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气与氧气及练习

空气与氧气及练习

空气与氧气及练习
空气与氧气及练习

八年级下册

▊化学式答案

1.氮气

2.硫

3.液态氧

4.银

5.氯气

6.单质氢

7.金刚石

8.氩气

N2 S O2 Ag Cl2 H2 C Ar

9.氖气10.氦气 11.水 12.干冰13.二氧化硫14.三氧化硫15.五氧化二磷Ne He H2O CO2 SO2 SO3 P2O5

16.二氧化氮 1 7.四氧化三铁18.四氯化碳19.氯化亚铁20.硫化锌

NO2 Fe3O4 CCl4 FeCl2 ZnS

21.氢氧化钠22.硫酸铝23.碳酸氢铵24.碳酸钙25.硝酸锌26.氯化铵

NaOH Al2(SO4)3 NH4HCO3 CaCO3 Zn(NO3)2 NH4Cl 27.氯化钾 28.氧化铜29.氯化氢30.碳酸钾 31.硝酸银 32.硫化钠

KCl CuO HCl K2CO3 AgNO3 Na2S 33.氧化铝 34.碳酸钠 35.氯化铝 36.氯化锌37.氯化钡38.氯化铁

Al2O3 Na2CO3 AlCl3 ZnCl2 BaCl2 FeCl3

39.氧化亚铁 40.硫化钾41.氢氧化钙42.硫酸锌43.氧化钠44.氯化氢

FeO K2S Ca(OH)2 ZnSO4 Na2O HCl

45.氧化铝46.氧化钙 47.硫酸铜 48.硫酸铵49.硫化氢50.氯化镁

Al2O3 CaO CuSO4 (NH4)2SO4 H2S MgCl2

51.氧化铁52.氧化钡53.硫化锌 54.氯化钙 55.氯化钡 56.氧化铜

Fe2O3 BaO ZnS CaCl2 BaCl2 CuO

57.氧化钾 58.硫化镁 59.氧化钙 60.氧化镁61.氯化亚铁 62.氢氧化钾

K2O MgS CaO MgO FeCl2 KOH

63.氢氧化铝64.碳酸铵65.硫酸66.硫酸铜67.盐酸 68.氢氧化钡

Al(OH)3 (NH4)2CO3 H2SO4 CuSO4 HCl Ba(OH)2 69.硝酸铵70.碳酸氢钠71.熟石灰 72.石灰石73.硫酸钠74.硫酸氢钠NH4NO3 NaHCO3 Ca(OH)2 CaCO3 Na2SO4 NaHSO4 75.亚硫酸钠76.亚硫酸77.硫酸钾78.硫酸镁 79硫酸亚铁80.硝酸镁

Na2SO3 H2SO3 K2SO4 MgSO4 FeSO4 Mg(NO3)2 81.硝酸铝82.硝酸钾83.硝酸钡 84.硝酸铵85.碳酸镁86.碳酸铝

Al(NO3)3 KNO3 Ba(NO3)2 NH4NO3 MgCO3 Al2(C03)3 87.磷酸钠 88.磷酸钾89.磷酸钙90.磷酸铁91.亚硫酸钙92.氢氧化铁

Na3PO4 K3PO4 Ca3(PO4)2 FePO4 CaSO3 Fe(OH)3

93.氢氧化锌 94.氢氧化镁 95.生石灰96.臭氧

Zn(OH)2 Mg(OH)2 CaO O3

97.碘化银 98.溴化钡 99.硝酸银 100.氯酸钾

AgI BaBr2 AgNO3 KClO3

▊化学反应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CO + O2 点燃CO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双氧水催化制氧气:2H2O2(MnO2催化)2H2O+O2 ↑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CuSO4 + 5H2O

▊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 + CO2 =CaCO3↓ + H2O(复分解)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Mg+O2 =2MgO(化合)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水通电分解

2H2O =2H2↑ + O2↑(分解)

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生石灰和水反应

CaO + H2O = Ca(OH)2(化合)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2KCl + 3O2↑(分解)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

