经瘤③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④颅底肿瘤

??偏头痛

1、定义: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常伴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先兆。

2、流行病学资料

●男:女=1:4●发病年龄:常在40岁前发病,其中25~29岁患病率最高。

●患病率:约10%

3、临床特点:

1)前驱症状(头痛前1~24小时):疲劳、注意力难集中、对光或声敏感、视物模糊、易怒

2)先兆期(发作前0~60分钟):视觉(占90%):闪光、暗点、黑蒙;感觉:偏侧肢体麻木

或针刺感;语言:言语困难

3)头痛期(4~72小时):70%:1:2天

①头痛特点:1. 部位:2/31/3 2. 程度:多为中重度3. 性

质:80%

头痛加重,安静环境中休息可缓解头痛5. 伴症:约90%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约80%有恶心,50%有呕吐、15%腹泻。

②发作特征:发作期、间歇期(无症状)。发作多在白天。

4)恢复期(头痛后症状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疲劳、嗜睡注意力难集中、易怒、食欲↓头

皮触痛

5、偏头痛治疗?

?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安静、减少声/光刺激

2)药物治疗:

①非甾体抗炎药:除外严重发作,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复合剂。

②曲普坦类:5-HT1受体激动剂。严重发作时选用

③止吐和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

3)神经阻滞疗法:

①星状神经节阻滞②眶上神经和枕大/小神经阻滞③颞浅动脉旁痛点阻滞

4)全息疗法:天容穴(耳根)、二间穴注射B12

?预防性治疗

1)药物治疗:氟桂利嗪(5~10mg/日)、美托洛尔(50~200mg/日)

2)中医治疗:①中药:天麻胶囊、正天丸②针灸

3)神经阻滞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

4)应尽量消除各种发作的诱因。

紧张型头痛

1

吐。

2、临床表现:

1)一般情况:青年,男:女= 4:5

2)临床特点:①部位:双侧(颞、额、顶、枕部/全头)

②程度:轻、中度

③性质:压迫或紧箍性,非搏动性头痛。多数时间为持续性钝痛。

④加重因素:日常体力活动如步行或上楼不会加重头痛

⑤伴随症状:不伴恶心、呕吐

⑥持续时间:30分钟~7天,或长期持续

3、诊断标准

(一)、具下列特点的头痛:

④日常体力活动如步行或上楼不会加重头痛

2、下列两项伴随症状

①不伴恶心、呕吐②无畏光和畏声,或仅有一项。

3、头痛持续:30分钟~7天,或长期持续

(二)、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丛集性头痛

1、定义:是一种神经血管性头痛,位于一侧眼眶、球后和额颞部,短暂(15-180分钟/次)、剧烈和爆炸样头痛。伴同侧眼球结膜充血、流泪、鼻塞和霍纳综合症。有丛集期和缓解期。

2、临床表现基本特征

1)男:女= 9:1 ;20~40岁多发。

2)发作期具有:生理节律和周期性节律

①、周期性:丛集期和缓解期

丛集期——反复发生头痛的时期:约2周~3个月

缓解期——无症状期:几月~数年

②、定时发作:多在夜间,入睡后1~2小时

3)头痛

2017年《监督学》形考答案

《监督学形考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三章之后。 题目:中国古代监督思想对当代有无借鉴意义,有何借鉴意义? 1、在指导思想上,应充分认识加强和完善行政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以来,历朝统治者了解澄清吏治对维持其统治长治久安的重要性,都十分重视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的建设。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这些制度规范对当代中国的权力监督及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使政府行为透明化、公开化、程序化、规范化,使为官者由不想贪到不能贪,这是保持清廉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说过:“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333页)目前,尽管我们在廉政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合理成分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建立完善包括干部回避交流制度、干部举荐任用责任连带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廉政制度,促使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五十年代中期,我国曾初步建立了一套行政监察制度,对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我国加入世贸以后,日益发展和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高效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当代的行政监察工作也是现实的挑战。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现行的行政监察体制。 为此,首要的是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监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各项制度建设的成败。 2、在行政监察机关建设上,应重视保障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并加强对监察机关的社会和舆论监督。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可以看出,各朝代监察制度的体制虽各有变化,但都实行了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实现对各级官员的有效监督。我国现行的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中央设立国家监察部,接受国务院直接领导;地方政府依法设立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同时接受上级监察机关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

