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二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

7.潜意识

(1)无意识是人格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但被压抑的欲望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仍然活动着,以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非现实性;能量大,活跃,易变换

(2)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3)来源: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压抑的遗忘、祖先的经验等

8.结构模型

后期,弗洛依德对自己的人格理论提出的较大的修改,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说。

(1)本我(本能我)

位于人格的核心且个体完全意识不到的心理领域,是唯一天生的成份,由先天的本能和原始的欲望组成;是完全无意识的,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本我中具有的精神能量是“力比多”,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本我的特征:不现实,与现实没有联系,它经常通过追求本能欲望来满足快乐原则;不合逻辑,可以让互不相容的观念同时并存;缺乏道德观。

(2)自我(现实我)

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婴儿学习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的时候。为了解决本我和现实的矛盾,分化出一个新的机构——自我。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是现实生活的承担者。自我是人格的决策和执行部门。自我是在本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自我在本我与现实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整合作用。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自我的调节功能: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环境条件;抑制不能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调节和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3)超我(道德我)

是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代表社会价值的人格部分,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儿童5岁时,超我发展起来。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由父母传递给他们。

超我有两个方面:良知和自我理想。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内疚);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规定着道德的标准。超我对自我满足本我需要的方式、方法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代表着良心或道德力量,其活动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的主要功能:抑制本我不为社会要求所容的各种行为,特别是性欲和攻击性;说服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

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自我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一仆三主”。

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

三我结构的比较

9.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性本能的发展,提出了心理性欲发展理论。根据里比多的发展将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10.自我防御机制

(一)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抵抗来自本我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二)特点:控制冲突和情感;在潜意识层面进行;各种机制互有差别;可逆性;适应性和病理性

(1)压抑:把超我不允许的欲望和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自己意识不到其存在,也就感觉不到焦虑和痛苦。这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

(2)合理化:一种自己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酸葡萄当人得不到自己希望的东西时,内心会相当失望和沮丧,有人会刻意贬低自己过去追求的东西。这就是“酸葡萄”。

甜柠檬虽然生活中发生不如意的事情,但个体努力强调事情的美好的一面。

(3)反向作用:为了掩藏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这也是被压抑的冲动进入意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矫枉过正”、“此地无银三百两”。

(4)移置:指将不能接受的欲望转移到其他各种各样的人和物身上,从而使原始冲动伪装或隐藏起来。如,单位上受了气,向家里人发泄。恐怖症病人所害怕的对象在正常人看来都是不值得恐怖的,原因是病人在无意识中把真正害怕的对象置换成不值得害怕的对象。(5)投射:投射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映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

当一种内部的、本能的冲动太令人焦虑时,自我可能把这种不受欢迎的冲动归于某个外部对象,通常是另外一个人,用这种方法摆脱焦虑。如“借题发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认同:指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如自恋认同(对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特点的人的认同)、目标定向认同(个人的对某个成功者或伟人的认同)、强制性认同(个人同权威者的禁令保持一致,通过顺从潜在敌人的要求以避免惩罚)。

(7)否认:是指个人潜意识的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如,否认丈夫已死。

(8)退行: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以其年龄较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与固着同时发生,总是退化到固着的发展阶段。退行和固着在僵化和幼稚上相似的,但退行比较短暂,固着则需要较长时间地消耗心理能量

(9)升华: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

11. 原型

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是对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情境或某些抽象概念。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构成了集体潜意识,原型深埋于心灵之中。原型是情结的核心。原型作为核心,发挥着类似磁石的作用,它把与它相关的经验吸引到一起形成一个情结。情结从这些附着的检验中获取了充足的力量之后,可以进入意识之中。原型只有充分形成了情结的核心,才可能在意识行动中得以表现。

原型数量多,具有普遍性。荣格总结出几十种原型,最主要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和自性。它们在人格结构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1)人格面具(Persona)-顺从原型

是指人与外部环境协调的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人在不同的场合可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是精神的外部形象。人格面具的作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2)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异性原型

又称男女两性意象。前者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意向,后者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意向。

阿尼玛(人格内部形象):阴性基质,男性精神中带有女性特质;阿尼姆斯(人格内部形象):阳性基质,女性精神中带有男性特质。它们是人类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男女相互交往和共同生活的经验形成的,为我们建立起一种无意识的标准,影响到我们对异性的选择和反应。

