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顾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

(2)区分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2、方法与过程:

(1)通过阅读“海底扩张示意图”原理示意图,阐明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2)通过师生问答、图文阅读、小组讨论等形式理解六大板块的分布,裂谷、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和高大褶皱山系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感悟科学探究的无止境;(2)感受地理学的理性魅力,认识地理学的科学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板块运动的机理,火山、地震、山系、海沟等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联系。

三、教学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讨论法、多媒体教学、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

音乐课教学设计

湘文艺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南漳县肖堰镇高峰完全小学 1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能带着快乐的情绪,借助肢体、表情来参与活动。 2、能通过练唱,感受和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在唱演过程中培养集体合作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3重点难点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创编歌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并养成创造的好品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觉得幸福是什么?” 师: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幸福,有的人觉得幸福是吃上一口棒棒糖,幸福的味道是甜的;有的人觉得幸福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获奖时的兴奋与激动;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在学校里跟小伙伴一起快乐的玩耍;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助人为乐等等。 活动2【讲授】学习歌曲 师:老师听说世界上有一个幸福王国,到那里的人们都会觉得每天都是幸福的,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师:可是想打开幸福王国的大门可没那么容易,需要经过重重考验。大家有没有信心? 1、认识八分附点音符 2、念念拍拍“芝麻开门芝麻快快开开门” 3、试听歌曲 4、教师范唱一遍歌曲,请同学们配合老师在相应节奏处拍手。 5、跟教师朗读歌曲歌词。(教师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学生记忆)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精品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2课。聚焦板块提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本课的研究主题。探索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并观察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样;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贴圆点,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研讨板块“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这一问题是基于学生对探索活动2的观察和记录后的交流研讨。拓展板块是让学生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并不陌生,也可以说出摆动、转动、滚动等名称,并且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形式时,会发现如果观察物体的不同部位,运动形式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物理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很难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抽象的描述。所以我们通过在物体上“贴圆点做标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方便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1.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 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初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4、学时数:45分钟(计算机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建立和保存PowerPoint演示文稿。(2)掌握添加幻灯片、在幻灯片插入图片、文本框、声音、艺术字等对象的方法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搜集、选择、整合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小组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家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幻灯片中各种媒介体对象的插入和编辑操作。 3、教学难点:插入各种对象的操作,及改变对象大小、格式的操作。 4、内容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第四节,本节课讲解了制作幻灯片的过程,文字不多,却尽显PowerPoint使用的精髓。 5、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PowerPoint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很感兴趣,这也为我们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一个前提。 6、设计思路:在“任务驱动”策略下,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与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探索;动眼观察、欣赏、评析;动口讨论、询问;动脑思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我将课本的范例和技能分开。在范例的选择上:我考虑到课本上的范例学生可能不是太感兴趣,我大胆的突破教材,与我们家乡的旅游联系起来,选取制作以“秀美桃江”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为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的选择上,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变“传递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变“复制式教学”为“创造式教学”、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附:教学资源:学案、课件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如何筛选土豆制作薯片》教学设计 西安尊德中学杨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学会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知识设计实验测量土豆的密度。 3、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关注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是:从生活中来,走到社会中去。对学生来讲,就是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仔细观察皆学问。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量筒的使用及液体密度的测量,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突破用量筒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的知识点,对于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就很容易了,而本节课将加强实验操作、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完成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表达式的推导。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用具 土豆、天平、量筒、水槽(水)、溢水杯、烧杯、细线、小刀。 教学过程

方案. ①选用的器材:. ②根据选用的器材,写出测量步骤(注明所测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 ③根据测出的物理量写出该土豆密度的表达式:. 小组交流并分享结果。 活动4【视频】薯片制作 教师点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筛选出优质土豆来制作薯片,不仅好吃,而且更健康更有意义。食品安全,你我共同的心愿;食品安全,你我共同的期盼。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卷 板书设计 活动测量土豆密度 1、实验目的 测量土豆的密度 2、实验原理ρ 3、实验器材 土豆、天平、量筒、水槽(水)、烧杯、细线。 4、设计实验