行政管理学-重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1组】 第一章概述 001.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英国的洛克首次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 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的思想。而真正的行政学首先是由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提出来的。 002.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把行政与政治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或政策的制定,而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003.这是关于“行政”广义的一种理解。其一,认为行政活动就是管理活动,如美国的古立特;其二,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即有关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认为行政管理仅仅指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 004.行政管理的特点: [1]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005.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1926年美国学者罗纳德怀特撰写了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927年美国学者魏洛比撰写了另一本大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006.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 00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 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管理的过程的中心 00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 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 理学,这也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其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 用和市场机制。 010.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 实际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具体方法有: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和比较方法。 011.在我国,只有人民政府及其所领导的部门的管 理活动才是行政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 012. 1910年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出版了《社会与经 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 官僚组织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学的 创始人。 013.法约尔提出了有关管理的功能理论,认为管理有五大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014.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其实质是强调公共行政是一种针对特定事件的特定行为,强调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参与,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个性化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0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2组】 第二章行政环境 016.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 合性、层次性、动态性 008.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整个行政017.行政环境按照环境的形成过程及其人类活

《监督学》考试答案

一.填空题: 1.(《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为第一部世界性反腐败公约,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准绳 2.(《美洲反腐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多边反腐败条约,对预防贪污腐败行为规定得十分详细。 3.(弹惩合一)是指监察机构将弹劾和惩戒连为一体,具有弹劾与惩戒的双重职能。该思想是孙中山监察权独立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4.(党政分察)思想是孙中山监察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在其监察思想中的体现,也是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之一。 5.(多元民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 6.(绩效)审计的作用在于通过审计促进被审单位实现最佳投入产出关系,实现其资金运行的现实效益和潜在效益。 7.(控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向有关国家机关告发和揭露。 8.(谋利性)是腐败主体的行为动机,是驱动腐败主体的内在动力。 9.(群众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党和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的监督。 10.(三权分立)理论对于监督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 11.(申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有关国家机关陈述、申辩理由,并提出改正、撤 销该行为或者赔偿损害的请求。 12.(审查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的诉讼活动。 13.(审级)监督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监督的重点是对案件审判质量与效率的监督。 14.(审级监督)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 15.(死刑复核)程序是指对已经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16.(死刑复核程序)是指对已经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17.(透明国际)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专以反腐败为目的的非盈利性民间组织 18.(信访)工作历来是中国党政领导机构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来信来访是领导机关应尽的义务。 19.(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 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 重要组成部分。 21.(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行 政管理法律规范对犯有轻微违法和违纪行为的国家公务员所给予的行政法律制裁。 22.(行政)监察是指政府内专门监督机关对负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的活动。 23.(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对犯有轻微违法和违纪行为的国家公务员所给予的行政法律制裁。 24.(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上两个基本的救济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25.(行政监察)是指政府内专门监督机关对负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的活动。 26.(政务)公开是指国家权力在其运行过程中,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权力运行过程及其依据必须向社会公开。 27.(质询)和(询问)是各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在开会期间通过人民代表采取的一种国家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方式。 28.(组织)腐败产生的根源是既得利益集团交易的结果。 A 1.澳门廉政公署是专门负责反贪和(行政)申诉的部门,其最高长官为廉政专员,由特区行政长官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B 2.本(查帐)和(报告)是审计的两种基本手段。 3.比信访更强烈和隐秘的群众监督是控告(申诉)。 4.罢免是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的一种严厉的监督方式,也是保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防止(滥用职权)和滋生官僚主义的一种有效方式。 C 1.察机关复查、复核和复审、复核申诉案件,除遵循查办案件的一般原则外,还须遵循复查、复核和复审、复核的特殊原则,主要是(申诉才受理、复查、 复审期间不停止决定和执行)和实行复查、复核和复审、复核终结制的原则。 2.从广义而言,监督运行机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廉政监督运行机制和(效能)监督运行机制。 3.从20世纪60年代起,(瑞典)的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开始为其他国家所仿效,最早在北欧得到推广。 D 1.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条件由三个方面组成,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逮捕必要。三个方面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党的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纪党组织及其成员执行纪律处分的职能机关。 3.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 4.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通过行使监督、检查、(调查)、建议、处分等职权,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纪律的严肃性。 5.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本主体和力量源泉,党员也是党内监督的(主体)力量。 6.党组织监督是党组织作为监督主体对本组织之外的其他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的党内监督。 7.地方党的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在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党委(常委会)履行的。 8.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既要接受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又要对同级党的委员会及其(成员)实施监督。 9.对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必要性远远超过对社会其他权力监督的必要性。 10.多元民主理论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 中,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社会中存在着大量利益各异的自治社会组织和集团与国家共享权力,利益集团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和影响政治决策的制定,从而制约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实现控制。多元民主理论的监督机制是公民通过利益集团参与政治活动,从而打破国家作为唯一权力中心的垄断和单边控制,建立社会制约权力的双边控制机制,从而实现新型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 11.德国联邦议院不但有立法权和重大决策的审批权,还有对政府和官员进行(监督)的职能。 12.德国腐败案件清理中心的检察官们在调查案件时,首先考虑挽回(经济损失),再考虑如何处理违法者。 F 1.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 象 G 1.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是党内的(常设)机关,实施党内监督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进行审查,以保证其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3.根据《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政纪案件的审理案件应当遵循“专人审核、(集体审议)的原则。 4.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有行政复议职权,都是行政复议机关。 5.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1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 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 6.根据《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处分决定之日起(30) 日内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7.根据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8.根据宪法规定,国家明确赋予了各级各类(人民检察院)以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 9.根据宪法规定,国家明确赋予了各级各类人民检察院以(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10.根据相关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 1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被申请人。