(3)阴影(Shadow)--同性原型

代表那些人们不愿意承认,并试图向自己和他人隐瞒的品质,是人的不良思想、邪恶感觉和罪恶行动的根源;阴影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必须发展一个强大的人格面具来对抗阴影;阴影一部分存在于个体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消极情感),一部分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中(人类遗留下来的恶的东西)。

(4)自性(Self)——核心的原型

它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荣格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自性象征着一个人完美、圆满和整体的理想,其最终的象征是曼荼罗,其代表着无意识对统一、平衡和完整的追求。

12.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婚姻和事业已基本稳定,外界成就达到巅峰。可荣格发现,大多数人虽然功成名就,却总免不了感到了无生趣,他把这种现象称为中年危机。他认为人们到了中年之所以会出现危机,是因为在此前的长时间内,人们把心理能量指向外在的物质,而到了中年之后,物质生活已经满足,心理能量被收回,由于人们长期忽视了精神的追求和内形成长,当心理能量回归内在的时候,会无所依托,便出现了危机。

13.八种人格类型

(1)思维外倾型:按照固定的规律生活。客观而冷静。善于思考但很固执己见。情感受压抑。

(2)思维内倾型:特别喜欢离群索居。由于缺乏活动判断力而不愿社交。是极为聪颖而不顾现实实际的人。情感受压抑。

(3)情感外倾型:对传统和权威极易动感情,十分尊重、追求与社会协调的社交者。思维受压抑。

(4)情感内倾型:文静、多思、极为敏感。莫名其妙的孩子气。对别人的观点和感情无动于衷。感情冷淡。思维受压抑。

(5)直觉外倾型:作出决策是由主观预感而不是客观事实为指导。极易变化而富有创造性。难于长期坚持一个观点,而能很快接受另一种观点。对自己的潜意识了解很多,感觉受压抑。

(6)直觉内倾型:一个能产生一些新颖的而“奇异”的观念的离奇古怪的梦想家。很少为别人理解但对此毫不在乎。生活的砝码是内部的主观体验而不是以外部的客观经验为依据。

(7)感觉内倾型:生活只是受现时所发生的事情指导。爱好艺术、有被动性、沉着。由于主要关心的是所发生的事情而超然于各种人类事务。直觉受压抑。

(8)感觉外倾型:追求欢愉、快乐,善于社交。不断寻求新的感觉体验。也许会对美味的食品、精致的艺术等这类东西感兴趣。非常实际。直觉受压抑。

14.自卑感

自卑感的补偿:

补偿——觉知自身生理缺陷后,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

超补偿——承认缺陷,发展自身其他机能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自卑感的作用:给人的生存发展带来不便,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动力。

自卑感的普遍性,自卑感支配着人的心理活动,这种自卑感和向优越的努力是正常的、内在的,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因素。有了自卑感,人也就有了补偿的需要(有意和无意),不断地补偿而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断,这便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自卑感和补偿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追求优越是人们寻求补偿自卑感或无能感的主导动机,是所有动机背后的中心动力学力量。

根源:追求优越是天生的,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东西。

结果: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两种情结都会出现一种病态的补偿现象,称之为过度补偿,是对自卑感进行补偿的夸张形式。

15.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

(1)早期记忆:早期记忆总是与人们目前的生活风格相一致。

(2)出生顺序:出生顺序的不同导致儿童在家庭中得到的社会经验不同。

(3)对梦的解释:他认为梦更主要是体现出个人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态度,因而梦贯穿了人的生活风格。

16.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比较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异同

相同点:阿德勒提出自卑超越方式来源于生理方面的某些缺陷,这本来是弱势的一面反而成为了心理上力求得到补偿的源泉。这个观点和弗洛伊德所宣称的人对不完全的性发展会采取补偿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观点;提出了和“阴茎妒羡”有些类似的“男性钦羡”,但和弗洛伊德只认为女性羡慕男性的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不论男女都有一种要求强壮有力的愿望,以补偿自己不够男性化的感觉。这也有点像人在刚出生时希望自己更加强壮有力,其实也是为了摆脱自卑和无助的感觉。

不同点:

第三编新精神分析学派

17.新精神分析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区别

18.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的危机及相应的自我品质

第四编行为主义学派

19.对行为主义的总体看法

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是行为主义者共同的信念,因此行为主义又被称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关注外显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主张使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持行为主义观点的人格心理学家较多,各派的主张也不尽一致。他们不仅提出了各具有特色的行为学习理论,而且为人格和行为的训练、矫正、治疗等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独特新颖的研究思路。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开山鼻祖,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巨人,多拉德和米勒也是行为主义可圈可点的人物。