音乐课教案

第一课上学歌(歌曲)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全体起立,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 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④歌曲处理: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 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 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 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坚实有力,表现出决心 ⑤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 5、分别听“来学习”、“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 并请生边听边根据乐曲情绪、表现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课上学歌 情绪欢快、富有朝气 中速演唱 教学反馈: 第二课找朋友(音乐游戏) 游戏目的:

板块运动教学指导设计

精心整理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 地理学科《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地在地图中指出全球六大板块的位置; 2.利用地图说明相邻两个板块之间运动方向不同所致的不同边界类型,和不同的运动方向所产 生的结果。 3. 4. 1 2. 1. 2. 你们觉得可能吗?这个猜测等上完这节课你们再给我答案。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德国着名的气象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偶然的发现,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说。后来,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二)教学过程 活动1:观察此地图,讨论: (1)全球共分为几大板块?分别是哪几大板块? (3)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活动2:请同学们观察图会发现,图上有很多红色的小箭头,这些箭头是表示板块的运动。再仔细观察板块运动的方向有几种? 老师不可能象科学家那样带你们去实地考察或研究,课堂上我们只能通过做模拟实验得出结论。 活动3:做板块张裂运动的模拟实验。 先把桌面两块泡沫板拼合在一起。然后两个同学各抓紧一块泡沫板朝相反的方 向慢慢用力拉。 思考:(1)在拉的过程中会发现两泡沫板会分离,刚分离时先出现。 (2)继续拉伸,两泡沫板间的距离会不断(扩大/缩小)。 (3)假如两块泡沫板是两个板块,那板块发生张裂刚开始距离小先形成 (裂谷/ (4 活动4 (2 (缩小/ (3 (2 (3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挤压形成高山都要经过几万千年,时间很长, 速度慢,我们感觉不到,有没有比较剧烈的板块运动,我们能感觉得到的? 活动6:观察思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样的关系? 活动7:拿出准备好的一个煮熟的鸡蛋(煮前蛋壳发生破裂)观察此时的鸡 蛋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看火山视频。 活动8:探寻:中国台湾、日本为什么多地震? 问:如果此刻发生地震你们怎么避震?

演示文稿教案

演示文稿的制作 单元备课 一、主要内容:选用了广泛应用于产品展示、演示教学的PowerPoint软件,教 学内容围绕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这个主题展开,介绍了演示文稿的规划、素材搜集、幻灯片制作和作品的调试与发布等内容。教材共分四节,各节内容的安排体现了制作演示文稿的几大步骤,具有顺序性。本章的最后安排的栏目——综合实践,是对本章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选择教学。 二、教学目的: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演示文稿制作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培养 学生有效地搜集信息、整理与处理信息、呈现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如果课时比较充足,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比较大的主题,反之,则不建议进行分组教学,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小的主题独立完成,如四季九寨、自我介绍等。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进行文件(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等Windows 的基本操作,初步具备分类存储与管理资料的能力。 2.对于已上过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而言,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依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并把重点放在演示文稿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以及交互设计上面。 3.对于演示文稿制作这部分内容是零起点的学生来说,要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本章内容,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结合补缺内容和学案进行相应的指导。 4.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因为在初中一年都已经学习了文字编辑、图片处理等内容,这些知识都可以迁移到本章来。 5.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另选主题。 四、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演示文稿的规划与制作。在幻灯片中插入媒体素材 和格式设置的操作技术则是技能的重点,由于本章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较为密切,因此通过学习操作技能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由于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接触过文字处理,而且作为Office的组件,PowerPoint和Word在界面和操作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强调学科共通和知识迁移也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五、课时分配: 第1部分规划与筹备演示文稿2课时 第2部分制作演示文稿3课时 第3部分修饰演示文稿2课时 第4部分交互、动态设计及作品发布2课时

综合实践手工课教案

泥塑--------小恐龙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 2.学习用搓、捏、压等各种方法进行创作作品,尝试刻画恐龙的细部 3.能大胆地与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学会评价作品。 二、课前准备: 橡皮泥,剪刀,火柴 三、学生动手,小组合作 1.搓一个圆球 2.搓长,一头搓细并向上弯曲,插入火柴棍 3.搓圆球 4.搓成圆锥体 5.捏扁些 6.搓个圆球 7.按上眼睛,嘴 8.按上眼球,用尺压出嘴型 9.搓圆球 10.安装完成 四、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能否根据你的收获对自己或者同学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一个评价?

