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离散证明题集锦

离散证明题集锦

离散证明题集锦
离散证明题集锦

离散证明题集锦

一.命题逻辑

例:给出┐(P∧Q)?(┐P∨┐Q)的真值表

解:

一般说来,n个命题变元组成的命题公式共有2n种真值指派。

●定理1:任何两个重言式的合取或析取,仍然是重言式。

证明:设A、B为两个重言式,则A∧B和A∨B的真值分别等于T∧T和T∨T。

●定理2:对一个重言式的同一分量都用任何一个命题公式置换,

所得命题公式仍为一个重言式。(即代入规则)

证明:由于重言式的真值与分量的真值指派无关,故对同一分量以

任何一个命题公式置换后,重言式的真值不变。

●定理3:设A、B是两个命题公式,A?B当且仅当A?B是一

个重言式。(前面已证)

证明:若A?B,则对于A、B所包含的分量的任意指派,A、B 均取相同的真值,即A?B是一个重言式;若A?B是一个重言式,即对于分量的任意指派,A、B均取相同的真值,即A?B

●定理1:设A1是命题公式A的子公式,若A1?B1,则若将A

中的A1用B1来替换,得到公式B ,则B与A等价,即A?B.(替换规则)。

证明:因为对变元的任一组指派,A1与B1真值相同,故以B1取代A1后,公式B与公式A相对于变元的任一指派的真值也必相同,所以A?B。

●证明下列命题公式(可以利用基本等价式)

Q→(P∨(P∧Q))?Q→P

(P∧Q)∨(P∧┐Q)?P

(P→Q)→(Q∨R)?P∨Q∨R

P∧┐Q∨Q?P∨Q

解:1.原式?Q→(P∨P) ∧(P∨Q) ?Q→P∧(P∨Q) ?Q→P

2.原式? ((P∧Q)∨P) ∧((P∧Q) ∨┐Q) ? (P∨P) ∧(P∨Q) ∧(P∨┐Q) ∧(Q∨┐Q) ?P∧(P∨Q) ∧(P∨┐Q) ?P∧P?P

3.原式?┐(┐P∨Q)∨(Q∨R) ?(P∧┐Q) ∨(Q∨R) ?(P∨Q∨R) ∧(Q∨┐Q∨R) ?P∨Q∨R(零率)

4.原式?(P∧┐Q)∨Q?(P∨Q)∧(┐Q∨Q) ?P∨Q(运算次序优先级:┐,∧,∨,→,?)

例: 求证: (P →Q) ∨┐(P →Q) 为永真式。

解:原式?(┐P∨Q)∨(P∧┐Q)?(┐P∨Q∨P) ∧(┐P∨Q ∨┐Q)?T

例:求证┐Q∧(P→Q)?┐P

证法1:前件真推导后件真

证法2:后件假推导前件假

证法3:定义

定理:设P、Q为任意两个命题公式,P?Q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Q 且Q?P。

证明:若P?Q,则P?Q为重言式,即P→Q和Q→P是重言式;若有P?Q且Q?P,则P→Q和Q→P是重言式,即P?Q为重言式

例已知A是B的充分条件, B是C的必要条件,C是D的必要条件, D是B的必要条件, 问:

(1) A是D的什么条件?

(2) B是D的什么条件?

解已知A?B, C?B, D?C, B?D, 故有

(1) A?B, B?D, 所以A?D, 即A是D的充分条件

(2) D?C, C?B, 所以D?B, 又因为B?D, 所以B?D, 即B是D 的充要条件。

定理:如果A?B,则A* ? B*。

证明:设P1,P2,…,Pn是出现在命题公式A、B中的原子变元,因为A?B,即:A(P1,P2,…,Pn)?B(P1,P2,…,Pn)是一个重言式。故有:A(┐P1,┐P2,…,┐Pn)?B(┐P1,┐P2,…,┐Pn)是一个重言式。即A(┐P1,┐P2,…,┐Pn)?B(┐P1,┐P2,…,┐Pn)

┐A* ?┐B* ,即A* ? B*

例判断下面各推理是否正确.

(1)如果天气凉快,小王就不去游泳.天气凉快,所以小王没去游泳.

(2)如果我上街,我一定去新华书店.我没上街.所以我没去新华书店. 解: 解上述类型的推理问题,应先将命题符号化,然后写出前提、结论和推理的形式结构,最后进行判断.

(1)P:天气凉快; Q:小王去游泳.

前提:P→?Q, P.

结论:?Q.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 Q. (*)

判断(*)是否为重言式.

①真值表法

真值表的最后一列全为1,因而(*)是重言式.所以推理正确.

②等价演算法

(P→? Q)∧P)→? Q ?1.

③主析取范式法

((P→?Q)∧P)→? Q

?m0∨m1∨m2∨m3

由②,③同样能判断推理正确.

(2)P:我上街; Q:我去新华书店.

前提:P→Q, ?P. 结论:?Q.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 →?Q. (**)

((P→Q)∧?P)→?Q

?m0∨m2∨m3

可见(**)不是重言式,所以推理不正确.还可用其他方法判断之.

例证明下列前提是不相容的。

1. 若A因病缺了许多课, 那么他中学考试失败。

2. 若A中学考试失败, 则他没有知识。

3. 若A读了许多书, 则他有知识。

4. A因病缺了许多课, 而且读了许多书。

证明符号化题目:

P: 因病缺了许多课,

Q: 中学考试失败,

R: 有知识,

S: 读了许多书。

问题要证明前提

P→Q, Q?→R, S→R, P∧S是不相容的。

下面我们用另外一种形式的格式证明

(即后面讲的―构造证明‖的格式):

编号公式依据

(1) P∧S P

(2) P (1); I1

(3) S (1); I2

(4) P→Q P

(5) Q (2),(4); I8

(6) S→R P

(7) R (3),(6); I8

(8) Q?→R P

(9) ?R (5),(8); I9

(10) R∧?R (7),(9)

例张三说李四在说谎, 李四说王五在说谎, 王五说张三、李四都在说谎。问谁说真话, 谁说假话?

解设A:张三说真话; B:李四说真话; C:王五说真话

依题意有A??B, B??C, C??A∧?B。

(A ??B)∧(B ??C)∧(C ??A∧?B)

?(A?→B)∧(?B→A)∧(B?→C)∧(?C→B) ∧(C→(?A∧?B))∧((?A∧?B)→C)

?(?A∧B∧?C)∧((A∨B)∧C)) ∧((?A∧?B∧?C)∨(A∧?C)∨(B∧?C))

??A∧B∧?C

即: 李四说真话, 张三和王五说假话。

●例1.9.3:求证:S是前提W,W→┐Q,┐Q→R和R→S的有

效结论。

●证明:

{1} (1) W→┐Q P

{2} (2) ┐Q→R P

{1,2} (3) W→R T,(1)(2)I11

{3} (4) W P

{1,2,3} (5) R T,(3)(4)I8

{4} (6) R→S P

{1,2,3,4} (7) S T,(5)(6)I8

(这部分的T,I8等是另外一本书的内容,所以不用管,只要会推就行)

例前提: 如果马会飞或羊吃草, 则母鸡就会是飞鸟; 如果母鸡是飞鸟, 那么烤熟的鸭子还会跑; 烤熟的鸭子不会跑。结论: 羊不吃草。解符号化上述语句, P: 马会飞, Q: 羊吃草, R: 母鸡是飞鸟, S: 烤熟的鸭子还会跑, ?S: 烤熟的鸭子不会跑, ?Q: 羊不吃草。