20.华生的人格理论

(1)“人格是一切动作的组合”,人格是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

(2)华生强调早期环境和教养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婴幼年和少年是各种习惯系统的形成期,也是人格变化最快的时期。(3)华生把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改变作用提到了绝对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人们要养成健康的人格,关键在于有一个健全的社会和良好的环境。

21.斯金纳的人格理论

人格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

1.操作性条件反射

1)行为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别人可以观察得到的一种反应。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反射的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

2)有机体的反应分为两类:

?应答性条件反射:反应由某种特定的、可观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即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由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得到强化后引起。

泛化:又称类化或概括化,是指一种条件反射建立以后,个体可能不仅对条件刺激做出行为反应,而且也可能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做出行为反应。

分化:又称辨别,是指个体能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联系:都要有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以强化和有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条件的。

区别:

3)人的行为主要由操作性条件反射构成

?在他看来,人格仅仅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

?对个人的异常行为,他也用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来说明。

22.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论

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格是习得的,而学习是由一下四个要素组成的。

(1)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许多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驱力是一个动机概念,是人格的能量源泉。驱力越强烈,动机也越强烈。分类:内部驱力和外部驱力

?先天驱力(一级驱力):由生理需要决定的,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

?习得驱力(二级驱力):后天习得的,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的。

?特点:与原始驱力得不到强化会变得强烈相反,二级驱力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变弱有时寻求二级驱力强化的行为是坚忍不拔的。(2)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

线索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于何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刺激物的变化和区别都能起到线索作用,只要能加强辨别的刺激就可以充当线索。线索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诱因、辨别性刺激。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

(3)反应是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消除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反应分为外显和内部的两种,但目的都是降低驱力。(4)强化(奖赏)就是驱力降低,是指做出行动后的所得到的正强化。

奖赏就是强化,指任何能够使得某一特定刺激或线索所引发的反应频率增加的东西。

?任何能够导致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强化物。强化物可以是原生的,也可以是二级的。强化对学习和维持一种习惯都是基本条件。如果某种行为将要发生,那么当它发生时就必须得到强化,如果没有奖赏,它就会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第五编人本主义学派

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

?特点:最基本、最强烈、最具有优势。包括:食物、空气、水、各种感观快乐

?区别:生理需要是唯一能够完全满足甚至过分满足的需要;生理需要具有重复性

安全需要

?包括:身体安全、生活稳定、有所依靠、受到保护免受疾病、危险等威胁、对法律、秩序和制度的需要也属于这一层次。

?区别:安全需要不可能得到过分满足

爱和归属的需要

?包括:渴望得到友谊、寻求配偶和生儿育女、从属于家庭、团体、国家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有信心、有能力和在别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层次:

?荣誉:一个人对个人声望、被赏识程度或者对别人心目中如何看待自己的名望的看法。

?自尊: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和信心的感受。

自我实现需要

?包括:自我完善、实现自己所有的潜能和一种有充分创造性的渴求

?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就是一个完满的人,这一层次的个体差异最明显。

?自我实现: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的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的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有两层含义:即人类共性的充分展现和个人潜能(或个体差异)的自我实现,使自己趋于完美。

?对一个人来说,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了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即自我实现者

(三)层次间的关系

?低层次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

?个人的需要结构发展过程是波浪式的演进。

?个体并非都依照从低到高、依次出现的顺序,存在很多例外。

?高层次需要是一种在进化上发展较迟的产物

?越是高层次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

?越高层次需要意味着更健康

?高层次需要不容易被察觉

?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会产生持久的精神愉悦,甚至高峰体验

?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更多的前提条件

?需要层次越高,社会价值越大,自私成分越少

(四)满足需要的条件和后果

?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因素

?后果:新的更高级的需要出现

23.罗杰斯的人格发展

罗杰斯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核心部分,自我的充分发展是个体生长和发展目标,所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其实就是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他认为影响自我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关注的需要,指在生活中得到周围人的关心、同情、尊敬、认可、温暖等情感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积极关注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来自于他人的赞许。

(2)价值的条件,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不是无条件积极关注而是价值条件。即只有在满足了父母、同伴或配偶的期望时,才能得到他们的爱和认可