泥塑------------瓢虫 一、学习目标 1. 在泥工活动中,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 2.尝试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瓢虫。 3.了解七星瓢虫是益虫。 二、课前准备 橡皮泥,剪刀 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1.搓一个圆球 2.捏成薄片,在用刀从中间切开 3.整理形状 4.搓长条 5.-再搓个圆球 6.底部捏扁 7.做出眼睛 8.安装完成 四、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作品 五、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能否根据你的收获对自己或者同学在课堂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泥塑---------沙发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 2.学习用搓、捏、压的方法制作沙发。 3.能大胆的与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课前准备 橡皮泥、剪刀 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组合作交流 1.搓个圆球 2.稍捏扁些 3.再搓个圆球 4.搓长些 5.下边捏薄些 6.捏出靠垫 7. 把靠背围着圆座捏到一起,放上靠垫 四、学生小组内展示作品,互相交流 五、讲评作品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说说谁做的比较好。 六、课后练习 除了做沙发,你还能想到做什么家具?自己动手试一试。

音乐课教案

音乐课教案 篇一: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莲子口中心小学王云宁 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材版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旋律优美,意境动人,有很抒情感人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歌颂了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辛勤劳动,忠于教书育人的老师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歌曲的高潮部分是这首歌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不但出现了附点音符,还有就是节拍的把握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成长在农村的孩子,学生们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较少,但是对音乐课的热情高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附点音符,会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升音乐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首歌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进一步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热爱教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学重点,难点: 附点音符的节拍把握,以及高潮部分的演唱,尤其“敬爱的好老师”一句的节拍要唱够。 教学准备: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听,初步感受整首歌。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大家先认真听一遍,告诉老师这首歌歌唱的是谁?它都描写了那些内容? 生答:歌唱的是老师,告诉我们老师深夜还在改作业,工作多辛苦。生:老师为了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感激老师。 师:同学们说的好,我们的老师们为了我们不辞辛苦。那今天的课堂上你们想不想唱一首歌给老师?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二。学习乐谱。 1.用多媒体呈现乐谱,看歌曲的高潮部分,让学生看到有的音符后面带点,表示什么?想想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音符上面加点表示声音高了,下面加点表示声音低了,那后面带点呢?

演示文稿仔细做教学设计

4. 演示文稿仔细做 活动目标: 1、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结构。 2、掌握图文混排幻灯片的具体操作。 3、熟悉添加幻灯片的操作方法。 4、体验用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图文混排幻灯片的具体操作。 教学准备:古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PPT,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演示文稿的相关操作。 二、新授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演示文稿,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一般包括标题页、目录页、展示页、封底页。 2、标题页顾名思义,主要是用来点明演示文稿的主题,一般也会加入制作者的姓名等信息。 3、目录页一般是用来展示演示文稿的内容结构,帮助观众概要地了解演示内容; 4、展示页通常有多张,是演示文的主体,用来展示关于主题的观点和想法;

5、封底页,位于演示文稿的最后,通常用来表达作者的谢意或提供联系信息。 6、这节课,我们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来学习标题页和展示页的制作。 7、首先我们来制作标题页:古诗词赏析六(2)班欣欣 同学们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新建一个演示文稿,当我们打开这个PPT后,出现的第一张幻灯片就是标题页。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我们在这里输入:古诗词赏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我们在这里输入班级姓名 为了使标题页更美观,我们要为这张幻灯片添加背景 单击右键:背景添加适合它的背景 我们还可以为这张幻灯片插入一些剪贴画来进一步美化它 好,同学们来制作这张标题幻灯片 8、唐代伟大的诗人王维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古诗 今天我们来制作关于这首古诗的演示文稿。 点右键新建一张幻灯片 9、新建好第二张幻灯片后,我们来做展示页。展示页是演示文稿的正文内容,是演示文稿的主体部分。在这张幻灯片上,我们录入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设置好格式。 10、第二张展示页,我们来制作作者简介。我们插入一张幻灯片 上边,我们输入:赏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 搞笑的纸世界 一、教学目标。 1、查阅纸的历史,了解纸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探究潜力。 2、了解纸文化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纸的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试过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宏大志向吗? 你们试过用彩纸折成一只只带着自己完美祝愿的纸鹤送给父母吗?你们相 信用纸做的锅能烧水吗?你们了解纸的历史吗?你们了解纸的分类和特点 吗?带着纸的种种问题,让我们一齐走进搞笑的纸世界吧! 2、板书课题:认识纸。 二、填写表格。 1、把查到的纸的历史记录下来。 2、填写自己喜欢的书的页数、厚度、重量。