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

②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O2↑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C + O2= C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是发出白光;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化合)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相关知识点:在做此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防止集气瓶爆裂。

▊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2P2O5(化合)

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相关知识点: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化合)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

C + 2CuO =2Cu + CO2↑(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实验室制取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 =2CO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CO2 + H2O= H2CO3

现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碳酸。

▊碳酸受热分解

H2CO3 =H2O + CO2↑

相关知识点: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

▊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H2O

现象:喷出大量泡沫和二氧化碳,如果喷到火上就可以灭火。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三氧化二铁=氧化铁=Fe2O3

高锰酸钾=KMnO4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

氯酸钾=KClO3

氨气=NH3

氢氧化钙=Ca(OH)2

C60由分子构成

10质子微粒Ne HF H2O NH3 CH4

10 1+9 2+8 3+7 4+6

10电子微粒Na+ Mg2+ Al3+(Si4+)

F1-, O2-, N3-, OH-, NH4+

▊模型的作用: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符号的作用: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液态水——气态水:间隙变化,本质不变。

▊化学变化本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不同是因为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数目不同。

▊原子构成不同的分子——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

▊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

▊构成物质的有:

直接构成

分子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碘、蔗糖、酒精

直接构成金属

原子稀有气体

碳、硅等

直接构成

离子氯化钠、硝酸钾等

硝酸根离子、钾离子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史:

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西瓜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绕太阳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分层模型

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

▊-核外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 +原子核+ +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决定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元素特征:同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同,不同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一定不相同,元素种类由原子中核电荷数决定。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粒子模型:

▊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混合物

物质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的分布,从大到小(地壳、人体、海水)

地壳:氧、硅、铝、铁、钙……

人体:氧、碳、氢……

海水:氧、氢、氯、钠和镁。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元素原子

定义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化为变化中最小微粒

区别宏观概念,通常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通常描述微观结构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联系原子是体现元素性质最小微粒;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表示一种元素

元素符号表示这种元素一个原子

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只表示原子个数,只有微观含义。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

1)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2)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

3)每一周期原子都有相同电子层数。

4)元素所在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Cl2、I2、N2 双原子分子

H2、O2

Ar 原子构成

▊写出组成单质元素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小数字表示一个分子里的原子个数。

▊化学式意义:宏观1)一种物质2)组成物质的元素

微观1)物质的一个分子2)物质一个分子中元素的原子个数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钾K +1 氢H +1

钠Na +1 氟 F -1

银Ag +1 氧O -2

钙Ca +2 氯Cl -1、+5、+7

镁Mg +2 溴Br -1、+5、+7

钡Ba +2 碘I -1、+5、+7

锌Zn +2 氮N -3、+5

铝Al +3 磷P -3、+5

铜Cu +1 、+2 硫S -2、+4、+6

铁Fe +2、+3 碳 C -4、+2、+4

锰Mn +2 、+4、+6 、+7 硅Si -4、+4

▊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离子符号电荷化合价

氢氧根OH- -1 -1

硝酸根NO3- -1 -1

碳酸氢根HCO3- -1 -1

铵根NH4+ +1 +1

硫酸根SO42- -2 -2

碳酸根CO32- -2 -2

亚硫酸根S032- -2 -2

磷酸根PO43- -3 -3

▊常见化合物中:氢总是+1价,氧总是+2价。

金属元素常显+2价。

非金属元素和氧化合常显正价,跟氢化合时常显负价。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和为0.