?价值条件成为人们接受或拒绝他们经验的标准

?价值条件能广泛影响人格发展,他们会替代、干预机体评价过程,从而阻止一个人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挥,阻碍他的健康成长。当价值条件比机体评价过程对人的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大时,个体的人格会受到损害。

(3)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一个人做的所有事情都一样挤挤看待,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的,因为它是这个人的一部分

有条件的积极关注: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对象的品行或成就,如果到了标准,才提供积极关注

24. 自我的测量-Q分类法(Q-Sort)

由史蒂文森发展出来的一种方法,罗杰斯接受它并发展出一套改造而成的Q分类法,应用于自我概念的研究。

(1)Q分类法:是对Q分类材料(陈述性语句、单词、图片等)进行等级排列,并对所得到的顺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有关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运用Q分类法也可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进行比较。

(2)实施假设:

?假设患者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罗杰斯称为“真实自我”

?假设个体能描述那些他希望具有的但现在并不具有的特征,罗杰斯称为“理想自我”

?在治疗开始时,一个人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有很大的差异

(3)步骤:

? 1)准备许多写有形容词或句子的卡片,如“我很懒”、“我不喜欢和他人交往”、“我很自信”等等,

? 2)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特点把这些卡片进行分类,也就是按照它与自我概念的吻合程度分类。一般按照从最不适合自己的特质到最适合自己的特质分为九组。每组卡片的数目都是事先规定好的,如卡片的数目可以是100张,分类后的卡片数目序列为

1,4,21,26,21,11,4,1。就是使全部的卡片从“绝对符合”到“完全不符合”的维度分配成一正态形态。

3)要求患者根据理想自我对这些卡片再分类,描述出他最希望成为的人,即理想自我。

4)作用:

Q分类法可以检验出治疗开始阶段、治疗期间、治疗结束时患者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关系。这种数量化检验通常运用相关系数。

25.罗洛·梅的人性观

人是具有一定的潜能束,有善、恶两种潜能,即人性既是善的,也是恶的,这都是人类的潜能。这种潜能既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原始生命力是人性的基本潜能,如果受到自我增强的欲望驱使,就会成为建设性的源泉。

26.存在于世界上的三种方式

(1)人与环境的世界

罗洛·梅将人与环境的关系方式称为人与环境的世界。个体生存于这一环境中,会碰到各种自然现象,遇到各种自然力量,个体必须努力处理好与自然界的关系,做到适应环境。

(2)人与人的世界

罗洛·梅将人与他人的关系方式称为人与人的世界。在社会里,个体不仅仅是进行适应,被动地处于社会的影响下,而且是自主自发,努力与别人建立创造性关系,主动进行社会整合,主动融入社会当中。

(3)人与自我的世界

罗洛·梅将人与自我的关系方式称为人与自我的世界。人参与环境和社会以自我归属和自我意识为前提,是人主动性的发挥。个体必须对自我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作为观察别人的基础,自我意识在人参与环境和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编人格特质理论

27.机能自主

奥尔波特用机能自主这个概念来表达他对人的动机的看法,他认为任何习得的动机系统中,其所含有的动力不是该习得系统发展时原有的动力,就可称之为机能自主作用。所谓机能自主(或功能独立)是指成人的多种多样的动机是自给的、产生于以往系统但独立于他们的现有系统。即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

他认为机能自主性有两个水平:持续机能自主与统我机能自主。

(1)持续机能自主,是两种机能自主中层次较低的一种,指的是先前经验对其后行为的持续影响作用,它涉及个体的习惯方式,与个体兴趣、爱好无关。动物和人类个体中都存在,如蔡加尼克效应,即一个未完成的任务会诱发个体继续完成的动机。

(2)统我机能自主,是较为高级的心理过程,由兴趣、爱好、态度、生活方式等高级过程组成的自主系统,指的是那些与统我有关的自我维持的动机。如能力转化为兴趣,获得的兴趣和价值又具有选择新兴趣、价值的功能。

(3)非机能自主的过程,如生物学驱力、与基本驱力降低直接相关的动机(交友)、反射动作、体质特征、正在形成的习惯、需要初级强化的行为模式、与童年性欲有联系的升华作用、某些神经症与病理症状。

28.奥尔波特的研究方法

(1)合理的方法:必须在客观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运用高信效度的评鉴程序搜集资料,并对结果的意义加以解释。