西方行政学复习重点

行政学产生的背景:行政学一词的最早提出者:德国学者施坦因 ?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行政权力的扩大 ?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行政学的形成和发展 ? 3.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威尔逊在行政学发展中的地位:奠基人;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 威尔逊关于行政学的主要观点: 1、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和产生背景 思想渊源:受德国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 产生背景:①源自对美国之前盛行的自由放任主义的一种反动,也即新民主运动。②威尔逊新学说:加强行政权力、明确行政责任、向选民负责。 ★2、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1)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且成功承担的是什么任务 (2)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任务。 任务:总结行政管理经验,加强其理论性—“把实践方法从经验实践的混乱和浪费中拯救出来,并使他们深深植根于稳定的原理之上” ★行政管理的实质: (1)行政管理是什么:是行动中的政府,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 (2)行政管理与政治的关系: ①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是置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 ②行政与政治密切相关:行政管理是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认为政治目标在于民主,行政目标在于效率; 3、他认为行政学研究方法是:历史方法和比较方法 古德诺政治行政-行政二分法 1、古德诺对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政治”——国家意志的表达 “行政”——国家意志的执行。 2、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如何协调:①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②行政的适度集权 ③政治与行政协调的方式(美国经验):法外调节,强调政党的作用 ★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其贡献在于:他通过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强调二者的协调。“政治”——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与行政如何协调: ①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 ②行政的适度集权