前提集合{P∨Q→R, R→S, ?S}, 结论C : ?Q。

(1) ?S P

(2) R→S P

(3) ?R (1), (2), I9

(4) P∨Q→R P

(5) ?(P∨Q) (3), (4), I9

(6) ?P∧?Q (5), E5

(7) ?Q (6), I 2

例如果我的考试通过, 那么我很快乐。如果我快乐, 那么阳光很好。现在是凌晨一点, 天很暖和。试给出结论。

解设P: 我的考试通过, Q: 我很快乐, R: 阳光很好, S: 天很暖和。把―凌晨一点‖理解为阳光不好。

前提为: P→Q, Q→R, ?R∧S。

编号公式依据

(1) P→Q P

(2) Q→R P

(3) P→R (1), (2);I11

(4) ?R∧S P

(5) ?R (4);I1

(6) ?P (3), (5);I9

结论: ?P, 我的考试没通过。

例前提: ?P∨?Q, ?P→R, R?→S; 结论: S?→Q。

证明(1) S CP

(2) R?→S P

(3) S?→R (2), E

(4) ?R (1), (3), I

(5) ?P→R P

(6) ?R→P (5), E

(7) P (4), (6), I

(8) ?P∨?Q P

(9) P?→Q (8), E

(10) ?Q (7), (9), I

(11) S?→Q (1), (10), CP

(CP规则这部分因为好像多了一个条件,所以用起来可能会比较简单)

例1.9.5:证明R→S可从前提P→(Q→S),┐R∨P和Q推出。

证明:(CP规则,因为结论R→S为条件式)

{1} (1) ┐R∨P P

{2} (2) R P(附加前提)

{1,2} (3) P T,(1)(2)I10

{3} (4) P→(Q→S) P

{1,2,3} (5) Q→S T, (3,4)I8

{4} (6) Q P

{1,2,3,4} (7) S T,(5)(6)I8

{1,3,4} (8) R→S CP,(2)(7)

例1.9.4:证明从前提P→Q,┐(Q∨R)可演绎出┐P.

证明:(反证法)

{1} (1) P P(附加前提)

{2} (2) P→Q P

{1,2} (3) Q T,(1)(2)I8

{3} (4) ┐(Q∨R) P

{3} (5) ┐Q∧┐R T, (4)E5

{3} (6) ┐Q T,(5)I1

{1,2,3} (7) Q∧┐Q T,(3)(6)

例―如果春暖花开, 燕子就会飞回北方。如果燕子飞回北方, 则冰雪融化。所以, 如果冰雪没有融化, 则没有春暖花开。‖证明这些语句构成一个正确的推理。证: 令P: 春暖花开。Q: 燕子飞回北方。R:冰雪融化。则上述问题转化成证明:

P→Q, Q→R ??R?→P

利用CP规则, 将?R作为附加前提, 推导?P, 从而推导出?R?→P。

编号公式依据

(1) Q→R P

(2) ?R P(附加前提)

(3) ?Q (1),(2); I9

(4) P→Q 前提

(5) ?P (3),(4); I9

课堂练习:

1. 用基本等价公式的转换方法验证下列推断是否有效。

(1)P → Q,R∧S,?Q ? R∧S;

(2)?P → Q,Q → R,R → P ? P∨Q∨R;

(3)P,Q → R,R∨S ? Q → S;

(4)?Q∧R,R∧P,Q ? P∨?Q。

2. 用推理规则证明下述论断的正确性。

(1)P,P→ (Q → (R∧S)) ? Q → S;

(2)P→ (Q → R),R→ (Q → S) ? P → (Q → S);

(3)P → (Q → R) ? (Q→ (R → S)) → (P→ (Q → S));

(4)?(P → Q) →?(R∨S),(Q→ P)∨?R,R ? P ? Q。

3. A, B, C, D四人中要派两个人出差,按下述三个条件有几种派法?如何派?

(1)若A去,则C 和D中要去一人。(2)B和C不能都去。

(3)C去则D要留下。

4. A, B, C, D四人参加考试后,有人问它们,谁的成绩最好。A说―不是我‖,B说―是D‖,C说―是B‖,D说―不是我‖。四人的回答只有一人符合实际,问是谁的成绩最好?只有一人成绩最好的是谁?

5. 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1)如果我是小孩,我会喜欢熊猫。我不是小孩,所以我不喜欢熊猫。

(2)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地球停止转动。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所以地球停止了转动。

二.谓词逻辑

例试用量词、谓词表示下列命题:

①所有大学生都热爱祖国;

②每个自然数都是实数;

③一些大学生有远大理想;

④有的自然数是素数。

解①令S(x):x是大学生,L(x):x热爱祖国,则

所有大学生都热爱祖国(?x)(S(x)→L(x))

②令N(x):x是自然数,R(x):x是实数,则

每个自然数都是实数(?x)(N(x)→R(x))

●全称量词(?x)后跟条件式。

③令S(x):x是大学生,I(x):x有远大理想,则

一些大学生有远大理想(?x)(S(x)∧I(x))

④令N(x):x是自然数,P(x):x是素数。则

有的自然数是素数(?x)(N(x)∧P(x))

●存在量词(?x)后跟合取式。

例令f(x):x小于88,g(x):x是奇数,

(?x) (f(x)∧g(x)) 。个体变元x是约束变元。

这已经不是一个命题函数, 而是一个命题。它相当于说―存在有小于88的奇数‖, 这是一个真命题

例令f(y): y是辣椒,g(y): y是红的,

(?y) (f(y) →g(y))。个体变元y是约束变元。

这也不是一个命题函数,而是一个命题。

对于其中的个体变元不需要再作代入, 它的含义是确定的, 它断定―一切辣椒都是红的‖, 这当然是一个假命题。

例:将公式(?x)(P(x)→Q(x,y))∧R (x,y)中的约束变元改名。下面哪个正确?(注意到此公式中,约束变元只有x),

1)(?y)(P(y) →Q (y,y))∧R (x,y)

2)(?z)(P(z) →Q (x,y))∧R (x,y)

3)(?z)(P(z) →Q (z,y))∧R (x,y)

例:将公式(?x)(P(y)→Q(x,y))∧R (x,y)中的自由变元代入。

(注意到此公式中y为自由变元,x既是约束出现,也是自由出现。)我们以y为例,试判断下面哪个正确?

1)(?x)(P(z) →Q (x,z))∧R (x,y)

2)(?x)(P(x) →Q (x,z))∧R (x,x)

3)(?x)(P(z) →Q (x,z))∧R (x,z)

例在公式(?x) (Q(x) →R(x, y))∨(?z) P(x, z)中,x既为约束出现,又为自由出现,下面用两种方法,使变元x在公式中只呈一种形式出现

解用约束变元的改名规则得:

(?u) (Q(u) →R(u, y))∨(?z) P(x, z);

或用自由变元得代入规则得:

(?x )(Q(x) →R(x, y))∨(?z) P(u, z)。

(重做前一例题,将自由出现的x进行代入)

重做例:将公式(?x)(P(y)→Q(x,y))∧R (x,y)中的自由变元代入。

注意到此公式中y为自由变元,x既是约束出现,也是自由出现。这次,我们将自由出现的x代入,得:(?x)(P(y) →Q (x,y))∧R (z,y)

例试证明下面苏格拉底论证: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因此,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证明:令M(x):x是人,D(x):x是要死的,s:苏格拉底,原题可符号化为:

(?x)(M(x)→D(x)),M(s) ┣D(s)

推证如下:

{1} (1) (?x)(M(x)→D(x)) P

{1} (2) M(s)→D(s) UI,(1)

{3} (3) M(s) P

{1,3} (4) D(s) T,(2),(3),I

例证明(?x)A(x)→(?x)B(x) ? (?x)(A(x)→B(x))

证明:反证法

(1) ?(?x) (A(x) → B(x)) P(附加前提)

(2) (?x) ?(A(x) → B(x)) T, (1), E

(3) ?(A(a) → B(a)) T, (2), ES

(4) A(a)∧?B(a) T, (3), I

(5) A(a) T, (4), I

(6) ?B(a) T, (4), I

(7) (?x) A(x) T, (5), EG

(8) (?x) A(x) → (?x) B(x) P前提

(9) (?x) B(x) T, (7)(8), I

(10) B(a) T, US

(11) B(a)∧?B(a) (6)(10)矛盾

三.集合

例在一个住着一些人家的僻静孤岛上, 岛上只有一个理发师a, a给且只给岛上所有不能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问谁给a理发?