(2)人格研究的侧重点:一般规律研究方法,试图在普遍意义上理解人的行为和人格,了解群体中某一人格特点的分布,以及个体这一人格特征在群体中的位置。特殊规律研究法,为了了解某个特定个体的行为,以理解特定个体的机能为主要目标,研究人格的特殊规律。他更推崇个人记述研究法,如他对珍妮信件和表现性行为的研究,就是特殊规律研究的样板。

29.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卡特尔从事研究的核心目的是要发现究竟有多少不同的人格特质。心理学家们提出,测量和研究了数百种人格特质。然而,这其中的许多特质都是相关的。例如,虽然我们可以确定善交际与外倾有些细微的差异,但他们二者并非完全不同。卡特尔推断:如果把相关的特质归类,分离出那些独立的特质,我们就能够确定人格的基本结构。为了揭示这一结构,卡特尔使用了因素分析技术。

(1)因素分析法,就是从大量的相关变量中抽取出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并加以分析的统计方法。现代因素分析法始于斯皮尔曼对智力的研究,后来卡特尔和艾森克等用因素分析来研究人格结构。

(2)收集资料方法:

生活记录材料(L资料),生活记录材料来源于人们实际生活中对真实行为的人格评估;真实性;基本假设:整个人格体系所包括的行为在语言中都有其象征。

问卷资料(Q资料),问卷资料源于人格问卷----依赖于被试的内省被告

客观测验数据(T资料),是被试进行心理测验时的反应记录----最有价值

30.艾森克的人格层次模型

(1)最底层特殊反应水平,是个体对一次实验性试验的反应或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最基本的“个别反应”。

(2)习惯反应水平,例如重复实验或生活情境重新出现,一个人就会以相似的方式反应

(3)特质水平,是由一个人的习惯反应所构成的个人的人格特质

(4)最上层的类型水平,是基于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而显示的类型

31.大五人格

(一)“大五”人格因素

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

(二)大五因素的证据:

?因素的跨文化一致性——基本词汇假设

?自我等级评定和他人评定的一致性

?特质分数与动机、情感和人际行为的相关性

?人格障碍的诊断为人格特质集合维度而不是类型。

?遗传学和进化论

31.凯利的人格概念

人格概念----人格的核心概念就是建构。

?建构(constructs)或构念,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分析世人的观点,是人们用来对事件整理分类的一种概念,是人们看待并控制事件的思维模式。

?无论是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人,他的行为都是决定于他们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的结果,而非决定于他的动机或需求,即个人构念

32. 人格动力——个人构念系统的建立——公驴理论

?“科学人”会建立起个人构念系统,而个人构念的不同导致了人格行为的不同。

? CPC循环:详察期、预断期、控制期-----结果:每个人都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发展

出适应自己个人生活史的构念系统

33.罗特的人格理论

(一)行为预测理论

?罗特深受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影响,对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成分很重视,同时,他受赫尔和托尔曼的影响,对强化物和人类认知机能的重视,尝试把赫尔的强化重要性和托尔曼的认知重要性结合起来。

?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它能够带来的回报以及实施该行为能够带来回报的可能性。

行为的预测由行为所导致的若干强化的共同效价和对这些行为的总预期来决定,即行为

潜能=预期×强化效价 BP=f( E×RV )

(1)行为潜能(BP),表示对于某一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此,行为的概念是广义的。一定情况下,潜能高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潜能低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2)预期(E),是指一个人在主观上认为自己会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他的真实的成功可能性。

?特殊的预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某一特殊的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成功率的预期。

?类化的预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一般性的、相关、或相似的多种情境下做出某行为的成功率的预期,它是个体在若干相关情境中的经验累积而成。

?个体对自己在某种情境下做出某种行为的预期是由特殊的预期和类化的预期共同决定的,但二者所占比重不同。

(3)强化的效价(RV)/强化值

?指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相对价值的大小。强化的效价表示的是某一物品或结果对于某个特定的个体具有的心理价值,而不是它的实际的价值。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具有绝对的效价

(4)心理情境:

?“一组在任何特定时间内都作用于个体的相互作用的复杂线索”。

?人的行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据他们所知觉的环境中的线索作出反应。

?行为随情境变化而变化,没有哪一种行为在任何情境下都可能带来相同的强化效价

?强化值和预期是彼此独立的,个体选择的行为就是强化物的价值与预期最大程度的结合。

34.罗特的控制点

控制观:指个人在日程生活中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看法。

?内控型的人,相信凡事操之余己,即将行为的结果视为自己的努力或个人特征之故

?外控型的人,相信凡事不操之余己,把成功归因于幸运,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即将行为视为运气、命运或其他力量的产物。?大多数人处于连续尺度的某一点