三、小组讨论:我们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纸? 四、搜集各种纸的纸样,制作纸样大全。 五、研究不同用途的纸。 1、举办“纸”运动会 2、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六、根据采访所得,填写有关纸的文化特点。 1.油纸伞 2.春联 3.纸风筝 4.纸灯笼 三、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纸艺术品。 四、小制作:学生动手做小帽子折纸。 五、剪纸艺术欣赏。 1、欣赏书中剪纸。 2、贴出自己的剪纸作品,大家齐欣赏。 六、朗诵诗歌:纸船_____寄母亲 七、课后延伸:让家长欣赏自己的作品。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二): 课题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 1.透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 2.使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明白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前学情分析 透过对植物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的认识,在学生心中早有了这样的概念:环境的好坏对人类来说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了。但多数学生还不是对环保这件事情很重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馈 一、查一查 1.要求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找一找大自然为我们带给了哪些生存条件,哪些生存条件遭到了破坏 部分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 部分学生能够从课外书中抄写资料 2.引导学生汇报资料 提示学生要认真听取 引导学生反思人类自身不良行为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几位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其他学生认真听取 学生从生存条件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感知 看一看 1.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种种行为必然对自然界着重下面或负面的影响 2.人类还有许多的做法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说明。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 观察图片

最新二年级音乐课堂最新教学设计3篇

最新二年级音乐课堂最新教学设计3篇 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一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通过想象与联想,结合欣赏乐曲,大胆创编,踊跃参与合作表演. 3、分角色进行表演,培养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与形体表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风趣活泼的特点.在乐曲感染下,热情投入创作与实践中,激发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实践能力. 2、合理展开想象与联想,创编出生动活泼、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情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归纳特征,介绍形象,引出闪亮登场的人物──猴子,引出新课《猴子蒸糕》. 二、新课学习 1、聆听歌曲《猴子蒸糕》,了解歌曲内容.

2、介绍背景──壮族民歌.(教师可收集壮族民歌的资料进行口述.) 3、教师出示《猴子蒸糕》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朗诵歌词. 提问:歌曲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4、再次聆听歌曲《猴子蒸糕》,对照歌词,构思创编音乐剧. 5、给学生5到7分钟时间,自由合作,分角色,分工,依据歌曲叙事情节创编音乐剧. 可同时安排3-4组进行.除了主演外,每组还可以安排导演评判小组剧务等,共同为表演出谋划策,以提高表演效果, 分工不分家,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6、欣赏歌曲《猴子蒸糕》动画,让每个小组的表演者边听歌曲边构思进入角色. 7、《猴子蒸糕》分角色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以后,可暂时做停歇,让观众提出评价意见及修改建议,然后第二组出场.如是类推. 三、课堂小结:结合表演,对猴子与小狗的生活态度、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单元内容,强调进一步加强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体验,号召大家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同时还应树立尊重他人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劳动创造果实的思想态度和情感.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二理发师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采用D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运动和位置》教学设计