行政管理学重点、难点解析

郑州大学汪青松 行政管理学也称行政学,它是一门主要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它也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的必考课目,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好行政管理学,小到可使考生较好地掌握课程系统知识体系,以便适应行政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大到可使行政管理科学化、高效 化,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行政管理学的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愿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抓纲举自,宏观洞晓 总体把握课程内容是学习的有效捷径和关键所在,其利处便在于知晓课程的组成体系,这样在头脑中会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组合,在应试答题时就会左右逢源、前后呼应。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残篇断章的纷乱记忆。如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便具有四个“统一”: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规范性和适应性的统一,这些特点都是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的。并且随着开放改革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发展也呈现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等基本特征。据此,行政管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整体结构上依现代管理基本要素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它包括绪论、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这三章;第二部分是主体论,它包括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机关行政等四章;第三部分是过程论。它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信息、行政监督等五个章节。第四部分是保障论,它包括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等四章;第五部分是目的论,它包括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两章。这“五论”、“十八章”是我们应该明晓于心的,是我们应该宏观把握的,是我们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基础。 二、全面复习,难易并重 自学考试的准备与复习,应全面而详细。难点、疑点、重点要深刻领会,但学习中的“盲点”也应足够地重视。所谓“盲点”就是指书中未划入重点考核要点范围内的和考生主观自认为“不会考”的知识点,一些考生往往会因疏忽大意而丢了本不该会的分,后悔不迭。其实自考的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中,往往有一些“偏题”、“怪题”,而重点和难点的比重在分值不变的情况下,形式和面目会有些变动。一些考生“走马观花”,对题审视不清,时常被那些看来似曾相识,实则乔装改面的题所蒙蔽,考后扼腕叹息。这均是不仔细、不认真、不冷静的缘故。对行政管理学的难易区分有三个次第层次:一是记忆,即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再现和表达;二是领会,即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知晓其区别与联系;三是应用,即能运用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广大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要全面并进,重点突破,点线结合,线面联通,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行政管理学课程阐述的内容来源于行政管理实践,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及其他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密切关系、自学应考者在学习中应把课程的内容同我国各层次现实政府管理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领会教材的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行政管理学内容既有理论原理又有操作方法,如有管人管财管事的方法,管理信息的方法,又有行政领导方式、行政决策和行政协调等方法。自学应考者应在学习行政管理理论的同时掌握行政管理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理论和实际联系考虑的方法,在试卷中已有体现,像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已明确要求考生必须结合实际、结合案例来分析回答问题,否则难得高分。同时,这也是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应对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考生对此应有明确认识,平时应多观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多获新鲜信息,对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加大考试过关率,都是不无裨益的。

监督学作业答案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3 年 4 月) 《监督学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三章之后。题目:中国古代监督思想对当代有无借鉴意义,有何借鉴意义?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讨论提纲。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评分。无论认为有无借鉴意义,都要说明理由,要求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说明。1、在指导思想上,应充分认识加强和完善行政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以来,历朝统治者了解澄清吏治对维持其统治长治久安的重要性,都十分重视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的建设。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这些制度规范对当代中国的权力监督及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使政府行为透明化、公开化、程序化、规范化,使为官者由不想贪到不能贪,这是保持清廉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说过:“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333页)目前,尽管我们在廉政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合理成分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建立完善包括干部回避交流制度、干部举荐任用责任连带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廉政制度,促使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五十年代中期,我国曾初步建立了一套行政监察制度,对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我国加入世贸以后,日益发展和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高效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当代的行政监察工作也是现实的挑战。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现行的行政监察体制。为此,首要的是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监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各项制度建设的成败。2、在行政监察机关建设上,应重视保障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并加强对监察机关的社会和舆论监督。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可以看出,各朝代监察制度的体制虽各有变化,但都实行了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实现对各级官员的有效监督。我国现行的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中央设立国家监察部,接受国务院直接领导;地方政府依法设立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同时接受上级监察机关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有利于各级政府对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但对这样一种体制,质疑一直较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监察独立性。这种双重领导体制,很可能为各级地方政府过多干涉辖内行政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职能提供机会,侵蚀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独立性的丧失,必然影响监察机关的威信,有损其权威性。因此,不少学者提出我们可以像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一样,通过对专门从事权力监督的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来加强其独立性。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来进行,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也必须得到更多的重视。2005年9月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察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单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始对派出机构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更初步体现了中央今后的改革意向。但是,通过对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分析,我们发现,如果是在监者自监式的独立监察制度之下,那么监察的效果同样会差强人意。2007年6月12日,《南风窗》杂志报道湖北监利县委书记怒斥县纪委腐败。“一县纪委机关就有干部职工40人,一年里总开支竟然达310万元,人平近8万元,其中用于招待的费用近百万元。”纪委如此,作为与纪委