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常显不同的化合价,如Mn ;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常显相同的化合价,如O。

▊空气与生命

▊O2: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O: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

▊O2 1)氧气可帮助病人呼吸2)有助燃性

▊N2 1)超导材料,液氮在低温下显超导性能2)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3)制造化肥、炸药

▊CO2 1)制冷剂2)人工降雨3)气体肥料4)造成温室效应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30ml/L) 3)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1.429g/L) 4)加压降温液化,当-183oC成淡蓝液体,-218oC成蓝色固体

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较活泼

2)下表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在O2中燃烧现象文字表达式

S 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02=S02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Fe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一种黑色固体(Fe3O4)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C 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P 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产生大量的烟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气具有助燃性。

▊每个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氮气(沸点-196°C)

多次压缩低温蒸发

空气液态空气

降温 -196°C 液氧(沸点-183°C)

②利用膜分离技术。

▊燃烧是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烧三要素、与氧气充分接触

▊一般情况下,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不经点火,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

▊碳酸钠+盐酸氧化钠+二氧化碳+水

▊把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水倒吸,破裂。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呼吸系统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动脉血:含02多,鲜红。

静脉血:含02少,深红。

▊肺泡适合于气体交换的原因:

①数量极多。

②肺泡壁后有弹性纤维。

③肺泡总面积大。

④肺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⑤肺泡后有毛细血管网。

▊吸气和呼气是依靠隔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人体中的气体交换在肺泡中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行的。

▊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及化学方程式:

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

C6H12O6+02——>CO2+H2O+E

▊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能量:光能化学能(有机物中)

物质:无机物有机物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用呼吸作用分解原来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淀粉。

②用两张大小相等的铝箔纸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设置对比,证明绿叶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水浴加热: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热。

④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使叶片中叶绿素褪去。

▊碘能使淀粉变成蓝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部位与光关系气体变化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

呼吸作用细胞内不需要光 02

C02 有机物

无机物释放能量①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

②呼吸作用的能量是光合作用贮存在有机物的能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光合作用叶绿体需要光C02

02 无机物

有机物贮存能量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物质来源、能量来源,使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含量。

练习 2.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

的是( )

A B C D

3

A .苹果

B .柑桔

C .牛奶

D .鸡蛋清

4.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 .Na 2SeO 3

B .Na 2SeO 4

C .NaSeO 3

D .Na 2SeO 2 6、小明在上网时发现一首很有意义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结合科学课上学的知识,小明感觉诗中的“她”和某种气体的性质很接近。你觉得这种气体应该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7. 如图所示,在开关S 由断开到闭合的过程中,通电螺线 管的磁性强弱和极性将( )

A.增强,改变;

B.减弱,不变;

C.增强,不变;

D.减弱,改变;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

B

、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 、CCl 4是一种化合物

D 、制造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9.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右图是普通

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0.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②塑料 ③通风口 ①压电陶瓷

(产生电火花)

④铁皮 ⑤燃料(丁烷)

11.小明在自己家里种了一盆菊花,他为了使菊花长得健壮一点,他向花盆中加了很多的肥料,但不久他发现菊花却枯萎了。你猜想菊花枯萎的原因可能是( )

A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菊花细胞液浓度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菊花细胞液浓度 C .菊花是不需要肥料的 D.肥料加得还不够多

12.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见的线圈式话筒,其内部结构为话筒与线圈固定在一起,且将线圈套在磁铁上,当我们对着话筒讲话时,声音使话筒膜片振动,膜片带动线圈一起振动,于是线圈中产生了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从而发声。则下列四幅图与线圈式话筒的原理相同的是( )

,,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小明发现新买来的高级月饼的包装盒内有一个印有"抗氧化剂"的小包,内盛灰黑色粉末,该灰黑色粉末可能是( )

A .铁粉 B.氧化铜 C. 二氧化锰 D. 生石灰

14.在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中,小杰同学按照科学教材的要求安装了一台如右图所示的直流电动机模型。安装完毕,闭合开关后,线圈顺时针方向转动,则能使线圈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做法是( ) A .减小一节电池 B .把电源和磁铁的两极同时对调 C .增加一节电池 D .把电源两极对调

15.铅蓄电池是一种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又可以循环使用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生产和生活中。铅蓄电池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若用