《运动和位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1课。聚焦板块,呈现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和“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探索板块由四个从易到难且内含逻辑关系的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图片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第二个活动和第三个活动,都是在“参照物”固定的前提下,借助方向盘、软尺描述自己的位置;第四个活动中,描述位置所用的“参照物”可以自由选择,是一个思维提升活动,旨在推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转变为抽象、从经验上升到概念、从现象总结成规律。研讨板块提出的“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和“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两个问题与聚焦部分的问题相呼应,可以融合到探索活动中,也可以在探索活动后进行总结提升。拓展板块,设计了一个逆向推断的活动: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出物体所在位置,其实质也是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以地面作为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但不知道“参照物”一词,所以在表述判断物体是静止的依据上,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词汇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这样的前概念水平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可能会给学生学习新知识带来负迁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在前两节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与修改。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那一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文稿的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PowerPoint中各种视图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转换; (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 (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 (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本节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直接演示各种视图切换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视图的优势作简单的介绍和演示,大纲视图更利于文字纲要的编写,对幻灯片的题目等显示一目了然,浏览视图适宜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弱,则这点不讲),适宜观看所有幻灯片整体的风格等,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以大纲、浏览和普通视图为主讲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综合实践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崔馨心

问题探究 1,整理活动资料 2,拒绝二手烟 3,营养早餐 4,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5,种蒜黄 项目设计 6,绿化校园 7,联想创新设计 设计与制作 8,自制果汁 9,家庭简易无土栽培10,分选装置 参与与服务 11,选购过年新装 12,大扫除

1,整理活动资料 活动目的:1,使学生学会分门别类第整理手头的资料。 2,学习制作资料袋。 活动准备:将已经收集的资料准备好备用。将搜集的资料准备齐。 活动过程: 一、活动设计 (一)制定活动方案 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整理活动资料》 师:我们在活动中搜集了众多的资料,怎样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筛选、有序整理呢? 问题设计: 1,如何整理资料? 2,是否可以先进行分类? 3,分类之后,资料并没有完全整理完毕,还需要做一些事情。 分组讨论:1,探讨分类方法。 方法一:图片、文字、实物等。 方法二:按照活动进程分类。 2,整理后的资料可以做成资料袋。 1)资料袋要有哪些要素: 资料袋要有目录、要整齐、美观、布局合理、分类科学等。 二、展开实践活动: 动手把自己活动中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三、展示交流评价。 从实用性、美观、个性化设计几个方面去评价。 2、拒绝二手烟 活动目标:1,了解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 2,学习提出问题。 3,学习调查的方法。

活动准备:当地的禁烟法规条文。 活动过程: 一、活动主题的生成。 同学们,你家有人吸烟吗?你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吗?(生回答) 师:为什么一定要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呢?(为保障大家不吸二手烟。)生:例举所收集的资料。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资料。 分组讨论:二手烟对妇女和儿童的危害。 师:对于吸烟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1,禁烟法规在当地的公共场所执行得怎样? 2,你周围的不吸烟者在家被动吸烟的占多少? 3,怎样帮助妇女和儿童摆脱被动吸烟? 二、活动设计: 1、制订活动方案: 师:以上问题选择其一,制订活动方案。分组讨论,完成以下方案。 活动方案 研究题目: 研究目的: 研究所需条件: 内容、步骤、方法: 人员分工: 2、展开实践活动: 师:搜集资料: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访问、问卷、网上及书籍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绘制调查统计图表。 分析资料:说明你的结论。 3、展示交流评价: 撰写研究报告:师:研究报告须包含以下内容: 1)研究题目: 2)目的和意义: 3)研究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4)研究结果:

音乐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音乐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夏日风情 教学设计:本单元以夏日风情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中以听听唱唱创创活动为主,在本 单元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歌唱与欣赏认识6/8的节奏特点,掌握四声部轮唱的风格,学习《剪羊毛》的旋律,并能够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双音的音响效果。教学内容:听听: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随想曲 唱唱:夏天来了---复习6/8拍 剪羊毛 创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 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教学重点、难点: 1、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 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复习6/8拍 教学课时:8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