解: 设S = {x | x 是不能自己理发的人}。

(1) 若a?S, 则a给自己a理发。又由题意知, a只给不能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所以a是不能自己理发的人, 即a∈S, 矛盾。

(2) 若a∈S, 则a是不能自己理发的人。又由题意知, a只给集合S 中的人理发, 所以a要给a理发, 即a?S , 矛盾。

无论如何, 都有a∈S和a?S同时成立。

这是著名的罗素悖论paradox。

例令A={{1,2},{3},4}, B={4,{5},{5,6}},则

∪A={1,2}∪{3}={1,2,3},

∪B={5}∪{5,6}={5,6},

∩A={1,2}∩{3}=?,

∩B={5}∩{5,6}={5}

四.关系

例设 A = {1, 3, 5}, B = {2, 4, 6, 8}, 定义A到B的二元关系R: ?a, b?∈R当且仅当a?b, 则称R为A到B的―小于‖关系。

R = {?1,2?, ?1,4?, ?1,6?, ?1,8?, ?3,4?, ?3,6?, ?3,8?, ?5,6?, ?5,8?}

是A到B的一个关系, 显然R ? A×B。

而?3,2??R, ?5,2??R, ?5,4??R。

例设A = {1, 2, 3, 4, 5, 6}, B = {a, b, c, d},

关系R = {?2, a?, ?2, b?, ?3, b?, ?4, d?, ?6, d?}, 则

dm(R) = {2, 3, 4, 6},

rn(R) = {a, b, d},

fl(R)={2,3,4,6,a,b,d}。

例设A = {1, 2, 3}, B={1, 2, 3, 4},从A到B上的关系R={?1,1?,?2,2?,?3,3?},

S={?1,1?,?1,2?,?1,3?,?1,4?},

R∪S={?1,1?,?2,2?,?3,3?, ?1,2?,?1,3?,?1,4?}

R∩S={?1,1?}

R-S={?2,2?,?3,3?}

S-R={?1,2?,?1,3?,?1,4?}

R'={?1,2?,?1,3?,?1,4?, ?2,1?,?2,3?,?2,4?, ?3,1?,?3,2?,?3,4?}

要注意的是, 作为关系, 补运算是对全域关系而言的, 并不是对全集U而言的。

例设A和B分别是学校的所有学生和所有课程的集合。假设R由所有有序对?a,b?组成,其中a是选修课程b的学生。S由所有有序对?a,b?构成,其中课程b是a的必修课。什么是关系R∪S,R∩S,R⊕S,R-S和S-R?

解:关系R∪S由所有的有序对?a,b?组成,其中a是一个学生,他或者选修了课程b,或者课程b是他的必修课。R∩S是所有有序对?a,b?的集合,其中a是一个学生,他选修了课程b并且课程b也是a的必修课。R⊕S由所有有序对?a,b?组成,其中学生a已经选修了课程b,但课程b不是a的必修课,或者课程b是a的必修课,但a没有

选修它。R-S是所有有序对?a,b?的集合,其中a已经选修了课程b 但课程b不是a的必修课。S-R是所有有序对?a,b?的集合,其中课程b是a的必修课,但a没有选它。

例设A = {a, b, c, d}, A上的关系

R = {?a, a?, ?a, b?, ?b, d?},

S = {?a, d?, ?b, c?, ?b, d?, ?c, b?}。

求R*S 和S*R。

解: R*S = {?a, d?, ?a, c?};

S*R = {?c, d?}。

显然R*S ≠S*R

从本例可知复合关系不满足交换律。

兄弟关系和父子关系的复合是——叔侄关系

例设A = {a, b, c, d, e, f },

R ={?a, b?, ?b, c?, ?c, d?, ?d, e?, ?e, f?}。

求Rn (n =1, 2, 3, 4, …)。

解:R1 = R;

R2 = R*R ={?a, c?, ?b, d?, ?c, e?, ?d, f?};

R3 = R2*R ={?a, d?, ?b, e?, ?c, f?};

R4 = R3*R ={?a, e?, ?b, f?};

R5 = R4*R = {?a, f?};

R6 = R5*R = ?;

R7 = ?;

Rn = ?( n>5 )。

例设A = {a, b, c, d, 1, 2, 3, 4}, A上的关系

R = {?a, 2?, ?b, 2?, ?b, 3?, ?d, 4?},

R–1 = {?2, a?, ?2, b?, ?3, b?, ?4, d?}。

例设A = {a, b, c}, B = {0, 1}, 有A到B的关系

R = {?a, 0?, ?b, 0?, ?c, 1?}, S = {?a, 1?, ?b, 1?, ?c, 1?}

则R–1={?0, a?,?0, b?, ?1,c?}, S–1={?1, a?,?1, b?,?1, c?} R∪S = {?a, 0?, ?b, 0?, ?c, 1?, ?a, 1?, ?b, 1?};

(R∪S) –1 = R–1∪S–1

= {?0, a?, ?0, b?, ?1, c?, ?1, a?, ?1, b?};

R∩S = {?c, 1?};

(R∩S) –1 = R–1∩S–1= {?1, c?};

R – S = {?a, 0?, ?b, 0?};

(R –S) –1 = R–1 – S–1 = {?0, a?, ?0, b?};

离散数学题库

常熟理工学院20 ~20 学年第学期 《离散数学》考试试卷(试卷库01卷) 试题总分: 100 分考试时限:120 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有( ) (A)(B)(C)(D) 2.设P:2×2=5,Q:雪是黑的,R:2×4=8,S:太阳从东方升起,下列( )命题的真值为 真。 (A)(B)(C)(D) 3.集合A={1,2,…,10}上的关系R={|x+y=10,x,y A},则R 的性质为( ) (A)自反的(B)对称的(C)传递的,对称的(D)传递的 4.设,,其中表示模3加法,*表示模2乘法,在集合上 定义如下运算: 有称为的积代数,则的积代数幺元是( ) (A)<0,0> (B)<0,1> (C)<1,0> (D)<1,1> 5.下图中既不是Eular图,也不是Hamilton图的图是( ) 6.设为无向图,,则G一定是( ) (A)完全图(B)树(C)简单图(D)多重图 7.设P:我将去镇上,Q:我有时间。命题“我将去镇上,仅当我有时间”符号化为()。 (A) P Q (B)Q P (C)P Q (D) 8.在有n个结点的连通图中,其边数() (A)最多有n-1条(B)最多有n 条(C)至少有n-1条(D)至少有n条 9.设A-B=,则有() (A)B=(B)B(C)A B (D)A B 10.设集合A上有3个元素,则A上的不同的等价关系的个数为() (A)5 (B)7 (C)3 (D)6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n个命题变元组成的命题公式共有种不同的等价公式。 2.设〈L,≤〉为有界格,a为L中任意元素,如果存在元素b∈L,使,则称b是a 的补元。 3.设*,Δ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两个可交换二元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y∈A,都有 ,则称运算*和运算Δ满足吸收律。 4.设T是一棵树,则T是一个连通且的图。 5.一个公式的等价式称作该公式的主合取范式是指它仅由组成。 6.量词否定等价式? ("x)P(x) ?,? ($x)P(x) ?。 7.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则它的叶子结点数为。 8.设是一个群,是阿贝尔群的充要条件是。9.集合S={α,β,γ,δ}上的二元运算*为 * αβγδ αδαβγ βαβγδ γβγγγ δαδγδ 那么,代数系统中的幺元是,α的逆元是。 10.设A={<1,2>,<2,4>,<3,3>},B={<1,3>,<2,4>,<4,2>} = 。 =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命题公式是一个矛盾式。() 2.,若,则必有。() 3.设S为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则S是传递的当且仅当(S S)S。() 4.任何一棵二叉树的结点可对应一个前缀码。() 5.代数系统中一个元素的左逆元一定等于该元素的右逆元。() 6.一个有限平面图,面的次数之和等于该图的边数。() 7.A′B = B′A () 8.设*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如果A中有关于运算*的左零元θl和右零θr,则A中 有零元。() 9.一个循环群的生成元不是唯一的。() 10.任何一个前缀码都对应一棵二叉树。() 四、解答题(5小题,共30分) 1.(5分)什么是欧拉路?如何用欧拉路判定一个图G是否可一笔画出? 2.(8分)求公式 (P∨Q)R 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离散数学题库及答案