完整word版疼痛诊疗学重点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疼痛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及诊断与处理的一门学科。 2、疼痛: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的改变。 3、疼痛诊疗的任务与范围:①慢性疼痛性疾病②头痛③创伤后疼痛④内脏痛⑤术后痛⑥分娩痛 ⑦癌性疼痛⑧非疼痛性疾病。 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 1、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①伤害性感受器;②伤害性感受的传入;③外周交感纤维活动与疼痛; ④外周敏感化:表现为静息时疼痛或自发性疼痛、原发性痛觉过敏、触诱发痛。 2、何为伤害性感受器?分几类? ①是产生痛觉信号的外周换能装置,主要分布于皮肤、黏膜、胃肠道黏膜和浆膜下层、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肌腱表面和内部、深筋膜、骨膜和血管外膜等处。②体表痛觉感受器、躯体深部痛觉感受器和内脏痛觉感受器。 3、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①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的终止: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 ②伤害性刺激由伤害性传入纤维传入脊髓背角。③痛觉中枢包括皮层下中枢和大脑皮层:参与疼痛整合、调制和感知作用的皮层下中枢主要是指丘脑,下丘脑以及脑内的部分核团和神经元;大脑皮质是疼痛的感觉分辨和反应冲动整合的高级中枢。④中枢敏感化:表现为对正常刺激的反应增强,接受区域扩大,新近传入冲动激活阈值降低。 ⑤疼痛的中枢调整机制:节段性抑制机制,脑干下行性抑制机制。 4、疼痛的感觉传导纤维及功能:①Aδ纤维和C纤维。②有髓Aδ纤维传导速度快,称快痛;无髓C纤维传导速度慢,称慢痛;又可分为躯体疼痛传导和内脏痛觉传导的周围神经 5、脊髓背角Rexed 分层及功能:①Rexed根据神经的形状、大小、走向和密度把脊髓背角分为 6层。②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细胞集中在RexedⅠ层和Ⅴ层:Ⅰ层中对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细胞占多数,Ⅴ层细胞对触压觉、温度觉和伤害性刺激等均产生反应。后角胶状质(Ⅱ、Ⅲ层)是调控伤害性信息的重要部位。 6、主要的疼痛传导束:脊髓丘脑束(STT)、脊髓网状束(SRT)、脊髓中脑束(SMT)、脊髓颈核束(SCT)、背柱突触后纤维束(PSDC)、脊髓旁臂杏仁束(SPAT)、脊髓旁臂下丘脑束(SPHT)和脊髓下丘脑束(SHT)。传导快痛的传导束有SRT、SCT和PSDC,既传导快痛也传导慢痛的传导束有STT、SMT、SPAT、SPHT和SHT。 7、痛觉过敏:是指伤害性感受器阈值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增强。 触诱发痛:是指在慢性疼痛的情况下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 8、疼痛的分类:①按发生部位:a躯体部位:头痛、颌面部痛、颈部痛、肩及上肢痛、胸痛、 腹痛、腰及骶部痛、下肢痛、盆部痛、肛门及会阴痛等。b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②性质:刺痛、灼痛、酸痛。③原因:创伤性,炎性,神经病理性,癌痛,精神(心理)性疼痛。④持续时间:急性痛,<6个月;慢性痛,>6个月。⑤五轴分类法:根据疼痛产生的部位、病变的系统、疼痛发生的类型及特征、疼痛强度及疼痛发生原因进行划分。 9、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疼痛的测量:是指在疼痛治疗前及过程中利用一切的方法测定人的疼痛强度及性质,为临床评估病人的疼痛强度、病情作出判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意义:①更准确地判定疼痛特征,便于选用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②在治疗过而不是在终止治疗后才由病人作出回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时监测疼痛程度的变化,程中,

