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迪拜_生态建筑_的思考

关于迪拜_生态建筑_的思考

关于迪拜_生态建筑_的思考
关于迪拜_生态建筑_的思考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0年第20卷第25期

近年来,迪拜云集了世界各大建筑师的设计方案,受到了世

界的瞩目。在建设高楼大厦之时,全球最顶尖的建筑技术和科技

手段也运用在生态能源的制造和循环使用上。随着“低碳”概念

在媒体上大力宣扬,迪拜各种冠以“绿色”“生态”之名的建筑方

案也被广泛关注。本文选取几个实例来进行讨论。

1生态建筑的概念及设计准则

人类建筑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影响了生态平衡,建筑与自

然需要以一种新的形式协调发展。生态建筑是在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

于生态平衡的建筑。低能耗的生态建筑是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这就要求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高效率使用,同时综合考虑新材料

的选择和新技术的采用,创造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绿色生

态建筑。

2迪拜“生态建筑”案例

2.1旋转塔

迪拜旋转塔(见图1)是由意大利建筑师戴维·菲舍尔设计的

一座位于迪拜的世界首个风力发电的旋转摩天大楼,高约420

m,共80层,每一层都错落开呈螺旋上升状。整座大楼所需的能

源都是自给自足的。建成后,各个楼层之间都安装有风力涡轮机提供动力,使每一层都可作360°旋转。迪拜摩天大楼总共安装有79个风力涡轮。此外,大楼的居民们可以通过电梯将自己的车停放在公寓中。同时,大楼还装有太阳能板,为自己或邻近的建筑物提供电力。

2.2马斯达尔市(Masdar City)

由诺曼·福斯特为Masdar Initiative这个新能源项目设计的Masdar City,是要在距离阿布达比市东南方11km的沙漠区域开发一处6.4km2的新市镇,通过大面积的太阳能采集、风力发电系统和自然生态环境循环系统而建设成世界上第一座“零碳”和“零废物”的无车城市(见图2)。

全城坐东北朝西南,有大量的植栽与水景设施,并利用风塔设施将凉风引入城内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禁止私家车开行,以输运需求设计3类大众交通方式,即轻轨、磁浮、步道。风力、水力、太阳能与氢气发电并行,并计划未来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制造饮用水的海水淡化厂将以太阳能作为电力来源,大量建置雨水回收设施以及高效率的污水回收与再利用设施。从开始的建筑营造,到日后的民生用品仅能使用可再生的环保材质,都市主力产业将以环保相关产业为主。

3迪拜“生态建筑”热引发的思考

(1)迪拜的生态建筑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积极探索还是追赶潮流时尚的标新立异?迪拜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开拓了建筑师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设计视野,促进了人们对于生态环保的关注,无疑具有一定的探索作用。但是,也有极端的“生态建筑”案例,如环保冰山建筑——

—蓝色水晶(见图3)。在夏季酷热的波斯湾沿岸,要想长期保存一座人造冰山,必定需要巨大的能耗。然而,设计师称这座冰制建筑的电力将由镶嵌在冰体表面的太阳

文章编号:1005-6033(2010)25-0159-02收稿日期:2010-06-17关于迪拜“生态建筑”的思考

方文烨1,肖虎2

(1.山西中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7,2.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通过迪拜的几个“生态建筑”案例,对迪拜模式的“生态建筑”提出了质疑,试图

探求迪拜标榜的“生态”与“绿色”建筑的真伪以及那些“生态建筑”对于当今社会的意

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迪拜模式;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

A

159

能电池板负责提供并采取能源循环系统进行多次利用。事实上,迪拜干燥的沙漠性气候并不适宜冰雕作品存在,尤其不适宜这种6层楼高的奢华娱乐场所。

在“绿色”成为一个时尚名词的今天,建筑界也滥用这个词汇,将其作为一种潮流的理念而附会在设计中,用以提升其社会深度与道德品位。于是,面对迪拜夸张的建筑背后涌现出来的这种

“生态”热,让人不禁生疑。在迪拜,那些冠以“生态建筑”之名的建筑是否真正的

“生态建筑”?是否值得大力推广?(2)迪拜的生态建筑是节能的“生态建筑”还是奢靡的“伪生态建筑”?迪拜的棕榈岛项目(见图4)据称已经把“可持续性”作为未来及进行中的重点项目。但有环境保护人士指出,棕榈岛将破坏海湾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为鱼类和海龟提供食物的珊瑚礁、牡蛎栖息地等将被埋在岛下。同时,棕榈岛还将阻止和改变自然洋流,迪拜著名的天然沙滩将被侵蚀,当地海洋环境将无法恢复得与以前一样。