34. 米歇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一、理论概述

(一)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是作为对人格特质理论的批评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

1)人格行为不具有跨情景的一致性;

2)个体的行为是特定的情景和特定的认知加工共同作用的产物;

3)人格的稳定性体现在行为的跨情景变化模式上,而非简单的跨情景一致性上。

(二)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提出

经过对特质理论的批评和反思,米歇尔指出:人格特质倾向的研究与认知加工动力取向的研究,其实可以被整合到同一个统一的人格理论中。

认知-情感单元:个体所能把握到的认知、情绪和情感。各种认知-情感单元相互联结,使不同个体针对不同的情景产生不同的认知解释和情感体验,并激活不同的人格行为。

(1)理论假设

?假设之一:个体在认知一情感单元之间关系的激活难度上存在差异。

米歇尔认知社会论中的个人变量:编码方式;预期和信念;情感;目标和价值;能力和自我调节计划。

编码方式

定义:对有关自我、他人、事件和情感的信息进行编码,并把编码进行分类(建构) --对事件的理解

举例:每当汤姆接触到一个人,他总是首先试图界定出这个人的富有程度。

米歇尔强调人们解释和加工与自己、他人以及世界事件有关的信息。对个人构念的强调与凯利的观点有关,而对编码策略的强调则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模型有直接联系。

预期和信念

定义:对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将要发生什么进行预测,对某种特定的行为会有什么后果进行预测,对某人的个人效能进行预测--自我效能

举例:如果提高我们的嗓音不能阻止小孩哭泣,我们将预见这种方法无效,那么我们将会停止大叫而转向可能更为有效的方式。

人们形成了“如果……那么……”的后果预期,来进行某种情景中的行为选择。

情感

定义:感觉、情绪和情绪反应。(包括生理反应)

举例:汤姆非常容易脸红。

同一个体对待不同的情境其情感反应不同,不同的个体对待相同的情境其情绪情感

反应也不相同,这种反应的差异反映了人格的差异。

目标和价值

定义:个体目标、价值和人生计划--使认知-情感系统具有目的性

举例:汤姆想成为市长,因为他认为当市长很有价值。

该单元表明个体对不同后果赋予不同的价值,个体具有做出有目的、有目标导向的行为的能力。

和罗特一样,米歇尔认为个体对刺激价值的估计差异是相对稳定,但对结果的估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发生时的条件。

能力和自我调节计划

定义:对变化和保持一个人的行为和人际状态的知觉能力、计划和策略。

举例:汤姆在学习英语、法语、俄语和日语,他一直希望能够在联合国工作。

自我调节计划

米歇尔指出,认知和行为能力与潜在成就相关,而不是与实际成就相关。我们应当注重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一个人通常做了什么。该系统主要强调的是个体形成和执行长期计划的能力、确定标准并维护标准的能力以及抵制诱惑井在遇到挫折时仍坚持不懈的能力。假设之二:个体在认知一情感单元之间关系的结构上存在稳定的差异。

35.对认知理论的总体评价

(1)理论特色

①由“冷”认知转向“热”认知的研究。研究重大现象在生活情境中真正的社会认知过程可能基本上就与因为研究焦点的冰冷、疏离过程有所不同

②将认知问题引入人格研究领域,拓宽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重要贡献

①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认知学派研究者们注重运用实验技术的方法来研究人格问题,实验研究方法的客观、精细等特点为人格研究提供了新路径,可以弥补人格研究方法中的主观、不分化的不足,使人格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②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当认知心理学家与人格心理学家开始共同聚焦一些心理问题时,认知风格、内隐现象等问题就成为热点研究的焦点。这种融合的研究趋势更符合心理学研究发展的整合特征——多视角地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3)主要缺陷