2018年期末考试电大《西方行政学说》科目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试题及答案参考

2018年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 《西方行政学说》科目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试题及答案参考 一、填充题 1.“行政管理”是英文“Public Administration”一词的汉译,传统上亦称公共行政或“公共行政管理”,最近一个时期,也有人将其译为公共管理。 2.法国政治家布丹的《共和六论》以及近代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的_<政府论>_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历史性著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行政管理思想。 3.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之后,一些行政学家便开始重视通过科学管理来寻求政府行政效率的问题。例如,莱芬韦尔就把科学管理的原则运用于机关办公室管理;库克也曾将科学管理运用到教育和市政机构;而怀特则用科学管理理论研究政府行政管理。 4.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行政学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5.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从行政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界定。 6. 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行政学说特别受到了德国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斯坦因是其中颇负盛名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人物。 7. 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方法论主张,应该运用历史_方法和比较方法对不同政府所共有的行政管理规律进行研究。 8. 威尔逊认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9.古德诺是西方行政学初创时期的另一位具有重要理论贡献的行政学家。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行政学家,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_政治学家和_教育_家。 10. 古德诺关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以及如何实现二者协调的创见对其后行政学的独立研究颇有贡献。 11. 古德诺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表现出的兴趣,主要已不是在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是在于二者的‘协调’。 12. 古德诺的行政学研究和威尔逊的研究有着相当一致的地方,他也是站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一边,主张公共行政权力的集中。 13.韦伯认为,尽管社会组织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质,但权威和控制是各类社会组织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14.官僚制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韦伯认为,它们可以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_连续性。 15.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都认同行政管理的完善取决于从行政公务中积极排除政治性因素。 16. 韦伯是最早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因此,有人把韦伯称作组织理论之父。 17.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科学管理运动密切相关的,而对于这场运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影响的乃是泰勒。 18.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改变传统的经验工作方法。 19. 泰勒所谓的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工作而又愿意努力的人。 20. 泰勒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和管理,而必须应用例外原则。 21. 作为一位与泰勒处在同时代的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没有像泰勒那样去过度关注作业现场的操作效率问题,而是试图寻求一种具更广泛适用性的“_一般管理理论”。 22. 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 23. 法约尔的主要功绩在于开创了组织研究领域。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是组织结构问题。 24. 法约尔的理论已由当代美国传统管理学派的学者们加以继承并发展。这个学派亦称“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理论观点对于我国管理界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管理要素说和管理原则,在很大范围内已经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应用。 25.怀特作为西方行政学的奠基人,尤其擅长_人事行政问题的研究。他坚信行政管理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适性_的理论原则, 26.怀特早在19世纪20年代便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客观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等诸方面对行政环境之于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 27. 怀特认为,政府的行政效率从根本上来说是以行政组织中责任与权利的适当分配为基础的。 28.怀特指出,端正官纪应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进行,这两个途径要相互补充,灵活运用。 29.综观古利克的整个行政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它明显具有_一体化和实践性的特征。 30. 在古利克看来,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中的民主制_政府优于_集权制政府,因为前者能够产生新思想,具有自由批评的矫正效应并且要求老百姓对最终结果作出评价。 31. 古利克的个人兴趣一直都主要在公共财政、人事和城市政府这些领域。 32. 古利克采用了威尔逊关于应该建构一门行政科学的主题,认为这样一门科学应该建立在一些既可以应用于公共部门又能够应用于私人部门的基本原则之上。 33.厄威克长期从事著述和研究工作,他在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把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34.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_控制。 35. 厄威克认为管理的控制的派生职能同组织的人士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配备人员、挑选人员、安置人员和惩罚。 36. 多届美国行政改革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厄威克提出的行政组织管理_原则。 37.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_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 38. 巴纳德认为权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或个人方面,把命令作为权威的来接受;二是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_性质。 39. 在巴纳德看来,所谓组织平衡实质上就是_贡献与诱因的平衡,它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40. 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由_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这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41. 西蒙对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基于对行政学所谓“正统”研究方法的批判而提出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42.在行政学研究中,西蒙是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别为其方法论的出发点。区分这两种因素的理论依据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知识理论。