这些所谓的“生态建筑”建立在巨大的资金投入基础上,在建筑有限的使用年限中,为实现这些建筑所付出的巨大资源浪费可

能比起它们在运营中所节省的能源要多得多。3万株树木将被安排运往迪拜这个

“水源危机”最严重的地方,以装点泰格·伍兹设计的高尔夫球场。一个820m 2的制冷游泳池和人工制冷海滩将由凡赛斯饭店在烈日的炙烤下提供制冷所需的电力。迪拜,在求新求异的建筑理念中,它的发展和建设就是建立在奢靡浪费之上的。固然,迪拜一贯能负担得起这些巨额的投资,能够建造出这些标志性的所谓“生态建筑”,但只可能造成比普通建筑更大的资源浪费,这绝不是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真正的生态建筑。

(3)迪拜模式的“生态建筑”还是适宜技术的“生态建筑”?高技术和未来技术才能解决的建筑节能环保未必那么值得令人兴奋。

迪拜代表了我们的愿望、目光以及野心。迪拜模式的“生态建筑”

是在迪拜这种火热的建设环境下催生出来的,固然有它的前瞻意义,但是它依然不过是奢靡的迪拜建筑的一种异化。

在全球都在倡导“绿色”“生态”的今天,选择适当的技术应该作为发展生态可持续建筑的主流,适时适地地去解决不同气候区的问题。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本土传统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天性的融合,创造出一种技术含量虽低但却人性化的绿色建筑。

4结语

当“生态”“绿色”“可持续”这些名词开始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的时候,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要能辨别其真伪和价值,尤其更应该注意到那些昂贵的高技术、未来技术“生态建筑”,它们的存在具有巨大的前瞻意义,但是往往其表现出来的新锐、前卫的外像使得它们远远比社会真正需求的“生态建筑”更有吸引力。建筑师,作为一个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迪拜的生态现象。

参考文献

[1]林琛.迪拜棕榈岛:人间奇迹还是人类的遗憾[J ].生态经济,2007(2):8-13.

[2]胡江涛.生态建筑的技术发展与设计理念[J ].山西建筑,2009,35(22):54-55.

(责任编辑:邱娅男)

────────────────

第一作者简介:方文烨,男,1977年6月生,2001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山西中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030027.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Ecological Buildings in Dubai

FANG Wen-ye ,XIAO Hu

ABSTRACT :Through several cases of ecological building in Dubai ,this paper questions the ecological buildings with Dubai mode ,and probes into the true and the false of the ecological and green buildings which are boasted by Dubai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ose buildings to modern society .

KEY WORDS :ecological building ;Dubai mode ;building design

方文烨,肖虎关于迪拜“生态建筑”的思考本刊E -mail:bjb@sxinfo.net

科技论坛

160

浅谈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进行,生态环境和能源紧缺问题也提议凸显。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建筑设计中。所谓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是综合考虑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方面,同时从人们居住环境上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满足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生态化建筑。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不同自然环境进行合适的安排和组织,并解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其构想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契合,生态建筑将成为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分析了生态建筑的要点,进而提出了几点生态建筑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标签: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观;应用 引言 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开始进行反思,虽然现在的建筑理论及施工设备、技术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房屋建筑施工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由于房屋建筑施工耗能较高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这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房屋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基础,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对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就使得环境保护与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种大环境下生态建筑观应运而生。 1、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 1.1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进行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营造生态景观,可以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而太多人为的建设和改造,不仅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物质资源的不必要的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这不符合我们的生态设计建筑的要求。 1.2保护现有的植被条件 传统的建筑施工工艺,完全按照施工图纸设计理念的模式,然后在建设之初,会对原有的施工场地的所有植被进行清除,施工完成后,在绿色设计。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严重破坏我们的自然植被。植被的破坏是对我们自然环境的极大损害,所以我们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中,必须考虑原有植被的情况建设领域,然后根据植被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设计的。 1.3提倡自然采光应用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论文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现代建筑体系 摘要: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中外建筑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目前的新型建筑有着 很多感悟,结合很多著名建筑进行了部分新型结构体系的介绍,总结了不同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张拉结构、膜结构、玻璃结构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社交、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商业和军事等方面的需求,建筑形式随之发生变化,其造型千变万化。当今建筑结构随着建筑功能的变化和需要,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是大体型、大空间、大跨度。如体育比赛场馆、会展中心、飞机场的机库与候机楼、文化艺术以及商业建筑等规模都很庞大,跨度也大。现代空间结构是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结构中得到知识、启发和借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传统的和现在的彼此融合,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发展结构体系。目前世界上已经建造了成千上万采用各类空间结构建筑的大型体育馆、飞机库、会议中心和展厅等,这些建筑的恢弘气势、优美造型。许多厂房、仓库等也采用了空间结构,实现了经济、合理的完美统一。 1 张拉整体结构体系 张拉整体结构可定义为一组不连续的受压构件与一套连续的受 拉单元组成的白支承、白应力的空间网格结构。它通过拉索和压杆的不同布置形成各种形态,索的拉力经过一系列受压杆而改变方向,使拉索与压杆相互交织实现平衡。这种结构的刚度依靠对拉索与压杆施加预应力来实现,且预应力值的大小对于结构的外形和结构的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张拉整体体系在拓扑学和形态学上是复杂的结构型