①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实验室研究虽具有控制严格的特点,但是过于精细化也会以丧失人格的整体性为代价,毕竟实验室人的反应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②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理论观点会显得略带零散、具体的特点,更有利于解决某一类具体问题,而不利于人格领域整体思考的连贯性。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 心理:只要属于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个性。 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技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能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和方位等知觉。 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情绪记忆:是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故又叫工作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注意的分配即根据任务要求,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用的对象。 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 情绪智力:用来表示情绪和理智结合起来对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冲突。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行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的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2009/6/24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北师大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人格(人格的四个特性) (1)定义 迄今没有统一的科学定义 1)普汶:人格是个体认知、情感及行为过程中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性和一致性,像身体一样,人格包含结构与过程,并且反映着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的共同作用。人格既包含着过去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建构。 2)Eysenck,1970: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定。 3)Libert&Libert,1998:人格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品质的独特、动态组织,影响其对物理及社会环境的行为和反映。在这些品质中,有一些是人所特有的(如记忆、习惯、姿态),另一些则是少数人、许多人或所有人共有的。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统合性 4)功能性 2.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领域:人性哲学(每位学者看待人的态度与对人的思考取向)、人格结构(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人格发展(发展历程与机制)、人格成因、人格改变和人格测量(观察法、自陈法、投射法、情境法、实验法等) 3.人格的形成 (1)遗传因素: 1)Thomas,A.Chess,S.Birch,H.1970容易的儿童、困难的儿童、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 2)家族史或家谱法:通过研究前代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在家系内后人身上得到显现的频率,用以说明某种人格特征的遗传性和遗传形态。 3)双生子研究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和气质等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2)家庭与早期经验 1)家庭因素:孩子的人格是在父母与他们的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不同人格类型的父母,会使得他们的子女形成特定的人格特征。 2)早期经验:与母亲的接触影响亲密关系。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3)学校与社会文化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 提出者是( 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 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人格心理学考试试题A

………………………………装………………………………订………………………………线……………………………… 第 1 页 共 5 页 商丘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教育系 教育学专业 本科(05班)《人格心理学》试卷(A ) 说明:本试卷共5页、六道大题,答卷一律在试卷规定处进行,答在其它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试题,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 案代码填在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本题满分10分) 1.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_______活动。 ( ) A.快乐原则 B.理想原则 C.现实原则 D.社会原则 2.人格流派不包括 _______ 。 ( ) A. 精神分析 B. 认知失调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3. 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____。 ( ) A. 卡特尔 B. 埃森克 C. 奥尔波特 D. 马斯洛 4. 埃森克研究发现,_____特质与皮质唤醒几率有关。 ( ) 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 5. 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_____。 ( ) A. 马斯洛 B. 班杜拉 C. 罗杰斯 D. 米勒 6. 下列属于阿德勒提出的概念是 _______。 ( ) A. 人格意象 B. 追求优越 C. 神经症需要 D. 社会人格 7. 在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他最为关注的时期是______。 ( ) A. 童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老年时期 8.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成年早期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 。 ( ) A. 繁殖对停滞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信任对不信任 D. 亲密对孤独 9. 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______。 ( ) A. 认知风格 B. 认知类型 C. 认知过程 D. 认知活动 10. 下列不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的是______。 ( ) A. 弗洛姆 B. 斯金纳 C. 沙利文 D.霍尼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4.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 6.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A、气质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B、性格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 者是(C)。C、弗洛依德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A、现实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A、压抑B、否认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阿德勒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C、奥尔波特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卡特尔)。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D、艾森克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D、因素分析 19.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并决定人的行为,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罗杰斯 25.提出智力三元成分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斯腾伯格1.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 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 D、认知活动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 A、Q分类法 B、语义分析 C、内容分析 D、因素分析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简答 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征仅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4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不像能力那样有高低好坏之分。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1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和独特的心 理行为模式.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6否认.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退化作用(×)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情结。情结: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人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个体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10.阿德勒(×).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11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奥尔波特(×)12 .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13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戴斯(×)17..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18 .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19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二.单项选择。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DA、性格B、气质C、人格、能力。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D、能力A、气质B、性格C、人格、气质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人格适应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D、人格发展。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人格动力A、人格结构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这种观点.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6 )的提出者是(C。 A、荣格B、阿德勒C、埃里克森、弗洛依德D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A,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 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弗洛伊德、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D.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10 、埃里克森C、阿德勒DB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荣格.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11、阿德勒C、荣格D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马斯洛、奥尔波特、卡特尔AB、艾森克CDC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D、罗杰斯C、奥尔波特、艾森克AB、卡特尔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 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 防御性焦虑 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 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A 情结B 自卑 D 自性 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A 幽默 C 移情D情结 9.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 B 奥尔波特 C 罗杰斯 D 艾森克10.阿德勒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