数理逻辑部分 选择、填空及判断 ?下列语句不就是命题的( A )。 (A) 您打算考硕士研究生不? (B) 太阳系以外的星球上有生物。 (C) 离散数学就是计算机系的一门必修课。 (D) 雪就是黑色的。 ?命题公式P→(P∨?P)的类型就是( A ) (A) 永真式(B) 矛盾式 (C) 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D) 析取范式 ?A就是重言式,那么A的否定式就是( A ) A、矛盾式 B、重言式 C、可满足式 D、不能确定 ?以下命题公式中,为永假式的就是( C ) A、p→(p∨q∨r) B、(p→┐p)→┐p C、┐(q→q)∧p D、┐(q∨┐p)→(p∧┐p) ?命题公式P→Q的成假赋值就是( D ) A、 00,11 B、 00,01,11 C、10,11 D、 10 ?谓词公式) x xP∧ ?中,变元x就是 ( B ) R , ( x ) (y A、自由变元 B、既就是自由变元也就是约束变元 C、约束变元 D、既不就是自由变元也不就是约束变元 ?命题公式P→(Q∨?Q)的类型就是( A )。 (A) 永真式 (B) 矛盾式 (C) 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 (D) 析取范式 ?设B不含变元x,) x x→ ?等值于( A ) A ) ( (B A、B (D、B x xA→ x ?) ( ( ?C、B x∧ A ?) (B、) ?) xA→ x ) ( A x (B x∨ ?下列语句中就是真命题的就是( D )。 A.您就是杰克不? B.凡石头都可练成金。 C.如果2+2=4,那么雪就是黑的。 D.如果1+2=4,那么雪就是黑的。 ?从集合分类的角度瞧,命题公式可分为( B ) A、永真式、矛盾式 B、永真式、可满足式、矛盾式 C、可满足式、矛盾式 D、永真式、可满足式 ?命题公式﹁p∨﹁q等价于( D )。 A、﹁p∨q B、﹁(p∨q) C、﹁p∧q D、 p→﹁q ?一个公式在等价意义下,下面写法唯一的就是( D )。 (A) 范式 (B) 析取范式 (C) 合取范式 (D) 主析取范式 ?下列含有命题p,q,r的公式中,就是主析取范式的就是( D )。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有几套带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A卷及答案) 一、证明题(10分) 1)(?P∧(?Q∧R))∨(Q∧R)∨(P∧R)?R 证明: 左端?(?P∧?Q∧R)∨((Q∨P)∧R)?((?P∧?Q)∧R))∨((Q∨P)∧R) ?(?(P∨Q)∧R)∨((Q∨P)∧R)?(?(P∨Q)∨(Q∨P))∧R ?(?(P∨Q)∨(P∨Q))∧R?T∧R(置换)?R 2)?x(A(x)→B(x))??xA(x)→?xB(x) 证明:?x(A(x)→B(x))??x(?A(x)∨B(x))??x?A(x)∨?xB(x)???xA(x)∨?xB(x)??xA(x)→?xB(x) 二、求命题公式(P∨(Q∧R))→(P∧Q∧R)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0分) 证明:(P∨(Q∧R))→(P∧Q∧R)??(P∨(Q∧R))∨(P∧Q∧R)) ?(?P∧(?Q∨?R))∨(P∧Q∧R) ?(?P∧?Q)∨(?P∧?R))∨(P∧Q∧R) ?(?P∧?Q∧R)∨(?P∧?Q∧?R)∨(?P∧Q∧?R))∨(?P∧?Q∧?R))∨(P∧Q∧R) ?m0∨m1∨m2∨m7 ?M3∨M4∨M5∨M6 三、推理证明题(10分) 1)C∨D, (C∨D)→?E, ?E→(A ∧?B), (A∧?B)→(R∨S)?R∨S 证明:(1) (C∨D)→?E (2) ?E→(A∧?B) (3) (C∨D)→(A∧?B) (4) (A∧?B)→(R∨S) (5) (C∨D)→(R∨S) (6) C∨D

(7) R∨S 2) ?x(P(x)→Q(y)∧R(x)),?xP(x)?Q(y)∧?x(P(x)∧R(x)) 证明(1)?xP(x) (2)P(a) (3)?x(P(x)→Q(y)∧R(x)) (4)P(a)→Q(y)∧R(a) (5)Q(y)∧R(a) (6)Q(y) (7)R(a) (8)P(a) (9)P(a)∧R(a) (10)?x(P(x)∧R(x)) (11)Q(y)∧?x(P(x)∧R(x)) 四、设m是一个取定的正整数,证明:在任取m+1个整数中,至少有两个整数,它们的差是m的整数倍 证明设 1 a,2a,…,1+m a为任取的m+1个整数,用m去除它们所得余数 只能是0,1,…,m-1,由抽屉原理可知, 1 a,2a,…,1+m a这m+1个整 数中至少存在两个数 s a和t a,它们被m除所得余数相同,因此s a和t a的差是m的整数倍。 五、已知A、B、C是三个集合,证明A-(B∪C)=(A-B)∩(A-C) (15分)证明∵x∈ A-(B∪C)? x∈ A∧x?(B∪C)? x∈ A∧(x?B∧x?C)?(x∈ A∧x?B)∧(x∈ A∧x?C)? x∈(A-B)∧x∈(A-C)? x∈(A-B)∩(A-C)∴A-(B∪C)=(A-B)∩(A-C) 六、已知R、S是N上的关系,其定义如下:R={| x,y∈N∧y=x2},S={| x,y∈N∧y=x+1}。求R-1、R*S、S*R、R{1,2}、S[{1,2}](10分) 解:R-1={| x,y∈N∧y=x2},R*S={| x,y∈N∧y=x2+1},S*R={| x,y∈N∧y=(x+1)2}, 七、若f:A→B和g:B→C是双射,则(gf)-1=f-1g-1(10分)。 证明:因为f、g是双射,所以gf:A→C是双射,所以gf有逆函数