板块模型教学设计

板块模型教学设计 一、板块问题的重要性 理想模型法是物理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要把问题中的物理情景转化为理想模型,然后再利用适合该模型的规律求解,因此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十分重要。 板块模型是一种复合模型,是由板模型和滑块模型组合而成。构成系统的板块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通过相互作用力做功,实现能量转化。可以从动量、能量和牛顿运动定律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因此,板块模型是对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的重要载体。且有很好的延展性,高考卷中多有涉及。天津卷在05、07、09三年以此为背景进行考查。 二、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块和板有相对运动,参照物的选取出现错乱。 2、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块和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分析力时没能彻底隔离物体,研究对象没盯死。 3、忽视守恒条件,没有正确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能不能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4、分析过程混淆。 模型一:符合动量守恒 例题:质量为2kg 、长度为2.5m 的长木板B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以4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将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 轻放在B 的右端,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A 的质量为m=1kg 。 2 /10s m g 求: (1)说明此后A 、B 的运动性质 (2)分别求出A 、B 的加速度 (3)经过多少时间A 从B 上滑下 (4)A 滑离B 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多大?A 、B 的位移分别为多大? (5)若木板B 足够长,最后A 、B 的共同速度 (6)当木板B 为多长时,A 恰好没从B 上滑下(木板B 至少为多长,A 才不会从B 上滑下?) 解题注意事项:1.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2.抓住初末动量 3.抓住临界条件(如“恰好不掉下去”、“停止滑动”“重力势能最大或弹性势能最大”这都 意味着共速) 解决方法:1.往往是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应用,尤其是遇到涉及(可能是所求也可能是已知) 相对位移,应用能量守恒比较简单 2.但求解一个物体对地位移应用动能定理或运动学公式求解 变式:(2011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如图所示,长12 m ,质量为100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50 kg 的人从小车左端,以4 m/s2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跑至小车的右端(人的初速度为零).求: (1)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2)人从开始起跑至到达小车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3)人从开始起跑至到达小车右端对小车所做的功. 1.如图所示,带有挡板的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轻弹簧放置在木板上,右端与挡板相连,左端位于木板上的B 点。开始时木板静止,小铁块从木板上的A 点以速度v0=4.0m/s 正对着弹簧运动,压缩弹簧,弹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设计 活动主题:超市购物 活动目标: 1、收集资料,初步认识超市、了解超市的特点。 2、感知超市购物的过程,总结超市购物的规则,启发学生做文明小顾客。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并渗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活动重点:体验购物过程,做文明顾客。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在上课前,我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说家里的盐、味精、牙膏、香皂都快用完了,叫我下班以后买回去,你们猜猜老师下班后会去什么地方购买这些东西呢?(生发言) 师:你们猜得真准,老师就是打算下班后去超市购买这些东西。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你去过哪些超市呢?(申联超市、家家利超市、华联超市……) 师:超市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王老师也去过一些超市(课件出示) 师:喜欢去超市购物的学生举起手来。啊真多,看来你们对超市购物都挺感兴趣,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超市度过愉快的40分钟。(课件出示活动主题,板书超市购物) 二、认识、了解超市 1、初步认识超市 师:同学们,你们收集到哪些有关超市的资料呢,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拿出收集的物品,如:超市购物卡、超市专用口袋、收银小票、价位标签、宣传单等,并介绍各自的用途。) 2、了解超市的特点 师:同学们收集得真多,这些是对超市初步的认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超市里真实场景吧。(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完以后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超印象。 (1:超市内的环境整洁。2:物品可以自己随意挑选。3:超市里的物品价格比较适中。4:种类也很多。5、明码实价。6、服务员讲普话也很热情。等)

三、感知购物过程、启发学生做文明顾客 1、感知超市购物的过程 师:同学们谈到的这些实际上是超市里的特点,让我们带着这些特点讨论几个问题吧。(课件出示问题:1、在超市入口处要做些什么? 2、在超市里如何挑选购买物品? 3、购完物之后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交流 解决问题一: 生:在入口处首先应将自带物品寄存在服务台。(课件出示:寄存自带物品) 生:自带包需要用胶条封一下。 师:你知道自带物品为什么要寄存或用胶条封袋口吗? 生1:避免与超市内的东西混淆。 生2:也有可能自带物品太多、太重不便于携带。 师:在入口处还要做什么呢? 生:领购物车或购物筐。(课件出示:领购物车或购物筐) 解决问题二: 师: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进去了,在超市里你是怎样挑选购买物品的呢?(启发学生合理消费,做明智的消费者) 生1:我是先挑轻便的东西,再挑沉重的。 生2:我是挑选物美价廉的。 生3:选择实用的。 生4:拿不到的请服务员帮忙。(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让她们充分发言,课件出示主要的:先购轻便物再购沉重物讲求物美价廉注重实用性拿不到时请服务员帮忙) 解决问题三: 师:同学们,当我们购完物从超市里出来要做什么呢? 生1:要在收银台排队付钱。 生2:付完钱后要将购物车或购物筐放在指定的地方。(课件出示:主动排队付款购物筐不乱放)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文稿