98%(密度为1.84g/cm 3

)的:浓硫酸配制上述硫酸溶液,则浓硫酸和水的体积比约是( ) A .1:3 B .3:1 C .1:4 D .4:1 16、空气的清洁程度可以用每立方米空气悬浮物(颗粒物)的含量来表示。其测定方法是:用空气抽气机将空气吸入一容器中,容器中有一滤网,滤网能吸附通过它的空气中的悬浮物。将滤网置于精密的天平上,测出附着在滤网上的颗粒物总质量(毫克)。如图是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观察的记录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下列四个时间段中,空气最浑浊即悬浮物最多的是()

A 、5~6时

B 、6~7时

C 、7~8时

D 、8~9时 17. 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

硫酸铜,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有关该物质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A. 一定有碳、氢、氧元素

B. 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 一定有碳元素,可能有氢、氧元素

D. 一定有碳、氧元素,可能有氢元素

18. 欲将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所选除杂试剂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9、2007年10月24日,中国西昌发射中心对外宣布“嫦

娥一号”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的探月之旅。此次月

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

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

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

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

的国家行列。“嫦娥一号”担负多项探测任务,其中之一

就是探测月球上氦—3(其中子数为1)资源贮量,氦—3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有科学家预测它是取代石油的最佳能源。下列关于氦—3的说法正确的()

A.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其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

C.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 D.。氦—3原子的化学性质肯定非常活泼

二、简答题(21-25题每空1分共14分,26-29题每空2分共18分,本大题共32分)

21用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n个氯原子▲ (2) 碳酸钠▲

(3)正3价的铝元素▲ (4) 2个硫酸根离子▲

23.铅笔为什么有软和硬的差别呢?这是由于石墨太软,光用石墨做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黏土粉末以增加硬度。黏土掺得越多,铅笔就越硬。下表为部分普通铅笔的标号及笔芯原料的配比:

(1)上表中硬度最大的铅笔是(填标号) ▲;

(2)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构成的,石墨质软而金刚石却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

(1)“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在氨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得到NH4HCO3溶液反应式:NH3+CO2+H2O=NH4HCO3

②往饱和NH4HCO3溶液中加入磨细食盐粉反应式: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

将过滤得到的碳酸氢钠加热:2NaHCO3Na2CO3+H2O+CO2↑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是:▲。(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格1分,共12分)

31.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用漆包线在大铁钉上绕制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下图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四种情况中,电源、变阻器、大铁钉的的规格均相同)。

根据他们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面填空:

(1)通过比较▲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2)通过比较▲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3)要验证线圈的匝数与磁性的关系,除了保证螺线管外形相同外,还需控制通过线圈的

电流相同,如图▲。

36、横亘在我市衢江、开化、常山的千里岗山脉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石灰石储量达50亿吨,是我市制造水泥、石灰、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来源。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同学把一块从三衢山捡来的石灰石做纯度分析,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取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反应生成

(1)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上表中的m= ▲

(3)整个实验过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质量不同

D.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4.下列化学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H2

B.1个氧化铁分子:FeO

C.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Cu2+

D.碳酸银:Ag2CO3

【】7.如下图所示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9. 2004年国际粮农组织将中国独有的山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山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15.2克柠檬醛,使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14.4克水,则柠檬醛中

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D.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10.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对一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进行了测定(见下表),据表分析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生成乙物质14.9克

C.丙物质反应后的总质量是9.6克D.丁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1.在生物体内可产生下列反应(反应条件省略)

(1)C6H1206+602→6C02+6H20+能量 (2)6CO2+6H20 → C6H1205( 贮存能量)+60

2下列哪种生物能完成反应式(1) 和(2)所表示的过程( )

A. 青蛙

B. 蝗虫

C. 青霉菌

D. 水稻

物的通道

【】16.两根形状相同的钢棒,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转动起来,则可判断:A.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

C.甲、乙都有磁性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

【】17.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桌面上,电磁铁水平放置

且左端固定。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右移动,

条形磁铁仍然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

A.逐渐增大,方向向右 B.逐渐减小,方向向右

C.逐渐增大,方向向左 D.逐渐减小,方向向左

【】18.如图所示,对甲、乙、丙、丁四幅实验装置图解释正确的是

a c M N

P

A .甲是磁场能产生电流

B .乙是电磁继电器,它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C .丙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D .丁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放入磁场中,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 】19. 如图所示,MN 和PQ 是两根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平行光