式,所以用一种有效的几何方式来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张拉整体体系可应用于城市雕塑、大跨度平面或曲面屋盖结构。张拉索网结构或张拉索壳结构的型式可为球壳、扁球壳、筒壳、旋转双曲面等。 张拉整体体系由于其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可充分利用拉索及压杆的单元强度,提供极大的刚度,适用于作为超大跨度建筑的屋盖结构。目前张拉整体体系主要是以索穹顶的结构形式应用于大型体育场的屋盖结构,在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均有建成的工程实例。 2 膜结构体系 膜结构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一种作为覆盖结构的空间形状,并能承受一定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是建筑与结构完美结合的一种结构体系。薄膜既承受膜面的张力,又可防雨、挡风,同时还可以采光。膜结构的建筑造型是结合结构构造的布局而产生的,力的平衡状态直接被表现在结构的形状上,从而使得膜结构成为一种建筑与结构自然有机结合的新型大跨度建筑。 (1)膜结构的特点 由建筑所用材料和其结构形式及其结构组成可知,膜结构具有如下明显的优越性: 1)跨度大、自重轻:在大跨度的结构中采用膜结构要比传统结构轻一个或几个数量级,且单位面积的结构自重与造价也不会随跨度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摘要】:有机建筑是赖特的著名理论,但是赖特从未提供过有机建筑的完整定义。1894年,赖特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有机建筑原则,他认为一幢建筑应当像是从场地上自然生长出来,如果场地环境特征明显,建筑的造型应当与环境保持和谐。1938年,赖特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沙漠中建造了西塔里埃森,它是一所特殊的建筑学校,帐篷式的斜坡顶、未加油漆的红木屋架和倾斜的毛石墙与四周的山形互相呼应。西塔里埃森是按照自然法则建造的,不仅建筑本身是有机的整体而且与环境保持和谐,它把场地、材料、建造方法和建筑师的有机哲学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予以展现,是有机建筑的典范。 关键词:西塔里埃森,有机建筑,草原住宅 美国威斯康星州是现代建筑先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的家乡,1909年赖特的母亲在威斯康星州的春绿县(Spring Green)买了一块地,赖特在新购置的土地上创建了家园。赖特的母亲祖籍威尔士,赖特给春绿县的新家起名塔里埃森(Taliesin),用的是威尔士语,意思是“闪亮的山顶边缘”。赖特的住宅没有建在山顶而是山坡的最高处,山顶的边缘相对隐蔽,可俯视山庄全貌。1932年,赖特在塔里埃森创建了一所建筑学校,学校有点像中国早期的私塾,赖特把

这座学校称为“塔里埃森学社”(TaliesinFellowship),把学生称为弟子(Apprentice)。学校与众不同,学生入学无须考试,毕业时也不发文凭,学员在校期间半工半读,有点儿像工厂的学徒工。学校没有正规的教学计划,实行即兴教学,边干边学,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于建筑。赖特认为,教育不应当在教室内进行,应当在工作中学习,劳动、吃饭、娱乐、闲谈、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学社的绘图室、学员宿舍、餐厅和小剧场都是1932年以后逐步扩建的,塔里埃森的建筑每年都要进行修改、扩建,不断完善,学员参加建校劳动,这是赖特重要的教育思想。 赖特夫妇曾于1927年1月访问过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Phoenix),当地的阳光和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威斯康星州春绿县的冬季则是既阴冷又潮湿,医生劝告赖特夫人,若每年冬季迁居菲尼克斯,避开北方的阴冷,赖特至少会延长生命20年。1936年赖特患了一次肺炎,促使赖特夫妇决定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内建立自己的塔里埃森分校。他们在靠近菲尼克斯的史考茨代尔(Scottsdale)买了800英亩(约324hm2)的荒地,背靠麦克道尔山(McDowell)、遥望天堂谷(ParadiseValley),当时四周几乎荒无人烟,设计图纸是赖特在现场的帐篷中绘制的,沙漠中的阳光强烈,白色绘图纸反射的眩光刺目,不得不改用深色的纸,赖特亲自绘制了设计图,1938年分校建成,命名西塔里埃森,时年赖特已70岁。