离散数学证明题

离散数学证明题离散数学证明题:链为分配格 证明设a,b均是链A的元素,因为链中任意两个元素均可比较,即有a≤b或a≤b,如果a ≤b,则a,b的最大下界是a,最小上界是b,如果b≤a,则a,b的最大下界是b,最小上界是a,故链一定是格,下面证明分配律成立即可,对A中任意元素a,b,c分下面两种情况讨论: ⑴b≤a或c≤a ⑵a≤b且a≤c 如果是第⑴种情况,则a∪(b∩c)=a=(a∪b)∩(a∪c) 如果是第⑵种情况,则a∪(b∩c)=b∩c=(a∪b)∩(a∪c) 无论那种情况分配律均成立,故A是分配格. 一.线性插值(一次插值) 已知函数f(x)在区间[xk ,xk+1 ]的端点上的函数值yk =f(xk ), yk+1 = f(xk+1 ),求一个一次函数y=P1 (x)使得yk =f(xk ),yk+1 =f(xk+1 ), 其几何意义是已知平面上两点(xk ,yk ),(xk+1 ,yk+1 ),求一条直线过该已知两点。 1. 插值函数和插值基函数 由直线的点斜式公式可知: 把此式按照 yk 和yk+1 写成两项: 记 并称它们为一次插值基函数。该基函数的特点如下表: 从而 P1 (x) = yk lk (x) + yk+1 lk+1 (x) 此形式称之为拉格朗日型插值多项式。其中, 插值基函数与yk 、yk+1 无关,而由插值结点xk 、xk+1 所决定。一次插值多项式是插值基函数的线性组合, 相应的组合系数是该点的函数值yk 、yk+1 . 例1: 已知lg10=1,lg20=1.3010, 利用插值一次多项式求lg12的近似值。 解: f(x)=lgx,f(10)=1,f(20)=1.3010, 设 x0 =10 ,x1 =20 ,y0 =1 ,y1 =1.3010 则插值基函数为: 于是, 拉格朗日型一次插值多项式为: 故 : 即lg12 由lg10 和lg20 两个值的线性插值得到,且具有两位有效数字(精确值lg12=1.0792). 二.二次插值多项式 已知函数y=f(x)在点xk-1 ,xk ,xk+1 上的函数值yk-1 =f(xk-1 ),yk =f(xk ), yk+1 =f(xk+1 ), 求一个次数不超过二次的多项式P2 (x), 使其满足, P2 (xk-1 )=yk-1 , P2 (xk )=yk , P2 (xk+1 )=yk+1 . 其几何意义为:已知平面上的三个点 (xk-1 ,yk-1 ),(xk ,yk ),(xk+1 ,yk+1 ), 求一个二次抛物线, 使得该抛物线经过这三点。 1.插值基本多项式 有三个插值结点xk-1 ,xk ,xk+1 构造三个插值基本多项式,要求满足: (1) 基本多项式为二次多项式; (2) 它们的函数值满足下表: 因为lk-1 (xk )= 0,lk-1 (xk+1 )=0, 故有因子(x-xk )(x-xk+1 ), 而其已经是一个二次多项式, 仅相差一个常数倍, 可设 lk-1 (x)=a(x-xk )(x-xk+1 ),

离散数学试题与答案

试卷二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P:您努力,Q:您失败。 2、 “除非您努力,否则您将失败”符号化为 ; “虽然您努力了,但还就是失败了”符号化为 。 2、论域D={1,2},指定谓词P P (1,1) P (1,2) P (2,1) P (2,2) T T F F 则公式x ??真值为 。 3设A={2,3,4,5,6}上的二元关系}|,{是质数x y x y x R ∨<><=,则 R= (列举法)。 R 的关系矩阵M R = 。 4、设A={1,2,3},则A 上既不就是对称的又不就是反对称的关系 R= ;A 上既就是对称的又就是反对称的关系R= 。 5、设代数系统,其中A={a,b,c}, 则幺元就是 ;就是否有幂等 性 ;就是否有对称性 。 6、4阶群必就是 群或 群。 7、下面偏序格就是分配格的就是 。 8、n 个结点的无向完全图K n 的边数为 ,欧拉图的充要条件就是 。 * a b c a b c a b c b b c c c b

二、选择 1、在下述公式中就是重言式为( ) A.)()(Q P Q P ∨→∧; B.))()(()(P Q Q P Q P →∧→??; C.Q Q P ∧→?)(; D.)(Q P P ∨→。 2、命题公式 )()(P Q Q P ∨?→→? 中极小项的个数为( ),成真赋值的个数为 ( )。 A.0; B.1; C.2; D.3 。 3、设}}2,1{},1{,{Φ=S ,则 S 2 有( )个元素。 A.3; B.6; C.7; D.8 。 4、设} 3 ,2 ,1 {=S ,定义S S ?上的等价关系 },,,, | ,,,{c b d a S S d c S S b a d c b a R +=+?>∈∈<><><<=则由 R 产 生的S S ?上一个划分共有( )个分块。 A.4; B.5; C.6; D.9 。 5、设} 3 ,2 ,1 {=S ,S 上关系R 的关系图为 则R 具有( )性质。 A.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B.反自反性、反对称性; C.反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D.自反性 。 6、设 ο,+ 为普通加法与乘法,则( )>+<ο,,S 就是域。 A.},,3|{Q b a b a x x S ∈+== B.},,2|{Z b a n x x S ∈== C.},12|{Z n n x x S ∈+== D.}0|{≥∧∈=x Z x x S = N 。 7、下面偏序集( )能构成格。

离散数学复习题及答案

1. 写出命题公式 ﹁(P →(P ∨ Q ))的真值表。 答案: 2.证明 答案: 3. 证明以下蕴涵关系成立: 答案: 4. 写出下列式子的主析取范式: 答案: 5. 构造下列推理的论证:p ∨q, p →r, s →t, s →r, t q 答案: ) ()(R P Q P ∨∧∧?) ()(R P Q P ∨∧?∨??) )(())(R Q P P Q P ∧?∨?∨∧?∨??) ()()()(R Q R P P Q P P ∧?∨∧?∨∧?∨∧??) ()()(Q R P R P Q R P Q ∧∧?∨?∧∧?∨∧∧??) ()()(P R Q P R Q Q R P ?∧∧?∨∧∧?∨?∧∧?∨) ()()(Q R P R P Q R P Q ∧∧?∨?∧∧?∨∧∧??) (Q R P ?∧∧?∨) ()(Q P Q P Q P ?∧?∨∧??Q) P (Q)(P P) (Q P)P (Q)(Q Q)P (P) Q)P ((Q)Q)P (P) Q (Q)P (Q P ?∧?∨∧?∧∨∧?∨?∧∨?∧??∧∨?∨?∧∨??∨?∧∨???Q Q P P ?∨∧?)() ()(R P Q P ∨∧∧?

①s →t 前提 ②t 前提 ③s ①②拒取式I12 ④s →r 前提 ⑤r ③④假言推理I11 ⑥p →r 前提 ⑦p ⑤⑥拒取式I12 ⑧p ∨q 前提 ⑨q ⑦⑧析取三段论I10 6. 用反证法证明:p →((r ∧s)→q), p, s q 7. 请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所有鱼都生活在水中。 答案: 令 F( x ):x 是鱼 W( x ):x 生活在水中 ))((W(x)F(x)x →? 8. 请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实数。 答案: 令 Q ( x ):x 是有理数 R ( x ):x 是实数 Q(x))x)(R(x)(?∧? 9. 请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尽管有人聪明,但并非一切人都聪明。 答案: 令M(x):x 是人 C(x):x 是聪明的 则上述命题符号化为 10. 请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对于所有的正实数x,y ,都有x+y ≥x 。 答案: 令P(x):x 是正实数 S(x,y): x+y ≥x 11. 请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每个人都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答案: ))) ()((())()((x C x M x x C x M x →??∧∧?)) ,()()((y x S y P x P y x →∧??