滑金属导轨,放置在竖直纸面向里的磁场中,导轨上放有 ab 、cd 两根导体杆,两导体杆都可以在导轨上自由滑动且始

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现用水平力向右的力拉导体杆cd 使 导体杆cd 沿导轨向右滑动,在此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因为导体杆ab 没有受拉力作用,因此它不动

B .cd 导体杆向右滑动,它在滑动过程中不受磁场力的作用

C .因为拉动导体杆cd 向右滑动,在abcd 回路有感应电流,所以ab 杆也会滑动

D .以上分析均不正确

【 】20.小明在学习家庭电路时,安装了两盏白炽灯和两个插

座,如图所示。如果两插座中均连入家用电器,且将电路中的 开关全部闭合,那么各用电器工作的情况是

A .甲、乙、丙、丁都正常工作

B .只有甲、乙、丁正常工作

C .只有甲正常工作

D .只有乙正常工作

二.填空题(21-28小题,每空1分,29-31小题,每空2分,共46分)

21.请用O 、H 、C 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化学式...

填写: 能用来人工降雨的是 ; 用于炼钢的气体是 __________;

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_______; 称为 “天然气”的气体是_____。

26.我国家庭电路火线和零线之间正常电压为 V 。辨别火线和零线用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 ,由此可知该交流电的频率为______Hz ,它表示1s 内电流方向改变_____次。

27.图中A 、B 两点均是灯头接导线的螺丝,当电路中的开关都断开时,站在地上的人用手接触电路中的A 点,他 触电;用手接触电路中的B 点,

×××××××× ××××××××

他触电(选填“会”或“不会”)。所以家庭电路安装时必须。

29.用于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

ETFE,它是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

A.具有特有的表面抗粘着的性能;

B.使用寿命至少为25~35年,是用于永久性多层可移动屋顶结构的

理想材料;

C.达到Bl.DIN4102防火等级标准,且不会自燃;

D.质量很轻,只有同等大小的玻璃质量的1%;

E.韧性好.抗拉强度高.不易被撕裂,延展性大于400%;

F.透光率可高达95%,能有效地利用自然光,同时起到保温隔热的性能,节省能源。

(1)说明ETFE的化学性质在自然条件下较 (填“稳定”或

“活泼”);

(2)上述性能中,只属于ETFE物理性质的有;

(3)已知四氟乙烯结构如右图, 则它的化学式是。

36.(5分)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求: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2)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3)各元素的质量比;(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270克葡萄糖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与克水中含有氧元素质量相等。

37.(7分)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肥抖(其有效成分是K2CO3)。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取现有的草木灰40g放入锥形瓶中,将40g盐酸分4次(每次10g)加入瓶中,所得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如下表;(已知K2CO3的化学性质与CaCO3相似.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1)写出K2CO3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2)第一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

(3)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8.(7分)当你打开报纸或电视,经常可以看到由地球变暖引发各种危机的报道.诸如“冰

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疾病流行”等等。因此“节能减排”

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提出的一份最新报告中.论述了过去一百多年全球

变暖趋势的情况.图37--1中的黑点表示从1880年到2000年间的一些年平均气温.I、II、III三条直线则分别表示了近120年来、60年来和20年来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通过比较这三条直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导致近年来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如图37—2是目前碳在

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大气中的CO2进入生产者是通过作用完成的.在工业革命以前,大气的CO2含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但之后通过(填图中的字母)途径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从而打破原有的平衡.