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

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 【摘要】生态建筑的核心内涵在于其内在的运行系统,因此必须把生态建筑放入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看待;有生态社区、生态城市乃至生态社会的建设,才会有真正的生态建筑;就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而言,我们关于生态建筑工作的落脚点应放在“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上。 【关键词】生态建筑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生态建筑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一定的生态技术含量并不能表明这样的建筑就必然成为生态建筑,而不含有那些典型生态技术手法的建筑也未必就不是生态建筑,因为生态建筑的核心并不在于其硬件如何,而在于其内在的运行系统如何,生态建筑是一个系统,必须从总体上来衡量和评价。 毫无疑问,生态建筑是一和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生态建筑的概念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着内涵,其评价标准应当建立在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这个角度看,生态建筑自古便有之,只不过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如此紧迫地提起。 自原始社会以来,我们的祖先逐步发展着建筑技术来挡风雨、避寒暑、御猛兽、抗灾害,但人们从来没人真正在通过建筑本身和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开来,直到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如暖通空调,人工照明等)使人们有能力将建筑和外部环境前所未有地隔绝开来,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正是这一错误倾向,极大加剧了全球的生态和能源危机,也使我们自1981年《华沙宣言》以来愈来愈也不得不重视生态建筑这一复合名词。

千百年来我们把建筑描述成“凝固的音乐”,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建筑也曾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机器”而被广泛接受,而今当我们从生态的观念来看待建筑时,一座生态建筑或一个生态建筑系统似乎更像是一个能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生命体,生态建筑应当能够和地球这一大的生态系统有良性的物质及能量交换,并融入其中。 当我们谈及“生态”时,其实我们主要指的是“生态平衡”,那是自然界的生物群落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一种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 我们知道建筑是为了改善和调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建造的,是为人类生活和行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而生态建筑就是力求和自然界之间就资源和能源的输入、输出达到一种良性的循环,动态的平衡。 显然,一座座单体的生态建筑是很难独自成立的,这是由生态和一概念的系统化内涵所限定的。故而,我们必须着眼于生态社区,生态城市,乃至生态社会的建设,从一个个子系统的建立到整个系统的形成,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一、关于“适宜技术”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建筑中的技术含量有着明显的增长和专业化的趋势,具体到生态建筑更是如此,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生态技术的生态建筑会是个什么样子,可以说,生态建筑的持续性在很大强度上是依赖于技术的有效性。 生态建筑的涉及面很广,是多学科,多门类,多工种的交叉,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涵盖的技术也是多层次的,从目前来看有所谓“低技术”、“中间技术”和“高技术”。 眼下,“高技术”的生态建筑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热点,许多媒体和建筑师都热衷于这一话题,源于高技术的生态建筑将会是生态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是不是生态建筑就非“高技”不可,非“高技”不做呢,显然未必。就我国现有的

世界十大最高建筑排行

世界十大最高建筑排行(组图) 第十名:中银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总高369米。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

第九名:中环广场大厦 1993年香港中环广场大厦建成,高374米,78层,是香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也同样跻身于世界最高建筑物前10名之列。 大厦看起来是三角形造型,其实并不是真三角形因为它的尖角均被切去。原因有二:首先是为了能有更多便于使用的室内面积;而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其税利尖角冲向邻居而得罪他们。 大厦顶部以金字塔形状的坡顶以及立于其上的桅杆作收束,晚间日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立面以三种不同颜色的隔热玻璃围护。金色、银色涂层的玻璃构成垂直和水平图案而形别涂饰的花玻璃穿插其间,形成典雅而又闪烁发光的形象。

第八名:帝国大厦 矗立在美国纽约市中心高1250英尺、共102层的帝国大厦度过了50个春秋。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而华尔街的老板们却热衷于修建摩天大楼的竞赛。百万富翁拉斯科布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决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楼房。能盖多高?拉姆沉思片刻后回答说:“1050英尺。”拉斯科布对这个高度很不满意,因为这仅仅比当时纽约新建成的克莱斯勒大厦高4英尺。于是,建筑师设法增加了一节200英尺高的圆塔,使帝国大厦的高度为1250英尺。这座摩天大楼只用了410天就建成,也可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帝国大厦一直是世界最高的楼房。

第七名:信兴广场大厦 信兴广场地王大厦由68层的商业大楼、32层的商务公寓、5层的购物中心及2层地下停车场组成,楼高384米,占地187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港币 第六名:中信广场大厦

浅谈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保护环境,追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生态建筑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全文介绍了生态建筑的特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态建筑的意义,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生态建筑能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并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 标签: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方式。生态技术是以资源为核心,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研究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通过以较小的消耗将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来获得最大的收效,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的发展目前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生态建筑通常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以上叫法严格地讲都不够全面。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等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生态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体现。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建筑的使用层面,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建筑概论大作业-迪拜帆船酒店设计理念和施工手段 - 副本