篇一:音乐课教学设计(定稿)1 音乐课教学设计 《卖报歌》 (一)教学设计理念 《卖报歌》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歌曲,创作于1933年底,描绘了一个为了生计四处奔跑叫卖的小报童形象。如何让现在的儿童感受、理解、体验、表现当年的小报童,是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本课设计旨在抓住“小毛头”这个音乐形象,让学生走进“小毛头”的生活,融歌唱、教学于音乐活动和生活化的情景中。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从而引导学生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体验、表现不同情境下的音乐形象。在演唱实践活动中运用想象,逐步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使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的形象。 2.能学会唱《卖报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感受与体验活泼、自信、凄苦的小报童形象,积极参与歌曲的情景表演活动,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 (三)教学分析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形 象。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2、创编表演。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教学卡片、报纸、打击乐器等 (七)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已无数次聆听过这首歌,但它却依然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么伟大的作品是谁作曲的?(聂耳) (3) 聂耳不仅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引出课题《卖报歌》) (4)介绍《卖报歌》的由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个音乐小故事: 在1933年的一个冬天,有一位10岁左右卖报的小姑娘叫“小毛头”。她穿着单薄的衣裳在大街上叫卖,当时天下着大雨,小姑娘不小心滑了一跤,手上的报纸掉在地上弄脏了,小姑娘难过地哭了起来。这时候聂耳刚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把小姑娘扶了起来,并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他觉得卖报童的生活很悲惨,就以这个“小毛头”为原型,写成《卖报歌》。让小姑娘边卖边唱,从此以后小姑娘的报纸非常好卖,小姑娘感到很开心。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五、新授歌曲: 1、聆听范唱 课件播放动画范唱后回答: (1)这首歌曲有多少段?(两段) (2)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2)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2) 1. 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 (2) 2.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2) 3.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2) 三、学习目标分析 (3) 1. 知识与技能 (3) 2. 过程与方法 (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四、学习的重难点 (3) 1. 学习重点 (3) 2. 学习难点 (3) 五、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3) 1. 设计思想 (3) 2. 教法设计 (4) 3. 学法设计 (4) 六、学习资源与环境的选择 (4) 1. 学习资源 (4) 2. 学习环境 (4) 七、评价量规 (4) 八、学习准备 (5) 九、学习流程图 (6) 十、学习过程 (7) 1.课前学习过程 (7) 2.课上学习过程 (7)

3.课后学习过程 (10) 《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制作演示文稿》,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制作封面幻灯片、制作演示文稿中的其他幻灯片、应用设计模板、自己设计模板组成。 本节课的内容是以搜集多媒体素材和加工多媒体素材为基础,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并对前面学到的知识巩固的升华。通过小组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的作品如:电子相册、我的校园、我喜欢的明星等,学习演示文稿的的版面设计、添加文字、插入图片、插入声音视频等操作,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小组协作能力及欣赏水平。在制作演示文稿中体会乐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在学的过程中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 学习者已经学习了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加工,并能够很好的操作,在课前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资料。学习者对PowerPoint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一些基本操作,对本节的内容提前做了预习及素材准备。 2.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本节内容是针对七年级学生设计的,七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他们的身体形态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心理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在这个时期,学习者积极的向上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新鲜感的刺激,是塑造良好性格的最佳时期。通过小组协作和自主学习及他们多多媒体的新鲜感,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学习者对新鲜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感,积极地探索精神。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享受网上学习的乐趣。合作与竞争性都十分明显,乐于小组合作且彰显自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