离散数学证明题

离散数学证明题 离散数学证明题离散数学证明题:链为分配格 证明设a,b均是链A的元素,因为链中任意两个元素均可比较,即有a≤b或a≤b,如果a≤b,则a,b的最大下界是a,最小上界是b,如果b≤a,则a,b的最大下界是b,最小上界是a,故链一定是格,下面证明分配律成立即可,对A中任意元素a,b,c分下面两种情况讨论: ⑴b≤a或c≤a ⑵a≤b且a≤c 如果是第⑴种情况,则a∪(b∩c)=a=(a∪b)∩(a∪c) 如果是第⑵种情况,则a∪(b∩c)=b∩c=(a∪b)∩(a∪c) 无论那种情况分配律均成立,故A是分配格. 一.线性插值(一次插值) 已知函数f(x)在区间[xk ,xk+1 ]的端点上的函数值yk =f(xk ), yk+1 = f(xk+1 ),求一个一次函数y=P1 (x)使得yk =f(xk ),yk+1 =f(xk+1 ), 其几何意义是已知平面上两点(xk ,yk ),(xk+1 ,yk+1 ),求一条直线过该已知两点。 1. 插值函数和插值基函数 由直线的点斜式公式可知: 把此式按照 yk 和yk+1 写成两项: 记

并称它们为一次插值基函数。该基函数的特点如下表: 从而 P1 (x) = yk lk (x) + yk+1 lk+1 (x) 此形式称之为拉格朗日型插值多项式。其中, 插值基函数与yk 、yk+1 无关,而由插值结点xk 、xk+1 所决定。一次插值多项式是插值基函数的线性组合, 相应的组合系数是该点的函数值yk 、yk+1 . 例1: 已知lg10=1,lg20=1.3010, 利用插值一次多项式求lg12的近似值。 解: f(x)=lgx,f(10)=1,f(20)=1.3010, 设 x0 =10 ,x1 =20 ,y0 =1 ,y1 =1.3010 则插值基函数为: 于是, 拉格朗日型一次插值多项式为: 故 : 即lg12 由lg10 和lg20 两个值的线性插值得到,且具有两位有效数字(精确值lg12=1.0792). 二.二次插值多项式 已知函数y=f(x)在点xk-1 ,xk ,xk+1 上的函数值yk-1 =f(xk-1 ),yk =f(xk ), yk+1 =f(xk+1 ), 求一个次数不超过二次的多项式P2 (x), 使其满足, P2 (xk-1 )=yk-1 , P2 (xk )=yk , P2 (xk+1 )=yk+1 . 其几何意义为:已知平面上的三个点 (xk-1 ,yk-1 ),(xk ,yk ),(xk+1 ,yk+1 ),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1)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设集合A,B,其中A={1,2,3}, B= {1,2}, 则A - B=____________________; ρ(A) - ρ(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设有限集合A, |A| = n, 则|ρ(A×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集合A = {a, b}, B = {1, 2}, 则从A到B的所有映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中双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命题公式G=?(P→Q)∧R,则G的主析取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G是完全二叉树,G有7个点,其中4个叶点,则G的总度数为__________,分枝点数为________________. 6设A、B为两个集合, A= {1,2,4}, B = {3,4}, 则从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所具有的关系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设命题公式G=?(P→(Q∧R)),则使公式G为真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设集合A={1,2,3,4}, A上的关系R1 = {(1,4),(2,3),(3,2)}, R1 = {(2,1),(3,2),(4,3)}, 则 R1?R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2?R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设有限集A, B,|A| = m, |B| = n, 则| |ρ(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A,B,R是三个集合,其中R是实数集,A = {x | -1≤x≤1, x∈R}, B = {x | 0≤x < 2, x∈R},则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3.设集合A={2, 3, 4, 5, 6},R是A上的整除,则R以集合形式(列举法)记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设一阶逻辑公式G = ?xP(x)→?xQ(x),则G的前束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设G是具有8个顶点的树,则G中增加_________条边才能把G变成完全图。

电大离散数学证明题参考题

五、证明题 1.设G 是一个n 阶无向简单图,n 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证明图G 与它的补图G 中的奇数度顶点个数相等. 证明:设,G V E =<>,,G V E '=<>.则E '是由n 阶无向完全图n K 的边删去E 所得到的.所以对于任意结 点u V ∈,u 在G 和G 中的度数之和等于u 在n K 中的度数.由于n 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从而n K 的每个结点都是偶数度的( 1 (2)n -≥度),于是若u V ∈在G 中是奇数度结点,则它在G 中也是奇数度结点.故图G 与它的补图G 中的奇数度结点个数相等. 2.设连通图G 有k 个奇数度的结点,证明在图G 中至少要添加 2 k 条边才能使其成为欧拉图. 证明:由定理3.1.2,任何图中度数为奇数的结点必是偶数,可知k 是偶数. 又根据定理4.1.1的推论,图G 是欧拉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图G 不含奇数度结点.因此只要在每对奇数度结点之间各加一条边,使图G 的所有结点的度数变为偶数,成为欧拉图. 故最少要加2 k 条边到图G 才能使其成为欧拉图. 五、证明题 1.试证明集合等式:A ? (B ?C )=(A ?B ) ? (A ?C ). 证:若x ∈A ? (B ?C ),则x ∈A 或x ∈B ?C , 即x ∈A 或x ∈B 且x ∈A 或x ∈C . 即x ∈A ?B 且x ∈A ?C , 即x ∈T =(A ?B ) ? (A ?C ), 所以A ? (B ?C )? (A ?B ) ? (A ?C ). 反之,若x ∈(A ?B ) ? (A ?C ),则x ∈A ?B 且x ∈A ?C , 即x ∈A 或x ∈B 且x ∈A 或x ∈C , 即x ∈A 或x ∈B ?C , 即x ∈A ? (B ?C ), 所以(A ?B ) ? (A ?C )? A ? (B ?C ). 因此.A ? (B ?C )=(A ?B ) ? (A ?C ). 2.对任意三个集合A , B 和C ,试证明:若A ?B = A ?C ,且A ≠?,则B = C . 证明:设x ∈A ,y ∈B ,则∈A ?B , 因为A ?B = A ?C ,故∈ A ?C ,则有y ∈C , 所以B ? C . 设x ∈A ,z ∈C ,则∈ A ?C , 因为A ?B = A ?C ,故∈A ?B ,则有z ∈B ,所以C ?B . 故得B = C . 3、设A ,B 是任意集合,试证明:若A ?A=B ?B ,则A=B . 许多同学不会做,是不应该的.我们看一看 证明:设x ∈A ,则∈A ?A , 因为A ?A=B ?B ,故∈B ?B ,则有x ∈B ,所以A ?B . 设x ∈B ,则∈B ?B , 因为A ?A=B ?B ,故∈A ?A ,则有x ∈A ,所以B ?A . 故得A=B .