聆听波斯湾的涛声 ——浅谈迪拜帆船酒店设计理念和施工手段 摘要:本文将以阿联酋迪拜帆船酒店为分析对象,通过阐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工程师的建造施工过程再现这座地标性建筑的伟大之处。建筑师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运用他们所学以及高新科技造就了该建筑独特的结构和形式,因此帆船酒店并成为了当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关键字:帆船酒店建筑设计人工岛施工建造

引言: 20世纪50年代,迪拜还只是阿拉伯湾一个朴素的海滨小镇,而到了90年代以后,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让人以为自己仿佛到了纽约。像其它中东城市一样,迪拜因石油而富庶。但对一个雄心勃勃想在新世纪大展身手的新兴城市来说,石油当然不是全部。它打开了大门,大力发展旅游业。由于拥有高素质的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因为80%的人口是外国人的缘故),到迪拜的旅游者以模特、艺术家、商人等高收入阶层居多。在迪拜王储的提议之下,知名企业家Al-Maktoum 投资兴建了美轮美奂的帆船酒店。 正文: 背景介绍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被誉为海湾的明珠。在这座以金融业、石油和旅游业为主体的城市,正是因为有着丰厚的资本,才让这座城市有很多世界上著名建筑和高楼,迪拜甚至是世界奢华的代表,而在这座奢华的国际大都市里,帆船酒店算是一个代表。帆船酒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七星级酒店,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酒店,这些都代表着它的地位的重要性。因为迪拜这座城市的特殊和建筑的奇特,吸引了每年来自世界各地数不胜数的游客。 帆船酒店又称阿拉伯塔酒店,雄踞在迪拜海岸外,是全球最了不起的建筑之一。该酒店于1994年建成,其中仅外壳及填海的费用就高达11亿美元,整个酒店含有26吨黄金,共27层,高度超过321米,甚至超过了埃菲尔铁塔。这是地球上最高,恐怕也是

中外建筑差异论文

中西方建筑分析 班级: 姓名:

目录 一、摘要 二、正文 1、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2、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表现 3、当代建筑设计 三、总结

一、摘要 历史的车轮已步入21世纪,随着我国建设步伐的加快、综合实力的增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崛起、交通网络的逐步扩大完善,各类大中小型城镇亦在规划建设之中。在这一发展新时期,我们应该努力寻求一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寻找传统文化的内涵,获得创作的灵感和题材,建造出既是传统的、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建筑物,从而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和 谐统一。 【关键词】:中西方差异;传统文化;现代建筑 二、正文 1、中西方建筑差异比较 中西方的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结构、布局、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 不同的建筑材料,使得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这以建筑的关键。所以,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建筑便成了全靠石头建造的柱子支撑。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木柱,屋顶等。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因为这些细节方面的不同往往正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1]。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如下三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三)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

浅谈建筑艺术 这学期我选修了建筑艺术鉴赏这门课程,转眼,这门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短短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所学所知并不多,却也对建筑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与个人的体会感受。 建筑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在于它的耐久性。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灾和战争破坏,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忘或丢失。比如希腊的神庙、罗马的广场,还有数不清的古城市、古村镇,当初并不是为了纪念而专门建筑的,但是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古迹,成为人们欣赏的历史文化。 当然,建筑的实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在不同的建筑对象中可以各有偏重。有的审美功能比重大些,甚至占主要的地位,比如纪念碑、游乐园、陵墓等;有的比重大体相等,如商店、学校、医院等;有的比重小些,如仓库、厂房、桥梁等。但即使审美比重小的建筑在建设时也离不开一定审美观念的支配,比如前面所说的仓库、厂房、桥梁等,就要考虑合适的位置,适当的高度等,也是直线和曲线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具有了审美功能性。 建筑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比如, 看一座坡屋顶的房子,在室外我们只看到三个面。如在室内,我们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个面。我们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动自己,才能陆续地把所有的面看完。人们就是在位置的不断变换中,也就是空间的不断延续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正因为建筑具有空间延续性,因此,它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的甚至还主要靠环境才能构成完美的形象。道理很简单,建筑物一旦建成,就不能移动,除非特殊情况,不会出现房子搬家、桥梁搬家的事,而一旦搬了家,其审美效果也随之改变。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须是置于埃及这广阔无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恒的性格,如果搬到了东北大森林,很难设想,那是一种什么效果。 建筑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说它是正面的,是因为建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只能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颓废式的、讽刺式的、伤感式的、漫画式的形象。就建筑形象本身而言,也分不出什么进步的或落后的,革命的或反动的。天安门过去是封建王朝的正门,今天却是国徽上的图案,