(3)在我国以汽油为燃料的轿车正在快速进入家庭.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已烷(C6H14),它燃烧

时的化学反应为:2C6H14+190点燃

12C02+14H20

某种品牌轿车正常行驶100千米需燃油12升(质量为8.6千克).请通过计算回答:该轿车正常行驶100千米会产生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有多大?(提示:汽油中的成分都以己烷计算,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克/升)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知识点总结

空 气 中 的 成 分 实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装置图注意点 a、可燃物要求:足量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操作要求: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d、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 体积 e、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选择的药品应具备的条件:a、能在空气中燃烧;b、在空气中燃烧时只与氧气反应, 不消耗空气中其他气体;c、燃烧后只产生固体或产生的气体可以被水或者气体溶液吸收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概念分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注意: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空气污(1)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NO、NO2)和二氧化硫SO2等。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专题一空气氧气

专题一空气氧气 1. (2019河南)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O2 B. CO2 C. N2 D. Ne 2. (2019重庆A卷)中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SO2 B. NO2 C. O2 D. PM2.5 3. (2019广州)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 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 B. 用于生产氮肥的N2 C. 用于医疗急救的O2 D. 用于飞艇的He 4. (2019宜昌改编)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 () A. 大力削减燃煤污染 B. 深化治理工业污染 C. 精准管控扬尘污染 D. 集中焚烧塑料垃圾 5. (2019张家界改编)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 B.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光 D.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6. (2019天津改编)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7. (2019宁德九上期末质检)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HCHO)、苯(C6H6)和氨(NH3)含量的

超标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7题图 A. 甲醛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 B.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超标率随时间不断增长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C. 气温降低会使室内空气污染物含量反弹 D. 购买环保家具及建材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8. (2019长春)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第8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SO3和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均为。 (2)反应∶为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霾的形成只与燃料燃烧直接产生的颗粒物有关 B. 使用清洁燃料,减少SO2和NO x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雾霾的产生 9. (2019武汉)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空气和氧气专题训练

空气和氧气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选择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原理时需要考虑: 。 2.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3.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习题 1.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学表达式;收集此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利用该装置还能收集的一种气体是; (3)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 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 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 炔,气体应从(填“a”或“b”)端管口通人。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 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小玲应选择制取甲烷的发生和 收集装置是(填序号)。若用右图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端进 入(选填“A”或“B”)。 (5)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 ..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水溶 液呈酸性。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为BD组合,你认为此装置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如何收集硫化氢(H2S)?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6)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填序号)。 ①需要加热②使用催化剂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④原料为纯净物⑤ 只生成一种气体 二.空气、O2的相关知识及拓展 (一)空气成分的测定:拓展: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

第二单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专题练习

第二单元“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专题训练 1、用下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2)小倩设计了如下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填1、2、3、4),但实验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只写一条) ! 2、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请根据图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____________。(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 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4)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 两点性质是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金 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 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请回答。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 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4、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 实验1:在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 好标记(如图A)。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 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2: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B)。在试管中 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 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A B (1)在实验2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取下橡皮塞的原因是; (2)从测定结果分析,上述实验中效果较好的是哪一个写出另一个实验的两点不足。 。 - 5、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 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

空气与氧气教案

第三单元第1节空气与氧气 谢塘镇中学黎松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实验准备: 试管、针筒、打气筒、锥形瓶、集气瓶、水槽、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驿亭风景图片,教师感觉空气清晰。 讨论1:收集一瓶驿亭清晰空气的方法。(请同学收集) 讨论: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新课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 1、演示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 引导学生思考:1、将这一现象应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根据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 学生:1、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层水雾 3、置于空气中的饼干会受潮

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 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红磷的量不足;(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讨论2: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讨论2:我们能否用碳来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氧气和空气及空气知识点及练习

空气和氧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放出大量的热,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O +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1、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2、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而缓慢氧化不发光,另外两个发光。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空气、氧气) 1.反应中,没有黑色物质生成的是( )A.加热碱式碳酸铜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加热氯酸钾 D.加热高锰酸钾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设计思路】 1.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学——《氧气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2.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这些为 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2)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引发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