离散数学章练习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公式) ∨ ? ∧的成真赋值为 01;10 ? p∧ ( (q ) p q 2.设p, r为真命题,q, s 为假命题,则复合命题) ? ? →的真值为 0 p→ ( q (s ) r 3.公式) ∨ ? p∧ q ?与共同的成真赋值为 01;10 ? ∧ p ( ) ) (q q p ( 4.设A为任意的公式,B为重言式,则B A∨的类型为重言式 5.设p, q均为命题,在不能同时为真条件下,p与q的排斥也可以写成p与q的相容或。 二.将下列命题符合化 1. 7不是无理数是不对的。 解:) ? ?,其中p: 7是无理数;或p,其中p: 7是无理数。 (p 2.小刘既不怕吃苦,又很爱钻研。 解:其中 ?p: 小刘怕吃苦,q:小刘很爱钻研 p∧ ,q 3.只有不怕困难,才能战胜困难。 解:p →,其中p: 怕困难,q: 战胜困难 q? 或q →,其中p: 怕困难, q: 战胜困难 p? 4.只要别人有困难,老王就帮助别人,除非困难解决了。 解:) → ?,其中p: 别人有困难,q:老王帮助别人,r: 困难解决了 p (q r→ 或:q ?) (,其中p:别人有困难,q: 老王帮助别人,r: 困难解决了r→ ∧ p 5.整数n是整数当且仅当n能被2整除。 解:q p?,其中p: 整数n是偶数,q: 整数n能被2整除 三、求复合命题的真值 P:2能整除5, q:旧金山是美国的首都, r:在中国一年分四季 1. )) p∧ → q ∨ r → ∧ ((q r ( ) ( ) p 2.r ?) → (( → (( ∨ ) ( )) p r p ∨ p q ? ∧ ? q∧ 解:p, q 为假命题,r为真命题 1.)) p∧ → q ∨的真值为0 r → ∧ ( ) ( ) ((q p r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B卷答案1) 一、证明题(10分) 1)(?P∧(?Q∧R))∨(Q∧R)∨(P∧R)?R 证明: 左端?(?P∧?Q∧R)∨((Q∨P)∧R) ?((?P∧?Q)∧R))∨((Q∨P)∧R) ?(?(P∨Q)∧R)∨((Q∨P)∧R) ?(?(P∨Q)∨(Q∨P))∧R ?(?(P∨Q)∨(P∨Q))∧R ?T∧R(置换)?R 2) ?x (A(x)→B(x))??xA(x)→?xB(x) 证明:?x(A(x)→B(x))??x(?A(x)∨B(x)) ??x?A(x)∨?xB(x) ???xA(x)∨?xB(x) ??xA(x)→?xB(x) 二、求命题公式(P∨(Q∧R))→(P∧Q∧R)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0分)。 证明:(P∨(Q∧R))→(P∧Q∧R)??(P∨(Q∧R))∨(P∧Q∧R)) ?(?P∧(?Q∨?R))∨(P∧Q∧R) ?(?P∧?Q)∨(?P∧?R))∨(P∧Q∧R) ?(?P∧?Q∧R)∨(?P∧?Q∧?R)∨(?P∧Q∧?R))∨(?P∧?Q∧?R))∨(P∧Q∧R) ?m0∨m1∨m2∨m7 ?M3∨M4∨M5∨M6 三、推理证明题(10分) 1)C∨D, (C∨D)→?E,?E→(A∧?B), (A∧?B)→(R∨S)?R∨S 证明:(1) (C∨D)→?E P (2) ?E→(A∧?B) P (3) (C∨D)→(A∧?B) T(1)(2),I (4) (A∧?B)→(R∨S) P (5) (C∨D)→(R∨S) T(3)(4), I (6) C∨D P (7) R∨S T(5),I 2) ?x(P(x)→Q(y)∧R(x)),?xP(x)?Q(y)∧?x(P(x)∧R(x)) 证明(1)?xP(x) P

《离散数学》题库及答案

《离散数学》题库与答案 一、选择或填空 (数理逻辑部分) 1、下列哪些公式为永真蕴含式?( A ) (1)?Q=>Q→P (2)?Q=>P→Q (3)P=>P→Q (4)?P∧(P∨Q)=>?P 答:在第三章里面有公式(1)是附加律,(4)可以由第二章的蕴含等值式求出(注意与吸收律区别) 2、下列公式中哪些是永真式?( ) (1)(┐P∧Q)→(Q→?R) (2)P→(Q→Q) (3)(P∧Q)→P (4)P→(P∨Q) 答:(2),(3),(4)可用蕴含等值式证明 3、设有下列公式,请问哪几个是永真蕴涵式?( ) (1)P=>P∧Q (2) P∧Q=>P (3) P∧Q=>P∨Q (4)P∧(P→Q)=>Q (5) ?(P→Q)=>P (6) ?P∧(P∨Q)=>?P 答:(2)是第三章的化简律,(3)类似附加律,(4)是假言推理,(3),(5),(6)都可以用蕴含等值式来证明出是永真蕴含式 4、公式?x((A(x)→B(y,x))∧?z C(y,z))→D(x)中,自由变元是( ),约束变元是( )。 答:x,y, x,z(考察定义在公式?x A和?x A中,称x为指导变元,A为量词的辖域。在?x A和?x A的辖域中,x的所有出现都称为约束出现,即称x为约束变元,A中不是约束出现的其他变项则称为自由变元。于是A(x)、B(y,x)和?z C(y,z)中y为自由变元,x和z为约束变元,在D(x)中x为自由变元) 5、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给出命题的真值。( )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 陕西师大是一座工厂。 (3) 你喜欢唱歌吗? (4) 若7+8>18,则三角形有4条边。 (5) 前进! (6) 给我一杯水吧!

离散数学题目5

离散数学试题(A卷答案) 一、(10分)证明?(A∨B)→?(P∨Q),P,(B→A)∨?P A。 证明:(1)?(A∨B)→?(P∨Q)P (2)(P∨Q)→(A∨B) T(1),E (3)P P (4)A∨B T(2)(3),I (5)(B→A)∨?P P (6)B→A T(3)(5),I (7)A∨?B T(6),E (8)(A∨B)∧(A∨?B) T(4)(7),I (9)A∧(B∨?B) T(8),E (10)A T(9),E 二、(10分)甲、乙、丙、丁4个人有且仅有2个人参加围棋优胜比赛。关于谁参加竞赛,下列4种判断都是正确的: (1)甲和乙只有一人参加; (2)丙参加,丁必参加; (3)乙或丁至多参加一人; (4)丁不参加,甲也不会参加。 请推出哪两个人参加了围棋比赛。 解符号化命题,设A:甲参加了比赛;B:乙参加了比赛;C:丙参加了比赛;D:丁参加了比赛。 依题意有, (1)甲和乙只有一人参加,符号化为A⊕B?(?A∧B)∨(A∧?B); (2)丙参加,丁必参加,符号化为C→D; (3)乙或丁至多参加一人,符号化为?(B∧D); (4)丁不参加,甲也不会参加,符号化为?D→?A。 所以原命题为:(A⊕B)∧(C→D)∧(?(B∧D))∧(?D→?A) ?((?A∧B)∨(A∧?B))∧(?C∨D)∧(?B∨?D)∧(D∨?A) ?((?A∧B∧?C)∨(A∧?B∧?C)∨(?A∧B∧D)∨(A∧?B∧D))∧((?B∧D)∨(?B∧?A)∨(?D∧?A)) ?(A∧?B∧?C∧D)∨(A∧?B∧D)∨(?A∧B∧?C∧?D)?T 但依据题意条件,有且仅有两人参加竞赛,故?A∧B∧?C∧?D为F。所以只有:(A∧?B∧?C∧ D)∨(A∧?B∧D)?T,即甲、丁参加了围棋比赛。 三、(10分)指出下列推理中,在哪些步骤上有错误?为什么?给出正确的推理形式。 (1)?x(P(x)→Q(x)) P

离散数学试题

087ynu离散数学试题与答案试卷一 一、填空 20% (每小题2分) 1.设(N:自然数集,E+正偶数)则。 2.A,B,C表示三个集合,文图中阴影部分的集合表达式为 。 3.设P,Q 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则 的真值= 。 4.公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 5.若解释I的论域D仅包含一个元素,则在I下真值为 。 6.设A={1,2,3,4},A上关系图为 则 R2 = 。 7.设A={a,b,c,d},其上偏序关系R的哈斯图为 则 R= 。 8.图的补图为。 9.设A={a,b,c,d} ,A上二元运算如下: 那么代数系统的幺元是,有逆元的元素为,它们的