生态建筑论文中英文对照

国外著名建筑师的生态建筑思想比较 [摘要]该文通过简要阐述生态建筑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以及对托马斯·赫尔佐格和诺曼·福斯特两位建筑大师的生态建筑思想和作品的比较,来学习和理解生态建筑,最后希望借助两位大师的突出成就来引起我国建筑师对生态建筑的重视和思考。 关键词: 托马斯·赫尔佐格诺曼-福斯特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表现形式生态建筑思想生态美学 目前,随着人们对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城市绿化的日益发展,创造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这个崭新的建筑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那么,什么样的建筑可称之为生态建筑呢? 生态建筑是将建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内部各种物质能源有序的循环使用,因而获得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建筑环境,并与自然相平衡,以此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文对同样在生态建筑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两位国外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诺曼·福斯特)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能进一步达对生态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1 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且适合人类的栖居。生态建筑必须满足以下四点:第一,必须与周围环境协调,并且对周围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第二,建筑物本身绝不可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建筑物内部的使用者能较好地享受大自然并感受到其赋予的舒适和愉快;第三.室内设计应尽量回归自然,如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理想的室内绿化等;第四,各种物质、源在建筑系统内可以有序的循环转换。归纳起来也就是要做到尊重环境和回归自然。 2生态建筑的表现形式 针对上述定义,结合目前国内外生态建筑实例,可将生态建筑的表现形式归纳为以下几点: 2.1建筑节能 以目前的建筑态势来看,低能耗已经成为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较为常见的方式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直接或通过技术转换成为可被建筑利用的形式,帮助建筑在采光、通风、采暖等方面降低能耗。 2.2建筑污染防治 建筑的污染防治是生态建筑的重要一环。三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们的治污观念也从只注重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污的治理,逐渐转向了建筑从建设到营运、维护过程中的污染治理。 2.3建筑资源再利用 在整个世界的能源消耗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维护和使用中所消耗的,所以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建筑资源利用在生态建筑这一领域中有待迅速提高的一个环节。 近年来,生态建筑材料③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问题。其主要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最后是易于回收和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的论述,对生态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要进一步研究生态建筑,光靠理论阐述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去分析一些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地研究和理解生态建筑。下文通过对两位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和诺曼·福斯特)的生态建筑思想和作品的分析和比较,来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研究生态建筑,从大师的思想与实践中汲取营养,探讨生态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与前景。

“中外建筑赏析”课程论文

“中外建筑赏析”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吉隆坡石油双塔赏析 姓名:邱泽新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时间:2012年5月2日

目录 目录------------------------------------------------------------------------------------------- - 2 -(一)吉隆坡石油双塔简介:--------------------------------- - 3 -(二)吉隆坡石油双塔的空间:------------------------------ - 3 -(三)吉隆坡石油双塔的外形--------------------------------- - 4 -(四)吉隆坡石油双塔的材料--------------------------------- - 5 -(五)吉隆坡石油双塔的结构--------------------------------- - 5 -(六)吉隆坡石油双塔的历史背景--------------------------- - 6 -(七)吉隆坡石油双塔的主要用途--------------------------- - 7 -(八)吉隆坡石油双塔的综合评价总结--------------------- - 7 -

(一)吉隆坡石油双塔简介: 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市(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简称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区的第一阶段工程。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四高的大楼。 【建设地点】: 吉隆坡市中市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 【开工时间】:1993年12月27日 【竣工时间】:1996年2月13日 【占地面积】:40公顷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452米 【建筑层数】:88层 【结构形式】:高轧制钢梁支托的金属板, 钢筋混凝土 【建筑造价】:20亿马币 【投资单位】:马来西亚石油公司 【设计单位】:凯撒培礼建筑事务所·西泽配利 【建设用途】:办公 【英文名称】:The Petronas Twin Towers. 【别称】:佩重纳斯大厦、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大厦、国家石油双塔、双子塔 (二)吉隆坡石油双塔的空间: 建筑设计KLCC计划区共占地超过100英亩,第一阶段工程除了兴建国油双塔楼之外,还包括了50层楼的安邦大厦(Ampang Tower)、一座广达 14万平方公尺的购物中心、 30层楼的挨索大楼(Menara Esso)、拥有645个房间的吉隆坡东方文华酒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建筑艺术及欣赏》论文 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 班级:00000000 姓名:000 学号:000000000 日期:000000000000000