《行政管理学》总复习参考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总复习参考题及答案题型与分值: 1. 多项选择题15X 2= 30 2.名词解释3 X 4= 12 3.简述题4 X 7= 28 4.论述题1 X 15= 15 5.材料分析题1X 15= 15 一、多项选择题 1. 公共行政管理与私人行政管理之间的区别(ABCDE) A.目标的不同 B.实质的不同 C.特性的不同D监督方式的不同E.权力来源不同 2. 行政管理的特征是(ABCDE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B.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 C. 行政管理活动与作业活 动相区别D行政管理与组织密 不可分E行政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 3. 行政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ABCDE) A行政管理目标B行政管理主体C.行政管理对象D.行政管理机制E.行政管理环境 4. 行政管理主体的显著特点(ACE )A.阶层性B.强制性 C.部门性 D.阶级性E全员性

5. 按行政管理层次划分可以分为(ABC) A.高层行政管理者 B.中层行政管理者 C.基层行政管理 者D.部门行政管理者E.单位行政管理者 6. 行政管理客体的属性主要表现在(ABC) A. 客观性 B.可管理性 C.系统性 D.主观性 E.适应性 7. 行政管理要素包括(ABCDE)等 A.人员 B.资金 C.物资设备 D.时间 E.信息 8. 行政管理机制的特点 A.内在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D.自动性E可调性 9. 行政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ABC ) A.运行机制 B.动力机制 C.约束机制 D.绩效机制 E.激励机制 10. 行政管理环境按主体的范围划分,可分为(AB ) A.内部环境 B.外部环境 C. 一般环境 D.任务环境 E.社会环境 11. 行政功能的特性(ABCD ) A.执行性 B.层次性和扩展性 C.多样性和整体性 D.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C.权变性 12. 以行政管理内容为目标的基本功能体系具体包括(ABCD )功能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社会功能 D.协调功能 E.决策功能

2014年电大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年电大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范本1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1.勤政监督与廉政监督有何不同?应怎样完善我国的勤政监督? 答:以下为小组讨论记录 老师:勤政监督与廉政监督是监督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我们先来讨论廉政监督。 同学1:何为廉政监督是指监督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否廉洁从政所实施的全面监督以及责任追究的活动。何为廉政?廉政,顾名思义,是指清廉为官,廉洁从政。一般来讲,任何政党,甚至团体,尽管其信仰、组织路线,意识形态各有不同,但是他们对其组织内部官员廉洁从政的要求大体相同。亦即廉政是政党成员,政府官员忠于信仰,效力政府的道德底线,是德性、是品质、是从政为官的重要前提条件。廉政监督是指监督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否廉洁从政所实施的全面监督以及责任追究的活动。 同学2:廉政监督需要为官者以史为鉴,效仿前贤。在我国历史上记载着许多清官廉吏,他们让百姓受惠,令世人敬仰,当然更应当是现今为官者的楷模。例如,张伯行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上任时他便公布了一份特别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脂民膏。宽一分,民受之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他正是这样惠政励已、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同学3:廉政监督需要文化。廉政需要摒弃古今中外文化之糟粕,汲取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廉政需要廉政文化入耳、入眼、入心的陶冶和滋养。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相融相和,永远并肩前行。廉政需要为官者端正自身的名利观。为官者要自醒、自重,通过长期艰苦的思想历练,坚持做到淡泊名利、鄙视官本位思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教学总结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两种类型。 四、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提出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1、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五、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六、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 一、权力的分类: 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的作用领域,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 二、行政权力的概念: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三、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四、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五、行政权力的特性: 1、公共性, 2、执性性, 3、有限性。 六、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