空气练习题分析

空气练习题 【例1】许多人初到西藏会发生高原反应,身体不适,这是因为()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B.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含量增加 C.氧气与氮气比例不变,但一定体积空气中气体质量减少 D.二氧化碳含量增大 【例2】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例3】哪些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 (1)氧气(2)水蒸气(3)二氧化碳 【例4】根据空气的成分用物质的化学符号填空: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4)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l/5, 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①、 ②。 二、氧气 【例1】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C.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D.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 【例2】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的氧气含量,得到的图像应是()

【例3】用序号填写下列空表某些物质在燃烧或加热时产生的现象: a、蓝紫色火焰; b、火星四射; c、耀眼的强白光; d、发出白光; e、浓厚的白烟; f、绿变黑; g、淡蓝色火焰 某些物质燃烧或加热后生成物在常温下的状态: ①无色气体;②黑色粉末;③白色固体;④黑色块状固体;⑤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⑥无色液体 【例4】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怎样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下部,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例5】(1)学习化学以后,自己提高了健康、安全意识。如我知道通过呼吸系统使人体中毒的物质有;室内不慎起火造成火灾时,安全自救的措施有 。 (2)、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铁丝、④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用序号填写,下同);产生耀眼强光的是;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时训练05空气与氧气练习鲁教版2019011511

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时训练05空气与氧气练习鲁教版201901151177

图Z5-2 7.[2018·北京]用图Z5-2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 2 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8.下表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或现象推理得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选 项 化学反应事实(或现象)影响因素 A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速率比较慢, 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B 食物在冰箱中保存不易变质温度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 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 反应物 的种类 D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应物 的浓度

9.[2018·舟山]15%的H 2O 2 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 反应产生O 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 2 O 2 溶液制取O 2 ,则下列装置 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图Z5-3 1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填序号,下同)。 A.CO B.CO 2 C.SO 2D.NO 2 (2)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B.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力提升|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拨”)的结论. (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2.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知道: 铜丝+氧气氧化铜 因此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充有2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完成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约减少了,这是因为.(2)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改进后的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 【实验过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 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初三化学空气与氧气知识点复习

空气与氧气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 2、实验现象: A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 、(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 ) 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5、注意事项: 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 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 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 、红磷量不足; B 、装置气密性差;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 、没有预先在导管 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 (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点燃

最新空气和氧气测试题

放电验证拓展提升卷空气、氧气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不能跟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非常重要,而二氧化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气体 C.稀有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氧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很好的环保燃料 2.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 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A、除⑥⑦外 B、全部 C、①②③⑤ D、除④外 4.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5..右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除了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之外,还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氮气() A.是有色的气体 B.不能支持燃烧 C.可溶于水反应 D.约占空气总体积的3/5 6.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A.太阳光洒在地球上 B.空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水不能进入空杯子里 C.向空瓶子灌水有气泡逸出D.风吹草动 7.下列化学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C、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 8.学校运动会100米开赛时,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A.二氧化碳B.四氧化三铁C.五氧化二磷D.二氧化硫 9.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变成臭氧,这个变化可表示为: 氧气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分解反应B.这是物理变化C.这是化学变化D.这是化合反应 红磷

初中化学专题练习:空气 氧气(含答案)

初中化学专题练习:空气氧气(含答案) 1.[齐齐哈尔]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2.[桂林]薯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葫芦岛]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4.[长沙]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5.[天津]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6.[兰州]图K1-1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1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 5

7.[西宁]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8.[滨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氧气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内靠近导管处放一团蓬松的棉花 10.[益阳]课堂上老师利用如图K1-2所示的装置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K1-2 (1)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11.[呼和浩特]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空气和氧气 练习题 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氧气)同步练习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A.1:4 B.5:4 C.4:1 D.5:1 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气体污染物是() A.一氧化碳、氧气、氮气 B.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氮气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3.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应填充()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 D.二氧化硫气体 4.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D.硫在空气中燃烧 5.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6.证明集气瓶中盛有的是氧气,最简便的方法()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放入发红的木炭过一会儿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测定密度,如密度大于1的就是氧气 D.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7、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氧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镁带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光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8、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A、白磷 B、蜡烛 C、木炭 D、硫 9.根据氧气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 A.氧气通入炼钢炉内加速冶炼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 C.产生氧炔焰用以焊接和切割金属 D.制造液氧炸弹开山采矿