建筑艺术欣赏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由于建筑学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并非每个人都能够领会其中的涵义,懂得如何欣赏建筑艺术。因此,必须要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使大家能够懂得建筑的本性,然后才能谈到欣赏。 为何要在艺术欣赏的教学中强调对建筑艺术的领悟呢?首先,从大家相对熟悉的艺术性来说,建筑艺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通常与壁画、雕塑等作品一起构成美妙的艺术氛围。此外,建筑形象和空间具有音乐般的美感,黑格尔在其名著《美学》中对此有全面的论述。总之,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西方常常被列于各种艺术的首位。它对于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具有其他艺术不可取代和比拟的作用。第二,建筑学科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它的设计与建造过程,同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工程经济、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乃至可持续发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建筑学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是科学与艺术相综合的学科。在整个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学科交叉的今天,建筑学无疑是一个范例,它带给我们许多能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帮助我们在打开思路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第三,建筑艺术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艺术。当远古的绘画、音乐、文字等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建筑并不少见。这些古代建筑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带给我们深厚而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帮我们找到自己的“根”。正因为如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现在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这说明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保护自己的历史,并且对历史有着特殊的热爱与珍惜。“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绝大部分项目都是古建筑遗存或遗址。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更有必要、也有责任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懂得去欣赏和保护它们。能够继承这些建筑遗产,是我们的幸运,而保护好它们,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建筑艺术欣赏这门课,我有了知识的扩充、欣赏的乐趣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关于学习生态建筑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学习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态建筑课程的学习,了解与掌握生态建筑的概念,思考生态建筑的意义所在,加深研究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方法,用以在实际工作中来解决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从而真正领会生态建筑的真谛。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文明建筑设计设计原则 1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资源匮乏,全球变暖与臭氧破坏,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恶化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不断向环境索取资源和排放废物虽然促进了社会某些发展,但阻碍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建筑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活动与人口增加、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密切相关。建筑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破坏负有相当大的责任。由此,生态建筑学应运而生,并随着新的问题和观念的产生而不断发展。 2生态建筑的概念 2.1生态学与生态建筑学 1866 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先提出“生态学”(Ecology)概念,并为这一新学科下了定义。生态学是生物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从生物学中孕育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建筑的本质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作出的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或改造。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规划师保罗·索勒开创了生态建筑学。从整体和生态的角度研究建筑,研究资源在建筑中的利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各种建筑功能在城市内的系统研究。生态建筑学是由于生态危机和建筑学发展危机而被推向历史舞台的,目标是通过平衡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人工生态环境。其理想状态就是尽量把人类的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通过生态补偿性设计达到正干扰和负干扰的平衡。 2.2生态建筑 根据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生态建筑的定义为:“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和其他科学技术建造的建筑;它与周围环境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自然、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的生态建筑,关注建筑活动对资源、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生存的影响,不仅要满足人类的生态需要,还要顾及其他自然生物的生态需要。生态建筑活动要同时整合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使两者和谐共生。[1]生态建筑应该体现的正是普遍存在与自然界中的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反映在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理方法与材料上,还体现于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的程度。它应该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建筑本身可以产生出一定的能源以弥补其消耗,而同时在建造、选址、及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综合考虑使用者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整体效果。[2]它还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舒适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 摘要: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性,住宅的生 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本论 文就生态建筑设计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字:生态建筑设计生态理念发展实践 abstract: now living in cities are eager to return to nature, hope more contact with nature, but only the green residential buildings can not say it has ecological, residential zoology is green based cove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philosoph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key 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philosophy; development;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 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性,住宅的生态型 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 人们对于生态的建筑这一概念并不感到陌生,生态建筑也被称

迪拜建筑设计介绍

迪拜“疯狂”艺术建筑展示之地 迪拜滨水区将会为杜拜带来820公里的海岸线和440平方公里的土地及商用水域 (这个面积是纽约曼哈顿的7倍大). 全区将会有40万居民. 该区靠近兴建中的杜拜中央机场 (世界最大), 迪拜名街SZR, Jebel Ali 经济特区, 还有首度阿布达比. 所以该区将会成为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国内及对外的交通枢纽。 俯拍迪拜人工岛 海底建酒店海滩装空调 提起迪拜,人们往往会用“富得流油”、“奢侈豪华”等词来形容这个坐落在沙漠中的神奇城市。迪拜不断以各种新奇、独特的设计一次次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里仿佛成了豪华设计的试验田。

迪拜风中烛火大厦 迪拜风中烛火大厦从54层到97层不等,汇集在一起构成一座舞蹈般的雕塑形象,看上去很像是烛火在闪动。建筑表达方面,其成熟的美学和结构工程方面的创新是任何现代建筑都无法比拟的。“迪拜大厦-迪拜”还设置了一系列附属的设施,包括零售店、娱乐场所和住宅,创造出富有活力动感的社区。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去迪拜之前,就听人说过,在迪拜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来了一看果真如此,这里的建筑设计处处彰显着豪华与奢侈。 在迪拜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迪拜是设计家的天堂,只要你有好的理念和创意,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坐车游览城市,会发现迪拜崭 新的高楼比比皆是,全是近几年刚刚落成的,而且每一个都风格独特,出自世界著名设计师之手。