逆元分别为。 10.下图所示的偏序集中,是格的为。 二、选择 20% (每小题 2分) 1、下列是真命题的有() A.;B.; C.; D.。 2、下列集合中相等的有() A.{4,3};B.{,3,4};C.{4,,3,3};D. {3,4}。 3、设A={1,2,3},则A上的二元关系有()个。 A. 23 ;B. 32 ;C.; D.。 4、设R,S是集合A上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R,S 是自反的,则是自反的; B.若R,S 是反自反的,则是反自反的; C.若R,S 是对称的,则是对称的; D.若R,S 是传递的,则是传递的。 5、设A={1,2,3,4},P(A)(A的幂集)上规定二元系如下 则P(A)/ R=() A.A ;B.P(A) ;C.{{{1}},{{1,2}},{{1,2,3}},{{1,2,3,4}}}; D.{{},{2},{2,3},{{2,3,4}},{A}}0 6、设A={,{1},{1,3},{1,2,3}}则A上包含关系“”的哈斯图为() 7、下列函数是双射的为() A.f : IE , f (x) = 2x ; B.f : NNN, f (n) = ; C.f : RI , f (x) = [x] ; D.f :IN, f (x) = | x | 。 (注:I—整数集,E—偶数集, N—自然数集,R—实数集)

离散数学题目及答案

数理逻辑习题 判断题 1.任何命题公式存在惟一的特异析取范式 ( √ ) 2. 公式)(q p p →?→是永真式 ( √ ) 3.命题公式p q p →∧)(是永真式 ( √ ) 4.命题公式r q p ∧?∧的成真赋值为010 ( × ) 5.))(()(B x A x B x xA →?=→? ( √ ) 6.命题“如果1+2=3,则雪是黑的”是真命题 ( × ) 7.p q p p =∧∨)( ( √ ) 8.))()((x G x F x →?是永真式 ( × ) 9.“我正在撒谎”是命题 ( × ) 10. )()(x xG x xF ?→?是永真式( √ ) 11.命题“如果1+2=0,则雪是黑的”是假命题 ( × ) 12.p q p p =∨∧)( ( √ ) 13.))()((x G x F x →?是永假式 ( × ) 14.每个命题公式都有唯一的特异(主)合取范式 ( √ ) 15.若雪是黑色的:p ,则q →p 公式是永真式 ( √ ) 16.每个逻辑公式都有唯一的前束范式 ( × ) 17.q →p 公式的特异(主)析取式为q p ∨? ( × ) 18.命题公式 )(r q p →∨?的成假赋值是110 ( √ ) 19.一阶逻辑公式)),()((y x G x F x →?是闭式( × ) 单项选择题 1. 下述不是命题的是( A )

A . 花儿真美啊! B . 明天是阴天。 C . 2是偶数。 D . 铅球是方的。 2.谓词公式(?y )(?x )(P (x )→R (x,y ))∧?yQ (x,y )中变元y ( B ) A . 是自由变元但不是约束变元 B . 是约束变元但不是自由变元 C . 既是自由变元又是约束变元 D . 既不是自由变元又不是约束变元 3.下列命题公式为重言式的是( A ) A .p→ (p ∨q ) B .(p ∨┐p )→q C .q ∧┐q D .p→┐q 4. 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只有( A ) A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B .2+2=0 C .飞碟来自地球外的星球。 D .凡石头都可练成金。 5.在公式),()())(),()()((z y P y z Q y x P y x ?→∧??中变元y 是( B ) A .自由变元 B .约束变元 C .既是自由变元,又是约束变元 D .既不是自由变元,又不是约束变元 6.下列命题公式为重言式的是( A ) A .p→ (p ∨q ) B .(p ∨┐p )→q C .q ∧┐q D .q→┐p 7.给定如下4个语句: (1)我不会唱歌。 (2)如果天不下雨,我就上街。 (3)我每天都要上课。 (4)火星上有人吗? 其中不是复合命题的是( B ) A .(1)(4) B .(3)(4) C .(1)(3) D .(1)(3)(4) 8.下列含有命题p ,q ,r 的公式中,是特异(主)析取范式的是 ( D ) A .(p ∧ q ∧ r ) ∨ (?p ∧ q ) B .(p ∨ q ∨ r ) ∧ (?p ∧ q ) C .(p ∨ q ∨ r ) ∧ (?p ∨ q ∨ r ) D .(p ∧ q ∧ r ) ∨ (?p ∧ q ∧ r ) 9.设个体域为整数集,则下列公式中值为真的是( A )。 A . (?y )(?x )(x ·y=2) B .(?x )(?y )(x ·y=2) C . (?x )(x -y=x ) D .(?x )( ?y )(x+y=2y ) 10. 下述不是命题的是( D )

离散数学题库与答案

试卷二十二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5分) 1.设A={1,2,3,4,5},下面( )集合等于A 。 A 、{1,2,3,4,5,6}; B 、 } 25{2 ≤x x x 是整数且; C 、}5{≤x x x 是正整数且; D 、} 5{≤x x x 是正有理数且 。 2.设A={{1,2,3},{4,5},{6,7,8}},下列各式中( )是错的。 A 、A ?Φ; B 、{6,7,8}∈A ; C 、{{4,5}}?A ; D 、{1,2,3}?A 。 3.六阶群的子群的阶数可以是( )。 A 、1,2,5; B 、2,4; C 、3,6,7; D 、2,3 。 4.设B A S ??,下列各式中( )是正确的。 A 、 domS ? B ; B 、domS ?A ; C 、ranS ?A ; D 、domS ? ranS = S 。 5.设集合Φ≠X ,则空关系X Φ不具备的性质是( )。 A 、自反性; B 、反自反性; C 、对称性; D 、传递性。 6.下列函数中,( )是入射函数。 A 、世界上每个人与其年龄的序偶集; B 、、世界上每个人与其性别的序偶集; B 、 一个作者的专著与其作者的序偶集; D 、每个国家与其国旗的序偶集。 7.><,*G 是群,则对*( )。 A 、满足结合律、交换律; B 、有单位元,可结合; C 、有单位元、可交换; D 、每元有逆元,有零元。 8.下面( )哈斯图所描述的偏序关系构成分配格。 9.下列( )中的运算符都是可交换的。 A 、→∨∧,,; B 、?→,; C 、???,,; D 、∧∨,。 10.设G 是n 个结点、m 条边和r 个面的连通平面图,则m 等于( )。 A 、n+r-2 ; B 、n-r+2 ; C 、n-r-2 ; D 、n+r+2 。 11.n 个结点的无向完全图n K 的边数为( )。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设集合A,B,其中A={1,2,3}, B= {1,2}, 则A - B=____________________; ρ(A) - ρ(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设有限集合A, |A| = n, 则|ρ(A×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集合A = {a, b}, B = {1, 2}, 则从A到B的所有映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中双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命题公式G=?(P→Q)∧R,则G的主析取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G是完全二叉树,G有7个点,其中4个叶点,则G的总度数为__________,分枝点数为________________. 6设A、B为两个集合, A= {1,2,4}, B = {3,4}, 则从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所具有的关系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设命题公式G=?(P→(Q∧R)),则使公式G为真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设集合A={1,2,3,4}, A上的关系R1 = {(1,4),(2,3),(3,2)}, R1 = {(2,1),(3,2),(4,3)}, 则 R1?R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2?R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设有限集A, B,|A| = m, |B| = n, 则| |ρ(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A,B,R是三个集合,其中R是实数集,A = {x | -1≤x≤1, x∈R}, B = {x | 0≤x < 2, x∈R},则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3.设集合A={2, 3, 4, 5, 6},R是A上的整除,则R以集合形式(列举法)记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设一阶逻辑公式G = ?xP(x)→?xQ(x),则G的前束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设G是具有8个顶点的树,则G中增加_________条边才能把G变成完全图。 16. 设谓词的定义域为{a, b},将表达式?xR(x)→?xS(x)中量词消除,写成与之对应的命题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