空气中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几种常见装置 江苏省连云港市朐山中学赵美荣 序号装置实验操作 图 1 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一 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 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 2 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发热,温度达到40℃时白 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装置冷却后,由于左侧中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 减小,水会在左侧中上升,且上升到1刻度处。 图 3 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 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 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 由于白磷的着火点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 烟。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 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 4 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足以使白磷着火 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 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5 在一封闭的试管内放一颗白磷,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注射器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注射器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注射器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6 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颗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 7 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使白磷燃烧。 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 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 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 度5 cm处。 图8 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达到40℃。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 图 10 在一玻璃管的两端,通过橡皮塞装上两只注射器, 玻璃管内装几团细的铜丝,把一个注射器内的空 气体积调到50mL的位置,另一只注射器不留空气 加热玻璃管的铜丝部位。 待铜丝被灼热后,把注射管缓慢地以2~3次/分的 速度左右推动。 大约3~4min之后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 后,注射器内空气减少。 图11 在滴管中盛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燃着的硫粉迅速插入集气瓶内,硫粉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A.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 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空气B.锰酸钾C.氧气D.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锰酸钾属于纯净物中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全)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常见的装置(全) 江苏省特级教师赵美荣 序号装置实验操作 图1 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2 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发热,温度达到40 ℃时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装置冷却后,由于左侧中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水会在左侧中上升,且上升到1刻度处。 图3 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 由于白磷的着火点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4 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足以使白磷着火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5 在一封闭的试管内放一颗白磷,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注射器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注射器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注射器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6 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颗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7 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使白磷燃烧。 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 cm处。 图8 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达到40℃。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

制取氧气练习题与答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制取氧气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与二氧化锰颜色相同的物质是 A. 氧化镁 B. 四氧化三铁 C. 高锰酸钾 D. 红磷 2、下列物质里含有氧气的是 A. 二氧化锰 B. 氯酸钾 C. 空气 D. 氧化镁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速率慢 C. 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 放出的氧气不纯 4、工业制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此方法利用了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氧化反应 D. 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5、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6、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 A. 质量减小 B. 在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质量增加 D. 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7、检验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A. 插入集气瓶中 B. 插入集气瓶底 C. 放在集气瓶口 D. 都可以 8、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9、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物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为下列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试管口塞入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①③④⑤⑥ B、③②①④⑥⑤ C、②③①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⑥⑤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①反应物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④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⑤制取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② D. ①②③ 12、在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将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里的质量分数(n%)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成了下列图像,你认为

八年级下科学 第3章 空气与氧气 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3章空气与氧气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一、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 课本p70的活动1:用大头针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含量较少。活动2:略。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课本P71活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燃烧)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的利用 (1)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三、氧气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1升水中能溶解30ml的氧气。 三态变化,(-183摄氏度)液态氧呈淡蓝色、(-218摄氏度)固态氧(雪花状)呈蓝色。 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4)活动P73:注意闻气味时要扇闻。 (5)硫在氧气中燃烧(活动P73):S + O2点燃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 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 铁在氧气中燃烧(活动P74):3Fe+2O 2 点燃 Fe 3O 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 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四、氧气的制取 (7) 实验室制取 ① 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KMnO 4 K 2MnO 4 + MnO 2 +O 2 KClO 3 KCl + O 2 H 2O 2 H 2O +O 2 ② 实验室装置图课本75和77页 ③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催化剂:在反应中,只起改变(加速)反应速度的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工业上又叫触媒,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 本身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8) 工业制法:空气冷冻分离法(又称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近年来, 利用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法),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以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集氧气。 P77, 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研究(重点) 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A+B C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一变多)。A B+C 加热 ) n 2O M 二氧化锰(加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