迪拜海底酒店 比如号称世界最高楼的迪拜塔,塔的高度一直是人们好奇的对象;正在建设的“迪拜乐园”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预计占地二三百平方公里;还有在海底要建一座十星级豪华酒店,为全球独创。当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完全靠人工填海的棕榈岛,岛上有别墅、宾馆、公寓、办公楼和商厦,将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度假设施,吸引全世界的富豪。据说这个建筑在月球上也能看到,因此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中外园林赏析论文

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尝试 ——南苏园欣赏与批评 南苏园是我校西南一隅学术活动中心后的一处江南园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交大为数不多的具有较浓厚人文气息的景观之一。然而,由于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较为封闭的管理方式,交大学生很少了解其情况。2012年11月1日,我们一行人在老师带领下,前往南苏园考察。 一,基本情况 南苏园属于南方园林,人工山水园林,按照中国古典园林样式兴建,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在园中均有体现。园子占地面积不大,除去功能性较强的学术活动中心会议室,余下的几乎是几步路就可以逛遍。这也体现了江南园林“轻盈淡雅”的特点,这在交大广阔的校园中,也是很有特色的。园子挖有一池,号河从园边流经。南苏园现在基本作为学术活动中心的附属空间,且看上去并未受到精心打理,实为可惜之处。 (图1 南苏园一景) 二,建筑 南苏园建有舫、亭、廊、堂、阁等中国古典建筑,以及一些半古典半现代的会议建筑。规划者似乎力图让古典的园林发挥一些现代的作用。 入口处是现代气息较浓厚的会所,掩映在河畔垂柳之中。(图2) 园中建有一座蔚然舫。(图3)分为前厅和后厅两部分。比起一般的舫,还是有所简化。然而飞檐斗拱,映入水中,还是趣味无穷的。 园中建有鸳鸯亭,还有普通的四角亭。其中鸳鸯亭与画舫隔水相望,亦是情趣盎然。(图4)

园中花窗、门洞的设计,亦是体现出一种“隔”的效果,走在其间,颇具韵味。(图5) (图2 河畔功能性较强的会所) (图3 蔚然舫) (图4 鸳鸯亭与画舫隔水相望)

(图5 花窗:框景手法的运用) 三,理水与置石 理水是园林中各种水景的设计建造。水是造园的重要元素,古人常把水比作园林的血脉,“有水则活”。 南苏园体量较小,全园环绕小池而建,属于“聚”的布局手法。在入口处,是以号河分隔,辅以亲水植物柳树,杨柳依依,为游人营造出一种私密感。人工建造的小池以土岸为主,兼有石岸,以植物掩蔽水岸,试图营造出幽深的意境。遗憾的是,水中较为空虚,所置湖石亦毫无特色。(图6) 园中置石除湖中置石外,岸边亦有置石,采用散置手法,所惜置石皆乏善可陈。 四,花木配置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一: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 一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 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广东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广东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广东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广东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刘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

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自1960年开始,广东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广东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广东有自己的特点,广东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与此同时,广东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广东新建筑)的特点。这是岭南建筑的学理渊源。此后,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知名于全国建筑界,并成为广东新建筑的代名词。“岭南”本意指地理上的五岭(越城岭、都庞岭、明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之南的广大地区,但“岭南建筑”,从其被提出的学理初衷和被认可的时代背景来看,即指建国以后的广东建筑,或称广东新建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古建筑被称为岭南古建筑,1840~1949年的广东近代建筑被称为岭南近代建筑。就广东建筑而言,其重点是广府语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故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建筑成为岭南建筑的最主要内容。 由于广东在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广东建筑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如50~60年代的“矿泉别墅”、“广州友谊剧院”,70年代的“广交会”、“白云宾馆”,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国

生态建筑论文

生态建筑 作者:王优达学号:0808103231 班级:城规0802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发展、设计原理。并结合其发展、设计原理对世界著名的生态建筑进行分析研究(保罗·索莱里、杨经文生态建筑师的作品等)。总结出生态建筑特点,和对建筑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以人为本、环境 引言: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 正文: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①。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1,生态建筑的发展 欧美国家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表现为对气候的关注,形成名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60年代以后,随着与生态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绿色运动中的深层次生态学、生物建筑运动、盖娅运动的发展以及后来可持续思想的完善,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大大丰富。生态建筑设计的关注点逐渐变化:从早期注重人体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建筑设计,发展为利用替代能源和适用技术的建筑设计,现在逐渐转向寻求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设计。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②。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为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世纪以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